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培育途径分析(4篇)

篇一: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培育途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现状分析

  【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作为国家核心利益的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高校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也面临更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本文通过对衡阳地区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求其原因。

  【关键词】培育现状

  国家安全意识

  原因

  大学生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剧,经济、科技、文化、环境、信息等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凸现,安全威胁日渐多样化、复杂化;而在高校中存在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不强、高校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重视不够等现状。本文拟在对衡阳地区三所高校的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从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重要性入手,分析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现状及原因,以期实现高等学校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提供参考。

  2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重要性

  随着新形势下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和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国家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多新的威胁和挑战,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对他们进行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意义十分重要。

  2.1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全体公民的神圣权利和义务

  维护国家安全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我国有关国家

  安全的法律法规对于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和权利有明确的规定,这些法律法规主要有:《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五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国家安全的一般法律制度:《国家安全法》《刑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了我国国家安全的一般法律制度。《国家安全法》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专门法律,规定了国家安全机关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的职责以及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各类危害国家安全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刑法》专门规定了危害国家安全罪。除上述以外还有国防安全法律制度、经济安全法律制度、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生态安全法律制度、社会公共安全法律制度,等等。这些法律法规中均有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和权利的规定。因此,大学生应该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享受和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2.2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高等教育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21世纪,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继续搞好军训工作并使之制度化。”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是高校大学生国防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素质教育实现全面发展

  的要求是相一致的。随着高校改革开放深入,大学生在校期间除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外,还需要走出学校参加各种的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后,很多大学生会成为国家核心战略的制定者、国家经济命脉掌控者、掌握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的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要从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重要性,认清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是保障国家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

  2.3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是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

  国家安全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一方面,国家安全是个人安全的前提。没有国家安全,就不可能有个人安全。另一方面,国家安全有赖于每位公民的自觉维护。但是,在当今的新形势下,大学生中出现自觉不自觉地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放松警惕、淡化安全意识、认为“对外开放无密可保”“和平期间无间谍”等等现象。由于思想麻痹,造成国家的一些机密被泄露,更有甚者,个别经不起金钱、美色等种种诱惑,不惜丧失国格人格,出卖情报,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教训极为惨痛深刻!在国家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的今天,大学生必须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学习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3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意识培育现状

  在新形势下,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传统安全威胁和非

  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面临着新形势。从总体看,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了一定的国家安全意识,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新形势下社会对大学生在国家安全意识上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3.1高校各方面投入不足

  3.1.1高校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投入不够

  在我们调查的几所高校中,高校没有专门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教研室、专任的师资,都是挂在各高校的保卫处。高校专门性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或者讲座,也没有面向全体学生,主要是面向一些涉核涉军工专业的大学生。在这种状况下,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师资配备等方面都没有得到高校充分重视,高校没有专门专项的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方面的投入,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知识的了解主要通过非学校课程的自学和其他的途径而获得。这些与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重要性及其地位是极不相称的,无法保证教育效果。

  3.1.2大学生本身对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投入不足

  在现实中,大学生对于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对于国家安全的知识的掌握兴趣不大,导致大学生本身缺乏对培育国家安全意识的正确的认识和自身在维护国家安全上的责任。问卷调查中,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还有比较多的大学生对于国家安全还停留在军事、战争、国防、领土、情报、间谍这样一些传统的、局部的认识上,不了解“新国家安全观”和“传统国家安全”的内容及区别,缺乏对新国家安全观全方位的认识与理解。造成了他们或多或少地、有意无意地认为国家安全与己无关。这种状况与大学生所承担的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历史使命极不相符,淡化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时代责任感。

  3.2组织管理缺乏制度化

  高校对于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实施细则,没有建立全校性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领导机构,没有把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和目标管理责任联系起来,缺乏制度化。这样就出现了通过调查问卷反映出来的部分大学教师和大学生对于在高校建立国家安全意识培育机制的认识存在偏差,对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高校中还有部分教师从来没有对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方面的教育,同时部分大学生对于国家安全教育是否可以作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认识不足甚至认为根本就没有必要。

  3.3培育的方式方法单一

  高校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方式单一,主要还是以理论讲述为主,辅以讲座。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单一,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不密切,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国家安全意识不强。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部分大学生对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和语言缺乏警惕性,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危害国家安全的个案判断能力不足。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了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危害国家安全,触犯了法律,最后被判刑的个案的出现。

  4新形势下影响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原因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和依靠力量,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成效关乎国家的繁荣稳定,长治久安。但是,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现状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制度保障方面的缺乏,不利于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

  如前述,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是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中也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有明确的规定,提出了要求,但是,这些要求还相对比较笼统,甚至有的只是只言片语,缺乏具体的实施措施,还有待进一步明确、细化,有待于出台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具体指导性意见。这样就造成了高校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操作性不强,造成了高校在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方面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不足,缺乏相应的针对各校具体情况的因地制宜的实施细则和规定。

  4.2社会对国家安全教育缺乏关注,观念陈旧,不利于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

  我国长期的和平安定的国内环境,全国上下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造成大家对国家可能遇到风险和威胁估计不足,没有重视,甚至看不到。这种思想也传入了校园,对高校教师及大学生也产生了影响。这样就造成高校教师对是否要加强大学生国家

