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的品德教育(6篇)

篇一:浅谈幼儿的品德教育

  

  浅谈幼儿品德教育

  摘要;幼儿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思想品德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开展幼儿思想品德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我国在走向现代化进程中推进人的现代化的需要。幼儿教师同其他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一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担负着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责任。“三岁之魂,百岁之才”,从小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位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怎样才能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幼儿在成长初期,开始形成对周围事物的认识,逐渐形成了思想情感、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和指导幼儿正确完成这个过程。要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就必须要遵循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正确把握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实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幼儿;品德;教育

  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基,成才之源。就像花草树木都有根,根深则叶茂;万张高楼平地起,地基是基础。人的根就是德,没有了德,就像缺了根的花草树木、缺了基的高楼。因此,育儿先育德,为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德,从幼儿抓起,势在必行。本人长期从事幼儿保教工作,在具体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对幼儿道德品质进行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有一点启发和思考。

  一、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

  (一)适宜的环境是教育幼儿的重要基础。

  环境对幼儿的情绪、个性、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幼儿保教工作中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教育环境,符合幼儿好奇心和模仿力强的客观实际。这样,既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又能够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模仿。因此,作为从事幼儿保教工作者,首先就要时刻注意提高自身师德修养,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言行,时刻保持良好的情绪、教态,争做文明教职工、模范行动者、以身试教的践行者,做到外表端庄大方不拘谨、朴素整洁不

  张扬、语言文雅不粗鲁、和气规范不违规。作为幼儿园,要深入开展比、学、赶、超等各类幼儿保教活动和师德建设活动,在全园和教师之间形成一个宽松、和谐、友爱的良好环境,进而为幼儿树立模仿与学习的楷模,使幼儿在心理上具有温暖和安全感,使幼儿亲其师、信其道。

  (二)尊重幼儿是幼儿教育的关键。

  尊重孩子,对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品质以及养成良好的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年龄虽小,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和个人想法,我们平时应把幼儿作为一个"小大人"来看待,平等地与他们交流,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并要注意做到态度温和、说话文明。即使批评幼儿也要讲究方法,注意分寸,使他们感到被人注意、受人尊重,切不可伤害其自尊心。这样,他们就会在和睦、平等的民主气氛中受到熏陶、畅想,向着良好的方向去发展。

  二、加强幼儿品德教育,寓德育贯穿于幼儿的活动之中。

  思想品德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动力,它的教育内容应融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要善于抓住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的每一次机会,充分发挥语言教育、活动教育、行为教育、习惯教育等教育手段的作用,使各个教育内容相互协调、融为一体,实现德育由单渠道教育转变为多渠道教育。

  (一)明辨是非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主要内容。

  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首先让幼儿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在提出教育要求的同时要让幼儿懂得这样做的好处,对于幼儿的积极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肯定的评价;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要及时予以批评纠正。通过这些正反强化,幼儿就会逐渐形成是非标准。在整个是非标准教育过程中,可以用听音乐、讲故事、念儿歌、做游戏和情境表演等多种方法、多种活动、多种形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思考,使他们身临其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抓常规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

  从抓常规教育入手,容易做到品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在一日生活活动中重点要建立合理、必要的生活常规,并注意生活常规的一贯性、连续性,促使幼儿从实际出发,形成独立的、自制的、自律的品质。在生活活动中渗透德育,侧重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自信心、劳动观点及态度、勤俭节约、合作谦让、轮流分享等品质。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洗脸、穿衣、叠被子.....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说话轻轻、走路轻轻,玩玩具时轻拿轻放;加饭或者午餐时要求做到碗里(盘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

  (三)切合实际的方法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催化剂。

  幼儿保教工作重点是让幼儿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培养习惯、在玩中锻炼身体。因此,各科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设计时,就必须要以幼儿为主,充分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身体条件,抓住各科特点,深挖教材中德育因素,进行相互渗透,以达到知识、智能、品德培养三者有机结合。为了在教每门学科时都能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教师在备课时每周要有德育重点,并加以落实,在教学目的栏目中要加上德育目的内容,并进行效果自查。同时,习惯培养贵在坚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有的幼儿按照老师的要求,一开始做得挺好,时间一长就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了,不愿坚持了。教师在保教工作中,要随时掌握幼儿的心理,及时转化游戏方式吸引幼儿、激发兴趣,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他人情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等;要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各种动态的活动区,在开展游戏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区角活动,通过持之以恒、前后延续的各类活动,就能起到反复强化、突出个性的教育效果。

