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部队的趋向6篇

信息化部队的趋向6篇信息化部队的趋向  军队信息化强国标志  2006年12月29日,《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发布,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安全形势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化部队的趋向6篇,供大家参考。

信息化部队的趋向6篇

篇一:信息化部队的趋向

  军队信息化强国标志

  2006年12月29日,《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发布,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的基本态势进一步发展,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多,新挑战新威胁不断出现。新军事变革向纵深发展,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军事竞争加剧,军事力量对比失衡的局面没有明显改变。

  白皮书中强调,要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推进信息化机械化复合发展,实现军队火力、突击力、机动能力、防护能力和信息能力整体提高。

  目前,我军还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的发展阶段,要实现信息化,紧随人后亦步亦趋不行,绕过机械化搞信息化也不行,而必须走二者兼顾的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因此,我国在“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整体防卫作战能力,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推进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胡锦涛总书记也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发展的巨大动力。要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进一步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可以看到,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国防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发达国家的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此基础上,我军的信息化建设有了较大发展,科技水平显著提高,体系结构明显改善,但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为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军队现代化建设目标,依据国家总体规划,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2010年前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后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

  以什么样的方式生产,便以什么样的方式更新国防建设。社会是军队的母体,军队既是社会的产儿,也是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工业化尚未完成、信息化挑战却迫在眉梢的状态相似,我国军队与整个中国社会一起感受信息化脉搏的起落,在机械化之路的半道上,悄然开始了信息化的蜕变。当军事强国遭遇信息化美国、俄罗斯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军队信息化建设,在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孕育萌芽,至90年代初,各国军队的信息化建设正式启动。经过多年建设,各国军队的信息化程度已有很大程度提高,但发展却并不平衡。战争形态变迁在世界军事的历史图册上,曾先后留下过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等几次重大军事变革的记忆。冷兵器战争以金属兵器的使用为标志,属于农业时代的军事变革。冷兵器战争的战场空间从部落之间扩展为国家之间,军队的机动范围可达上千公里,从地域的固定性过渡到地域的移动性。战争以冷兵器时代的步兵战和骑兵战为主要作战方式,消灭敌人的有效手段是白刃格斗,决定胜负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人员数量、格斗技巧和力量。战场局限于陆地的一维空间内,统一的陆海战场还未形成。热兵器战争以火药兵器的使用为标志,属于工业时代前期的军事变革。热兵器战争的武器变革中,兵器成为火药驱动弹丸的长距离发射工具,杀伤手段与兵器、士兵相分离。火枪、火炮是机械制造技术和力学、化学、光学发展的产物,科学技术逐渐物化于武器之中,使科技与武器有机结合起来。火炮被安置在帆船上,海上战场开始形成,战场规模在二维平面上

  得到扩张。机械化战争以武器装备机械化为标志,属于工业时代强盛时期的军事变革。机械化战争

  的武器变革中,兵器机动由内燃机驱动,运动更加快速,并且能在空中运动。随着飞机的出现并用于战场侦察,战场空间从二维扩展到三维,侦察的视角从地面延伸到空中。雷达的应用首次实现了依靠电子技术手段的超视距观测,标志着军事侦察超越了人的感官限制。同时,随着有线、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于传递军事信息,电磁波作为传递信息的新媒介,加强了远距离机动各作战单元之间的联系和配合,实现了指挥员在大范围战场上的及时指挥与有效控制。机械化战争中,坦克成为陆战的主战武器,提高了进攻速度。机械化武器装备的更新,促进了作战思想、军事理论的创新,如海权论、制空权论、闪击战论等创新理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检验。

  人类战争在经过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几个阶段之后,正在进入信息化战争阶段。

  发展沿革军队信息化建设发端于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即建设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而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龙头,又是军事信息系统。如果以军事信息系统的发展演变为“经”,以信息化武器装备和军队构成要素信息化的发展为“纬”,大体可以将世界主要国家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沿革区分为三个时期。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国外军队的信息化处于萌芽阶段。在这一阶段,军事信息系统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初步建立起战略空军指挥控制系统、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和战略空军核攻击系统,建成了C3I系统,准备建设C4I系统;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部分武器装备开始采用信息技术,打击武器系统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影响到传统的作战方式;军事理论创新开始启动,信息化作战理论破土而出。但是,在这一时期,国外军队机械化发展仍是主流,信息化发展虽开始自然萌发,但只是支流。信息化发展仍处于“自由状态”,是非自觉的。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1年,即从海湾战争到布什入主白宫推行“军事转型”这一阶段,是国外军队信息化的开始启动时期。冷战结束后,美国捷足先登,率先启动了新军事革命,开始自觉地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接着,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国家也紧随其后,走上了军队信息化建设之路。其间,美军先后发动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等高技术战争。在这些战争中,美军轻而易举地战胜了对手,尝到了信息化建设的甜头。美军初步建成了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特别是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战略级、战役级和战术级军事信息系统;在军事理论创新方面也有较大突破,提出了很多新概念、新观点;在培养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方面取得了进展,培养了大量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信息战专家和信息技术人才;在数字化部队建设方面,则建成了1个数字化师。同一时期的俄军则建成了条块分割的指挥自动化系统,但因军费拮据而使解决横向互通、建设统一信息空间的努力受挫。尽管如此,俄军在军事信息系统建设领域也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例如,在1997~2001年期间的武装力量军兵种结构调整中,俄军按照新的体制改造军种指挥通信线路,最终使五大军种指挥系统过渡到三大军种指挥系统;俄军开始恢复和重建导弹袭击预警系统,该系统设在远东地区的指挥所进入试验性战斗值班;俄军开始在北高加索地区试验区域型指挥自动化系统,使其逐渐发展为集指挥通信、数据传输、武器控制和作战保障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与此同时,英国、法国等国家军队也先后开始实施数字化部队建设,并取得了一定进展。英军于1996年颁发《英国陆军数字化总纲》,计划分三个阶段到2014年使陆军部队全面实现数字化;法军已试编了一个6000人的数字化旅,并为团、营部(分)队装备了战术级军事

  信息系统。从2001年至今,外军的信息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2001年,在世界各国军队的信息化

  发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美国正式启动了“军事转型”,它标志着各国军队结束了长达10年的信息化建设摸索时期,开始进入组织严密、计划周全、责任明确地建设信息化军队的新阶段。继美国之后,英国、法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也纷纷提出了“军事转型”。“军事转型”的本质就是将机械化军队建成信息化军队。

  建设现状目前,世界各国军队信息化发展因为经济实力、启动时间、进展速度的差异,发展并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军队形态的各项构成要素不是齐头并进地沿着信息化方向发展,而是有快有慢;各国推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进展差异很大,有的国家在军队信息化道路上已经走了很长的距离,而有的国家则刚刚起步。根据军队信息化启动时间的早晚与进展速度的快慢,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王保存少将把世界各国划分为四大类型:一是“全面领先”型,这类国家只有美国一家;二是“跟进建设”型,主要有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三是“自主发展”型,只有俄罗斯一国;四是“发展滞后”型,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从总体来看,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建设发展最快。各国军队都在积极采用民用信息技术和大力开发军用信息技术,并在很多方面有重大突破;各国的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建设已全面启动,美国已初步建成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战装备也已基本实现信息化。同时,军事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也很快。军事理论创新既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之一,又对其有指导作用。迄今,各国军事理论创新已有很大进展,在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理论方面,提出了“国家安全泛化论”、“合作双赢”战略、“信息威慑”、“信息保护伞”等。在战争与作战理论方面,提出的新概念更多,如信息战争、信息化战争、非对称战争、非接触战争、信息战、网络中心战等;在军队建设理论方面,明确了“信息主导”、“系统集成”、“虚拟实践”、“以商促军”的建军思想。但是,“军事理论的发展仍然落后于武器装备的进步和战争实践,”王保存表示,信息时代的军事理论体系框架的建立仍需时日。此外,各国开始探索培养信息时代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但是,军事人才生成机制的根本性改革尚未启动。军事组织体制的改革方面,虽然有一些变革设想,组建了少量新型部队,但从总体来看,改革仍旧滞后,机械化军队体制编制的基本框架尚未触动,构建信息化军队的组织体制还未提上日程。复合式发展夕阳与朝阳对话蒸汽机等一系列发明将现代文明带到了工业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被推向新阶段。与此同时,战争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钢铁产量、火炮口径、飞机及坦克的数量成为军队能否在战争中取胜的关键要素。此景并不短,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内,谋求战略优势者都在追求着这些数量指标上的突破;此景也不长,到20世纪后半叶,计算机、通信卫星和网络所带来的生产方式的改变,决定了战争形态将再次发生变化。有关人士指出,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单从机械化战争标准看,伊军与美军的装备差距不是很大。但是,迅速一边倒的局面,让全世界看到了信息优势所蕴藏的巨大能量。之后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更是反复印证了这一点。信息技术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从冷兵器时代到热兵器时代以来的传统的战争制胜要素,也改变了传统的战争形态。在多数人眼里,机械化像片夕阳,正逐渐接近它的物理极限;信息化则更像是朝阳,流动新鲜的血液。然而,在人类文明由工业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过渡的历史时期,各国在进行军队信息化的同时,都没有偏废机械化建设。

  建设信息化军队,是什么原因令我们无法绕过机械化?信息化不只是装备

  目前,我军上下都在讨论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只有将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一些根本理论问题搞清楚,准确把握军队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点,才能更好地进行军队信息化建设,在推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尽快将我军建成信息化军队。

  我国军事理论界对军队信息化建设要旨的认识差异很大,给出的定义五花八门。有人认为军队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发展互联互通的综合军事信息系统;也有观点认为军队信息化建设就是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特别是军事信息系统和精确打击武器;还有一种观点是军队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开发军事信息系统和信息化主战武器,建立信息化支撑环境(包括理论创新、人才培养、组织体制改革等)。“这些定义都有失偏颇”,王保存表示,“它们所界定的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内涵覆盖面过于狭窄,未能准确把握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要旨。”军队信息化建设应是在人类文明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过渡时期进行的,以提高信息力和结构力为根本目的,以“系统集成”为主要途径,最终把以火力和机动力为主要作战力量构成要素的、适合打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的过程。其实质是使机械化军队的所有构成要素都发生质变,变成信息化军队的相应构成要素,即最终全面建成信息化军队。“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十分宽泛,绝不仅仅是军事系统和信息化主战武器的发展”,王保存补充说,它涉及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军队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六项,即军事理论、军事技术、武器装备、军事人员、体制编制和后勤保障,因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内涵也主要包括这六个要素。王保存还表示,国防信息化与军队信息化相比,概念不尽相同,前者所包含的范围远大于后者,但后者是前者的主体。国防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大于军队信息化建设,它除了上述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六大要素之外,还包括了建设信息化后备力量、信息化国防动员体制、信息化国防教育体制、足够的国家信息防护能力和创新性国防理论。“总之,国防信息化建设的结果是,要建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国防力量”。机械化不可回避目前,洲际弹道导弹可以打到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一枚核弹足以毁灭数千甚至数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摧毁数个大型战略目标。然而,机械化战争所依赖的机动力和火力已达到或接近其物理极限。在这种情况下,以精确打击甚至软打击达成战略目标,控制战争规模、提高作战效益和减小附带损伤是战争发展的另一种境界。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以信息力控制火力和机动的手段,大大提高了武器装备使用的效能。据国外军队测算,过去摧毁一个防护严密的目标需要轰炸机投掷普通炸弹900颗,一个普通目标也需要25颗,而使用精确制导炸弹摧毁同一目标,只需1~2枚。信息化使弹药的效能提高了几十倍甚至数百倍。信息技术的加入,还提高了武器平台的生存概率。在信息化战场上,配有电子干扰设备的轰炸机的生存率可高达95%以上,没有配电子干扰设备的飞机生存率在25%左右。在该状况下,美军规定无电子干扰设备的飞机在没有电子干扰飞机的支援下,不能参战。在近几次局部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军的作战飞机在战场上的损失率仅为万分之几,相当于其它国家平时训练的损失率。但是,既然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建设信息化军队,那么我国国防建设是否能避开机械化的发展阶段,跨越性地迈入信息化阶段?“实际上,世界各国在军队建设中都包含有信息化和机械化建设两项内容,即便是美国军队的建设也并非百分之百的信息化建设”,王保存介绍说,这是军队信息化与机械化建设

