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的调查分析及对策(5篇)

篇一:普通高中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

  要】进入新世纪,在先进科学技术的带动下,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了飞速发展和广泛的普及,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领域,即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计算机讲授教学已经成为一门重要而且颇具现代化的课程。本文基于对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深入探讨了其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解决对策

  一、前言

  进入新世纪,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逐步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各个领域,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假如无法灵活地掌握和应用计算机知识以及计算机技术,就将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学生包括思维和想象能力在内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

  二、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水平有很大差异。目前在很多普通高中中,由于大部分学生来自各个乡镇,所以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电脑,即使接触过也只会打字和玩游戏,学生知识水平良莠不齐。这给我们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2.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由于目前还没有把信息技术列为高考的范畴,所以学生们也不愿意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到与高考无关的学科上,对信息技术这科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信息技术教学就不能很好的开展,影响了教学效果。

  3.信息技术教学重技术轻方法。如今的信息技术发展很快。所以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技术和知识传授给学生。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老师没有精心的教学设计,单方面的传授知识,告诉学生怎样操作。或者留一些上机任务,辅导下就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4.信息技术教师职责难以明确。几乎所有的信息技术教师都有同感:太忙了!每天得和时间赛跑,没有时间来坐下思考。这是为什么呢!都忙些什么呢?在学校里,信息技术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既是信息技术课的任课教师,也是机房管理员、机器维修员,或者还是网络管理员、技术辅教人员。工作繁杂而职责难明使得我们在信息化教育进程中仍然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三、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策略

  1.具体分析,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接触计算机时间也会不同,而且受到兴趣爱好和领悟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也有所不同,所以在教

  学中,可尝试分层次进行教学或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有饭吃,并且能吃得饱。如没有基础的可以尝试从汉字的输入等较容易的操作开始;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从电脑绘图等能力较高进行引导教学,这样就会使他们都能有所提高并顺利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和操作训练。

  2.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信息技术教学互动程度。学生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积极的情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投入到师生互动之中,对于教学互动性的提升具有明显作用。

  首先要保护学生自尊心,从不轻易批评学生,更多地给予学生鼓励,通过肢体语言、眼神以及口头语言等途径,对学生给予鼓励。有时一个鼓励的眼神能够让学生感到温暖,能够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中许多的点滴进步都给予表扬,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享受到更多的成功体验,例如,对于运用照片编辑器调整图像大小和进行艺术效果处理方面,有些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极具艺术性,及时对其进行表扬,有效促进了师生互动的深入进行。

  3.运用合理方法促进竞争,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竞争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的有效手段,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也同样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单纯的练习巩固环节设计为竞赛的形式,运用竞争的手段促进学生理解掌握效果。比如,在图文混排章节教学中,等完成了基本讲授环节之后,出示了一组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图文混排处理,插入图像、插入文字框、插入图形框等,单纯地要求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必然会感到枯燥乏味,以竞赛形式呈现出来,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由此可见,以赛促学手段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4.科学合理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信息技术评价的目的着眼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及促进学生的发展,既要考查学生对科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要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网上相互交流和信息共享的协作学习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测验、调查等评价方法,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成果展示,进行“展示表现”为主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能看到自己取得的进步,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效果的积极评定者。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速发展的新世纪,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灵活安排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民主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徐国利.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J].成才之路,2012(11).

  [2]彭绍东.信息技术教育学论纲[J].电化教育研究,2001(10).

  [3]杨志俊.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消费导刊,2009(08).

篇二:普通高中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浅析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三四线城市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收获,但也存在着一些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问题,因此需要对过去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探究。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对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关健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问题对策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作为教育系统性革新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开展,推进教育理念更新、形式革新、系统重构。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地位。它将深刻变革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并肩负起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我国早在1993年就提出要在2000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4%的目标,2012年实现了这一目标。在国家对政性教育投入上,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7%左右,其中发达国家达到9%左右,经济欠发达国家为4.1%。随着国家对文化教育支出的倾抖,教育性经费占比未来将继续呈加速增长态势。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快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0049亿元,比上年增长8.25%。2019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为4.04%,自2012年来,一直维持在4%以上,2011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中按不低于8%的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教育信息化拥有持续、稳定的政府财政投入”,若按照这个比例估算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投入规模,2019年全国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规模可达4014亿元,2018年为3690亿元,同比增长8.8%。在此背景下,各类学校也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把教育信息化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软硬件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同时,统计数据也表明9%的校园网络处于一种闲置,没有充分利用,很多中小学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问题。就此我对周围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走访了一些领导和老师,与他们共同研究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实际,探讨了改进问题的策略。下面就当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存在问题

  1、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和应用不够深刻

  (1)重硬件投资,轻软件建设。教育行政部门近几年加大力度对学校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求早日实现班班通。他们认为硬件是是能够马上见效益和政绩的,忽视了软实力也就是与硬件相匹配的软件建设。

  (2)对教育信息化重视程度不足,没有深入理解学校信息化建设对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目前对于教学质量的考核,实质上仍是考试成绩,所以造成了许多学校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学校及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普遍不高,重视不够,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严重制约了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把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当作普通黑板一样来用,收效甚微,对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产生并未产生推动作用。

