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师团队建设(2篇)

篇一:思政教师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淮安市“教坛新秀”。优秀的引路人是我努力奔跑的动力和路标。受徐老师鼓舞,除学科教学工作,在其他方二二一年第二十三期会”活动的简报撰写任务就由我承担。从接到任务时的忐忑焦虑,到准备过程中的构思设想,再到撰稿时的字斟句酌,都让我悟出很多。同时我也找到了一条提升写作水平的捷径——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故事。我参与编写的《文明礼仪教育》获评淮安市优秀德育校本课程教材,撰写的《教育的合力》一文在2019年“全区教干教师暑期读书活动”中获特等奖……区思政学科育人中心组团队让每位成员都可以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点点星光,汇聚成璀璨银河。(作者系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开明中学教师,一级教师)面我也努力进取,并先后获得淮安市初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清江浦区首届骨干教师、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赋能式点燃,激发发展动力中心组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学习,定期开展写作培训、课题研究,举办共读、同研的立体式读书沙龙等活动,不断激发我们思考和写作的动力。中心组的每次活动简报,都在微信公众号刊登。如到扬州参加“全国道法品位课堂研讨·专家点评·专业赋能:思政教师团队建设的时代应答黄艳梅【关键词】专业赋能;思政教师;团队建设;教研训一体化【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3-0048-03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成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点要求。淮安市清江浦区思政学科育人中心组肩负时代使命,加强48专业赋能,借助多样化研修途径,努力实现区域思政教师团队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提升。清江浦区思政教师团队坚持价值引领、坚持实践导向、坚持系统提升的“集体行走”,不仅推动了区域思政教研训一体化高品质发展,而且为当下的区域学科教师团队建设贡献了可借鉴的研修经验和发展样本。

  一、坚持价值引领,积极营建同生共长的团队文化清江浦区思政学科育人中心组系区思政学科教研员徐振伟老师领衔的专业团队,他们中有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新秀,本身已呈现梯队成长的态势。鉴于学科活动的开放性和动态性,他们日渐形成“1+8+N”的组织结构,“1”自然指徐振伟老师,他是团队的领导者、助学者,也是首席学习官,担负着促进教师团队整体发展的重要职责;“8”指团队的核心成员,他们是来自不同学校的骨干力量,“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他们是思政教研的关键少数;“N”是区域内受到影响和感召的一线思政教师。中心组在与一线思政教师的互动中发挥专业影响力,并通过广大思政教师实现思政课堂的教学改进,区域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这是清江浦区思政教师团队建设的最终目标。团队是现代组织的基本单位,共同愿景与价值追求是团队之魂魄,在团队中发挥着群体动力作用,维系着团队成员持续的组织活动。清江浦区思政学科育人中心组团队组建三年多来,经过磨合、调适和创新,成为创生共识、合作探究的成长家园,他们提出“做睿智、担当、民主、博学教师,育阳光、健康、快乐、自信学生”,他们的育己育人主张明快而富有感染力。他们明晰团队的“关注点”是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切入点”是区域研训课程的优化,“价值点”是核心素养的培育,“落脚点”是学生的生命成长。他们准确定位学科育人团队,建构的多维教研网络,不断引领教学、培养骨干,实现与一线教师的共同成长。他们的团队是扁平的、柔性的、有效的学科专业组织,他们同生共长的团队文化保证了团队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二、坚持实践导向,深入探索教研训一体化行动策略成人学习内容侧重于实用性,学习效果受实践经验影响,所以教师研修要面向教育实践本身,依据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解决实际问题、改进教学行为和提升自身经验的过程中促进专业发展。清江浦区思政学科育人中心组基于成人行为逻辑,将研修活动根植于教育教学实践。他们结合驻点调研、复习研讨、课题研究以及“广教研”活动等,强调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教师以新理念观照教育教学工作,从而在行动研究中发展能力。在集体备课活动中,为了让更多的一线教师卷入研究,区思政学科育人中心组采用抽签形式,现场确定交流人员名单。发言人随机产生,但人人都有深度的准备,即围绕时政热点,分别以未成年人保护、绿色中国、精准扶贫等不同主题进行时政“串讲”。他们还从热点扫描、课本“链接”、习题回顾、命题预测等角度展开热烈研讨,这样有创意的集体备课方式将教师们,无论主讲人还是其他参与者都是收获满满。清江浦区思政教师团队聚焦高效课堂,多次开展课例研修活动。他们认为思政课一要有魂,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二要有理,厘清知识点间的逻辑;三要有情,在学生心底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四要有趣,结合淮安地域,挖掘乡土资源,用故事娓娓道来,让课堂有趣有料、有滋有味。意趣相融、情理相生,这“四要”无疑指向了思政课堂的本质,成为他们课堂教学的参照系。团队成员据此观察、诊断课堂教学,研习、改进教学行为,当教师认同这样的参照系和话语方式,他们更有可能致力于持续的教学改进和专业发展。49“县域—片区—学校”“卷入”