  两者之间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的关系所致。导致杀伤破坏的最直接因素是火力和机动,是有机动能力的火力摧毁目标,而不是信息,

  信息对硬件目标没有物理杀伤作用。充分发挥火力和机动力的作用,以及为此而开发的武器装备、建立军事人才、创新战争与作战理论等,既属于军队机械化建设的范畴,同时也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起点、依托和基础。没有机械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此外,信息化军事的发展源于机械化军事,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机械化战争的推动。当打击力和破坏力极强的空军作战集团严重威胁防御一方的安全时,雷达探测技术便应运而生;当大量的常规弹药无法克服敌方的坚固防御时,进攻一方研制出了结合利用信息力和火力的精确制导武器。由此可见,在信息化军事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机械化军事起到了”载体”的作用,信息化是机械化发展到尽头的产物。“机械化是信息化的基础,要走出一条以信息化主导机械化、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的复合式发展道路。”王保存表示,在同时进行军队信息化和机械化建设过程中,应以信息化为主导,以信息化引导和规范机械化。但是,没有机械化的发展,就没有信息化的到来;机械化不发展到一定程度,信息化建设就没有起步的基础;机械化对信息化有反作用,能促进信息化。强大国防我们需要怎样的人才在伊拉克战争中,精确制导导弹被广泛运用,从中可看出战争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但是,是否便可以认为在今后,一个国家的国防实力仅仅是高精尖武器的比拼?在国防信息化的进程中,人的因素是在淡化还是在不断强化?依然是人才的竞争1995年9月,美国海、空军在大西洋上进行了一场联合军事演习。在马萨诸塞州的汉斯科姆空军基地电子系统中心,一位空军上尉军官将自己的计算机接入互联网,键入几行字符后,发出了一封电子邮件。不到一分钟,这封电子邮件便进入了目标军舰的计算机系统,军舰的计算机系统接到命令后,立即将指令送到舰上的指挥控制中心。此时,舰长竟毫无知觉,照例接受了指令,一艘军舰就这样轻易交出了指挥权。“在信息化战争中,一个专家型的精英人才可能胜过千军万马。”国防大学信息作战研究所所长郭若冰表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信息化的战争中,人仍然将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高技术条件下,人对战争胜负的作用不仅没有变小,反而更大了。近年来,我军加大了人才培养的力度。但是,人才培养周期长且涉及人才使用等多个环节,因此信息化人才短缺仍然是阻碍军队信息化建设和战斗力提高的”瓶颈”。郭若冰表示,与军事强国相比,武器装备性能方面我们的确有差距,但更重要的是部队现在配发的装备,有没有信息化人才能用出它的最佳效能。要赢得信息化战争,就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善于建设信息化军队和指挥信息化战争的军事人才。郭若冰认为,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对官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的战争对于官兵而言主要比拼的是身体、力量,而现代战争则主要是速度、精度的比拼。越来越多高精尖武器和系统的出现,需要官兵掌握更多、更新的技术,具备知识、素质等复合式能力。但是,这并不是说官兵必须掌握所有的最新技术,这是不现实的,培养专业性人才同样非常必要。需要个体复合型人才为了争夺信息化战争的“制高点”,世界各发达军事国家都在着力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同时,不约而同地把注意力放在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上。经验告诉我们,人才是第一资源,始终是战斗力的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信息化战争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战争实践已经证明,信息化战争需要既懂政治又懂军事,既懂指挥管理又懂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郭若冰解释说,这里的复合型人才既包括具有丰富知识、综合能力、全面素质的个体,也包括精通军事、政治、专业技术个体的复合群体。

  冷兵器时代,军人往往被视为目不识丁的武夫,原因是当时的武器比较简单,骁勇者容易战胜对方。而在信息化条件下,使用和管理高技术信息化武器装备,需要多种知识和技能,而多军兵种联合一体化作战对指挥员的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他们懂指挥,又要懂技术。这种要求是多元的,如果没有多方面的知识结构,不熟悉合成军兵种,不熟悉一体化联合作战,知识技能单一,就无法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

  同时,军事人才还需要创造性地运用战略战术,以夺取战场主动权。这种创造所要求的是“金字塔”式的复合知识结构:“塔底”是深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塔身”是扎实的军事专业知识,而“塔尖”则是高新技术知识,主要是指最新军事高科技知识和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只有具备这种“金字塔”式的复合知识个体,才有可能适应未来的信息化战争。

  

  

篇二:信息化部队的趋向

  专业资料

  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第一节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可以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角度分析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以达到把握信息化战争区别于其他战争的本质形态。本节仅从观察战争要素的形态入手简述信息化战争的八大特征。一、信息技术主导武器装备

  冷兵器战争的主导兵器是金属武器装备;热兵器战争的主导兵器是以化学能为基础的火枪火炮;机械化战争的主导兵器是飞机、坦克、军舰等机械化武器装备;而信息化战争的主导兵器则是信息化兵器,更准确地说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在信息化战争中,对作战手段、作战思想和战争进程发生主导作用的军事技术是信息技术。战场的指挥依赖于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指挥控制系统;侦察、监视、战场评估需要各种先进的电子、光学传感设备;突击兵器更离不开各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精确导引技术。信息化战争上的几乎所有兵器都是信息技术兵器、信息主导的兵器或称之为信息化兵器。用在各种兵器中的信息技术装备方面的经费也在兵器总价值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如在坦克中占%,飞机中占%,导弹中占%,卫星中占%,指挥系统中约占%。曾有人把信息化战争中的兵器比喻成“装载电子信息设备的容器”。信息化技术主导武器装备是信息化战争的一大特征。二、信息化军队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强大的信息化军队出现于战场是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之一。何种形态的战争需要何种性质的军队于之相匹配;反之,军队的特性也影响战争形态的演变。在信息化战争中驰骋疆场的主力只能是信息化军队。信息化军队是一支由信息化人才集聚起来的、按照信息化作战需要编组、装备和熟练运用信息化武器装备、以信息化作战理论指导的军队。这支军队在战场上发挥着主导的作用。三、资源信息化

  物资、能源和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在信息化战争以前的战争中,物资、能源的地位更为突出,是主要的战略资源。但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资源处于首要的位置,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以信息资源为目标开展的争夺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内容。信息主导了物资、能源的整合、运作和能量释放过程。谁占有信息优势,谁就可能占有战场的主动权并进而取得战争的胜利。是否占有优势的信息资源,不仅关系到是否能做到知己知彼、耳聪目明、胸有成竹、军令通常,还关系到能否快速反应、精确有效地突击。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明显特征便是资源信息化。四、信息战是战争的基本内容

  在人类历史上的冷兵器或热兵器战争中,早已存在许多信息战的经典案例。在机械化战争中,更是不乏以信息战手段击败敌人夺取战争胜利的精彩故事。但那个时期的信息战仅仅表现为零碎的、局部的、短时间的,规模比较小,常常是战术、战役层次上的,或服从于火力战,其后果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的影响是有限的。但在信息化战争中,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信息战上升到了战略的位置,战争的全过程、全空间、全方位都充满了信息战。

  信息战已成为战争的主要的甚至全部的内容。战略信息战、战役信息战、战术信息战、相互交叉;太空信息战、海洋信息战、陆地信息战覆盖战场;控制系统信息战、指挥系统信息战、情报系统信息战、火力系统信息战、物流系统信息战全方位渗透;心理战、舆论战、法律战、媒体战深入认知领域;电子战、网络战、斩首战、精确微型手术战涉及军事、政治、经济、金融、能源、环境所有方面。谁夺得信息战的胜利,谁就可能夺得整个战争得胜利。信息战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方式。

  在信息化战场上,战争双方可能动用数十颗电子、照相、预警、海洋侦察和气象测地卫星,数百上千部相控阵等性能良好的雷达,几百架有人或者无人侦察飞机,电子对抗飞机,大量的地面电子侦察、监视、对抗分队,以及进入战场信息共享网络的所有单个武器平台上和单兵携带的侦察监视设备,进行一场空前规模的激烈地信息情报大会战。通过压制、摧毁、欺骗、伪装等途径限制对方的获取信息能力,使其成为瞎子、聋子、傻子。同时维护己方获取信息的能力,为己方突击力的形成提供正确的决策。双方还会使用各种先进的电子干扰设备、火力突击兵器和隐蔽伪装技术,展开一场以限制和破坏对方的指挥控制系统的正常运作为目的的对抗,一场指挥控制系统即战争大脑的保卫战和破袭战。目的是使敌方成为战争中的“低能儿”。作战双方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将攻击信息迅速扩散到众多的目标,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使千百万人有意无意地介入心理战战场,成为心理对抗的主体或客体,心理战能量或是被扩大或是被淹没。媒体、政府、军队、情报部门及民众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心理战。而目的则是使敌方成为疯子、傻子或丧失战斗意志。双方还可组织黑客部队和其他硬摧毁设备对敌方进行网络信息战。不仅破坏对方的军事指挥和获取军事情报,而且破坏对方的经济、金融运行、国家管理和信息环境侦收其科技情报,以达到制造混乱、扰乱经济,破坏其综合国力和战争潜力的目的。五、信息化战争的理论处于军事理论的主流地位

  机械化战争离不开反映机械化战争规律的军事理论的指导。而在信息化战争时代,处于主流地位的军事理论也必须是信息化战争的理论。否则,信息化战争就不可能实现。六、系统对抗

  在信息化战争之前的战争中,由于信息技术的限制,战场上的各个作战单元往往是孤立、分散的。战场对抗表现为各个战争主体在各时空的相对独立的对抗。即使在机械化战争中出现了诸军兵种的合同作战,也还是属于一种松散型的战场联合行动。而信息化战争却不同了,它是一场典型的系统的对抗。由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应用,构成了军事信息高速公路,形成了侦察、监视、情报、通信、信息处理、决策、指挥控制、突击和战场评估的无缝化连接,指挥控制体系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陆、海、空、天一体化联合,战略、战役、战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术行动相互渗透,所有作战单元被整合成一个战争系统。敌对双方进行的是一场系统之间的对抗。七、智能化

