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调研报告范文(9篇)

篇一: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乡领导班子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乡领导班子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组织部的要求,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为进一步掌握当前我乡领导班子的基本情况,进而找到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对策,我们——乡组织专人对领导班子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

  一、基本情况

  从班子成员配备情况看,——乡共有党政领导班子成员10人,其中书记1人,乡长1人,副书记1人,副乡长3人,武装部长1人,其他委员2人;村支书1人.其中正科2人;班子成员中,党委委员兼副乡长2人。从领导班子成员年龄结构上看,31岁至35岁以下的3人,36岁至50岁7人,从文化程度上看,大学文化程度8人,大专文化程度的2人。从专业结构上看,经管2人,法律8人。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乡坚持把党委自身建设作为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首要任务来抓,全体班子成员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打造——幸福指数强乡”这个中心,加强班子思想作

  风建设,在思想上求实,作风上务实,工作上扎实,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不断加强,领导班子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加强学习强素质,思想上求实。党委及班子成员坚持把学习作为改造世界观、提高政策理论水平、提高适应农村工作的首要措施常抓不懈,采取中心组集中学、专题培训学、领导带头学、请专家辅导学、分散自己学等多种方式方法学理论、学法律、学科技,培养出了一大批适应乡村工作的党员领导干部。

  、发扬民主增活力,作风上务实。在工作中,我们在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增强领导班子活力上下功夫。建立健全了党委议事规则、民主生活会、政务财务“双公开”等一系列制度,决定大事先开展意向性调查研究,多听副职领导、人民群众的意见。重大决定由班子成员联席会议集体决定。在工作中,相互补台,坦诚布公,在内部有一个民主、公开的氛围,在群众中有一个特别能战斗的外部形象。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党委每年召开两次以上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的组织生活会,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坚持“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实行群众评议干部,每年年底结合工作总结和公务员考评对领导成员进行民主评议。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廉洁自律,抵制

  不良思想的侵蚀。在工作中,领导班子成员,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求真务实的传统,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贯彻上级党委的指示、决议,善于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创造性开展工作。乡主要领导率先垂范,把求真务实作为一条基本工作准则,有喜报喜,有忧报忧,防止和纠正了作风不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命令主义和简单粗暴等不良作风。

  执政为民转作风,工作上扎实。党委及班子成员自觉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自己实践服务宗旨的标尺,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围绕改善乡容乡貌,围绕社会保障,做了一系列的大量工作。在农业生产上,与854农场合作,以家庭农场为载体,以“庆春”农机合作社、乌苏里农场智能化催芽基地、高产创建示范区为依托,大力推行“三代”模式生产,带动我乡农业生产实现规模化发展。我们以新政、新华、新林三个村屯为重点,代育面积达到3万亩。大力发展了以新富、——为重点的农业科技示范经济带;以新路、——为重点的绿色水稻经济带;以阿东、新中为重点的奶牛养殖示范带;以新路猪场、——猪场为重点的生猪生产经济带;以新林、新政为重点的绿色大豆经济带等典型群体建设,带动了全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继续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抓住了国家投资对——涝区进行土地整理的机遇,大力改造中低产田不断提升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水平,使全乡农田逐步实现高产稳产高效的目标。继续抓好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项目总投资2600万元,项目建成后,新增耕地面积42hm2,将达到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林成,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重点做好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在新农村建设和村屯整治上,修筑村屯巷道水泥路面公里,其中新政村1公里、新林村公里、新路村公里、新富村公里;抓好新政村、——村两个高标准综合活动中心与现代化休闲广场的建设;新建精品林带3条,总长2100延长米,占地面积32亩,裁植银中杨2300株,新建新政村环村林1000延长米,占地面积12亩,裁植银中杨2100株。

  三、存在问题

  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稳步推进,乡镇党委的思想作风建设与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差距,主要表现在:

