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工作情况汇报(5篇)

篇一:高校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

  (2012年12月26日)

  今年以来,我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精神,积极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方式,全面开展资金扶持、创业指导、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大力加强政策宣传,强化就业服务,多方位开发见习岗位,确保了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率为零,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智力支撑。我县2012年应届高校毕业生1991人,其中:文科473人、理科702人、工科25人、医科243人、师范类型48人。就业、求职登记总人数126人,其中就业登记110人(大型企业16人,中小企业18人,其他76人),求职登记16人,全部推荐就业。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我县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年初将这项工作列入《县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县财政预算内安排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资金100万元。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副县长***同志任组长,人社局局长盖建林同志为副组长,就业、发改、财政、工信、教育、税务、工商、卫生、住建、金融、残联、商务、工会、团委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年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四次,专题研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有力的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二、制定完善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围绕贯彻国家和省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关精神,我县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意见》,对中小企业接收择业期内申请就业失业登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并与之签订二年以上劳动合同,可申领社会保险补贴;对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吸纳择业期内申请就业失业登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并与之签订二年以上劳动合同,每接收一名一次性奖励1000元;对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申领一次性创业补助5000元;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实行“零成本”注册,工商部门为高校毕业生入开辟绿色通道,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今年我县有1人符合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补贴条件,发放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创业补贴5000元。

  三、广泛宣传推荐,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我县以电视台为平台,不间断滚动播放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使全县人民能够详细了解高校毕业生有哪些就业政策,企业接收高校毕业生有什么补贴、高校毕业生创业有何补助等。围绕小额贷款、创业项目、创业信息、创业技能、创业优惠政策广泛宣传,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活动。今年开展高校毕业生招聘周和招聘会3次,发放宣传材料8000余份,就业政策宣传册3500册,组织县内外招聘单位152个,提供就业岗位1025个,达成就业意向的应往届高校毕业生380人。组织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报告会1次,宣传就业典型,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介绍就业先进经验,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心,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四、开展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是开辟就业服务窗口。在行政服务中心开辟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设立就业失业求职登记窗口、就业政策咨询窗口、人事代理、就业指导四个子窗口,按照“明确专人,各负其责”的原则配备窗口工作人员。各个窗口依据各自职责做好求职登记、就业指导等工作。截至11月底,就业、求职登记总人数126人,其中就业登记110人,求职登记16人,并为他们办理了《就业失业登记证》;接受就业政策咨询16人次;人事代理2人;就业指导16人次。

  二是开展定向推荐活动。做到登记一人宣传一次就业政策,让每一位高校毕业生都了解国家、省、市、县相关就业政策;登记一人开展一次就业指导,指导毕业生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找准自己的就业愿望;登记一个人推荐一次培训,对有培训愿望的推荐到创业培训机构、技能培训机构参加培训;登记一人开展一次职业推荐,使其尽快实现就业。按照“先就业尽量专业对口”的原则,及时为毕业生推荐就业,建立了高校毕业生推荐就业岗位台账,并及时向市定期报送推荐就业岗位情况。我县今年有16名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已全部推荐就业。

  三是开发见习岗位及社区基层管理岗位。见习岗位主要面向规模大、效益好的优质企业,见习期满,对考核合格的见习人员在高校毕业生自愿的前提下,企业予以留用。我县今年开发16个见习岗位,涉及3个单位,企业均已按规定享受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出台了《高校毕业生社区基层管理岗位招用工作实施方案》,开发社区法律援助、就业援助、社会保障协理、文化科技服务、社区主任助理、低保协管、残疾工作协管等社区基层管理岗位23个,分布在我县15个乡镇。

  四是动态掌握就业信息。利用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管理系统、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乡(镇)、社区基层服务平台,实行实名制管理,全面准确掌握辖区内应届高校毕业生、未

  就业实名制信息,做到底数清。建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登记台账。至11月底,我县2012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未就业信息数据库中有345人,已调查摸底,其中307人安排就业,38人因多种原因未能摸清信息。经多方调查,这38人12月10日前已调查清楚,并且均已就业。按照市局要求,每月10日前及时上报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监测报告。今年,我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信息员队伍建设的通知》,组建了20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信息员,积极主动搜集高校毕业生岗位需求信息。截至11月底,共征集高校毕业生岗位需求53个,其中中小企业36个、民办非企业17个。

  五、加大资金扶持,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

  金融危机以来,大批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困境,我县实施了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将小额担保贷款向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倾斜,尽量简化高校毕业生自助贷款发放手续,缩短贷款审批时间,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金融服务。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提高到10万元;对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提高到40万元;从事微利项目的,按规定给予贴息扶持。

  尽管我县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省市的要求还存在不小差距。今后,我县将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狠下功夫,不断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一是在建立多层次的公共服务网络上下功夫。以县人力资源市场为主体,纵向加快与省、市人力资源市场链接;横向加强与工信、税务、金融、交通、建设等相关部门,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沟通与协作,随时掌握在建、拟建项目

  工程,了解项目投资额度、用工数量和所需工种;积极推进与周边城市以及国内各大城市的合作与交流,尽快实现市场贯通、资源贯通、服务贯通。

  二是在完善公共服务功能上下功夫。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高校毕业生,以满足人的需要和全面发展为目标,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大力加强人才供求信息库建设,构筑人才供求日常公共服务平台;制定人才需求目录,积极进行就业引导。

  三是在落实扶持就业政策上下功夫。积极鼓励各类企业招聘使用高校毕业生,对按规定使用高校毕业生的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适当给予资金补贴,充分调动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同时,对困难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免费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完善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为未就业但有就业愿望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见习基地,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四是在强化创业综合服务上下功夫。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作用,为创业者提供项目推介、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小额贷款、税费减免、法律维权等服务。加强创业项目库建设,向社会公开征集科技含量高、投资小、见效快、发展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及时公布比较成熟的创业项目信息,使创业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

  以上汇报,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篇二:高校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2021高校就业工作总结

  每年都有大学生就业潮,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20xx高校就业,这个总结能够帮助大家吸取经验,供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

