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防教育教育现状及改进措施(10篇)

篇一:高校国防教育教育现状及改进措施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高校国防教育教育现状及改进措施

  作者:张轶辉

  王珂

  张盛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3期

  摘

  要: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讨论了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并针对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国防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3-0240-02中国近代史告诉我们,国无防不固,国无防不安。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切实提高全体国民国防意识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民素质提高的重要内容,高校国防教育是我国开展国防教育的重点。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很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国防教育课,但很多大学生对当今世界形势、国家安全形势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许多高校无法提高学生的国防技能,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方面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因此找准当前高校国防教育领域存在的新问题并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提高高校国防教育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培育学生现代国防观念,维护国家安全

  国防观念是公民对国防客观现象的反映,是对国家防务问题的根本思想认识[1]。国防教育是高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国家安全观、树立现代国防观念的重要途径。在科技飞速发展、形势风云巨变、我国改革时值攻坚阶段、很多大学生对当今世界形势、国家安全形势了解非常有限的今天,切实加强高校国防教育,促进大学生深入了解国内国际形势,逐步树立现代国防观念,进而形成正确国防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国防意义。

  2.有利于培养国防后备人才,服务国家军队建设

  我国国防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坚持走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2]。大学生是一个智商高、学历高、思维灵活、善于创新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一个爱国心强、报国志大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一个巨大的国防建设后备力量库,因此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提高大学生国防素质是高技术军事人才储备的前提,是提升军人整体素质,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重要保障。

  随着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实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参军或服兵役,服务国家军队建设,这对增强国家优秀军队人才储备将起到了良好的补充作用。但大学生对军队从高校征兵的意义认识不够,参军大多是大学生心血来潮,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大学生对服务军

篇二:高校国防教育教育现状及改进措施

  

  校企合作当前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杨加勇袁樊佳奇云南昆明620222)(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本文分析了高校国摘要院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其国防意识与能力直接关系了我国的前途与命运。防教育及其重要作用,针对国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善措施,希望能够为提高高校国防教育水平提供一些思路。关键词院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问题;措施中图分类号院G4文献标识码院A0引言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为了满足新时期我国国防建设后备力量储备的需要,必须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观念及能力,进而更好的服务于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建设。但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高校相关部门予以重视,并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水平,为我国储备更多的高素质人才。11.1国防教育及其在高校开展的重要作用国防教育是促进公民国防认知、国防教育国防情感、国防意识及国防行为能力统一发展的过程,是为了防备与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及领土完整,对全民开展有针对性目的的普及教育活动。广义上的高校国防教育指的是高等院校在国家领导下联合军队等有关单位开展全体职员增强国防意识、学习国防知识、强化国防素质等多方面的教育活动;狭义上的高校国防教育就是针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的国防教育。1.2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高校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作用开展有效的国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在高校进行国防教育,主要的形式是对大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同时增强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对国防知识的了解,培养了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第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现阶段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成长在和平、安逸、生活条件优越的时代,缺乏必要的吃苦耐劳精神,再有和平的生活环境进一步弱化了其国防意识,不利于国家的发展。通过在高校开展军事化技能训练及军事理论教学,营造军队生活氛围,培养大学生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及爱国奉献的高尚品质。22.1目前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理体制不够重视国防教育,缺乏完善的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现阶段,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在思想认识上普遍存在偏差,没有明确的国防教育目标,导致高校国防教育的计划性、目的性不高,没有紧抓重点的单纯理论知识教学,制约了国防综合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虽然部分高校按照相关要求开设了军事训练及理论课程,但成效并不大,在教学管理上也存在不重视国防教育的问题,没有形成全面、系统性的管理机制,导致国防教育的有效开展缺乏必要的基础。文章编号院1673-1069渊2016冤17-102-22.2目前,高校国防教育内容不全面我国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中军事技能训练还停留在表面上,缺乏如武器操作、军事地形学、擒敌术等专业性的教学内容,无法形成较强的实际战斗力;在学习军事理论方面,部分学校未采用系统性的教材,涉及到的部队常识、国际军事前沿知识并不多,设置的国防观念、意识教学课时较少并且教学力度不够。同时高校国防教育还存在军事技能、理论、2.3思想灌输相互脱节的问题。由于我国国防教育工作以法律的形式确定的时间较短,高校国防教育的法制化、常态化、规范化水平不高导致高校国防教育的法制化、常态化、规范化水平不高。一直以来,教育领域内的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都是军训,军训也只是在大学生刚入学的第一学期开展,缺乏国防教育的长效机制。这种短期的、单一的国防教育模式并没有达到培养和巩固大学生国防意识与观念,增强国防行为能力的目的。当前,各大高校根据有关要求开设了国防教育课程,但教学方法和手段基本上采用班级授课的形式,此形式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确立。33.1强化国防教育的有效措施为了推动高校国防教育的全方位、准确定位高校国防教育深层次、高效能开展,必须准确定位高校国防教育,这就要求各级教学行政主管部门与各大高校对国防教育予以重视。高校国防教育的主体包括高校管理者、国防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要及时转变其国防教育观念,转变高校管理者观念,加大国防教育支持力度和投入;转变国防教育工作这一观念,使其致力于国防教育的科研、教学等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和现代化的思维创新国防教育,提高国防教育的实效性;转变学生观念,摒弃独生子女存在的自我意识,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其国防意识和危机意识。另外,对于高校国防教育所需的资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大高校要给予充分的支持,在思想认识上要保持高度统一,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建立各级国防教育领导小组,进而健全国防教育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并不断完善监管机制,3.2为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撑。强化高校国防教育必须突破局限于革新国防教育内容及理念“军事化”的国防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及教育体系,着眼于更广阔视角和维度的国防教育内容、理念及形式。具体来说,国防教育形式应在现有的学生军训、国防教育理论课教学、日常性国防教育活动的基本模式上探索多元化、多层面的教育方式,例如开展国防教育知识竞赛、借助新兴的媒体介质,如微博、微信等网络·102·.com.cn.AllRightsReserved.

  校企合作基于提高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李薇(三峡电力职业学院,湖北宜昌443000)这也提升了我们对于计要院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信息化在生活中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对于计算机的应用愈发广泛,怎算机使用能力的要求。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部分高职院校把计算机基础课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在这种趋势下,摘样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成效和实用性,就成为值得高职院校重视与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效性;应用能力关键词院高职;计算机基础;中图分类号院G712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673-1069渊2016冤17-103-2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也与时俱进,能够满足生时刻在更新换代。计算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各个单活与工作中的各种需要,计算机的普及面无所不及,图片处理、数据图表处位用计算机进行办公,进行文字编辑、学生在毕业之理等。因而,能够更好的更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做好工作。在这样的形势下,后才能够更好更快的融入工作,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的高职院校就应该更加重视计算改机基础教学,探讨目前社会对于计算机应用的实际需求,提升教学进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计算机教学结构,的有效性。1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更新快,计算机的使用重视实用性等特点,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点不足。.com.cn.AllRightsReserved.1.1忽略计算机知识时效性的特点[1]计算机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升级更新的速度都非常快,因而这也要求计算机教学设备和内容的与时俱进。但大部分高职及时更换最新最优的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国防媒体积极宣传国防教育等,提高国防教育的实效性;教育内容上,应加大改革和修订国防教育理论课程内容体系国家发展战略论、的力度,更新教育理念,增设国家安全论、技能的同时,培大国关系论等内容,在培养大学生军事知识、战略思维、大国防观。养和塑造大学生的综合安全观、0院校并不具备这一条件,这就产生了学校机房的电脑设备比较落后,教学用的软件不能够完全跟上实际运用中软件更新大部的进度。计算机教学中所用的教材也存在相同的情况,分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还停留在讲授WindowsXP操作系统、Office2007办公软件的阶段,只有少部分新出的教材更新为了Windows7操作系统和Office2010,这与我们在实际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工作中用到的系统和办公软件已经脱节。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与实际运用中所需的知识之前的一个信息差,使得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加“纸上谈兵”,脱离实际。1.2基础知识能否有效地转化为应用能力大部分高职院校把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导致对这门课程的重但由于学生对于社会形势的认识不够,视程度不高。加上大部分学生在小学以及中学当中有开设计多数学生家中都算机的相关课程,并且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和以前配有电脑,因而,很容易形成“计算机课程很简单”学的一样”,“老师讲的我都会”这样的观念,致使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兴趣不高。老师在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意识和参与意识,各大高校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自身的特色,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文举办军事专家国体活动来有效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例如,组织国防日等,进而增强学防知识讲座、开展国防知识竞赛、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3.3加强国防教育的检查评估工作有效的检查评估工作能够对高校的国防教育起到导向总参谋部、政治部要加快制和激励的作用,这就要求教育部、促定全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军事部进检查评价机制的进一步完善。通过定期组门应领导组织相关专家制定本地区的评价方案,织国防教育检查评价督促各大高校积极贯彻落实相关法规或文件的有关规定,提高高校国防教育的法制化、常态化及规范化。3.4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首先,丰富节庆日的活动。各大高校要充分利用国家各开展国防教育种革命节日和革命战争纪念日等时间及场所,再比如九·一八国耻活动。例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勿忘国耻,时刻谨日、各地战役等,积极引导学生铭记历史、记中华民族因国防薄弱所遭受的历史灾难,增强学生壮大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国防意识。其次,丰富文体活动。新时代的大学生思维较为活动,具有较强4结束语在现如今国际关系总之,我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以及恐怖主义、民不断变化与调整,国际战略格局日趋复杂,族分裂主义等问题凸显的大背景下,应积极加强国防教育,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国防教尤其是高校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提高高校大育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完善,学生国防教育水平,增强高校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及行为能力,为我国社会与经济的稳定发展夯实基础。参考文献等.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严新纲,盛海波,程利群,历史经验李科.30年来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前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5):17-19.等.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张正明,李科,向鸿滨,对策[J].教育探索,2013(8):133-135.[1][2][3](社会科学版)系的建构[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1,31(4):93-96.·103·

篇三:高校国防教育教育现状及改进措施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这一论断也体现了我国国防教育的重要地位。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基础,也是提高全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对大学生传授与国防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的重要教育活动。

  一、高校国防教育基本情况

  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国防教育,为了保障国防教育的质量,制定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1955年7月颁布的新中国第一部《兵役法》规定“高校学生服预备役,应当接受军事训练”,这是我国首次明确规定高校须进行国防教育。

  随后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法规来规范高校的国防教育。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继续搞好军训工作并使之制度化。”2002年,教育部、总政治部、总参谋部联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此后,为了适应新时期学生军训工作发展的需要,依据《兵役法》、《国防教育法》的规定要求,2007年教育部、总政治部、总参谋部印发了《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的通知,要求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规定》的精神,加强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正常开展。至此,学生军训进入了普及化的阶段。