  1、有限的财力影响了党委的号召力和调控力。当前,乡镇财政困难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自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镇财源不足问题更是越发凸显,收支难以平衡,造成乡镇党委政府没有能力投入更多资金用于支持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而村集体经济又非常薄弱,很难有能力筹措资金用于农村水电路等基本设施建设,以致乡镇党委、政府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中的号召力、调控力受到极大影响。

  2、纷繁的事务工作相对弱化了乡镇党委建设职能。经济建设是全党的中心,党建工作是党委的本职和基础性工作。然而,“部门千条线、乡镇一根针”。上级部门条条线线的工作任务都非常重要,但其最终的落实者都在于乡镇,乡镇工作任务繁重。如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工作都是乡镇党委、政府的日常性中心工作,也是硬任务,常年跟踪检查,乡镇疲于应付,且多数实行“一票否决”,责任重大,致使乡镇党委、政府不得不腾出更多时间、人力、精力抓好落实,从而相对弱化了乡镇党委抓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力度。

  四、对策建议

  1、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全面夯实班子整体素质基础。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好的作风必然要有好的思想作基础。因此,首先密切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转变学风,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继续深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加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三个代表”化为全体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并落实到党的各项建设、各项工作中去。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在职自学和干部理论学习考核等制度。三是以端正思想认识、创新工作制度、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为重点,在班子成员中开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各班子成员服务态度、工作质量、办事效率有一个明显的改进和提高。同时,县委及组织人事部门也应有针对性采取产效外出挂职、脱产学习、上挂锻炼等方法措施对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轮训,从而达到提高素质、增强本领的能力。

  2、建立完善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是要拓宽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渠道,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制度,巩固为民服务代理制,信访接待日等制度,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二是坚持和完善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工作制度。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维护好、发展好新旧体制变革中普通百姓的利益,尤

  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减少矛盾隐患,维护社会安定。切实增强执政为民的意识,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3、完善机制,不断加强领导干部后备力量的蓄积。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把那些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洁奉公,作风正派、群众拥护,有文化、有本领,诚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人,培养成为乡镇领导班子的接班人,为党的事业蓄积力量。一要制定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规划。明确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制定具体的规划和方法措施。二要完善择优汰劣的任用机制。对乡镇党政领导干部不能一味强调年轻化,要凭业绩用干部。对那些虽然年龄较大,但经验丰富、能力很强的乡镇干部,在大胆启用,委以重任。同时,采取职务、职级分离的方法,提高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篇二: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调研报告(同名34444)

  关于加强农村班子建设的调研报告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村级班子建设是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是

  农村工作的具体实践者、组织者和推动者。为了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我就工作之余,到一些典型村进行了专题调研,结合调研的情况,现就农村班子建设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村级班子建设存在问题

  村级班子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整体而言,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一是少数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不强。由于“三力”不强,难以及时有效的解决村内发生的各种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导致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造成村内不稳定,群众不满意。二是村党员、干部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村两委干部虽然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及干部作风建设年等专项活动的学习,但一些党员干部思想观念仍不够先进,工作方法仍不够灵活,致富本领上创新观念不够强。

  三是村级班子规范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仍然存在党员干部管理不到位现象,特别是外出党员的管理弱化;此外,个别村级班子的组织活动开展不及时,开展程序不规范,发挥作用不明显。四是党员老化问题比较突出。一些村党员队伍的年龄老化造成党员活动人数不足,活力不足,干劲不足。五是村干部工作

  压力大,待遇低,工作存在应付的思想。我乡的村支书、主任补贴每月420元,其他干部210元,待遇的偏低致使一些村干部工作的精力不够集中,工作的积极性不够高,工作不够全力以赴。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针对以上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重视不够。村级班子建设好不好,关键在领导。从当前现状看,主要表现为是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经济轻党建、重阵地轻班子、重资金轻思想的现象,对班子建设没能给与足够重视。二是工作不够。在具体工作中认识有偏差,工作不到位,存在工作漂浮,敷衍了事,得过却过思想。三是创新不够。当前村干部存在一个无权、无钱、无威信现象,这种现象导致一些村干部工作中积极主动性不强,创新工作不够、工作亮点不突出。四是投入不够。主要由于教育培训经费投入跟不上、工作指导力量不足、国家财政和扶持资金倾斜不够等原因造成。