  安全教育认识不足,更有甚者,认为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意识培育完全没有必要,大学生离国家安全的事件还很远,只要学好专业就行,因此教师在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上投入精力不足、研究不深入,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思想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观念陈旧。导致了在这方面教育模式呆板、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国家安全教育平台狭小、教育资源缺乏等等。同时高校扩招以后,大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压力增大,大学生花绝大部分精力和时间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上,对于不能给自己学习、生活、就业上带来回报的国家安全教育重视不够,认为这些只是各种报道中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甚至采取漠视的态度。

  4.3校园舆论的正确引导不够,不利于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

  国家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首先,从爱国主义教育的引导方面来看,大学时期应是爱国主义精神和实践报效祖国结合的最佳时期,但是,目前大学生中出现了爱国主义观念淡化,学校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僵化,内容空洞,空喊口号,效果欠佳;其次,大学校园是一个思想活跃的地方,大学生处在这种思想活跃的环境中,而大学的校园文化没有能够成为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校园环境和校园舆论导向没有充分发挥在大学生中传播和引导形成国家安全意识的作用。第三,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上差别巨大,由于历史原因和国家自身利益等方面原因,我国在许多问题上与西方一些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分歧,由于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正确的引导不足,部分大学生势必被一些不良思想所左右。因此,缺乏足够正确的舆论引导,也不利于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意识的培育。

  总之,高校要从能否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目标的高度认识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重要性,将其纳入教学要求,规划教学内容,渗透到学生的课内外的各种教育活动中,教育引导大学生培养国家安全意识,进而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和保证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6-13.[3]唐焕韶,范晓莲.新世界政治格局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紧迫性及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3).[4]曹晓飞,张忠江.网络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新策略探索[j].前沿,2012(15).

篇二: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培育途径分析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2015.1.19)(含五篇)

  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2015.1.19)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是一项战略性基础工程

  1.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统筹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学生骨干等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培育建设网络评论队伍,是全面落实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战略任务的基础工程。近年来,各地各高校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为推动形成积极健康向上良好局面、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同时,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还存在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围绕新形势下高校在舆情研判、网络宣传、抵御渗透等重点难点工作,开展研究的针对性不够、队伍培训的有效性不强;缺乏有效调动队伍积极性主动性的鲜明激励导向和政策机制;学校宣传部门牵头抓总、各支队伍协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尚不完善;一些高校在严格落实人员配备有关规定中还存在打折扣、搞变通等情况。加强队伍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方法举措,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大而深远的战略任务。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

  2.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以配齐建强队伍为重点,以提高工作能力为核心,以改革完善激励机制为保障,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力突出、勇于担当的高素质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为全面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3.工作原则。(1)坚持党管宣传、强化责任。加强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认真履行管宣传、管意识形态重要责任,把讲政治、守纪律、有担当的要求落实到队伍建设全过程。(2)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标准和“四有”好教师标准选人用人,努力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在思想政治素质上强起来,在业务能力上强起来。(3)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问题导向,统筹队伍发展规划,统筹队伍思想政治素养和业务知识培训,统筹队伍发展保障体系建设,分层分类推进队伍科学发展。(4)坚持从严从实、改革创新。把“三严三实”要求贯彻到队伍建设中,坚持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大力推进选人用人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努力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干事创业环境,不断激发队伍创新创造活力。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重点任务

  4.配齐建强工作队伍。高校党委要把明晰宣传部门职能、加强宣传力量配备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一步明确党委宣传部门在统筹意识形态工作、统筹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校园文化建设、统筹新闻宣传舆论引导、统筹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统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的职责任务,科学核定并合理配置人员,真正将宣传部门牵头抓总的职能要求落到实处。要把政治标准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人员聘用、考核的首要标准,把政治坚定和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有专长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宣传思想工作重要岗位。要切实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配备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定,把配齐建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作为高校党委党建工作责任制督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测评等的重要内容。

  5.提升队伍整体素质。高校党委要把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和培训规划。按照政治上强起来的要求,健全

  政治理论经常性学习制度和定期轮训制度,确保每年集中政治理论教育时间不少于24学时;建立思想政治状况定期调查分析制度,准确把握队伍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合理制定政治理论学习计划。要按照业务上强起来的要求,突出领军人才培养。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遴选“四个一批”人才、推进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等重点项目中,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军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培养一大批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强化骨干队伍建设。启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国内访学计划,深入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和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骨干队伍培养计划等,组织开展宣传部门干部、共青团干部、网络评论队伍以及安全保卫工作队伍研修工作,努力培养一支忠诚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事业的人才队伍。加强培训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国家示范培训、省级分批轮训、学校全员培训三级培训体系;继续抓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重点建设10个左右国家级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培训基地;积极运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培训,探索实用技能培训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共建共享优质培训专家库。

  6.改进加强网宣能力。要着力提升网络运用能力,遵循信息网络规律,把掌握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操作技术作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必备能力,练就运用“网言网语”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过硬本领。要着力增强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培养训练主动设置议题、汇集研判网上思想动态、回应网上关切的方法手段,熟练掌握网上信息发布、报送和舆论引导工作规程,不断增强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能力。要着力提高网络评论能力,以培育网络名编名师、开办网络名站名栏、发表网络名篇名作为载体,引导支持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积极参与网络评论,着力培育一大批网络宣传骨干人才。要切实增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能力,强化对网上有害信息的甄别、抵制、批判能力,学习掌握抵御防范网络攻击的技术规范和技巧。

