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振兴背景下江苏种业人才队伍建设思考(3篇)

篇一:种业振兴背景下江苏种业人才队伍建设思考

  

  江苏种业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

  吕宏飞;刘步勇;解晓林;扬国友;张安存

  【摘

  要】本文从中国种业发展趋势出发,分析江苏省种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江苏省种业发展新思路和策略建议。

  【期刊名称】《种子科技》

  【年(卷),期】2012(030)003【总页数】3页(P4-6)

  【关键词】种业;育种;品种权;种子市场;兼并重组

  【作

  者】吕宏飞;刘步勇;解晓林;扬国友;张安存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不详;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33我国种业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由于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近年来我国种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已初具规模。其具体表现是:品种更换周期由原来的10年缩短到六七年,种子生产已由以农民自选、自留、自繁、自用为主的生产方式转变为以专业化、社会化为主的生产方式,商品种子生产与供应能力大幅度提高;种子管理全面步入法治轨道,市场秩序明显好转;选育推广了一大批优良品种,良种在农业增产增效中的贡献率越来越高。新品种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30%,种子商品率、种粮比得到了提高,品种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我国

  种子产业化初具规模,江苏的种子产业如何在激烈的种子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拟通过对江苏省种子产业现状的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策略建议。

  1江苏省种业发展现状

  1.1种业的行业集中度不高,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较少

  江苏省现有的种子企业总体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目前,江苏有各类种子经营单位1万多家,其中有县级以上的国有种子公司52家,科研单位附属种子经营机构10家,良种场100多家,乡镇农技推广机构2000多家[1]。而江苏省被中国种子协会认定的骨干企业只有大华种业、中江种业和明天种业三家,这三家年销售额都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综合实力较强,但还很难与国内外大的种子公司相抗衡。随着品种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和良种补贴方式改变,地方县级种子公司竞争力不断削弱,分散的行业和市场、混乱的竞争秩序将严重影响整个种子行业的发展。

  1.2企业自主研发力度较小,科技创新能力薄弱

  种子公司研发投入不足,储备科研成果少。我国农业科研投入向来较少,且绝大部分投入在农业科研院校。全省县级以上种子公司基本改制结束,成为经济实体,名副其实的企业,而大部分种业公司不注重对新品种研发的投入,技术储备薄弱,人才缺乏,积累有限,创新资金不够[2]。因此,农作物新品种的育成成果绝大部分属于农业科研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后,农业科研单位对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纷纷注册自己的种子公司,以往具有较强生产经营能力的种子企业因科研能力低,绝大部分企业没有自主研发的品种,只能做“二道贩子”,经营范围明显受到限制。省外大的种子公司已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组建了自已的科研队伍,如丰乐、亚华、屯玉等公司通过努力,已育成一批新品种投入生产与经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这些公司育成品种的市场占有率仍较低,与国外大型企业相比,还需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注重同一作物不同类型品种的选育,扩大公司代表作物的市场占有率。

  1.3企业仍然存在育、繁、推脱节问题

  现今种质资源和育种人员大部分集中在科研院所或农业院校,科研人员或大学生不愿去企业,因为企业不能评职称、晋官衔。科研经费是由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等通过“项目”掌控的,多年形成的科研体制和部门掌控怎能轻易改变?因此,育种仍由农业科研院所负责,繁种与推广由种子公司负责,两者各负其责的体系仍然存在。市场放开后,大多数公司原有的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还没有理顺,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还没有完全转变,而科研育种单位育成新品种往往已加以保护,种子公司由于受自身实力所限无力购买保护品种,而品种育成单位自已生产经营能力较弱,经济效益往往都较低,有些中小企业一直还没有稳定的繁种基地,只能依靠省内一些农场代繁,或者小规模繁种,种子质量根本无法保证。

  1.4品种保护意识不够强,侵权行为时有发生

  品种保护后,在品种权转让过程中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科研育种单位与育种家转让自己培育出的品种后,种子公司不愿意或不按要求支付转让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育种人员对品种保护的积极性;由于申请保护的品种较多,品种鉴定工作量较大,品种保护从申请到正式保护的时间拖得较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种保护权的及时转让;同时由于部分种子经营者对品种权认识不够,时有侵权行为发生,地方农业执法部门因人力和条件的限制,对侵权行为处理力度不够;有些不法企业采用“旧瓶子装新酒”的方法违法销售品种权品种,以躲避农业执法部门处罚,实际上间接侵犯品种权人合法权益,这些都将影响种子市场的健康发展。

