2023年成本管理主要内容,成本管理岗位职责4篇

成本管理主要内容成本管理岗位职责    摘要:作业成本管理体现战略管理的思想,作业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的整合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形成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本管理主要内容,成本管理岗位职责4篇,供大家参考。

成本管理主要内容,成本管理岗位职责4篇

成本管理主要内容 成本管理岗位职责篇1

     摘 要:作业成本管理体现战略管理的思想,作业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的整合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形成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对作业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进行了比较,指出其进行整合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基于价值链进行整合的思路。 关键词:作业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价值链 作业成本管理是把管理重心深入到作业层次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是作业成本计算的延伸与升华。作业成本管理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将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进行成本链分析,包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等,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指导企业有效地执行必要的作业,消除和精简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因此,作业成本核算是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基础。 为了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一方面将成本管理会计导入企业战略管理并与之相融合,另一方面,在成本管理会计中引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从而形成了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就是以战略的眼光从成本的源头识别成本驱动因素,对价值链进行成本管理,即运用成本数据与信息,为战略管理的每一个关键步骤提供战略性成本信息,以利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核心竞争力的创造。 1 作业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的比较 1.1 两者侧重点不同 作业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的着重点不一样。作业成本管理关注的重点在生产阶段,深入到作业的细微之处。而战略成本管理关注的重点在前期阶段(即开发、设计、投入阶段和后期的售后服务阶段)主要是从大处,高处着眼。作业成本管理是深入到作业的一种精细的成本分析管理方法,它以作业为中心,而作业的划分是从产品设计到物料供应,即从生产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质量检验、总装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程度。作业成本法着眼于成本发生的原因,即成本动因,依据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进而进行成本控制。 战略成本管理的立足点是寿命周期成本,其重点是在设计开发阶段进行科学成本规划,在成长期迅速将创新成果转换为生产力,并利用知识产品降低成本的优势快速占领市场,赚取利润,收回投资,再用于新一轮的战略开发。同时,就一般而言,越是处于寿命周期成本的前期阶段,能确定的成本额就越大,其功能、结构变更的容易程度也就越高,将使前期阶段降低成本的潜力大增。 1.2 两者分析方法相同 两者都是采用价值链分析法。战略成本管理采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对企业的上下游环节进行分解和分析,从而发现企业可以改进的环节,同时对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以提高整个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价值链与作业链相关性很大,作业成本管理实际上是价值链分析在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中的运用。因为每个企业内部都存在着许多业务单元之间及这些业务单元内部的价值链,每个价值链上又存在着若干作业,按照作业管理的原理——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每完成一项作业就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同时又有一定的价值链和产出转移到下一个作业,照此逐步接转下去,直至最后一个步骤将产品提供给顾客。作业的转移同时伴随着价值的转移,最终产品是全部价值的集合。因此,可以说,作业链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价值链的形成过程。作业成本管理协调、组织企业内部的各种作业,使各种作业之间环环相扣,形成较为理想的“作业链”,以保证每项必要作业都以最高效率完成,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而为扬长避短、改善成本构成和提高作业的质量及效率指明方向。 两者都实施动因分析,但分析的角度不同。作业成本管理是实施作业成本动因分析,即执行成本动因的分析。战略成本管理是实施结构成本动因分析。战略成本动因分析与作业成本动因分析的源流管理思想是一致的。成本控制内容的重点是在成本发生的源流上。