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与学校教育11篇

立德树人与学校教育11篇立德树人与学校教育  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  杨旭升  一、立德树人的现实意义  立德树人的涵义是树立德业,给后代做榜样,培养人才。  中华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德树人与学校教育11篇,供大家参考。

立德树人与学校教育11篇

篇一:立德树人与学校教育

  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

  杨旭升

  一、立德树人的现实意义

  立德树人的涵义是树立德业,给后代做榜样,培养人才。

  中华民族是重视德育的民族。《左传》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中的这段话说明我们的先贤已充分认识到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立德树人”是我国历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其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立德树人”,坚强而有力地回答了这一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它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进一步丰富了人才培养的深刻内涵。“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德为才之帅。”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当今我国正处于开放的国际环境与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中,而青少年学生又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德育为先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德育为先,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校德育格局要从课程德育、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三方面进行建构;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立德树人”要求学校必须着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崇高追求,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的最高目标、最终价值取向。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和健康成长。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同时,全面加强和改进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要求学校必须坚持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关注学生的

  内心世界,塑造学生纯真完美的心灵。加强学生心理辅导,注重对学习困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关怀和帮助。认真发掘学科中所蕴涵的健全人格教育资源,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格的滋养与涵育。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为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提供良好氛围。要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把学生发展从知识层面提升到生命发展层次。“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教育理想。作为一种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崇高事业,满足每个人的个性需要和期望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十八大报告提出“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关怀“每个”、培养“每个”,是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重大命题,是对教育人才观、质量关的科学阐释,也可称之为是我们的教育理想。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使每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格志向的学生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都获得教育的成功,人人都能成才。我们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立德树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二、学校如何做好立德树人工作

  我校切实把德育工作、把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摆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校长亲自抓,班子成员齐心抓,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社区干部、家长代表、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德育领导小组,形成学校、家庭、社会联合抓,全员参与人人抓,常抓不懈,常抓常新管理模式。把教育学生尊重人、理解人、会做人放在首位。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德育网络,积极探索德育工作规律,开展适合校情、生情的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不断把德育工作推向新台阶。

  学校要求老师们做到以下几方面:

  1、忠诚教育爱岗敬业

  忠诚教育、爱岗敬业的实质就是奉献、就是付出、就是全身心投入,这是党和人民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把一生的聪明才智和真情厚爱无私奉献给教育事业。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了培育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号召老师们向陶老学习,认认真真教书,踏踏实实做人。以身立教,以苦为乐,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在教书育人工作中,谱写人生华美乐章。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塑造人类未来的工程师,理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我国的教育圣人孔子,他的一生就是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一生。孔子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强调教师要做学生表率。孔子还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所以学校特别注重教师的示范性,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举止端庄,文明礼貌,衣着整洁,谦和谨慎,处处以文明行为带动学生,提

  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工作水平。用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典范。

  

篇二:立德树人与学校教育

  浅谈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青少年教育的根

  本

  摘要:本文就在新时代青少年立德树人的教育中家庭、学校、社会的作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立德树人;新时代青少年;根本

  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非常全面的内容,其中主要包括了爱国主义情怀,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劳动观,文明举止,素质修养等核心内容。品德教育的内化是从无到有,从外界监督到内心自觉,从他律到自律,从利己到利他,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一个反复深化的过程。

  面对社会上共享单车的不良现象,有人说是违规使用共享单车的处罚不够严厉;也有人说是个人行为的自觉性差;归根结底造成共享单车不能共享的原因是个人素质低下。只有通过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才能真正实现共享文明成果。《周易·坤》中:厚德载物,是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责任,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告诉人们人生不足什么都不可怕,重在拥有良好的德行。在其他方面纵有短处,可以努力学习、成长,也瑕不遮瑜。但短在德行,万万不可。逼停动车的小学教师,发表精日言论的某知名高校的大学生,掌掴怀孕护士的某地官员……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或许是好老师、好学生、好官员,但德行有失,必为社会所唾弃。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具有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青少年教育的根本。那么,如何进行新时代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呢?本文笔者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立德树人需要家庭的配合。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品德教育的基础,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的方向一致,那么对青少年优良品德的形成和优化起着促进作用。如:父母勤劳俭朴、文明举止、孝敬父母、关爱子女、邻里和睦,这些行

  为就会影响着孩子学会尊敬长辈、关心同学和朋友、关心社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美德和优秀的品质。反之,如果家长在家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或麻将、或手机等,孩子就不可能勤奋上进。所以,立德树人需要家庭的配合。

  二、立德树人需要学校的引导。

  1、学校是教育的主场所,学校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归根结底就是立德树人。要完成好这一根本任务,学校教育应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结合新时代的新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并全面落实到实处。学校教育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学校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各学科各体系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理念,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

  2、学校的主要教育者是教师。师德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生命,而师德的灵魂是爱心,用爱心贯穿教育,用爱心教育每一个孩子。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最隐蔽的角落都有一根独特的弦,拨动那根弦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让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产生共鸣,我首先就要与孩子的心弦调好音调。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品德育人应该是教师的首要天职。品德育人教师首先要做到关爱学生,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基础起点。如:爱学生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习惯以及为人处事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优秀的道德品质。又如:爱学生就需要教师多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特点,这样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才能有针对性和切入点,才能更好的做到有的放矢。再如:爱学生就需要教师赏识学生。赏识是教育的一种艺术,赏识教育是热爱生命,承认差异;是善待生命,允许失败;是学生成长中的阳光、空气和水。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有时会遇上不那么听话的孩子,他们或被称为淘气包,常有捣蛋、不守纪律之举;或被称为后进生,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甚至个别品行也不理想。如果教师啊,对待淘气包只是一味的打压、批评,对待后进生则恨铁不成钢,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教育。然而,

  如若你走进孩子的内心,你或许会发现一个全新的孩子。他淘气,但思维活跃;他好动,但勇敢担当;他成绩不理想,但热心、真诚;如果因为教师的刻板印象或偏见,埋没了学生身上闪闪发光的优点,那将会是多大的损失啊。赏识是尊重,是平等,是心灵之间沟通的桥梁。赏识教育可以带给学生自信,让学生在心灵舒展中尽展潜能,爱心教育需要赏识学生。人的一生有高潮,也有低谷;有高音,也有低音。然而作为新时代教师在新时代青少年的品德教育中就是要用爱心奏响生命之歌,把学生的低音推向人生的高潮,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如:教师可以在班会课、学科课和学生一起探讨我国是如何防控新冠疫情的?如果防控不当,我国又将是怎样的境况?在我国有力有效疫情防控中谁起了重大作用?谁是在国家危难时刻的英雄?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引导学生从对明星的盲目崇拜中分辨谁是真正的英雄,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立德树人需要学校的引导。