  二、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现状

  在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文件的指导下,我国国防教育蓬勃开展,取得了一些成绩。当前国际局势总体缓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我国处在和平建设与发展时期,已有近30年无战事,这种长期的和平环境使人们居安思危、加强国防建设的意识逐渐淡化。因此国防教育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国防教育的机构不规范

  /4军事教研室是高校进行国防教育的主体,然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统计表明,目前只有85%左右的普通高校成立了军事教研室,仍有10%以上的普通高校没有设立独立的国防教育机构。而在设立军事教研室的普通高校中,军事教研室的隶属不一。有超过30%以上的军事教研室隶属于学校武装部,还有些隶属于学生工作部(处)或者社科部,甚至有些高校里隶属于体育部(系)。

  这样一种隶属关系不利于国防教育的管理及其相关活动的开展。

  (二)国防教育的教师队伍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高校从事国防教育的专职教师偏少,有些高校甚至没有专职教师。张正明选取了我国某几所知名高校进行研究,表1列出了其中4所高校的国防教育师资情况。显然这4所高校都是招生规模较大的院校,从师生比来看,这4所学校的军事理论专职教师人数显然偏少。朱芳转随机调查了全国54所高师院校,师资状况见表2。调查发现30.62%的高师院校没有从事国防教育的教师,仅有20.41%的高师院校设有国防教育的专职教师。

  师资队伍的缺乏不利于高校进行国防教育。一者,教师人数偏少,使得其教学任务偏重,质量自然受到影响;二者,教学任务偏重,使教师用于科研的时间偏少,国防教育的学科发展受到限制。

  (三)国防教育流于形式,缺乏后续措施确保教育效果当前,军事理论课课时少,讲授的信息量偏小,教学内容简单,而考核要求比较松,因此,学生无论学与不学,学得深浅,一般均能取得学分。这样助长了学生的应付心理,不利于该门课程的建设,也影响了该门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在军事技能训练期间,高校均较为注重宿舍内务、组织纪律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军训结束后,军训期间的优良成果难以保持,甚至逐渐弱化。国防教育形式化现象比较普遍,成果很难有效巩固。

  (四)军训内容落实不到位,训练效果欠佳

  军训是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学生军训《大纲》规定了5大项军事训练的内容,即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综合训练。但实际上现在很多学校只开展队列训练,其他几项内容基本没有开展。出于安全和现实条件的考虑,多数学校没有开展实弹射击,这些学生最盼

  /4望的军训项目的缺失,使得军训效果打折扣。军训内容不能落实,对于学校来讲有其客观原因,主要是场地保障不了,如战术和军事地形学训练要到野外进行,这对学校来讲,没有这么大的地方。而实弹射击场虽然占地不大,但安全要求很高,一般学校也不适合建射击场。以上项目只能在军事机关或者民兵训练基地进行。然而,一般高校均离这些单位较远,学校组织困难较大,训练无法进行。

  所以场地保障不了,军训内容难以落实。

  三、加强和改进国防教育的方法与对策

  (一)规范国防教育的机构

  军事理论教研室是承担全校国防教育的教学单位,限于实际情况,多个高校将其设在武装部或学生处,隶属于行政部门而非教学单位。这些人员除了要从事教学工作外,还得从事一定的行政工作,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各单位应该使军事理论教研室同其他教学单位一样,有自己稳定的教学团队。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有了机构的保障,师资力量也不容忽视。对于目前尚显缺乏的师资力量,各单位需要引进专业人员,建立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另一途径是从转业军人中选拔优秀者,既能言传,又能身教。

  第三是在部队或者部队院校聘请兼职教师。这三种途径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师资的力量,但从师资质量建设角度的要求,仍需将国防教育作为一门学科,使其同其他学科一样,要有一定的科研水平,支撑学科的健康发展。因此还要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建立健全在国防教育方面教学、科研的奖励制度。(三)紧密联系时事,丰富国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国防教育的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当前国际形势风起云涌,变化多端,国防教育的内容要与当前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结合,教学内容要从实际出发,动态发展,实时更新。高校要结合当前时事政治中有关国防的案例,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修改,使军事理论课的内容具有时代性,从而培养大学生的新型国防观。国防教育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应用,要善于借助多媒体技术。

  /4对于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内容,教师可以讲解为主,并采用多媒体辅助,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课程的理论体系,掌握重点知识。而对于常识性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熟悉,组织课堂讨论,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四)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和扩大国防教育的成果

  巩固和扩大国防教育的成果,必须将国防教育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建立长效机制。在教学计划上,国防教育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国防教育不能随着军事理论教学和军训的结束而结束,还应该将国防教育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联系起来,将国防教育贯穿始终,从而可以巩固和深化国防教育成果,不会出现反弹的现象。比如开展关于国防教育的主题团日活动,开展军事知识竞赛,成立军事爱好者协会等,将国防教育有效地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从而保证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

  /4

篇四:高校国防教育教育现状及改进措施

  

  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随着国家发展和安全形势的日趋严峻,高校国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国防教育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脱离。高校国防教育缺少大量的实践教育,只重视理论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

  二、教育内容单一。过多的课堂讲述和强制安排国防训练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

  三、师资力量不足。高校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四、缺乏主动性。学生对国防教育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只是完成任务而已,对于国防建设缺乏深刻认识。

  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高校国防教育需要做出以下对策:

  一、加强实践教育。学生需要大量的实践训练,通过实际参与了解国防建设的实际情况。

  二、增加教育内容。在传授理论知识之外,高校国防教育应加入各种元素,如军事理论、军事文化、军事历史等。

  三、提升师资力量。高校国防教育应加强教师的培训,挖掘和培养有潜力的教师。

  四、激发学生主动性。学校应提供自主教育和自主学习的条件和手段,激励学生主动加入到国防教育中。

  综上所述,高校国防教育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对策措施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爱国精神,不断提高高校国防教育的质量和实效,为实现国家繁荣和安全作出贡献。

篇五:高校国防教育教育现状及改进措施

  

  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问题短板及应对措施

  摘要: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党的十八以来,国家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目前,高校国防教育在思想认知的层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创新教育理念,摆脱传统教育课程约束,优化教学模式,注重培养优秀专业人才,提升高校国防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应对措施

  引言:军强则国强,国强则民安,实现强军梦,国防与军队建设是确保稳定的重要支撑,但国防建设需要多代人的艰苦奋斗,强国梦的目标需要人才的支撑,要将国防教育引进到大学课堂中,引导学生做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使之具有浓烈的历史使命感。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

  《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特别是高校学生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按照国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国防教育的核心在于调动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培育大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居安思危的意识和爱国护国的责任。而军事斗争有着复杂性、对抗性与残酷性的特点,借助技能训练可以强身健体,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通过纪律约束可以增加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严守法治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随着军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战争是技术和人才的较量,人才的培养仅仅靠军队院校是远远不够的,地方院校要通过国防教育来补齐人才缺口,完成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任务,使强国理想向现实转化。

  二、高校国防教育面临的问题

  国防教育的指导思想要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树立国防现代化的目标,以爱国主义为支撑,培养大学生国防意识,提升军事能力素养。但在具体实践阶段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一)思想认知误区

  大部分高校错误的认为国防教育只是培养意志力,往往忽略了国防教育的核心意义。一些高校领导普遍未充分认识到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舍本求末,仅将其看成一种既定程序。部分教师缺乏扎实的国防教育经验,在课上照本宣科,泛泛而谈,难以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导致教学虚于形式。学生则一般认为专业课程比较重要,对于国防教育课程则没有足够重视,并不会花费时间与精力进行深入研究。部分高校甚至将国防教育当成了谋求利益的手段,以各种形式赚取高额费用。在国防教育的布局层面,没有进行统筹规划,部队和学校之间缺少合作,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以及评价机制的不健全,很难使学生积极性发挥出来,在一定程度上遭到忽视。

  (二)课程建设短板

  目前国防教育内容设置主要包括国防、军事思想、军事先进技术、世界战略环境、信息化战争几个部分,现有课程建设短板问题明显,存在课程目标有偏差,教材资源参差不齐,教学内容设置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大多数教师多通过放映影视资料的方法加以改善,但成效不够显著,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没有被调动起来,也无法对国家安全给予足够的关注。另一方面,大学生军训组织亟待加强。从军训领导机制方面分析,普遍存在规范性差的问题。军训时间过于集中,主要模式是队列展示和汇报演出,这种形式缺乏层次性,虽然突出了整体协调性,但无法有效测评个人。硬件设施不齐全,比如军事场地、器材等,导致军事训练难以进行。评价体系不健全,部分学生以各种理由逃避军训,但并不妨碍获得学分,导致军训成果无法长时间发生效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多数高校缺少专业的国防教育教师,部分专职教师由于薪资待遇过低、评价体系不健全、晋升渠道受限等因素,不愿意专职任教,而导致人才流失。高校中

  任职的专职军事教师大部分缺乏正规军事专业培训,军事文化知识比较困乏,军事教学思想不够成熟,兼职任教不具备工作延续性,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与真实教学状况,严重影响实际教学效果。部分高校并未配备军事教师,导致队伍建设与发展受限,因为缺乏统一的标准,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综合素质较差,不具备科研能力,教学经验欠缺,经常发生实际和理论脱节的情况,导致无法满足国防教学的实际需求。

  1.

  高校国防教育存在问题的应对方法

  (一)转变教育理念

  高校国防教育要着眼国防教育现代化,认真探究现代军事教育规律。对于国防教育的问题,要以一种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高校要树立以教育服务国防的理念,充分认识大学生作为后备兵员的储备,对改善现代军队兵员文化、科学技术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开辟出新时代国防战略发展方向。高校学生要具备大局观、进取精神和危机意识,要打破传统国防教育的障碍,树立综合安全意识。服务国防是国防教育诸多功能中最为关键的,加强政治素质、形成国防精神、培养坚强意志,爱国主义教育属于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要转变教育理念,优化教育形式,搭建国防教育实施平台,彰显特殊性,坚定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要充分调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发挥思政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与时效性,助推国防教育的科学实施。

  (二)优化教学模式

  目前,国防的比拼就是国家整体实力的比较,包括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而不单纯是军事层面的较量。在传统和非传统互相交织的阶段,国防教学的内容需按照时代特点,了解时代发展情况和主体,完善国防教育内容。比如,可以开设网络安全、海洋安全、大国关系等课程,合理安排信息化教学比例。在教学形式上,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军事教学属于一种综合性学科,不能够只以军事理论论军事理论,要突破学科限制,将各相关学科进行融合。定期组织小组探究与读书辩论会,对时下的焦点问题和事件进行讨论,深入探究并展

  开讨论,或者以书写报告的形式进行,丰富学生的课内和课外学习,要将理论联系实际。要深刻认识到军训的重要性,军训属于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高校应自觉与部队沟通,设置分管领导小组,明确军训方案,做好管理协调工作,明晰权责,保证学生军训的正常进行。增加投入力度,尽量完善军训条件,为军训创造有利条件。完善评价体系,包括技能、知识、思想等素质,兼顾整体与个体,做好单方面测试的同时,也要进行系统性评估,有效检测出军训的实施效果。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师资是国防教育的关键,高校要拓宽国防教师选配途径,严格把关从业资质,提高岗位待遇,完善评价机制,不断壮大高校国防教育队伍。建立健全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机制,将国防教育与其他学科纳入平等地位,健全规章制度,组建军事教学机构,配备先进教学设施,落实统一管理,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设置层次化培养体系,提高军事教师队伍延续性。制定教师准入制度,制定教师任职标准,组织国防教师资格考试;拓宽教师的选配途径,专职教师可引进军校毕业生或有军事素养的退役军人;加大教师专业能力培训,提高理论和军事技能素质,拓宽教师视野,探索推进新进教师岗前培训,专业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兼职教师基本军事能力培训,建立多元化、系统化体系;完善晋升、奖惩机制,做好教学评估工作,特别要注重对业务能力的考评,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结语: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建设的阶段,高校可通过国防教育,培养国防后备力量,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国防思想与理念,运用多种方式宣传国防教育,让学生树立国防意识,使高校国防教育和实际建立联系。针对思想认识、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改进,弥补短板,为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游.当前高校国防教育的短板与通识教育[J].2021(2013-16):152-152.