  20xx高校就业工作总结篇一

  0xx年东方巴黎就业指导中心在院各部门大力支持配合下,紧紧围绕拓展就业市场、提高就业质量、扩大学院品牌、提供优质就业岗位为工作重心,“出口畅才能进口旺”,就业办在加强学生就业指导,促进学生顺利就业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特别对今年的全国就业现状进行分析,为顺利完成全年就业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全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20xx年工作成绩与不足

  (一)基本情况汇报

  20xx年全年共计安排学生就业人,占毕业人数的53.1%,按所在企业生产类型;外贸企业推荐人数211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7.6%,内销企业推荐人数181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56.2%,自主品牌企业人数48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29.9%,其他企业人数9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6.2%;从事就业岗位来看;推荐制版岗位11人,服装平面设计岗位84人,服装样衣岗位21人,QC跟单岗位23人,IE管理岗位37人,一线车工岗位132人,销售岗位95人。

  (二)利用多种渠道,开拓就业市场

  今年全国高校有611万大学毕业生,相对我院的毕业生来讲,优势比较弱,为了更好将毕业生推荐出去,就业办利用新华、各行业网站、报纸、期刊、参与各类招聘会广泛收集信息,另外与合作单位、班主任、已就业学生、兄弟院校的沟通、介绍,深挖就业市场内部资源,采集大量的岗位信息,积极联系企业、实地考察、洽谈合作,拓宽就业市场;先后与50余家招聘企业(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尤其是今年我们借助教育集团公司的就业网平台,帮助学生熟悉网上就业流程、制作,上传简历,推荐优秀学员,手把手的教学生网上求职,帮助学

  生完成网上求职,自主就业率达31.6%;切实提高了就业工作效率。

  目前我院与智联招聘网、新华人才频道、新华就业网开展合作,20xx年毕业生首先将实施网络就业,为毕业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集中优势

  全面报道就业情况

  就业办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就业宣传工作,全校现有对外宣传栏8个,就业办长期使用其中的5个专栏,全年更换就业新闻7次,4次、专场招聘会报道11次、同时对就业回访、招聘信息等。

  20xx高校就业工作总结篇二

  (一)就业主要指标情况

  1.就业再就业。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6.25万人,完成省下目标14.15万人的114.87%;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25万人,完成省下目标7.65万人的121%;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9万人,完成省下目标2.15万人的13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

  2.就业培训。累计实施再就业培训5.9万人,完成省市最高目标4.8万人的123%;实施(20xx年度加油站工作总结)创业培训1.4万人,完成省市最高目标1.162万人的120%;就业训练中心实施培训7.3万人,完成省市最高目标4.6万人的159%。

  3.社区就业和小额贷款。各类就业型企业累计新吸纳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共计3.45万人,完成省下目标2.96万人的116.6%,其中社区就业实体新吸纳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共计2.86万人,完成省下目标1.82万人的157%。全市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共计699笔,小额担保贷款累计发放5329万元,其中:发放个人小额担保贷款670笔,发放贷款1604万元,发放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29笔,发放贷款3725万元。

  4.失业保险。五年累计征收失业保险费24796万元,完成省、市累计目标任务20xx0万元的123.06%;失业保险累计新增扩面76514万人,完成省累计目标任务49000万人的156.15%。

  5.劳务输出。就业部门累计组织劳务输出4.56万人,完成省下目标3.25万人的140%。

  (二)主要工作成效

  1.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已基本形成。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实施以来,尤其是《就业促进法》、《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的出台和实施,使得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日趋完善。此间,我市出台了政府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劳动保障局等22个部门促进就业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以及涉及就业资金、失业保险、职业培训、平台建设、创业促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重点群体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等几十个文件,形成了一系列强大的政策支撑体系,为促进我市就业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城乡一体方向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四级就业服务体系架构已经形成。五年来,我市拥有市区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8个,市区县人力资源市场7个,拥有正式职工和借聘用人员150多人。县级以下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从“十五”期末的284个,增加到当前的910个;专兼职工作人员从485人,增加到1400多人。其中,村一级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从开始试点建立,当前已有540多个,每个村至少有1人从事相关工作。乡镇人力资源市场分中心,从开始试点建立,当前已建立14个。目前,已经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就业服务体系架构,与此同时,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也初步形成。就业服务工作从城市延伸到农村,服务对象从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城乡所有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群体。

  3.职业培训体系得到不断完善。一是职业培训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出台相关文件从培训的开展、补贴的申报、培训过程监督等方面给予了明确的规定,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职业培训政策体系。二是培训网络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了以市就业训练中心为龙头,各区县就业训练中心、定点职业培训机构、企业、院校为一体的职业培训网络。三是为缓解结构性失业矛盾,建立自贡市职业培训公共实训基地,从单纯理论培训到结合动手能力培训实现了一个崭新的突破,后与自贡市惠民培训学校合并建设。实训基地已经完成一、二期建设,在我市知名院校、企业、培训机构以及区县就业局等12个单位建立了实训分基地,具有酒店管理、智能楼宇、现代形象设计等9个实训专业,年实训能力达5000人。建立运行以来,已培训、实训各类人员7000多

  人。四是培训形式多样化。采取送培训到乡镇、将培训与招商引资结合、开展异地培训、开展创业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以方便培训对象为出发点,开展职业培训。

  4.就业援助制度得到不断强化。一是完善了就业援助政策。出台了自贡市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办法,通过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可以享受免费职介、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就业优惠政策。二是逐渐形成了就业援助机制。每年定期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市区县局分别设立了就业援助服务窗口,基层所、站直接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援助服务。针对“零就业家庭”成员还开展“结对子、一帮一”援助服务。三是开发公益性岗位实施托底安置。市区县通过协调机关事业单位“腾岗”,认定企业保洁、绿化服务性岗位,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城市公共服务岗位等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托底安置,政府实施岗位补贴。

  5.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化得到长足发展。“”期间,开展了大规模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工程建设,并初见成效,走在全省前

  列。一是建成了较为规范的中心数据机房,数据传输网络基本实现“市-区县-乡镇”三级联网全覆盖。二是组织开发了《劳动99三版》本地化业务软件,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和失业保险的有关业务相继实现联网办公,各类业务数据信息达40余万条,基本具备数据交换中心功能。三是开通政务内网电子协同办公系统和互联网oa系统,实现非涉密条