  三、家园教育协调一致,提升幼儿品德教育的效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只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反之就事倍功半。所以,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如举办家长学校、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和定期家访、公布每周保教内容等多种形式,加强家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向家长们讲明在重视智力开发的同时,更要注意幼儿的品德教育和心理保健的重要性,并有选择地介绍一些基本的家教知识,从而使家长能主

  动与教师沟通配合,互相探讨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优势,使品德教育真正获得成效。

  总之,品德品质的形成、习惯的养成过程是长期、反复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一蹴而就,只要我们方法得当,掌握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育规律,持之以恒地对幼儿做深入细致、耐心教育,组织好各项活动和交往,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各项活动、生活之中,幼儿就一定会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沈玉波.谈如何在情境互动中对幼儿开展思想品德教育[J].教育界,2018(05).

  [2]胡娟.家校协同视角下幼儿品德教育实施的研究———谈家庭中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J].儿童与健康,2022(01).

  [3]张秀丽.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路径[J].基础教育论坛,2016(20).

  [4]张秀丽.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路径[J].基础教育论坛,2016(20).

  [5]马丽.学前教育要重视幼儿的思想道德教育[J].天津教育,201(35).

篇二:浅谈幼儿的品德教育

  

  我是如何抓德育教育的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在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但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此我认为应该对幼儿的德育工作予以认真研究,才能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要做到系列化

  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因为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也就是说要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使幼儿的品德在良好的教育气氛中得到培养。所谓教育内容的系列化,是指在德育工作中要根据幼儿的个性品德特点,制定系列化的德育工作方案,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对幼儿实施有计划的品德教育,才能保证幼儿思想品行向良好方向发展。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十一”的爱祖国教育等等。还能够结合各科教学活动实行系列教育。以“三八”节的爱妈妈教育活动为例,语言课中的儿歌《我是妈妈的小帮手》;学唱歌曲《我的好妈妈》;游戏《我帮妈妈拎菜》;美术活动《我为妈妈做红花》等等。“爱妈妈”的教育活动不但在时间上保证了系列化,在教育内容上也保证了系列化,教育主题和教育内容相互呼应,整体配合,形成了幼儿园德育工作中的合力,不但培养了幼儿良好品德,还能调动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实行德育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多,幼儿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假如德育工作跟不上,很容易使幼儿受到不健康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所以我是很重视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德育工作。因为日常生活教育内容不系统,这就要求我们要潜移默化地对幼儿实行德育。怎样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品德教育的熏陶,使其道德情感、是非观点、品格素养及行为习惯良性发展呢?具体有以下几项措施。

  一、注重环境的潜移默化效能

  首先,创造一个充满道德情感的环境。德育对幼儿来说,首要的不是让其具有道德理解和道德观点,而是促动其道德情感的萌发。所以,创造一个充满道德情感的环境至关重要。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内心体验。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把《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的教育目标作为首要任务,自然地、慢慢地把道德感情渗透到每一个幼儿的心里,让他们都向往着做一个好孩子。特别是当幼儿做了好事时,教师要即时给予表扬,让幼儿体验到做好事、做好孩子的自豪和荣誉,从而产生追求赞誉的情感和愿望。在这种积极情感的带动下,幼儿之间会形成良好、向上的,充满道德情感的环境气氛。

  其次,创造一个互相尊重的环境。幼儿和成人一样有自尊心,需要别人尊重。教师要做到尊重每一个幼儿: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尊重他们的兴趣选择;尊重他们的性格。同时,还要注重启发、引导幼

  儿逐步养成互相尊重的品德和习惯。互相尊重、和谐、融洽的环境对幼儿也是重要的。

  再次,创造一个展示道德美的环境。一切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思想、行为、语言都是美好的,爱美是人的天性。教师在布置教室时,要尽量展示幼儿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如按季节特点挂上展示一年四季风光特点的画,同时教师要注意在画面上反映幼儿的四季活动特点。此外,还可将幼儿画展和手工展中的作品挂在教室里。如