  1.5种子生产基地基础条件较差,加工设施还很落后

  种子生产基地中的基本农田设施不配套,水泥晒场面积较小,道路交通不便,烘干设备很少或者老化[1],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种子加工机械设备档次低,不配套,加工能力低,加工出来种子色泽度、籽粒饱满度等外观品质和商品性较差,直接影响种子“卖相”,严重影响种子质量。

  2江苏省种业发展可持续发展策略

  2.1坚持三种途径推动技术创新,保证品种领先地位

  对种子企业而言,企业产品的竞争最终体现为育种创新及形成新品种能力的竞争。研发能力是种子公司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种子企业立于市场的基石,是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的载体。因此,科研开发要作为种子企业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开发作为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在新品种研究开发方面始终保持不断创新势头,建立自已的育种基地,以保证后续产品的持续更新换代。因此,种子公司必须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合作研究、购买品种商业开发权这三种途径来推动经营品种的更新换代。长远发展上,要开放式地吸引、选拔和培养职业化的研发带头人队伍,围绕带头人组建和培育核心技术、生态育种、配套技术、中间试验等技术创新的各环节功能团队,通过统一组织目标下自治性功能团队的共同努力,建立多个生态地区的育种基地。同时,要继续积极引进国外、境外优良种质资源、品种、良种繁育技术,在短期内可以采用委托育种单位育种、一次性买断新品种以及与育种单位共同开发新品种,按比例分成的经营形式,以确保在新品种保护形势下不致于失去过多的种子市场。

  2.2积极参与产、学、研结合,增强企业整体科研能力

  目前,承担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主力军是科研机构,但对科研机构创办种业实体的准入政策限制太多,严重阻碍了这些单位的种子产、学、研一体化进程。科研机构人才队伍强大,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国家应重点加强对他们的科技创新项目和科技产业项目的投入。科研机构所办的种业实体,大部分为科技型创新型高新企业,同时承担着良种良法配套、试验示范、产业化和成果转化等重要公益性技术工作,这种性质的企业急需国家加大投入,通过项目资金带动促进产学研结合。

  促进产学研结合应解放思想,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促进横向合作。应倡导多渠道多行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明确产权关系,理顺分配关系,严格按规范的现代企业

  制度进行科学管理,尽快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种业集团。产学研合作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共建产业园和企业孵化器、技术转让、技术合作、委托研发、共建育繁推一体化实体等。

  2.3调整转换科研和经营方向,实现品种多元化

  在当今激烈的种子市场竞争中,江苏种业越来越显得产品种类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低下,同时大宗作物种子营销和运输、保管等各项费用较高,利润空间较小。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转换科研和经营方向,在继续稳定生产和经营粮食作物种子的同时,加快发展杂交种子和高效经济作物种子及蔬菜花卉种子,为江苏种业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3]。

  2.4鼓励和帮助企业提高加工装备、技术水平,支持种子企业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政府重点扶持那些销售收入达到一定规模、科研基础条件较好、科研投入较高的龙头种子企业,进一步增加科技投入。近几年,大华种业连续开展种子加工烘干线建设,降低自然晾晒过程中特殊气候条件对种子质量的影响,即使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特殊年份下,生产繁殖的种子数量和质量亦较为稳定和可靠,从而显著提高良种供应能力。

  2.5推动横向并购重组,优化产业主体结构,提高龙头种子企业科研投资能力

  政府可通过制定鼓励政策,引导企业进行联合重组,提高产业聚集度和企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同时可适当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淘汰一批“弱、小”企业,通过提高龙头企业的经营能力,增强企业科研投资能力。日前,农业部拟先行以修改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办法来敦促种子企业兼并重组。按照该办法,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种子企业注册资本从500万元提高到3000万元,一体化农作物种子企业则从原来的3000万元提高到1亿元。该办法实施后,目前全国8700多家种子企业预计将有逾九成被迫出局,几乎全是中小企业。

  2.6健全现代种业服务体系,给力种业科技园区建设

  加强品种引进示范与推广工作,根据区域布局和试验基地建设,建立不同特色的种业科技园区,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现场观摩,充分发挥其在品种示范推广方面的优势。建立和完善种子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并以科技示范户为纽带,建立延伸到乡(镇)直至村级的营销网络。

  参考文献:

  [1]郑建初,朱方林,孙洪武.江苏省种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03,(6):1~4.[2]纪玉忠,丁晓松,张劲柏.中国种业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种业,2006,(4):5~6.[3]张安存,盛金海.我国种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探讨[J].中国种业,2007,(10):10~11.