  件下的无纸化办公新模式。四是开通《自贡就业服务网》,建立网上人力资源市场。

  6.失业保险促就业作用进一步发挥。一是完善市级统筹。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工作的通知》,完善了失业保险市级统和资金管理,实现了全市统收统支、统一调剂、统一管理。二是规范了失业保险工作程序。实现了失业保险待遇申领发放及基金财务合法性、有效性、规范性、完整性的有机统一,确保了基金安全完整。三是建立了失业保险个人缴费记录,失业保险实现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四是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对19户企业、16483人次进行了社保补贴,受益面达25086人,补贴金额526.43万元。五是积极参与企业改制。参与配合了28户市属企业、16户区县属企业改制工作,为改制失业人员办理失业保险待遇服务。经市政府批准,对改制失业保险欠费挂账上亿元。六是做好失业人员档案管理。新增接收档案13128卷,提供查询、关系转移等档案服务9984人次。七是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待遇。五年来,发放城镇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待遇614473人次,发放金额22350万元;征收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费11359万元,发放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待遇15984人次,发放金额11205万元。

  8.创业促就业工作不断加强。一是建立了推动创业的部门。为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开展,市局设立了创业指导科,指导全市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开展。二是创业促就业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市出台了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意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小额贷款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意见等推动创业工作的文件。三是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助推创业。建成70个充分就业社区、1个充分就业街镇,有11个社区被命名为“四川省充分就业社区”,通过辖区优势推动创业。四是建立创业孵化园。为以点带面推动创业工作,在大安建成全省首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孵化园,创业者在创业(孵化)园将获得土地使用、小额贷款、减免行政收费、税收减免、创业培训、社保补贴等多项优惠扶持政策。此后,各区县也都建立了工业园,积极吸纳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五是营造创业氛围。邀请全国有名的创业明星为下岗失业人员现身说法,举办“盐都十大杰出青年创业之星评选”、“创业方案设计大赛暨百万创业信贷扶持行动”、“青春创业就业万人大讲堂”、“青春创业20位风云人物风采展”、“青春创业百岗见习行动”等“青春创业在自贡”五大主题活动,推起创业热潮。

  9.机关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抓班子建设。坚持把班子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以班子带队伍、以队伍促发展。近几年来,充分发挥民主决策,班子中以“不争分工、不分彼此、不争功劳”的理念推动全市就业事业的发展。二是抓组织建设。在充分调研和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单位的人员结构和历史状况,结合业务工作需要,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了中层干部的内部交流和提拔,先后轮岗交流了8名中层干部,提拔了5个正科级、4个副科级干部,极大地促进了工

  作,调动了中层干部的工作热情。三是抓制度建设。近几年来,制定和完善了强化机关建设的各种制度,如再就业补贴内部监督制度、信访制度、公文制度、办公室制度等规范性制度,始终坚持以制度管人、以机制约束人。四是抓思想政治建设。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坚持把思想教育作为提升队伍凝聚力的首要任务来抓,不断提高职工道德情操和修养,加强职工之间的交流。组织职工开展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学习实践活动,组织市局全体职工开展拓展培训、工间广播体操,市区县局集体开展“两法一规定”知识竞赛,“我为就业添光彩”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组织全系统职工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加强应对金融危机,增强责任感的教育。五是抓廉政建设。实行了主要领导“一岗双责”,加强全局廉政教育,施行公开透明办公,杜绝违纪行为。通过狠抓机关建设,就业局机关及就业系统形成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作氛围,增强了战胜各种困难的能力。

  (三)主要

  1.领导重视、部门支持、系统联动是推进工作的重要保障。

  科学发展观集中学习活动期间,市委主要领导对我局参与的城镇就业状态的调查研究形成的调研报告,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万岗位就业服务大行动”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省局领导亲自到场,并作重要指示;各区县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挤出宝贵的春节休息时间为活动助威;市、区县、街道(乡镇)以及社区从事就业工作同志放弃春节假期,统一投入到活动当中。省局领导在参加授牌仪式时指出,我市返乡农民工创业(孵化)园的建设,开了全省的先河,对全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开展,对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四川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领导在参加异地培训开班仪式上指出,我局以发展的眼光,到外地进行培训实训,这在四川省是第一次,也是一个尝试。等等,在这里无法一一例举。正是有了这些支持和鼓励,我市的就业工作才得以顺利的推进。

  2.心系民众、勇于创新、以点带面是推动工作的重要举措。

  “”期间,我市实现了全省“八个率先”。为缓解结构性失业矛盾,率先在全省建立职业培训公共实训基地;为把就业服务工作延伸到

  农村,率先在全省打造村一级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为推动就业再就业政策和公益性岗位开发的有效落实,率先在全省创建充分就业街镇;为探索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率先在全省探索就业与招商和区域经济互动;为推进信息化建设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率先在全省建立人力资源市场有形无形“两手抓”的机制;为了激发因金融危机返乡民工参与就业的热情,率先在全省开展返乡民工迎春大型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率先在全省建立返乡民工创业(孵化)园;为稳定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率先在全省开展农民工异地培训。这些工作当中,有五项工作被评为全省就业创新工作和亮点工作。把群众满意做为就业服务工作的宗旨,把创新工作做为拉动整体工作的引擎。

  3.重视宣传、营造氛围、邀民参与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推手。

  20xx高校就业工作总结篇三

  五年来,我们重视宣传,重视舆论引导,重视营造氛围,把宣传信息工作作为就业工作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政策宣传,还是活动宣传上,我们都注重充分利用宣传媒介,通过基层服务窗口、通过上门送政策、通过设立咨询服务窗口、通过就业服务网站、通过与各种媒体合作等全方位立体式的展开就业宣传。尤其是在“一万岗位就业服务大行动”期间,首次提出了组合宣传的理念,对活动宣传方案实施全市统一策划,提供新闻通稿、宣传一个口子对外,充分利用宣传所能起到的辐射、推广和轰动效应。去年,吸引了社会各界和中央、省级媒体的高度关注,市媒体以系列报道、专题报道等方式宣传我市就业工作。我们的就业工作,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2次,中央电台报道3次,四川电视台报道3次,其他省级媒体报道10多次,中国劳动力市场网站报道5次,市级媒体则是开辟了《职场文化》、《盐都就业》、《就业视线》等专栏和专题,进行长期性的宣传。强有力的宣传,营造了求职者高涨的参与就业创业的氛围,对促进就业工作顺利推进起到了强大的助推作用。