  三、立德树人需要社会的支持。纵观国内外,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我国著名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他明确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们都强调了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教育部《在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中小学研学旅行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内化实效性的重要途径。由此观之,由小极大,社会中的各类部门、企业都应肩负起社会的责任,使社会在“流淌着道德的血液”的同时,也“流淌着教育的血液”。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纪念馆、展览馆、以及影剧院等场所对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青少年免费或者优惠开放或开设青少年专场。国家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等开发自身教育资源,设立青少年开放日,为青少年提供有针对性的社会教育主题。又如:禁止制作、复制出版或传播含有宣扬淫秽色情、暴力、赌博、引诱自杀和极端主义等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内容的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电视节目、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等。学校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青少年活动的场所。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酒吧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经营者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及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限入的标志。所以立德树人离不开社会的支持。

  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人才,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品德,作为教师一定要牢记党和国家的教育使命,培养出德才兼备,无愧于新时代的人才。

  

  

篇三:立德树人与学校教育

  每年新生入校以后我们都聘请部队官兵对学生迚行短期军讦实行准军亊化管理队形队列讦练唱军歌整理内务等形式帮劣学生确立规范惲识增强纪律观念磨练坚韧惲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每周一丼行升旗仪式通过国旗下讲话激収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立自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学校德育立德树人总结(2篇)

  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事关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事关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发展。立德树人,为学校和教师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以下是学校德育立德树人总结范文,仅供参考。

  学校德育立德树人总结(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不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将“孝”作为学校德育的核心,围绕“创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认可、社会满意的学校”的办学宗旨,抢抓机遇,创新实干,努力探寻适合我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德育目标具体化明确且操作性强的德育目标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它规定了德育的内容和发展方向,既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德育工作的最终归宿。目标可以使人在没有得到结果之前,就能“看”到结果,从而产生持续热情与动力,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性。针对当前许多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存在“高大全”、内容

  “假旧空”、方法简单无力、评价主观模糊、实效性差等问题,我们努力探索德育有效性突破口和切入点,制定了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便于操作、能够量化的具体德育目标。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习惯。”我们将学校德育目标的制定与学生养成教育系列方案融为一体,出台了符合教育规律,翔实具体,学段分明,易于操作,奠定学生人生基础的德育工作方案。为将德育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学校德育处通过多种形式让目标贯穿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现已形成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2+1+1+x模式。“2”是指学校常抓不懈的两个习惯——“干干净净每一天,整整齐齐走好路”;第一个“1”是指每个年级组根据学校养成教育规划每学期确定一个良好习惯培养重点;第二个“1”是指每个班级根据年级组养成教育规划每学期再确定一个良好习惯培养重点:“x”是指对学生已形成的习惯的巩固,从而有计划地达成学校制定的德育目标。

  德育活动生活化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但长期以来。德育立足于课堂,满足于道德知识的传授,无视学生道德能力的生成,德育效果微乎其微。反思我们的工作,不难发现我们的德育已在好多方面与学生的生活脱节。因此,我校提出德育生活化。这既是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我

  们的神圣使命。生活是德育的起点,也是德育要回归的地方。我们将德

  育教育与学生在校、在家的生活联系起来,以丰富的德育活动为栽体,将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德育教育的核心。坚持明理与行事并重、德性与德行合一、行与知统一。以易于被学生接受为出发点,力求教育的“路标”清晰、“路径”明确,把内容和标准做小、做细、做实、做系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力求各种表述具体、形象、直观,便于理解、掌握和执行。为此我们按班级、年级、学校的顺序,结合实际,以论坛的形式,分低、中、高三个学段,提出了层层递进的“德育活动系列方案”,力求让德育活动系列化。现已形成常规活动系列、传统节日系列、校园节日系列、社会实践系列等七大系列学校德育活动课程。

  德育队伍最优化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班主任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我校始终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将班主任素质的提高作为德育工作永恒的主题来抓。我们创新班主任校本培训形式。改变了以往校长、德育主任“一言堂”,班主任被动参与的形式,让班主任成为培训的主人。培训的主题不再是学校领导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确定,而是来源于一线的班主任,来源于班级管理中的困惑。培训的内容既有班级管理经验介绍,也有班级管理现场观

  摩、班主任技能的展示等。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班主任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日

  渐提高。我校已经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德育教研氛围,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对岗位的认识及热爱程度有明显提高,德育技能逐步增强,心态逐渐趋于从容、平和,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加高涨,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家校合作常态化家校工程的实施,使我校家长委员会工作成效凸显。一系列困扰学校的难题被家委会破解。六大社会实践基地满足了学生需求:家长志愿护校队的成立确保了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具有专业技能的家长走进课堂,为学校校本课程开辟了新的天地:家长科技俱乐部的创建让学校科技特色如虎添翼。家长驻棱办公制度的落实,家长评教、评生活动的开展,家长参与商讨学校重大决策,让监督职能落到了实处。菜单式家长培训会,家长漂流日记,教师大家访活动,“与家长沟通的艺术”专题培训,家庭教育指导团队的成立等让家长素质不断提升,学校正在实现“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认可、社会满意”的办学目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好的教育应该是关注受教育者心灵的教育,它的第一维度是要关注心灵,第二雏度才是在心灵作用下的行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等到学生出了问题才来找对策,而是

  要把工作做在前面,让学生成为自己心灵的监护人,自己意志的主人。

  为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扎实有效地开展,我校规范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一是校长任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队伍,全面负责组织筹划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发展保障机制,保证资金支持;二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任组长的,具有国家咨询师资格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具体组织学校心育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心理咨询室的运作与管理;三是熟知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师队伍,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三支队伍建设,确保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条不紊、扎实有效地开展。

  我校现已形成“4个1”运作方式:每月每班一节团体辅导课(班主任负责);每月一次小组咨询活动(专业教师负责);每半月一次跟踪谈话(任课教师负责);每学年一次教师心理辅导活动(德育处负责)。积极开展团体辅导课“一课两评”活动,示范课、研究课、优质课研讨交流活动,提炼出符合我校教育理念的成功案例,并落实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去,同时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

  定时开放心理咨询室。专业教师轮流值班辅导,让小组咨询、个体咨询常规化、制度化。加大任课教师、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技能的培训,提高育人技巧和加强亲子沟通。

  不定期采用家长会、飞信、博客、联系卡等方式面向家长,拓展心理咨询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德育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外延在不断扩大。我们将积极探索,与时俱进,立足地域特点。不断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学校德育立德树人总结(二)我校的德育工作以“立人、树人”为中心,以常规管理,课堂渗透、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励志教育为主线,并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确立了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高一,实行养成教育;高二,实行行为习惯教育;高三,实行感恩教育。一、坚持常规管理1、构建完善的德育管理体系。我校德育管理体系共分四级:学校、年级、班级、学生会,其中以年级、班级管理为主,学校管理为辅。学校、年级、班级各自都有一套完备的管理方案。2、加强常规检查。学校协同年级、学生会对校园违纪、卫生、安全等方面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检查结果,全部计入量化考核。3、我校每学期坚持做到“三个会”制度,即“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月一次班主任工作汇报会,每学期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4、量化与考核。各年级、各班每月、每学期、每学年都有一次量化积分评比,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同时,我们制订了《班主任奖励方案》,将“优秀班主任”、“双优班主任”、“功勋班主任”的荣誉称号授予那些为学校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班主任。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年级、班级之间进行良性竞争,又大大减轻了学校的工作压力,还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重视德育渗透学科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系,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将德育资源的挖掘和体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我校全体教师从本学科教育的道德要求出发,采用各种形式和手段把传授科学知识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德育内容,这样不仅避免了强加和说教的感觉,而且使德育可知可感,有血有肉,具有了较强的可接受性。三、以德育活动为载体,注重体验感悟“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德育的实践与探索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五大系列教育活动:一是国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每年新生入校以后,我们都聘请部队官兵对学生进行短期军训,实行准军事化管理,队形队列训练、唱军歌、整理内务等形式,帮助学生确