  机械化战争中,武器装备基本上是一些机械构件,其自动化水平较低,兵器的运行基本上都离不开人的直接控制。但在信息化战争中,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武器装备有了大脑、神经、眼睛和耳朵,能够自主发现目标、识别目标,自行判断、决策和处理,智能化的水平会达到极高的程度。侦察、控制、攻击、防御、工程机器人分布于太空、空中、地面和海洋,大到海洋巨无霸机器人,小到微型侦察机器人。数量众多的各种类型的战场机器人将逐步代替人类而步入战场。从事侦察的无人飞机、体内植有芯片的可控感应机器昆虫、多功能的战斗机器人、高性能的导弹机器人、无人驾驶的坦克、战斗机、潜艇和驱逐舰等等,由陆海空天机器人组成的作战军团将主宰人类的战场。目前,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都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制造作战机器人,向战场智能化前进的步伐不断加快。信息化战争的智能化特征还表现在整个战争系统的自动化运行上,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一场无人化战斗甚至是无人化战争的发生也不是没有可能。八、目标控制在信息化战争之前的战争中,信息技术的落后造成信息资源的匮乏,人们对于战争的驾驭能力相当弱,无论是对于战争的手段、时空、进程、结局还是对于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的选定和处置,都失之控制。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战争的发展往往与参战者的初衷错位。战争物资和能源的损耗、破坏巨大。但在信息化战争中,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则具备了相当地目标控制的能力。信息技术使网络化、智能化、透明化、精确化成为现实,人们可以相对自由地确定对实现政治、经济目的最有利、最节省资源、又最可能实现的军事目标,采取最匹配的手段,在最关键的时机和空间,进行精确的打击。对战略和战术目标的有效控制,不仅是信息技术运用的结果,也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经济、政治利益的需要。人们不再追求对敌人的肉体、设施、国土的全部摧毁和占有,而是对资源、信息、环境、市场、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领域的有限目标进行适度地泯灭、改造、调整、重排或影响。目标控制是信息化战争地明显特征。

  第二节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军事革命的蓬勃发展,必然带来信息化战争的演变和快速推进,这已被信息化战争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史所证明。以下对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作一些预测。一、信息力量的竞争将愈演愈烈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信息作为战略资源的地位将更高,围绕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化军队建设和占领信息优势高地的竞争将愈演愈烈。各国将竟相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竭力保持本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优势。新制式的超宽带信息高速公路将不断推进,网络进攻和网络防御的能力将同步提高,信息技术将愈加主导政治、经济、金融、环境、文化、生活、生产等所有领域。在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军事领域,各国将加大信息化军队建设的力度和速度,不断革新军队的武器装备、军事理论、编制体制、人员培训等,尽量拉大本国与它国军队信息化能力的距离。黑客部队、天军、网军、机器人军团、世界舰队、太空星军、斩首部队、媒体部队、隐身部队、精细手术刀部队、机器昆虫等新型部队将层出不穷,迷你型、全能型、智能型等信息化部队不断创新。各国在信息力量、信息方面的竞争将白热化。二、作战方式和战争形态将不断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和政治战略需求的变化,信息化战争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催生新的作战方法。战略心理战、网络系统战、全元总体战、太空绞杀战、掏心战、瘫痪战、隐形战、至盲战、点穴战、无人战、精微战、间隙战等等作战方式接踵而至。同时,新作战模式相继登场,信息化战争频繁“变脸”,也使其整体战争形态不断调整和演变。战争的规模将趋小,以天、小时和分计算时间的战争可能一再发生;物资、能源的消耗战将逐步让位给物质、能源的控制战;战争状态与和平状态的转化,以及军事人员和非军事人员的转换将有新的表现;围绕信息资源展开的争夺战将日趋激烈。信息化战争形态的演变将是迅速和明显的。三、人类的战争能力将持续提升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使战争体系的效能不断提高,人类的战争能力呈现持续提升的趋势。(一)战场感知力持续提升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信息化战争发展以来,由于雷达、声纳、地面传感器、侦察飞机、侦察卫星以及装载在武器平台上的观瞄仪、测距机、告警机、望远镜、夜视仪、火控雷达等大量先进电子侦察监视技术的运用,战场感知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战场感知力还会持续提升。一个从声频、电频到光频,从水下、地面到太空的全频谱、全方位、全时空的侦察监视体系,将出现在战场上,各种目标的性状和变化都可能处在严密的监控之中。对于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战场将更加透明。(二)战场反应速度持续加快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和指挥控制技术使战场的反应速度明显提高。目前美国预警卫星在对方导弹发射后约3—4分钟就能将信息传送到国家指挥中心。火器在跟踪目标、计算射击诸元、气象修正、偏差修正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体化、电子化、自动化,射击准备时间已缩短到约60秒钟,发射反应时间为5—8秒,如法制“西北风”地空导弹的反应时间为5秒。一个由计算机控制的火炮控制系统,对同时发现的不同方向的30多个目标,只需90多秒钟就能将其全部摧毁,这比15年前的战场反应时间缩短了2个小时。情报、通信、指挥、控制、兵器和信息处理一体化的自动化指挥体系构成了数字化的战场,战争系统整体反应速度也加快了,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从发现目标到实施攻击的过程已缩短到几分钟时间。远距离快速投送技术使战场能量快速流动,战略轰炸机的航程和战略导弹射程均达10000千米以上,许多兵器都可以在24小时内到达地球的另一面作战。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随着信息化战争的不断发展,战场的反应速度还会不断加快,“即时化”可能真正出现。未来可能出现的网络中心战将进一步提高战争的反映速度。高超音速的飞行器绕地球一圈只需两个多小时;密布于太空的无数个微型卫星将对地球上的任何一点实施即时打击;高速巡航导弹、多国联合舰队、激光武器的运用将促进战场的反应灵敏度速度。在未来,C4ISR系统必将有更大的飞跃,战争系统的整体反应速度会不断提升。(三)精确打击能力持续增强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使突击兵器的命中概率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了“指那打那”。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成为战场攻击武器的主角。二战时飞机投掷炸弹的误差近千米,而在伊拉克战争中这种误差已缩小到几米。海湾战争中,美军一枚“斯拉姆”空面导弹从90千米以外攻击伊拉克一个发电厂时,第一发导弹在发电厂的外墙上打了1个洞,第二发导弹从这个洞口飞入炸毁了内部设施。随着进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战争中的精确打击能力将不断增强。目标的识别、选定和摧毁将更加精准,打击误差可能缩小到厘米,甚至更小。人们可能对上万千米外的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名将军、一只侦察苍蝇或者某个士兵的眼睛实施精确打击。精确打击不仅限于物质层面,还将涉及人的精神、心理层面,将可对某个人或某些具有共同特性的群体实施定性、定量、精微准确地心理突击和精神手术。(四)作战空间和时间持续延伸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战争的时空得到了延伸。目前人类的战场已经扩展到陆、海、空、天以及电磁的空间,作战时间也得到延伸。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使用了30多颗卫星、3000多架飞机、500余枚巡航导弹、3000多辆装甲车辆、6艘航空母舰、数十艘水面舰船和潜艇、几百架电子战飞机、30多个地面监听站和20余个侦察营,呈现出的是一幅光、电、磁、声交织,陆、海、空、天相溶的多维战场画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延伸将不断扩大。人类战场可能进入浩淼的太空深处或某一细胞之中;海沟、极地、地下处处都可能发生搏杀;电磁战将渗入更多的空间和贯穿在更多的时间之中。18世纪以前10万人军队的作战能力仅达到1平方千米;海湾战争时10万人军队的作战能力已达及70余万平方千米的战场。而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化军队的作战能力将达到更大的空间和时间。随着信息技术全面渗透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化战争的战场将在敌对双方甚至第三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信息、能源、网络等领域全面展开。虚拟战场与真实战场结合,军事战场与经济战场结合,军事专职人员与普通民众的军事行动结合,战场的起始和终结的时间也可能趋于模糊。(五)战场效能持续提高信息化战争发展到今天,已经使战争效能成倍地增长。二战时,4000多架次飞机才能摧毁一个铁路枢纽,而现在只需几枚激光制导炸弹就可。越南战争中,美军先以600架次飞机和普通炸弹200多吨攻击越南的一座桥梁,但没有成功。后改用激光制导炸弹,仅出动12架次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飞机就炸毁了这座桥梁。阿根廷也曾用一枚价值百万美元的“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军一艘价值2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战场效能必将持续提高。信息技术将使战争要素得到最优化组合,战争力量将在最关键的地点、时机、方向上,以最佳攻击手段、攻击强度和最小损耗,对与政治目标最密切关联的关键目标,实行精确、集中、有效地能量释放,从而产生了很高的战场效能。战争手段的多元化、空间的多维化和行动的一体化,增加了战争能量释放的通道、针对性和一致性,使战争能量的单位时间流通量大幅提升,减少了无效发散,提高了效率,达到了一种战争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内集中、有效地流向最关键最重要空间的战场境界。人类的战争能力的快速提升,使信息化战争中的对抗更趋激烈。参战人员在知识、能力、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大大增强。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将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杀。四、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强

  信息化战争对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有很大的依赖性。美国B—2A隐形战略轰炸机单架飞机的研制费达到了20多亿美元;组建一个具有基本信息战能力的航母编队需要100多亿美元;一枚巡航导弹值百万美元;一颗“锁眼-12”卫星的造价达14亿美元。42天的海湾战争中,美军消耗物资种类达1.7万余种、3千多万吨,花去了1100多亿美元。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其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程度将会越来越大。信息化武器的研制、生产、维护、使用都离不开科技力量和经济力量的支撑。高素质人才培训、购置昂贵的设备和较长的研制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周期,都需要耗费巨资;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投资比研究开发投资还要高出5~20倍;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新武器的替换耗费大量资源。信息技术发展越快,信息化战争的经济科技依赖性越强。五、战争的不对称表现日趋多样

  在目前发生的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双方往往在战争体系、战争力量、战略资源、作战方式、军事理论和战争结局等方面具有多侧面的不对称性。这与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特点有关,也与战争主体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自然等各方面的差距有关。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将进一步突显。信息技术将向多个领域推进,新信息技术会层出不穷,技术生命将越来越短,技术的军事应用方法将越来越多,信息对抗的途径将越来越多,作战手段将越来越多,各国在信息技术、军事理论、政治文化的发展上的差距和差别不会消失。可以预测,在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过程中,不对称的战争表现还会存在,并更具多样性。

  精心整理

  

  

篇三:信息化部队的趋向

  火器在跟踪目标计算射击诸元气象修正偏差修正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体化电子化自动化射击准备时间已缩短到约60秒钟发射反应时间为58一个由计算机控制的火炮控制系统对同时发现的不同方向的30多个目标只需90多秒钟就能将其全部摧毁15年前的战场反应时间缩短了情报通信指挥控制兵器和信息处理一体化的自动化指挥体系构成了数字化的战场战争系统整体反应速度也加快了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从发现目标到实施攻击的过程已缩短到几分钟时间