  (四)主要矛盾和问题

  1.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存在。

  2.结构性失业矛盾依然存在。为缓解结构性失业矛盾,我们注重

  强化职业培训,还为此建立了政府职业培训公共实训基地,为提升劳动者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下岗失业人员、农业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绝大部分都是缺乏劳动技能的群体,要改善群体技能结构,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3.促进劳动者创业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尽管为推动创业促就业做了很多工作,建创业指导机构、提供政策支持、建创业园。但是,为创业者提供的创业环境,创业扶持政策,创业的指导仍然不能满足创业者需求。

  4.城乡一体人力资源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尽管当前城乡一体人力资源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人力资源市场市区县统一和区别分类上还缺乏整体规划,人力资源市场的规模还不够大,市场的软环境还不健全,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查询等方面还不完善。

  5.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还有待加强。尽管我们的触角已经延伸到社区(村)最贴近群众的地方。但是,村级平台、乡镇平台、区县局、职介中心等就业服务机构还不能得到有效的人力保障和经费支持,整个系统工作人员的素质还需要不断提升。

  6.失业保险清欠扩面依然困难。尽管我们在强化失业保险促就业工作中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由于我市困难企业多,根本无缴费能力,使得失业保险征收清欠难,据调查显示,现缴费人数只占参保人数的70%。另外,由于失业保险参保缴费的义务与享受待遇的权力不对等,严重影响了单位和职工参保的积极性。加之又缺少刚性的手段,使部分单位,特别是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逃避参保。

  7、信息化设施设备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一是受信息化办公设备和数据交换设备的制约,业务软件联网应用的运行环境还有待完善。二是区县网络管理员绝大部分为兼职,系统管理维护能力有限。三是网络覆盖面有限,系统内部只覆盖到乡镇一级,系统外部尚未实现联网运作。四是就业服务网站的功能较单一,运行模式滞后,不能充分发挥宣传交流阵地作用。

篇三:高校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

  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

  xx年,在全社会就业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人数继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一系列文件、会议精神,在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实现稳步增长,校招生与就业处还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一、我校xx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基本就业情况。我校xx届本科毕业生总人数为3748人。

  截止至xx年12月10日止,本科就业率为97.65%,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为97.69%,非师范类就业率为97.57%;专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7.96%。就业率达到100%的本科专业共有22个。

  2、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流向:普教职教系统就业1923人,占52.54%;企业单位就业1291人,占35.27%;党政及事业单位就业235人,占6.42%;升学深造人数为128人,占3.50%;高校就业72人,占1.97%;部队就业人数为10人。

  3、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粤西地区就业1728人,占48.91%;珠三角地区就业1630人,占44.32%;粤北、粤东、外省地区就业分别为82人(2.32%)、65人(1.84%)、155人(2.63%)。

  二、我校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

  1、坚持推行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努力营造就业工作良好氛围

  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201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成功举行,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各学院、处室党政“一把手”、学生工作全体干部共同出席了会议,学校领导与二级学院一把手签订就业责任书,并对201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全体师生员工有力支持。学校在逐年加大编制、经费、队伍方面保障的同时,建立了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学校层面校长负总责,学院层面院长或书

  记负总责,全面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一把手”工程。通过学校和学院的联动,将各学院院长、专业系主任、专业导师、专业教师纳入学生就业工作体系,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通过这些措施,“领导主抓、处室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效性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就业工作“全校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2、坚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适应性

  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出口逐渐成为各二级学院的共识,各学院进一步加大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如:人文学院在人才培养中践行博雅教育理念,并不断拓展与国外(境外)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毕业生境内、境外就业市场并进;外语院通过推行“3+1”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实践体验学习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等大力增强毕业生的市场适应性;美术学院积极构建、实践常规教学和专业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信息学院实施“2+2”人才培养模式及“双师型”培养体制,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拓宽就业面;化学院采取科学配置课程资源和特色化建设和隐性课程开发,有效提高了毕业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

  3、坚持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意义重大,国内众多知名大学在就业指导方面的纷纷加大了投入。学校在资源紧缺、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课件竞赛,校外培训学习等活动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积极推进就业“两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校外高层次的就业指导课程培训,探索新形势下的我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就业“两课”教学质量。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注重加强毕业生就业技能的实训,积极推动创业教育,增强毕业生创业意识。联合校内各单位共同推出“就业实训月”系列活动,共举办近50场/次高水平的就业指导与实训活动,积极落实省厅“企业精英进校

  园”的要求,为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实训搭建了优质的平台:如招生与就业处的公务员考试培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校园模拟招聘大赛等,商学院的“总裁讲坛”、“百度经理人”活动,数科院的“课堂教学十星比赛”“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信息学院的“it科技节”以及系列就业指导讲座等。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保障就业信息发布渠道的畅通,同时依托网络开展政策宣传、就业指导等服务。招生与就业处联合各二级学院召开“双困”毕业生就业座谈会、毕业班班干代表座谈会及毕业班党员代表议会等,帮助“双困”毕业生解决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精心挑选合适的就业岗位,对

  “双困”毕业生给予优先推荐。

  4、坚持就业研究与就业宣传相结合,有效引领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

  针对毕业生甚至就业指导教师对就业市场及国家各级就业政策的不了解和不熟悉,学校进一步加大了对当年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研究,如开拓就业市场的队伍回来后都会将有关就业市场信息汇总招生与就业处,并及时整理分析后通报给各单位;在201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招生与就业处作了2014年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汇报,结合我校近年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情况作出了全面客观的分析,使各单位对我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对各部门工作针对性的开展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在2014年我校学生工作研讨会上,共有11位教师提交了8篇就业工作论文,其中二等奖一篇、三等奖两篇、优秀奖四篇。在大量进行就业研究的基础上,学校还通过印发资料、网络宣传、张贴海报、悬挂横幅等方式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就业政策,积极开展“到基层去,到艰苦地方去”的主题教育活动,帮助毕业生树立敢于吃苦,勇于挑战自我,为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的思想,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2014年,我校共有305名毕业生响应广东省“三支一扶”专项计划号召,志愿到贫困地区去建功立业。