  [2]徐琳栋.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交际,2020(6).

  [3]汤金燕.加强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分析[J].数码设计(上),2020,009(001):257.

篇六:高校国防教育教育现状及改进措施

  

  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是我国国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对于青年学生国防意识的培育、综合素质的提升及国防后备人才的储备有着突出而深远的意义。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观念、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我國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须研究和解决。

  一、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军训工作走向制度化,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发展迅速,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国防教育工作步入经常化的轨道。然而,与高等教育的目标和现代战争的要求相比,我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仍然存在诸多缺失。

  (一)对国防教育工作的认识亟待提高

  根据《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和《兵役法》的规定,高等学校必须开展和加强国防教育。然而,与国家对高校国防教育的高度重视相比,部分高校对国防教育战略意义和重大作用的认识仍不到位。某些高校未将国防教育纳入整体的人才培养计划;某些高校视军训为国防教育的唯一内容;某些学校虽开设了军事理论课程,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皆不尽如人意。此外,大部分高校对国防教育人财物的投入远不能满足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这使许多高校国防教育流于形式化,极大地制约着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培育和高等学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二)国防教育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国防教育教学的开展,需要明确的学科指导思想、合理的课程设置、系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和科学的监管评价机制。然而,由于认识不足及制度建设的滞后,绝大多数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的过程中只是以

  集中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等简单的、缺乏系统联系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缺乏必要的学科研究、专业建设和长期规划,规章制度尚不完善,影响国防教育的深入推进和良性发展。

  (三)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仍显薄弱

  国防教育教师是高校国防教育的主体力量,建设一支专业化、专家化、专职化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是搞好国防教育的关键。然而,目前除部分重点院校有国防教育专职教师外,其他高校基本是从学校各个部门抽调出来的兼职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素养,根本无法承担国防知识的传授及国防意识的培育工作,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更不用说开展国防教育和军事教学的研究,军事理论教育处于低水平及无序的状态。

  (四)国防教育手段单一,理念滞后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国防教育仅限于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学习,经年不变,形式生硬,效果不佳。在开展国防教育的过程中,教育教学工作还缺乏必要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没有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和不同地区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创新工作方法。同时,国防意识的培育缺乏国际视野和宏观眼光,未能从国际格局的转换及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能源和文化安全的范围和角度去引导学生根据变化了国际局势和国家安全形势树立科学的国家利益观和国家安全观,实现国防意识的真正增强。

  二、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对策思考

  国防教育的特殊作用和重大意义及当前高校国防教育不容乐观的现实呼唤高校国防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入探索,大胆改革,总结好经验,提炼新方法,采取新的对策,紧跟时代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开创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提高思想认识

  高等学校必须从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的高度,充分认识国防教育的战略意义。高等院校是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场所,也是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因此,在高校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国防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前瞻性举措。只有坚持和深化高校的国防教育,使大学生牢固树立国防意识,认清发展变化的国防形势,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具有敏锐的视角、正确的判断和坚定的立场,勇于担当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并且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心系国防,宣传国防,成为国防教育的带头人,这就会形成全社会的国防教育效应,为在全民中增强国防观念,为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注重课程建设

  高等学校要认真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将军事理论课教学纳入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在全校教学计划中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时间、学分设置、考核办法,并作好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估,实现与其他课程同样的管理模式;要加强军事理论课的制度建设,用制度规约和保障国防教育教学的健康运行,“通过制度的引导,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时间,实现国防教育军事课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抓好国防教育教材的建设,形成紧跟形势、内容充实、体例新颖、相互配套的教材体系;要认真组织力量进行军事学科及国防教育研究,不断提高学科与课程建设水平,建立体现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特色的学科与课程体系,为大学生国防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改革教学方法

  在世界新军事革命的背景下,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的内容必须在教育部军事课教学大纲整体框架的基础上补充新军事革命、信息战及新安全观等内容。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方法,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相结合,努力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精神品质。军事课教育还应根据军事理论教学内容,灵活地把视、听、说、讲有效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形象生动、化枯燥为丰富多彩,使课堂充满活力,富有生气,潜移默化

  地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感性材料相互印证,增强国防理论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另外,要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当根据军事理论教育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把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采用提问、讨论、演讲等互动方法,以问题为引导和线索,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课程中来,在思想观点的碰撞交流中形成正确的国防思维和牢固的国防观念。

  (四)加强师资建设

  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开展要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校国防教育必须根据军事理论课程的性质、目标和要求,建设一支思想稳定、结构合理、业务娴熟的专职教师队伍,这是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要作好军事教师的选聘工作。“高校应在全面考核、严格把关的基础上,挑选合格的军事教师,形成老中青结合的师资队伍结构”。其次,要健全示教、交流制度,通过相互听课、观摩教学、师生交流会等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要建立和完善教师进修制度和师资培训体系,为教师的业务培训和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确保教师能不断地更新知识,加强科研及实践能力。最后,要把军事教师的岗位、编制和职称落到实处,激发国防教育教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确保师资队伍的稳定。

  (五)丰富教育手段

  当前,大部分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手段主要集中在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上,国防教育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因此,发掘和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推进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是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的迫切要求。高等学校应当将学校的课堂讲授与校外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有效发挥好高校与当地军政机關、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神文明教育基地的共同育人的作用;要依托校园文化,通过组织国防知识竞赛、举办国防教育展览、开展国防教育征文、建立校园国防教育网站、举办国防教育讲座等,从不同侧面向大学生灌输国防知识,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要积极开展国防文艺活动,利用特殊节日、团日活动、主题班

  会、第二课堂有选择的举行红歌会、经典诵读,在课堂教学中讲述革命故事、经典战役及英雄事迹,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观看国防题材的电影、戏剧等,用通俗易懂,为广大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占领学生的文化娱乐阵地,使大学生的思想情操在快乐的氛围中受到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民族自尊自强精神的陶冶,实现国防意识和国防思想的巩固和提高。

篇七:高校国防教育教育现状及改进措施

  

  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第一篇: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一、国防教育的现状

  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是学校德育内容之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前途,关系到学生能否成为祖国和人民所需要的合格接班人。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国防观念教育:使学生认识军队的作用,热爱人民解放军,并建立正确的国防形势观、国防义务观、国防光荣观和国防法纪观。

  (2)国防精神教育:使学生树立爱国精神、奉献精神、革命英雄主义。

  (3)国防知识教育:使学生了解现代军事知识、现代武器知识和现代防护知识。

  (4)进行初步的国防训练,具备一定的军事技能。

  世界和平、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生活提高,这是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一切工作都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展开。人们也普遍认识到经济发展是综合国力增长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屹立于强国之林的保证。但在教育下一代的过程中,忽略了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而使生活在幸福、安定环境中的新一代。在国防意识方面,产生了许多误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学生认为国防教育对他们来说还为之尚早

  在一些学生眼中,参加国防建设乃是成年人的事,为国防事业而奉献都是将来才做的,他们不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真正含义,不明白国防意识应从现在开始培养。试问,一个不为国家安危着想的学生,能否为社会,为人民而努力学习?

  (二)、没有全面认识到当今世界的形势

  当今世界,虽然没有发生世界性的大规模战争,但发生了一些震动世界的局部战争和政治事件。学生对于这些世界重大事件了解,大

  都有是不清晰的,而不是全面完整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世界各种矛盾在深入发展,流血冲突和局部战争仍继续存在,仍影响着我们的生存、发展。

  (三)、没有意识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始终是解决和平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国家,企图把自己的政治制度,意识形势、价值观念和经济模式强加于人,奉行“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动辄以联合国名义,“制裁”主权国家。如美国借口“人权”问题干涉我国内政,这些都是霸权主义的表现,而当代学生成长于和平年代,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并无深刻体会,更没有认识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

  (四)、学生极其缺乏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

  学校在新生入学时虽然进行了一至二周的军训,但目的不明确,时间又这么短,它最多只能让学生学会立正、向左向右转,而对于军事防护知识,为国拼搏的精神,学生又能了解多少?这显然不是我们所要进行军训的真正目的。

  二、国防教育的对策

  针对以上国防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当前应抓紧时间补好国防教育这堂课,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重视国防教育的思想意识

  认识国防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这是加强国防教育的前提。学生的国防意识启蒙,一般是从教师开始的,当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广阔的军事天地,他们会迫不及待?地了解,去探索这新鲜而又充满刺激的领域,相反,当一个教师设有认识到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不注意国防教育时,学生又怎么能懂得他们今日安宁的学习、生活离不开人民解放军的防护?显然国防意识只能是一片空白。

  (二)、利用课堂教学阵地加强国防教育

  应充分利用有关的教学内容,时刻不忘加强国防教育,例如:电脑课可向学生讲解全球军事科技已电脑化,化学课可向学生讲解军事知识,如两伊战争中生化武器在战争中的运用,给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而政治课担负着加强国防教育的主要任务,其教材内容很多

  和国防教育密切相关,教师可详尽阐述自己的见解,帮助学生提高国防意识。

  (三)、利用军训加强国防教育

  充分利用军训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学生明确军训的目的,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教会学生?立正、向左向右转,同时军训内容应丰富多彩,除基本军事技能训练外,还要开展一些现代军事防护知识,同时也可开展模范人物学习会,让学生明确军队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

  (四)、开展时事评论活动

  当新闻、报刊报道有关国防方面的问题时,应及时地积极倡导学生针对性地对时事进行评论。例如汶川抗震救灾,可让学生明确军队在抗震斗争中的作用,让学生自觉向抗震斗争中的英雄人物学习,支持灾区的抗震斗争,培养爱国主义意识。又如:中印边境问题,中越南海岛屿争议问题,中日钓鱼岛关系问题等等让学生评论,在激愤陈词中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并充分认识到国家的贫穷、落后,只能受他国的欺凌,这些都可让学生真实体会国防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提高国防意识。

  第二篇:学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发展

  学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对于国防知识,大学还是第一次接触国防知识,在此之前我比较陌生。只是在中学里,学校组织军训时,教官跟我们讲过一些军事知识,但基本还是很陌生。对军事知识的接触,就是在大学里的军事课堂上的了。因为课堂的吸引,在课下也略为涉猎。针对现在的国防教育,我觉得还不是很完善,有必要在国防教育这方面多花心思。因为现在的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发展希望,是国家的后备力量。所以应该加强大学生国防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懂得我国所处的国际局势。而且国防知识的教育应该普及,从而加强我们国家的民族凝聚力,使我们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不倒!