  2、软件建设环境滞后

  学校教学软件数量是有保证的,但教师使用的积极性不高,使得这部分资源被闲置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教师不知道学校有这些资源;二是这些资源一般由学校相关部门集中保管并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使用制度,教师如果要用可以去借,但相当多的教师,没有时间或是嫌麻烦;三是有些教学软件并不太容易使用,教师使用时感觉效果不好,不愿意用;四是大部分教师不会对现有教学软件在使用时进行加工或者没有时间加工等

  等,这些情况既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浪费,也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积极性。

  3、缺少专业的信息化人才。

  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快,要充分发挥效益,必须要有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教育信息化需要能担任信息系统的设计和维护方面的技术人才,以及各种管理软件的集成和开发人才,发达城市的中学虽然具有这方面的人才,但他们基本上都在教学一线,不从事业务管理;三四线城市的中小学对于这样的人才确实缺乏。我国大多数学校信息化建设所急缺的,是既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又具有一定管理能力和业务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4、信息技术重培训轻应用问题。

  从近些年开,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信息化的培训工作开展的轰轰烈烈,但是从培训内容上看,都只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解,也只是在课堂中播放课件、展示动画、图片等等,使得信息技术真正的优势与作用过于局限。而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教师的流示工具,这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属于最低的层次。具体表现在:一是一线教师缺乏足够的专业培训,信息化知识不足以实施信息化教学过程;二是学习者学习方式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灵活利用信息技术,导致理论和实践存在严重脱节现象的出现,使得信息技术的运用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对策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我们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要推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因此,从基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实质进行重新认识,深入理解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是如何应用的。

  2、完普硬件环境,提高设备利用率

  一是完善硬件环境。目前,三四线城市里面还有相当一部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仍然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个别学校的部分年级没有多媒体进教室;由于网络教室缺乏,其他学科教师很难有机会开展网络教学。另外,早期配置的设备陈旧、故障频频,需要升级换代。总之,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是一个长久性的问题。

  (2)提高设备利用率

  虽然每所学校都至少配有一间多媒体网络教室,但其主要用途是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生使用,几乎每所学校都配置有摄像机(或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但调查显示,这些设备只是在公开课、大型活动时才使用,而且一般是信息技术教师在用,其他学科教师和学生基本没有机会使用。应该让最新的信息化教学设备走进每一间教室,同时增加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公共教室的数量,尽量创造条件,使师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计算机与网络,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

  3、强力推进信息化教育培训工作,努力培养教育信息化所需专业人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大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的力度,全面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培训。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必须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尤其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理论的培训。课程整合不是机械地把信息技术强加在课程内容中,而是要综合考虑课程的具体内容、学生特点和媒体的特性,以实现优化组合。真正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

  二是信息技术高级应用培训。在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包括以下内容:信息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因特网基础、文稿演示、电子表格、网页制作、课件制作等。中小学教师经过了信息技术初级培测后,多数教师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教学中常用到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但深层次的应用还不明确,这就需要我们收集这些信息汇总,制定出分级培训计划与不同层面培训内容,由教师自主选择。

  三是信息化和课程整合的培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从单一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发展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因此培训部门也应探索面向课程整合、面向网络的新型教师培训模式。面向课程整合的信息技术培训可以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师了解如何在本学科课程中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体验如何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是要积极探索校本培训模式。积极发挥学校在教师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协助学校共同开展教师的培训工作,切实解决教师与学校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信息素养》2019.01邓悦;

  [2]《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困境与对策研究》,《教育与信息化》2018.09,王志强;

  [3]《关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教研争鸣》2017.11,夏静;

  [4]《浅谈当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信息技术教育》2021.05,陈琦。

篇三:普通高中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菲菲门志平焦建军

  (陕西理_T学院体育学院,陕西汉中723001)摘要:信息技术给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是促使教育信息化实现的发展动力,教师作为组织与实施教

  育的主体.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必然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进

  程本课题组对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

  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

  在为陕西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及信息技术教育普及提

  供参考.关键词: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21世纪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教育如何迎接时代的挑

  战已成为摆在,大教育T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信息技

  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无疑为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开辟了

  一

  个崭新的发展空间.教师作为组织与实施教育的主体,其

  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模式和效果,学生

  的学习行为和方法,以及学校教育.T作质量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2004年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

  准》颁布实施,它作为第一部评价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为今后培训,考核和认证巾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供了

  依据.本课题组对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进

  行了抽样调查,通过对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了解

  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陕西

  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体育教育信息化

  的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分布于陕jE,,)之中,陕南不同地区的中小学体育教师

  作为研究对象.取样范围涵盖市,县,乡,包括重点中小学,城

  市普通中小学,乡镇中小学的不同学历,不同年龄段,不同职

  称的教师,样本具有代表性.为了更全面,多方位地了解该地

  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现状,课题组成员亲赴各

  个学校.实地调查,访谈,取得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保证

  了调查数据的客观性与真实性.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等查『剌了l994—

  2008年相关文献资料4O余篇,着作3部.1-2,2问卷调查法.设计了《巾小学体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问卷,并于

  2007年5至8月份对陕南,关叶I,陕北三个地区巾小学体育教师

  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收网867份,有效823份,有效回收率为91.4%.1.2.3专家访谈法