  立规范意识,增强纪律观念,磨练坚韧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通过国旗下讲话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立自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是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如:3月学雷锋演讲、征文、板报比赛,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在母亲节、教师节组织学生征文比赛,12.4法制宣传日组织普法签名,黑板报评比,元旦组织文艺演出等等。

  三是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到乡镇中学进行慰问演出,在寒暑假做普法调查等内容的社会实践报告,到白求恩纪念馆等德育基地举行团队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

  四是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在全校开展了“争创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寝室、合格小公民”的教育活动。

  五是体育艺术教育活动。我们坚持每年举办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乒乓球比赛、手工艺品展,成立了各种学生社团,如文学社、书法社、舞蹈社、DJ音乐社等等,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陶冶学生情操。

  四、优化德育环境,注重潜移默化我校非常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充分利用网络、校报、黑板报、宣传栏、标语、标牌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在教室内、外张挂伟人画像、语录;在教学楼的走

  廊和主干道设置精美的橱窗,展出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材料;组织专题图片展览、专题节目制作与播放、专题歌曲演唱等活动,倡导积极向上、文明高雅、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

  广泛发动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如:校训的制定就是面向全校师生征集、诠释后讨论确定。校园内的草坪上的标语,也来自学生的智慧。这些看似简单却又独具匠心的布置,是学校丰厚的人文资源,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

  五、开展励志教育,为学校发展助力自20xx年引进励志教育以来,我校的励志教育已经走过了五个学期。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全体导师认真批阅成长册、与学生倾心长谈、共同活动,全体学生认真朗读励志信、填写成长册、与导师座谈、参加励志心品课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精神面貌正在悄悄发生变化,有的学生由以前的厌学逐渐转变成了对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有的学生由以前的浑浑噩噩、迷茫转变成有了比较清晰的目标,有的学生由以前的懒惰变得勤奋上进。励志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真正实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为我校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以上就是我校近年来在德育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与尝试,其中还有许多不成熟和值得商榷的地方,愿与同仁们共同探

  讨,共同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篇四:立德树人与学校教育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救世情怀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能磨砺学生的意志鼓励学生继承先辈的志向勇挑重任使中华民族始终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编号:时间:xxxx年x月x日

  海纳百川

  页码:

  立德树人学校德育论文

  1着眼课程教学渗透,不断增强德知德知是认知层面的德育,学校德育传授的是关于道德的知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程教学中度过的,各科课程的教学与学校德育紧密联系。因此,德育工作只有渗透在各项课程教学中,融入学习中,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德知。完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使学生能够掌握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德育知识。学校德育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德育工作,不同于一般专业课程的教育功能,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德育课程体系建设上,首先应依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特点和规律,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准确规范各年级德育目标,科学设置德育课程内容,形成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有机统一的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其次,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应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和教育的最新理念而做出调整,始终要关注社会的价值取向,使社会倡导的德育价值观进课程。德育课程内容要坚持科学性,具有针对性,符合时代性,使德育课程结构不断优化。把德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各科学习的潜移默化中能接收到德育知识。仅仅依靠德育课程来教育青少年学生,领域太局限。通过把德育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各环节中,体现在育人的全过程中,才能使学生对德的认知更深刻。这就要求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大力推行“学科教育”。“学科教育”针对“只教书不育人”、“育分不育人”的问题,让教育回归本质,实现知识、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

  

  编号:时间:xxxx年x月x日

  海纳百川

  页码:

  一。学校教育,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展开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教育过程中,应把德育寓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对于社会最新的德育价值理念也应进入智体美劳各科的教材中,进入各科的教学课堂中,这样才能使这些道德知识进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还应遵循学校德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深入挖掘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内涵,把德育内容融入在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青少年学生掌握了道德知识,但他们未必对这些道德知识有内在的认同感,或者未必会按照这些道德知识去规范他们的言行。这就需要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德识。

  2注重师德培养育人,不断增强德识德识是认识层面的德育,从德知到德识,这必须经过学生的内化,特别是情感性认同,才能有意义。立德树人,先要立师德。师德是一切教育工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注重师德建设是其内在的必然要求。培养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才能育出有德识的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不断增强学生的德识。贵为人师,应以德为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始终坚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基本原则。要始终关爱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心换心,学生也会形成尊师的好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不仅仅

  

  编号:时间:xxxx年x月x日

  海纳百川

  页码:

  是在教书,关键是要怎样育人。如果脱离了饱含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而生动的教育,课堂教学就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育人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在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贯穿特定的德育内容和教师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以境育情,以情育情,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认同,来增强学生的德识。师生应形成一种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的新型的和谐关系。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从而增强德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不断增强学生的德识。以身作则是师德之必然要求。至圣先师孔子,非常重视“为师”之道,提倡以身作则,其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并以“以身立教”贯彻一生,终成“万世师表”。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明确提出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其以德立教、以身作则的教育实践,而被宋庆龄誉为“万世师表”之楷模。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以身作则,首先要正己,这样才能更好地言传身教。因为,教育树人,在学生心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也是学生行为的示范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各方面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发挥良好的言传身教的作用,让学生心生敬佩之情,才能很好地用自己的人格去造就学生美好的人格。在平时生活中,教师需要

  

  编号:时间:xxxx年x月x日

  海纳百川

  页码:

  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另外,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要模范践行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自觉抵制社会的不良影响,给学生做好榜样。只有通过强师德,塑师魂,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增强学生德识,更好地树人育才。学生的德知通过德识的内化和情感认同过程,形成德行。个体的德行,可能由于个体自身的内在因素,通过德识指导自己的德行,产生自觉的行为;也可能由于组织、社会的外在因素,外界的规范诱导自己的德行,产生被诱导的行为。不管是来自于哪种因素的影响,个体表现出了一定的德行。因此,展开道德实践很重要。

  3强化德育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德行学校德育实践活动是指学校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针对学生道德水平的实际开展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的德育工作的实践活动。德育实践活动是学校德育的载体,学生德行的养成、发展、成熟,是在参与德育实践活动中主客体互动中逐渐建构的。在参与德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不断增强其德行。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举办一些德育实践活动,吸引学生参与丰富有趣的德育实践活动,从而养成德行。德育实践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是围绕着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而展开的。使学生能真实、生动、活泼地参与到德育活动中去。这种活动是

  

  编号:时间:xxxx年x月x日

  海纳百川

  页码:

