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福陵导游词14篇(全文完整)

沈阳福陵导游词第1篇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福陵后倚天柱山,前临浑河,万松耸翠,大殿凌云,占地19.48万平方米。福陵中利用地形修筑的一百零八蹬(108级台阶),象征着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是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沈阳福陵导游词14篇,供大家参考。

沈阳福陵导游词14篇

沈阳福陵导游词 第1篇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福陵后倚天柱山,前临浑河,万松耸翠,大殿凌云,占地19.48万平方米。福陵中利用地形修筑的"一百零八蹬"(108级台阶),象征着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是福陵的重要标志。

福陵公园又称“东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墓。与沈阳市的昭陵、新宾县永陵合称“关外三陵”、“盛京三陵”。东陵公园始建于公元16xx年 (天聪三年),到公元1651年基本建成。后经清朝顺治、康熙、乾隆年间的多次修建,形成了规模宏大、设施完备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距今已有三百六十余年历史。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大清建国,定陵号为“福陵”,19xx年被当时奉天当局辟福陵为东陵公园,1963年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陵公园地处于沈阳市东郊二十里的天柱山上,整个占地面积为557.3公顷,其中陵寝占地为19公顷,整座陵墓背倚天柱山,前临浑河,自南而北地势渐高,山形迤逦、万松参天、众山腑伏、百水回环、层楼朱壁、金瓦生辉、建筑宏伟、气势威严、幽静肃穆、古色苍然,其优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邃人文景观早已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垂青。福陵建筑格局因山势形成前低后高之势,南北狭长,从南向北可划分为三部分:大红门外区、神道区、方城、宝城区。陵寝建筑规制完备,礼制设施齐全,主要建筑规模宏伟,陵寝建筑群保存较为完整。

20xx年xx月xx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中国的沈阳福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沈阳福陵导游词 第2篇

Shenyang Fuling Mausoleum of the Qing Dynasty: Hi, good morning everyone, welcome to Shenyang Fuling Mausoleum of the Qing ’m your tour guide, wish you guys can have a wonderful time with us and make a lot of friends during this in front of us is Fuling you see, it is located in the green is a great and magnificent historical building first emperor of the Qing Dynasty, Nurhaci and his Empress Yehenala were buried because it’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suburbs of Shenyang city, it is also known as Eastern covers an area of 194,800 square entire building was built ingeniously according to the mountain , let us visit this majestic through the dismount steles, we can see the red gate of the main know, in China red and golden are representing luck and dragon is the symbol of the there are plenty of colorful dragons on both sides of the gate gate is an imitation wooden structure with three roof is covered with glazed tiles and arches are decorated by oil are golden gate pins and animal heads on middle gate of arches is called “Gate of Gods”, which is used for the owner of the mausoleum to get in and ancient times, it was only open in worship gate, also called the emperor gate, is a place where only for emperors to west gate, the Gate of Officers, is a place for officers to is another tip I wanna tell you, in China, the east and the left are the honorable the emperors usually sat in the east side or in common people, we treat the guest as the most honorable person, so the guests usually sit in the it’s different from some other , my friends, we have 15 minutes stop in here, you guys can go use the restroom or take some photos around

沈阳福陵导游词 第3篇

到达福陵时已经是下午四点了,不过应该还是能好好游玩一番的,旅游指南上说游览时间只需约四十分钟。

沈阳人很少称它为福陵,都是叫的东陵,大概是因为它在沈阳市的东北处吧。这个称呼很容易让人误解,以为这里就是清东陵。其实真正的清东陵在遵化,埋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就是后来被军阀孙殿英盗掘了的那座陵墓。而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陵墓。

这是不是冥冥中的一种巧合呢?清朝的奠基者和鼎盛时期的统治者、衰落时期的在位者,在安睡的地方上,无意中用了相同的名字。

一进门就能看到覆盖整座福陵的古松林,郁郁葱葱,连绵不断的一片墨绿,让人顿觉神清气爽,胸襟为之一开。

据说当年建陵时曾植下松柏30000棵,历经世事沧桑,到今天只剩下1600棵。“福陵叠翠”、“天柱神松”这些令人向往的美景,也只能在书本上领略了。

陵墓的红墙黄瓦掩映其中,若隐若现,愈显其清幽闲适。

正对着大门的是一条长长的神道,神道两侧是石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右一对石骆驼,然后依次是石马、石虎、石狮,均匀地顺着神道排列着。这些石刻被参天古松包围着,掩藏在杂草中,默默守护着这份宁静。

我踩进去细细观看,石兽的雕工虽然不是很细致,拙拙的样子倒显得很可爱,配得上关东的大气率直。来自南方的我看着骆驼一个劲地追问:“清代沈阳有骆驼吗?现在有没有?这些是想像出来刻的吗?”同伴苦笑着说不知道,我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了。

回来翻一翻书,好象明清两代的陵墓都有石骆驼,不知道是什么用意。

福陵是倚天柱山而建,山势北高南低,整座陵墓前低后高,依山而起。

神道的尽头是108级台阶,俗称“108磴”。这台阶并不是一直向上,而是在中间有一处平台,好让人歇歇脚。108是个非常圆满的数字,到处都能碰到,在沈阳的饭馆吃了几次饭,有两次都不约而同地支付了这个数目的饭钱。

当时修这个台阶时,用了这个数字,就是为了这个圆满的意思吧?

