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及其德育启示(3篇)

篇一:法治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及其德育启示

  

  法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良好的互动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自身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当前,在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上主要存在着下列问题:

  首先,在社会实践中,教育主体并不重视二者的结合。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其内容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以及思想道德教育为主,并不涉及对广大干部群众民主法治理念的教育。而法治教育虽还不是一个系统的理论教育学科,但其实践性较强,人们亲自参与法治过程的现实可能性较大,不过在法治教育的实践中,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很少,人们在参与法治的行为实践中一般都只是就事论事,以法说法,并不关注这些事实和法律所体现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追求。

  其次,二者的结合还没有一个恰当的连接点和适当的途径。

  法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活动,它们的内涵和范畴并不能完全得整合,思想道德教育以“软教育”即说服引导教育为主,而法治教育则以“硬教育”即强制性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为基础,因此,要实现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软硬结合”,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寻求二者相互促进、相互结合的正确方式。

  一、目前我国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较快,在社会范围内已经普遍开展,不仅实践活动有声有色,理论研究也是百家争鸣,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呈现欣欣向荣之景,当然在获得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二者也存在不少缺陷,其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受到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首先,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其他工作都必须围绕经济工作来开展并为之服务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追求经济发展和经济利润为主要目标,人们一味地强调物质文明建设和经济成效的重要性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一味地追逐利润而不惜超出法律的底线。受经济建设关注度偏高的影响,加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不易量化且短时间内不可显现,人们不能从思想上真正地认识和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甚至某些时候还会排斥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在思想认识和行为实践上都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受经济利润的驱使,当人们的逐利行为受到法治的限制和阻碍时,有些人总是会视法律于无物,肆意践踏法治的权威。

  其次,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脱离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人们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为社会做贡献,为人民谋福利,然而在社会现实中常常出现损人利己者得势,以权谋私者得利的不良现象,人们把这些现象看作是“人情中国”的一种见怪不怪的情形,这些社会现实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相脱节,导致人们轻视、排斥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生活中,行政执法的不合理和司法的不公正是影响法治教育的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公权力对私权利的不法侵犯得不到合理解决,公民的正当诉求由于司法的不公正而无法实现,一些工作人员的贪赃枉法行为不能及时惩处,收贿受贿成为全社会范围内普遍认可的正常行为??这一切都与法治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是广大人民群众丧失对法律和对法治的社会的信心,更严重的会使人们敌视对自身进行的法治教育。

  再者,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改革开放的冲击。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在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发展,中西方相互交往日益频繁、所涉及的领域日益扩展,许多非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充斥进人们的生活,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这些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们追求优越生活的心理需求,从而影响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的信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作用受到西方政党理论的冲击。此外,由于没有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发展模式,广大人民群众容易对党和国家的现行的发展路线和方针政策产生认识偏差甚至错误,认为我国进行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是在进行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面临极大的挑战。

  2.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强烈的意识形态性,有明确的政治导向,而如今的社会文化则不关注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以音乐为例,改革开放之前的流行歌曲以气势恢弘的革命歌曲和赞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主流,带有浓厚的阶级情感。而现今歌曲的主题往往是个体感情的抒发,或婉约哀愁,或轻快搞笑,很少涉及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文艺作品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载体,而如今这一载体却很少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良好的文化环境。

  法治教育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制约。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这既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也使我们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这个包袱在法律意识方面的表现就某些陈旧意识一时难以消除,如崇尚“皇权”,轻视“法制”的观念,家长制作风和宗族观念,以及讲究门第出身和官官相护的特权思想等等,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旧观念、旧意识的影响更为严重。这些封建残余思想根深蒂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受到束缚,在社会管理模式的认知上