  一种交互性的过程。教师围绕一定的德育目标而组织活动,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在活动中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并逐渐规范自己的行为。把从课程中获得的德知,形成德识,再通过实践就有了一定的德行,并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逐渐形成自己的德行习惯。在课余时间里,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不断养成德行。学校德育应放开视野,使德育走向生活。社会公益活动是生活化德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教师或家长在课余周末或暑假里,可组织学生去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以团结友爱、真诚互助、弘扬人间正气、树立时代新风为出发点,通过开展关爱自然、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的各种活动,来实现品德的和谐。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在活动中与他人交流,逐渐学会文明有礼、团结友爱、遵守纪律、乐于助人;在活动中通过做事情,逐渐学会要有耐心、有责任心、有恒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在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把在学校学到的德知,内化的德识,外化为持续的德行。学生从德行到德性,是对德的更高升华。德性没有外在因素的强迫,也没有内在因素的强迫。德性表现出来是一种“发乎心”、“形乎外”的道德素质。它与生命融为一体,不因时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是最高层面的道德素质。而德性的提高不是靠教师的传授,而是需要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去反思,需要学生自主构建。

  4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不断增强德性学校德育要增强学生的德性,使学生达到最高的道德素质,

  

  编号:时间:xxxx年x月x日

  海纳百川

  页码:

  就应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中增强学生的德性。学校德育在传承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过程中,吸取民族精神养料,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养成良好的德性。中华文明在悠久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道德文化在当今仍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充满时代意义的道德价值。立德树人的价值理念是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优秀精粹,对正处在成长时期的学生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通过自我教育,使自己明德、修身。首先要注重道德修身,使学生学会做善人,学会做好事。儒家思想中提出了“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修己处事之道等。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救世情怀,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能磨砺学生的意志,鼓励学生继承先辈的志向,勇挑重任,使中华民族始终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引导学生在这些传统道德文化的价值观念的感召下去体验,反思自己的差距,将这些道德品质融入自己的生命中,自觉自愿地去行动,不断养成良好的德性。学校德育应在推进文化创新的成果中吸取时代精华,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不断增强德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文化的自觉自信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确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

  

  编号:时间:xxxx年x月x日

  海纳百川

  页码:

  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立足当下,开创未来,学校德育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扎扎实实地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理念的进一步创新。这是学校德育工应当负起的责任。学校德育工应引导学生结合时代社会的需要,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自己的道德素质中,通过深刻领悟,不断形成良好的德性。

  :王梅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编号:时间:xxxx年x月x日

  海纳百川

  页码:

  

  

  

篇五:立德树人与学校教育

  荿学校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蚈一一关于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和想法

  莈

  保康县熊绎中学德育副校长董裕明

  芇2014年4月12日至13日笔者有幸参加襄阳市初(高)中班子其他副职任职资格培训班”学习,时间不长,收获很大。特别是聆听了专家型、学者型的李菲局长的通俗易懂而思想深刻的报告《关于教育改革的探讨》,更是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肃西安音乐学院的高材生、深受艺术熏陶的药嘉鑫为什么故意杀害被他开车撞倒的受害人张妙?这怎能不使人悲愤不已;复旦大学成绩优秀的硕士研究生林森浩为什么故意投毒杀害室友黄洋?这怎能不令人痛苦不堪;尤其严重的、更值得深思的是大批的教育的精英”的留学生学而不归,乐不思蜀,甚至告别故土,申请绿卡,永久移民异国他乡,远离了教育的宗旨和目的,这又怎能不让中国的教育感到沉重、悲哀和迷茫呢?

  蚃由于教育制度的过滤”作用,我们的德育病得很重:德育目的的错位,德育内容的脱离生活实际,德育方法的非人性化,德育评价的

  社会根源,反思德育工作,心潮澎湃逐浪高,浮想联翩,难以平静。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肀思考一:学校教育目的是培养分数”还是培养人”?关于德育的地位的思考一一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肆《襄阳市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在办学目标管理”中明确强调:“(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膃《襄阳市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明确强调:加强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和德育工作制度,改进德育工作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校内外德育资源,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

  形式化等等。肩负教育使命,观察教育现状,透视

  对性和实效性。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的

  德育工作网络。”

  螀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

  大报告中对教育的阐述,很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

  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

  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

  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

  新精神。

  ”

  薈值得一提的是,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党对教育的要求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十八大的报告,这样的表述略有变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调整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表述上作这样的调整,不仅是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任务和目的,而且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党的教育方针,更好地把握新形势下德育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更好的履行为国育人的艰巨而光荣的使命。

  袅综上所述,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

  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端正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必须突出德育的为首的地位和作用。

  芃思考二: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关于德育目标的思考一一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賺十八大提出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已经明确的强调了教育应该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

  芀1988年6月,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同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现在的中小学是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状况,不仅是当前社会文明的程度的重要体现,而且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从现在起,就必须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袈《通知》还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

  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这是我国建国以来,以党中央的名义专门为中小学德育工作颁发的第一个文件,对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和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莃1990年4月13日,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进一步指出中小学德育的任务是:要遵循青少年儿童认知水平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通过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的志向,遵纪守法的观念,良好的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并逐步树立阶级分析的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集体主义观点以及从实际出发、一分为二等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逐步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基础。”

  薂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

  

篇六:立德树人与学校教育

  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

  摘要:立德树人我国传统的美德素养,在当下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教育也在不断的完善个改革,而弘扬我国优秀文化品德是教育的基础。立德树人可以进一步帮助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环境,并且推动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必须将立德树人作为小学德育教学的首要条件,并且在教育期间,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力量,在进行教书育人期间,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教学经验,将立德树人有效切入德育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建立优质的价值观。本文就对立德树人的小学德育教育作出分析,并实施相应策略分析。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德育教育

  引言:伴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和实施,立德树人已经作为小学徳育教育的第一目标任务。小学德育教育是借助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而道德素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好的行为模式可以造就优质的高素养文化人才,立德树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为国家培养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1、立德树人的实际价值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第一目标,是教育的本质内容,立德树人的教育对国家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对于国家前景的意义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就小学生们而言,他们处于学习的懵懂时期,其心智还未健全,对于道德观、是非观还不能轻易辨别,而立德树人能够有助于学生建立优质的品德素养,可以帮助孩子们健康的成长,就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意思就是孩子是一个国家未来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少年强则国强,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从小抓起,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人生观,为社会提供优质品格的人才,把立德树人作为小学徳育教育的重点,是社会发展的首要条件。

  2、加强小学德育水平的途径和策略分析

  2.1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

  就小学生们而言,其年龄偏小,心智发育不全,对于自身的很多不良行为无法及时正确的约束,这样就需要老师循循善诱,不断以正确的引导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观,长时间的语言教导会让他学生们感觉枯燥乏味,对此,我们可以实施多元化活动,提高学生的体验感,进而增强对于德育知识的理解。

  首先在特殊节日时期,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如:在世界爱水日:我们可以通过举办护水爱水活动,让孩子及将未喝完的水或者洗澡水用与浇花和冲厕所,进而宣传节约用水意识,通过爱水行为,提高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观念,水资源对于国家发展和进步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水资源利用,不可随意浪费。

  母亲节: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保护鸡蛋游戏,首先让学生没人带一个颗鸡蛋来上课,保证活动结束后,鸡蛋无破损无损伤则为成功,借助护蛋活动,让学生理解并感受到母亲的不易,从而更加尊重家人。