  专业资料

  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第一节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可以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角度分析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以达到把握信息化战争区别于其他战争的本质形态。本节仅从观察战争要素的形态入手简述信息化战争的八大特征。一、信息技术主导武器装备

  冷兵器战争的主导兵器是金属武器装备;热兵器战争的主导兵器是以化学能为基础的火枪火炮;机械化战争的主导兵器是飞机、坦克、军舰等机械化武器装备;而信息化战争的主导兵器则是信息化兵器,更准确地说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在信息化战争中,对作战手段、作战思想和战争进程发生主导作用的军事技术是信息技术。战场的指挥依赖于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指挥控制系统;侦察、监视、战场评估需要各种先进的电子、光学传感设备;突击兵器更离不开各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精确导引技术。信息化战争上的几乎所有兵器都是信息技术兵器、信息主导的兵器或称之为信息化兵器。用在各种兵器中的信息技术装备方面的经费也在兵器总价值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如在坦克中占%,飞机中占%,导弹中占%,卫星中占%,指挥系统中约占%。曾有人把信息化战争中的兵器比喻成“装载电子信息设备的容器”。信息化技术主导武器装备是信息化战争的一大特征。二、信息化军队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强大的信息化军队出现于战场是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之一。何种形态的战争需要何种性质的军队于之相匹配;反之,军队的特性也影响战争形态的演变。在信息化战争中驰骋疆场的主力只能是信息化军队。信息化军队是一支由信息化人才集聚起来的、按照信息化作战需要编组、装备和熟练运用信息化武器装备、以信息化作战理论指导的军队。这支军队在战场上发挥着主导的作用。三、资源信息化

  物资、能源和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在信息化战争以前的战争中,物资、能源的地位更为突出,是主要的战略资源。但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资源处于首要的位置,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以信息资源为目标开展的争夺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内容。信息主导了物资、能源的整合、运作和能量释放过程。谁占有信息优势,谁就可能占有战场的主动权并进而取得战争的胜利。是否占有优势的信息资源,不仅关系到是否能做到知己知彼、耳聪目明、胸有成竹、军令通常,还关系到能否快速反应、精确有效地突击。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明显特征便是资源信息化。四、信息战是战争的基本内容

  在人类历史上的冷兵器或热兵器战争中,早已存在许多信息战的经典案例。在机械化战争中,更是不乏以信息战手段击败敌人夺取战争胜利的精彩故事。但那个时期的信息战仅仅表现为零碎的、局部的、短时间的,规模比较小,常常是战术、战役层次上的,或服从于火力战,其后果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的影响是有限的。但在信息化战争中,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信息战上升到了战略的位置,战争的全过程、全空间、全方位都充满了信息战。

  信息战已成为战争的主要的甚至全部的内容。战略信息战、战役信息战、战术信息战、相互交叉;太空信息战、海洋信息战、陆地信息战覆盖战场;控制系统信息战、指挥系统信息战、情报系统信息战、火力系统信息战、物流系统信息战全方位渗透;心理战、舆论战、法律战、媒体战深入认知领域;电子战、网络战、斩首战、精确微型手术战涉及军事、政治、经济、金融、能源、环境所有方面。谁夺得信息战的胜利,谁就可能夺得整个战争得胜利。信息战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方式。

  在信息化战场上,战争双方可能动用数十颗电子、照相、预警、海洋侦察和气象测地卫星,数百上千部相控阵等性能良好的雷达,几百架有人或者无人侦察飞机,电子对抗飞机,大量的地面电子侦察、监视、对抗分队,以及进入战场信息共享网络的所有单个武器平台上和单兵携带的侦察监视设备,进行一场空前规模的激烈地信息情报大会战。通过压制、摧毁、欺骗、伪装等途径限制对方的获取信息能力,使其成为瞎子、聋子、傻子。同时维护己方获取信息的能力,为己方突击力的形成提供正确的决策。双方还会使用各种先进的电子干扰设备、火力突击兵器和隐蔽伪装技术,展开一场以限制和破坏对方的指挥控制系统的正常运作为目的的对抗,一场指挥控制系统即战争大脑的保卫战和破袭战。目的是使敌方成为战争中的“低能儿”。作战双方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将攻击信息迅速扩散到众多的目标,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使千百万人有意无意地介入心理战战场,成为心理对抗的主体或客体,心理战能量或是被扩大或是被淹没。媒体、政府、军队、情报部门及民众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心理战。而目的则是使敌方成为疯子、傻子或丧失战斗意志。双方还可组织黑客部队和其他硬摧毁设备对敌方进行网络信息战。不仅破坏对方的军事指挥和获取军事情报,而且破坏对方的经济、金融运行、国家管理和信息环境侦收其科技情报,以达到制造混乱、扰乱经济,破坏其综合国力和战争潜力的目的。五、信息化战争的理论处于军事理论的主流地位

  机械化战争离不开反映机械化战争规律的军事理论的指导。而在信息化战争时代,处于主流地位的军事理论也必须是信息化战争的理论。否则,信息化战争就不可能实现。六、系统对抗

  在信息化战争之前的战争中,由于信息技术的限制,战场上的各个作战单元往往是孤立、分散的。战场对抗表现为各个战争主体在各时空的相对独立的对抗。即使在机械化战争中出现了诸军兵种的合同作战,也还是属于一种松散型的战场联合行动。而信息化战争却不同了,它是一场典型的系统的对抗。由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应用,构成了军事信息高速公路,形成了侦察、监视、情报、通信、信息处理、决策、指挥控制、突击和战场评估的无缝化连接,指挥控制体系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陆、海、空、天一体化联合,战略、战役、战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术行动相互渗透,所有作战单元被整合成一个战争系统。敌对双方进行的是一场系统之间的对抗。七、智能化

  机械化战争中,武器装备基本上是一些机械构件,其自动化水平较低,兵器的运行基本上都离不开人的直接控制。但在信息化战争中,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武器装备有了大脑、神经、眼睛和耳朵,能够自主发现目标、识别目标,自行判断、决策和处理,智能化的水平会达到极高的程度。侦察、控制、攻击、防御、工程机器人分布于太空、空中、地面和海洋,大到海洋巨无霸机器人,小到微型侦察机器人。数量众多的各种类型的战场机器人将逐步代替人类而步入战场。从事侦察的无人飞机、体内植有芯片的可控感应机器昆虫、多功能的战斗机器人、高性能的导弹机器人、无人驾驶的坦克、战斗机、潜艇和驱逐舰等等,由陆海空天机器人组成的作战军团将主宰人类的战场。目前,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都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制造作战机器人,向战场智能化前进的步伐不断加快。信息化战争的智能化特征还表现在整个战争系统的自动化运行上,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一场无人化战斗甚至是无人化战争的发生也不是没有可能。八、目标控制在信息化战争之前的战争中,信息技术的落后造成信息资源的匮乏,人们对于战争的驾驭能力相当弱,无论是对于战争的手段、时空、进程、结局还是对于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的选定和处置,都失之控制。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战争的发展往往与参战者的初衷错位。战争物资和能源的损耗、破坏巨大。但在信息化战争中,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则具备了相当地目标控制的能力。信息技术使网络化、智能化、透明化、精确化成为现实,人们可以相对自由地确定对实现政治、经济目的最有利、最节省资源、又最可能实现的军事目标,采取最匹配的手段,在最关键的时机和空间,进行精确的打击。对战略和战术目标的有效控制,不仅是信息技术运用的结果,也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经济、政治利益的需要。人们不再追求对敌人的肉体、设施、国土的全部摧毁和占有,而是对资源、信息、环境、市场、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领域的有限目标进行适度地泯灭、改造、调整、重排或影响。目标控制是信息化战争地明显特征。