清代的每一位皇帝在位期间,都会前来拜祭一次祖坟。在古老的号角声中拾阶而上的帝王们的心情,已不可揣想。他们的脚步,也如我这般的缓缓吗?

不论哪一个帝王,总是祈望着千秋万世,江山永固。所以台阶上有一座碑楼,名曰“一眼望不断”,寓意就是万世一系,这是清帝陵的首创。可惜众所周知,清代前后不到三百年而亡,这实在有些讽刺。

绕到碑楼的后面,就可以看到方城,一切都和真正的城池一样,只不过规模要小些。有城门,有角楼,有大殿,城墙还可以上去。一切都是为了事死如生,让努尔哈赤可以如生前一样起居理事。

转到大殿背后,通过了一道颇长的阴暗门楼,同伴说象是从阴间走到阳间的路,那种阴森的感觉的确有点象。然后我眼前一亮,是一道沐浴在阳光中的影壁,曾经叱咤风云的一代雄主,就安睡在影壁后面的坟丘里。

沈阳福陵导游词 第4篇

清福陵坐落在沈阳市东北郊,又称东陵,这里是清朝的奠基者太祖努尔哈赤与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墓。福陵始建于1629年,竣工于1651年,它背倚天柱山,草木茂盛,在这里既能感受到皇家陵园的气势,又能享受到清幽的自然环境。

福陵的正门是正红门,进入后脚下是砖铺的甬路,两旁整齐地排列着华表、驼、马、狮、虎等石雕,在登完108级石台阶(称为108蹬)后,看到的是一座大碑楼,内立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上面镌刻着康熙帝撰写的碑文,主要是歌颂清太祖创业开国的功德。

碑楼的北面是方城,是福陵的主体建筑。方城为砖筑长方形城墙,墙上有马道、垛口,墙城的四隅各有一座角楼,这座方城好似既像一座小型宫殿又像一座小型城堡。隆恩殿是方城的正殿,里面供奉着神牌和祭祀,殿前有焚帛亭,两侧有东西配殿,殿后有石柱门、石五供和券门。

方城的北面就是月牙形的宝城,宝城前壁的正中有一座琉璃照壁。宝城的正中是宝顶,系用三合土筑成,下面的地宫埋葬着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皇后叶赫那拉氏。由于整个陵墓依山势而建,你会发现建筑物也随着坡势起伏,显得更加错落有致、高大雄伟。

沈阳福陵导游词 第5篇

神道两侧成中轴对称,整齐的排列着一对石望柱和四对石象生。石望柱上各坐犼一只,相传犼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其好望,故让其守陵。石象生依次为狮、虎、马、骆驼。据说,石马是仿当年努尔哈赤的坐骑龙马——一种典型的蒙古马雕刻的。神道尽头便是与两座“神桥”相连接的,巧妙依山势而建的“福陵天蹬”;俗称“一百零八蹬”,“欲知福陵绝佳处,石阶送尔上天登”;福陵天蹬是明清皇陵中独一无二的建筑形式,那么石阶为什么要修一百零八级呢?一种说法与星宿有关,相传天上有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就是就是这些星宿“下凡”,“一百单八蹬”寓意将天罡地煞星踩于脚下,以保福陵平安无事。也以此显示至高无上的皇权。

另一种说法与佛教有关,佛家认为人生有108种烦恼,为去掉这些烦恼,念佛要108遍。晓钟要叩108下,佛珠要用108颗,所以佛教建筑多与此数有关。据专家考证一百单八蹬的建筑形式在全国仅有两处,另一处在山西五台山上的菩萨顶。

走过神桥,便会看到碑楼,碑楼建于公元1688元,重檐歇山式建筑。正中立着康熙皇帝亲笔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碑文是用满汉两种文字雕刻的,上面详细的定述了努尔哈赤的生平,创业的艰辛以及丰功伟绩,福陵的神功圣德碑有一种奇特的现象,每当阴雨天气,碑身的背面会显现宽袍大袖,飘飘然如踏云而来观音侧身像,所以又称观音石。碑楼内地伏四角各雕一凹型海水漩涡,每个漩涡内各雕一鱼、鳖、虾、蟹,每到阴雨天,漩涡内会蓄满水,其实这就是古称“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现象。