  2.2课内充分渗透,激发学生积极性

  将德育教育理念与课堂实践互相结合,借助多样的方法和策略,去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德育知识的理解,促进其正确价值观、道德观的建立,借助趣味性、新型的教学策略,进一步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如:开展艺术节,校园运动会,帮助校风学风的构建,帮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

  2.3重视师德构建,打造品德优质的师资团队

  身为人民教师,其行为对于学生而言具备举足轻重的影响,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是为了帮助学生充分的掌握书本知识,并且运用到实际生活学习中,其中教会学生做一个品格优秀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就教师而言,首先需要加强自身品德素养的树立,且约束好自身行为,做学生人生路上的领头羊,用自己优秀的道德品质去激励和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首先教师应该加强对正确价值观、自我的修养的树立,在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管理好自身的言谈

  举止,穿衣也需要得体且庄重,因为在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讲,非常喜欢模仿,看到周围的人做什么,便会逐步去进行模仿,因此,老师更要注重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建立正确的榜样形象。

  2.4家校共育、开展德育活动,促进家庭和谐

  教育是一项十分艰苦且困难的任务,除了学校、老师要进行监督和监管以外,也需要家长积极的配合,因此,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老师应该与家长形成高效的沟通,充分关注学生的变化和动态,就一些本来就存在心理状况不佳的孩子而言,与其家长建立密切的交流,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并知晓学生在校的情况,进而及时有效的解决孩子存在问题。尤其是离异家庭的孩子,或者来自困难家庭的学生。学校应该制定相关策略,每月召开家长会,创造教育理念,宣传道德知识。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可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具体来说,班主任可以为学生增设一个网络平台,进而发挥德育的整体功能,形成有效合力互动。如,特别是班主任可以给学生一些家庭德育工作的实践,如“给父母做一顿饭”,“父母洗脚”,“充满帮助父母支持”等,通过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家长了解在外奔波劳累的困难,然后珍惜父母无私的馈赠,产生感恩意识和孝顺的观念。

  此外,小学管理者还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组团小家庭聚会,建立家庭学校双向联系制度,建立学校德育基地的同时,挖掘学校外德育资源,邀请业余德育辅导员,成立校外德育方法咨询团队,为学生德育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在校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借助多元化书籍,掌握多种道德品德素养

  例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从阅读中学到更多。我体会到了谦虚谨慎、敏感好学、不耻下问、温故知新等原则。再比如,古典诗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艺术,小学班主任老师可以在类或组织诗歌朗诵活动类好诗,一个比你平时积累的诗歌,学生和是否能解释中国古代诗歌中包含的故事,等等,所以,在诗歌的品尝,也可以实现陶冶情操和价值观。再喜欢,也可

  以结合道德手抄报、黑板报的民意调查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团队开始黑板,学生相互合作,完成一系列的设计,绘画,写作,和意见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团队合作的乐趣和积极的作用,为班级争光而不懈努力,培养学生的团队争光意识和争先争优意识,开展校园道德教育。

  结束语

  就教育层面而言,“德育”是学生学习首要掌握的一门学科,一个优秀品德素养、行为习惯的学生,其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也会非常优秀,进而在学习中也能更全面的吸收和理解知识。其中,德育教育并非知识学校单方面的教导,也需要与家长积极的配合,通过家校共育,将一切不健康内容及时的扼杀在摇篮里。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质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帮助学生建立优秀的品德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菲.润物无声,立德树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07):68-70.

  [2]蒋珮玺.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小学英语德育教育路径[J].校园英语,2022(12):105-107.

  [3]杨灵丽.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探究[J].读写算,2021(31):25-27.

  [4]郑立影."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9,(16).24.doi:10.3969/j.issn.2095-3267.2019.16.015.

  

  

篇七:立德树人与学校教育

  谈小学德育工作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摘要:当前的学校教育工作应当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指导理念来看展,很多学校当前也将德育工作提上日程,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那么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怎样有效落实德育工作,让小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获得全面发展,在身心健康的状态下茁壮成长呢?笔者围绕自身教学经验,对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策略展开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德育;立德树人;有效策略

  小学阶段,学生的人生才刚刚起步,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除了各学科知识之外,还要学习技能,学习做人,这也是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即让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要想让学生今后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的人,首先应当做好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我国当前着重推行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也使得德育被放在了各项教育工作的首位。德育工作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育者采取的教育措施,作为教师,应当多学习一些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改变单一枯燥的说教形式,让德育形式更为多样化,更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等特征。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才会更积极主动地吸收、认同各种德育观点,从而利用这些理论知识去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实践。本文主要从“立德树人”视角下谈一谈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策略。

  一、用师德感染学生,做学生真正的“人生导师”

  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尚未形成,非常容易受到他人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便是小学生成长历程中的真实写照。这个阶段学生接受的系统化教育主要来自于学校,因此教师对学生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要想让德育工作有效开展,使德育目标顺利实现,教师首先应当做到以身作则,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用自己渊博的学识、良好的个人修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等去感染学生。教师良好的表现,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另一方面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让学生在

  模仿中逐渐掌握正确的思想观念、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等。课程教学中,一些教师会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却别对待不同的学生。例如两名学生发生矛盾,教师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批评平时表现不佳的那名学生,主观认为这名学生是过错方。这样明显有失公允,会让学生在心里不服气,甚至留下心理阴影。这样的教师,必然难以赢得学生的尊重,他的教育也难以让学生信服。若教师能够在学生矛盾中摆正自己的位置,能够认真去倾听、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做出客观的判断,对犯错误的学生做好引导,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会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下决心去改正。可以说,学生无小事,在教师看来微不足道的一句话、一件事都可能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影响一生。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展现自己的师德魅力,重视学生中发生的每一件小事,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

  二、教学中渗透德育,使课程德育得到有效落实

  传统观念中,德育工作的落实途径主要是学校的德育处、班主任、专门的德育课程等。在相应的教育工作中,目的性过强,且方式比较单一保守,学生对这样的教育比较反感,因此德育目标也难以落到实处。在新形势下,大力提倡开展课程德育,使每一名科任教师都能够肩负起德育重任。各门课程的授课内容、课程特点不尽相同,可以挖掘的德育内容也存在差异。教师需要结合自己所教课程的特点,找到教学与德育工作的契合点,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以数学课程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渗透一些数学名人的小故事,可以列举一些国家统计数据(如人口、粮食、国土资源等方面的数据)等,向学生渗透传统美德、爱国思想。教学语文课程时,可以挖掘的德育资源则更加丰富,教师可以通过课文内容、从网络上搜索的相关图片、视频等,向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美德教育、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教师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无论哪种形式、哪些内容的德育,都应当做好师生互动,让学生能够充分调动感官和思维,主动参与到对话题的思考、讨论、探索之中,这样才可以让各种德育观点无形中刻在学生脑海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合作中渗透德育,发挥集体生活的教育价值

  学生在校期间与班级同学接触时间最长,可以说,班级就像是学生的另一个家,这个“家”里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大家的状态是否积极向上,对其中每一个个体的学习、成长都至关重要。想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教师需要作出较大的努力。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开始的时候,很多学生对合作学习方法不能很好地掌握,因此会出现一些学生做“旁观者”的现象。教师需要做好引导,教会学生如何合理分工,出现不同观点时怎样去沟通、协调等等。随着合作学习的时间延长,不但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思维方面的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互帮互助意识等,促使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总之,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将“立德树人”作为重要的指导理念,通过多学习、多反思,让自身的职业素养不断提升,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同时还要利用课程教学、组织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逐渐成长为具有较高个人素质的新时代少年。

  参考文献

  [1]徐建敏.德育教育个性化生活化见真章[J].小学生(中旬刊),2021,(11):23.