  就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信息化等问题咨询了相

  年级,性别差异.2.2学校职能部门管理者对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措施.表2学校职能部门管理者对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措施

  调查表

  表2示,对学校职能部门管理者的调查结果分析,排列

  顺序为:第一,多开展群体性比赛;第二,学生自发组建协会;第三,学校多提供锻炼场地器材;第四,多组建俱乐部;第五,

  多安排教师课余指导.与学生调查结果相比存在明显差异.今

  后的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等应以学生为重,创造有利条件,开

  展课外体育锻炼,推动"阳光体育工程"的发展.3.应对策略

  3.1更新观念.重视管理

  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是改革的先导,实施课外体育改革,需要转变重课堂轻课外,重低年级轻高年级的偏差.学校领导

  要高度重视课外体育,全面贯彻学校体育的各种法规;体育职

  能部门要积极探索有效课外体育管理方式,构造多样化的课

  外体育组织管理形式

  3.2提供器材.开放场地

  研究结果表明.器材场地缺乏是制约参与课外体育锻炼

  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室内场地的制约.因此学校应启动"阳光

  体育工程",扩建基础设施.包括后勤条件,为业余体育锻炼创

  造良好的条件.据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在下午6点以后参加

  锻炼.且同学和好友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最大.学

  校如果这时能安排值班人员提供场地器材,将会解决学生想

  锻炼而没器材的难题.3_3构建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实行课内外相结合

  课内外相结合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和途径,仅靠每周一次的体育课就能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体育

  意识和习惯是不现实的.学校必须打破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

  式,建立体育与健康的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想变革教学内

  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形式,体现体育课程的完整性,科

  学性,可操作性:多开展群体比赛,多组建体育协会和俱乐部,注重课内教学向课外体育锻炼的延伸,向社会f_丰=育伸展.使学

  生把体育与职业需求联系起来,把在校期间的体育与终身受

  益相结合

  参考文献:

  f11樊临虎.体育教学论f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1吴秋林,刘猛.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对策

  [J].上海体育学院,2oo1,26,(5):56—57.31贾秀雯.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J].体育学刊,2003,20,(8):42—44.[41李秀梅.浙江省高校课外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北

  京体育大学,2001,24,(3):368—369.[5]张玉凤.广东高职院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2006,l3,(4):86—88.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院级科研计划项目:09YKZ0051512009年第34期(下卷)考试周刊

  关专家10余人

  1.2.4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用0mceExcel2003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态度

  现状

  2.1.1对信息技术的了解程度.对回收的有效问卷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陕西省中小

  学体育教师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约占85.9%),不了解和

  非常了解信息技术的人数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9.9%和4.2%.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在预料之中的,它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和计算机的普及密不可分.同时,在被调查的体育教师中,54.5%的教师家里都购置了计算机,这也为他们了解信息技术

  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1.2对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认识.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

  育教学中的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对其应用价值是比

  较认可的.58.2%教师认为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可以更好地提

  高教学效率.35.6%的教师认为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教学改

  革,教师对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发展较为赞同.有91.3%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在基础教学中有广阔的发展空间.2.1.3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教师是否有意识使用计算机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调查结果

  见表l.虽然陕西省中小学远程教育覆盖率接近80%,几乎所有学

  校都有相应的现代教育媒体,但是教师经常用以计算机为核心

  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只占36.1%.还有l1.2%的教师从来

  不用,这至少说明教师对使用计算机技术手段的意识不强.表1教师是否有意识地使用计算机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调查统计情况

  2.2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信息技术知识与应用能力现状

  2.2.1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能力.调查结果表明: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对算机基础知识

  了解的情况不是很好.操作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11.5%的教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不了解(表2),28.5%的教师不会操

  作计算机,能够非常熟练地操作计算机的仅占3.4%(表3).在

  实地走访中我们发现.城市中小学的教师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

  了解和操作方面明显优于农村中小学,学历高的明显优于学历

  较低的,年龄小的明显优于年龄大的,男性明显优于女性.表2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了解情况

  表3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计算机操作情况

  2.2.2教学工作中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与水平.调查结果表明: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该方面的能力

  与水平普遍不高,且在Word,PPT,Excel三者的应用上存在差

  异.对Word的应用能力与水平稍高于其它两个.不会应用PPT和Excel的比例基本相当.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是Pfrr和

  Excel专业性比较强.需要有一定的相关理论知识才可以.而

  Word相对较为简单,只要会操作计算机的人基本上都能逐渐

  应用并熟练掌握它.152表4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工作中常用办公软件

  的应用情况{%)2.2-3课件制作及应用情况.如表5所示,陕西省中小体育教师有参与课件作用及应用

  的欲望,32.6%的教师尝试过课件的制作.32.8%的教师能简单

  制作课件并应用.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和专业人士的辅导.只有6.1%的教师能较好地制作课件并应用.通过对开发

  课件的进一步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主要运用PPrr来进行课件

  开发,这个比例达到48.5%,运用Authorware来开发课件的比例

  为14.5%,6%的教师用其它软件进行开发,3O%的教师根本不

  开发课件.而是通过购买现成的或者从网络中下载相应的课

  件通过稍加修改后进行应用.表5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课件制作及应用情况

  2.2-4网页及网站的制作能力.如表6所示,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网页及网站制作与管