碑楼东为茶膳房、果房。面为涤器房、宰牲亭等,这都是祭祀时用来工作的建筑物。

沈阳福陵导游词 第6篇

各位朋友:

你们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大家到福陵参观游览,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的寝陵,因其位于沈阳城的东郊,故又称东陵,它与新宾的永陵,沈阳昭陵被合称为清初的关外三陵。

福陵,建在天柱山上,天柱山是长白山的余脉,原名石咀头山,东牟山,福陵的修建历史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即天聪时期的草创,顺治时期的修缮,康熙时期的改建。

各位朋友,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座落于翠绿的群山之中,气势雄伟的古建筑群就是福陵。福陵占地面积19.48万平方米,依山傍水,整个陵园由低向高巧妙的依山势而建,宝城、宝顶俱建在山峦之颠。

福陵按其自然布局可分为三部分,即大红门外区、神道区、方城、宝城区三部分,从下马碑到正红门为第一部分。

福陵的.下马碑有6座,四座在陵前,两座在东、西红门附近,正红门前两侧的下马碑上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写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过了下马碑,陵园前东西两侧各耸立着石狮一对,华表一对,石牌楼一对。石碑楼也叫下马牌楼,为诸色仿木石材建成,四柱三楼,横坊上有斗拱,二龙戏珠等纹饰。正中心刻有文字及各种瑞祥图案,文字朝外,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刻着“往来人等至此下马,如违定依法处治”整个牌坊的雕工古朴、典雅、精美。

从正红门到碑楼为陵园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神道区,正红门是陵园的正门,两侧是五彩蟠龙袖壁,四周是矩形红包缭墙将整个陵园圈为一体,正红门为三楹单桅歇山式仿木架结构,上顶铺满琉璃瓦、大脊、重脊、大吻、重善一抹金黄。拱门三道,彩油为饰,上有染金门钉及兽面“铺首”、三道拱门,正中一间叫“神门”,是供所谓墓主“神灵’出入的门户,此间平日不开,只是在大祭时供抬祝版,制帛以及其它祭品的官员出入,其它人不得行走。东为:“君门”是皇帝祭陵出入之外,西为“臣门”是祭祀大臣走的门,过了。正红门一条与神门相逢300米长的“神道”直至石拱桥、神道和神门一样有极严格的使用规定,除抬祭品的官员可以通行以外,其它人一律严行禁走,违者受法律惩处。对神道的设置,清代陵墓有一项特殊的规定,郎神道与隆恩门之间必须修建一座建筑做隔断、名曰“一眼望不断”,寓意大清江山万事一系。为此。有的`清陵在神道上修龙风门,沈阳昭陵修建神功圣德碑,福陵不仅建有神功圣德碑,而且根据地理条件还修有一百零八蹬。起到双层隔断作用,这是福陵区别于其它清陵之处。

神道两侧成中轴对称,整齐的排列着一对石望柱和四对石象生。石望柱上各坐犼一只,相传犼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其好望,故让其守陵。石象生依次为狮、虎、马、骆驼。据说,石马是仿当年努尔哈赤的坐骑龙马——一种典型的蒙古马雕刻的。神道尽头便是与两座“神桥”相连接的,巧妙依山势而建的“福陵天蹬”;
俗称“一百零八蹬”,“欲知福陵绝佳处,石阶送尔上天登”;
福陵天蹬是明清皇陵中独一无二的建筑形式,那么石阶为什么要修一百零八级呢?一种说法与星宿有关,相传天上有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就是就是这些星宿“下凡”,“一百单八蹬”寓意将天罡地煞星踩于脚下,以保福陵平安无事。也以此显示至高无上的皇权。

另一种说法与佛教有关,佛家认为人生有108种烦恼,为去掉这些烦恼,念佛要108遍。晓钟要叩108下,佛珠要用108颗,所以佛教建筑多与此数有关。据专家考证一百单八蹬的建筑形式在全国仅有两处,另一处在山西五台山上的菩萨顶。

走过神桥,便会看到碑楼,碑楼建于公元1688元,重檐歇山式建筑。正中立着康熙皇帝亲笔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碑文是用满汉两种文字雕刻的,上面详细的定述了努尔哈赤的生平,创业的艰辛以及丰功伟绩,福陵的神功圣德碑有一种奇特的现象,每当阴雨天气,碑身的背面会显现宽袍大袖,飘飘然如踏云而来观音侧身像,所以又称观音石。碑楼内地伏四角各雕一凹型海水漩涡,每个漩涡内各雕一鱼、鳖、虾、蟹,每到阴雨天,漩涡内会蓄满水,其实这就是古称“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现象。