  “人治”思想严重,对“依法治国”方略没有科学的认识。

  3.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制度体制的影响和制约。

  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不协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中各构成要素由于某种机理形成的因果联系和运转方式,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各构成要素的总和,各要素之间相互衔接,按照一定的方式有规律地协调运转。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完善,其主体没有发挥好主导作用,在观念上没有充分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在行为上没有认真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教育对象的内在需求相结合,对教育对象的良好道德行为没有进行及时有力的鼓舞和激励使教育对象缺乏积极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机构和工作人员对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方式和程序缺少合理的控制,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规章制度及资源、环境等各项保障体制已不适应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法治教育的监督保障机制不健全。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法治建设中,法治教育的监督保障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对法治工作程序的监督不力和对法治工作人员的行为监督不够。在现代法治理念里,程序的公正胜于结果的公正目前我国对法治工作的各个环节的监督缺乏制度的保障,如政府信访部门对上访信件的收取、审处理等环节缺乏规定性的程序要求,人为性、随意性大,不涉及相关利益冲突的第三方的监督没有形成常规性制度;对法治工作人员的行为监督重要的是对领导干部行为的监督,而在当前我国实行的行政首脑负责制的体系下,法治监督部门受其领导,对其负责,对行政首脑等高层领导的行为的监督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阻碍。

  4.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受到公民道德素质的影响和制约。

  在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公众的思想政治品德是基石。现阶段,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面临严重危机。青少年普遍受溺爱而不懂得尊老爱幼、尊师敬长,多发的校园刑事案件反映出青少年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缺失;某些国家工作人员将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违法乱纪,损害公共利益,甚至打击、残害人民群众;不少影视明星为了经济利益而不顾公众的权益作不真实的商业宣传;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们过马路虽然走得是斑马线却对红绿灯视而不见,没有隔离栏,人们在买票上车时永远是拥挤不堪;工作中的玩忽职守、交往中诚信的丧失??诸如此类的现象屡见不鲜,都反映出我国公民在道德修养方面的严重不足,影响了我国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对当前改进和加强我国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思考。

  针对当前我国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从原则和制度上讲,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提高其成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增强教育者的人格魅力,使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要发展和完善法治教育,就要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就要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健全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完善法律制度,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为民和司法公正,健全和完善法律监督的具体制度和措施;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广泛进行法治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培养良好的法治思想基础和社会环境。在此基础上,逐步在法治建设实践的过程中抽象出法治教育的科学规律和机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增强其专业化发展趋势,使法治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和完善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

  发挥各级党政工团组织及领导干部在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他们的思想政治品德和法治素养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风尚和法治氛围。

  1.各级党政工团的领导干部在日常言行中体现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法治精神。各级党政工团领导干部在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不只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领会,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工作的一言一行中体现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法治精神,自觉担负起职责,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向公众展示社会主义道德和法治的要求,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公众,为公众树立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法治精神的典范,增强公众对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工作的信任和信心。

  2.政府有关部门联系本职工作加强的力度。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系统,为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提供人、财、物的保证;教育部门担负着重要职责,应在具体工作中进一步增加社会主义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的内容;文化宣传部门在开展群众性娱乐活动以及审查通过文化类节目时,增加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公平正义、依法办事、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等精神的标准要求,为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提供畅通常的传播渠道;科研部门在鼓励人们积极取得科研成果的同时加大对学术道德的要求,加强学术考核的规章程序建设。

  3.各级人民团体利用自身优势加强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民主党派要发挥其优势,调动知识分子参与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并保障广大干部群众的民主权利及其他权益;工会在党的领导下,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在帮助职工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随遇到的困难过程中相职工群众宣扬集体主义原则,体现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职工群众依照规章制度办事,依据法律、政策,按照法定程序来解决问题、寻求救济、保障权益,并以自身的人格品质和魅力来感染职工群众。妇联等群众组织也要结合自己的具体工作对各自所代表和影响的群众进行各种形式的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二)

  坚持把青少年作为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面貌和法治理念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纲领的实现,针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应根据其年龄和智力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有所调整,要根据其身心发展的不同程度进行循序渐进、因势利导的教育。

  1.对于少年儿童的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家庭教育为主,学校教育为辅,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内容。①学校的品德课应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施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生动直观的动态课件,用动画的形式传输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电影、纪实片等,让学生在娱乐中得到教育,使少年儿童在学校能够做到尊重老师,友爱同学。②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注意对子女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并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子女的潜移默化作用,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是子女的榜样,要带头搞好家庭美德建设,通过亲子之情的感化激励、家庭生活的渗透熏陶以及家长的言传身教起作用;同时,培养少年儿童的集体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把家庭美德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经常带子女参加一些帮助他人的公益活动,让子女与自己一同在现实活动中真正体会帮助他人、关爱他人的快乐。