  理的能力较差,50.5%的教师不会制作,40.3%的教师在相关软

  件的帮助下可制作简单的网页.只有5.5%的教师可创建网站,熟练创建并管理网站的人数更少,只占3.7%.表6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网页及网站的制作能力调

  查情况统计

  2.2.5Intemet应用能力.表7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上网调查情况统计

  表8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上网目的调查情况统计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Internet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

  获缺的一部分,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如表7所示,陕西省中小学大多数体育教师经常上网,不上网的人数

  比例仅为10.2%.教师上网的主要目的按降幂排序为:网上聊

  天,查找信息,浏览网页,网上阅读,下载资料,玩网络游戏,收

  发邮件和发布信息(见表8).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许多中小

  学不重视体育课,不重视体育教师的工作,特别是农村中小

  学,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因此不少教师通过网上聊

  天,浏览网上新闻,网上阅读,玩网络游戏等方式打发自己的穹事试周刊2oo9年第34期(下卷)时间,而通过网络为教学服务的少之叉少.这种情况应该引起

  足够的重视.2.2.6病毒处理及计算机日常维护能力.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

  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

  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病毒激发对计算机数据

  信息具有直接的破坏作用,且占用磁盘空间,抢占系统资源.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其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因此了解和掌握

  计算机病毒处理是计算机日常维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

  能够显示一个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如表9所示,陕西省中

  小学体育教师的计算机病毒处理能力一般.较好和熟练的比

  例仅为l5.7%和9.7%,不会进行病毒处理的比例达28.3%.表9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计算机病毒处理能力调

  查情况统计

  2-3制约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的因素分析

  2_3.1认识不到位,思想上不重视.观念问题是制约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障碍.从调查中发现,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体育教师本

  身,有不少人在认识上与现代社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观

  念陈旧,认识落后,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部分学校

  领导和教师对信息技术不了解,不重视.教育信息化观念缺

  乏;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认为体育是在操场上进行

  的教育活动,在日常教学中没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有些

  教师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知识,却仅仅滞留在

  认知的范畴,认为使用计算机等设备太麻烦.或者对电脑及网

  络存在"畏难心理",因而不能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到体育

  教学中去.2_3.2资金不足,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建设不力.要实现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必须有一定的应用环

  境作保障.这样的环境主要包含两个:一是要有一定数量和

  质量的软硬件设施.从调查中发现,不少学校尽管配置了电

  脑,建设了多媒体教室,"校校通"工程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

  行着,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上级的硬性指标或是为了政绩.临时配备以装点学校门面,而并未真正将硬件设施的配备列

  入学校的发展规划.绝大多数学校计算机不但数量少.而且

  性能低,兼容性差,无法满足正常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

  整合的需要.此外,体育类教学软件几乎是零,仅有一些城市

  重点巾学,城镇中学为开展评教,评优时购买一些.重形式而

  轻内容,实用性差,而农村中小学一般用有限的资金购买所

  谓主课的软件,体育类软件基本上不购买.二是学校信息技

  术应用"小气候".从调查中发现.信息技术教育开展较好的学校,体育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就高,否则

  就低.2.3.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知识不足,能力偏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如下:一是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机会少,时间短.从调查中发现,85%以上教师都愿意接

  受上级部门或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但实际通过脱产方

  式(1—3个月)进行学习的不足20%,大多数参加的都是利用

  课余时间进行的校本培训或自学,或者根本就是应付上级部

  门检查而进行的临时培训,有的甚至只是报名而未进行培

  训.二是专业信息技术人员缺乏.课题组在本次调查走访中

  发现,在城市附近和条件较好的乡镇中学还有l一2个负责信

  息技术管理和教学的专业教师.绝大多数中小学根本就没有

  专业教师.这种情况使得体育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有问题时

  难以解决,打击了其应用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其能力相应就难

  以提高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绝大多数对信息技术有一定

  了解.对其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也比较认可.但应用意识不

  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不高,存在较大差异,城

  市教师优于农村教师.学历高的优于学历较低的.年龄小的优

  于年龄大的.男性优于女性.3.1.2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常用办公软件应用

  能力与水平方面存在差异,word优于PP,r和Excel.3.1_3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有制作课件的欲望.但受相

  关知识限制.能够制作并应用课件的人数甚少,大多数采用

  Pfrr来开发课件;网页及网站制作与管理能力较差.3.1.4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经常运用网络,但运用网络

  为教学服务的比例不高;计算机日常维护能力一般.3.1.5制约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主要因素包括: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资金不足,信息技术

  应用环境建设不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知识不足,能力偏低.3.2建议

  3.2.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大量事实证明.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对于

  体育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乃至最终形成

  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新型教育体制.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体育教师一方面要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

  要通过观摩交流等机会了解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较好的学

  校,提高对学校体育的认识,重视体育在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

  地位.3I2.2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在经费的筹措上.要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积

  极参与,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体制,加快信息技术应用的硬件

  设施与软件环境的协同发展.首先要加强体育类软件环境的建设;其次要通过宣传,奖罚等措施形成应用信息技术的"小

  气候".3.2.3加强体育师资的信息技术培训.教育部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中指出:"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

  发展的关键."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

  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其培训计划应建立在校本培训和自我培

  切I的基础上,再结合集中培训,现场培训,升级培训,校际培训

  和参观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j途径.从而有力地促进教师对

  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参考文献:『l1何克抗.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238):20—21.[2]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

  设计划的通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5):35_41.[3]刘和海,李梅,王建芳.安徽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6,(2上):64—67.[4]刘志波,郑良栋.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中

  的主要误区及其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4,(8):75—78.[5]桑新民,郑文勉,钟浩梁.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思考

  [J].电化教育研究,2005,(3):8一l1.