篇二:种业振兴背景下江苏种业人才队伍建设思考

  

  江苏省海安县种业体系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管怀锦1周海幸1王兴国1韦玲珍1刘小芬1王俊同2(1江苏省海安县种子管理站

  2江苏省海安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海安县的种业体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通过对海安县种业体系现状的分析,查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种业体系;存在问题;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江苏省海安县的种业体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掌握我县种业体系发展的现状,分析种子管理、供种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全县种子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对海安县种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以海安县种业体系建设为切入点,浅谈几点想法。

  1、海安县种业体系发展现状

  位于江苏省苏中沿海地域的海安县,耕地面积54990公顷,以稻麦两熟茬口为主,常年种植稻、麦均为36667公顷左右,稻、麦种子供应总量约5400000kg。2000年《种子法》的颁布实施,使海安县种子工作呈现出新的面貌,特别是2003年县种子站实行事企分开的改革,种子管理体系和种子供应体系正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迈进,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成效。

  1.1种子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一是机构设置到位。2003年底事企分开改制,县种子公司转企,租赁国有资产经营;经县编办批准成立海安县种子管理站,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编制5人。二是管理职责明确。县种子管理站负责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种子质量监督抽检;组织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等职能工作。种子案件的查处;种子经营单位备案登记;种子质量抽样送检等工作由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负责。种子管理和执法既有分工又有配合,构成了海安县种子管理体系的基础。三是制度保障逐步加强。借助2010年全国种子执法年活动的东风,我县农牧渔业局以《海安县农作物品种管理相关规定》、《海安县种子市场监督管理备案制度》两个文件,强化了我县品种的规范管理和种子市场的监督管理,建立了我县品种管理和种子市场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核发和种子案件的查处实行网上公开运行,并建立了责任制、公示制、过错责任追究制等规章制度,统一受县行政效能监察部门监督,为规范种子管理、执法行为,保证管理、执法的公正、公平、公开提供了重要保障。

  1.2种子监管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种子质量检测能力在不断提高。县种子管理站购买了种子发芽箱、水份测定仪等检测仪器,年检测种子样品由2004年的80多份到2012年的220份,检测样品数逐年增加,检测样品所代表的种子数量占全县总供应数量的80%以上。二是种子检测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县种子管理站经培训和考核取得《农业部种子检验员证》的有5人,其中4人全部取得了扦样员、室内检验员和田间检验员证,一人取得室内检验员证。为建设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公正廉洁的种子检验员队伍,县种子管理站将业务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并在检测实践中不断学习,锻炼和提高检验员的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三是管理理念不断更新。种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农民用上放心种。为此,县种子管理站树立“以服务促管理”的理念,将种子质量监管的关口前移到种子销售之前,为经营单位免费提供种子质量检测服务,通过提前介入,免费服务,提高了全县入库种子的质量,2012年县种子管理站免费为企业检测种子样品148个,为全县种子质量让农民放心、让农民满意提供了保障。

  1.3种子供应体系建设稳中有进

  全县种子供应建立了以县种子公司为主,个体经营户为辅的供种体系。一是主渠道稳定了全县稻麦种子供应的大局。县种子公司以各镇农业服务中心的38个镇级供种单位为核心,199个村级供应点为基础,形成县、镇、村三级种子连锁供应网络,网络覆盖全县种植稻麦的每个村组。连锁供应以县种子公司负责种源,各镇负责种款收缴和种子调运,采取预约订种与零售相结合的供种模式(预约订种的价格比零售价格低0.1元/kg)。经多年的磨合,形成3种供种途径:一是村供。有108个村级供应点,由专职的村农资供应人员(78个点)或村分工干部(30个点)向农户收取种子预约订金并发售种子。二是镇供。有65个村级供应点,由村分工干部向农户收取种子预约订金,种子在镇级供应点统一由镇农业服务中心发售。三是镇村联供。有26个村级供应点,由村干部向农户收取种子订金,种子由镇农业服务中心派人与村干部一起到村组发售。这条种子供应主渠道,近三年平均年供应水稻种子1780000kg,占市场份额的76%;小麦种子3470000kg,占市场份额的89%;玉米种子25000kg,占市场份额的31%;油菜种子6600kg,占市场份额的35%;蔬菜种子约占市场份额的10%左右(表一)。二是个体种子经营成为全县种子供应的重要补充。全县个体种子供应户有76家,主要分为两条线,一条是以海陵种子