碑楼东为茶膳房、果房。面为涤器房、宰牲亭等,这都是祭祀时用来工作的建筑物。

过了碑楼,是一座城堡式建筑叫方城,这是陵园的主体建筑,也是最具满族特色的建筑,这是我们要参观的第三部分,方城高1丈5尺7寸,周长113丈8尺4寸,正中为隆恩门,上有三滴水歇山式门楼,周围边廊,尚北明间避门,黄琉璃瓦顶,原来隆恩门两侧有八颗松树,象征皇帝生前文武大臣垂手恭立于门前,故称为“站班松”、隆恩门的两侧有砖砌石阶,拾级而上便到了方城之上。相传,秦始皇陵的内埠和外郭,就是按秦都咸阳的规制建造的,如此看来,皇陵中的方城是都城的象征,以体现“事死如事生”。方城的四角有四座角楼,均为两层冲檐歇山式建筑,上悬风铃,风吹铃动,一是可以驱赶鸟雀,使其不在这里筑巢,二是可以渲染庄严、肃穆的气氛(方城角楼的独特建筑是沈阳这两座陵寝区别于其他明清皇陵之处)。方城正殿叫隆恩殿,建在五尺高的大须弥座上,这里是祭祀的重要场所,隆恩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周围边廊。上盖黄色琉璃瓦,架梁全部为和玺彩绘,隆恩殿三间四门八窗,明三间以隔扇门为装饰。殿内有大暖阁,大暖阁内供小暖阁,供有陵牌殿后有二柱门、石祭台、洞门,洞门之上便是大明楼。

楼中立“太祖高皇帝之陵”的石碑,此碑就是福陵的“圣号碑”。由于“圣号碑”具有特殊地位,此碑和其他碑制不同。其中一点便是它被涂成许多色彩,碑面用朱砂染成红色,碑文填金,其它各部用红、黄、白、兰、绿五色彩丝、金光闪闪、鲜艳夺目。清末以后由于失修色彩脱落,特别是1962年5月7日大明楼着火被毁,此碑受到一定损失,我们现在看到的大明楼是后来修复的,方城后是月牙城,古人认为“天有阴晴,月有盈亏”,满月象征团圆,而月牙则代表离散。人死谓之亏,所以把这修成月牙形,以示悲哀。城内空旷、沉寂,只有北墙正中的琉璃照壁,为这座空城墙添了一些生气,据说这照壁地宫的人口。

沈阳福陵导游词 第7篇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福陵的南向四周围以红墙,正中是正红门,自南而北地势逐渐升高,门外的两旁对立着石狮、华表、石牌坊和刻有满、蒙、汉、回、藏五种文字的下马碑。正红门是很长的一段神路,路的两侧有坐狮、立马、卧驼、坐虎等四对石兽。尽头是利用天然山势修筑的一百零八级砖阶,以象征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砖阶之上是碑楼,楼重檐歇山式,黄琉璃瓦顶,内立康熙帝用汉、满两种文字书写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再向北便是城堡式的方城,南面的正中是隆恩门,上建三层歇山式的门楼建筑。方城的四角各有一座角楼,城内正中是坐落在须弥座式大台基上的隆恩殿,是单檐歇山式,殿内供奉着木主神牌,殿前有焚帛楼,殿的东西两侧各有配殿五楹。殿的后边有洞门,洞门之上建有重檐歇山式的大明楼,中间立有“太祖高皇帝之陵”的石碑。方城内的建筑,屋顶都铺有黄琉璃瓦,廊柱是朱红地仗,梁枋间都是“和玺”壁画。福陵的周围,河流环绕,山岗拱卫,望去气势宏伟,景色幽雅,风景优胜。清人高士奇曾有诗云:“回瞻苍霭合,俯瞰曲流通。地是排云上,天因列柱崇。”正是这里风光的具体写照。“天柱排青”也是著名的沈阳八景之一。

明清陵寝地表建筑,基本上是紫禁城建筑的变例,而紫禁城建筑的前身就是沈阳的故宫和昭陵、福陵。其主导思想在于宣传皇权至上,其等级、使用材料均与紫禁城宫殿一样,不同的是陵寝是皇帝死后居住之所,不仅要威严,还要适应陵寝这一特殊要求,故明楼宝顶成为其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清代陵墓地表建筑与周围环境十分协调,红墙、黄瓦、高耸的明楼与蜿蜒的青山、流淌的河水非常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颜色搭配及其协调的画卷,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相映成辉。明楼高耸,显然是设计者依据陵墓地表建筑坐落在群山之中这一特定环境,为强调其陵墓主体标志性建筑而有意设计的。它避免了陵墓建筑低卑、与帝王身份不相符这一难题。