  7.不断强化实践锻炼。要积极推动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地方之间、部门与院(系)之间的宣传思想工作干部交流任职,支持思想

  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师与相关实务部门人员互相兼职。要制定完善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办法,通过组织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活动、辅导员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教师参加教育驻外工作和到孔子学院任教等,不断拓宽社会实践的途径。要加快推进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规范师生志愿服务活动认证和登记,鼓励支持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

  8.完善激励评价机制。要坚持重品德、重能力、重业绩、重服务的用人导向。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完善激励政策,在校内分配制度改革中,认真研究宣传思想工作专兼职一线人员的工作量计算办法和津贴补贴标准,加大表彰激励力度,建立健全学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表彰奖励办法。严格落实辅导员“双重身份、双线晋升”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单列指标、单设标准、单独评审政策。鼓励和支持专职宣传思想工作干部在职攻读学位、赴国内外研修、交流任职等,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和晋升通道。要积极探索建立优秀网络文章在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方面的认定机制,不断形成吸引优秀人才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政策导向。

  四、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

  9.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宣传、教育工作部门要高度重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和督查落实。高校要按照加强力量配备、明确专岗专责、着眼优化结构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领导的有关要求,协调推动党委宣传部门履行好宣传思想工作牵头抓总职能,把宣传思想工作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安排,不断完善经费支持政策和保障制度。院(系)党委(党总支)统筹负责院(系)宣传思想工作,并明确一名分管院(系)领导和一名宣传员,确保任务到岗、责任到人。

  10.强化责任落实。各级党委宣传、教育工作部门要定期督导高校推进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情况,并把这项工作纳入高校巡视和年度考核。各高校党委要强化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把宣传思想工作列入党委工作重要内容,每学期都要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和宣传思想

  工作队伍建设工作。要建立健全宣传思想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检查评估制度,构建党委书记负总责,校长和分管副书记、其他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各有关部门和院(系)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把宣传思想工作纳入学院和有关部门领导班子的考核当中,明确各级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目标任务和责任清单,做到有责必问、有责必查、有责必究。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意见》分七个部分:

  一、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三、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四、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

  五、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

  六、着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

  七、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

  《意见》指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校宣传思想战线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取得新进展,宣传思想阵地

  管理不断加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高校宣传思想领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广大师生对党的领导衷心拥护,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充分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主线,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以加强高校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原则是:(1)坚持党性原则、强化责任。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提高领导水平,增强驾驭能力,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2)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3)坚持标本兼治、重在建设。强化依法管理,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把高校建设成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4)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准确把握师生思想状况,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5)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推动校内外协同配合、全社会支持参与,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5个坚持)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是:(1)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

  教育,加强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加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激发广大师生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巨大热情,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2)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道德教育和实践,提升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3)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引导管理,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加强国家观和民族团结教育,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坚决抵御敌对势力渗透,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4)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把高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和辐射源,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5)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意见》指出,要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强调要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把统一使用工程重点教材纳入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把工程重点教材作为国家级重点规划教材,把工程重点教材使用情况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全面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编好教材,建好队伍,抓好教学,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要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规划,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岗位聘用(职务评聘)等方面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

  点建设地位。要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启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加强党史国史和形势任务政策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建设,做好就业指导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要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深化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哲学、历史学等相关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启动实施卓越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计划,深入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法律人才培养计划。要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改革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价方式,重点建好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创新基地,编写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核心教材,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重点建设一批有示范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学院。

  《意见》指出,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强调要着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头脑,进一步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实行学术安全培训制度,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工作,建立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制度,重视在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要扎实推进师德建设,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完善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办法,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要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探索教师定期注册制度。

  《意见》指出,要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强调要扎实推进高校思想理论建设,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参与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等重点基地建设,建设和创办一批权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术期刊,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中培养一大批政治骨干,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学养深厚、有重要影响的思想理论建设队伍。要提升研究回答重大问题的能力,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定期开展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建立健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分类评价体系,完善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组织开展高校名师大讲堂、理论名家社会行等活动,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支持中外学者围绕中国发展和全球性重大问题开展合作研究。要切实做好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完善新闻信息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进一步改进高校新闻宣传的文风作风,建立高校、宣传部门、新闻媒体三方联动宣传机制,为高校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大力推进校报校刊数字化建设,探索建立优秀网络文章在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方面的认定机制,着力培育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广的网络名师,立足校园网站建设开办一批贴近师生学习生活的网络名站名栏,建设一支由学生和青年教师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

  《意见》指出,要着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强调要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加强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建设,加强高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要强化高校课堂教学纪律,制定加强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要完善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制度,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管理,建立高校出版质量监督检查体系,制定大学生社团的成立和检查制度,加强宗教学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机构管理,加强校园反邪教宣传教育工作。

  《意见》最后强调,要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要完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机制,高校党委要强化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党委书记、校长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院(系)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院(系)党组织保证监督作用,加强高校共青团建设,加快推进高校章程制定和核准工作。要配齐建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统筹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宣传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建设,组织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坚持高标准选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干部,高校党委宣传部长由学校党委常委兼任,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人才培养。要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大格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把这项工作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