  第二节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军事革命的蓬勃发展,必然带来信息化战争的演变和快速推进,这已被信息化战争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史所证明。以下对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作一些预测。一、信息力量的竞争将愈演愈烈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信息作为战略资源的地位将更高,围绕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化军队建设和占领信息优势高地的竞争将愈演愈烈。各国将竟相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竭力保持本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优势。新制式的超宽带信息高速公路将不断推进,网络进攻和网络防御的能力将同步提高,信息技术将愈加主导政治、经济、金融、环境、文化、生活、生产等所有领域。在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军事领域,各国将加大信息化军队建设的力度和速度,不断革新军队的武器装备、军事理论、编制体制、人员培训等,尽量拉大本国与它国军队信息化能力的距离。黑客部队、天军、网军、机器人军团、世界舰队、太空星军、斩首部队、媒体部队、隐身部队、精细手术刀部队、机器昆虫等新型部队将层出不穷,迷你型、全能型、智能型等信息化部队不断创新。各国在信息力量、信息方面的竞争将白热化。二、作战方式和战争形态将不断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和政治战略需求的变化,信息化战争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催生新的作战方法。战略心理战、网络系统战、全元总体战、太空绞杀战、掏心战、瘫痪战、隐形战、至盲战、点穴战、无人战、精微战、间隙战等等作战方式接踵而至。同时,新作战模式相继登场,信息化战争频繁“变脸”,也使其整体战争形态不断调整和演变。战争的规模将趋小,以天、小时和分计算时间的战争可能一再发生;物资、能源的消耗战将逐步让位给物质、能源的控制战;战争状态与和平状态的转化,以及军事人员和非军事人员的转换将有新的表现;围绕信息资源展开的争夺战将日趋激烈。信息化战争形态的演变将是迅速和明显的。三、人类的战争能力将持续提升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使战争体系的效能不断提高,人类的战争能力呈现持续提升的趋势。(一)战场感知力持续提升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信息化战争发展以来,由于雷达、声纳、地面传感器、侦察飞机、侦察卫星以及装载在武器平台上的观瞄仪、测距机、告警机、望远镜、夜视仪、火控雷达等大量先进电子侦察监视技术的运用,战场感知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战场感知力还会持续提升。一个从声频、电频到光频,从水下、地面到太空的全频谱、全方位、全时空的侦察监视体系,将出现在战场上,各种目标的性状和变化都可能处在严密的监控之中。对于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战场将更加透明。(二)战场反应速度持续加快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和指挥控制技术使战场的反应速度明显提高。目前美国预警卫星在对方导弹发射后约3—4分钟就能将信息传送到国家指挥中心。火器在跟踪目标、计算射击诸元、气象修正、偏差修正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体化、电子化、自动化,射击准备时间已缩短到约60秒钟,发射反应时间为5—8秒,如法制“西北风”地空导弹的反应时间为5秒。一个由计算机控制的火炮控制系统,对同时发现的不同方向的30多个目标,只需90多秒钟就能将其全部摧毁,这比15年前的战场反应时间缩短了2个小时。情报、通信、指挥、控制、兵器和信息处理一体化的自动化指挥体系构成了数字化的战场,战争系统整体反应速度也加快了,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从发现目标到实施攻击的过程已缩短到几分钟时间。远距离快速投送技术使战场能量快速流动,战略轰炸机的航程和战略导弹射程均达10000千米以上,许多兵器都可以在24小时内到达地球的另一面作战。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随着信息化战争的不断发展,战场的反应速度还会不断加快,“即时化”可能真正出现。未来可能出现的网络中心战将进一步提高战争的反映速度。高超音速的飞行器绕地球一圈只需两个多小时;密布于太空的无数个微型卫星将对地球上的任何一点实施即时打击;高速巡航导弹、多国联合舰队、激光武器的运用将促进战场的反应灵敏度速度。在未来,C4ISR系统必将有更大的飞跃,战争系统的整体反应速度会不断提升。(三)精确打击能力持续增强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使突击兵器的命中概率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了“指那打那”。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成为战场攻击武器的主角。二战时飞机投掷炸弹的误差近千米,而在伊拉克战争中这种误差已缩小到几米。海湾战争中,美军一枚“斯拉姆”空面导弹从90千米以外攻击伊拉克一个发电厂时,第一发导弹在发电厂的外墙上打了1个洞,第二发导弹从这个洞口飞入炸毁了内部设施。随着进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战争中的精确打击能力将不断增强。目标的识别、选定和摧毁将更加精准,打击误差可能缩小到厘米,甚至更小。人们可能对上万千米外的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名将军、一只侦察苍蝇或者某个士兵的眼睛实施精确打击。精确打击不仅限于物质层面,还将涉及人的精神、心理层面,将可对某个人或某些具有共同特性的群体实施定性、定量、精微准确地心理突击和精神手术。(四)作战空间和时间持续延伸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战争的时空得到了延伸。目前人类的战场已经扩展到陆、海、空、天以及电磁的空间,作战时间也得到延伸。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使用了30多颗卫星、3000多架飞机、500余枚巡航导弹、3000多辆装甲车辆、6艘航空母舰、数十艘水面舰船和潜艇、几百架电子战飞机、30多个地面监听站和20余个侦察营,呈现出的是一幅光、电、磁、声交织,陆、海、空、天相溶的多维战场画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延伸将不断扩大。人类战场可能进入浩淼的太空深处或某一细胞之中;海沟、极地、地下处处都可能发生搏杀;电磁战将渗入更多的空间和贯穿在更多的时间之中。18世纪以前10万人军队的作战能力仅达到1平方千米;海湾战争时10万人军队的作战能力已达及70余万平方千米的战场。而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化军队的作战能力将达到更大的空间和时间。随着信息技术全面渗透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化战争的战场将在敌对双方甚至第三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信息、能源、网络等领域全面展开。虚拟战场与真实战场结合,军事战场与经济战场结合,军事专职人员与普通民众的军事行动结合,战场的起始和终结的时间也可能趋于模糊。(五)战场效能持续提高信息化战争发展到今天,已经使战争效能成倍地增长。二战时,4000多架次飞机才能摧毁一个铁路枢纽,而现在只需几枚激光制导炸弹就可。越南战争中,美军先以600架次飞机和普通炸弹200多吨攻击越南的一座桥梁,但没有成功。后改用激光制导炸弹,仅出动12架次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飞机就炸毁了这座桥梁。阿根廷也曾用一枚价值百万美元的“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军一艘价值2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战场效能必将持续提高。信息技术将使战争要素得到最优化组合,战争力量将在最关键的地点、时机、方向上,以最佳攻击手段、攻击强度和最小损耗,对与政治目标最密切关联的关键目标,实行精确、集中、有效地能量释放,从而产生了很高的战场效能。战争手段的多元化、空间的多维化和行动的一体化,增加了战争能量释放的通道、针对性和一致性,使战争能量的单位时间流通量大幅提升,减少了无效发散,提高了效率,达到了一种战争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内集中、有效地流向最关键最重要空间的战场境界。人类的战争能力的快速提升,使信息化战争中的对抗更趋激烈。参战人员在知识、能力、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大大增强。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将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杀。四、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强

  信息化战争对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有很大的依赖性。美国B—2A隐形战略轰炸机单架飞机的研制费达到了20多亿美元;组建一个具有基本信息战能力的航母编队需要100多亿美元;一枚巡航导弹值百万美元;一颗“锁眼-12”卫星的造价达14亿美元。42天的海湾战争中,美军消耗物资种类达1.7万余种、3千多万吨,花去了1100多亿美元。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其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程度将会越来越大。信息化武器的研制、生产、维护、使用都离不开科技力量和经济力量的支撑。高素质人才培训、购置昂贵的设备和较长的研制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周期,都需要耗费巨资;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投资比研究开发投资还要高出5~20倍;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新武器的替换耗费大量资源。信息技术发展越快,信息化战争的经济科技依赖性越强。五、战争的不对称表现日趋多样

  在目前发生的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双方往往在战争体系、战争力量、战略资源、作战方式、军事理论和战争结局等方面具有多侧面的不对称性。这与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特点有关,也与战争主体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自然等各方面的差距有关。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将进一步突显。信息技术将向多个领域推进,新信息技术会层出不穷,技术生命将越来越短,技术的军事应用方法将越来越多,信息对抗的途径将越来越多,作战手段将越来越多,各国在信息技术、军事理论、政治文化的发展上的差距和差别不会消失。可以预测,在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过程中,不对称的战争表现还会存在,并更具多样性。

  精心整理

  

  

篇四:信息化部队的趋向

  当前发达国家军队为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信息流动快时效性高的特点正努力克服传统指挥体系信息流程长横向沟通差抗毁能力弱的缺点加快发展以网络为基础的指挥自动化系统以求减少指挥层次简化指挥环节提高军兵种联合指挥水平把树状纵长结构的传统指挥体系转变为更有利于信息流动和使用的网状扁平结构

  试论军队信息化过程中措施以及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论文摘要:军队信息化是关系国民生存、国家存亡的大事,建立一套安全实用、高效快捷的军事信息系统是目前军队信息化的主要任务。然而在军队信息化过程中也存在着相当多的安全隐患,我们应该分析这些隐患从而防范这些安全问题的发生。

  论文关键词:军队信息化

  军网

  信息安全

  军队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在工业时代,军队的现代化就是实现机械化;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则成为军队现代化的时代定义和主要标志,建设信息化军队也就成了这一时代军队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因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军队在逐步理清发展目标和方向后,开始采取种种措施,加速打造自己的信息化军队。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

  一、着眼军队人员的知识化特征,加快高素质知识型军事人才的培养

  人才乃建军之本,强军之基。不同的时代,对军队人员的素质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农业时代,要求的是体能型军人,工业时代要求的是技能型军人,到了信息时代,与之相适应的则是知识型军人。从某种意义上说,用知识武装官兵、武装军队,已成为建设信息化军队的必由之路。正因为如此,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都把加快高素质知识型军事人才的培养,作为实现军队信息化的基本路径,采取依托国民教育和自身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力争把尽可能多的知识型高素质人才吸收到军队的行列中来。目前,美国军官几乎都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其中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军官高达近50%。在伊拉克战争中,操纵“爱国者”防空导弹、“捕食者”无人驾驶飞机、“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等高技术兵器的军人,有三分之一是技术专家。俄罗斯目前98%的军官受过高等教育,指挥军官全部是大学本科毕业,并有相当数量的博士和副博士;日本自卫队和以色列军队要求军官必须全部达到大学以上文化水平。

  当然,军队的知识化并非仅等于军官的高学历。最终的检验标准,在于指挥员的综合素质,驾驭现代装备的能力。总之,努力实现军队人员的知识化,已经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军队适应新军事变革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共同选择。

  二、着眼武器装备的智能化特征,加快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体系建设

  信息化武器装备,是建设信息化军队的物质和技术基础。鉴此,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军队广泛运用新的信息技术成果,采取研制、改造、整合等多种手段,加快建设信息化的武器装备体系。

  研制新型的信息化武器装备,是建立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加快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建设的主要手段。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军队目前重点是加强精确制导弹药和信息化平台的研制开发。新型精确制导弹药主要以计算机和复合制导系统为核心,具备自动识别、自动定位、精确打击的功能;新型信息化平台主要以电子信息传感系统为核心,与指挥控制系统互联互通,具备战场感知、自动跟踪、信息处理、指挥控制等功能。在加强常规有人作战平台研制的同时,发达国家还普遍加强智能化无人作战平台(包括智能化无人机、智能化机器人、智能化水下潜航器等)的研发工作,以适应信息化战争的无人化趋势。

  军队信息化的建设是为作战服务的,信自、战中大量的侦察信息、和作战命令将会通过军网进行上传下达,在作战期间军网是不允许中断的,一旦断网将会对作战产生重大的影响。军网由于采用的是独立的专网,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性。但是,经研究发现,军网由于地域广使用单位分散,仍然存在一些不安全因数。其中之一就是物理链路和接入端仍然存在盲区,从这些地方仍然可以在作战期间对军网进行破坏,给信息、战以致命的打击。因此,为丁保证军网在作战期间的安全,保证信息战的胜利,研究军网的安全是很现实也很有必要的。

  三、着眼作战编成的联合化特征,加快武装力量结构的一体化步伐

  根据信息化战争的需要,整合优化军队内部的组织结构,是建设信息化军队的重要一环。而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将是多维一体,陆、海、空、天、电、网等各个战场空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任何一支作战力量都不可能像以往在机械化战争时代那样,只在某一个空间独立作战,而要能够具备在多个战场空间遂行多种作战任务的能力。这就要求作战力量的编

  成必须打破军兵种界线,遵循“系统集成、合成一体”的原则,按任务需求进行诸军兵种合成的一体化编组。目前,美军的陆军师、海军联合特遣部队和陆战远征部队都具有很强的合成一体性,还计划组建4种高度合成的一体化部队:由装甲兵、炮兵、机械化步兵、导弹兵、攻击与运输直升机分队组成的一体化地面部队;由侦察机、攻击机、战斗机等多机种组成的空天远征部队;由1个陆军旅特遣队、1个空军战斗机中队、1支海军舰艇部队和1个陆战队分队编成的陆海空联合特遣部队等。俄军目前组建的机动部队则横跨3个军种和1个独立兵种,包括陆军的摩步师、坦克师、特种师、火箭兵师,空军的战斗机、强击机、轰炸机团,海军的陆战队营和空降兵师。法军的快速反应部队也由5个军兵种的不同类型师组成,可以执行多种作战任务。这些诸军兵种一体化的作战部队,组织结构更加严密,作战单元更加集成,遂行任务更加多样,更有利于信息化装备作战效能的充分发挥,因而,具有很强的系统对抗能力。四、着眼指挥体系的扁平化特征,加快指挥网络化系统的建设进程