  三、对策建议

  抓好村级班子建设是做好农村工作的根本,“建设强有力领导班子、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始终是我们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实际工作中,要紧紧围绕“五好”目标,抓住关键环节,立足自身优势,凝聚工作合力,抓好三个“节点”,加强农村班子建设。

  (一)抓好村级班子建设,要以加强队伍建设为根本出发点。做好我们的事情,关键在党,根本在人。抓好村级班子建设根本的要抓好三支队伍建设。

  1、加强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支部书记是农村工作的领头雁,抓好支部书记队伍至关重要。一是在选人上要拓宽视野。要环顾左右、内外兼顾、海纳百川、唯才是举。重点选有思想、有志气、有责任、有办法、有资产、有威望的人。能人大户、企业老板、毕业待岗的大学生、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和退养人员、复员转业军人等,都可以成为村干部的选拔对象。二是在管理上要量化目标,完善任期承诺目标,做到任前有承诺,任期要践诺,任满要评诺,使承诺目标在执行中做到精细化、标准化、科学化。三是在奖惩上要严格管理。依据村干部任期制和目标责任制,制定详细科学的奖惩制度,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用人氛围。

  2、加强两委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倡树先进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上的先进才能推动工作上的大发展。思想解放天地宽,思想的大变革推动社会发展的新面貌。二是加强制度建设。紧紧围绕“五好”目标,完善村级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村两委会职责上墙,理顺两委会关系,使两委会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合作共事,切实推进村级各项事业的发展;健全工作议事规则,实施两委联系会议、重大事

  项村委会向党支部请示报告制度、四议两公开、任期目标承诺制等制度。三是加强农村干部培训。以提升整体素质为目的,大力举办培训活动,力争做培训内容丰富多彩,培训形式多种多样,通过培训,提高农村两委干部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能力,提升整体素质。

  3、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党员队伍是党的基石,开展活动,把好关口,加强教育,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一是开展好“三亮”活动。激发广大党员的干事激情,创业热情,使广大的党员敢于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使广大党员感到肩上有担子,心中有压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要把好党员发展关口。规范“入口”,坚持发展党员六项制度,将那些政治素质高、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年轻人确立为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提高发展入党积极分子的透明度,使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在更大范围内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坚持实施农村党员底线管理法,确定百分制考评标准并细化量化,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三是推进流动党员一体化管理。加强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探索建立行业与属地、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共管机制。针对流动党员随机性大、沟通不及时、管理不完善的现状,进一步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库和流动党员登记台帐,采取流入地党组织管理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为辅的管理办法,根据区域、人数等因素建立在外的流动党员党支部,实施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充分发挥已经建成的流动党员服务驿站的功能,切实为流动党员提供优质、及时、到位的服务的同时,进一步打造成招商引

  资的窗口,信息科技的平台,城乡联接的纽带。四是加强党员教育。通过远程教育平台,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对农村党员的培训教育。同时开展业务水平的培训,组织业务水平竞赛,让拥有高水平业务能力的党员覆盖到各个领域,成为各个领域的模范带头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的目的,全面提升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五是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党“在职党员依岗承诺、无职党员设岗认责”活动,引导党员争创先锋岗、业务标兵、技术能手。把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拓展到企业、社区等党建工作中。六是开展党员“双育工程”。实施以党员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育为主要内容的“双育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培训。选择条件好的1-2个村作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

  (二)抓好村级班子建设,要以创新机制为着力点

  创新是工作的灵魂,是前进的动力和源泉。新势有新的要求、新的时代赋予新的内涵,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要善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打破旧的工作格局,创新活动载体。