  “献给妈妈的礼物”以及大型图片展“祖国在我心中”等。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布置,都展示了幼儿对道德美的体验和追求,也是对幼儿良好行为的正面强化,更是唤起幼儿自我教育的好途径。它是德育与美育的综合,也是持久、广泛、潜移默化的德育形式。

  二、注重教育教学活动的潜移默化功能

  首先,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教师要注意挖掘每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如歌曲《分果果》,教师可联系当前实际,从克服独生子女只知接受长辈的爱而不知爱长辈的心理出发,带着幼儿从“李小多分果果”联想到家中的长辈,联想到分其他更多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这有利于幼儿形成谦让的好习惯,逐渐养成“心中有他人”、尊重长辈的良好品德。

  其次,将德育因素渗透到教材中。有些教材并不含有德育内容,如科学领域中数字的教学。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联系实际,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如在教数字“1”时,教师可教导幼儿每天节约一分钱、一滴水、一粒米,把德育因素渗透到教材中。

  再次,在活动中渗透德育因素。教师要注意在活动中从知、意、行几方面教育幼儿。如让幼儿剪剪、贴贴、画画,自制一些漂亮的小玩具等,然后启发他们将自己制作的东西送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让他们从小就能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快乐,从而养成善良的道德品质。

  三、要根据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

  当前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因为家庭教育的失误,其大多数都一定水准上具有不良个性品质,如自私、爱发脾气、任性固执、听不得批评、打人、不懂得向人道歉、不爱惜公物、遇到困难爱哭等等。所以,对独生子女幼儿实行德育一定要因材施教,即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应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应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应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应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实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因为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实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四、教师要重视示范性教育影响

  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可见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幼儿德育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俗语讲“其身正,不令而

  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孩子。

  五、幼儿园的德育工作要有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

  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因为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所以要培养幼儿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所以幼儿园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教师首先要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思想品德变化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教师还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品德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实行品德教育,才能使幼儿园德育工作产生实效。

篇三:浅谈幼儿的品德教育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浅谈幼儿品德教育

  作者:邓成英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6年第10期

  摘

  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常重视道德教育的国家,历代先贤留下了许多教育子弟的良言警句,其中身体力行者不乏其人,大教育家孔子就是杰出代表人之一。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观念在改变,新时代对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幼儿教学;道德行为教育;道德启蒙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123-01《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章明确规定了幼儿园德育的主要目标是:“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开展幼儿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如何与《幼儿园工作规程》相结合,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所探询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幼儿道德行为的表现及评价

  道德是一种社会范畴,幼儿的道德行为主要体现在待人接物处事上。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只要你稍加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们的道德表现有多种多样:有的孩子有爱心,懂礼貌,与小朋友们友好相处,爱护公物,会与同伴分享快乐等。而有的孩子则显得无礼貌,惟我独尊,不爱护公物,对人对事漠不关心,只知道享受,不知道付出;或心理素质过于脆弱,自尊心太强,任性、固执。所有这些都是幼儿所具初步道德的表现。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以此把孩子们划分为“好的”“坏的”对立的两样,因为孩子的这种道德品质,都是不固定的,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孩子在这个时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经过良好的教育都是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幼儿德育则是这个工程的起点,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响。所以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一定要有信心,有耐心,更要有爱心。

  二、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呱呱坠地来到人间,天真无邪是孩子的天性。但我们看到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性格各异,表现不同,究其原因,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家庭、社会和幼儿园教育和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每个孩子的先天因素及后天环境各有不同,所受到的影响也不同。所以彼此或多或少都具有不同的品德个性。现代社会是一个开发型、多元化的社会,各类新闻,公众媒体,影视作品内容多、范围广,良莠并存,幼儿在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孩子上幼儿园之前都是在家庭成长,所以在某种程度讲,家长是孩子的最早启蒙者,家长的道德修养对孩子的道德影响也是巨大的。在幼儿园里,教师根据

篇四:浅谈幼儿的品德教育

  

  浅谈幼儿园品德教育

  道德对个人来说是灵魂,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人与其它动物的根本区别;一个国家要繁荣富强,而且能长治久安,这取决于国民素质,取决于国民品德素养,这不仅要求成年人具有良好品德,更要注重接班人的培养,那就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幼儿抓起。该怎样做呢?