  指挥体系趋向扁平化,是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向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队转变的重要特征之一。当前,发达国家军队为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信息流动快、时效性高的特点,正努力克服传统指挥体系信息流程长、横向沟通差、抗毁能力弱的缺点,加快发展以网络为基础的指挥自动化系统,以求减少指挥层次,简化指挥环节,提高军兵种联合指挥水平,把树状纵长结构的传统指挥体系,转变为“更有利于信息流动和使用”的网状扁平结构。比如,美军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在经历了C2系统、C3系统、C3I系统、C4I系统后,如今已发展成为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为一体,陆军、海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诸军兵种互联互通的C4ISR系统,基本形成了及时获取信息、及时共享信息、及时决策指挥的扁平网络化指挥体系。目前,美军指挥自动化建设正致力于把火力打击系统纳入其中(即形成C4ISKR),并逐步发展成为“全球信息栅格”(GIG),以求完全实现情报获取实时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作战单元一体化。这一目标实现后,美军的信息化水平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彻底完成由传统的“平台中心战”向高度一体化的“网络中心战”转变。而在这方面的建设上,其他发达国家军队也高度重视,投入力量不断加大

  而我们建设军队信息化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隐患一、军队信息化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物理链路的不安全全军作战部队的分布在全国来说是比较分散的,遍及全国的各个角落。要使全军的所有作战单位全部接入军网必然将部分物理链路如光纤放在非军事管理区内,这样地方人员将能够接触到这些链路,这部分物理链路在战时将会成为攻击、窃取的目标。如一级结构间的光纤、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间的光纤、二级、三级结构间的光纤连接,四级和三级的间的光纤连接:这些光纤翻山越岭,穿过非军事管理区,这些地域可以说是军事管理安全的盲区。同时它也是造成军网最大的不安全的地域,如果敌方知道这些光纤的埋放地点,战时将这些地方的光纤剪断或者在光纤处进行信息窃取,这样将会使军网长时间断网,这是对军网最大的威胁,同时也是军网内信息比较可能泄露的地域。另外,小、远、散单位由于到接入端距离教远,它的物理链路也会暴露,有的甚至有部分可能处于非军事区内,它也是造成军网不安全的地域。作战时,它也是敌方首选目标。如果敌对分子对他们的物理链路进行窃听或者剪断,将会使这些单位造成长时间断网,无法通过军网发送和接收信自,另外就是他们通过军网传递的信息将可能被窃取,造成泄密。还有就是临近的友邻单位的接入和执行任务而驻扎在接入级附近的临时作战单位,也是一个不安全的因素。在各接入级,其他军兵种的作战单位由于作战任务的需要可能会临时进入接入级附近执行任务,如果让他们各自接入自己所在部队的军网是不现实的,只有就近接入附近的接入级,连入军网来传递信息。但是,对于这些友邻单位和临时单位的安全控制,接入级无法像控制本级的那样去管理,而且,他们到接入级的光纤也是在非军事区内。这些单位由于是临时驻扎,所以警戒力量相对要弱一些,只要友邻部队的任何一个接入点出问题,便可以从那个接入点入侵军网,对军网进行破坏。(二)接入端信息接入点的不安全对军网来说,接入端的信息接入点大部分是在军事管理区内,非军方人员极难接触到这些信息、点。但是,接入端也有不安全因素,主要是四级结构下的接入点,由于四级结构

  处作战单位分布较散,尤其是我们所说的小远散单位,侦察哨所,友邻部队临时作战单位的接入点、单兵作战系统中的每一个单兵都是一个信息接入点,作战单元的信息接入点,这些接入点将是敌对分子可能窃入的地方。只要一个信息接入点被成功窃入,那么敌方就有可能以此为突破口对军网发动攻击。(三)违规使用军网造成的不安全由于兵员结构的复杂性,导致有些同志私自将非军方下发的软件、存储介质,甚至个人PC用到军网,从而可能导致病毒在军网上的传播。同时,将军网内专用的存储介质在军网和Internet之间互用,造成军用信息、在Internet上的泄露,同时,将病毒带入军网,对军网造成危害。(四)管理上的不安全没有严格遵守管理规定,对接触军网内的设备如(网络设备和接入点的Pc)和使用人员没有严格检查管控,让外来人员和没有资格接触网络设备的人员接触到这些设备,尤其是在接入点,有些私自将PC接入Internet。有的直接将该接入点连入Internet,这样相当于在这个地方为Internet上的黑客开了一道访问军网的大门,互联网上的黑客可以从此对军网进行攻击。可以说目前军网的不安全,有一部分是由于管理上的失误带来的另外还有作战区间网管人员反叛造成的不安全,这种情况极少发生,但是如果出现,那么战时对军网将会造成致命的危害。对信息、化作战造成致命打击。自然灾害也会带来不安全,如电力系统被毁等对军网的不安全。

  从上述分析可知,尽管军网从结构上解决了一定的安全问题,但是由于军网的特殊性,它仍然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这些不安全因素将会是军网的薄弱点,敌方完全可能利用这些不安全因素及薄弱点对军网进行破坏。

  二、军网安全防护对策分析

  (一)健全网络安全机构在每一级单位,都应当设立相应级别的、负责信息安全的专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机构的人员应包括领导和专业人员。按照不同任务进行分工以确立各自的职责。一类人员是负责确定安全措施,包括方针、政策、策略的制定,并协调、监督、检查安全措施的实施;另一类人员是负责分工具体管理系统的安全工作,包括保安员、安全管理员、安全审计员和系统管理员。在分工的基础上,应有具体的负责人,以负责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当前应重点建设和完善以下三个“中心”。网络监管中心。其职责主要是运用技术手段,对我军各类网络和信息系统的运行进行经常性的巡查、搜索、监测,预防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帮助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对“黑客”和病毒入侵网络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理,提高信息系统的隐患发现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应急处置中心。军队应按照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快速反应、确保恢复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相对独立的应急处置机制,发展专业化保障力量,以有效防范和及时解决各类信息安全特别是网络安全问题,增强军事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能力和信息安全防御能力,提升我军全时空专业化信息安全保障水平。信息安全研究中心。其主要任务是跟踪前沿动态,提高研究起点,拓宽研究思路,把信息安全理论研究与网络防御演练结合起来,把信息安全专题、研究与电子对抗、情报侦察等相关问题的研究结合起来,把现实性的对策研究与前瞻性的战略研讨结合起来,增强研究的超前性、实用性和综合性。(二)建立网络防护机制一是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网络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进行科学评价,证明网络的安全等级,找出安全缺陷和漏洞设法躲避风险。二是建立防护演练机制.演习可以验证信息安全策略的合理性和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不断发现和寻找信息安全的薄弱环节,达到固强补弱的目的。(三)完善信息保密制度制定严格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立安全管理的原则:一是多人负责原则,即在从事每一项安全相关的活动时,必须有两人以上在场;二是任期有限原则,即任何人不得长期担任

  与安全相关的职务,应不定期地循环任职:三是职责分离原则,如计算机的编程与操作、机密资料的传送和接收、操作与存储介质保密、系统管理与安全管理等工作职责应当由不同人员负责。另外,各单位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要求用户必须定期升级杀毒软件、定期备份重要资料,规定军用计算机不得随意安装来路不明的软件、不得打开陌生邮件,对违反规定的进行处理等。要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密规章制度,对涉密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使用、销毁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大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建立技术安全防护体系,全面提高我军军事信息系统的综合防护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四)开发网络防护技术在信息安全技术方面,当前,应力争在以下三种技术上求得突破:一是能逐步改善信息安全状况、带有普遍性的关键技术,如密码技术、鉴别技术、病毒防御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二是创新性强、可发挥杠杆作用的突破性技术,如网络侦察技术、信息监测技术、风险管理技术和测试评估技术等:三是能形成“杀手铜”的战略性技术,如操作系统、密码专用芯片和安全处理器等。(五)培养信息安全人才信息安全对各类人员的要求不同,如领导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和敏感的战略眼光,使用人员要有很强的信息安全意识和知识,维护和建设人员要强调政治过硬、职业道德和专门技术等。因此,应该加紧培养既对信息安全理论和信息安全技术有很深造诣,又对世界军事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有较深了解的高级信息安全战略人才:既通晓相关的信息安全法规制度,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信息安全管理人才;既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安全装备和设施,又能解决信息安全方面的具体问题的信息安全技术人才。把培养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纳入全军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在相关院校建立培训基地,设立信息安全专业学科,源源不断地培养、输送和储备信息安全专业人才,为我军建设一支强大而稳定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在信息作战条件下,信息安全是军队战斗力的“利剑”,但是不能确保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那它就成了“软肋”。我们在技术和管理上采取高效严密的策略的同时,还要大力加强

  官兵的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网络安全专业人员,只有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网军”,才能保证军队在未来的信息战中占据主动权。

  

  

篇五:信息化部队的趋向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参谋班张铁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军事革命的蓬勃发展,必然带来信息化战争的演变和快速推进,这已被信息化战争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史所证明。以下对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作一些预测。一、信息力量的竞争将愈演愈烈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信息作为战略资源的地位将更高,围绕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化军队建设和占领信息优势高地的竞争将愈演愈烈。各国将竟相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竭力保持本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优势。新制式的超宽带信息高速公路将不断推进,网络进攻和网络防御的能力将同步提高,信息技术将愈加主导政治、经济、金融、环境、文化、生活、生产等所有领域。在军事领域,各国将加大信息化军队建设的力度和速度,不断革新军队的武器装备、军事理论、编制体制、人员培训等,尽量拉大本国与它国军队信息化能力的距离。黑客部队、天军、网军、机器人军团、世界舰队、太空星军、斩首部队、媒体部队、隐身部队、精细手术刀部队、机器昆虫等新型部队将层出不穷,迷你型、全能型、智能型等信息化部队不断创新。各国在信息力量、信息方面的竞争将白热化。二、作战方式和战争形态将不断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和政治战略需求的变化,信息化战争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催生新的作战方法。战略心理战、网络系统战、全元总体战、太空绞杀战、掏心战、瘫痪战、隐形战、至盲战、点穴战、无人战、精微战、间隙战等等作战方式接踵而至。同时,新作战模式相继登场,信息化战争频繁“变脸”,也使其整体战争形态不断调整和演变。战争的规模将趋小,以天、小时和分计算时间的战争可能一再发生;物资、能源的消耗战将逐步让位给物质、能源的控制战;战争状态与和平状态的转化,以及军事人员和非军事人员的转换将有新的表现;围绕信息资源展开的争夺战将日趋激烈。信息化战争形态的演变将是迅速和明显的。三、人类的战争能力将持续提升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使战争体系的效能不断提高,人类的战争能力呈现持续提升的趋势。(一)战场感知力持续提升