  第三篇: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的体会

  全文共七部分内容:

  一、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三、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四、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

  五、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

  六、着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

  七、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入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主线,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以加强高校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本原则:

  (1)坚持党性原则、强化责任。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提高领导水平,增强驾驭能力,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2)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3)坚持标本兼治、重在建设。强化依法管理,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把高校建设成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

  (4)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准确把握师生思想状况,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

  (5)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推动校内外协同配合、全社会支持参与,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

  ★主要任务:

  (1)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加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激发广大师生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巨大热情,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

  (2)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道德教育和实践,提升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3)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引导管理,做大

  做强正面宣传,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加强国家观和民族团结教育,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坚决抵御敌对势力渗透,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4)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把高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和辐射源,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5)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意见》制定印发的重要意义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意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全面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是对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总动员,是指导我们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意见》的颁布实施,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高度重视。学习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的重点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意识形态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阵地意识明显提升,广大师生牢记立德树人崇高使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传播先进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的生力

  军。当前高校宣传思想领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广大师生对党的领导衷心拥护,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充分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两办印发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文件,对于我们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确保党对高校的领导,确保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意见》体现了哪些重要思路

  答:《意见》立意高远、总揽全局、体系完整,体现了许多重要思路。突出的是:

  一是必须牢牢掌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要思想贯穿《意见》始终。

  二是《意见》按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在逻辑,明确提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途径方法、条件保障等,要求校内外协调配合、全社会支持参与,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格局。这是从整体上统筹规划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充分体现了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内在规律的把握。

  三是立足建设发展和依法管理并举,治标和治本相结合,突出建设、强化管理。在强调正面建设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体现大格局思路,求实招、求根本转变;强调依法依规管好宣传思想阵地,对违法违规的人和事要严格管理,不给宣传错误思潮的观点言论提供平台,净化立德树人环境。

  《意见》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哪些基本要求

  一是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不断深化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宣传教育是坚定高校师生理想信念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要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把统一使用工程重点教材纳入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全面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要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启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要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挖掘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二是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教师是育人的主体,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要着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头脑。要扎实推进师德建设,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要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探索教师定期注册制度。

  三是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扎实推进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创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提升研究回答重大问题的能力,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组织开展高校名师大讲堂、理论名家社会行等活动,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要切实做好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完善新闻信息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进一步改进高校新闻宣传的文风作风。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大力推进校报校刊数字化建设,探索建立优秀网络文章在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方面的认定机制。

  四是着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落实好《意见》,必须不断增强阵地意识,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要加强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建设,加强高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要强化高校课堂教学纪律,制定加强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要完善宣传

  思想阵地管理制度,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管理,建立高校出版质量监督检查体系。《意见》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哪些保障措施

  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完成好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各项任务,要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

  一是要完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机制,高校党委要强化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党委书记、校长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院(系)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院(系)党组织保证监督作用,加强高校共青团建设,加快推进高校章程制定和核准工作。

  二是要配齐建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统筹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宣传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建设,组织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坚持高标准选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干部,高校党委宣传部长由学校党委常委兼任,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人才培养。

  三是要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大格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把这项工作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

  学习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近期要采取哪些举措

  为确保《意见》提出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下一步,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组织学习,统一思想。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制订系统的学习宣传方案和计划,分层次、分类别组织学习,全面系统地学习领会《意见》精神,通过学习切实把思想统一到《意见》的精神上来,统一到贯彻落实《意见》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部署上来,将《意见》提出的各项政策举措落实到办学理校实践中,落实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落实到办

  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各项工作中。

  二是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教育部将根据《意见》提出的重点任务,细化现有工作方案和举措,明确时间进度、工作成果、督促检查等具体安排,并要求各地各高校对贯彻落实工作进行具体部署,细化目标任务,科学确定时间表和任务书,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把《意见》各项任务落细落小落实。

  三是加强领导,确保实效。教育部将把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作为教育巡视的重要内容,定期加强对学习贯彻《意见》情况的督查工作,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督查督办机制和动态反馈机制。要求各地各高校完善宣传思想工作机制,经常研究,及时加强指导。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各方支持参与、协调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良好局面。各高校要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院(系)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努力做到稳步推进,务求实效.强化“四种意识”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是近期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焦点话题。当前,我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为阐述中国梦、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在理念、手段、方法、载体、语言、人才队伍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致使高校这个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面临被各种错误思潮攻占的危险。因此,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成为当前我国高校一项非常紧迫的战略任务,而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关键就是要强化高校教师的“四种意识”。

  强化政治意识是首要之举。我国的高校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学,这决定了高校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正确的政治立场,必须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根本原则,也是最低要求。然而,在如今的大学校园,不少教师政治观念淡薄,整日忙着“拉项目”、“讲学”、“创收”,却以“没有时间”为由逃避政治理论学习,即使学了,也是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更有甚者,在课堂上、互联网上

  抹黑中国、美化西方社会,产生极为恶劣的政治影响。因此,强化高校教师的政治意识成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之举。学校各个部门要建立严格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对本部门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年终考核,作为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同时,还要建立高校教师的退出和淘汰机制,将那些长期否定四项基本原则、肆意攻击党和政府的人一概清理出高校教师队伍,净化高校空气。