  [6]杜红,王海燕,李素贞.陕西农村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

  力现状调查及分析[J].新西部,2007,(4):82.[7]闰铁莹.对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思考

  [J1.继续教育,2005,(4):16-17.[8]刘峰,刘绍青.西部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分析及应对[J].中国农业教育,2oo5,(6):62—64.基金项目: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

  编号:SJJYB06211】

  153

篇四:普通高中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了解不同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具体现状,有助于促进教育资的均衡配置,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从被调查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情况、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和态度、教师信息化知识的掌握、教师信息技能的应用、教师信息化教育培训等方面对山西高平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针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p教育信息化

  发展现状

  调查研究

  对策

  我国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加之认识上的差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也不尽一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通过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在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了解不同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具体现状,有助于教育主管部门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区域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实现教育资的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同时辅助以访谈法。对山西高平市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调查了8所学校(1所小学、5所初中、2所高中)。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到:被调查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情况、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和态度、教师信息化知识的掌握、教师信息技能的应用、教师信息化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内容。共发放教师调查问卷190份,回收165份,问卷回收率为86.8,其中有效问卷161份,有效率为97.6,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p。

  二、结果与分析^p1.所调查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等

  从表1和表2可看到,被调查的8所学校(下表中用代码表示),其中7所中学配备有机房,1所小学没有机房。62.5的学校机房能够联网,各机房内的电脑数量均多于50台。被调查学校中,只有1所乡村小学没有多媒体教室,且普通教室也没有投影仪、幻灯机。被调查的7所中学都有多媒体教室,高中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数量相对较多,初中学校多媒体教室数量相对少一些。有4所学校办公室没有配备电脑,另有4所学校办公室配备了可供教师使用的电脑,其中2所学校是每个办公室仅有1台电脑,只有2所学校是给每个教师均配备有办公电脑。据调查,3所学校有自己的网站,仅1所学校有网络课程。

  多数学校平常就开设信息技术课,所有被调查的学校都有信息技术课教师,但数量极少,各校信息技术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分别为:1:320,1:600,1:1000,1:430,1:350,1:875,1:667,1:376。由此可见,各学校都不同程度地缺少信息技术教师,这将影响学校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影响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学校的硬件设施依学校所在的地域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别,市内的学校信息技术设备齐全,而乡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设施非常薄弱,可供学生使用的电脑很少。缩小学校间的差距,实现教育资均衡配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和态度

  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的了解和认识影响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对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和态度进行调查,这有助于了解问题的根。对“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是否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一问题,约56的教师回答是肯定的,约42的教师认为“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组成部分但不太重要,仅有1.2的教师认为其不是必要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教师都能认识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是教师素质的必备组成。

  从图1可看出,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应该具有将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于教学中的能力,部分教师认为应具有了解信息并搜集信息的能力,只有少部分教师选择了具备常用的计算机知识以及课件制作的能力,这表明多数教师对信息化具有较高的要求,渴望具有较高的信息素质,这将成为他们提高个人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动力。

  3.教师信息化知识的掌握

  计算机知识的普及是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不同的教师对信息化知识的掌握水平不一。调查发现,只有少数教师连基本的办公软件都不会用,这些人主要是乡村学校年龄较大的教师。65的教师会使用文字处理等简单的办公软件,35教师能够自己制作课件与编制网络课程。可见,对于多数教师来说,制作课件与编制网络课程的能力是有待加强的。对于教学资网,约3的教师非常了解,约31的教师比较了解,43的教师一般了解,约22的教师不太了解。这从一方面反映了教师对教学资网的利用情况,可见77的教师都曾利用教学资网辅助教学。

  4.教师信息技能的应用

  对教师是否能够将信息技术简单地运用于日常教学进行了调查,约54.6的教师偶尔使用课件进行教学,约26.1的教师经常使用课件进行教学,15.8的教师很少使用,仅3.6的教师从未用过课件,可见多数教师都曾用课件辅助教学。而教学课件的来,有14.6的教师选择从网上下载,有18.2的教师选择自己做,有71.5的教师从网上下载课件之后跟同事合作修改完成。

  从学校所配备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利用情况来看,有73.3的教师会利用学校的电脑搜集教学资,有24.9的教师会利用学校电脑制作课件,有16.4的教师会通过网络了解教学改革动态,7.9的教师选择用电脑上网游戏娱乐。从学校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来看,1.2的教师每天都用,20.1的教师经常使用,54.9的教师偶尔使用,20.1的教师很少使用。可见大多数教师都曾利用多媒体教室辅助教学。