  一、教师树立榜样,身教胜于言传

  教师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充分说明了以身作则的重要性。根据幼儿可塑性强的特点我们教师更应该严于律己,为幼儿切实做好表率,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二、表彰先进,让他们学有目标

  我们都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及心理特性,他们有较强的模仿性,利用他们善于模仿的特点,在班上树立模范,找出榜样,让他们知道,谁做得最好,谁做得最棒,他们就会去学着做,照着模仿,作为“榜样”者也会更多注意维持自己的形象,其他幼儿也能随时记得应该怎样做才对,久而久之,榜样者越来越多,好的行为习惯也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如小朋友在幼儿园每天都要洗手,而且不止是一次两次,但每次洗手后,撒得水池周围都是水,如果不及时将地拖干,会有让小朋友滑到的危险;而且这水还会被来往的人带进教室,弄得室内室外到处脏兮兮的,我虽然有多次提出要求,但效果不佳。一次,我偶然发现庄如意小朋友洗手就很注意,不让水到处泼撒,使我受到启发。第二天午餐前要洗手了,我对小朋友说,我看见我们班庄如意小朋友把手洗得很干净,而且还没把水泼出来,我们一起来看她怎样洗手吧,于是我把小朋友集中到卫生间里,看着庄如意洗手。只见她先打开水龙头,将手冲湿后关紧龙头,擦上肥皂后认真的搓,再放出水来冲洗小手,直到干净,再关紧水龙头,最后在池内甩甩小手,确认手上没有水会流下,才离开水池。她做得那么认真,洗得那么干净,而且没把水洒出池外,做得相当规范,我当场表扬了她,并希望小朋友今后洗手时要向她学习,后来果然收到了较好效果。

  三、品德教育渗透于游戏活动中

  游戏活动是幼儿最为喜爱的一种形式,也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形式。许多游戏活动都是模拟社会环境、社会角色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懂得了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也在解决问题或纠纷的过程中,揭示正确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提高道德认知水平。

  1、角色游戏对幼儿道德情感的培养

  角色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幼儿在游戏中模仿他人并获得愉快感。开展角色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道德情感。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为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供了有利的学习环境。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妈妈”要细心照顾“孩子”,“孩子”要尊重长辈,“奶奶”累了,帮“奶奶”捶捶背,“奶奶”病了送她去医院,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游戏让幼儿懂得了尊老爱幼。“医院”游戏中,医生要耐心、细心地为病人看病。“超市”里的“营业员”要为“顾客”提供方便,开展“送货上门”服务。“顾客”也要尊重“营业员”的劳动,提倡文明购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着各种角色,逐步认识并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着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感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

  2、桌面游戏对幼儿道德情感的培养

  幼儿玩桌面游戏时,容易因争抢玩具而产生纠纷。这时,教师要教育幼儿团结友爱,知道玩具是大家的,小朋友要在一起友好地玩,不独自占有。需要别人的玩具时,要征得他人的同

  意后才能拿。培养了幼儿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让幼儿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幼儿学会观察、体验、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利用“移情”来教育幼儿,使其具有内在的自我调节力,有助于人格的完善,良好行为品格的形成。在建构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完成,增进友谊。这时对幼儿进行巩固、强化合作精神,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

  3、体育游戏对幼儿道德情感的培养

  体育活动不仅培养幼儿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培养了他们机智勇敢、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严格遵守游戏规则,不仅是顺利进行游戏,提高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是在游戏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比如,在各类竞赛性体育游戏中,教育幼儿团结一致,激发上进心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在以高跷、抛双球、跳绳、玩皮球等为主的小型游戏中,教育幼儿互谅互让,不争抢活动器具,合作游戏;在“给解放军叔叔送水”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遵守纪律,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在游戏中幼儿不慎突然摔倒时;当活动场地受到干扰时;幼儿注意力不易集中时;当幼儿要钻过障碍物,走过独木桥,个别幼儿产生畏惧情绪时,老师都及时而恰如其分地进行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活动中。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到游戏教学中进行,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和为了集体”的教育