  2.对于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并为其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将法治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统一起来,深入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中来。①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法治课程、思想品德课程和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并组织一些相关的知识竞赛等活动,鼓励青少年学生就某些法治现象和道德行为进行辩论,把理论知识与日常行为管理相结合,把法治教育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相结合。②注重发挥青少年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在学生刊物中增加有关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逐步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理论素养,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③鼓励青少年学生将学习生活中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进行宣传,在娱乐活动中坚定其社会主义信念,提升其思想道德

  修养;④鼓励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发挥共青团和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开展形式灵活的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三)

  相信并发挥好广大干部群众自我教育的作用

  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开展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关系广大干部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行为过程中,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从而能正确地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明确生活目标和奋斗方向,发奋图强。

  1.提升家庭教育在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家庭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的过程是家庭成员之间交互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家庭教育以家庭伦理道德为基础,家庭成员用正确的、合乎道德、合乎法律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和纠正出现偏差和错误的思想和行为,最主要的是父母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和教育子女,为子女树立爱祖国、爱人民、遵纪守法的好榜样,为子女营造平等、和睦、愉快的家庭生活氛围,日常生活的点滴是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和发挥功效的基石。

  2.增强社会环境对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在社会大环境中,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最为密切的是商业活动和商业组织,因此,商事活动的从业者对人们道德和法治意识的养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从商者应遵守职业道德,有公德心,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遵循法律规章制度,合法经营、诚信经营,在追求自己正当利益的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对周围人群产生的影响;文化企业对公民道德和法律素质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文化企业应致力于为公众创造以社会主义道德和法治的为基础的社会文化环境,抵制不良文化的侵扰。

  3.优化整合社会力量加强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舆论教育是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课堂,是一种广泛而深刻的教育手段,要加强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阵地建设,把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快板、说书、小品等来进行宣传和教育,并利用网络信息等高科技教育手段来增强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普及力度;社会传媒及影视艺术作品要自觉抵制庸俗化发展倾向,坚持正面教育题材为主,以反面题材作为人们批判、反思的对象,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品德和社会主义法治,培养公众的法治素养和思想政治修养。

  (四)

  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先进人物、模范人物在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无论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断深化,还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逐步推进;无论是法治教育的发展,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都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和支持,要推动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完善,要促进广大干部群众全体社会成员法治意识和思想道德品质的逐步提高,需要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的表率模范作用,也需要社会各界先进人物、模范人物的带头示范作

  用。社会各界名流是广大干部群众瞩目的焦点,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先进人物、模范人物在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带头示范作用。①社会各界先进人物、模范人物在工作之余参加一些学术性的讲座等,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法治素养和道德修养;②社会各界先进人物、模范人物引领公众遵守社会公德,注重个人良好品德的养成,遵循法律规章制度,不违法违规,并勇于批判不道德行为,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③社会各界先进人物、模范人物身体力行地参加有关法治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公益活动,有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思想,在国际场合以自己的言行维护祖国的荣誉和利益,④社会各界先进人物、模范人物结合各自的事业和所处的人文环境等有利条件积极推动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普及,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来影响公众的思想和行为。

  此外,在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的基础上促进二者的结合。

  “强强联合”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生活领域流行的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和加强与法治教育的发展和完善为二者的良好结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法治教育中进一步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在法治教育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用正确科学的思想开展法治教育实践工作,对于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保持法治教育队伍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则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增强其实效性的可靠途径。因此,党和国家以及相关的各级各类组织,尤其是进行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人员,应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教育的结合,积极探索和研究二者结合的途径和方式。

篇二:法治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及其德育启示

  

  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法律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稳定程度。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初级阶段的小学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从小培养法律意识,进行普法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能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因此,在学生中普及法律知识,培养法制观念,是极为必要的。