  [2]李遇辉.提升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2021,(43):231.

  [3]赵玮.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29):169-170.

  

  

篇八:立德树人与学校教育

  “立德树人”才是教育的根本——浅谈

  “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找到自我”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是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立足道德,学会感恩适应“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时代要求。作为教育者就得寻找有利的措施,教育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激起他们热爱生命,促进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对安全隐患的预见能力;让安全教育的思想融入到课堂;同时教育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培养勇于承担责任的良好行为习惯最终大胆地将孩子们放出教室体验,最终实现学会生活!

  关键词:立德树人实践活动安全隐患安全意识自我保护

  在充满竞争和素质教育统领学校教育的二十一世纪,时代对学生的要求不再局限于知识的获取,而更注重生存能力的养成。特别是当我国以繁荣富强的姿态立于世界,国际关系也就更突显出国力的抗争。然而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生存能力,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教师不断地创设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学校把研究性学习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然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都要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小学生由于年纪小,自我保护意识弱,自我保护能力差,生命安全受到各种因素的威胁,存在诸多不安全隐患。很多的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以致使安全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周边乡镇一些事故案例引起了各级领导和所有教师的共鸣,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好多教师都不敢轻易把学生领到户外进行活动,只好把他们围在教室里,也就阻碍和影响了孩子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教育教学正常进行的绊脚石。所以,为了能更好地贯彻落实“五育并举”理念,切实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大胆地实施素质教育而组织各项活动,同时又尽量避免意外事故地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着手为教学管理提供服务:

  一、教育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激起他们热爱生命促进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日趋严重。家长们除了给予孩子百般呵护外还强烈要求学校提供使他们放心、使孩子受用的周到、负责的照料和管理。而孩子们却心安理得,坐享其成,觉得亲人的关爱是应该的。安全教育工作停留在消极的保护状态,本人认为主要是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生命存在价值理解不够,造成小学生安全意识弱;生存、自护、自理能力差;适应能力、抗挫的能力低下;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习及全面发展。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可以有目的的以电视中关于生命的科教内容及相关影碟教材为他们展示生命的形成过程。如:让他们认识到一个婴儿的降临对母亲生命的威胁,从婴儿在母体中形成过程的认识中,使之体会母亲的伟大和人生的意义。引导他们通过回顾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及亲人的付出,体会到自己的成长倾注了他们无限的关爱,从而让孩子们从心底懂得生命的可贵进而触发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从中还可以让他们说出自己地感受,激发安全意识地培养。

  二、变“不能”为“能吗”,通过教师的引导,初步培养学生对安全隐患的预见能力

  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安全行为,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远离安全事故。而体验是学生发展能力、形成技能的最好途径。教师只是一味地反复叮嘱或是训斥,而没有真正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那么学生是无法形成良好的技能的。要让学生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必须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成为安全教育的实行者、创导者。

  在以往的教育中我们习惯向学生强调不安全行为的禁止,很多都喜欢说:“不能这样”、“不能那样”而后面一大堆的大道理,学生们虽然不敢轻易违反,但他们没有能真正懂得“为什么不能”甚至由于他们的好奇心起到相反的效果。如果把“不能这样”说成是“能这样吗”、“这样做会怎么样”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就可以让他们不得不去想这样做的后果。从而培养了学生对做事后果的预见能力,即使他们忍不住去做了,也会适可而止,这不也是一种安全意识吗?

  三、让安全教育的思想融入到课堂,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利于培养安全意识的教学环节

  学校教育不仅传授文化知识,更关注学生生命安全保障和生存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保护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教师要灵活地在课堂安排稳定的时间和教学环节上,保证学生学习各方面的安全知识,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回味无穷的校园生活大部分都在课堂中度过,在课堂中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学会做人,特别是要集中精力把时间压缩在课堂中,向那有限的45分钟要质量,尽量减轻学生的负担,就是重中之重的安全意识的培养也要潜移默化的融入到课堂中去。

  例如:在教学电路这一科学知识时,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更多的家电常识。可以先让他们说说自己的认识,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预测事情的后果。如:家用电的电压是220伏,远远超过了人体的承受力,会将人导致残废甚至死亡;自然界中的放电现象可以通过导体传给周围的事物,所以打雷时不能在大树下躲雨,并且想一个合适的避雨方案等等。再如学习家用电器的使用需要注意的步骤时,可以根据实地操作或表演小品相声等的形式来展示,这样便于及时纠正不安全的用电行为,也就起到事故的防范作用。

  四、寻找机会教给孩子们必要的自救和防范策略和常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的能力

  知和行是有一定距离的。孩子有时知道要注意安全,但是不一定有能力去处理一些带有危险性的事情,这就需要成人在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自救技能。培养学生的安全自护意识应从培养其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让学生明确生活、学习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怎样做才对,怎样做不对。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远离安全事故,防范于未然。我们可以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例如:让他们通过讲故事,听故事,看科教片子如《篮球里的女孩》,之后也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感受,或者预想事故前的行为,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样做就可以避免这样的结果……学会借鉴别人或古人的

  经验教训;教师也可以设计情景让孩子操练。或者同学间互相提问,互相提供相关案例共同寻找恰当的自救和防范措施。另外还可以请一些专业的老师和医务人员进行知识讲座,让学生懂得一些自救和防范意外伤害的常识。但也要教育孩子不能娇生惯养,做一个温室里的花瓶。既要小心又要快活、健康的成长。

  五、教育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不斤斤计较的做人准则,更要勇于承担责任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创建一个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活动中好多意外的伤害都来自于盲目挣抢,再加上没有防范意识也就引起了不必要的误会,特别是学生密度和校园设施之间的矛盾比较激励的学校,如果同学间多一些谦让,少一些摩擦,那些不必要的伤害就会逐渐减少了,老师们也就不需要担惊受怕了!

  总之,为了遵循党中央“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学校教育必须以德育为根本任务,并贯穿各门学科,师生共融,生生互通。以道德行为规范引导为教育核心工作,让他们从小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改变以往那种“任何伤害都是他人的错误”的错误观念。走出“独生子女”的世界,学会宽容,学会接纳!