  信息化战争发展以来,由于雷达、声纳、地面传感器、侦察飞机、侦察卫星以及装载在武器平台上的观瞄仪、测距机、告警机、望远镜、夜视仪、火控雷达等大量先进电子侦察监视技术的运用,战场感知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战场感知力还会持续提升。一个从声频、电频到光频,从水下、地面到太空的全频谱、全方位、全时空的侦察监视体系,将出现在战场上,各种目标的性状和变化都可能处在严密的监控之中。对于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战场将更加透明。(二)战场反应速度持续加快现代侦察监视技术和指挥控制技术使战场的反应速度明显提高。目前美国预警卫星在对方导弹发射后约3—4分钟就能将信息传送到国家指挥中心。火器在跟踪目标、计算射击诸元、气象修正、偏差修正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体化、电子化、自动化,射击准备时间已缩短到约60秒钟,发射反应时间为5—8秒,如法制“西北风”地空导弹的反应时间为5秒。一个由计算机控制的火炮控制系统,对同时发现的不同方向的30多个目标,只需90多秒钟就能将其全部摧毁,这比15年前的战场反应时间缩短了2个小时。情报、通信、指挥、控制、兵器和信息处理一体化的自动化指挥体系构成了数字化的战场,战争系统整体反应速度也加快了,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从发现目标到实施攻击的过程已缩短到几分钟时间。远距离快速投送技术使战场能量快速流动,战略轰炸机的航程和战略导弹射程均达10000千米以上,许多兵器都可以在24小时内到达地球的另一面作战。随着信息化战争的不断发展,战场的反应速度还会不断加快,“即时化”可能真正出现。未来可能出现的网络中心战将进一步提高战争的反映速度。高超音速的飞行器绕地球一圈只需两个多小时;密布于太空的无数个微型卫星将对地球上的任何一点实施即时打击;高速巡航导弹、多国联合舰队、激光武器的运用将促进战场的反应灵敏度速度。在未来,C4ISR系统必将有更大的飞跃,战争系统的整体反应速度会不断提升。(三)精确打击能力持续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已使突击兵器的命中概率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了“指那打那”。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成为战场攻击武器的主角。二战时飞机投掷炸弹的误差近千米,而在伊拉克战争中这种误差已缩小到几米。海湾战争中,美军一枚“斯拉姆”空面导弹从90千米以外攻击伊拉克一个发电厂时,第一发导弹在发电厂的外墙上打了1个洞,第二发导弹从这个洞口飞入炸毁了内部设施。随着进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战争中的精确打击能力将不断增强。目标的识别、选定和摧毁将更加精准,打击误差可能缩小到厘米,甚至更小。人们可能对上万千米外的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名将军、一只侦察苍蝇或者某

  个士兵的眼睛实施精确打击。精确打击不仅限于物质层面,还将涉及人的精神、心理层面,将可对某个人或某些具有共同特性的群体实施定性、定量、精微准确地心理突击和精神手术。(四)作战空间和时间持续延伸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战争的时空得到了延伸。目前人类的战场已经扩展到陆、海、空、天以及电磁的空间,作战时间也得到延伸。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使用了30多颗卫星、3000多架飞机、500余枚巡航导弹、3000多辆装甲车辆、6艘航空母舰、数十艘水面舰船和潜艇、几百架电子战飞机、30多个地面监听站和20余个侦察营,呈现出的是一幅光、电、磁、声交织,陆、海、空、天相溶的多维战场画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延伸将不断扩大。人类战场可能进入浩淼的太空深处或某一细胞之中;海沟、极地、地下处处都可能发生搏杀;电磁战将渗入更多的空间和贯穿在更多的时间之中。18世纪以前10万人军队的作战能力仅达到1平方千米;海湾战争时10万人军队的作战能力已达及70余万平方千米的战场。而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化军队的作战能力将达到更大的空间和时间。随着信息技术全面渗透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化战争的战场将在敌对双方甚至第三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信息、能源、网络等领域全面展开。虚拟战场与真实战场结合,军事战场与经济战场结合,军事专职人员与普通民众的军事行动结合,战场的起始和终结的时间也可能趋于模糊。(五)战场效能持续提高信息化战争发展到今天,已经使战争效能成倍地增长。二战时,4000多架次飞机才能摧毁一个铁路枢纽,而现在只需几枚激光制导炸弹就可。越南战争中,美军先以600架次飞机和普通炸弹200多吨攻击越南的一座桥梁,但没有成功。后改用激光制导炸弹,仅出动12架次飞机就炸毁了这座桥梁。阿根廷也曾用一枚价值百万美元的“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军一艘价值2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战场效能必将持续提高。信息技术将使战争要素得到最优化组合,战争力量将在最关键的地点、时机、方向上,以最佳攻击手段、攻击强度和最小损耗,对与政治目标最密切关联的关键目标,实行精确、集中、有效地能量释放,从而产生了很高的战场效能。战争手段的多元化、空间的多维化和行动的一体化,增加了战争能量释放的通道、针对性和一致性,使战争能量的单位时间流通量大幅提升,减少了无效发散,提高了效率,达到了一种战争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内集中、有效地流向最关键最重要空间的战场境界。人类的战争能力的快速提升,使信息化战争中的对抗更趋激烈。参战人员在知识、能力、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大大增强。未来的信息

  化战争将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杀。四、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强信息化战争对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有很大的依赖性。美国B—2A隐形战略轰炸机单架飞机的研制费达到了20多亿美元;组建一个具有基本信息战能力的航母编队需要100多亿美元;一枚巡航导弹值百万美元;一颗“锁眼-12”卫星的造价达14亿美元。42天的海湾战争中,美军消耗物资种类达1.7万余种、3千多万吨,花去了1100多亿美元。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其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程度将会越来越大。信息化武器的研制、生产、维护、使用都离不开科技力量和经济力量的支撑。高素质人才培训、购置昂贵的设备和较长的研制周期,都需要耗费巨资;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投资比研究开发投资还要高出5~20倍;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新武器的替换耗费大量资源。信息技术发展越快,信息化战争的经济科技依赖性越强。五、战争的不对称表现日趋多样在目前发生的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双方往往在战争体系、战争力量、战略资源、作战方式、军事理论和战争结局等方面具有多侧面的不对称性。这与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特点有关,也与战争主体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自然等各方面的差距有关。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将进一步突显。信息技术将向多个领域推进,新信息技术会层出不穷,技术生命将越来越短,技术的军事应用方法将越来越多,信息对抗的途径将越来越多,作战手段将越来越多,各国在信息技术、军事理论、政治文化的发展上的差距和差别不会消失。可以预测,在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过程中,不对称的战争表现还会存在,并更具多样性。

  

  

篇六:信息化部队的趋向

  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可以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角度分析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以达到把握信息化战争区别于其他战争的本质形态。本节仅从观察战争要素的形态入手简述信息化战争的八大特征。

  一、信息技术主导武器装备

  冷兵器战争的主导兵器是金属武器装备;热兵器战争的主导兵器是以化学能为基础的火枪火炮;机械化战争的主导兵器是飞机、坦克、军舰等机械化武器装备;而信息化战争的主导兵器则是信息化兵器,更准确地说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在信息化战争中,对作战手段、作战思想和战争进程发生主导作用的军事技术是信息技术。战场的指挥依赖于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指挥控制系统;侦察、监视、战场评估需要各种先进的电子、光学传感设备;突击兵器更离不开各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精确导引技术。信息化战争上的几乎所有兵器都是信息技术兵器、信息主导的兵器或称之为信息化兵器。用在各种兵器中的信息技术装备方面的经费也在兵器总价值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如在坦克中占%,飞机中占%,导弹中占%,卫星中占%,指挥系统中约占%。曾有人把信息化战争中的兵器比喻成“装载电子信息设备的容器”。信息化技术主导武器装备是信息化战争的一大特征。

  二、信息化军队

  强大的信息化军队出现于战场是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之一。何种形态的战争需要何种性质的军队于之相匹配;反之,军队的特性也影响战争形态的演变。在信息化战争中驰骋疆场的主力只能是信息化军队。信息化军队是一支由信息化人才集聚起来的、按照信息化作战需要编组、装备和熟练运用信息化武器装备、以信息化作战理论指导的军队。这支军队在战场上发挥着主导的作用。

  三、资源信息化

  物资、能源和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在信息化战争以前的战争中,物资、能源的地位更为突出,是主要的战略资源。但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资源处于首要的位置,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以信息资源为目标开展的争夺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内容。信息主导了物资、能源的整合、运作和能量释放过程。谁占有信息优势,谁就可能占有战场的主动权并进而取得战争的胜利。是否占有优势的信息资源,不仅关系到是否能做到知己知彼、耳聪目明、胸有成竹、军令通常,还关系到能否快速反应、精确有效地突击。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明显特征便是资源信息化。

  四、信息战是战争的基本内容

  在人类历史上的冷兵器或热兵器战争中,早已存在许多信息战的经典案例。在机械化战争中,更是不乏以信息战手段击败敌人夺取战争胜利的精彩故事。但那个时期的信息战仅仅表现为零碎的、局部的、短时间的,规模比较小,常常是战术、战役层次上的,或服从于火力战,其后果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的影响是有限的。但在信息化战争中,

  信息战上升到了战略的位置,战争的全过程、全空间、全方位都充满了信息战。

  信息战已成为战争的主要的甚至全部的内容。战略信息战、战役信息战、战术信息战、相互交叉;太空信息战、海洋信息战、陆地信息战覆盖战场;控制系统信息战、指挥系统信息战、情报系统信息战、火力系统信息战、物流系统信息战全方位渗透;心理战、舆论战、法律战、媒体战深入认知领域;电子战、网络战、斩首战、精确微型手术战涉及军事、政治、经济、金融、能源、环境所有方面。谁夺得信息战的胜利,谁就可能夺得整个战争得胜利。信息战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方式。

  在信息化战场上,战争双方可能动用数十颗电子、照相、预警、海洋侦察和气象测地卫星,数百上千部相控阵等性能良好的雷达,几百架有人或者无人侦察飞机,电子对抗飞机,大量的地面电子侦察、监视、对抗分队,以及进入战场信息共享网络的所有单个武器平台上和单兵携带的侦察监视设备,进行一场空前规模的激烈地信息

  情报大会战。通过压制、摧毁、欺骗、伪装等途径限制对方的获取信息能力,使其成为瞎子、聋子、傻子。同时维护己方获取信息的能力,为己方突击力的形成提供正确的决策。双方还会使用各种先进的电子干扰设备、火力突击兵器和隐蔽伪装技术,展开一场以限制和破坏对方的指挥控制系统的正常运作为目的的对抗,一场指挥控制系统即战争大脑的保卫战和破袭战。目的是使敌方成为战争中的“低能儿”。作战双方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将攻击信息迅速扩散到众多的目标,使

  千百万人有意无意地介入心理战战场,成为心理对抗的主体或客体,心理战能量或是被扩大或是被淹没。媒体、政府、军队、情报部门及民众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心理战。而目的则是使敌方成为疯子、傻子或丧失战斗意志。双方还可组织黑客部队和其他硬摧毁设备对敌方进行网络信息战。不仅破坏对方的军事指挥和获取军事情报,而且破坏对方的经济、金融运行、国家管理和信息环境侦收其科技情报,以达到制造混乱、扰乱经济,破坏其综合国力和战争潜力的目的。

  五、信息化战争的理论处于军事理论的主流地位

  机械化战争离不开反映机械化战争规律的军事理论的指导。而在信息化战争时代,处于主流地位的军事理论也必须是信息化战争的理论。否则,信息化战争就不可能实现。

  六、系统对抗

  在信息化战争之前的战争中,由于信息技术的限制,战场上的各个作战单元往往是孤立、分散的。战场对抗表现为各个战争主体在各时空的相对独立的对抗。即使在机械化战争中出现了诸军兵种的合同作战,也还是属于一种松散型的战场联合行动。而信息化战争却不同了,它是一场典型的系统的对抗。由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应用,构成了军事信息高速公路,形成了侦察、监视、情报、通信、信息处理、决策、指挥控制、突击和战场评估的无缝化连接,指挥控制体系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陆、海、空、天一体化联合,战略、战役、战