从业务流程看,由于既定的条件限制了成本降低的最低限度,因此,成本进一步降低只能靠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从空间即外部环境看,成本控制焦点应转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转向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机会的最大限度利用。从时间上看,成本控制重点是事前成本控制,特别是利用先进技术降低成本。使成本不断降低的源泉来自于对成本所依托的基础条件进行不断的改进;技术装备水平、工艺过程的改进,产品结构与性能的变化,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是成本降低的前提。 2 作业成本管理和战略成本管理整合的必要性 作业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既存在差异性,又存在相同性,因此二者有整合的可行性。两者呈一种互补关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2.1 从战略管理的高度看两者整合的必要性 首先从战略的角度详细考虑成本管理的人是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三种基本的竞争优势:成本领先(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成本与战略的结合是成本管理在21世纪的发展方向,因为如果在成本管理中没有考虑战略,则整个公司的整合会缺少目标,其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公司的成本管理工作可能注重于短期和局部,而忽略了长期和整体。 战略成本管理把成本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做到从源头上控制成本,变被动的成本核算为主动的战略管理。战略选择决定着作业,成功的企业将它们的资源投人那些带来最大战略利益的作业中;作业成本管理的运用能为企业提供战略管理需要的成本信息,以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2.2 从成本管理的范围看两者整合的必要性 作业成本管理以作业作为成本归集的对象,间接费用的分配更加科学,因此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成本信息,有利于成本管理。但是其关注的重点只是企业内部的生产阶段,不考虑供应商成本以及消费者成本,而战略成本管理注重开放型、竞争型的市场环境,成本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企业内部而且重视对上下游企业、竞争对手以及消费者成本行为的管理。战略成本管理对象的扩大很好地弥补了作业成本管理这一缺陷,因为如果企业的成本降低了,而顾客或供应商的成本增加了,并不能给企业带来长远的利益。例如企业为了降低自身的成本,而以产品质量下降为条件,必然导致销售服务成本或产品积压造成存货库存成本等的增加,单独降低某项成本,不顾及其他成本的反应,这种成本节约永远不会体现在利润中。两者的整合能够使成本管理的重点转向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机会的最大限度地结合利用,转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3 作业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的整合——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分析是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分析和利用公司内部和外部的价值链上所有相关活动来达成整个公司的战略目的,实现成本的最低化,把影响产品成本的价值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作为成本控制的重点,进行逐一的作业成本分析,使管理人员对产品的生产周期和每一个环节的控制方法都有充分的了解,从而使产品的利润在整个生命周期最大化。 战略价值链分析从战略的角度分析成本产生于哪些地方,了解产品成本的联结。 但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价值链,企业还不能正确地分解经营活动以及分析其成本行为。作业成本管理运用作业成本法为战略价值链分析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武器。作业成本法将作业作为资源和产品的中介,认为“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将作业与相应的成本消耗联系起来,从而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影响成本支出的因素;将产品与其消耗的作业联系起来,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从而避免了传统成本核算容易把成本信息扭曲的弊端。 作业成本管理能消除和精简非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战略成本管理可从根本上降低成本,同时提高企业的竞争地位。作业成本管理是战略成本管理向作业层面的渗透,战略成本管理是将作业成本法拓展到战略层面的一种运用。两者呈一种互补关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为依托;两者的融合可达到事前、事中、事后的成本控制,能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建立和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何欢,蒋丽.浅析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战略成本管理[j].财会通讯,2007,(4). [2]?朱蕾,张烨.基于“作业”的战略成本管理——融合战略成本管理与作业成本管理.创新型竞争力[j].财经界,2007,(6). [3]?曾庆勇.作业成本法在战略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4]?吕爱霞,卫民堂.作业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的比较及互补关系研究[j].科技导报,2005,(6).