明清两代建造许多规模宏大的宫苑、陵寝,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很出色,在装饰风格的表现上沉雄深远,映透了明清全盛时期皇权的声威。建筑的整体气势上大大不同于洛可可风格对庄严崇高,宏伟气派的拒绝,却与巴罗克着意追求空间及视野容量的阔大,追求体积表现力的雄健不谋而合。到了清代中叶以后,政治上保守腐朽,在建筑和艺术上也表现出一种追求繁琐绮丽的风气,工艺品上堆砌玉石珍宝,金银珐琅,连建筑装修上也镶嵌上珐琅玉石,艺术之高低仿佛与金银财宝的多少成了简单的正比。这似乎与巴罗克,洛可可两种风格皆有共通之处,前者也是一味采用昂贵的材料——金、银、铜和大量绣花锦缎的装饰来表达豪华富丽和荣耀,以炫耀财富为美,以表现奢侈为美。后者更多的追求纤巧与精致,细腻到无以复加,繁琐到眼花缭乱,充分表现出没落贵族的颓丧侈糜而又精于鉴赏。清代建筑艺术的细节处理似乎就是这二者风格的**,既有堆砌的富贵,也有推敲的雅致,各得其彰。

沈阳福陵导游词 第8篇

福陵后倚天柱山,前临浑河,万松耸翠,大殿凌云,占地万平方米。福陵中利用地形修筑的"一百零八蹬"(108级台阶),象征着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是福陵的重要标志。

福陵公园又称“东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墓。与沈阳市的昭陵、新宾县永陵合称“关外三陵”、“盛京三陵”。东陵公园始建于公元1629年 (天聪三年),到公元1651年基本建成。后经清朝顺治、康熙、乾隆年间的多次修建,形成了规模宏大、设施完备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距今已有三百六十余年历史。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大清建国,定陵号为“福陵”,1929年被当时奉天当局辟福陵为东陵公园,1963年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陵公园地处于沈阳市东郊二十里的天柱山上,整个占地面积为公顷,其中陵寝占地为19公顷,整座陵墓背倚天柱山,前临浑河,自南而北地势渐高,山形迤逦、万松参天、众山腑伏、百水回环、层楼朱壁、金瓦生辉、建筑宏伟、气势威严、幽静肃穆、古色苍然,其优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邃人文景观早已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垂青。福陵建筑格局因山势形成前低后高之势,南北狭长,从南向北可划分为三部分:大红门外区、神道区、方城、宝城区。陵寝建筑规制完备,礼制设施齐全,主要建筑规模宏伟,陵寝建筑群保存较为完整。

20XX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中国的沈阳福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沈阳福陵导游词 第9篇

达到福陵时已经是下战书四点了,不外应该照旧能好好嬉戏一番的,旅游指南上说游览时刻只需约四异常钟。

沈阳人很少称它为福陵,都是叫的东陵,或许是由于它在沈阳市的东北处吧。这个称号很轻易让人误解,觉得这里就是清东陵。着实真正的清东陵在遵化,安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天子,就是其后被军阀孙殿英盗掘了的那座陵墓。而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陵墓。

这是不是冥冥中的一种偶合呢?清朝的奠定者和壮盛时期的统治者、衰落时期的在位者,在安睡的处所上,有时顶用了沟通的名字。

一进门就能看到包围整座福陵的古松林,郁郁葱葱,绵延不绝的一片墨绿,让人顿觉神清气爽,胸襟为之一开。

听说昔时建陵时曾植下松柏30000棵,历经世事沧桑,到本日只剩下1600棵。“福陵叠翠”、“天柱神松”这些令人憧憬的美景,也只能在册本上明确了。

陵墓的红墙黄瓦掩映个中,若隐若现,愈显其寂静闲适。

正对着大门的是一条长长的神道,神道两侧是石兽。起首映入眼帘的是阁下一对石骆驼,然后依次是石马、石虎、石狮,匀称地顺着神道分列着。这些石刻被参天古松困绕着,掩藏在杂草中,冷静保卫着这份平安。

我踩进去细细寓目,石兽的雕工固然不是很过细,拙拙的样子倒显得很可爱,配得上关东的大气坦率。来自南边的我看着骆驼一个劲地追问:“清代沈阳有骆驼吗?此刻有没有?这些是想像出来刻的吗?”伙伴苦笑着说不知道,我本身也有些欠盛意思了。

返来翻一翻书,好象明清两代的陵墓都有石骆驼,不知道是什么用意。

福陵是倚天柱山而建,山势北高南低,整座陵墓前低后高,依山而起。

神道的止境是108级台阶,俗称“108磴”。这台阶并不是一向向上,而是在中间有一处平台,好让人歇歇脚。108是个很是圆满的数字,处处都能遇到,在沈阳的饭店吃了屡次饭,有两次都不谋而合地付出了这个数量标饭钱。

其时修这个台阶时,用了这个数字,就是为了这个圆满的意思吧?