  近年来,针对国防教育的发展趋势,各高校开始对自身的国防教育进行改革,力图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体系。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高校国

  防教育改革的步伐一直滞后于国防教育的发展速度。针对这一问题,专家学者、国防教育的管理者以及一线教师纷纷基于各自的立场,采用经验总结、分析等方式深入探索、研究,得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然而,这些研究多数集中于全国这样的大范围,而以地方为个体的国防教育研究显得相对薄弱,所以我们国家的国防教育有待普及和加强。对于我国的现状,强化国防教育势在必行,应该迅速的普及,而且不应该局限于某一部分,而应该做到全民教育普及。

  国防,是指国家为了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而国防教育是以国防为目的、教育为手段的一种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学校国防教育”,是指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高等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学生(学员)所进行的国防教育。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是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存在,地区动荡,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跨国犯罪、海盗等问题依然存在。由此,开展国防活动,强化国防教育势在必行。

  一、国防教育的现状

  (一)国防教育深入各级各类学校,并逐渐完善教育教学体制,国防教育纳入全民国防教育体系。

  1、《国防教育法》的公布施行,标志着我国的国防教育工作进入了依法实施的新阶段。随着党和国家推进国防教育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国防教育正在逐步纳入全民教育体系。国防教育法分别对学校国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小学和初级中学的国防教育、高级中学和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学校在国防教育中的职责,以及负责培训国家工作人员的各类教育机构在国防教育中的职责等问题,作了明确规定。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学校国防教育在全民国防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和学校国防教育在全民国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国防教育法》还根据各个阶段群体的不同特点,对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以及相当于高级中学的院校和高等院校如何开展国防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

  2、不同层次的国防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统计,目前全国的少年军校已发展到8000多所,每年在少年军校接受国防教育的中、小

  学生达到6000多万人次。经过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少年军校是向中小学生教授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培养和增强其国防观念的有效场所,得到了广大中小学生、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普遍认同。同时,我国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组织学生广泛开展了军事训练活动,并取得了明显成果。特别是1985年以来,我国在部分普遍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中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学生军训试点工作,经过军地有关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行之有效的学生军训办法。实践证明,将课堂教学和军事训练相结合,是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国防教育,使青年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必要的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

  (二)部分单位和个人国防意识还很薄弱

  我国在宣传《国防教育法》的同时,还进行了《军事设施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的宣传,但在一些地方,还存在国防设施被非法侵占、损毁等问题。一些学校、家庭和个人对学校军训也持消极态度,甚至有的家长还以孩子生病为由,帮助逃避军训。甚至有些学校以减负为由不开展国防教育课。

  (三)农村国防教育成为国防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农村中小学校的军训和少年学校活动也远远落在城市学校的后面。究其原因,除了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方面的缺乏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资金没有保障。《国防教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国防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根据开展国防教育的需要,在财政预算中保障国防教育所需的经费。”但是农村经济增长缓慢,经济基础薄弱,这严重制约了农村国防教育的推广。

  (四)高校国防教育仍需改进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开展仍停留在新生军训和第一学期的军事理论教学,之后学校基本不再安排系统的国防教育。

  二、学校国防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学校国防教育规范化。

  1、为了确保学校国防国防教育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国家将学校国

  防教育纳入法律体系。同时加强各种国防法规、国防知识的宣传与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国防政策、国防教育现状、国防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国防意识。

  2、教学方式上,国防教育有向科学化发展的趋势。大学军事理论课内容涵盖军事学的方方面面,但教学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应以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把多媒体、网络教学引入课堂,使教学更加直观,更有效。

  第三篇:浅谈城市管理现状及对策(范文模版)

  浅谈恩平市市容市貌管理现状及对策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市容市貌管理工作日益显得重要,市容市貌管理是一项任务繁重、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它不仅彰显城市品味、弘扬城市文化,关系城市对外开放水平,而且影响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恩平市市容市貌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恩平市实际情况提出完善恩平市市容市貌管理体系的建议及对策,只有提高全体市民素质,增强人们保护城市生活环境意识,恩平市市容市貌管理整体环境才能得以优化。

  【关键词】市容市貌

  行政执法

  现状及问题

  对策

  近几年来,恩平市政府紧密围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有力地推动了恩平市城区建设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但与之形成反差的是恩平市市容市貌管理工作相对滞后,跟不上城市建设和城市进程的步伐,严重制约了城市总体功能的发挥和城市品位的提升,如何进一步加强恩平市市容市貌管理工作,成为恩平市城管工作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市容市貌管理的含义及重要意义

  市容市貌管理是对城市的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市容秩序、建筑设施等进行规划管理,是一种建立在现代物质文明基础之上的,为城市活动和发展提供科学的、民主的、法制的保障和有效的控制,运用现代管理手段,以实现市容市貌管理效益最大化的政府行为,对提升市容市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市容市貌管理是推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城市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环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极高的无形资产。市容市貌管理搞好了,可以为城市经济开拓新的发

  展空间,可以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因此,提高市容市貌管理水平,改善城市环境,把环境效益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存在要求。

  (二)、高水平的市容市貌管理体现了当代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

  市容市貌管理水平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市容市貌管理是对城市的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市容秩序、建筑设施等多方面进行客观调控与管理,在社会文明进步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市容市貌管理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和载体,培养广大市民的卫生、环保、交通、法律、社会公德等现代文明意识,使他们的文明素质与现代化的城市相适应,从而营造出具有良好道德风尚,具有科学、健康、文明、进步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这是当代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

  (三)、高水平的市容市貌管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市容市貌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城市环境对于人的精神状态、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把城市搞得亮一些、美一些、绿一些、干净一些、整齐一些、通畅一些,这既是市容市貌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群众所企盼的。加大市容市貌管理力度,强化整体服务功能,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就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

  二、恩平市市容市貌管理的现状

  (一)、市容秩序混乱,市容市貌管理整体运行效率低

  市容秩序“乱”问题始终是恩平市市容市貌管理工作中任务最重、管理成效低的问题,直接导致城市运行效率低下,严重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形象。主要表现为以路为本、占道经营等。新平南路经营建材的业主,因其建材堆满店面,无法从事作业,故他们占据人行道作业加工。其他路段不同程度存在占道经营、流动堆点、店外摊、占道修车

  洗车、作业加工等现象。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全,城市整体形象差

  恩平市城区整体形象差包括:一是停车位不足。恩平市城区各街道基本没设置停车场,随着私家车增加街头仅有的停车位已不能满足停车需求,车辆只能随街乱停乱放;二是缺泛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周边农村村民一年四季自产的水果、蔬菜、甘蔗等农产品大部分只能利用三轮车在城区沿街叫卖;三是道路硬化、彩化率低,破损更新改造不及时,公共绿地少,绿化率较低;四是公厕和公共垃圾箱残旧且设置等达不到标准,恩平市城区现有公厕不足的10间,垃圾箱已残旧不堪,既有碍市容市貌,又给群众带来诸多不便。

  (三)、市容市貌管理涉及部门、职能多,执法难度大

  恩平市市容市貌管理目前有多个行政部门,恩城镇市容市貌管理部门间存在难以融合的矛盾。恩城镇政府所属的街道、社区和行政村是恩城镇市容市貌管理的主体,但恩城镇市容市貌管理的职责却未履行到位。目前,街道、社区和行政村履行恩城镇市容市貌管理的职责不明确,参与恩城镇市容市貌管理的意识也不强,加上没有相应的执

  法队伍行使行政执法权,导致街道、社区和行政村在恩城镇市容市貌管理过程中出现“看得到”却“不去管”的现象。而恩城镇市容市貌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却以罚代管,管理与执法工作相脱节,使行政执法工作不能与街道、社区和行政村的管理工作实现无缝对接,使原来应该履行管理主体职责的街道、社区干部不仅没有履行管理职能。在众多的行政执法部门中,城管执法的难度是最大的。一是由于恩平市容市貌管理对象成份复杂,大部分是小商小贩、下岗职工、老弱病残,这些人员文化程度低,法制意识淡溥,认为自己不偷不抢,做生意不违法,出店经营、占道经营无所谓,在城管执法人员依法进行管理时,跟执法大队员胡揽蛮缠,甚至破口大骂,阻挠执法;二是城管对象大多是弱势群体,部分人生活确实困难,以流动经营作为谋生手段。一些居民尽管强烈要求有一个优美、整洁的生活工作环境。但又受同情心驱使,盲目同情违章经营者,片面指责城管执法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被管理者的抵触情绪;三是尽管执法队员在恩平市容市

  貌管理中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但还是经常发生阻挠执法、抗法的事件,执法人员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据不完全统计,恩平市市容市貌管理监察大队在2009年执法过程中,遇到各种阻挠执法、抗法事件达200多起,队员被打伤抓伤20余人次。

  (四)、市民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城市人口的增长,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恩平市城区人口约1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30%。城区市民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原来就居住在城区的居民;一部分是由于城市区域扩大,城乡结合部的行政村变为城中村的农民;另一部分是农村进城务工的农民及外来工。由于市民成分较为混杂,市民素质存在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许多市民的文明素质,包括意识观念、自我修养、言行举止等诸多方面,同城市文明的要求存在不少的差距。尤其是原来真正意义的农民一转眼变为现在的市民,身份上虽然有了变化,但他们的生活习俗、思想观念仍然停留在农民的定位上,习惯于马路旁购物、随意乱扔果皮纸屑、乱倒垃圾、乱搭乱建等,不仅破坏了城市的形象,也给恩城镇市容市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五)、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卫生质量有待提高

  2009年恩平市城区街道清扫面积10平方公里,清扫率占恩平市城区面积70%。街边果皮(垃圾)箱380多个,需有定期进行清洗、消毒,但整体效果不到位。在除“四害”工作上力度不大,城区范围内的下水道、坑渠、公厕开展灭鼠、灭杀蚊子、苍蝇、蟑螂行动年内共3次密度较低。在整治卫生死角和闲置地,卫生死角、闲置地得不到有效清理,锦江河水浮莲、垃圾较多。恩平市城区环境卫生总体管理不到位,卫生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城市经济发展不高,市容秩序“乱”