  1、创新载体,加强“一定三有”机制建设。

  大力推行“双诺双评双挂钩”活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考核奖惩机制,增强绩效考核的合理性,将考评结果作为对嘎查村干部评先表彰、奖惩兑现的重要依据。全面落实激励机制,在推行“一定三有”上出台新规范。一是在实现“三有”制度化上下功夫。着力提高村干部待遇,在经济上,要突破政策、法律规定滞后的瓶颈,完善村干部补贴发放机制,建立困难老党员生活补助办法,健全离任村干部生活保障制度,推行村干部养老保险,不断提高村干部的待遇,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实施村干部补贴资金实行专户管理统一发放制度,实行“银行卡”发放,保证落实到人头。并进一步落实村“两委”成员落实待遇问题,研究出台农村干部养老保险的具体规定。二是在实现“一定”规范化上下功夫。张云川书记强调,推行“一定三有”机制,不是简单地给村干部提高待遇,而是激励干部,惠及群众。要求我们在“一定”上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

  2体现关爱,探索建立党内关怀激励帮扶机制。

  积极探索对困难党员的帮扶举措,通过政府补助、党员捐助、党费资助等办法,在党组织设立困难党员救助专项基金,对生活特困党员进行重点帮扶。还可通过采取领导干部帮扶慰问贫困党员、帮助贫困党员申请小额贷款、对老弱病残困难党员实施社会救助等措施,扶志扶心,扶技扶能,扶困救助,强化贫困党员的党性观念,提高贫困党员的脱贫能力,完善贫困党员的保障机制。调研总结党员创业发展基金制度的成功经验,探索建立全省党内关怀帮扶机制。五是进一步抓好发展党员工作。要加强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阶层组织中的从业人员、大学生等高知识群体以及农民、工人群体等领域的发展党员工作。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强化工作责任和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大力实施“万村帮扶工程”,通过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农村与农村之间、党员与党

篇三: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如何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调查报告

  最近,XX县委办、县委组织部、县经管局、县民政局等部门组成调查组,对村级班子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此次调查采取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调查范围涉及平口、小淹、杨林等1xxxx乡镇、2xxxx个村。调查结果表明,我县村级班子建设总的形势是好的,呈现出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为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同时,调查中发现,村级班子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和稳定。

  一、我县村级班子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县118xxxx行政村(居委),共有村干部494xxxx,其中35岁以下的89xxxx,占1xxxx。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的117xxxx,占23.xxxx。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县在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方面卓有成效。一是班子整体结构不断优化。各乡镇党委在选拔和任用村级干部时能坚持“以人为本”,勇于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选人用人观念,全方位启用人才,及时将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近3年来,全县先后调整村支两委成员198xxxx,其中村党支部书记54xxxx,村主任49xxxx。村级班子整体结构逐步得到了优化。二是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大多数两委班子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做到了按章理事。特别是近年通过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村干部们的廉洁自律,拉近了干部、群众的感情距离,改善了干群关系,强化了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和群众观念,也促进了村干部作风转变。大部分村干部能勤政务实,兢兢业业地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村级班子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三是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县、乡两级将村干部的培训教育纳入了干部教育规划。近3年来,全县共举办村级干部各类培训班386期,受训的村级干部达2684xxxx次。特别是通过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全县村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党性党风和政治理论教育,政治思想素质明显提高。四是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大多乡镇对村级班子实行了岗位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村干部报酬全面实行了统筹,推行了“基础+职务+工龄+村类别+绩效”的结构工资制度,并严格按规定兑现奖惩,使村干部干有目标,管有依据,评有尺码。同时,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能做到用真诚与亲情联络村级干部,在感情上与村干部真心交朋友,工作上及时为村干部撑腰壮胆,生活上尽力为村干部排忧解难,村干部不安心的思想不断淡化,工作积极性普遍高涨。五是后备干部队伍不断壮大。近3年来,全县共培养和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党员75xxxx,其中已任村干部的16xxxx,已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储备的达41xxxx。