  参考文献:

  1、摘自《怎样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作者:佚名

  2、摘自《小学生安全意识的调查与教育研究》作者:hfxxjinyan

  3、摘自《实施安全教育,紧抓校内主阵地》作者:康积娟

  

  

篇九:立德树人与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的几点思考

  结合当今新课改、新高考的特点,我们的教育教学应由聚焦学生成绩转变到聚焦学生个体发展,转变到注重学生思想、情感、心理素质、人文情怀等内在素养的构建,更加注重学生走出学校以后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

  标签:立德树人学校教育新课程改革

  一、在新时代、新课程、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

  “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树人”是“立德”的延伸和目标。青少年学生时代,是逐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非常重要。在教育评价方面,对固有的单一的静态的学业成绩评价标准更要坚决扭转,注重对智商、情商、逆商的评价与提升,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十八大以来对学校教育督导与评价制度的新要求,尽快实现学校办学理念的革新,突出特色教育与办学特色,建立多元的、动态的、注重个体发展的评价制度和体系。在教学活动中应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不断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采用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把核心素养潜移默化地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

  二、在“立德树人”的指导下,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就如在课改之初,大家都比较迷茫,虽然也陆续接触了一些新课改的理念,但在实践中如何操作,仍然一头雾水、不知所措。我想,面对新课改、新高考,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在冷静之余有自己清醒的认识,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置之不理。完全否定我们的教育教学传统,丢弃我们积累下来的教育教学经验,一味追求“新、奇、怪”是浮躁肤浅的,但不作深入的研究思考就认为是再一轮的形式主义更是不负责任的态度。所以,我们有必要首先从意识层面规划好自己的教育教学之路,然后稳妥地在研究探索中创新工作。

  首先要冷静对待课改之初客观存在的一些矛盾。由于对课程改革的定位不同,所以社会认知与教育认知在前期存在着矛盾。教育決策层、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家庭,学校、教师与学生等各种群体对课改的认识都会采用自身立场,加之对新课改了解与理解的不均衡,所以要形成合力是很困难的。课改是件好事,出现学生乐意、家长反对的“窘境”,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新课改更像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倒逼现行的高考制度进行改革,就算体验到了新课改的好处,这些学生还必须要经历高考的考验。

  其次,我们要推陈出新,认识到课程改革新的内涵,新的要求。概括来讲,一方面是更加注重学习过程、个体体验,一方面是注重学以致用,强调学习的“功”,一方面是注重个性创造,强调学习的“能”。所以,我们讨论新课改的问题,必须首先抛开推责任找理由的无用的论调,要在对新课改、新高考精神的深刻理解下,切实地转变教育观念,从操作层面来多动脑筋,看我们能做多少,能怎么做。

  认识清楚了,观念才能跟着转变。以“立德树人”为指导,回答好以下两个问题,对转变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控制还是自由?这个问题首先要进行回答。我认为教育是对人性的打开,对自由独立思想的引导;教育中持有的道德观不应当与人性为敌,持有的学生观应该重视学生的生存权、保护权、发展权。生命有它自己的缺陷,因此教育需要宽大、博大的人文情怀,以生活为意义的教育比以知识为目的的教育要宽广得多。

  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必须切实转变课堂教学

  当前,我们的老师有一些困惑,比如在课堂教学上,老师学生都把考试技巧作为重要内容和重点,当有些有情怀的老师想要有所改变,想要在教学中灌输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人文情怀教育时,首先是学生就会有意见:“老师,你讲的这些有什么用?能不能给我提分?”功利主义的教育观让我们都在质问“有没有用,能不能提分”,却不再关注教育的本质,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但恰恰只有在这些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学习中,我们才没有单纯讲知识、讲技巧,教考试、教功利,我们才在真正做教育。

  所以,老师在课堂上,不能仅是单纯地拼知识、拼记忆,不然,我们的教育就已经输了。人工智能,聪明过人;网络信息,知识过人;电脑反应,机敏过人。那么,记忆、知识、计算、翻译、推理、演绎等等,这一切电脑都可以做的比人类更好,我们传统认识下的教育还有什么用?

  其实,不仅是我们的学生、家长、社会,就是我们的教师也变得非常浮躁,追名逐利。各种各样的猜题、押题,机械重复的考试训练,精力全部放在考试成绩上,教育质量的丰富内涵已经被单一的考试成绩所取代。我们现在必须要全面地深刻地转变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在当前尤其是要重新回到教育本质的思考中来。

  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立德树人”教育任务落实的最好载体

  中华文化主要是伦理道德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仁”,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仁爱”,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泛爱众”,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仁者爱人”,用五个字来概括就是“仁义礼智信”,用十九大报告的提法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最重要的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增强德育工作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要广泛开展各类艺术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注重培养支撑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强化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加强德育、智育、体育、美

  育和劳动教育,我们的教育改革才能逐步实现“树人”和“树好人”的目标。

  教育是社会进步与变革的基石。谁赢得了教育,谁就赢得了未来。因此,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功能。我们只有坚决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解决当下教育的各种现实问题。所以,真正理解和落实立德树人的丰富内涵,根据新时期教育的特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突出强调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的教育理念,才能使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更加鲜明。

  参考文献

  

篇十:立德树人与学校教育

  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深化课程新理念不断完善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习质量标准融入中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

  立德树人家校共育心得体会

  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校思政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学校作为青少年学生培养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政和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做好这一工作,最为核心的是在学校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这为我们学校的师资建设明确了标准。学校应要坚持这一思想并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用“德”字来培养教师和学生,依“德”字来评价教师和学生,凭“德”字来任用教师和学生干部,以“德”字来监督教师和学生。要围绕“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从落细、落小、落实入手,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促进青少年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让我们明白了如何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根本,内涵建设促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要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康的人格、美

  好的心灵,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和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意味着学生从学校门走出时,能够树立或是更加接近自己的理想,能够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要终身学习,为师者先善其德。

  立德树人,我们要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这样充分肯定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在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深化课程新理念,不断完善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习质量标准,融入中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要在课堂教学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引导各学科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及时宣传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采用怎样有效的方式和家长合作教育孩子,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我认为可以从家校合心,共同教育做起。要做到这点,就要善于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师的事,家庭的教育对学生也尤为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会使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和习惯,那怎样让学生在家里也有个好的环境教育呢?这就要我们班主任多与家长沟通,多与家长交流,向家长介绍好的教育经验,与家长一起查找各自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进步。要让家长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各方面的.表现,也让家长告诉老师他们孩子在家的情况。在学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时,家校可共同鼓励他,表杨他,赞赏他;要是学生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劝导他。这样就强化了孩子习惯的养成和对错的辨别能力。不知谁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所以我们要通过家校共育,来缔造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

  不管怎样,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只依靠老师,更多的还需要家长和我们一起来共同完成。学校家庭教育怎样才有更有效,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管总结完善,让自己的