  恩平市现阶段城市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大量的人力资源流向市场。这部分动态群体在没有找到固定工作时,往往在街头上以各种低层次的生产方式谋生,例如加工、维修、开小餐馆和客运、做小生意、摆摊点等,这些经营活动与违章违规常常仅隔一步之遥,可谓城

  市市容违规违章现象的“温床”。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整、硬件设施不健全是市容管理“难”的根本原因。一是市政基础设施不完善,市场布局不合理。恩平市城区虽有西门农贸市场、锦江农贸市场、河南农贸市场、美华西农贸市场,但市场设计布局不合里,无法满足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造成部分商贩在市场周边道路,商贸街道等占道经营,严重影响市容秩序。恩平市城区公共停车场较少,造成交通秩序混乱,车辆乱停乱放。公厕、垃圾箱等建设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给环境卫生带来极坏的负面影响;二是各类专业经营场所硬件设施不具备。一些餐饮店、修车店、建材店、废品收购等室内无场地就占道经营,占道加工作业。

  (三)、市容市貌管理体制不畅,城管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市容市貌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及强的工作,涉及公安、工商、交通、卫生、环保、建设、城管等部门,长期以来,由于权责不清、各自为政、执法交叉,导致诸多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久整不治。同时,许多职能部门存在“市容市貌管理是城管部门的事,和管理好坏与自己无关”的思想,未能建立共同负责、共同管理的机制。近年来随着恩平市城区规模逐步扩张,城管队伍建设不到位,城管大队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依法行政水平差,导致执法过程中态度粗暴,不按程序执法、不文明执法、甚至出现以罚代法。

  (四)、居民卫生环保意识低

  城市规范化要求居民必须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意识、卫生意识和

  环境意识。由于恩平市城区人口构成日益复杂,管理对象既有周边农村村民、下岗职工,又有老弱妇幼和孤寡残疾,他们一般来自城区底层和边缘区域,仅靠摆摊设点、载客来维持生活的弱势群体,在具体的恩城镇市容市貌管理执法中很容易涉及他们的生计问题,部分单位、居民对恩城镇市容市貌管理水平要求的期望和参与义务不能统一。一方面居民对恩城镇市容市貌管理提出高的要求,希望恩城镇市容市貌管理部门加大力度,提升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当加强恩城镇市容市貌管理工作与个人利益出现矛盾时,城市文明往往被抛在一边,各种旧观念和不良习惯就自觉不自觉进入城市空间,常常发生乱搭乱建、乱涂乱画、乱挂等有碍市容市貌的行为,更有部分居民恶意破坏公共设施。

  (五)、环卫资金投入、整治力度不到位

  由于恩平市财政基础薄弱、历史欠帐多,在这种情况下对环卫工作资金投入不多,一些必须的建设、基础设施没有立项建设落实,环卫人员和装备显得不足,长期超负荷运行,容易造成管理空档。恩平市环卫所负责恩平市城区清扫保洁工作,由于城区人口密集达近8万余人,人员流动量大,每天产生40余吨生活垃圾,现仅有清扫保洁人员100人,按城区每300人配备1个保洁员标准计算,应配备保洁人员500人。另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如除“四害”等工作中落实不到位。创卫工作开展以来,恩平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工作进行了几次集中整顿,对城区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的占道、展边经营、乱搭乱建、乱挂乱拉、乱堆乱摆等行为和户外广告违规设置现象进行了集中整

  治,但整顿工作还没有完全彻底整顿到位,措施还没有完全过硬,力度上还可以更大。主要原因有:一是个别钉子户通过打击报复等手段恐吓、威胁整顿工作人员,以致使整治工作留下尾巴;二是个别关系户有各级领导打招呼,整顿时也还没有完全到位;三是部分对象整顿后又反弹,四是整顿时有的方面、路段没严格按标准操作致部分整顿完全到位,以致使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发展不平衡。

  四、加强恩平市容市貌管理的对策

  恩平市市容市貌管理是城管部门的主要职能之一,肩负着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公安交通、工商行政和市容环卫等职能,面临着点多、面广、线长和工作量大的局面,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必须立足实际,更新理念,大胆探索,勇破难题,加快实现市容市貌长效管理,提升管理效能,不断优化恩平市城区环境。为此提出以下加强恩平市市容市貌管理的对策。

  (一)、标本兼治,大力改善城区市容环境

  加强对城区主次干道占道经营整治,按照“退街进巷、退摊进店、引市入场”和“迁移、取缔、整治、规范”的原则,对城区主次干道的占道行为严管重罚,背街小巷、居民区内在不影响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的前提下,设置少量临时占道摊点。区城管大队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对流动摊点一律予以取缔,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建设,夯实市容市貌管理基础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建设,夯实恩平市市容市貌管理基础,一要深入研究城市建设发展的整体布局,结合恩平市城市规划建设的目标优化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及市场体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等。通过实施规划来保证城市基础设施的完整性、协调性,从源头上避免恩平市市容市貌管理中常常遇到的“先污染后治理”现象的发生。二是在组织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主体工程与配套工程的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拔付使用,做到开发一片,配套一片,完善一片。在建设城市道路、建筑时,做好园林绿化、室内市场、停车场的同步建设。要加快恩平市城区各类专业市场建设,合理规划建设综合市场,引导、规范业主入市经营。三是严格控制饮食店、车辆维修、建材店、废品收购店等行业选址,严格要求恩平市市容市貌管理能部门对附近的从业申请进行审核,凡不具备条件的不得允许开业经营。

  (三)、理顺市容市貌管理体制,加强城管队伍建设

  根据恩平市城区各政府职能部门的实际情况,恩平市市容市貌管理必须进行多方面改善,基本思路:一是加强城市综合管理,逐步变多头执法为综合执法。赋予市城管执法局部分与恩城镇市容市貌管理密切相关的行政许可权,加强日常监管,做到真正从源头上规范相关的行政许可事项;二是加强分级分层管理,明确恩平市城区政府及所属街道、社区和行政村管理城市的相应职责,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强属地管理,科学界定市区事权范围,将恩平市市容市貌管理的重心下移,下放事权,突出块管的作用。在社区设立执法大队,配合社区做好恩平市市容市貌管理,确保处罚管理及时到位;四是加强社会监管,鼓励和组织各界群众参与恩城镇市容市貌管理。在城管执法队伍建设方面,要求其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合法、公正、公开。主要措施有:一是推行执法责任

  制。按照职责分工,明确规定各执法岗位的权限、范围、程序以及相对应的责任,要求执法人员必须履行职责,不失职;遵循权限,不越权;符合法定目的,不滥用职权;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避免行政失当。二是推行执法承诺制。要从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办事效率等方面向社会公开承诺。在公正执法方面,要做到“四个严格”:即严格执行法律规定,不乱罚款;严格案件集体审定,杜绝关系案、人情案;严格案件督查,防止漏查行为的发生;严格办案程序,实行规范执法。在文明办案方面,实行挂牌着装上岗,要做到语言文明、服务热情、行为文雅、诚实守信、礼貌周到。在办事效率方面,实行首问负责制和接警、立案报批限时制;同时制订鼓励诚信实践活动的内容、目标、制度及奖惩措施,广泛开展“文明诚信,公正执法,争做人民满意城管卫士”活动,彻底解决执法不规范、不公正、推诿扯皮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破坏党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行为。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卫生环保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市卫生环保意识,一要做到报纸天天有文章、电视天天有身影、广播电台天天有声音。广泛宣传正、反面典型、强化“人民城市人民管、管理城市为人民”的观念,教育和动员广大居民参与市容市貌管理;二是加大严管重罚力度。对不服从管理的“难缠户”、“钉子户”要依法进行严管重罚,使之不再重犯;三是

  建立社会监督约束机制,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对一些不文明行为和损害市容行为进行曝光,让广大市民自觉支持综合整治、服从综合整治,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

  (五)加大环卫财政投入,深入落实市容市貌整顿

  针对恩平市环卫工作财政投入现状,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大对环卫工作的财政保障力度。加大财政投入,一是要将环卫工作经费按照工作增加量聘请足够的环卫人员所需费用标准列入单位财政预算;二是环卫工作中必须要建设、购置的设施、设备,应及时足额投入;三是加强对除“四害”、卫生死角整顿、公共绿地、河道整理等管理费用的财政投入。在市容市貌整顿工作中,加大整顿力度,对已经整顿了

  但没彻底整到位或整顿后又反弹的,需重新整合力量,严格要求、统一标准、打破关系网、拔掉钉子户,进行彻底的集中整顿查漏补缺;对还没有进行的方面,如渣土整治、交通秩序整治等领域,建议组织精干队伍,采取过硬措施、执行刚性标准,实行铁腕整顿。

  总之,恩平市市容市貌管理的问题在于缺泛真正从群众间自发自觉的意识的唤醒。文明不应该是规范出来的,而应该靠一个社会的自然向前发展的文明意识的萌发,法律法规只能起到规范人们的具体行为,而无法干预到人们文明意识的形成与存在。想要真正解决恩平市市容市貌管理的问题,就应从提高全体市民素质开始,增强人们保护城市生活环境意识,此为治本之策。相信随着人们意识的提高,执法环境的优化,恩城镇市容市貌管理问题终究会被解决,我们的城市也一定会更加美丽、文明。

  参考文献:

  1.马彦琳、刘建平现代恩城镇市容市貌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6.012.丁茂战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103.冯忠明

  新时期恩城镇市容市貌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实务与探索,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034.沈建法

  城市政治经济学与城市管治,城市规划,2000.115.冯忠明

  现代恩城镇市容市貌管理行政执法依据与执法人员行业分类管理标准规范实用手册,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09第四篇:腐败现状及对策

  浅议我国腐败问题现状及对策

  摘要:自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政府就十分重视官员腐败与反腐败问题,采取有力措施预防、打击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改革开放以来,对于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由于改革措施不配套、制度建设不到位,腐败现象在我国呈现出蔓延发展之势,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已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健康运行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和损失,并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文将在对我国腐败问题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回顾与

  总结的基础上,探索出积极有效的反腐败对策,从而促进我国反腐倡廉建设。关键词:腐败

  发展历程

  现状

  对策

  腐败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以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而达到谋取私利的目的的行为。腐败是一个普遍性、世界性和历史性的问题,自国家产生,掌握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出现后便一直存在。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腐败问题依然存在,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已。通过认真地对61年的反腐败历程加以回顾和总结,探索其中的规律,不断深化认识、发展认识,从而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反腐倡廉工作找到切实有效的对策。

  一、腐败问题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轰轰烈烈反腐期

  大致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早在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主席向全党发出这样的警告:“可能有这样的一些共产党人,他们不曾是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并谆谆叮嘱:“今天是赴京赶考的日子,不要学李自成,我们要考出个好成绩。”从中可以看出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当就已经有了“赶考意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更是出台多项措施打击和惩治腐败,如1951年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指出:“一切从事国家工作,党务工作和人民团体工作的党员,利用职权贪污和实行浪费,都是严重的犯罪行为。按其情节轻重,给以程度不同的处理,从警告、调职、撤职、开除党籍、判处各种徒刑,甚至枪决。”【1】1952年3月21日,周恩来总理签署命令,公布中央节约检查委员会《关于处理贪污、浪费及克服官僚主义行为的若干规定》,:“凡贪污超过一亿元之贪污分子,一般均应按其情节轻重给以不同的刑事处分追缴贪污款