  经营部为龙头,基层供应点以原供销系统农资经营部改制下岗人员为主;一条是以墩头镇庆丰种子店为龙头,基层供应点以种子法实施后发展起来的个体经营户为主。个体种子经营已成为全县玉米、油菜和蔬菜种子供应的主渠道。

  表一:县种子公司各阶段主要农作物种子年平均销售情况统计表(10000kg)

  阶段

  1995-1999年

  2000-2003年

  水稻

  85.8156.1小麦

  216.7189.9玉米

  18.519.4油菜

  1.72.6备注

  种子法颁布前5年

  种子法颁布后良种补贴前

  稻麦实行良种补贴政策

  良种补贴直接打卡到户

  2004-2009年

  219.2337.67.81.462010-2012年

  数量

  占市场份额(%)

  178.076347.0892.5310.66352、海安县种业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海安县种业在管理体系和供种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2.1种子市场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种子市场监管的责任有待进一步明确。《种子法》和《江苏省种子条例》明确规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法定的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主体,具体由种子管理站与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共同承担,两部门在市场监管工作中虽形成分工,但种子经营档案和种子经营资质等环节的管理,须根据海安种业发展形势和转型升级的需要进一步细化工作内容,明确工作要求,落实工作责任。二是镇级种子质量监管偏、失。各镇农业服务中心事、企未分开,继续同时扮演“裁判员”和“运动员”两个角色,自身的种子工作以经营为主,监管工作以管别人为主。种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镇农业服务中心种子工作的重心也在不断向种子经营方面偏移,种子监管职能履行偏位、失位现象严重。三是上下联动不够。各镇农业服务中心在种子质量纠纷处理工作中,往往只扮演“传声筒”的角色,有事不加甄别,使很多并非因种子质量而产生的问题都汇集到县种子管理站。

  2.2种子质量监控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种子检验手段单一。种子检测仪器不全,设备陈旧,仅能满足种子发芽率检验,不能满足全县种子质量监管工作的要求。二是检验员队伍力量单薄。我县取得《农业部种子检验证》的虽有5名,但实际在种子管理站工作的仅有3人,且3人均为兼职人员。检验员业务

  水平和知识面也急需拓展更新。三是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县财政仅下拨送检样品检测费到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县种子管理站没有检测经费来源,从客观上制约了县种子管理站对抽取的样品进行全面的检验,影响了种子质量监控工作。

  2.3品种试验能力趋于薄弱

  一是技术队伍薄弱。品种试验田间考察和室内考种的工作量大,各镇农技人员少,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承担试验任务,县种子管理站仅有2名技术人员,且年龄偏大,品种试验即将面临无人承担的局面。二是试验地落实困难。我县品种试验多数落实在县农科所,而县农科所即将拆迁并镇,这将使玉米、油菜等一些需要预留茬口的品种试验难以落户,稻、麦等品种试验易形成产损,对价格也有一定影响,少有农户愿意接受。三是试验经费不足。品种试验预留茬口和产损等都需要经费,没有足够的试验经费,更加无人愿意承担品种试验任务,也严重制约了品种试验的正常开展。

  2.4供种体系建设后继乏力

  一是队伍老化。全县唯一拥有经营许可资质的县种子公司13名员工中:12名50岁以上;仅有的3名技术人员(也是公司负责人)有两名将在两年之内退休。各镇农业服务中心专职种子员都已退休,现有人员80%是兼职,年龄最大的59岁。二是技术力量不足。县种子公司现有人员难以满足农业部2011年颁布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要求,专职的种子生产、加工技术人员和检验员各缺一名,贮藏技术人员缺两名。个体种子经营户无人系统学过农业专业技术知识,都是半路出家的其他行业人员。三是市场竞争力不强。随着新品种保护力度的加大及种子科技含量的提高,无产权品种的产、销已基本退出市场,种子市场已被产权品种一统天下,只有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立于不败之地。我县种子公司不具备品种选育的能力,租赁经营的模式使企业基本没有积累,购买品种权投资大、风险高,企业承受能力有限,进而导致种子产业的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逐步下降。周边已购买产权品种的市县,对我县种子市场形成了压力。四是企业品牌意识不强。我县目前全部依赖调运或购买其他种子企业的包装生产供应种子,自有的种子注册商标因没有自主的产权品种,已弃用两年。五是个体种子经营户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种子质量控制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3、海安县种业体系发展对策