清代的每一位天子在位时代,城市前来拜祭一次祖坟。在迂腐的军号声中拾阶而上的帝王们的神色,已不行揣想。他们的脚步,也如我这般的渐渐吗?

岂论哪一个帝王,老是企望着千秋万世,山河永固。以是台阶上有一座碑楼,名曰“一眼望不绝”,寓意就是万世一系,这是清帝陵的创始。痛惜众所周知,清代前后不到三百年而亡,这其实有些嘲讽。

绕到碑楼的后头,就可以看到方城,统统都和真正的城池一样,只不外局限要小些。有城门,有角楼,有大殿,城墙还可以上去。统统都是为了事死如生,让努尔哈赤可以如生前一样起居理事。

转到大殿背后,通过了一道颇长的幽暗门楼,伙伴说象是从阴间走到阳世的路,那种阴沉的感受简直有点象。然后我面前一亮,是一道洗浴在阳光中的影壁,曾经气吞江山的一代雄主,就安睡在影壁后头的坟丘里。

沈阳福陵导游词 第10篇

各位朋友:

你们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大家到福陵参观游览,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的寝陵,因其位于沈阳城的东郊,故又称东陵,它与新宾的永陵,沈阳昭陵被合称为清初的关外三陵。

福陵,建在天柱山上,天柱山是长白山的余脉,原名石咀头山,东牟山,福陵的修建历史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即天聪时期的草创,顺治时期的修缮,康熙时期的改建。

各位朋友,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座落于翠绿的群山之中,气势雄伟的古建筑群就是福陵。福陵占地面积19.48万平方米,依山傍水,整个陵园由低向高巧妙的依山势而建,宝城、宝顶俱建在山峦之颠。

福陵按其自然布局可分为三部分,即大红门外区、神道区、方城、宝城区三部分,从下马碑到正红门为第一部分。

福陵的下马碑有6座,四座在陵前,两座在东、西红门附近,正红门前两侧的下马碑上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写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过了下马碑,陵园前东西两侧各耸立着石狮一对,华表一对,石牌楼一对。石碑楼也叫下马牌楼,为诸色仿木石材建成,四柱三楼,横坊上有斗拱,二龙戏珠等纹饰。正中心刻有文字及各种瑞祥图案,文字朝外,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刻着“往来人等至此下马,如违定依法处治”整个牌坊的雕工古朴、典雅、精美。从正红门到碑楼为陵园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神道区,正红门是陵园的正门,两侧是五彩蟠龙袖壁,四周是矩形红包缭墙将整个陵园圈为一体,正红门为三楹单桅歇山式仿木架结构,上顶铺满琉璃瓦、大脊、重脊、大吻、重善一抹金黄。拱门三道,彩油为饰,上有染金门钉及兽面“铺首”、三道拱门,正中一间叫“神门”,是供所谓墓主“神灵’出入的门户,此间平日不开,只是在大祭时供抬祝版,制帛以及其它祭品的官员出入,其它人不得行走。东为:“君门”是皇帝祭陵出入之外,西为“臣门”是祭祀大臣走的门,过了。正红门一条与神门相逢300米长的“神道”直至石拱桥、神道和神门一样有极严格的使用规定,除抬祭品的官员可以通行以外,其它人一律严行禁走,违者受法律惩处。对神道的设置,清代陵墓有一项特殊的规定,郎神道与隆恩门之间必须修建一座建筑做隔断、名曰“一眼望不断”,寓意大清江山万事一系。为此。有的清陵在神道上修龙风门,沈阳昭陵修建神功圣德碑,福陵不仅建有神功圣德碑,而且根据地理条件还修有一百零八蹬。起到双层隔断作用,这是福陵区别于其它清陵之处。

神道两侧成中轴对称,整齐的排列着一对石望柱和四对石象生。石望柱上各坐犼一只,相传犼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其好望,故让其守陵。石象生依次为狮、虎、马、骆驼。据说,石马是仿当年努尔哈赤的坐骑龙马——一种典型的蒙古马雕刻的。神道尽头便是与两座“神桥”相连接的,巧妙依山势而建的“福陵天蹬”;
俗称“一百零八蹬”,“欲知福陵绝佳处,石阶送尔上天登”;
福陵天蹬是明清皇陵中独一无二的建筑形式,那么石阶为什么要修一百零八级呢?一种说法与星宿有关,相传天上有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就是就是这些星宿“下凡”,“一百单八蹬”寓意将天罡地煞星踩于脚下,以保福陵平安无事。也以此显示至高无上的皇权。

沈阳福陵导游词 第11篇

清福陵坐落在沈阳市东北郊,又称东陵,这里是清朝的奠定者太祖努尔哈赤与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墓。福陵始建于1629年,完工于1651年,它背倚天柱山,草木繁茂,在这里既能感觉到皇家陵园的气魄,又能享受到寂静的天然情形。