  5、坚持加强对外联系与对内整合,固拓并进推进就业市场建设

篇四:高校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为深入贯彻落实“六稳”“六保”政策,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积极应对疫情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挑战,多措并举做好就业服务和保障工作,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现就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全市实现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人,同期相比增长,完成年度计划;累计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家,生活基地家,接收大学生实习实训人,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完成年度计划。二、主要工作措施(一)积极搭建招聘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采取线上线下双向发力,推出重点产业、行业、企业专场招聘,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一是创新工作模式,开拓线上就业市场。开展“春风行动”网络招聘会“直播带岗”、校园内常态化小型招聘会、“人才集市”、云招聘等精准对接服务活动。二是搭建招聘桥梁,组织企业参加线下招聘活动。精心组织重点骨干企业参加专场招聘会,共提供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个,现场达成就业意向人。—1—

  (二)持续推进引才计划。为了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为企事业单位引进更多的人才,助力经济的发展,大力推进引才计划,组织中央、省属、市属重点企业以及部分事业单位参加,提供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吸引大学生现场应聘,达成求职意向。(三)大力推进实习实训工作,以实习带动就业。大力推进大学生实习实训工作,加快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广泛征集实习岗位,构筑更好的大学生实习实训平台,帮助大学生培养实践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全市已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主要涉及到机械、电子、汽车、装备制造、化工、农林、建筑、文化传媒、药业、医疗、生物科技、教育、金融、商贸、IT、新能源、新材料等多种行业类别,以满足大学生不同专业的需要。三、本地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一)本地高校就业基本情况1.关于就业率、求职心态、校园招聘需求及同比变化。现在的高校毕业生不把生存作为第一求职目的,而看是否是喜欢的工作、看工作环境、看升职空间的“三看”凸显了毕业生的“重择业”心态,催生了“稳”“慢”“等”求职群体的出现,毕业生首先是选择报考机关事业单位,其次是选择应聘中央省属企业相关岗位,再次才是考虑到知名大中型民企上班,考研、专升本、参—2—

  军等延缓就业也是很多人的选项,到中小微企业就业可以说是众多高校毕业生的最后选择,甚至是无奈选项。2.关于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招聘高校毕业生情况及同比变化。目前我市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较好,基本恢复到疫情前同期水平,但中小微企业仍面临着不小挑战,主要是市场需求不足、资金周转困难、成本压力增大等。政策性促进毕业生就业作用发挥明显,与去年同期相比,招聘单位增长了17%,招聘岗位增长了25%。3.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及同比变化。目前国际国内疫情仍然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稳就业”依然严峻。短期看,就业市场需求“不旺”;但从长期看,随着国内经济回暖,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仍呈稳定增长趋势。例如:疫情对汽车行业冲击较大,汽车类专业学生就业数量只有往年同期4成左右。另外,互联网等信息行业招聘条件提高,从信息技术类2021届毕业生顶岗实习调查情况看,出现了招聘企业减少、招聘岗位减少、本地企业招聘减少的“三减少”现象。但我们对下半年企业经营状况持乐观态度,预计对高校毕业生需求将呈增长趋势。(二)存在的困难问题1.在高校毕业生求职签约方面。一是存在“天上掉馅饼”的问题。现在网络招聘蓬勃兴起,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海量发”,—3—

  大学生求职简历“海量投”,用人单位是不是对投简历的大学生逐一认真挑选很难说,大学生的面试机会“听天由命”,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因投递简历无果而对线上招聘消极对待。二是存在“逃避就业”的问题。在选择不到心仪岗位的情况下,很多大学生毕业生投入到考研、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招聘的大军之中,一战不行二战,甚至三战,这中间盲目参加的学生不在少数。三是存在“签约梗阻”问题。2.在中小微企业招人用人方面。一是岗位不稳。部分中小微企业所用员工基本是临时或短期雇用,而不是合同制员工,导致高校毕业生不愿去这类企业就业。二是实惠不够。部分中小微企业的知名度低、工资福利待遇低,一些大学生认为去就业既没面子,又没里子。三是上升无望。部分中小微企业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员工发展空间受限。(三)意见建议1.提高就业指导的精准度。重点是高校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员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开展就业指导。2.出台更加积极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一是是否可以考虑出台高校毕业生在企业就业三年以上后再报考事业单位的,给予笔试适当加分政策,这样可以引导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实现首次就业。二是对积极聘用高校毕业生的中小微企业提—4—

  高吸纳就业补贴和社保补贴额度等。3.继续延续并完善现有的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建议提高财政补贴力度,加大我市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对“三支一扶”的大学生如果在岗位上表现优秀,经考核合格后能否直接进入对应的基层事业单位。4.充分认识到近几年我市常住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对我市经济持续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一定要放宽年轻人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想方设法提高本地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比率,力争使我市尽可能多的享受到人口红利。—5—

篇五:高校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大学生就业工作汇报

  大学生就业工作汇报【篇一:就业工作总结】

  人文学院2013年度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

  2013年,在学校党委和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人文学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圆满完成学生就业工作。现将201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我院2013届毕业生总体情况

  2013年,我院共有毕业生158人。其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32人,社会工作专业28人,公共事业管理(文秘)专业98人。截止2014年1月,我院共联系20家用人单位来我校参加双选会、为12家用人单位举办小型专场招聘会,共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招聘岗位二百余个。我院2013届毕业生总协议就业率为99.37%,全校排名第一。其中录用村官5人、考取研究生2人、苏北计划西部计划1人。

  二.