  研究还对影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影响教师信息素质提高的主要因素是缺乏培训(44.5),次要因素是学习时间不够(30.3)以及缺乏设备(16.1),学习吃力(9.3)。因此,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必须加强培训,减轻教师负担,使教师能够抽出时间来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加强学校多媒体设备的配置,对教师信息素质的提高是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调查发现,40.3的教师认为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最大困难是学校相关设备条件不好,39.6的教师认为缺少教育技术理论和技能,这两个因素占了79.9,有12.1的教师选择了自己不重视,有8.1的教师选择了领导不重视,这两个因素占的比重较小,以上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限制或影响了教师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中。

  5.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尽可能地给教师提供有效的和便捷的信息技术学习的平台是十分必要的。从表3可看出,教师参加最多的是县级和校级的信息技术培训,其次是市级的培训,只有9.9的教师参加过国家级的相关培训,9.3的教师参加过省级相关培训,6.8的教师从未参加过培训。县级以及校级信息技术培训是这类培训的主要组织形式,对于国家级以及省级的信息技术培训,受训教师相对少一些,这两个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都应该注重培训的内容、方式及有效性。

  表3教师参加过的不同级别的信息技术培训

  有些教师反映,通过培训仅仅学到了一些理论性的条条框框,缺乏教育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示范教学案例,对教师信息素质提高的作用不大。因此,建议培训前要对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训。从对培训内容的建议来看,有55.6的教师希望得到课件制作技术方面的培训,有31.9的教师希望得到网络应用技术的指导,有26.9的教师选择了多媒体设备操作技术,仅有8.1的教师选择了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由此可见,应该在培训中加强教师课件制作知识的学习,并补充一些网络应用技术以及多媒体设备操作技术的知识。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高平市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中学的信息技术设施已有很大的改善,有些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基本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归纳如下。

  1.部分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配备不齐全,城乡学校差距较大

  调查发现,有的小学没有一间多媒体教室,有的初中没有电脑机房。有的学校信息技术设备已严重老化,无法使用。城乡学校配备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差距较大。应加大教育投资。尽量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资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2.学校普遍缺少信息技术教师,各科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均有待加强

  调查发现,各学校都不同程度地缺少信息技术教师,师生比例有的达到1:1000,这将影响学校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影响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多数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仅停留在简单层次上,对于信息搜集能力和比较困难的图像处理能力等有所欠缺。在信息技术与教学很好地整合方面,教师普遍存在较多问题。所以,不仅要培训教师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还要关注教师如何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问题,提高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能力。

  3.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机会

  学校应尽量减轻教师负担,协调教师的时间,给教师提供机会,安排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进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

  4.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成效存在问题,亟待完善与解决

  从培训的整体来看,培训时常流于形式,不能照顾到教师的实际需求;从培训的内容来看,计算机基础知识所占比重过大,而教师所需的课件制作方面的知识技能所占比重较小,教师真正学到的能够实际应用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并不多。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最好分层次进行,使教师能够自主地选择培训级别。此外,培训应关注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最新的发展动态,培训内容应与时俱进,增加关于翻转课堂、微视频、慕课等内容。重视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以案例教学的形式开展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真正发挥培训对教师教学的实际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p[1]张亚兰.苏州农民工子弟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4).[2]徐国华.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目标、要求及重点的研究[DB/OL].<:///ndlw/20__4-4.[作者:郝琦蕾(1968-),女,汉族,山西临汾人,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责任编辑

  刘永庆】

篇五:普通高中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6年度重点课题

  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开

  题

  报

  告

  重庆市开州区职业教育中心

  2016年10月

  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精品

  .开题报告

  课题组

  重庆市开州区职业教育中心申报的《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于2016年10月经中央电化教育馆批准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6年度重点课题(课题编号:

  163923085)。为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切实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现由本人向大家汇报课题组的研究设想,敬请各位专家审议和批评指正。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1.社会信息化的要求

  社会已经信息化是众所周知的。社会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冲击是空前的。全面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所以教育需要信息化。建立一支信息化的教师队伍,并建成现代化的教师培训体系,才能确保教育的信息化,可以说,师资队伍的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2.提升职教吸引力的需要

  为什么在国家高度重视、大力扶持职业教育的今天,职业教育的春天迟迟没有到来?为什么职业学校难以走出招生难、巩固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教师资整体水平不够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陈旧,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传统职教课堂是“教师在台上讲得如痴如醉,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欲睡”。如果教师能够恰当运用“翻转课堂”、网络平台、微课和微信、QQ等现代化手段改进我们的教学,就不愁学生不愿学了。而这一切,都要以职教师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为前提。

  (二)研究意义

  1、学术价值

  (1)比起已有研究多从一个学校角度思考问题,本课题把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问题提升到一个超越学校、甚至超越省市范围的大平台来思考解决,这是一种理论研究视角的新探索。

  (2)本课题把提升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合到高等师范院校的精品

  .教育教学改革和中职学校师资的职前、职后培训的互动中来,这是教师培养理论的创新,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新拓展。精品