  调查也表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村级班子建设中出现和存在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一是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全县494xxxx村干部中56岁以上的达75xxxx,占15.xxxx。有的乡镇56岁以上村干部的比例高达3xxxx以上。江南镇老屋村和百花村支部书记年龄已满70岁。全县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50xxxx,占30.xxxx。有的村干部连自己的名字、同意开支等简单的字都不会写。由于文化程度不高,部分村干部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往往理解不透,认识不深,贯彻不力,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二是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仍然不够。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缺乏依法行政、按章理事的自觉性。墨守成规,不求改革创新。一些村级班子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强收入方面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路子不明。据各乡镇党委评定,全县村干部能力一般和较弱的达269xxxx,占54.xxxx;村级班子能力一般和较弱的67xxxx,占59.xxxx。三是部分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工作合力不强。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存在拉山头,闹派性的现象。有的支书与村长各唱

  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班子不协调,思想不统一,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合力。工作无法开展,群众无所事从,经济无从发展,基本失去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集力。四是村级干部队伍难稳定。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甚至干脆“撂担子”。东山乡高星、下茶两个村共有党员5xxxx,曾任村组干部的2xxxx,近三年来辞官不做的1xxxx,现任村干部中外出打工的1xxxx。五是部分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转型,青年新生力量处于分散、流动状态,村级组织难于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教育和培养。部分地方对村干部后备人选的培养选拔缺乏硬性措施,真正有文化、有素质、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很难选拔,后备干部队伍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有的村甚至找不到合适人选出来担任村干部。

  二、当前农村基层班子建设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第一,个别乡镇对加强村级组织的建设重视不够。有的乡镇只把经济工作视为主要任务,使基层班子建设与经济建设脱节。忽视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忽视对基层干部和党员管理与教育,不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与发展。有的村甚至近10年没有发展一名党员和后备干部,组织生活基本没有正常开展。

  第二,缺乏健全的村级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机制。党委、政府对于村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上缺乏完善健全的工作机制。靠家族、帮派势力当选村干部的现象仍然存在,那些觉悟高、观念新、能力强,善于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优秀人才难以被选拔到村级班子领导岗位上来。有的乡镇对村干部重使用轻培养,对于村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抓得不力,资金和精力投入不够,村干部出现思想问题时,主要采取调整的办法而很少采取教育的办法解决,客观上难以建起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第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弱化了村级班子作用的发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多数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弱化。据调查,安化县8xxxx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万元,6xxxx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几乎是空白,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少。特别是税费改革后,“三提五统”等收费项目取消,乡(镇)、村两级财力进一步减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矛盾更加突出,村级组织为群众办实事的条件受限。群众长期得不到实惠,对干部缺乏认同感和信任感,导致不少村班子软弱涣散,在群众中没有威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很大的抑制,出现基层干部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

  第四,待遇偏低难保障,抑制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基层干部承担着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任,但许多情况下他们的责权利并不明确,也不平衡,存在着对基层干部责任上严格要求,但权力上无相应保障,经济待遇上又不够关心的情况。这使农村基层干部难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任务上,对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只是采取被动应付的态度,影响了村级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责权不一,心理难平衡。计划经济时期,村干部手中掌管着生产的领导权、劳力的调配权、收入的分配权、实物的支配权、资金的使用权等,“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找,当地有威信”。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不断调整和发展,村级干部原有的工作权力实际上变空或大部分丧失,而责任却越来越重,计划生育工作以村为主、“三收”任务完成情况与村干部报酬挂钩等等,责任与权力的不统一,使部分村干部心理上难平衡。部分村干部认为,有本事外出打工赚钱,当村干部是“要蠢不化的人”搞的。许多村干部存在一种经济上的“危机感”、感情上的“遗弃感”、政治上的“压力感”。二是经济待遇低、难兑现。据调查,目前我县村支书年平均误工在200天左右,最多的达300天以上,村主任、文书和计生专干年平均误工180天左右。而年平均报酬收入为:村支书118xxxx、村主任112xxxx、村文书103xxxx、村计生专干85xxxx。全县6xxxx的村干部年报酬收入在100xxxx以下。这样的工资待遇使许多村干部无法养家糊口,村干部普遍认为不划算,即亏了自己,又亏了家庭。即使按这样的标准许多村也不能及时足额兑现。全县有4xxxx的村因无法完成乡镇的工作任务,村干部领不到足额的工资数。