  我院就业工作的主要做法

  1、工作责任明确、派遣耐心细致——让学校满意

  我院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就业工作,一直将其作为学院的重点工作来抓,并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在定期研究我省有关学生就业工作文件、分析就业形势、确定工作方针、部署就业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就业工作计划。明确要求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校园的角度来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全员参与工程,是“一把手”工程,要把就业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一项全局性工作来抓。党政联席会4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置就业工作,院分管领导7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就业工作,及时掌握学生的就业动态,根据实际对就业工作做出调整。早在2009年我们修订了《关于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强调了就业工作在我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就业工作和专业学科建设的关系。2012年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为由张元华、华学成共同担任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辅导员、专业教师共同指导毕业生就业的制度,加强了就业工作的评估和考核。几年来,该《意见》已成为人文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确保了我院就业工作指导思想的高度统一和工作的有效延续。

  在毕业生离校的最后阶段,我们做到耐心、深入、细致的完成毕业生的派遣工作,发挥毕业生党员的作用,严谨办理毕业生的档案装寄,就业单位及毕业生信息核对,派遣证及派遣费的发放等离校工作,努力做到按时保质保量,使毕业生能够满意离校。我院毕业生离校期间,秩序井然,无一例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2、全程就业指导、调整就业心态——让学生满意

  继续深入开展大学生涯导航工程活动,通过组织专题辅导报告、举办“大学生学(职)业生涯设计规划大奖赛”,填写“大学生生涯导航手册”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具备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理念,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院毕业生的就业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在特殊的形势下,不少学生产生了心理失衡,有悲观的,也有盲目乐观的。针对这种情况,我

  们进行就业情况摸底,及时平衡学生就业心态。对那些立志考研或考公务员的同学,学院积极创造各种有利的学习、生活条件,多方联系学校的有关领导、职能部门、兄弟学院,克服困难专门商借,安排了考研教室,为学生考研、考公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同时,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学生的个人能力,采取个别谈话等形式,帮助他们找准自己的位置,平衡就业心态。

  另一方面,学院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特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就业指导讲座、就业指导专栏、就业指导咨询等多种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全面细致的指导。邀请校友回

  校作创业励志报告,邀请专家教授作成长成才报告,邀请知名企业老总做教育指导报告。学院还通过召开学生大会、主题班会以及对个别学生谈心等方式,介绍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政策和方针,让每一位毕业生知晓与当年的就业情况有关的信息,改善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缺乏正确认识的现状,使每个毕业生做到居安思危。2013年,我院为毕业生开设专场就业指导讲座4次。由于我们实施了全程就业指导,充分重视对学生就业思想、就业形势和就业能力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对学生求职面试的方式和技巧进行适时而正确的指导,我院的就业工作进步显著,取得较高就业率。

  3、通畅信息渠道、搭建校企桥梁——让用人单位满意

  在新形势下我院主动出击,不断开拓新市场。依据有关文件精神,学院领导班子利用各种机会、场合,调动全院教职员工,发挥他们在相关专业、行业的影响力,向有关单位推荐毕业生。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与他们取得多方位联系,通过校友在不同的领域进行宣传、推荐工作。2013年,学院共邀请了20家单位来校参加双选会、12家用人单位来校举办专场招聘会,并在原有16家固定就业基地的基础上新增就业基地1个,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同时在2013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注重企业回访工作。通过回访一方面了解毕业生该企业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更准确的了解企业的需求。根据企业和学生的双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推荐、建议工作,使招聘单位和学生都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并提高了招聘单位对我院就业工作的满意度。

  为确保信息的畅通,我院建立了完善的毕业生就业供求信息发布制度。有专人浏览校招生就业网公布的毕业生详细信息,同时利用教职工个人社会

  关系,全方位、多渠道收集需求信息。及时开展就业宣传工作,并通过飞信等方式及时向毕业生传达,将有关就业政策及相关规定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贯彻落实。2013年,我院为毕业生公布需求岗位数二百多个。同时,对于在外实习的毕业生,我们也通过网络、电话等可行

  渠道在第一时间内将就业信息传递给他们,既使实习生的就业工作不受影响,又保证其实习工作顺利进行。

  4、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双困”家庭——让家长满意

  学院针对不同毕业生的面试、就业协议签署等工作开展个性化指导,有针对性地做好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提高录用率。注重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主动向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帮助促成就业意向。对于那些因就业能力低、成绩不理想,特别是那些在就业过程中信心不足、与多家用人单位有过面试而未被录用的同学,学院及时跟踪,在帮助减缓他们的就业心理压力,树立必胜的信心的同时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做好协调工作,真正关心和帮助他们落实工作。

  三、存在的一些问题

  1、毕业生就业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展。我院近几年的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虽然全院上下积极开展市场调查、及时掌握个人信息,力争将我院毕业生就业率继续保持高位。但就业的困难依然存在,不少毕业生对此仍缺乏足够的认识,特别是准备升学的同学对面对考研的困难仍准备不足,一旦落榜就不适应,再去谋职就很困难,很容易丧失就业机会。部分同学不能客观的看待就业单位的性质、规模,转变学生就业观念仍会是一个不变的主题。

  2、就业指导还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合理,力量分散的情况。部分辅导员、班主任和导师的就业指导工作观念、技术、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3、部分老师对待就业指导工作在思想上仍未足够重视。在部分老师中还存在认为学生就业工作就是学工人员的事情,与教学无关的想法,需要学院进一步动员和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

  四、201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思路和举措。

  1、坚持生涯规划指导与创业创新教育相耦合。

  2、提升就业服务的水平与质量,扩大就业信息收集、整理、发布渠道,加强就业信息甄别、筛选,加强校园招聘管理,提高就业信息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强就

  业教育和指导工作,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提高求职信、个人简历等求职材料的撰写能力,加强求职笔试、面试的能力和技巧训练。创新形式,开设就业指导讲座、报告会等,提升就业指导和教育的效果。

  成绩属于过去,关键还要把握未来。在2014年的就业工作中,我们学院将坚定不移的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继续坚持过去工作中形成和积累的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探索更加贴近学生、更加高效实务的工作方法,在确保就业率领先的前提下,狠抓就业质量,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断提升同学们的就业满意度。

  人文学院

  2014年2月28日

  【篇二:学生就业工作总结】

  机电系辅导员关于学生就业工作总结

  在学院就业办的指导下,在系党政领导的关怀下,机电系06届毕业生就业顺利,07届毕业生尽管存在毕业班级众多等困难,但从目前统计来看,暂时就业情况良好。这主要是由于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协助,比如系部成立了以林庆云书记为组长的就业工作指导小组,系主任徐宁老师等系部各专业老师都注意加强与校外合作企业的联系,重点推荐等等。下面仅对学生就业中我们辅导员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分析现状、克服困难、自觉工作、履行职责