  .2、应用价值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远低于东部地区,在世界已经进入4.0时

  代的今天,西部一些中职教师写文章都要别人帮忙打字、连电脑

  “开、关机”都不会,学校组织信息技术讲座时,他们还颇有抵触地说:“我只会使用锅铲、钳子、扳手和粉笔,用不来电脑”,这些已成为制约西部中职学校可持

  续发展的瓶颈。通过本课题研究,将给西部中职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新的理念,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促进西部中职学校的内涵发展。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理论依据

  1.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在主观层面研究有价值的主观经历,包括对过去感到满意、对现在感到幸福和满足、对未来是乐观的和充满希望的等。

  积极心理学研究个人的积极特质,包括爱人和被爱的能力、职业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能、美感、毅力、宽容、创新能力、个体的精神和智慧等。

  积极心理学启发我们,在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面,要更多地从教师内在需求出发,激发其个体成长主动性。

  2.

  TPACK模型

  TPACK模型是当前国际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主流理论框架,由密歇根州立大学MatthewJ.Koehler博士和PunyaMishra博士提出。在强调教师知识的复杂性、多面性和情境性的同时,试图描绘出为了将技术整合到自己的教学之中,教师掌握的知识的基本素质。在TPACK框架的中心,是技术知识、教学知识和内容知识三种主要知识形式的复杂交叠。技术与围绕着特定学科内容的教学有效整合需要发展教师对所有三要素之间的动态的、交互的关系的敏感性。

  (二)政策依据

  1.《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要求“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和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促进教师自主学习,推动教学方式变革。”

  2.教育部研究制定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教师厅[2014]3号)在总则中指出:“《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精品

  .”

  3.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2013]12号)要求中职教师“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具有适应教育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三、核心概念界定

  1.西部

  中国西部是指西南五省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市(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以及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2.中职教师

  本课题的“中职教师”是指有招生资格的普通中专、职业高中的专兼职教师。

  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包括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4.现状

  当前的状况。

  5.对策

  办法及策略。

  四、同类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外研究现状

  1.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教育技术起步最早且发展迅速的国家。在1996年克林顿总统提出的“教育技术行动纲领”中就对教师应具备将技术整合进课程的必要技能做出了要求。国家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卓有成效。

  2.德国。要求教师具有最新教育理论,具有技术、算法、经济领域中的主要理论基础,拥有操作信息技术和程序设计的能力及最新专业知识;要求他们有能力适应最新教学内容、并能开发新型教学模式。早已开始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新技术教育的培训。精品

  .3.新加坡。早在1996年便推出全国教育信息计划,投资20亿美元使每间教室连通Internet,做到每二位学生一台微机,每位教师一台笔记本电脑。新加坡政府要求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具备操作信息技术设备和在学生中推广新学习策略的能力,激励教师自身提高信息化水平,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研究比较少,公开发表的论文只有四篇。

  我国围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研究较多,从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林东老师2001年5月发表“江、浙、沪部分高校体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调查”开始,到2016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张屹、刘晓莉、范福兰、周平红、白清玉等老师发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影响因素分析——基于X省14个市的实证分析”,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达到152篇。其中2001—2005年才发表19篇,2006—2010年发表了40篇,2011—2016年6月发表了93篇,而2016年上半年就发表了21篇。

  (三)研究动态分析

  以上情况说明,国外比我国早一些注重到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加上国外的经济、社会条件比我国要优越,所以比我国获得的成果多,这对我们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国内相关研究晚于国外,并经历了一个起步、缓慢发展、再到高速发展的过程;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相继启动“教师信息技术提升工程”,国内相关研究也出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说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其中大量的研究成果,比起国外的更接地气,给我们的研究的借鉴意义更大。

  五、本研究的创新及研究假设

  (一)本研究的创新

  1.已有研究多从一个学校角度思考问题,本课题把解决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问题提升到一个超越学校、甚至超越省市范围的大平台来思考解决,这是一种理论研究视角的新探索。

  2.已有研究把全体中小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本课题考虑到中职教师工作对象和性质有别于其他学校教师,西部中职教师与东部中职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也不尽相同,因

  此把西部中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精品

  .行)》开展研究,得到的成果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精品

  .3.本课题把提升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合到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中职学校师资职前、职后培训的互动中来,这是教师培养理论的创新,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新拓展。

  4.本课题将把现场调研和借助在线调研公共服务平台调研相结合本课题将把现场调研和借助在线调研公共服务平台调研相结合是研究手段创新。

  (二)重要假设

  1.西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中东部发达地区教师有较大差距。

  2.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西部普通中小学教师有一定的差距。

  3.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途径和方法不同于普通中小学教师。

  六、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调查分析得出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

  2.探索出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对滞后的原因。

  3.探索出提升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对策。

  4.探索出适合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新的培训模式。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将按以下5个研究方向建立相应的子课题:

  1.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状况及原因。

  2.中职学校对提升本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任务及策略。

  3.主管部门对提升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任务及策略。

  4.师资培训结构对提升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任务及策略。

  5.教师个体对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任务及策略。

  七、研究对象及范围

  (一)研究范围

  本课题研究范围确定在我国西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职学校。

  (二)研究对象

  本课题把中职学校的专兼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研究对象。精品

  .八、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主要思路

  总的思路是“调查研究、理清现状,构建模型、典型先导”。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课题组将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方案,在本区域开展实验,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边执行、边评价、边反思、边修正。