  物”“刑事处分,除免刑者外,采用机关管制(一年至两年)、劳役改造(两年至四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方法。”【2】不仅在政策上作出严格的规定,还特别重视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通过开展轰轰烈烈、声势浩大的“三反”“五反”群众运动,严厉打击一批腐败分子和不法商人。

  1952年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中央更是依法严惩了罪大恶极的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天津地区专员张子善,向世人庄严地表明中共反腐的决心和坚决,也是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表明:“我们党决不做李自成!决不会放任腐败现象滋长下去!决不会让千千万万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江山改变颜色!”【3】并以刘、张案件为突破口,依法制裁了大批贪污腐化分子,如公安部行政处处长宋德贵、武汉市长易吉光、上海市委秘书长黎玉、广西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宏、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贺衡夫等人。通过对这些腐败分子的处理,不仅在当时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而且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更对此后二十多年中腐败分子和腐败现象的出现起到了很大的警示和震慑作用,使得共和国政坛保持了20多年的清廉形象。对此,1在1986年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邓小平同志在讲话中强调指出:“一九五二年杀了两个人,一个刘青山,一个张子善,起了很大作用。”【4】

  第二阶段:腐败滋生蔓延期

  大致发生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到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在经济领域里开始了体制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但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物资比较短缺,不得已采取价格“双轨制”,权利开始进入市场,且以“官倒”为主要特色的腐败开始发展起来,主要表现在商品、信贷和外汇等“商品流量领域的腐败。”【5】国有资产通过“官倒”变成了私人资本,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相当一部分私人资本通过“官倒”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腐败现象在这些行业或领域及一般经济管理部门开始出现并蔓延起来。第三阶段:腐败泛滥期

  大致发生在九十年代初期至本世纪初期。由于这一时期我国已明

  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经济领域里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但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和不完善,使得腐败分子有了可乘之机,钻制度的漏洞,“权力”往往与“资本”结合在一起,利用制度上的漏洞疯狂地聚财敛财,厦门远华案、沈阳慕马案等大案,就是“权力”与“资本”相交易的结果,在高额、巨大的诱惑上,腐败形成了一股一股的恶浪,而对腐败的打击则是采取“摸着石头过河”,多是被动的、防御性的。第四阶段:腐败分子开始受审的高峰期

  在进入新世纪后,国家明显的加大了反腐力度,逐步告别了“摸着石头过河”式的被动、防御性反腐模式,开始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来指导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党纪国法相继出台,从2002年12月至2009年3月,共立案90多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4万多人,查处陈良宇、韩桂芝、杜世成等严重违法违纪案件。【6】对上世纪90年代腐败泛滥期的腐败分子进行“秋后算账”,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确定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

  二、腐败问题的现状

  1、腐败范围越来越广

  当前腐败现象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般经济管理部门扩展到党政领导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等要害部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受到腐败现象的渗透和侵袭。【7】过去被视为“清水衙门”的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腐败现象也有了明显的增加,甚至纪检、宣传、反贪等部门,也发生了不少买官卖官、贪污贿赂现象。腐败分子利用手中的权力,肆无忌惮的谋取私利,或中饱私囊,或利用职权索贿受贿,或利用职权欺压良善,甚至与黑恶势力相互勾结充当保护伞。

  2、腐败分子职位越来越高

  如果把以前揪出来的腐败疯子比作是“小蛀虫”的话,那么现在

  已经揪出来了“大老虎”,许多省部级以上的高官受到了查处。据统计,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给类经济案件中,在2003年涉及百万元以上的案件为1780件,其中设计亿元以上的有21件。李真、程维高、杜世成,甚至连原中央政治局委员陈良宇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败问题一并受到查处,腐败现象有向高层蔓延之势。

  3、窝案、串案明显增多

  腐败有“集团化”的发展趋势。现在的腐败案件,不少都是左右勾结、上下串通、相互利用,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腐败同盟。有的大案涉及的人员少则十几人、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如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一案,牵扯出260多名官员,一半以上的绥2化县处级干部卷入其中;河北省原国税局原局长李真一案,牵扯到县处级以上干部67名,其中有40多人是“一把手”。

  4、“隐性”腐败现象普遍存在,勒索型腐败现象大量上升。

  许多腐败现象通常是假借合法之形行腐败之实,在“合法”的名义下,公开的为本地区、本部门,甚至为个人谋取私利,通过一些所谓的“潜规则”来腐败,在行为认定上是很难认定为违法的。这类案件的存在,给案件的定性和查处带来了一定难度。在行贿受贿的交易中,受贿者作为公共权力或资源的掌握者而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处于垄断地位,行贿者作为有求于人的不利地位,行贿者和受贿者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当受贿者面临着众多的行贿者时,他往往会选择出价最高的行贿者,其他行贿者如果不想被淘汰,就只能被迫行贿。

  三、反腐败的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年以来的历史,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是一部反腐倡廉史,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作坚决斗争的历史。在61年的反腐倡廉中,党和政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自觉地同各种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作斗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认识、深化认识,逐步探索出一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机制和体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需要,针对不同的腐败现象和腐败领域,采取卓有成效的措施惩治腐败分子。在进入新世纪以后,党和政府更是把反腐败斗争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确定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制定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一这一反腐败国家战略,从整体上推进反腐败斗争。经过不懈的努力,认真的探索,在反腐败的认识上不断深化,实践上不断发展,措施上不断完善,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0年12月29日发布的《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披露,由中国国家统计局进行的民调显示,2003年至2010年,中国公众对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成效的满意度平稳上升,从51.9%提高到70.6%;公众认为消极腐败现象得到不同程度遏制的比例,从68.1%上升到83.8%。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腐败现象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仍然处于高发期,反腐败斗争也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面临着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反腐败斗争仍将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

  1、以制度建设打开反腐败局面

  在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史上,经历过运动反腐和权力反腐的阶段,但实践证明,只有依靠制度反腐,才能使反腐败斗争更可靠、更理性。对此,时任深圳市长王荣说过:“预防腐败和监督领导干部不能光靠其自觉性,更不能靠其誓言,要靠一个好的制度。”邓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1)匡正选人用人不正之风,改革干部人事制度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只有把那些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出来并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国家才能治理好,社会才能和谐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但在一些选人用人的过程中,“闭门圈干部”“买官卖官”“跑官要官”“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依然存在。这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更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

  展。

  一是用民主和竞争原则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事实上存在的自上而下的委任制使得干部选拔任用的权力掌握在少数几个人手里。这也是导致人事腐败的重要诱因之一。因为买官者若想获得某一职位,只需把那少数的几个人搞好就可以了。因而买官者也就把主要精力和心思放在“溜须拍马”“行贿”等方式上,以求取得那少数几个人的支持,顺利得到某一3职位。而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引入民主原则,改变那少数几个人说的算的情况,把对干部任职的同意权交由广大选民行使,因其面临的是众多选民,而非是那少数的几个人,所以贿选的成本和风险也大大增加,非个人财力和精力所能达到,再加上群众的眼睛又是雪亮的,因而能大大减少选人用人腐败的生存空间。同时,允许同一职位有多人竞争的情形,这样一方面能使选民有自由选择候选人、表达个人意志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能扩大选人用人的视野,通过“优胜劣汰”的规律,使人才脱颖而出。逐步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和层次,适当扩大差额选举的比例和范围,继续探索公推直选的有效模式,即公开报名、选民直选。在提名干部候选人和选举过程中,扩大群众参与,开展民意测评,把群众对干部的认可程度作为选拔任用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是建立健全公职人员的资历和绩效晋升制度。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中,论资排辈现象十分严重,官员的晋升靠资历而非能力。这种靠资历而非能力的用人制度,严重抑制了人才的健康成长。如何打破论资排辈这一陋习?那就是要引进资历和绩效晋升制度。虽然世界各国在政治文化、政治制度、行政制度等方面存在着不同,公务员制度的设计也存在着差距,但“资历和绩效晋升”是得到共同认同的。公职人员只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实干,竭忠尽智,尽忠职守,讲求实效,到了一定年限就有晋升的机会。

  (2)完善对权力的有效监督

  事实证明,如果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就极易被滥用。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没有监督的权力是产生腐败的土壤。“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

  权力,一直到有界线的地方才停止。【8】”因此,完善监督制度,加大监督力度,以“权力监督权力”,规范权力的运行和使用显得特别重要。

  一是使各种监督力量达到总体协调。目前,在我国已形成了中共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内部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公民监督、舆论监督各种形式的监督体系,在反腐倡廉的职能机构设置上,有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国家司法机关、政府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和国家预防腐败局。应该说监督体系和只能机关的设置已经比较完善了,但在实际中未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效能,更未达到“1+1>2”的整体效果。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的监督机构分散,关系没有理顺,权限没有划分清楚,缺乏统一协调机制。通过明确各监督机关之间的职责和功能,合理划分各监督机关之间的权限。同时,加强各监督机关之间的沟通和联系,避免发生职责碰撞和冲突,进而既能发挥各监督机关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能发挥监督系统的整体效能。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所强调的:“建立健全党内和党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监督制度,从而形成强有力的监督网络,发挥监督整体效能。”

  二是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以权力制约权力。从腐败产生的情况来看,任何腐败现象都根源于不受制约的权力,纵观我国政坛上落马的高官,虽然腐败手段五花八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大权在握而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一个人说了算。“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9】不能把权力集中于某一部门或个人,要对权力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分解。在党内决策的过程中要真正执行集体领导、集体决策体制,在对重大事项进行票决时,实行无记名的投票原则,真正做到“一人一票,每票同值”,书记、副书记、常委之间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同志关系而不是当前扭曲的一元化领导;坚持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支持行政首长在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不能事事横加干涉;对掌管人、财、物等容易产生腐败现象的重要岗位,在定期进行岗位轮换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其的经济审计、离职审计、事后追究责任制度制定必要的权力运行程序。

  三是尽快建立财产申报制度。在2009年全国“两会”前,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交流时强调:“许多网友在网上提出为什么不建立官员的财产申报制度,我认为这个建议是正确的,4这应该是反腐败的一项重大举措。”财产申报制度,又叫“阳光法案”,目前已在全世界90多个国家实施,是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反腐手段之一,已被各国证实是行之有效的防止腐败的制度。【10】目前除了少数地区,如新疆阿勒泰地区、重庆市江北区、浙江慈溪这些试点地区外,其他大部分地区还只是将官员个人财产情况向上级汇报,远不是财产申报,更不是向公众公开。财产申报制度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功效:一是当公职人员获得某种不正当的利益时,必将在申报材料中隐瞒或是虚假申报,而发现隐瞒或虚假的行为比较容易,由此可以找到贪污的线索;二是当发现公职人员生活水平过于奢华,显然超过收入水平时,则可以对照其申报材料进行审查,也可以要求其立即报告收入明细帐,如不能说明巨额财产的合法来源,即可立案调查。加快建立财产申报制度,对财产申报对象、申报程序、申报范围、申报主管机关及权限等作出规定,以使财产申报制度更好的发挥其反腐败的作用。