  术行动相互渗透,所有作战单元被整合成一个战争系统。敌对双方进行的是一场系统之间的对抗。

  七、智能化

  机械化战争中,武器装备基本上是一些机械构件,其自动化水平较低,兵器的运行基本上都离不开人的直接控制。但在信息化战争中,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武器装备有了大脑、神经、眼睛和耳朵,能够自主发现目标、识别目标,自行判断、决策和处理,智能化的水平会达到极高的程度。侦察、控制、攻击、防御、工程机器人分布于太空、空中、地面和海洋,大到海洋巨无霸机器人,小到微型侦察机器人。数量众多的各种类型的战场机器人将逐步代替人类而步入战场。从事侦察的无人飞机、体内植有芯片的可控感应机器昆虫、多功能的战斗机器人、高性能的导弹机器人、无人驾驶的坦克、战斗机、潜艇和驱逐舰等等,由陆海空天机器人组成的作战军团将主宰人类的战场。目前,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都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制造作战机器人,向战场智能化前进的步伐不断加快。信息化战争的智能化特征还表现在整个战争系统的自动化运行上,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一场无人化战斗甚至是无人化战争的发生也不是没有可能。

  八、目标控制

  在信息化战争之前的战争中,信息技术的落后造成信息资源的匮乏,人们对于战争的驾驭能力相当弱,无论是对于战争的手段、时空、进程、结局还是对于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的选定和处置,都失之控制。

  战争的发展往往与参战者的初衷错位。战争物资和能源的损耗、破坏巨大。但在信息化战争中,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则具备了相当地目标控制的能力。信息技术使网络化、智能化、透明化、精确化成为现实,人们可以相对自由地确定对实现政治、经济目的最有利、最节省资源、又最可能实现的军事目标,采取最匹配的手段,在最关键的时机和空间,进行精确的打击。对战略和战术目标的有效控制,不仅是信息技术运用的结果,也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经济、政治利益的需要。人们

  不再追求对敌人的肉体、设施、国土的全部摧毁和占有,而是对资源、信息、环境、市场、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领域的有限目标进行适度地泯灭、改造、调整、重排或影响。目标控制是信息化战争地明显特征。

  第二节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军事革命的蓬勃发展,必然带来信息化战争的演变和快速推进,这已被信息化战争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史所证明。以下对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作一些预测。

  一、信息力量的竞争将愈演愈烈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信息作为战略资源的地位将更高,围绕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化军队建设和占领信息优势高地的竞争将愈演愈烈。各国将竟相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竭力保持本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优势。新制式的超宽带信息高速公路将不断推进,网络进攻和网络防御的能力将同步提高,信息技术将愈加主导政治、经济、金融、环境、文化、生活、生产等所有领域。在

  军事领域,各国将加大信息化军队建设的力度和速度,不断革新军队的武器装备、军事理论、编制体制、人员培训等,尽量拉大本国与它国军队信息化能力的距离。黑客部队、天军、网军、机器人军团、世界舰队、太空星军、斩首部队、媒体部队、隐身部队、精细手术刀部队、机器昆虫等新型部队将层出不穷,迷你型、全能型、智能型等信息化部队不断创新。各国在信息力量、信息方面的竞争将白热化。二、作战方式和战争形态将不断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和政治战略需求的变化,信息化战争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催生新的作战方法。战略心理战、网络系统战、全元总体战、太空绞杀战、掏心战、瘫痪战、隐形战、至盲战、点穴战、无人战、精微战、间隙战等等作战方式接踵而至。同时,新作战模式相继登场,信息化战争频繁“变脸”,也使其整体战争形态不断调整和演变。战争的规模将趋小,以天、小时和分计算时间的战争可能一再发生;物资、能源的消耗战将逐步让位给物质、能源的控制战;战

  争状态与和平状态的转化,以及军事人员和非军事人员的转换将有新的表现;围绕信息资源展开的争夺战将日趋激烈。信息化战争形态的演变将是迅速和明显的。

  三、人类的战争能力将持续提升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使战争体系的效能不断提高,人类的战争能力呈现持续提升的趋势。

  (一战场感知力持续提升

  信息化战争发展以来,由于雷达、声纳、地面传感器、侦察飞机、侦察卫星以及装载在武器平台上的观瞄仪、测距机、告警机、望远镜、夜视仪、火控雷达等大量先进电子侦察监视技术的运用,战场感知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战场感知力还会持续提升。一个从声频、电频到光频,从水下、地面到太空的全频谱、全方位、全时空的侦察监视体系,将出现在战场上,各种目标的性状和变化都可能处在严密的监控之中。对于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战场将更加透明。

  (二战场反应速度持续加快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和指挥控制技术使战场的反应速度明显提高。目前美国预警卫星在对方导弹发射后约3—4分钟就能将信息传送到国家指挥中心。火器在跟踪目标、计算射击诸元、气象修正、偏差修正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体化、电子化、自动化,射击准备时间已缩短到约60秒钟,发射反应时间为5—8秒,如法制“西北风”地空导弹的反应时间为5秒。一个由计算机控制的火炮控制系统,对同时发现的不同方向的30多个目标,只需90多秒钟就能将其全部摧毁,这比15年前的战场反应时间缩短了2个小时。情报、通信、指挥、控制、兵器和信息处理一体化的自动化指挥体系构成了数字化的战场,战争系统整体反应速度也加快了,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从发现目标到实施攻击的过程已缩短到几分钟时间。远距离快速投送技术使战场能量快速流动,战略轰炸机的航程和战略导弹射程均达10000千米以上,许多兵器都可以在24小时内到达地球的另一面作战。

  随着信息化战争的不断发展,战场的反应速度还会不断加快,“即时化”可能真正出现。未来可能出现的网络中心战将进一步提高战争的反映速度。高超音速的飞行器绕地球一圈只需两个多小时;密布于太空的无数个微型卫星将对地球上的任何一点实施即时打击;高速巡航导弹、多国联合舰队、激光武器的运用将促进战场的反应灵敏度速度。在未来,C4ISR系统必将有更大的飞跃,战争系统的整体反应速度会不断提升。

  (三精确打击能力持续增强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使突击兵器的命中概率达到80%以上,基本

  实现了“指那打那”。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成为战场攻击武器的主角。二战时飞机投掷炸弹的误差近千米,而在伊拉克战争中这种误差已缩小到几米。海湾战争中,美军一枚“斯拉姆”空面导弹从90千米以外

  攻击伊拉克一个发电厂时,第一发导弹在发电厂的外墙上打了1个洞,第二发导弹从这个洞口飞入炸毁了内部设施。随着进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战争中的精确打击能力将不断增强。目标的识别、选定和摧毁将更加精准,打击误差可能缩小到厘米,甚至更小。人们可能对上万千米外的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名将军、一只侦察苍蝇或者某个士兵的眼睛实施精确打击。精确打击不仅限于物质层面,还将涉及人的精神、心理层面,将可对某个人或某些具有共同特性的群体实施定性、定量、精微准确地心理突击和精神手术。

  (四作战空间和时间持续延伸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战争的时空得到了延伸。目前人类的战场已经扩展到陆、海、空、天以及电磁的空间,作战时间也得到延伸。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使用了30多颗卫星、3000多架飞机、500余枚巡航导弹、3000多辆装甲车辆、6艘航空母舰、数十艘水面舰船和潜艇、几百架电子战飞机、30多个地面监听站和20余个侦察营,呈现出的是一幅光、电、磁、声交织,陆、海、空、天相溶的多维战场画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延伸将不断扩大。人类战场可能进入浩淼的太空深处或

  某一细胞之中;海沟、极地、地下处处都可能发生搏杀;电磁战将渗入更多的空间和贯穿在更多的时间之中。18世纪以前10万人军队的作战能力仅达到1平方千米;海湾战争时10万人军队的作战能力已达及70余万平方千米的战场。而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化军队的作战能力将达到更大的空间和时间。随着信息技术全面渗透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化战争的战场将在敌对双方甚至第三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信息、能源、网络等领域全面展开。虚拟战场与真实战场结合,军事战场与经济战场结合,军事专职人员与普通民众的军事行动结合,战场的起始和终结的时间也可能趋于模糊。

  (五战场效能持续提高

  信息化战争发展到今天,已经使战争效能成倍地增长。二战时,4000多架次飞机才能摧毁一个铁路枢纽,而现在只需几枚激光制导炸弹就可。越南战争中,美军先以600架次飞机和普通炸弹200多吨攻击越南的一座桥梁,但没有成功。后改用激光制导炸弹,仅出动12架

  次飞机就炸毁了这座桥梁。阿根廷也曾用一枚价值百万美元的“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军一艘价值2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战场效能必将持续提高。信息技术将使战争要素得到最优化组合,战争力量将在最关键的地点、时机、方向上,以最佳攻击手段、攻击强度和最小损耗,对与政治目标最密切关联的关键目标,实行精确、集中、有效地能量释放,从而产生了很高的战场效能。战争手段的多元化、空间的多维化和行动的一体化,增加了战争能量释放的通道、针对性和一致性,使战争能量的单位时间流通量大幅提升,减少了无效发散,提高了效率,达到了一种战争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内集中、有效地流向最关键最重要空间的战场境界。人类的战争能力的快速提升,使信息化战争中的对抗更趋激烈。参战人员在知识、能力、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大大增强。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将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杀。四、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强信息化战争对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有很大的依赖性。美国B—2A隐形战略轰炸机单架飞机的研制费达到了20多亿美元;组建一个具有基本信息战能力的航母编队需要100多亿美元;一枚巡航导弹值百万美元;一颗“锁眼-12”卫星的造价达14亿

  美元。42天的海湾战争中,美军消耗物资种类达1.7万余种、3千多万吨,花去了1100多亿美元。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其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程度将会越来越大。信息化武器的研制、生产、维护、使用都离不开科技力量和经济力量的支撑。高素质人才培训、购置昂贵的设备和较长的研制周

  期,都需要耗费巨资;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投资比研究开发投资还要高出5~20倍;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新武器的替换耗费大量资源。信息技术发展越快,信息化战争的经济科技依赖性越强。五、战争的不对称表现日趋多样在目前发生的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双方往往在战争体系、战争力量、战略资源、作战方式、军事理论和战争结局等方面具有多侧面的不对称性。这与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特点有关,也与战争主体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自然等各方面的差距有关。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将进一步突显。信息技术将向多个领域推进,新信息技术会层出不穷,技术生命将越来越短,技术的军事应用方法将越来越多,信息对抗的途径将越来越多,作战手段将越来越多,各国在信息技术、军事理论、政治文化的发展上的差距和差别不会消失。可以预测,在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过程中,不对称的战争表现还会存在,并更具多样性。

  

  

推荐访问:信息化部队的趋向 趋向 部队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