成本管理主要内容 成本管理岗位职责篇2

成本控制部工作规划 成本具有普遍性,无处不发生,无时不发生,无人不发生。成本控制部的重点工作是发现公司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会同相关部门尽快解决,同时充分调动所有员工降本增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保证企业成本管理的全员参与和共同努力。成本控制工作一般都是企业的重点工作环节,企业领导都非常重视,各部门在成本控制方面也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成本控制部的成本管理应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1、领料单的填写和向erp的输入不规范,缺项、串项、填写、输入错误等现象很多,直接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主要原因是相关人员在思想意识上重视不够和责任心不强造成的,其次是方法不对,仓库人员对车间的项目领料单的控制没有措施,不知道领料单的填写是否齐全,是否有遗漏。

2、部分计划(定额)送不到仓库保管员手中,按计划发料不能执行。例如:项目的外配套计划、铸件计划、滚筒车间的机加工材料计划、小件组的材料计划、托辊车间需要下料车间下料的材料计划等。

3、工序外协的入库手续滞后。由于其他原因,工序外协的手续往往滞后,工序外协的出入库一般不是仓库直接经手,是生产中心直接安排的,而办理出入库手续需由仓库办理,工序外协的入库手续必须有计划、检验单、车间负责人签字方可办理,很正常的要求执行起来却经常出现错误。

4、售后和产品的划分不清晰。公司有许多产品是属于售后范围,是没有收入的,而从生产安排的所有环节都反映不出来,造成财务的记账困难。

库环节。加上我们公司的部分仓库管理是开放式,如钢材库、半成品库、成品库等,因此,对仓库保管员工作技能的要求就更重要,仓库保管员要把各项工作都做好,需要学习和掌握许多公司内部的各种流程,并能在平时的工作中找到好的工作方法才行。

2、按计划(定额)收发材料,要求所有材料的采购计划和材料发放定额都必须发到仓库保管员手中。仓库只有坚持做到按计划入库和按定额出库的基本原则做事,仓库管理才能逐步走向正规,项目成本核算才有了基础。同时,各类问题才能暴露出来,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3、建立半成品库,规范产品流转中间过程的控制。目前公司的生产中存在有一些控制薄弱的中间环节,如外协铸件半成品、成品、机加工外协件,无项目的备品备件等。如果没有半成品库的管理,这部分工作的各类手续(出入证、出入库)就会不规范,不能起到控制的作用,同时,项目的成本核算也会不准确。

4、建立成品库,一是把公司的成品管起来,责任到部门和专人,二是把财务的“生产成本”区分开来。目前公司财务的“生产成本”包含在制品、产成品、未结算发出商品,如此的记账方法不利于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通过成品库的建立把公司目前的“生产成本”区分为在制品、产成品、发出商品,同时对于库存成品的项目再利用也理顺了财务手续。

1、项目优化设计。开发设计部的图纸设计,在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下,根据公司实际生产情况,保证对产品设计进行优化。同时要注重对图纸的审核,尽量减少图纸在生产过程中的修改次数。成本控制方面对开发设计部的考核指标应增加“设计优化”和“设计错误率”的内容。

2、定额的准确性和工艺的先进性。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出入,标准件的采购和发放,车间工人的工资核算等都要以定额为依据。工艺部对产品定额的准确性、合理性负责。产品加工工艺的先进性是节约成本的最有效途径,目前公司生产工艺的改进空间还很大,特别的批量生产的产品,必须进行工艺流程再造,例如滚筒的生产、横梁的生产、喷漆工序等。滚筒的工艺再造重点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产品流转环节,减少辅助工序,合并不关键的工序,从而达到减员增效,规模复制,扩大生产能力。具体方法是利用正确的、科学的工艺过程,以及过硬的技工队伍,和完善的管理方法。横梁的工艺再造重点是简单工序的自动化。喷漆工序的改进重点在于油漆的浪费。

4、产品进入生产环节,成本控制的重点是一切按定额领发物资。如仓库按定额收发材料、标准件,车间按定额核算工资等。这环节要做好,仓库保管员必须有方法、有措施,不然只会是口号,是空谈。

因此,要求仓储物流部要对仓库保管员进行培训,并且要保持仓库骨干人员技能的不断进步,保持与公司管理提升的同步,才能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无差错完成。

5、车间辅料消耗的控制。目前,车间的辅料管理是一项空白,领用无计划,过程控制无依据,没有效果评价。各车间要先依据20xx年的实际辅料消耗,制定出车间主要辅料的消耗定额。为车间的辅料消耗管理做好基础工作。同时,工艺部要逐步把产品的辅料消耗定额制定出来,最终要达到所有辅料的消耗象主要材料一样有定额,能控制。