  四是实行垂直管理体制和“零容忍”的原则。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坚强监督,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11】监督主体的独立是监督有效性的根本保障,因为权力本身是一种强制性力量,如果权力监督主体失去应该有的独立性,对权力的制约缺乏强制性,那么其监督职能就不能正常发挥,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就会软弱无力,甚至使监督主体成为监督客体的附庸。现行的纪检监察体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实行双重领导,既受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又受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由于人事、经费、福利等受制于同级党委、政府,所以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同级党委、政府。这就导致权力过分集中,监督过分软弱,监督客体领导监督主体,监督主体依附监督客体的状况。为改变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纪检监察机关实行垂直领导方式,由横向领导为主改为纵向领导为主。各级纪委的人事、经费、待遇、福利等由上级纪委统筹安排,下级纪委向上级纪委负责,独立行使对案件的查处权,同级党委、政府无权干涉。除党的中央委员会领导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外,省级(包括省级)以下纪委实行垂直领导,提高纪委的权力和独立性,其垂直管理模式为党中央—中纪委—省纪委—市纪委—县纪委。另一方面是对腐败实行“零容忍”。“零容忍”指不宽容任何轻微的犯罪行为。【12】香港廉政公署把“零容忍”理念运用于廉政建设,使其清廉指数一跃成为亚洲前列。廉署在制度审计上对任何轻微的腐败行为均不容忍。20世纪60年代香港《防止贿赂条例》出台,从而堵住了轻微腐败的漏洞。同时,廉署下设的执行处、防止贪污处、社区管理处实施“举报必接、有腐必查、惩腐务尽”的原则,在执行法律法规时也体现出了“零容忍”的精神。如果对轻微的腐败不予制止,不仅会提高腐败分子的胆量,而且会激发其他腐败分子的腐败动机。深圳海关原党组书记、关长赵玉存从一餐饭,一块表开始,发展到接受贿赂90多万元,放纵不法商人走私24亿元。我国现行的反腐败体制是一种以数额的多少来划分犯罪的体制,对贪污腐败而言,其数额在5000元以下的,属纪律承接范畴,由行政监察机关负责;而5000元以上,则属于刑事处罚范畴,一般由检察机关负责。这种安排是与“零容忍”精神相背离的,改变当前以数量划分贪污罪的做法,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以性质划分的做法,凡是贪污受贿行为,即使只是贪污一分钱,也一律构成刑事犯罪。

  2、以法制保障反腐

  在我国反腐败的历史上,曾经历过运动反腐和权力反腐的阶段,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上的经验后,鲜明地提出了“反腐败必须依靠法制”的重要思想,反腐败斗争“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反腐倡廉,教育是基础,监督是关键,法制是保障。

  (1)完善法律体系

  坚持以法制反腐的首要前提是有法可依。在宪法的框架下,我国已制定出《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等法律法规,但总体来说,廉政法律体系还不完善,不能很好地适应反腐败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现行法律法规多为事后惩戒性,缺乏事前预防、事中监督

  的法律法规,党纪党规比较多,但大多未能上升到国家意志的层面。为此,根据我国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实际,借鉴国外的经验,尽快制定出《廉政法》、《反腐败法》、《新闻法》、《公职5人员财产申报法》等。

  (2)严格执法

  有人曾用7个“未必”来概括形容当前执法情况:受贿了未必被发现,发现了未必就立案,立案了未必能查清,查清了未必就起诉,起诉了未必能判刑,判刑了未必判实刑,判实刑的也未必真正执行。再好的法律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法律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江泽民曾严厉指出:“历史事实说明,吏治上的腐败、司法上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滋生和助长其他腐败的重要根源。”当前司法腐败现象正日益普通化、集团化、公开化、体系化,行政权对司法的干涉越来越严重。为使司法机关真正发挥其作用,就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司法机关对行政权的监督制约,理顺党的领导与司法权行使的关系,防止党委、政法委借口党的领导对司法工作横加干涉;加大人大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制约,界定人大监督制约的范围,实行的严格的人大对司法人员的认知和罢免机制;优化司法职权配置,重新构建司法辖区,建立各级财政经费保障体制以排除地方保护主义的不良影响;建立司法人员考试录用、分类管理、选拔任用等制度,保障司法人员有健康的成长途径,建立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专家型职业队伍;改革司法机关管理体制,发挥司法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司法人员只服从法律,服从事实的办案机制。最终使司法公正,重新树立司法机关清正廉洁的形象。

  3、加快新闻立法,充分利用网路力量

  舆论监督本身是一种“普遍的、无形的、强制的力量。”【13】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舆论工具,对社会上一切腐败案件进行曝光,以达到对其监控的目的。从全球来看,凡法制化程度比较高和政治比较廉洁的国家,都十分重视舆论监督在反腐败斗争中的独特作用。新闻媒体号称是立法、行政、司法的“第四种权力。”【14】“不怕上告,就怕见报。”

  一旦腐败行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其丑恶嘴脸为千夫所指,腐败分子必将受到惩处。应加快新闻立法,使新闻媒体监督有法可依。顺应时代潮流和现实需要,进一步加快和完善新闻立法,将新闻媒体的权力、义务、责任、监督的范围、对象、基本原则以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将新闻媒体监督纳入法制轨道;在坚持正确舆论的导向下,保证新闻媒体有足够的自由权和自主权,允许新闻媒体对各种行政行为、廉政行为、腐败案件进行自由、公正、客观的采访、调查、报道和评论。

  在信息化的今天,网络已是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网路的广泛普及和网络在传播信息方面所具有的即时、互动、直接、廉价等特点,使得网络监督成为反腐败斗争的一个新武器。据人民网的一项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网民中有87.9%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3.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拓宽和健全有效的监督渠道,应该把网络列为一种必须认真考虑的监督方法。同时,重视网络媒体在监督违纪和腐败方面的作用,也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一个表现,因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自2008年6月底,网民数量已达到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要建立便捷的民意反应机制,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变对立为互动,摒弃防范网络的惯性思维,改变过去拦、堵、截的做法,引导和支持网络监督在反腐败斗争反面的作用;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健全网络举报制度,使其尽快成长为纪检监察机关在反腐败斗争方面的重要支撑力量。

  参考文献:

  【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483【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三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109【3】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152~153【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53【5】邵道生。我国社会转型期腐败发展的四个阶段。廉政瞭望,2006年版,7:40~41【6】王焕章。腐败和反腐败问题的几点思考。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11):79~80【7】李玉赋。关于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行政管理改革,2009,2:38~45【8】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82,154【9】俞可平。西方政治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141【10】李云瑞。论我国财产申报制度。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4)【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292【12】刘宗洪。“零容忍”视角下的反腐倡廉建设。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4:32~35【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73【14】吕贵、刘宗洪、周敬青等。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德国社民党组织建设的新趋势。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6:95~100第五篇:作文现状及对策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横山中心小学罗兴荣

  一、问题的提出及现状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阵地,也是广大语文教师的一大教学难点。我校地处水乡,地域文化底蕴不深厚。受农村的信息渠道不够畅通,学生的生活面不广而且生活单调,学生家长知识水平偏低,以及应试教育等原因影响,我校作文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如下:

  1、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和积累习惯。

  2、不会从生活中撷取材料进行习作。作文“假”、“大”、“空”的居多,没有表达真情实感。

  3、思维不够开阔,习作的构思、立意水平不高,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4、不少班级有近30%的学生对作文还存在畏惧或抗拒心理,提起作文就头疼,写起作文只是三言两语。

  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1、学生的阅读量太少,积累的素材、词语太少。阅读是语文素养

  的积累过程,是写作的前提。只有通过大量的自主阅读,学生才能领会文中词语的意思,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才能灵活运用词语进行习作。

  2、作文的课堂教学模式较为陈旧,无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现在的作文课堂还有很多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1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如开头法、结尾法等)象公式一样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如同学作文或优秀作文)。这种公式化的训练,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忽视了学生对社会和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培养,也窒息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学生又怎么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呢?

  3、教师的评价方法单一,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据了解,还有许多教师的作文评价方法单一落后,作文评价由教师一人承担,每次作文都精批细改,总批眉批力求详尽贴切,结果是“教师改得呕心沥血,学生随手一扔了事”,完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对作文后的讲评也不够重视,常常批改完作文,写几句诸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等不痛不痒的评语,把作文本发给学生就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作文讲评。这种评价方式只是教师单方面的活动,并不能和真正学生互动起来,可想而知,这种结果自然是“高耗低效”。

  4、应试教育对作文教学的冲击太大。为了保证学生在考场上取得较好的分数,不少教师过于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和作文的结构与技巧,至于学生作文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是否真实,表达的情感与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否一致则全然不顾,使得学生的作文表达的是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却了童心的纯洁无邪。一写作文自然就一大堆“假”、“大”、“空”的话了。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探索

  (一)解决问题的对策

  面对学校作文教学存在的不良局面,我们做过不少尝试,努力改变

  这一不利情况。主要做法如下:

  1、扩大阅读量,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

  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该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让他们从阅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感悟体会。学生学会了阅读,语文素养自然就能随之提高。因此,甚至有人说:“语文其实就是教会学生读书”,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围绕这一方向,我校在新学期开展了多项读书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如举办读书节,课前轮流介绍一本好书,每周一节课外阅读交流课等,效果还是不错的。

  2、改革小学作文教学的课型结构,关注学生的习作过程。

  将传统的“命题——指导——作文——批改——评讲”五步改为“放胆试作——指导再作——评讲修改——教师批改——总结评讲”五环节。放胆试作是在学完一组课文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和单元训练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拟题选材,审题立意,完成单元基础训练的写作练习。指导再作,是复习本单元重点课文的写作方法,然后听听学生有什么看不懂或某个方面有疑问,有的放矢地作重点指导,让学生将自己的初作与教师的重点指导进行比较对照,找出不足和欠妥之处,作一定的增删调整,重新抄正,或放弃原文重作。评讲修改,就是根据指导的内容选中上水平的文章去进行评议,根据评议的结果,由学生再改作文,可由学生互改、自改或分组讨论改。教师批改,可侧重于批,改时可用符号以提高效率。总结评讲是根据教师改后的发现,结合学生实际,抓住学生作文中带有共性的问题,联系学生的有关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要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明确努力方向。

  3、以“说”导“写”,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

  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说,也能拓宽学生的思维,为“写”做好充分的铺垫。所以,我们必须加强