  有的村干部的工资完全用于填补上交缺口,最多的村一年用村干部工资垫补达500xxxx元。三是政治待遇上无奔头。以前,优秀的村干部可以招聘为乡镇合同制干部,甚至还可以考录国家公务员,对村干部鼓励很大。政策取消后,一些有能力的农村青年认为村干部在村任职,最多干到村支书,既不能进事业单位,又不能进入公务员序列,感到当村干部政治上没有奔头,不愿当村干部。有的在职村干部则认为“劳多,酬少,前无出路,后无退路”,工作上得过且过,有的甚至干脆“撂挑子”。四是卸任后生活难保障。卸任村干部生活贫困的现象较为普遍,全县641xxxx卸任村干部中,生活处于特困状况的达130xxxx,占20.xxxx。为探求解决村干部老有所养的问题,我县曾于1996年制定并实施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办法》,但由于保险体制变化和存款利息大幅下调,不得不于2000年将已收的保险金连本息退还给乡镇。县每年下拨xxxx元专项经费到各乡镇,由乡镇根据财力状况适当解决。各乡镇虽然根据卸任村干部的任职长短,每年给予了适当补贴,但仅仅是表示意思而已。目前,卸任村干部的待遇不如农村五保户、残疾人、复员军人和特困企业下岗职工。

  三、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班子建设的重视和领导。各级党委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切实加强对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领导和指导。要认真落实好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乡镇党委的责任。党委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党委成员要齐心协力抓。二是出台有关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县委要根据上级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有关优惠政策,特别是鼓励村干部建功立业的倾斜性政策,吸引优秀年青人才从事村干部工作。三是营造有利于村干部工作的良好环境。乡镇党委政府要大力支持村干部的工作,执纪执法部门要强化措施,确保村干部正当权益不受侵害,新闻媒体要加大村干部的正面宣传,在全社会推介一批优秀村干部典型。市县乡三级建立定期评比表彰先进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机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二,健全村干部选任机制,致力提高队伍素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和干部队伍“四化”的方针,通过全面推行村支部“两推一选”的办法,选拔懂经营、善管理、能带领一方群众共同致富的人进村级班子,并有重点地进行帮带、培养。一是把好政治素质关。要把那些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群众拥护,有文化、有本领、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二是优化队伍结构。要围绕支书这个“主角”优化群体结构,配好支部班子,选好行政班子。村干部队伍要形成以40岁左右、初中以上文化为主体的年龄梯次结构,每个村级班子至少配备xxxx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人。三是拓宽村干部的选配渠道。既要注重在致富能手、复员军人、回乡知青中选配,又要动员在外打工或经商的能人返乡任职,还要积极探索和建立国家干部下派任村干部与从回乡下岗职工中选配村干部的用人机制,使村干部的来源渠道不断扩大。四是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重点是培养有一定知识水平和专业特长的回乡知青、退伍军人和外出打工返乡的优秀青年在农村创办领办经济实体,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为村的干部储备人才。要注重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入党,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有计划地选送他们接受各种职业和专业培训,参加实践锻炼,并定期进行考核、考察,能够使用的,尽快进入村干部实职岗位。

  第三,创新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村干部队伍教育和管理。一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村级干部的岗位责任制、村级组织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村级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村干部建立考勤、考绩、考察、考评、学习、请假、会议、财务管理、村务公开等方面的制度,进一步强化村级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二是建立培训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县乡党校主阵地的优势,强化在职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县委党校要分期分批次对村主头进行理论培训,乡镇党校每年对村“四头”培训xxxx以上,切实帮助基层干部更新观念、增强致富本领。同时,加大典型的培植力度,选树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村级干部典型,发挥示范、辐

  射、教育、带动作用。充分运用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建立起来的经常性教育机制,强化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三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强化经济监督,由上级党委组成专门班子,坚持每年对各村财务开支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审计。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更好地实施对权力的配置和限制。建立上级党委和基层干部谈话制度。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增强工作透明度。搞好考察和民主评议。全面掌握干部的真实情况,对评议中得不到群众满意和拥护的干部要及时进行调整。