  海安种子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依靠种业体系在四个方面实现转型,提升四个方面的能力。

  3.1突出管理体系转型,提升服务支撑力

  种子管理体系的转型关键是进一步树立“以服务促管理”的理念,而人、财、物的更新、改造,是服务水平提升的支撑。一是管理队伍更新。要理顺县种子管理站人员在编不在岗和在岗不在

  编的关系,在确保县种子管理站5个编制满员在岗的基础上,首先调优在岗人员年龄和知识层次的结构,其次增配技术人员。加强县、镇两级种子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积极为他们创造外出培训和在本地受训学习的机会,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操作技能。二是仪器设备更新。添置水份测定、净度分析等种子质量检测所必备的仪器设备,以提高种子质量检测能力。三是增加财政经费。将种子检验、品种试验和业务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四是建设永久性品种试验示范基地。抓住我县建设雅周现代农业园区的机遇,由政府规划在园区中专门划拨土地,建设100亩以上的永久性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五是明确监管责任。明确种子质量监管各个环节的主体责任单位,堵住种子质量监管可能存在的漏洞。

  3.2突出经营体制转型,提升市场竞争力

  一是深化县种子公司的改革。我县种子公司租赁国有资产经营种子的模式是2003年种子站改革的一种过渡,与国务院2006年40号文件规定的种子企业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完全脱钩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要抓住县种子公司搬迁的机遇,将县种子公司彻底改制,完全放开种子企业自主经营的空间,调动经营人员的积极性,改变租赁经营模式下没有企业积累的状况,增强企业抗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深化镇级农业服务体制的改革,改变镇级技术服务与农资经营事、企不分的状况,将镇种子经营直接纳入改制后的种子公司管理范围,克服镇农业服务中心无证批发种子的不规范经营行为。

  3.3突出经营方式转型,提升科技创新力

  经营方式的转型关键要靠品种创新促发展。先以政策鼓励种子企业购买产权品种,增强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发展能力;进而提高企业新品种开发应用能力,鼓励种子企业使用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强自主品种品牌,增强种子企业生存发展的源动力。

  3.4突出经营理念转型,提升种业发展潜力

  经营理念的转型关键要提高职工素质、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拓宽经营视野。一是加强种子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种子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加强种子经营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考核,使企业尽快适应新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要求。二是营造“守法、诚信、勤劳、务实”的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促进企业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约束力,使之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规范,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三是拓宽经营视野。培植县内、招引县外种业企业,整合全县种子企业和分散经营的个体经营户,发展种子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扶持、壮大种子龙头企业,建设种苗供应中心,促进企业向育、繁、推一体化方向发展,使种子经营领域向种苗供应、产品收购、加工、销售领域不断拓展。

篇三:种业振兴背景下江苏种业人才队伍建设思考

  

  中国种业五十强之一: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佚

  名

  【期刊名称】《农家致富》

  【年(卷),期】2004(000)016【摘

  要】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7月.主要从事农作物种子(苗)的科研、生产、加工和销售。公司注册资金1.28亿元.资产总额2.5606亿元,固定资产0.6878亿元。现有职工960人.其中高、中、初科技人员120人。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国商品种子生产、销售量最大的国有大型种子企业之一。

  【总页数】1页(P26)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324.6【相关文献】

  1.有种子的地方就有希望记中国种业集团绵阳水稻种业有限公司[J],何媛媛

  2.大华情系农民朋友良种撒遍希望田野——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种业五十强企业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J],3.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J],4.育繁推一体化的先行者——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白马湖分公司[J],5.中国种业五十强

  山西强盛种业有限公司[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推荐访问:种业振兴背景下江苏种业人才队伍建设思考 种业 江苏 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