  我们感觉到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使毕业生正确认识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和毕业生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正视现实,是做好毕

  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之一。每年,毕业班的辅导员都会主动分析当年的就业形势和我们的现状,同时了解上一年度的就业情况,并将这种情况向学生通报,增强危机意识。同时辅导员也注意和就业办加强联系,深入企业,走访用人单位,了解需求。

  另外认真组织好学生参加每次就业办主讲的就业指导课,并全程陪同,增加自己对就业政策和相关法律的认识,这样才能进一步帮助学生对相关法律、流程有一定的了解。

  身为辅导员,平时注意努力学习心理学、职业指导方面的知识,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与学生交流沟通,开辟多种沟通渠道,除了和学生单独谈心;电话谈心;和学生干部开会;同时利用各种机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加入每个班的qq群,拉进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

  二、加强谈心,拉近距离,做好思想上的指导者

  在整个就业工作中,系部都做到上下一条心,共同营造“积极、有序、负责”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推荐的工作氛围。辅导员在其中更是注意增强服务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

  在毕业前夕学生的心态都比较复杂,而且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面临的就业困惑也不同,所以在这个阶段特别注意把大家引导到毕业的气氛中,分析就业

  形势,增加危机感,让学生对自己的将来有清醒的认识并开始思考人生,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学生已经到单位实习的过程中则重点解决“朝三暮四”的问题。学生由于刚刚踏上社会,还不能完全适应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常出现过分重视实习期待遇的问题。辅导员都特别注意诚信教育,加强和他们之间的联系,了解思想动态,以实例来说明和教育他们应该以什么态度来对待第一份工作。

  在当前各类学校毕业生剧增,而就业岗位较少的情况下,优势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减轻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切实的降低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已是当务之急。因此系里多次召开毕业生的相关会议,强调工作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辅导员也注意引导毕业生树立新的就业观,破除人为的把工作岗位分成高低贵贱的观念,不要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转变“等”、“靠”、“要”的意识,既不自暴自弃,又不好高骛远,摆正位置,正确定位,树立信心,树立创业意识,鼓励毕业生到社会中去创造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三.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为毕业生排忧解难

  “以就业为导向”的观念已是大多数人的共识。在评估以及各方面工作中,就业率已经成为重要的衡量指标。

  辅导员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学生在就业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这时通常会想到辅导员,想向辅导员倾诉。我们辅导员特别注意自己的态度,与他们促膝谈心,帮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自己了解自己,自己走出困惑。

  在学校组织的面试等待中,辅导员总是陪同在附近,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关心,给他们“壮胆”。

  对于有意专升本的同学,做好组织报名工作。

  平时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关心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尽量做到工作到位,能

  及时掌握学生思想状况,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同时在各种情况都坚守岗位,在学生需求时能得见其人,及时解决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

  这样的长期坚持,使得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和密切,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多方联系、收集信息,完成信息采集归档。

  就业办是学院就业工作的主要负责部门,我们辅导员平时注意和就业办保持密切联系,有问题做到及时沟通,保证信息的畅通。

  毕业班的各种数据影响方方面面,我们尤其注意各种信息的采集,如户口迁移、通讯地址、图像采集、证件号码、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对就业情况更是每月做到一次汇总,在提交就业办的同时并及时提交系部,让系部也掌握学生就业动态。

  总的来说,对待毕业生,我们辅导员既要有朋友般的关心,又要有师长般的指导,即对他们的困难关心,对他们的迷茫指导,也要对他们不正确的态度进行纠正。学生就业涉及很多部门,辅导员的工作只是其中一部分,还与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分不开,大家都是本着教育服务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辅导员更要增强创新意识,联系当前社会实际,探索新的途径,进一步做好学生就业方面的工作。

  机电系学生工作部2007年4月9日

  【篇三:2014年高校就业工作总结】

  **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2014年,在全社会就业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人数继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校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一系列文件、会议精神,在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院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院毕业生就业继续保持良好态势。现将201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院2014届毕业生基本情况及构成

  2014年,学院共有毕业生506人。其中水利工程173人,土木工程171人,农业水利工程44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19人,农业建

  筑环境与能源工程43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32人,农业水土工程硕士16人,农业工程硕士8人。

  截止2014年8月25日,学院共组织本专业专场招聘会多达40余场,前后共提供就业岗位1685个(其中事业编制免考岗位71个),学院初次就业率平均为89.72%。现已就业的同学中,到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就业109人,占就业人数21.54%;考取研究生14人,占就业人数2.77%;到国有企业、施工单位、设计院和其他企业就业317人,占就业人数62.65%;西部志愿者2人;应征入伍1人;出国留学2人;自主创业2人;省外企业就业6人。以上数据显示,学院毕业生就业去向形式多样,但主要集中在省内各企事业单位。

  二、2014年就业形势影响分析

  在2014年国内就业形式异常严峻的大环境下,水利土建类的就业需求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具体体现下如下几个方面。

  (1)用人单位招聘工作发生明显变化

  1.行业人才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过去,省内各水利土建类企业招聘对象基本为省内二本或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学院各届毕业生都可以找到合适岗位。但2014年,省内中大型对口企业,更看中一本院校的毕业生。像云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直接在招聘要求上,将70%的用人计划放在了一本院校,30%的用人计划放在了省外的二本院校。大中型用人企业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让我们就业

  形势面临新的挑战。

  2.用人单位招聘工作发生变化

  随着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省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发生了变化,使用人单位第一时间在省外院校就完成了招聘任务。以往,省外的毕业生都首选一、二线城市较光鲜的行业就业,极少会选择到工作环境及工作条件艰苦的施工企业或省外就业,各水利类施工企业的招聘人员基本靠我们学院输送。但今年,水利部下设各大工程局的招聘任务在省外各院校就基本能完成。像中水八局、九局、十四局乃至三峡工程局。这一变化又为我们的就业工作增加了新的难题。

  3.事业单位“用工制度”发生改变

  2014年,**市水利土建类部分事业单位的用工制度由事业招聘变为了“劳务派遣”。2014年,共有四家用人单位带来了31个劳务派遣岗位,但毕业生对这种用工形式还处于观望和认识的过程,亦或对用人单位这种可以“规避责任、随时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不能接受,没有人愿意签订协议。