6、外协铸件的成本控制。铸件外协对产品的成本影响比较大,因此要求外协工作要做细致,目前公司的铸件外协分毛坯和成品两种。

毛坯外协要确定毛坯的重量,不能是外协厂家把毛坯铸多重公司就收多重。外协成品要计算毛坯价格和成品价格的差异,不能为了好管理而简单的要求成品,特别是大的铸钢件,毛坯价格和成品价格是不小的差异,更要统筹计算成本。同时要求将公司主要外协铸件的价格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备案。

成本管理主要内容 成本管理岗位职责篇3

文/南峰包装 晓阳

李践博士的“砍掉成本”曾经风靡一时!他的每一招都堪称是企业降低成本的法宝,每招都有它的独到之处!企业应当降低成本,是不言而喻的,但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我认为应首先是对“成本”的正确理解。如此,才能有效地做到控制成本。

一、成本管理在于把钱花得恰到好处

有人说:成本管理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但如何将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将企业的每一种资源用到需要之处,这是大多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共同难题,从而就产生了企业的成本管理。传统的成本管理片面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降低原材料的购进价格或档次;或者减少单一产品的物料投入、降低材质;减少工艺流程,强调节约和节省,从而达到削减成本的目的。其实,这种观点是浅层次的。提高生产力、缩短生产周期、增加产量并确保产品质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本管理。

二、成本管理不是绝对的、唯一的,是相对的、多元的企业里的成本费用大致可以分为投资性成本和费用性成本,但它们的区分并不容易———哪些是投资性成本?哪些又是消耗性费用?参照李践博士的刀法,首先要考虑的是哪些应该“砍”,要“砍”到什么程度?哪些不能“砍”?如果不把好这个度,那再好的“刀”法也只能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把式”。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因为降成本而砍掉了“投资”,那无异于自己往前进的路上给自己设置了障碍,就更加得不偿失。

企业一味地追求降低成本,把成本控制看成是绝对的、唯一的,其必然不会获得一流的原材料,一流的设备,一流的人才,不会获得让客户满意的产品,自然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也就无法得到预期的收益,这样的成本管理无疑是失败的。而对于投资性成本,可以简单地分析一下,对于生产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在原有的基础上降低一个点,可以说是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人力。即使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效果,但这是完全靠人的主观意识在控制,并不是一个合理有效的途径,更不是一个长期、稳定的持续控制的过程,成本控制的波动性就会变得很大。但是,换个思路,企业要是在改进生产工艺、设备改造上肯投入成本,从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上下功夫,从而形成的成本控制,这才是科学有效的。

而对于一些费用性支出,有的成本投入是可以有收益,有的成本投入是没有收益的,甚至有的成本增加完全产生于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企业的销售成本、业务洽谈前期所产生的费用、后勤人员的工资、办公用品、车旅费用、工人的劳保用品,生产性企业所需的水、煤、电、原辅材料等的投入费用、设备管理成本、质量管理成本、仓储成本、物流成本等等,在这些成本控制中,我们完全可以分析出,哪些是我们必须控制的,哪些可以控制,哪些是必需支出的。企业的成本管理不是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而是要一个需要多维度看待的问题。

由此也不难看出企业的成本控制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元的。

三、成本管理应结合企业实际,科学设定,全员参与

成本控制应该是一份数字清单,包括可控费用和不可控费用。每月、每季度都由成本控制委员会汇总后发到管理者手中,超支和异常的数据就作醒目的标识。在月底的总结中,相关部门需要对超支的部分做出合理的解释。有效的成本考核也是成本控制的好办法。

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也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关键。让员工清楚从原、辅材料、半成品的消耗、水、煤、电、备品备件、劳保用品、通讯费用、办公用品、设备和其他易耗品等方面控制成本,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让成本控制直接与员工的薪酬挂钩,把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投入到成本控制管理中。这就要求必须建立完善的成本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全员参与,才能有效地控制企业成本。