  思政课是接轨于时代、落地于生活的一门学科,清江浦区思政教师团队立足学科特点,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主题研讨活动,如乡土资源的开发、红色资源的利用、民法典的学习等;他们还针对思政课程实施中的热点、难点,研发设计一线教师感兴趣的课程,开展课题研究,使之切合教师的现实需求。在研修方式上,除了常用的讲座式,还积极引入参与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方式,以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实现教研训一体化对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教学是日常工作,研究是精进之路,培训方能保证持续发展,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研修策略,教研训一体化才会真正发生。如上种种,以中心组为主干的清江浦区思政教师团队扎根田野研究,通过立足教育现场加深专业理解和解决教学问题,为教师的综合性成长搭建更为宽广的实践平台,引导教师建构自己的学科思维,形成自己的教育智慧。三、坚持系统提升,着力谋求自我超越的成长图景很多教师感叹自己参加研修活动“听着激动,回去不动”,碎片化研修虽然也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但强大的传统惯习会拖住教师前行的步履。团队的各类活动和同伴互助则能够帮助教师走出职业倦怠,实现个体的系统提升。教师是研修团队的主体,教学需要深入改进,教师只有进入持续而有深度的学习状态,才能完成从观念到行为的自我超越和系统变革。清江浦区思政学科育人中心组开展集中研修,引领思政教师深度参与其中。他们坚持读书打卡,定期开展交流;通过团队学习,开展研讨和分享,从实地考察中汲取教育经验,在深度参与式研修中进行思想交流。诚如戴久芳老师50所言,“‘卷入’研训,共享发展”,她认为团队教研的魅力在于它能使教师在思维碰撞和相互激励中燃起自觉的意识,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吴静静老师受益于订单式培养,享受到团队发展红利,她说团队“点燃了我的教育理想”。他们重视同伴合作发展,面对问题,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进步。其实,同伴互助还可以改善教师个体的心智模式,促使教师在团队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苏华友老师感念中心组成员帮助他们学校教研组“催生”和完善教学改革方案,促进他们提升教学品质。张红星老师“借势”团队研究热潮,助力自身发展,推动学校教研活动实现从“单打独斗”到合作共享的变革;他们主动展示个人专业发展经验,并将研修成果进行转化运用。清江浦区思政教师团队深切理解自主专业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价值,自主选择阅读书籍,培养良好的反思习惯,学习撰写活动简报、读书笔记以及教育教学论文,以此锤炼自己的专业写作能力。“团队—同伴—自我”,徐振伟与他的团队用行动勾画了教师自我超越的成长图景,他们踏上了教师系统提升的立体通道。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当前思政教师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学内容怎样更好回应时代关切,教学方式怎样更贴近人性逻辑,教学效果怎样更落地有声,等等。思政教师研修团队只有抓好专业赋能,发挥好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才会越上越好。培养一代又一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清江浦思政教师团队等诸多同仁,我们永远在路上。(作者系江苏省淮安市教师发展学院院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篇二:思政教师团队建设