  一、强化意识,法制教育管理制度化

  1、领导重视。自从“四五普法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校一直坚持校长是普法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副校长一直是法制教育的主要领导者和宣传员,动员组织学校教师、家长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引领全体学生人人参与“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普法教育活动,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每年将法制教育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并将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列入教师的考核内容,形成了统一规划部署、检查考核制度,明确各位教师的责任;从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注重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等方面法制教育进行布置,学校校长亲自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形成了较浓厚的氛围。我校建立健全了学校法制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校长监督、司法行政部门指导、教导处组织班级具体实施、师生共同参与、全社会各方面配合的工作格局。

  2、机制健全。学校建立、健全、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学校与班主任、过大道的同学签定了安全责任书和骑车同学过大道下车推行的承诺书。中心小学建立中、低年级同学由老师护送出校门过公路的制度,联群小学建立每天有两位老师护送放学回家的学生过大道的制度。全校各班成立了以学生自然村、组为单位的“小黄帽安全路队”,设有路长、路规,有检查、有记录。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防火设施、饮食工作普遍进行了检查,把好购菜关,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落实防火设施责任到人制,以保障校园内安全无事故。学校、老师利用集会、晨间活动、班队活动帮助学生重温交通法规、食品卫生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二、教师先行,法制教育经常化

  1、带头学习。法制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搞好法制教育是促进文明校风形成的重要因素。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领着,是小学生的崇拜者、模仿者,是法制宣传的关键因素,加强对教师各类法律、法规的宣传,努力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法纪素质,已经成为我们大家的共识。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职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等法律、法规意识,为依法执教、依法治教奠定良好的基础。

  2、积极宣传。全校上下形成人人都是法制教育工作者的氛围,每位教职工立足本职岗位。以学校为主阵地,突出对学生从正面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使与学生生活和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广泛普及。我校各班先后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禁毒条例》、《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等。通过讲解这些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了我国法制体系,自觉地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同时,充分利用课堂进行法制教育,穿插法律知识作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通过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使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基本普及。另外配合重大节日、活动和课外阅读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制教育。比如开展禁毒教育活动,提高识毒、防毒的能力,并进行宣传。每个班主任每学期都要对学生进行一次法制教育专题讲座。

  3、组织教育。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使他们知道法律的作用,了解我国法制的原则,帮助学生树立宪法权威的观念和依法享有公民权利、依法履行公民义务的观念,知道公民应依法办事,违法必受制裁,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树立社会责任感。《宪法》、《教育法》、《国旗法》、《国徽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通则》、《刑法》、《治安管理条例》、《婚姻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环境保护法》等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的全民普法的教育内容均在晨间活动课、思想品德、品德与生活等课程中得以体现。通过讲解这些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了我国法制体系,自觉地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

  三、学生参与

  法制教育形式多样化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关键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法律、法制意识。学校能创设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途径,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切实感受教育的氛围,寓教于乐,从而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和公德教育。

  1、主题教育月活动。

  十多年来,我们学校一直坚持主题教育月活动。每月围绕主题,目标明确,由大队部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因为遵纪守法必须从日常行为规范做起)分年级制定活动的目标、要求、评价标准、考核办法、奖励措施等,中队与晨间活动、雏鹰争星活动、行为规范训练、班队活动、各种教育有机结合开展体验活动,总结考核评比,并推每月一星在升旗仪式上表彰,进一步形成我校德育教育特色。

  2、主阵地教育活动。

  少先队组织是小学生的群众组织,学校充分发挥少先队的主阵地教育作用。学校组织师生订阅有关法制教育的报刊、杂志,适时组织读报活动和开展讨论,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或小论文,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还利用红领巾广播、班级黑板报、晨间活动、班队活动组织学生学习《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提高了学生的法制意识及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能力。组织全体师生观看了由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演出的《让生命远离险境》、法制教育专场演出《请听高墙内的声音》、残疾人专场演出《做生命的强者》。师生无不从无声的哭泣中,从痛苦的忏悔中,从良智的醒悟中,从激昂的表白中,从不懈的拼搏中……感受到学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感受到依法执教的必要性;感受到法律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重大作用,纷纷表示要用实际行动争做“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有道德的公民,参加了“争做有道德的公民”为主题的讲座、讨论、学习、签字、演讲等活动,提高了师生的素质。