  强化责任意识是有效途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异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能否把它做好不是一个部门的责任,所有部门和任课教师都有责任,谁也不能置身事外。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是教学部门的责任,教师身处教学一线,与学生接触频繁,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品德养成具有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应当包含的内容就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是其应当承担的使命;其他公修课和专业课教师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态度同样能够感染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也是行政部门的责任,行政部门的老师关爱学生、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同样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强化高校教师的责任意识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有效途径。强化高校教师的责任意识,关键在于建立一种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院(系)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和责任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发挥高校所有部门和所有教师的合力,形成宣传思想工作的叠加效应。

  强化阵地意识是必然选择。当前,在中国的大学校园里,“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宪政主义”等西方思想已开始渗透,“新儒家”、“历史虚无主义”等国内错误思想也趁势蔓延。面对这种情况,有些高校教师或是漠视,或是放弃,导致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呈现逐渐弱化的趋势。因此,强化高校教师的阵地意识成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选择。要让广大教师明白上述错误思潮的危害与本质,它们的目的是搞乱中国,使中国要么走回封闭僵化的老路,要么走向改旗易帜的邪路。要注重发挥高校

  教师的理论优势,组织他们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歪理邪说展开论战,将其驱逐出大学校园。同时,还要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和热情,邀请他们开通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利用新媒体发声,让主流社会舆论占据大学校园的网络空间。

  强化底线意识是必要举措。底线,是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行为或者道德的最低期望和要求。逾越底线,必然受到公众的批判和谴责。坚定的政治信仰(政治底线)、严格的法律观念(法律底线)、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底线)是高校教师的社会标签,也是高校教师必须时刻谨记的行为底线。然而,细心观察,近些年少数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法律观念淡薄、道德品质恶劣,做出许多与自身地位甚不相符的举动,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的社会形象和职业声誉。少数高校教师的拙劣表现使青年学生产生一种被愚弄的感觉,他们对宣传思想工作表现出极大的排斥情绪和抵触心理。因此,强化高校教师的底线意识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必要举措。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力度,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之内化为广大教师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同时,要让高校教师敢于“亮剑”,对少数害群之马进行严厉惩处,纯洁高校教师队伍。

  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底线意识这四种意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共同强化这四种意识,将其融入广大教师的血液和骨髓当中,宣传思想工作这项强基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讲话中,王维书记谈了三点要求:

  党委书记王维就如何贯彻落实59号文件精神,对2015年学校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部署。讲话中,王维书记谈了三点意见:一是统一思想、突出主题,把握宣传思想工作新内涵。把握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内涵,首先要领会好、落实好“三个融入”,要将宣传思想工作融入到学校特色办学中、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融入到汇聚发展改革正能量中;二是紧抓重点、形成合力,搭建宣传思想工作新平台。要唱响主旋律,做到想唱主旋律、敢唱主旋律、会唱主旋律。要加强宣

  传思想阵地建设。要强化监督、健全理论课堂阵地管理,管好宣传思想阵地。要形成合力,发挥平台效应。要切实发挥好思想政治研究会的引领作用,强化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抓好两级中心组学习和校内宣讲工作,还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三是转变思路、提升能力,认识宣传思想工作新要求。要充分认识到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主动研究如何提升能力,抢占新媒体、用好新媒体。

  最后,王维书记要求,要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这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全校师生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必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不辱使命。他希望,在省市委和业务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在校思政工作研究会的协调引领下,学校各条战线共同努力做好新常态下的宣传思想工作.讨论:

  高校当好师德“红线”看守者

  教育部9日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提出,科研弄虚作假、性骚扰学生等七类触及师德“红线”的行为将受到严惩。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还将追究高校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术业不精的教师充其量教不好学生知识,但心术不端的教师却会带坏学生的品格。近年高校教师学术造假、收受贿赂、性骚扰学生等失德行为屡屡见诸报端,由于一些行为并不构成犯罪,致使一些道德败坏的教师难以受到处罚。

  高校教师失德行为多发,严重伤害了教师队伍和高校的形象,高校自身疏于管理难辞其咎。近年多起失德案例暴露出一些高校日常管理中“重科研,轻师德”问题严重,对违反师德的行为不主动追究,甚至“护短”,将严重违反师德的教师仍然留在讲台上。

  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高校是师德建设的责任主体,高校主要负责人是师

  德建设的第一责任人;高校应组建师德建设委员会,并建立一岗双责的责任追究机制。

  教育部这一规定对高校师德管理责任的强化值得肯定,但制度最终转化为师德建设的助推力,还需要高校积极作为。师德建设委员会能否发挥职能,师德考核能否真正做实,失德教师的处置能否及时、公平、公开,都将决定师德建设的成效。

  履行师德建设的主体责任,高校一方面需要强化日常管理,尽快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系,将师德考核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在违反师德行为的处置上,应当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而不能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当然,师德建设也需要形成合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当发挥职能,帮助高校扎牢篱笆,防范和惩戒教师失德行为。高校教师也应当加强自我修养,自觉捍卫职业尊严。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才能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