  第四,提高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建设责权利统一的村级班子。实行倾斜政策,在政治待遇上给予适当的考虑,经济待遇上给予必要保障,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稳定基层干部队伍。一是提高和落实村干部的报酬。根据我县现阶段村干部所承担的工作量和误工情况,结合当地农民经济收入水平,村支书的基本工资标准可确定在360xxxx左右,村主任则按支书基本工资标准的9xxxx、村文书和计生专干按支书基本工资标准的8xxxx确定。村支书、村主任、村文书和村计生专干的报酬要继续实行乡镇统筹统发制。对那些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当年工作报酬无能力兑现的村,要在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当中纳入财政预算,以确保贫困村的村干部待遇的落实。同时,适当精简村干部队伍职数,按100xxxx以上的村,保留村干部4-xxxx,100xxxx以下的村,村干部3-xxxx的标准核定村干部职数。二是建立村干部的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村干部要及时进行表彰奖励;对特别突出的村干部,可破格提拔为乡镇领导或录入乡镇公务员序列。对年龄3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任村支书、主任三年以上的,允许参加公务员考试。全县每年拿出3-xxxx专项名额来解决村干部的录用问题。三是解决卸任村干部老有所养的问题。县里建立卸任村干部补贴基金。对卸任村干部要根据任职长短给予适当的补贴,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村干部感到有奔图,有保障。

  第五,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村级班子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物质基础。结合县委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合理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管好现有集体经济,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缓解村级经济困难。因地制宜发展新的集体经济,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在选择发展路子上,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村级的土地、矿产、水能、茶园等资源,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地方特色。采取以资源引资金、以产权引客商等办法,积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多种形式。继续采取项目合作、资金倾斜、信息技术服务、人才交流等措施,实行经济上支持、思路上拓宽与政策上倾斜并重。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村级经济工作的领导。帮助搞好经济管理和发展规划,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对集体经济薄弱村,要统筹规划,重点扶持,上下结合,分批突破,做到“一村一策”,切实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篇四: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村两委班子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

  作者:

  ————————————————————————————————

  日期:

  日土县村“两委”班子建设情况

  调

  研

  报

  告

  在农牧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成熟的新形势下,如何把村两委班子建设成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执行者,成为实现农牧区现代化建设的“领头雁”,这是加强村级党支部领导班子建设的大课题。近期,根据地委组织部文件《关于对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服务等工作进行调研的通知》精神,我部结合乡镇党委换届的有利时机,深入到各乡镇各村组中去,通过发调查表、座谈会、走访、实地考察等形式,开展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探索村两委班子建设新路子。现对我县各村两委班子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提出粗浅的看法。

  一、村“两委”班子现状

  目前,我县共13个行政村党支部,2008年10月村级换届选举后村两委班子成员共73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13人(一肩挑4人,由2名乡镇干部担任村书记一职,其中龙门卡村还实行一肩挑),村委会主任9人,“两委”班子成员51人。农牧区党员637人,设岗定责党员293人,参与承诺制党员394人。从村党支部现状看,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领导班子团结合力。从总体上来看,各村“两委”领导班子比较团结坚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比较强,能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出色地完成好各项县委、乡镇党委交办的工作任务,能带领群众维护稳定、致富创收、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威信。尤其是后进村阿汝村和龙门卡村支部书记由优秀乡镇干部担任以来,充分发挥文化、市场、管理、组织、领导、服务等方面的优势,狠抓党员和群众思想教育入手、不断改变群众思想观念,狠抓党的各项政策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党员群众思想觉悟,狠抓惠民政策的落实力度、加大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项目优先向龙门卡村和阿汝村倾斜力度,不断让群众感觉到党的各项政策的实处。通过任期三年内不断的努力,龙门卡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有很大提高、党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有很大加强,群众思想观念有很大转变,阿汝村村民对机关干部的抵触情绪有了彻底的改变。使两个后进村形成了班子团结带领、党员带头服务、群众积极协助的良好组织氛围。