  3、法制月专题教育

  学校紧密结合学生特点,紧扣时代主题是我校法制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掌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开展好法律教育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

  矢。现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成熟早自控能力较差,又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存在“世界唯我独尊”的不良心理,心胸十分狭窄,虚荣心又强喜欢争强好胜。针对这些特点,我校把每年的12月确定为法制教育专题月,专题月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评比,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的寓教于乐的活动。

  利用班课这一阵地,让学生自己来设计有关法律方面的活动,在活动中提高法制意识;交通民警到校作交通法规及安全常识讲座,提高学生的交通意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增强学生自救、自护的能力。

  播放法制教育电视录像、电影和专题广播;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有奖征文,开设法制宣传园地,进行法制教育黑板报评比。

  为了配合学校的法制月教育活动,组织高段学生“模拟法庭”,旨在通过模拟法院审判的全过程,生动、真实地再现了法庭审判的全过程,为同学们增强法制观念,学习法制知识提供了难得的良好机会,让同学们掌握相关法律,接触法律程序,提高思想认识。

  消防演练情景体验。为增强学生防火本领,提高其逃生本领,去年12月6日,我校邀请盐官消防中队,举行了灭火消防演练。在演练前,盐官消防中队王队长专程来学校进行了“防火灭火”知识专题讲座,演练中,学生听到防火火警报后,严格按照学校消防紧急预案的要求,立即在当班教师的带领下停止上课,按照火灾逃生常识,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弯腰通过起火区,并在楼层指挥教师的指挥下有秩序地撤离教学楼,转移到安全区域。与此同时,学校教师立即用干粉灭火器和自来水枪进行灭火,消防队员迅速架起云梯,冲入火场抢救“伤员”,医院救护车紧急抢救。今年,我们又进行了紧急疏散演练,演练中师生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效果十分好。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专题教育月中,开展悬挂横幅、小品表演、知识竞赛、警民联欢、图片展览、社会调查等等活动,如:对健康食品厂的污染调查、模拟法庭审理、整改意见反馈给私营老板,引起老板的高度重视。又如一五年级女学生,平时文静内向,当她发现邻居盗用镇政府公路建设水泥、沙石料后,毅然写信向镇长举报,引起强烈的社会震撼,惊叹我们的学生法制意识之强,又如当一班五年级的孩子们看到《嘉兴日报》刊登了一外地民工在嘉兴打工手被机器碾断,被老板推出门外置之不理,他们义愤填膺,纷纷拿起手中的笔,运用法律武器,通过《嘉兴日报》给记者和当事人写信,报社的记者感动了,好几次打电话对他们表示敬佩,当孩子们追踪了解到这位民工得到依法赔偿的消息后,高兴的手舞足蹈,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的是法律的尊严,依法维权的快乐。每年集中一个月的时间的法制月教育活动,也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4、爱心教育活动

  (1)营造开放和谐的心理环境。

  许多案例告诉我们,心理因素是引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作为群体生活的学校,特别要注意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这也是打造和谐社会的基础。我学校学生之间建立好朋友学习小组、乡村读书会、一帮一活动小组,学校建立爱心档案,每一位教师和学生一样,每人和一名学生结成互帮对子,从3月中旬开始师生一起学跳集体舞。开设“校长信箱”“知心话语”信箱,开辟心理咨询辅导室,建立校园网短信、留言、评论等交流平台,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朋友、是伙伴的平等关系,倡导师生之间、学生间的互助友爱,共同发展,营造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学生遇到不平事、伤心事、快乐事都愿意通过校长信箱向你反映,不管学生是否署真名,我们都做到有信必回,来信必答。

  增设两个校友爱心基金。一是以我校创始人命名的“丰小劻洛爱心基金”,每年和几名家庭贫困的学生结成对子,包揽他们在学校的所有费用,还为他们购买平安保险、大病保险、订阅报刊,基金会成员每年派人来学校看望他们,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勉励他们“快乐学习主动发展”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童年时代的幸福快乐!二是“虞尔昌奖学金”。