  2.观察法。课题组研究人员通过实地考察、暗中观察等方式对各中职学校进行跟踪访查,发现其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不足或成功的案例,然后进行研究、提炼。

  3.文献法。课题组将大量收集阅读国内外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论文和专著,借鉴他人研究成果,从中获得启发,并为分析并解决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滞后问题提供理论借鉴。

  九、研究计划及步骤

  本课题计划分以下四阶段开展研究:

  (一)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6年6-7月):酝酿、调查、论证,确定课题的申报,完成并提交申报材料。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8年7月):

  学习培训、调查分析、实证研究、总结推广。

  1.2016年9月—2017年10月,对课题成员进行分工和培训,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作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撰写“开题报告”和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线上和线下调研、实地考察和访谈。

  2.2016年11月-2017年6月,对调研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撰写调研报告。归纳普遍性的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初步解决方案,撰写中期报告。

  3.2017年7—8月,提炼出提升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原则,制定提升西部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实施方案。精品

  .4.2017年9月—2018年7月,对提出原则方案在西部地区部分中职学校进行试验、验证、修改、完善。

  (三)课题研究结题阶段(2018年8月—9月),对本项科研的各项过程成果系统梳理,编辑研究论文集;上报结题申请书,邀请有关专家、领导进行结题鉴定,召开结题鉴定会和成果交流会;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结题资料,申请结题。

  (四)成果推广阶段(2018年9月以后):将课题研究的成果在其他中职学校进行推广。

  十、预期成果

  (一)成果形式:调研报告、论文。

  (二)使用去向:公开发表发表系列论文5篇以上,在县级以上交流2次以上。

  (三)预期社会效益: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一批技术能力强,思想素质高,理论素养强,有较强科研能力,善于反思,善于学习,跟上时代发展脚步的教师。通过他们的实践,切实摆脱中职学校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讲得如痴如醉、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困境,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引导启发不累、学生自主学习不睡”的新局面,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为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十一、课题组构成及分工

  (一)研究组织

  建立完善的课题网络,健全规范的课题管理机制。为了使课题的研究出成果,成立专家顾问组、课题领导组、主研组,并建立完善课题研究责任制。

  1.专家顾问组

  姜伯成

  重庆市教育科学院院长助理

  谭绍华

  重庆市教育科学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负责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

  2.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姜迪辉

  重庆市开州区职业教育中心副校长

  成员:黄

  毅

  重庆市开州区职业教育中心副校长

  李先宇

  重庆市开州区职业教育中心信息中心主任

  负责审定该课题的实施方案,建立相关制度和实施细则。

  3.课题主研组精品

  .负责人:李云

  负责课题的人员组织、负责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撰写开题报告;负责制定课题研究阶段计划,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总结;定期组织召集课题组全体人员进行课题研究、交流,做好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提出下一阶段研究任务,保障课题研究落实到位;负责将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地向科研管理部门逐级汇报,取得课题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负责向市规划办提交结题申请和研究报告;课题结题后还要考虑如何应用和推广研究成果。

  主研人员:姜迪辉、黄毅、李先宇、陈善林、徐小红

  认真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先进经验;负责课题设计,完成报告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认真实施课题研究,负责收集和积累研究资料;参与制订每阶段课题研究计划、研究总结或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报告;撰写课题研究的论文或专题总结负责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的推广;负责收集和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原始资料,记录研究过程中的主要活动情况及研究成果。

  (二)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根据各位参研人员的特长,进行如下分工:

  1.李云: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设计,制定开题报告、实施方案和研究报告

  须上交材料:相关论文一篇

  2.姜迪辉:

  负责课题领导、协调及经费保障

  须上交材料:相关论文一篇

  3.黄毅: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

  须上交材料:相关论文一篇

  4.李先宇:负责成员的培训工作

  须上交材料:相关论文一篇

  5.陈善林:负责撰写阶段总结

  须上交材料:相关论文一篇

  6.徐小红:负责资料收集归档

  须上交材料:相关论文一篇

  十二、课题经费预算

  为保证课题研究经费专款专用,根据各级主管部门制定的课题经费管理制度,结合本课题实际,对本课题经费预算如下:

  (一)资料数据费1000(二)差旅费2000(三)会议费1000(四)专家咨询费

  1000精品

  .(五)劳务费

  1000(六)印刷费1000(七)出版费

  1000(八)管理费

  2000(九)结题评审费2000(十)其他

  1000合计

  1300总之,我们承诺,坚决按照《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在市、区两级技装中心领导的指导下,按照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修改研究计划,认真做好课题的管理和研究工作,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春燕,张翼然,周丽娟,夏金星.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对策探讨[J]职教论坛,2014-04-15[2]刘艳芳,朱刚.中职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M]辽职业技术,2015-02-10[3]胥果.中职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及其对策[J].新课程(下),2013-01-28[4]贾钰.中职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师,2012-02-15[5]蒋朝阳.提升中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混合培训模式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05-01[6]钟欣.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04-10[7]赵国宏,王晶.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6-01-20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推荐访问:普通高中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普通高中 对策 教育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