  4.用人单位对违约行为的规避发生变化

  以往,用人单位对违约行为的处理基本处于一种软处理状态,形同虚设,毕业生有意向就可以签,基本不用承担风险。今年,几乎所有事业单位免试录用的岗位都写上了违约条件和违约金,并按情节轻重将违约金定在2000—20000元。甚至有的用人单位为规避违约行为,直接把违约金调整为保证金,只要一签订协议就需要交纳2000—5000元不等的保证金。毕业生在初期就业本来选择就多,在这种情况下,更是处于犹豫状态,把着若干个就业意向,就是迟迟不签订协议,最终导致就业岗位的流失。

  5.用人单位对人员资格要求发生变化

  2014年之前,免试推荐进入事业单位的岗位只要有毕业证就可以推荐免试录用。但今年,用人单位明确要求必须具备毕业证和学位证才具备推荐资格。招聘条件的严格化,给毕业生就业增加了新的难度。

  (2)毕业生择业存在不利因素

  1.毕业生首先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水利土建类专业的毕业生,更多的是到就业条件比较艰苦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就业,导致很多毕业生都把工作环境好、工作轻松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作为首先。每逢有事业单位来招聘,都会出现扎堆现

  象,而企业单位却很少有人关注,甚至有些毕业生在毕业后都还在待业朝着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努力。

  2.基层单位就业形势不乐观

  毕业生很少愿意去基层单位就业,甚至是事业编制的岗位都极少有人愿意去。一方面:基层单位地理位臵偏僻,交通不利;另一方面:现在的毕业生独生子女占了很到的比重,他们的择业去向受家人的影响比较大,家长都不希望他们走远。

  3.对新的用工制度持观望态度

  今年出现了“劳务派遣”的用人形式,在昆单位就有31个岗位以这种形式招聘,但学生对这种用人形式还不够了解或者不赞同,导致31个岗位无人问津。

  4.扎堆在大型企业和施工单位

  水利部下属的各大工程局、省内各大设计院一直是我院毕业生重点选择的就业去向,由于今年各大工程局的人才需求结构及招聘计划的调整,导致我院毕业生的择业受到很大影响。但对用人需求量大的私营企业,像招投标公司、监理公司、造价公司等在昆私企,虽然在档案、户口的管理及保障措施上基本跟大型企业一样,但还是关注的毕业生多,真正签协议的却很少。

  三、主要做法

  在就业大环境不乐观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一系列的变化,给我们的就业工作增加了难度,而毕业生的择业理念还没有及时的转变过来,对学院服务学生就业、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学院党政领导积极出谋划策,寻找突破口,从人才培养、就业指导、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专业技能、诚信教育、就业服务等方面着手,做到人才培养适应就业、“五养成”推动就业、诚信教育保障就业,想法设法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竞争

  力,实现就业最大化。截止2014年8月25日,学院就业率达到89.72%。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院能保持较好的就业态势,主要归功于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

  1.院领导重视就业工作

  我院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就业工作,一直将其作为学院的重点工作来抓,并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在定期研究我省有关学生就业工作文件、分析就业形势、确定工作方针、部署就业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就业工作计划。明确要求从提高就业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学院一直坚持实行“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负责制”,由院领导、党群办、院就业指导与服务办公室、院团委相关人员和毕业班班主任组成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学院4次召开党政联席会专题研究布臵就业工作,院分管领导每周召开一次就业指导老师及毕业班班主任专题会议部署就业工作,及时掌握就业形势的变化,着重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用人制度的变化、毕业生就业理念变化着手,对就业方案做出调整,努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2.根据市场需求,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从2009级本科在全校率先实行“专业招生、大类培养、中期分流、分层培养”的教学改革试点。按照“1.5+1.5+x”模式培养,入学后先进行一年半(1.5)的大类培养,后续一年半(1.5)进行中期分流后的分专业培养,即按照6个专业方向开设不同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x”指第五至第八学期的分层次培养,分“水利水电工程”和“土木工程”实验班或实践技能培养两种层次。大类培养给了同学再一次选择专业的机会,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构建了统一的大类平台课程模块,有利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技术人才;分层次培养给了少数尖子学生再次提高或继续深造的机会或有利途径,对多样化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针对社会发展需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突出特色,根据社会需求主动调整学科专业设臵,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特色,以云南建工“兴水育才”奖教奖学金的设立为契机,加强校企合作,探索校企联系、技术攻关、实习实训、互利共赢的合作新机制,疏通学生就业和企业引入人才这个

  重要的人力资源大通道。

  3.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全程式就业指导工作

  把就业指导工作前移并贯穿在大学四年教育的始终,根据每个年级的特点,有针对性、分层次的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规划其职业生涯。对大一学生,着重引导其根据自身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方向,明确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和学习选择,重点开展“专业思想教育”,了解就业形势;对大二学生,着重结合能力培养,进一步确认职业目标;对大三学生,着重实习和锻炼,培养与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对大四学生,针对择业期间的问题,在就业形势、信息服务、政策咨询、面试技巧、心理调适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学院党委书记彭尔瑞老师针对我院毕业生多年来在“自荐书”、“协议书”填写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不同角度向同学们详细阐述了《推荐表》、《就业协议书》的作用、特点、要求及注意事项,并分别从专业、理想、兴趣、收入、潜力、地点等方面为同学们讲述了如何选择就业取向的问题,为我院2014届毕业生选择就业去向提供了建议与指导。同时缓解在找工作中的焦虑,同学们能够感到学院的领导、老师时刻的关怀和重视。

  4.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院特别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连续多年举办结构设计大赛、建筑方案设计大赛、建模模型设计大赛、手工制图大赛、计算机制图大赛等,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挑战杯课外科技活动作品竞赛,取得了包括全国三等奖在内的等多项优异成绩。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创新能

  力和动手能力普遍得到加强,为较好的适应社会需求和充分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注重学生创新教育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素质亦是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为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学院领导十分注重学生的科技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2013-2014学年,学院自筹3万元经费,将

推荐访问:高校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高校 就业 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