  尹书记讲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32页后

  佟刚全校科研工作及科技创新等

  第四篇: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实施方案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管理学院组织全院师生认真学习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59号文件精神(以下简称《意见》),并就学院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讨论研究和部署,结合学院自身的特点,制定了实施方案,围绕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教学和科研为中心,主要开展的“六个一”活动:

  一是定期开展一次宣传思想工作的实践活动。在原有“重温百家讲坛”专题讲座、“博士沙龙—国学讲堂”、教师公开课示范教学活

  动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开展“博士论坛”学术研讨、“道德讲堂”和理论研究征文等活动,依托管理学的学科特点,结合社会学、政策学、经济学专业课的教学工作,发挥管理学科教学资源优势,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活动。

  二是每学期举办一次以在校研究生、本科生为主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为主题的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创新教育形式,计划通过“责任与梦想”主题辩论赛、“中国梦〃宁夏情”主题演讲、“激情青春”主题征文及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使思想教育工作多元化、立体化、全面化,力争取得良好而积极的效果。进一步完善功能党小组的作用,充分发挥学院党总支、共青团和分工会的作用,建设由教师、学生骨干组成的宣传队伍,在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处、团委、工会等职能部门指导下进行正面舆论宣传引导工作。

  三是建设一支政治思想坚定的教师队伍。结合《意见》的实施,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为目的,计划5月份邀请校内刘敬霞老师开展教学名师“师德师风”分享座谈会;6月份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校级授课比赛;9月份开展教师节“师德师风、爱岗敬业”为主题的教师承诺签名活动。积极营造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教育引导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加注意学生人格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不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全过程。

  四是计划10月在全体研究生和本科生中举办一次宣传民族文化、推动民族团结的“民族之园,缤纷花开”知识竞赛活动,以此来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活动旨在通过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学生认清形势,激发他们对中国社会现状的认知和思考,抒发爱国、爱党情怀。在日常生活中,重点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和引导,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工作,弘扬正能量。

  五是定期开展一次以朋辈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为抓手的心理咨询服务。紧密围绕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开展以“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为主题的关注弱势群体的献爱心活动,发挥“启”航扬

  帆,“慧”动人生的“启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作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以及“心理健康游戏进宿舍”活动,充分发挥学院心理咨询室人才优势,化解矛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六是抓好一块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建设。认真落实学院《教师联系宿舍制度》、《班主任制度》、《书记进班会制度》、《本科生导师制》,充分发挥各项制度的优势,积极打造“师生一体”思想平台,促使每个教师都能积极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管理之中,将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推向生活化、常态化、制度化的良性发展局面,真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五篇: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国防教育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国防教育

  摘

  要:国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高校国防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军政素质方面发挥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国防教育成效,笔者通过调查从高校国防教育对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探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国防教育质量两个方面着手初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高校

  国防教育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看来,学校国防教育无外乎两个主要目的:一个就是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个就是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后备兵员打基础。这两个目的最重要的就是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国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军政素质方面发挥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学校国防教育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学习到人民解放军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爱国奉献、勇于牺牲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优良传统。这些都十分有利于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学生学习军事高科技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开阔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活跃思维方式;有利

  于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学生组织性、纪律性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增强,从而为将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国防教育是我国提高全民国防意识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环节。国家的安危与每个公民的爱国热情、国防观念和献身精神密不可分。

  一、高校国防教育对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调查显示:高校大学生认为国防教育课教师最应具备的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最应具备的能力是思想教育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影响教学效果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学态度、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目前贵州省高校中从事国防教育课程教学的师资,既有长期从事军事理论教学来的专职教师,也有临时请来兼职的人武干部,大部分还是从经过军训的毕业生中选拔出来,在学生军训管理部门任职的青年教师。他们的经历不同专业背景也不同,相当一部分同志对军事理论知识不熟悉、不了解,与国防教育课程信息化要求不相适应。长期从事军事理论教学的专职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运用和军事理论知识方面都较为精通,但是,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也很难使国防教育课信息化的实施有长时间的积累而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这种状况,有计划地搞好师资培训,协调好各类国防教育课教师的关系,做好衔接工作,使彼此之间有机结合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1.确立“科学育人”的思想观念

  “科学育人”的范畴很广,但从根本上说,在高校国防教育层面主要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广义上讲,高校国防教育水平的发展与提高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本质上是科技水准的提高及发展问题;二是从狭义上讲,高校国防教育的贯彻落实要求每一名教师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与实践。前者是宏观把握的问题,后者则是微观操作问题。也就是说科学育人的落实,从具体实施过程看更加依赖于具有科学育人思维方式的军事教师的具体实践。因此每一位军事教师都应当具有“科学育人”的战略意识和责任意识,都应当通过尽快转变自身的思维方式、尽快提高现代化意识、尽快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文化知识来具体实现“科学育人”的根本目标。从这个意

  义上说,提高“科学育人”问题的重要一点就是要提高广大军事教师的科学文化知识、思想方法与修养这是“科学育人”的必要基础。

  2.热心军事理论教学为人师表

  国防教育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它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必须看到军事课培养四化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思想上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否则是难以搞好国防教育教学的。有的青年教师工作一段时间后感到军事理论教研室目前在学校受重视程度不高,缺乏个人发展前途,因而工作涣散或干脆不干,给我们工作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军事课的教师必须热衷于本职工作,并在教学中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军人气质,举止言行都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军人形象。同时要能大胆管理严格管理,既讲知识也管作风还能教书育人。