  伟大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倡导“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和为了集体”的教育原则。在幼儿园对幼儿品德教育一般是在集体生活中进行。幼儿园集体生活中的荣誉、集体的舆论、集体行动规则、集体中的榜样都是教育幼儿的重要力量。一个班集体如果能保持和谐、安定、愉快的气氛,那么幼儿良好品德就会相应提高。良好气氛必须由全体幼儿共同创造维持,首先要培养幼儿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幼儿行动受到集体限制和协助。为达到这一目的,在一系列活动、游戏中有意识贯穿这种思想,比如,游戏中以组为单位,各组派代表比赛,星期五评红花也以集体为单位进行评比。让幼儿评这周哪组是好集体,好在哪儿;哪组差些,差在哪儿,使幼儿行为与他人紧密联系。一组做得好,全组发红花;一组个别做不好,全组不发红发。这样,做得好的孩子会责怪个别做不好的孩子,集体的遣责比什么都难过,教师借此机会引导做不好的幼儿,使他懂得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鼓励其上进,教育充满怨气的孩子懂得集体荣誉要靠集体来创造,自己做得好还要帮助做不好的小朋友,整个集体才会进步,一个人有时会错事,你要给别人改正机会,改正就是好孩子。这种教育常常会使集体涌现许多高尚的行动。“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和为了集体”的教育使幼儿进步快。

  总之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养成,不仅仅是我上述的几个事例就可以奏效,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需要去做,只要思想上重视了,并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去,使幼儿更多地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帮助幼儿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形成优良品德,从而使他们的人生更完美:既是聪明灵俐,身心健康,还是遵纪守法,德才兼备的人才。

篇五:浅谈幼儿的品德教育

  

  浅谈幼儿的品德教育德育是教育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历来被人们关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德育更是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骄蛮、无理”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幼儿年龄小,认知范围窄,其态度、习惯、个性都处在奠定时期。我们要利用多方位的资源,注意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扩大幼儿的道德认识,培养丰富健康的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锻炼坚强的道德意志。如何来做好德育这项工作呢?下面我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一、利用幼儿园资源,丰富德育内容。1、将德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多,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注意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教育实质上就是利用生活常规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我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感情丰富、易激动的特点,注意从情感教育入手。如早上我要求幼儿来园后能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水,给小金鱼、小乌龟喂食,记录气象日记,以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关心集体的行为。每天做操奏国歌、升国旗,要立正,行注目礼,并能学会唱国歌。在“爱祖国”的教育活动中,把提高认识与激发情感紧紧结合起来。在认识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情感。从幼儿感兴趣的和比较熟悉的事物中取材,使幼儿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如给幼儿观看奥运比赛电视直播,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国歌一次次奏响,孩子们的自豪、敬仰、兴奋之情言于之表;通过观看图片、录象了解我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有天安门。知道上海的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南浦,杨浦大桥;通过剪窗花、念歌谣、画京剧脸谱、看舞龙的热闹场面、收集元宵灯等让幼儿从中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节日和习俗。又如利用周围的有利条件带领幼儿徒步参观小区的变化,新建的飞虹公园、大桥、以及镇上的新楼房、新学校等等。回到幼儿园把看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用彩笔画出来,用积木搭出来,将孩子们的作品布置在活动室中。这样孩子们的印象就更深,很难从记忆中抹去。既提高了对家乡对祖国发展的热爱,又产生了对家乡的热爱情感。为了培养幼儿从小尊敬老人的情感和传统的道德品质,在每年的老人节,我们总要带上孩子们自己动手做的:各种礼物折纸作品、剪的的窗花、画的画,用零用钱买的各种食品等来到敬老院,为老人们载歌载舞,念儿歌,给爷爷奶奶送去问候。老人们常常是高兴得合不拢嘴,激动的流眼泪。爷爷奶奶还给孩子们讲他们小时候的苦日子。通过活动,不仅使孩子们更了解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使他们更热爱和珍惜今天的生活,而且付诸于行动,这种知、情、意、行的结合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2、德育内容要做到系列化。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使幼儿的品德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培养。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教育,“八一”的爱军人教育,“十一”的爱祖国教育等等。还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系列教育。如以“三八”爱妈妈教育活动为例,语言课中的儿歌《我是妈妈的小帮手》,学唱歌曲,〈〈我的好妈妈〉〉,美术活动