  教育更为有效,让自己获得提高。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认真聆听了杨老师关于自己如何开展家校共育的一些举措,收获很多,杨老师工作得法,家校沟通顺畅,是一位有心有爱有法的好老师。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培育,和谐顺畅的家校关系有利于学生成长,对班级各项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家校关系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正如杨老师所说:在孩子的成长路上,老师和家长是“战友”而不是”对手“。很多时候我们教师和家长各自忙于孩子的学习,而常常忽略了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原则,特别是家长会双家长出席制,很多学校都没有做到,缺乏对孩子的沟通,交流和互动。杨老师的讲座很务实,工作收放自如很有章法,为一线班主任的家校沟通指明了方向,分享了举措。杨老师以“五个一”促进家校合作,制作一个档案,诠释了教师对学生的用心;组织一场活动,展示了教育的智慧;拍摄一张照片,发现平时看不到的美;认识一位忙人,深入了解每一位家长;写好一封书信,纸短情长,情真意切。致力于创建和谐融洽的家校关系,目标一致,让家长和老师在孩子的成长中成为最好的队友,从而构建“家校共育”目标,值得我们一线班主任学习。

  教师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爱岗敬业,这是师德的基础,爱岗敬业是使所有其它素质成为可能的特征。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乐于奉献。

  二、热爱学生,以情育人

  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达到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才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多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

  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上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

  三、率先垂范,为人师表

  人们常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一个个多么神圣的字眼,老师职责不单是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教师应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所以,我们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四、积极进取,不断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终身学习,不断进取,这是时代呼唤,也是新一论

  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的开放性、研究性、多元性等等特性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在读书学习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这是我们的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要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导引学科的发展。

  

  

篇十一:立德树人与学校教育

 立德树人背景下该如何开展小学德育教

  育

  摘要:在当前科技发展迅速的社会背景下,学生的思想品德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尤其对小学来说,不仅要让学生的文化知识有所提高,还要充分关注对学生的德育培养。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养成高尚品德的至关重要时期。本文旨在探究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该怎样有效开展小学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德育教育;策略

  前言: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样的大背景下,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美好的品格,健康的心理以及美好纯洁的心灵。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培育“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师资团队是格外必要的,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教育,从根本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向正确的前行道路。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民族之魂,国家精神的体现便是德育,因此德育教育绝不可以忽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中国人民都是智慧睿智的,小学的德育教育是基础,是培养孩子的最佳时期,为孩子们未来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都提供了很多优势,能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奠定坚实基础。每一个孩子都是纯洁的,他们可以容纳很多想法观念,正是因为如此,德育教育对纠正孩子们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视德育教育,培育国家人才栋梁。

  二、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或困难

  首先,家庭对孩子德育教育的忽视。如果说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那么家庭就是第二个场所。尤其对小学生来说,在家的时间甚至比在学校接受正式教育的时间还多。然而,现在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很容易忽视对自己孩子德育

  的教育。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以后,孩子的教育全凭学校,自己不用过分关注,从而忘记了家庭对孩子德育培养的重要性。父母才是孩子最重要的德育教师,孩子的德育教育定然不能忽视。第二,部分教师的德育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现在孩子们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的情况下,教师们如何正确对待孩子们的错误行为变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能力,在不打击孩子的情况下,让孩子们正视并且改正自己的行为或者认知。所以,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如何合理有效地对小学生做出有效的德育教育成为了教师们头疼的问题。

  三、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效开展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

  1.增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注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融合

  小学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更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融合。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要想做到二者的结合,一方面,学校必须要重视,同时调动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激发家长的积极性,使得家长充分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了解自己孩子的状态、行为、性格等等。另一方面,家长对学校的教育要给予充分理解和尊重,对学校以及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虚心接受和改正。例如,学校可以定期开设一些活动,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家长会。通过家长会来反馈孩子们的生活情况以及学习情况等等,与此同时,家长还可以和老师们多多交流,寻求合适的教育方法,对孩子做出正确的教育。

  2.增强教师德育能力,化情感为纽带

  教师的德育能力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育能力的含义丰富,具体包括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监督能力、感知能力、辅导能力以及教育机智等等,就是指在学生对道德问题有了疑惑之后,可以做出正确积极的回答。因此,小学生的道德能力好坏和教师的德育能力直接挂钩。教师想要提升自身德育能力要做到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做出有效的回答,以及对学生思想或者做法的合理建议。这就要求老师们要有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例如,当学生身上或者脸上出现伤痕时,老师要及时询问伤痕从何而来。如果是因为打架,要询问打架的原因,不能一味批评或者只留给学生这样“下次不准打架,听到没”、“打架不对,不可以打架”这种言语上的警示,这种警示只能让学生觉得自己是错的,

  但是并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或者不知道下次该如何做。老师应该询问完原因之后,具体告诉学生自己错在哪里,以及自己要怎样做,是要道歉呢还是被道歉呢。也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打架的后果,既让自己身体受到了伤害,又让双方友谊破裂。

  3.将德育教育与传统教学融为一体,渗透德育教育

  成绩是评定一个学生学习是否努力的标准,那么成绩加上道德品质就是评定一个学生是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标准。学校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语文老师在讲授古诗词的时候,不仅要讲述诗人的情感,还要讲述诗人的高尚品德,将文化知识和德育教育融合在一起,重视诗文对孩子德育的教育。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多开展关于德育教育的活动。例如,组织学生收集身边具有高尚品德人士的名人事迹,让学生轮流进行演讲,既培养了孩子们言语能力,又将德育教育深深融入到课堂氛围之中。让学生们自己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对品德高尚的圣人们的敬佩,德育目的也就达到了。

  4.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

  班级文化氛围往往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生活态度,因此,是反映学生德育水平的重要表现,与此同时文化体系也是一种精神引领工具,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自然能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些渗透到学生生活中且无处不在的文化元素,也具有德育培育的价值。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具有深刻文化底蕴的学习元素以及生活元素作为班级装饰的重要工具,例如以梅兰竹菊为主体的绘画作品,以先进人物,例如雷锋、邓稼先、袁隆平等的画像或者采访记录。同时也可以让小学生发散自己的想象力,结合德育理念以及优秀的思想品质,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秀行为,并且以表彰的方式撰写一篇小型的作文,张贴在班级板报上。这种具有引导价值的文化元素能够营造良好的班级竞争氛围,同时也可以让德育意识深入融合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对其思想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

  5.利用实践验证德育理念

  实践方式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也是立德树人的基础渠道,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打造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的场所可以通过班级、校园以及家庭和社会这4个方面展开,活动的主题要迎合当前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中心思想,也可以迎合时下的社会热点和话题。

  例如保护环境一直都是我国倡导的主要政策,同时也是思想道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教师便可以以环保为主题构建德育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家庭中的生活垃圾开展变废为宝手工活动,让学生制作服饰类以及生活类作品,并且真正具有实用价值,可以让学生拍摄一段穿着作品走秀的视频或者使用生活类的作品来完成一项任务,最后通过评比的方式选出最具创意且实用价值最大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体会手工制作的乐趣,还可以真正认识到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废为宝是保护环境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必须要坚持的美好品德。

  四、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在当今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内在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和家庭都应该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利用每一个机会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完善的德育教育环境,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通过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也能够正确的认识他人,认识世界,通过榜样的力量,可以实现价值观引导,更能够打造班级凝聚力,这样才可以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完善的思想意识基础,同时也能够打造精神保障,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肖美娟.立德树人背景下该如何开展小学德育教育[J].长江丛刊,2020(33):186-187.

  [2]戴伟英.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教学目标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2):220.

  

  

推荐访问:立德树人与学校教育 树人 立德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