  3.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国防教育课往往被大家误认为浅显易学,随便找个教师翻翻书就能应付。这的确是一种很深的误解,给我们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国防教育课是一门涉及知识面较广,专业性非常高的专业课程。授课教师必须具备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丰富的军事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才能在教学中通过自己特有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作风。

  对于我省目前国防教育课授课教师的状况,我们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开课初期,由于教师缺乏聘请了一些有军事爱好的其他专业教师来讲授国防教育课,他们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态度认真,但缺少军事方面的感性和理性知识,往往讲原理多,军事特色少,联系国内外军事现状更少。因而得不到学生的共鸣,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一方面可以从具有较高军事理论教学水平的专业教研室中聘请几位教授来校讲课。另一方面可以从军队转业干部中选进几名专业相关的军校干部优化教师队伍。这样不但可以增强了军事特色还能在学生和教工中产生了良好效果。

  4.具备吃苦耐劳不计名利的奉献精神

  贵州省高校学生国防教育课的教学时间紧、授课任务重,大部分是安排在晚上授课,而且授课时间一般在2-3小时,有的学校甚至安

  排学生军训的间歇在训练场露天授课。年轻的大学生只有一次宝贵的国防教育,而我们的国防教育课教师却是年复一年,年年如此,其中的滋味是局外人难以体验的,这充分体现了军事课教师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另外由于种种原因国防教育课教师的职称评定等待遇至今没能较好地解决,我们的教师都要能正确对待事业与名利,在这特殊的岗位上不为名、不为利为祖国四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作出无私的奉献。

  二、探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国防教育质量

  1.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

  不断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组织领导建设和制度建设,是国防教育得以保质保量、长久实施的重要保障,具有深远的战略和实践意义。“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国防教育的落实,需要一定的组织和制度来保证,否则只能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也难以落到实处。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国防教育课教学的组织领导。对高校学生进行系统的军事理论教育涉及诸多方面和环节,在军事理论教育的起步阶段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有效形成“一盘棋”的协作局面。普通高校要把国防教育课切实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去,摆上议事日程,不断完善学科体系和教学设施,为军事理论教学创造出良好条件。

  如何使国家、各级政府和高校制定的法律法规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应从考核制度、监督制度和奖惩制度三个方面入手考核严格。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既然要把国防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来对待,那我们应确保国防教育和其他课程一样,进行对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双重考核,以督促国防教育的落实,提高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学习积极性和紧迫感,保证教育效果。对于作为被教育者的广大大学生,我们应告知他们,国防课程与其他基础或专业课程一样,已正式列入学分计划并将在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完成之后进

  行正规的闭卷考试,所得成绩同样与评优和毕业相关。国防教育教研室应组织教师进行严格的阅卷和成绩统计、汇总工作。对于教育实施者的广大高校和高校教师,应严格进行领导干部授课考勤、定期进行国防教育专业教师学术水平考核、多方评估国防教育教研室所开展的课外活动质量及反响,并把国防教育质量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和授课教师业绩的一个方面。

  2.合理设置、科学计划国防教育课的教学内容

  高校国防教育课的教学内容要以《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为依据,周密计划科学安排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当代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文化基础好,视野开阔,接受能力强,对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事物、新理论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求知欲。如果国防教育课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循规蹈矩,就会使原本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课程索然无味,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军事理论教学要抓住大学生的这些特点,突出针对性,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突出“系”、“新”、“高”、“近”、“融”的特色。一是突出国防教育课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对国防法规、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科技和高技术战争等内容,必须突出其系统性,不能仅停留在一般的概念和定义上。必须突出其本质,初步构建起大学生的相关认知体系。要系统讲解国防法规、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国家安全、军事高科技和高技术战争等内容,要侧重于拓宽军事领域的知识面,但是,不要在理论的深度和学术上作过细的探究。二是要突出国防教育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国防教育课教学必须紧跟时代热点,号准学生思想脉搏,直击敏感问题,以此展开相关理论教学,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军事理论的兴趣。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紧贴大学生的“新”思维,让大学生了解“新”的军事动态。三是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增大军事“高”科技的比重,注重知识的信息量和高科技含量。四是要紧跟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力求把学生最关注的世界热点、最新信息及时纳入到教学当中。五是要把教学内容与地方高校的整个教学内容体系“融”合起来。学校武装部要仔细研究学校的教学大纲并且与教务部门搞好协调配合,认真听取有关部门和学生的意见及建议,使