  〈〈我给妈妈画张像〉〉等等。不仅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品德,还调动了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活动后,家长们都感慨地说,“我的孩子变得懂事了,经常帮助我做一些家务事。”可见,对幼儿实施有计划的品德教育,才能保证幼儿思想行为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二、利用家庭资源,提高幼儿德育效果。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的更快些,更多些。所以要培养幼儿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作为教师要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和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思想品德变化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教师也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各方面的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品德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才能使德育工作产生实效。如我班婷婷小朋友,她刚来园时对老师有一种敌对的情绪,看到老师就是不愿意和老师打招呼,脸上也毫无表情。老师主动问候她,她也不理不睬。后来向她家里人了解才知道原来婷婷在家很顽皮,家里人她个个都不怕。为了让她能听话点,家里人就经常吓唬她说学校里的老师很凶的,你再不听话,老师就把你关在黑黑的小房间里。这样一来孩子还未到学校,就已经对老师产生了不好的印象。后来我就主动和婷婷多说话,平时比其他孩子更关心她,和其家长也经常保持联系,家长也很配合,不再用吓唬的办法了,而是耐心地引导、教育她。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婷婷来园看到我时,脸上总是笑眯眯的,不再是那种害怕的眼神。她奶奶说婷婷在家老说老师很好的,不象家里人说的那样,老师给我喂药,盖被子,还给我们系鞋带。家里人也不再用先前的那种教育方式了,也在孩子面前承认以前是骗她的。大概过了几个月,婷婷看到老师终于肯打招呼了,而且人也变得活泼了。因此家长的道德水平直接制约着幼儿道德发展的水平。家长如果重视孩子的德育,并配合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就会取得相应的德育效果,反之亦然。三、根据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误,现在大部分独生子女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不良个性品质。如,自私,爱发脾气,任性固执,听不得批评,打人,不懂得向人道歉,遇到困难爱哭等等。因此,对独生子女幼儿进行德育一定要因材施教,即要根据幼儿身心的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应以培养其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应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应以培养其诚实的品质为主,对待不良个性的幼儿应以矫正训练为主。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反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如我班鸣鸣小朋友,由于家长平时经常带孩子出入一些不适宜孩子的娱乐场所,使孩子养成了许多不好的习惯,如讲粗话、打人,骗人等。班中的孩子都怕他,不愿意和他玩。为了能让他融入这个集体中,成为大家喜欢的一份子,我采用了严加鼓励的办法,对于那些不应该犯的,如打人,抢同伴玩具,把水泼到同伴身上等错误行为,我总是严格地对他进行教育。当他在某些方面进步时,我就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鼓励他能有更大的进步。我发现这个孩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你答应他的事一定要做到,他就觉得你可信,不然你再怎么说也无用。于是我就针对他这个特点,当他犯错误时,我就问他你上次答应老师的怎么现在又忘了?如果老师答应你的事没做到你会开心吗?当然一下子让他变成一个非常听话的孩子那也是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以及其家长的配合的。现在他已改掉了讲粗话的坏习惯,打人的现象也比以前少了很多。四、教师要重视示范性教育影响。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对教师的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可见教师对幼儿品德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德育工

  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俗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孩子。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才能给幼儿以示范的教育影响。

篇六:浅谈幼儿的品德教育

  

  浅谈无痕的“品德”教育

  津南区第七幼儿园

  孟卫珍

  品德,什么是品德。所谓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那人的品德应如何在幼年时往好的方面发展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向母亲和父亲讲,从儿童懂事的初期起,就应该让公民的品质在儿童心灵中形成、树立和巩固起来。公民意识和公民情感发源于儿童时代,播在儿童心灵中的一粒小小的种子,会长出茁壮的幼芽,长出深根。"由此可见,对儿童早期的品德教育是何等重要。

  一、为什么品德教育从小抓起?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从出生到成年,从懵懂到成熟,这是一个不能改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有正确的观念。幼儿时期的特质是善于模仿,不管好的坏的,心智不成熟的他们,需要有正确的榜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大人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引起孩子的模仿。幼儿不好的行为万不可忽略,良好的素质需要培养。而一个人的素质,一个人的自身行为习惯需要从小养成,因为只有从根基抓起,一棵小树苗最终才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二、品德教育的途径