  

  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对于课程思政而言,其主要的作用是对学科德育思想进行有效践行。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需要不断发挥教学团队等相关教学组织对于有效开展思政课程的建设,不断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来强化教师思政课程能力。

  强化与思政课程相向的主要教学集体,对于专业课的主要思政元素进一步发掘,同时,这种方式需要不断依靠团队协作的方式,强化团队分工。课程思政主要采用的研究落脚点集中在“思政”之上,这实际就对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师自身的主要政治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对于这类教师来说,可以通过团队的方式进行有效的集体学习,强化思政理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其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在此基础上,不断将这些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

  强化专业课程不断实现“隐性思政”教育效果,不断对课程自身存在的思维逻辑进行有效强化,这就需要团队采用群策群力的方式以及措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虽然在形式上呈相互协同的效果,但二者之间无法相互取代,仍然具有一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课程思政的功能作用中,采用专业课程的方式,其中蕴含着较大的科学精神,使得学生在不断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主要技能的培养他方面不断接受这种科学精神的有效渲染和熏陶,这种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影

  响了学生的主要思想、价值选择和行为习惯。教师需要借助团队采用集思广益的方法,进行反复推敲以及论证,并借助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有效辩难以及启发,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在面对学生时,讲授相关知识具备强烈的授课底气和自信。

  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进而有效实现育人责任的意识,不断将这种意识有效传递,这种传递的方式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以及影响。对于教学团队,应采用具备了一定的扁平化发展的组织形态,其主要特点呈现出的是拥有较高的交流以及管理机制,同时还具备了去行政化的特点。这些特点能够有效促进教师实现平等以及在工作中实现志趣相投的工作氛围,进而不断探索育人质量的有效提升道路,激发教师不断实现自身的价值。

  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构的具体策略

  团队的组成上需要不断满足课程思政的内在要求。对于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而言,主要是以增强育人能力为主。关于课程思政的教学团队的相关带头人的选择,主要人选的标准需要具备下列素质。一是对于事业具备强烈的工作热情,热爱相关教学工作,拥有足够的时间,并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发展中,执着追求育人质量的有效提升。二是带头人的思想政治作风过硬,具备坚定的马克思思想以及具有扎实的理论水平,坚定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信念,符合“四有”好老师标准。对于团队的规模建设而言,通常以10人左右最为合理。对于团队的构成,主要以学科背景交叉、相关知识互补以及年龄等结构成为一定梯度为主,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协作意愿进行重点观察。

  高校可以采用跨系、院、校等方式进行组建,甚至可以通过邀请具备一定基础,且符合团队建设要求的专业教师参与到其中。对于这种组建方式而言,一是能够有效拉近距离,二是对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能够符合更深层次的合作模式。高校应采用平等以及协作的方式,进而形成既存在合作,又存在竞争的团队模式,将这种模式作为主要的追求目标。此外,还需要强化其团队精神的有效构建,主要原因是团队精神是一个团队的主要灵魂,有着强烈的团队精神,才能有效凝聚人心,使团队不至于松散。

  需要选择具备可靠的政治素养,三观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师组建团队。专业的知识并非独立于人类社会而成为一种独立的状态,价值观的有效塑造在这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主要的知识技能需要同人的主要价值体系相关和紧密联系。课程思政的教学团队,“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相关教师需要不断对温暖有所感知,才能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将这种温暖有效传递以及不断扩大。对于课程思政的团队而言,其有相关的责任是使得每位成员都能感受到这种集体的氛围以及存在的温度和善意,进而使这种温暖不断向立德树人的事业中有效扩散开来,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主要的教学目标。(作者:马张霞江苏省相城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

推荐访问:思政教师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 教师 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