  小学生的口语训练。我们非常重视这一点,经常在口语交际课中渗透写作的内容,把“说”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新课标第九册第三单元要求写介绍物品的说明文。由于学生没写过说明文,这对学生是个难点,但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口语交际课《我是小小推销员》后,学生基本上就会写了。另外,学校还通过举行集体性的活动,创造机会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例如,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比赛,口头编故事等等,确实提高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为人际交往和书面作文服务。

  4、激励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作文讲评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师生思想认识上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的信息反馈。作文讲评是学生作文和的指导,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比作文前的指导更重要,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更有帮助。为此,我们要正确把握“指导与讲评”的关系,评改结合。

  首先,要多元评价。即把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合作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结合起来。

  其次,要评改结合。作文讲评和修改要结合起来进行,不能截然分开。一是教师批改要为讲评做好准备,教师边批改边做好批改记载,写出情况分析,找准原因,切中要害,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讲评;二是应边评边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要“趁热打铁”,随时改正,有共性的问题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集体修改。

  第三,要适时表扬。教师讲评时要客观分析,一分为二,不能一味否定。要用中肯的语言指出要害,指出学生今后努力的方向,引导他们接受教训积累经验不断前进。即便是很差的作文,教师也应肯定点滴成功之处,适时进行表扬鼓励。存在的问题可用和蔼的语气个别面评面改。这样,就会树起后进生的信心,增进写作兴趣,以便迎头赶上。

  (二)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

  1、活动作文。如《踩气球》、《感受黑暗》等作文课,课堂上通过开展全部学生都积极参与的现场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观

  察、在活动中观察,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观察的自主性,学会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逐渐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拓宽观察面。在这种充满情趣、活泼生动的课堂中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收集写作素材的能力,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逐步改变说空话、假话的现象。

  2、实践作文。把学生带到课外,指导学生观察,进行生活体验,积累写作素材。如六年级的建议书等,一定要布置或组织学生走进生活去调查、去发现,进而形成一项合理的建议。这样的作文才会有血有肉,内容充实。

  3、快乐作文。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熟悉的事物,从教师为中心的师授作文转到以学生为主的自能作文上来,从过高的文学性作文转移到实用性作文,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写自己有感受的想写又喜欢写的东西,做到教师定范围,学生自我命题、定中心、选材料、写作和自改互评等。并且内容不限,文体不拘,长短随意,把学生从教师授题、授意、授材、授改的束搏下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办“手抄报”、“黑板报”、“学习园地”等,把作文教学搞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作文。

  4、口述作文。

  一、二年级学生由于识字较少,我们让他们进行口述作文。每周布置一到两次,要求学生面对家长,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讲述给父母听,父母把它记录下来,第二天交给老师检查批阅。目的是从低年级就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等能力,为中高年级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满分作文。教师可以根据训练重点,有侧重地给予评点打分,给有特色的作文打高分,甚至满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其他作文,在批改时要找出学生写得好的地方,一句话,一个词都可以,并做好摘录。然后在习作展示课上进行表扬激励,如“佳句欣赏”、“我最满意的一个句子或段落”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步改变怕写作文的思想。

  通过改变教学观念,优化评价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努力,我校的作文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转变,我们相信会越走越好。

篇八:高校国防教育教育现状及改进措施

  

  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国防教育可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和精神力量。高职院校国防教育中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满足了新时期建设现代化军队,现代化国防建设的需求。从源头上改善了部队的兵员结构,为部队战斗力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是我国军队实现科技强军,人才强军的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从国家颁布的从高校学生中应征义务兵役的重大决策以来,高职院校通过自己的工作和努力为部队输送了一批拥有扎实专业知识,良好动手能力的高技术人才,为国防建设出一份力。

  标签: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对策研究

  國防教育是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有组织、有领导地在公民中进行灌输国防教育知识,培养国防观念,提高保卫祖国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主力军,大学生有了国防教育意识,才能投身国防、携笔从戎,因此,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在开展国防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事国防教育的老师既是军事理论、军事技能、国防观念和爱国主义思想的传授者,也是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和意识的推动者,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国防师资队伍是深化国防教育改革的关键。正确认识高等学校国防师资队伍的地位和作用,探索其成长规律,加强对高校国防师资力量的培养,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共同责任和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国内外现状

  1、国外现状综述。

  最初国外很多国家以前实行的是征兵制(Conscription),也就是不管个人意愿,抽到后就得起。废除征兵制后,一些国家开始建立全志愿兵武装部队(all-volunteerarmedforces),就是说达到一定年龄的男性公民必须登记,做好应征入伍的准备。但是,只用于“以防万一”。废除征兵制后,各国为征兵都拿出了很多的其他的办法。

  1)入伍福利待遇:如能做到宪兵警司每年的净收入查过5万美元,而且还可以享受免费的全套医疗保险,这些保险还惠及到军人家庭成员和直系情绪。然而一个普通的地方巡逻警,虽然年薪也有4万美元以上,但是享受不到军人的各种补贴,另外还需要自己再支付1万美元以上的保险,实际的净收入也只有3万左右。

  2)入伍奖金:现役为4万美元,陆军预备队为2万美元。

  3)教育补贴和各种奖学金:基本上读公立大学,不用自己付学费。在当兵期间,在部队或者军校学技术、学外语,全部免费。若大学毕业后入伍,军队补贴已付的学费。

篇九:高校国防教育教育现状及改进措施

  

  论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国防教育是一项“振民气,壮国魂”的艰巨事业,也是一项对国家和民族未来负责的伟大事业。由国防教育产生出的国防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升华在军事上可以转化为战斗力在经济上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在科技上可以转化为创造力。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学校学生承担着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重任,增强他们的国防意识尤为重要。高校的国防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国防意识,培养热爱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观念,而且可以增强他们保卫祖国的责任感,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一、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国防教育虽然已经摆上了重要的位置。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绝大多数高校国防教育目前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从而影响了工作的深入发展。

  (一)高校国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一些高校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不健全,在开展国防教育过程中,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不统一,使国防教育应有的功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着错误的认识,认为国防教育在高校中可有可无,与人才培养没有很大的关系。于是,只是象征性地开展一些学生军训,简单地开展一些军事理论课教学,没有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存在着简单化和形式主义的倾向。

  (二)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从事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其整体素质是国防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校国防教育中的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一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主要来自部队转业干部、学工系统的行政人员等,他们所受的教育不尽相同,在军事科学和教育科学等方面各有长短,特别是

  科学文化知识和军事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现代国防教育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二是编制不落实,由于高校重视程度不够,使专职国防教育教师的编制无法落实,导致高校国防教育教师的严重不足。三是从事国防教育的教师整体科研水平与科研能力普遍不高,使国防教育工作难以向纵深发展。军训是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国防教育实际教学停留在空洞的政治课、浅显的科普课、冗长的历史课的层面上,缺乏理论性、前沿性、教育性、军事性和吸引力。

  二、改变高校国防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认识,建立健全国防教育的领导体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建立健全高校国防教育领导体制的基础和前提

  1.各高等学校应设立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常设军训办公室,划拨国防教育专项经费,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或副校长担任国防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将国防教育贯穿于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终,做好国防教育政策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

  2.建立、完善高校军事教研室。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建立、完善高校军事教研室,同学校的其他课程教研室一样,是一个教学机构,承担学校的国防教育教学和科研任务,使高校军事课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加快高校国防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全国很多高校国防教育师资人才极其匮乏,为了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就必须做好师资引进和业务培训工作。

  1.做好师资引进工作。高校国防教育的教师要尽量是军事院校硕士以上优秀毕业生,同时能够胜任高校教学工作的人员才能进入高校国防教育体系。另外非军事院校硕士学位以上优秀毕业生,需到军事院校进修国防理论和熟悉军队生活

  能够适应教学的人员才可以进入国防教育体系,这样的军事教师才能够具有良好的教学素质与军事素质。

  2.大力支持军事教师的业务学习。对从学校行政部门或其他相

  近专业调配过来的教师,学校可安排他们到军事院校或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东南大学等国防教育硕士专业试点院校培训,学习国防、军事知识和必要军事技能,了解军事科学的新发展,更新和丰富军事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对那些从部队退伍或转业的教师,学校可安排到师范类院校进修高等教育专业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教学理念,更好地开展军事课教学。

  (三)促进国防教育形式多样化。

  1.做好拥军工作。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老红军、伤残军人和革命烈属的住地进行义务劳动和精神抚慰。

  2.开展丰富多彩的革命传统教育。每年新生入学,组织他们到当地的红色旅游景点参观学习,集中接受革命的优良传统教育。同时,还请驻地部队官兵来校作国防知识讲座,给学生讲一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国内外形势、信息化战争等,增加学生对国防、对军队的理性认识。这些活动,把高校国防教育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为国的优秀品质。

  三、结语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在高等院校中搞好军事训练,开展系统的国防教育,加强国防知识的普及、宣传,是国家安全的需要,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地方高校应该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国防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创新国防教育,丰富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模式提升国防教育水平。

篇十:高校国防教育教育现状及改进措施

  

  高校国防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需求,高校国防教育在当前环境中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在国家安全向内部化、立体化发展的实际需求下,高校国防教育需要进一步整合其资源,刷新其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应当今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着重从动员体系不健全、师资不足、课程难度过大和教学手段落后等几个方面,对当前高校国防教育面临的挑战做出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动员体系不健全

  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在部分高校存在着动员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动员不及时、不全面,甚至存在“动员体系下沉”的情况。虽然高校国防教育是一项国家战略性重大工作,但部分学校对其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对参加国防教育进行“放任自流”式管理,导致动员效果有限、学生参与度低。

  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可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领导层的负责任和引导作用,建立科学的动员措施,提高动员效果和完成任务指标。

  2.加强师生参与度,发挥家庭、班级、年级的团队力量,形成全体动员的局面,促进高校国防教育的全面、系统、深入实施。

  二、师资不足

  高校国防教育的师资队伍是推进该事业的重要力量,但在现实中,尤其是在中小学等基础教育过程中,国防教育师资缺乏,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这直接影响了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高校国防教育也必须面对师资不足的问题。

  1.强化教师专业技能,提高每位老师的教学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教授国防教育。这可以通过培训、交流、评估等方式实现。

  2.结合院系特点,鼓励相关学科老师加入国防教育队伍,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课程难度过大

  1.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难度的教学计划,因人而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音频等帮助学生吸收知识,通过实地考察、研讨、实验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手段落后

  高校国防教育的教学手段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但现实中仍有部分学校的教学手段存在落后的问题。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融入互联网思维,注重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和更新,开展工程能力培养实践课程的教育和实践教学。

  2.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国防教育的在线教学平台,让学生都能在网络上学习到相关知识,去感受学科知识的独特魅力,充分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高校国防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高校需充分认识挑战,持续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推荐访问:高校国防教育教育现状及改进措施 国防教育 现状及 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