  (一)途径

  1、充分利用幼儿生活中的点滴,对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培养。

  幼儿在园的时间占用了一天中的41%,从入园到离园,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利用生活中的点滴充分发展幼儿品德教育,是我们现有阶段应该做的。把幼儿的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各个方面,使品德教育与生活相结合,渐渐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长、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为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养成诚实、守信、文明、友善的品德,性格开朗积极向上,用正能量继续前行。例如生活中的喝水、洗手、升旗等环节需要幼儿排队进行;在合作游戏时,能够和同伴进行合作游戏,养成良好的合作品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养成收整生活用品的良好品质;用餐时知道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饭菜…….2、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为幼儿创设干净、舒适、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根据各个节日的开展,把开展的活动内容,放在幼儿看的到的地方,同伴之间可以进行交流,例如:中秋节、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等节日所开展的内容,和幼儿一起布置环境,在师生共同布置的环境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在班里开展的图书区、积木区、玩具王国等区角活动中,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区角活动,知道在公共环境中要遵守规则,懂得谦让、团结合作、互帮互助。自然角中让幼儿自己种养植物、喂养小动物等等,使幼儿养成做事细心、持之以恒的态度,激发自己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3、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角色布置,为幼儿创设具有社会意义的环境。

  角色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形式,也是幼儿养成好品德最有利的“武器”,为幼儿创设各种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交往能力,有独立性,能模拟刻画人物,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逐步认识并理解社会角色的义务、职责,知道要不断学习,有同情心、责任感。例如:“娃娃家”要尊老爱幼;“医院”耐心、细心,“超市”要尊重顾客,提供方便;进行桌面游戏时不因争抢玩具而产生纠纷,团结友爱,不独自占有,合作游戏。

  4、充分利用户外活动,为幼儿创造安全的活动环境。

  在户外游戏活动中,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身心健康,还能够养成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团结协作的精神,严格遵守活动的规则不仅能够促进游戏的进行,也能促进品德教育的发展。把品德教育融入到体育游戏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摆放、收整户外材料、摔倒了自己起来、敢于尝试新的游戏,挑战自己…..三、品德教育的方法

  1、掌握好的时机

  教育活动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即可生成,把握最好的时机,增长知识、智慧。教师在与儿童一起活动时,逐渐发现儿童的兴趣、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工作,激发每个孩子的潜力,使之不断地生成变化。

  2、寓教育于乐

  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

  3、榜样示范法

  幼儿的特质是模仿,“模仿学习”无须别人来教,只要身边有这样的人、事,天长日久,耳濡目染,孩子们自然就会习得。因此,作为家长和教师的我们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

  4、暗示提醒法

  虽说幼儿年龄小,但是自尊心很强,因此在出现品德上的问题时,家长和老师要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及时给予暗示。

  5、情感陶冶法。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学习、游戏的幼儿园环境,有良好的家庭环境,都对儿童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培养教育作用。

  6、表扬奖励法

  对于幼儿良好品德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鼓励,使幼儿增强自信心。

  7、家园合作

  家长和教师要及时沟通,通过各种形式:QQ群、电话、短信等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问题的扩大化,家园合作才能提高育儿品德的教育效果,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

  四、品德教育对老师的要求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就要以身作则。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是教育之魂。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塑造着自己,教师要把品德教育融入到幼儿的各项实践活动中,对幼儿的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反复实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言行一致,成为幼儿的表率,在情绪上感染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模仿的榜样,是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备受幼儿的关注,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幼儿。教师要把品德教育融入到体、智、德、美中,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各个领域中进行,不仅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更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让幼儿通过各种方法例如:游戏、表扬、示范等等,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因此,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个领域进行教育是最直观的德育教育。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换言之品德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以儿童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密切联系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儿童,让儿童走进生活,让品德融入生活。让品德从“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开始,回归到最初的根源。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提高了,就可适当增加一些道理上的讲解,使他们逐步养成尊敬父母和师长、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忠诚老实、正直善良、勤劳俭朴、热爱祖国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推荐访问:浅谈幼儿的品德教育 浅谈 品德 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