  (2)继续建立爱心档案,加强转化潜能生的工作。“长其善,救其失”,关爱特困生、单亲生。要求每一位教师和一名潜能生或特困生、单亲生结成对子。通过爱心捐款、困难补助、减免学杂费等多种途径给他们以经济能上能下的支助,生活上的帮助,情感上的温暖,学习上的关心。03年,学校和海宁市团委、镇残联、计生办独生子女、民政、台湾花木老板、离休干部虞金鳌等联系为28人

  次的学生共减免学杂费7315元。切实解决外来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免收借读费4万多元,把爱的阳光撒向每一片绿叶。

  四、家长社会教育网络化

  学校的法制教育还与家庭、社会教育结合起来,从而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各个领域。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法律知识和家教方法,让学生在校接受学校教育,回到家中接受父母教育,做好教育工作的衔接和转化,使其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子女的教育,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配合政府力量,利用多种途径,集中整治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文化娱乐场所。中心小学及时把校门外的无证游动小摊的情况反映给镇政府。教育学生不去无卫生许可证,无经营许可证的食品小摊上购买,分发《告家长书》,凝家校合力共同教育好孩子。主动与镇警组、镇综合治理办公室配合,做好清理、整治这些小摊的宣传发动工作。镇警组、镇文化站、镇团委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的出租书摊、音像店、网吧进行了大排查,规范其经营行为,严禁非国定假日接纳学生,发现苗头即时排除,以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构建多渠道的家校联系网络。聘请郭店盐官派出所领导、民警担任法制校长,举办专题法制讲座,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接受学生的现场咨询等。通过家校联系卡、家访、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等多种形式和途径,把依法治校的思想,现代育人的理念,成功的学习经验、典型事例,传递给家长,和家长一起探讨研究,努力形成学习合力,增强学习成效。,学校每年寒暑假都有告学生家长书,告诫学生家长黄赌毒博的违法性,黄赌毒的危害性,劝戒学生家长远离黄赌毒博。并作好假期学生的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远离黄赌毒、封建迷信的教育。今年还开展了家长学校的菜单式培训,从家长的需要出发,对家长进行相关的法制教育培训,针对外来民工法制意识淡薄,教育意识不强的特点,专门开设了外来民工专场,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反邪教教

  育活动中,我们还给家长孩子布置了一份特殊的反邪教作业,学校印好有关的宣传资料,由学生带回家读给家长听,对于学生是否读得认真,家长是否听得认真,双方互相监督签字,完成率达到98%。

  普法工作的开展,促使我校法制教育工作逐步趋于完善,基本实现了法制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我校在校学生和毕业的学生遵守常规和法律的意识较强,这有效地促进了社会治安秩序的持续稳定。我们持之以恒地尽我们的努力

篇三:法治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及其德育启示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更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贯彻教育方针之需。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在带动学校德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现代化教育思想的具体化和形象化,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的成功体现,是培育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的积极举措,更是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教育中主生的真切效应;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有利于进一步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师“敬业爱岗、依法执教”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教师培育自身人格魅力的内驱力,有利于学校将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思想落实在实处;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增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交际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有利于学校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增强依法治校,依法兴教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加速教育成果的团转化,促进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

  要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学校首先必须积极按照党和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要求,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建立和健全一套符合学校实际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思想体系、目标体系、操作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估体系,真

  正使法制教育在体系保障下形成良性循环。正确理解,统一认识,是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前提。

  努力使青少年法制教育拥有良好的舆论氛围。用党的教育理论、政策法规、科学思想武装师生的头脑,把优化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青少年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和青少年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教师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法制教育的成败,也关系到法制教育环境的能否形成。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而形成依法执教的良好氛围,应成为学校努力探求的一种刚性机制。在教师队伍中要建立一套关于法制教育的教育、学习和培训相结合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其次要从教师的岗位特点出发,推行教师抓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岗位责任制,班主任、科任教师通力合作的教育和管理队伍。如何使青少年法制教育落实在实处,而且转化为青少年学生追求自主发展、和谐发展的自主行为。如何使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性质、特点和意义扎根学生的心壤,成为学生意识形态的强音,从而更好地培养起学生的法律素质,作为学校应成立导读小组,且分解责任,拓宽层面,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利用好法制教育读本,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勤于引导,善于疏导,精于传导,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法律基本常识,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真正懂得国家、法律和个人的关系,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禁止做,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素养,使之逐步达到内化于学生的行为之中。要从课堂教学中挖掘教育资源。课堂教学是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学生