福陵的正门是正红门,进入后脚下是砖铺的甬路,两旁整齐地分列着华表、驼、马、狮、虎等石雕,在登完108级石台阶(称为108蹬)后,看到的是一座大碑楼,内立"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上面雕刻着康熙帝撰写的碑文,首要是赞美清太祖创业建国的好事。

碑楼的北面是方城,是福陵的主体构筑。方城为砖筑长方形城墙,墙上有马道、垛口,墙城的四隅各有一座角楼,这座方城恰似既像一座小型宫殿又像一座小型城堡。隆恩殿是方城的正殿,内里供奉着神牌和祭奠,殿前有焚帛亭,两侧有对象配殿,殿后有石柱门、石五供和券门。

方城的北面就是月牙形的宝城,宝城前壁的正中有一座琉璃照壁。宝城的正中是宝顶,系用三合土筑成,下面的地宫安葬着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皇后叶赫那拉氏。因为整个陵墓依山势而建,你会发明构筑物也跟着坡势升沉,显得越发犬牙交织、高峻宏伟。

沈阳福陵导游词 第12篇

各位朋友,你们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大家到福陵参观游览,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的寝陵,因其位于沈阳城的东郊,故又称东陵,它与新宾的永陵,沈阳昭陵被合称为清初的关外三陵。

福陵,建在天柱山上,天柱山是长白山的余脉,原名石咀头山,东牟山,福陵的修建历史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即天聪时期的草创,顺治时期的修缮,康熙时期的改建。

各位朋友,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座落于翠绿的群山之中,气势雄伟的古建筑群就是福陵。福陵占地面积19.48万平方米,依山傍水,整个陵园由低向高巧妙的依山势而建,宝城、宝顶俱建在山峦之颠。

福陵按其自然布局可分为三部分,即大红门外区、神道区、方城、宝城区三部分,从下马碑到正红门为第一部分。

福陵的下马碑有6座,四座在陵前,两座在东、西红门附近,正红门前两侧的下马碑上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写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过了下马碑,陵园前东西两侧各耸立着石狮一对,华表一对,石牌楼一对。石碑楼也叫下马牌楼,为诸色仿木石材建成,四柱三楼,横坊上有斗拱,二龙戏珠等纹饰。正中心刻有文字及各种瑞祥图案,文字朝外,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刻着“往来人等至此下马,如违定依法处治”整个牌坊的雕工古朴、典雅、精美。从正红门到碑楼为陵园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神道区,正红门是陵园的正门,两侧是五彩蟠龙袖壁,四周是矩形红包缭墙将整个陵园圈为一体,正红门为三楹单桅歇山式仿木架结构,上顶铺满琉璃瓦、大脊、重脊、大吻、重善一抹金黄。拱门三道,彩油为饰,上有染金门钉及兽面“铺首”、三道拱门,正中一间叫“神门”,是供所谓墓主“神灵’出入的门户,此间平日不开,只是在大祭时供抬祝版,制帛以及其它祭品的官员出入,其它人不得行走。东为:“君门”是皇帝祭陵出入之外,西为“臣门”是祭祀大臣走的门,过了。正红门一条与神门相逢300米长的“神道”直至石拱桥、神道和神门一样有极严格的使用规定,除抬祭品的官员可以通行以外,其它人一律严行禁走,违者受法律惩处。对神道的设置,清代陵墓有一项特殊的规定,郎神道与隆恩门之间必须修建一座建筑做隔断、名曰“一眼望不断”,寓意大清江山万事一系。为此。有的清陵在神道上修龙风门,沈阳昭陵修建神功圣德碑,福陵不仅建有神功圣德碑,而且根据地理条件还修有一百零八蹬。起到双层隔断作用,这是福陵区别于其它清陵之处。

神道两侧成中轴对称,整齐的排列着一对石望柱和四对石象生。石望柱上各坐犼一只,相传犼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其好望,故让其守陵。石象生依次为狮、虎、马、骆驼。据说,石马是仿当年努尔哈赤的坐骑龙马——一种典型的蒙古马雕刻的。神道尽头便是与两座“神桥”相连接的,巧妙依山势而建的“福陵天蹬”;
俗称“一百零八蹬”,“欲知福陵绝佳处,石阶送尔上天登”;
福陵天蹬是明清皇陵中独一无二的建筑形式,那么石阶为什么要修一百零八级呢?一种说法与星宿有关,相传天上有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就是就是这些星宿“下凡”,“一百单八蹬”寓意将天罡地煞星踩于脚下,以保福陵平安无事。也以此显示至高无上的皇权。