成本管理主要内容 成本管理岗位职责篇4

在新的金融业发展形势下,如何优化成本管理方案,以最少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人经营的第一要素和关键,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成本管理优化方案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建立现代化商业银行运行机制,是我国商业银行不可动摇的改革方向。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特别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金融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日俱增,不断增强,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资源配置、经营管理理念、体制创新以及服务方式等方面。结合笔者长期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本文主要围绕优化银行成本管理方案这个话题浅谈了一下笔者的看法,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能够起到建设性的帮助。

伴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众多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营理念逐渐进军于追求最大经济效益。银行自身扮演着经营资金的特殊角色,其工作的首要重心就在于提高企业资金的运营效率。成本、利润、竞争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三大课题。成本是利润的基石,怎样核算和管理成本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国内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确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深化的过程,但是现行银行的发展模式和资金管理理念却仍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出现了诸如粗放式的管理方式、企业资金不计效益、负债不算成本以及银行内部的资源被无偿占据、使用等等,这不仅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且对银行追寻最大经济效益和提升自身竞争力以此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阻碍。

另外,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银行的发展理念和经营方式也逐渐步入了与国际化的轨道,例如我国银行对外资银行开放程度在不断扩大并进行了相关领域的友好合作,其先进科学的资金结算系统、完善科学的资金运行模式以及追求高效率、高效益的经营理念对我国银行改革目标和发展方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助推剂。同时对我国银行在结算、经营方面的计算机化、数字化以及服务质量的优化等领域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外资银行的进驻同时也给我国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不少挑战和冲击。我国银行优化成本管理方案是既是基于国内实际发展情况的考虑,也是应对金融业国际化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对外资银行的逐步全面开放,国内银行目前所面临的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银行成本优化管理在提升银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有利于其适应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在促使其转换银行经营体制的同时也有利于优化银行的业务结构,从而推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1.对银行资金实行统一配置和集中管理

实行对银行资金的优化配置和统一管理既遵循了坚持从我国现当代社会经济经济发展的基本国情出发和与时俱进,也是我国银行资金管理体制深入改革的必然趋势和适应于企业追求最大经济效益的最终目标。对资金实行统一配置和管理要充分发挥资金价格的导向作用,对银行的资金成本和配置予以科学合理的计算,促进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动,调整银行负债资产业务的结构,推动银行在资金管理上不断走向科学化、合理化、效益化的道路。同时我过银行资金的配置和管理还可以适时借鉴国外先进科学的资金运营方式。

2.建立和健全银行内部系统科学的资金成本核算认定体制

建立和健全银行内部系统科学的资金成本核算认定体制有利于提高银行资产质量,有利于优化银行内外部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促进我国银行整体竞争力、赢利能力的不断提升。完善银行内部科学合理的资金成本核算体系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科学合理认定银行的筹资资本。银行资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通过合理的渠道、以最低的成本筹资银行资本。筹资资本主要由应缴税金、工资费用以及存款利率组成。其中应缴税金是指依据国家所规定的纳税范围比例和范围予以计算;工资费用则是依据一般年份的给予标准,按照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比例进行设置;存款利率的衡量标准则主要依赖于银行平均存款利率。以上三个内容是筹资资本的基本标准,缺一不可。对于筹资资本的合理认定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基层把降低成本和扩展各种业务有机联系在一起,把调整存量和优化增量有机联系咋子一起,也有利于其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联系起来。在进行筹资资本的认定时需要着重考虑其由于特定的经济环境因素所形成的定期存款量和存款剩余量大的一些问题,可以适当地运用“特约存款”的途径给予其一定的缓和期。同时对于一些刚刚开拓的银行业务,特别是长远利益大眼前利益小、整体利益大部分利益小的项目,在费用开支和利息计算上应该给予相关的利益津贴,从而为整个银行和其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建立健全以赢利为发展目标的资金配置体制。对于银行资金的配置需要秉承“有效、合理、赢利”的基本原则。其中“有效”是指可以随时对银行内部基层资产进行结构上的调整,及时正确处理低效率、无效资金占据使用现象。“合理”主要就是对银行资产配置上能够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合理化。“赢利”就是经过一定的资金成本估算后适当定价以此来给予基层一定的赢利,从而推动基层积极主动寻求可以获得高效率回报的银行投资项目。