  在集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时,要树立大课程思想,克服传统课程观的缺陷,要注重学科间的相互衔接沟通,从而扩大法制教育的涵盖面,增强法制教育的感染力。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较客观地承认学生的思想、个性和行为差异,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契机,选择精当的教育内容,努力使话题既有传统思想的精髓又有时代气韵,从而不断优化教育效果。学校要形成对法制教育的课题研究,探索课堂“嫁接”的有效机制,同时应提倡课堂教学向社会和家长有序开放。学校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升国旗活动、专题性法制教育讲座、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法律知识辩论、模拟法庭、法制小论文评比、编写法制小报等活动,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和遵纪守法教育。

  要从家庭、社会教育中挖掘教育资源。青少年法制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学校教育这一重要传承基地外,离不开家庭、社区的有机配合和支持。如何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相结合的青少年法制教育

  网络,积极发挥学校的示范和辐射效应,带动家长学法、知法并以实际行动教育子女守法,推动社区教育的优质主效,共同创下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

  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对教师的评价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要充分发扬民主。评价方案的制定,需要广泛地征求大家的意见。这种征求意见的广泛性不仅包括询行家或专家的意见,征询评价对象的意见,而且包括要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等,使评价方案在一开始制定上,就尽可能地建立在比较客观公正,比较切合实际的基础上。要实事求是。首

  先不能感情用事,不能凭感觉印象,要充分肯定被评价者的优点和成绩,实事求是地指出其缺点和不足。其次,实事求是的评价应当是全面评价,诸如对法律课教师的评价应从教育思想、业务水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着眼,同时也可推行学生民主评议教师制。只有坚持全面评价,才能体现教育目的对教育质量的全面要求,才能更好地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与不科学性,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要评出方向。要在“三个面向”的方针指引下,从有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角度出发,使国家参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要求在评价准则中得到有机体现,以优化工作质量,促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和信心,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融为一体。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对教师的评价要突出三个“性”发展性。学校领导要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论理价值和专业价值,进一步落实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让教师充分了解学校对他们的期望,促进教师心态和学校氛围的融合,促进教师受益和学校受益的理想化。科学性。学校在确定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时,既要考虑到指标本身的科学内涵,又要考虑到切合实际;既要注意方便实用,又要力求具体明确。另外,要注重评价手段的科学性,应坚持与质相统一的原则,经常性考查和阶段性总评相结合的原则,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性。学校领导要引导教师讨论并制定“评价方案”,在讨论和制定的过程中,必须体现群体智慧和岗位特色。教育和考核相结合。评价内容的实,如果只反映在纸上,没有反映在教师的岗位和行为上,那么

  这样的评价是虚的。要鼓励冒尖,在分配机制上向有科研行为、科研成

  果和出色成绩的教师倾斜。通过各种形式,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评价。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榜样作用。这是确保教师评价落在实处的关键。学校领导者,尤其是校长,一定要做好榜样,努力提高自身法律素质,端正自己的形象,有效发挥自己的模范表率作用。注重教师培训。因为教师的岗位技术和业务素质一方面维系教师如何将人才和市场竞争转化为岗位竞争的信心,另一方面牵动着教师评价方案的成果转化进程。

  另外,青少年法制教育界应体现对学生素质进行评价,对学生与家庭、社区合作的评价,多方呼应,优势互补,形成法制教育的有力保障机制。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工程。规模初中要在素质教育天地里营造强势,迈出坚实的步伐,应当牢固树立教育大环境思想,正确处理好教育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关系,要把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提高学校整体素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融入学校的办学思路,敢出新招,干出经验,积极发挥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出好人才,亮出品牌,形成特色,鞠躬自己走上一条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

推荐访问:法治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及其德育启示 德育 论述 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