沈阳福陵导游词 第13篇

福陵后倚天柱山,前临浑河,万松耸翠,大殿凌云,占地19.48万平方米。福陵中利用地形修筑的一百零八蹬(108级台阶),象征着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是福陵的重要标志。

福陵公园又称“东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墓。与沈阳市的昭陵、新宾县永陵合称“关外三陵”、“盛京三陵”。东陵公园始建于公元1629年(天聪三年),到公元1651年基本建成。后经清朝顺治、康熙、乾隆年间的多次修建,形成了规模宏大、设施完备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距今已有三百六十余年历史。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大清建国,定陵号为“福陵”,1929年被当时奉天当局辟福陵为东陵公园,1963年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陵公园地处于沈阳市东郊二十里的天柱山上,整个占地面积为557.3公顷,其中陵寝占地为19公顷,整座陵墓背倚天柱山,前临浑河,自南而北地势渐高,山形迤逦、万松参天、众山腑伏、百水回环、层楼朱壁、金瓦生辉、建筑宏伟、气势威严、幽静肃穆、古色苍然,其优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邃人文景观早已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垂青。福陵建筑格局因山势形成前低后高之势,南北狭长,从南向北可划分为三部分:大红门外区、神道区、方城、宝城区。陵寝建筑规制完备,礼制设施齐全,主要建筑规模宏伟,陵寝建筑群保存较为完整。

20xx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x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中国的沈阳福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沈阳福陵导游词 第14篇

到达福陵时已经是下午四点了,不过应该还是能好好游玩一番的,旅游指南上说游览时间只需约四十分钟。

沈阳人很少称它为福陵,都是叫的东陵,大概是因为它在沈阳市的东北处吧。这个称呼很容易让人误解,以为这里就是清东陵。其实真正的清东陵在遵化,埋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就是后来被军阀孙殿英盗掘了的那座陵墓。而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陵墓。

这是不是冥冥中的一种巧合呢?清朝的奠基者和鼎盛时期的统治者、衰落时期的在位者,在安睡的地方上,无意中用了相同的名字。

一进门就能看到覆盖整座福陵的古松林,郁郁葱葱,连绵不断的一片墨绿,让人顿觉神清气爽,胸襟为之一开。

据说当年建陵时曾植下松柏30000棵,历经世事沧桑,到今天只剩下1600棵。"福陵叠翠"、"天柱神松"这些令人向往的美景,也只能在书本上领略了。

陵墓的红墙黄瓦掩映其中,若隐若现,愈显其清幽闲适。

正对着大门的是一条长长的神道,神道两侧是石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右一对石骆驼,然后依次是石马、石虎、石狮,均匀地顺着神道排列着。这些石刻被参天古松包围着,掩藏在杂草中,默默守护着这份宁静。

我踩进去细细观看,石兽的雕工虽然不是很细致,拙拙的样子倒显得很可爱,配得上关东的大气率直。来自南方的我看着骆驼一个劲地追问:"清代沈阳有骆驼吗?现在有没有?这些是想像出来刻的吗?"同伴苦笑着说不知道,我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了。

回来翻一翻书,好象明清两代的陵墓都有石骆驼,不知道是什么用意。

福陵是倚天柱山而建,山势北高南低,整座陵墓前低后高,依山而起。

神道的尽头是108级台阶,俗称"108磴"。这台阶并不是一直向上,而是在中间有一处平台,好让人歇歇脚。108是个非常圆满的数字,到处都能碰到,在沈阳的饭馆吃了几次饭,有两次都不约而同地支付了这个数目的饭钱。

当时修这个台阶时,用了这个数字,就是为了这个圆满的意思吧?

清代的每一位皇帝在位期间,都会前来拜祭一次祖坟。在古老的号角声中拾阶而上的帝王们的心情,已不可揣想。他们的脚步,也如我这般的缓缓吗?

不论哪一个帝王,总是祈望着千秋万世,江山永固。所以台阶上有一座碑楼,名曰"一眼望不断",寓意就是万世一系,这是清帝陵的首创。可惜众所周知,清代前后不到三百年而亡,这实在有些讽刺。

绕到碑楼的后面,就可以看到方城,一切都和真正的城池一样,只不过规模要小些。有城门,有角楼,有大殿,城墙还可以上去。一切都是为了事死如生,让努尔哈赤可以如生前一样起居理事。

转到大殿背后,通过了一道颇长的阴暗门楼,同伴说象是从阴间走到阳间的路,那种阴森的感觉的确有点象。然后我眼前一亮,是一道沐浴在阳光中的影壁,曾经叱咤风云的一代雄主,就安睡在影壁后面的坟丘里。

推荐访问:导游词 福陵 沈阳 沈阳福陵导游词14篇 沈阳福陵导游词(汇总14篇) 沈阳福陵导游词网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