遵循以上三个原则首先要对资产的分类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资产标准的`划分需要对信贷台账给予的信息资料进行参考和分析,为了确保资产标准分类的正确、完整和避免重复,在进行划分时可以按照五级分类法或者信用等级。

其次,对于资金的配置还需要和实际执行利率相互融合,以确保银行资金的配置可以适当地给予基层一个公正、客观、合理的赢利空间。一般而言,对于特大型系统贷款或者是企业,通过相关批准可以适当下浮利率;正常的资金配置则主要考虑利率政策方面的影响;其他的贷款则在正常基准利率的标准上上调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三十等等。

最后,银行资金的配置要充分发挥资金的价格导向作用。为了降低不良资产的占用比例,一般对不良资产配置资金价格相比较于正常收息贷款和平均利率要高,这样也有利于推动基层积极压贷与催收。而对于银行内部资产需要进行重新划分,将正常费用开支项目、无形资产以及固定资产一并列入正常资金的使用范围内,且资金的配置一般低于其他的贷款。对于银行资金未及时处理项目、各种贷款等一并列入额外的内部资金使用范围内,资金的配置价格则与不良资金和一般的资金持平。对于有较好的发展前途、投资规模比较大、项目建设周期较短以及有国家政策重点扶持的工程,在资金价格配置上可以优先考虑。在资金配置上还有一点需要额外注意是要全面考虑历史残留的特定因素。例如在处理不良资产的时候既要考虑由于政策因素而促成的一般性问题,也要考虑到其和人民银行贷款资产的不同点。

(3)平衡资金配置和资金集中利率差价。这也是促进银行负债业务平衡发展和提升银行整体竞争力、赢利能力的重要要求。银行资金配置价格对于银行基层行销业务来说既是一种回报,同时也有利于为银行基层营造一个公正、客观的竞争舞台,而在这个舞台上,价差行能够充分利用贷款项目多、客户多的优势着重发展结售汇、贷款行销业务,凭借借入资金、发放贷款的途径来获取一定的经济价值;存差行可以充分利用存储用户有多、资源丰富的特定条件来扩充和发展自己的负债业务、个人以及中间业务,从而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这样不仅有利于避免因为自身条件的盲目性而形成无序竞争的混乱状态,也有利于银行资产相关业务的协调均衡发展,促进银行内、外部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提升我国银行的总体竞争力。

3.健全银行内部的运营体制,确保资金运营风险

优化银行成本管理方案必须要有比较健全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系统和业务操作系统。银行可以借鉴计算机控制系统来加强对银行的授信管理,建立和健全规范化的审批制度和审查程序,确保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完善对资金的科学预测、风险预测系统,充分利用银行内部的网络优势,建立交流沟通机制,强化外部联系与沟通,增进内部信息共享与交流。随时优化对资源、信息的配置和交流,防止利率、市场、经营风险的产生。同时还应该健全对银行内部绩效考核体制和更新银行经营管理理念。适时对银行基层工作人员予以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及时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充分了解和认识现实状况;在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初始状态、约束条件和迁移方式。促使银行的经济效益能够和行内的相关领导自身利益、行内员工息息相关,鼓励其进行业务的开拓和发展以及管理理念的创新。

总而言之,银行成本管理方案的优化在运营过程中需要行内服务部门与经营部门各个不同部门的协调合作,需要行内基层员工开拓业务发展空间和创新发展形式,需要行内相关人员适时更新银行经营管理理念,从而共同促进银行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推荐访问:成本管理 主要内容 岗位职责 成本管理的岗位职责 成本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成本管理职责介绍 成本管理岗位主要负责哪些工作 成本管理岗位主要做什么 成本管理工作有哪些 成本管理职责与工作内容 成本管理岗位的职责 成本管理岗位的工作职责 成本管理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