  国防教育课教学适应本校的校园文化氛围。

  3.摸清大学生知识需求、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

  国防教育课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军事素质增强国防观念。教学中要针对内容多、覆盖面广、时间少、教学机制不完备等特点,结合学生知识需求,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一是灵活运用国防史例。教学不能单纯地就理论讲理论,要在阐述基本观点的基础上,精选一些关系国家生死存亡和民族盛衰的具体史例进行生动讲解,并注重采取现场解答学生问题开展专题讨论、军事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教学,不仅使学生便于理解,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生动、详细的具体事例中去感悟军事观点,寓理于情趣中之中使理论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军事知识的兴趣。该方法与地方高校“案例启发式”教学方法相互兼容,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二是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建立多媒体军事教室确保教学质量。针对军事理论内容比较抽象、不便于理解掌握的情况,采取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图像显示的直观性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要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软件,使最新的军事科技知识和最新军事动态及时进入课堂。三是拓宽教学形式,增强军事理论教学的辐射力、感染力。因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仅有30个左右学时,很难完全消化、理解教学内容。要采取开设选修课或举办军事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对军事理论教学进行充实、拓展。运用校园网络等多种手段构建军事理论教学平台,使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空间了解掌握更多、更新的军事知识;编辑国防宣传刊物,开设军事知识学习园地,为大学生发表军事言论提供广阔空间;利用校园广播、板报等宣传媒体营造努力学习军事的良好氛围。四是改进教学管理。根据国防教育课的特点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把国防教育课纳入高等院校学生的学籍管理体制,按照学分制进行管理。教学中实施全过程教学管理,采取到课、作业、结业考试相结合的办法评定学习成绩。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

  必须提高对学校国防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与军事部门密切配合,把学校国防教育工作作为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落实。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11]8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国办发[2001]48号

  [3]徐则平.国家安全理论研究.贵州大学出版社.2009.9[4]徐则平.国防教育管理概论[M].贵州大学出版社.2009.141[5]张学兵.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滞后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5(07)

  [6]吴玉红;吴建彪.高校军事课素质教育功能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7]张学兵.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滞后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5(07)

  [8]朱晓峰.论地方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5)

  [9]吴玉红;吴建彪.高校军事课素质教育功能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10]罗善华;单秀岩.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与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14)

  [11]徐宏侠.对提高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探讨[J].辽宁师专学报.2004(04)

  [12]刘浩波.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中南大学.2006作者简介:

  1.王韬,男,硕士学历,贵阳医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室讲师.2.罗善华;单秀岩.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高校国防教育课教学改革与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14)

  3.俞宗.高标准、严要求

  搞好军事理论教学[J].上海交大高教研究.1996(1)

  4.冯中华.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实施国防教育的历史经验[J].军事历史研究.2004(1)

  5.鄢欣;潘东.搞好新时期国防教育课教学的几点思考[N].国防时报.2008(2月28日)

篇三: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培育途径分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论高校统一战线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作者:赵飞

  张艳

  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36期

  摘

  要: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的主要阵地和社会思潮前沿阵地,客观分析新形势下高校统一战线视角下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我们积极探索高校统一战线视角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现实路径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高校;统一战线;意识形态;建设

  一、引言

  当前世情、国情和党情都在发生变化,各种社会思潮交流、交融和交锋,社会思想观念多样、多元、多变,高校统一战线和高校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发生深刻变革。高校作为人才、知识、价值和意识形态的辐射源,是各种社会思潮、思想观点、文化观点的集聚地,“也是历来各种政治势力争夺知识青年,抢占思想文化阵地,夺取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前沿阵地。”[1]高校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对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加强高校统一战线视野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促进校园和谐稳定、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价值取向、推动高校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

  二、新形势下高校统一战线视野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西方反动势力企图瓦解和破坏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思想防线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历史地看,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2]当前全球范围内思想文化、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等领域斗争更加激荡、更加复杂,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各种途径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瓦解冲击,企图传播其所谓的“普世价值”,以及所谓的文化的“合理性”“普世性”“生命力”的论证,由传统的经济技术援助逐渐转为对高校的学术讲座、访问交流、考察旅游、捐赠等各种方式来宣传、传播所谓的文化、思想、价值,对我国长期进行有阴谋、有计划、有意识的文化渗透和价值传播,以实现西方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居于统治地位的企图和霸权地位。

  (二)宗教极端思想冲击和侵蚀着高校统一战线和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宗教所具有的社会控制、群体整合、心理调适和文化交流的功能对大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外来的文化产品和所包含的价值观容易青睐和接受,加之高校学生社会经验缺乏,对问题是非缺乏深入分析和

篇四: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培育途径分析

  

  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有效途径探析

  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是普及和传播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对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全球双创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有效途径包括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课程建设、创新载体形式、引进专业人才、创新制度机制等方面。

  一、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主题教育活动是先进文化、先进思想、先进理论向广大师生传播的重要形式,可有效提高师生思想水平和文化素质。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时,可以以国家和学校的发展战略为主线,积极宣传和推动社会主流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加强课程建设

  通过加强课程建设,推进政治理论课程改革,能够更好地提高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教育质量。在课程设置中,应引入最新的文化、思想和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增强课程的互动性、趣味性和探究性,提高师生学习体验。

  三、创新载体形式

  创新载体形式,是推进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有效手段。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设计和开展具有特色的意识形态阵地活动,增加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同时,还应加强和拓展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宣传,扩大影响力。

  四、引进专业人才

  引进专业人才,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重要途径。这些人才不仅能够丰富高校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水平,而且还能够推动高校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高师生思想水平。

  五、创新制度机制

  创新制度机制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重要保障。应完善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管理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让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成为高校的长期工程。

  总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以进一步增强师生的思想道德意识,提升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推荐访问: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培育途径分析 意识形态 国家安全 新形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