  (二)村级党组织作用明显提高。根据村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群众响应党组织号召力等方面看:好的村有8个,占62%,其中:像热帮乡丁则村、日松乡德汝村、日土

  镇日土村等“两委”班子配备上结构相对合理,均实行了“一肩挑”,使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更强,村“两委”的威信越来越高;像日松乡加岗村、热帮乡扎普村、日土镇热角村、多玛乡乌江村、东汝乡东汝村等村级党组织充分利用边贸市场、惠民政策、维稳任务等优势和机遇,积极发动党员,鼓励党员带领群众搞经营、跑工程、维护草原和植被生态安全屏障和边境维稳中不断增加现金收入,从而达到党员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目的。比较好的有5个,占38%,分别为热帮乡龙门卡村,虽然乡镇优秀干部担任村支部书记一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群众思想观念转变慢,对党组织“等、靠、要”的思想仍然存在,群众协调配合村“两委”班子的意识仍不够强;日松乡过巴村,因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其美旺堆病世,对村“两委”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新配备村“两委”在群众中的威信还不够强;多玛乡多玛村、东汝乡松西村、阿汝村等三个村的党员带领群众能力偏低,服务意识不够强,群众拥护“两委”班子还不够强。

  (三)班子结构合理优化。2008年村级换届选举以来,我们通过加大农牧区一技之长的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力度,积极推行“二推一选”,进一步优化了村党支部领导班子结构。在全县13个村党支部中,共选配了13名村支部书记,54名党支委,平均每个村党支委3名,班子没有缺员现象。领导班子成员呈现老、中、青相结合,年龄结构日趋合理,文化程度有新提高。在73名村“两委”班子中,年龄35岁以下的有25人,36—45岁的有30人,46—55岁的有18人,文化程度上,大专1人(乡镇干部),中专1人(乡镇干部),初中及以下的有71人,男性63名,女性10名。

  (四)班子地位巩固提升。近几年来,我县一直把选好配强村级党支部领导班子作为基层党建重要工作来抓,对“软、弱、散”,群众威信低的作为后进班子来整顿,把一些政治上立场坚定、工作上有本事、处事上有办法、手段上有创新、思想上有上进、群众中有威信的年轻党员选进班子,为村两委班子选举打下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在2008年村级换届选举以来,2名乡镇干部分别到后进村阿汝村和龙门卡村担任村支部书记一职,龙门卡村还实行“一肩挑”,通过他们在机关工作、文化、市场、人缘等优势,大力实施“三抓三促”,既:抓教育促解放思想、抓项目促改变民生、抓维稳促经济发展”,使群众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有很大的改变,农牧区落实的项目逐渐增多,党的惠民政策更加贯彻执行,群众得实惠不断增多,村“两委”在群众中地位不断巩固提升,群众对乡镇下派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和机关工作组人员的欢迎程度和认可度

  不断提高。

  (五)政治素质日益提高。近几年来,我县把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的政治思想教育摆上了重要位置,积极选派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参加区、地党校学习,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到县委党校进行集中学习,县委党校还采取了流动宣讲形式,增加农牧区党员受教育的覆盖面。县委组织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积极组织农牧民党员集中观看视频录像,创新教育新模式,丰富教学资源,不断提高了农牧区两委班子成员及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提高了驾驭农牧区工作能力,能与县委、乡镇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能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按时保质保量地落实到群众中去。

  二、村“两委”班子存在的问题

  通过中央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和援藏计划的实施,使我县农牧区社会局势日趋稳定、经济社会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由于农牧区大部分的维稳任务繁重,经济、文化基础差底子薄,农牧区的封建落后思想还根深蒂固,村“两委”班子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是:

  (一)综合素质还是偏低。2008年10月村级换届选举以来,我县村“两委”班子结构有明显优化,但仍存在班子成员整体文化程度均在小学及以下、党的政策宣传能力偏低、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协调服务意识不够强,班子不能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协调配合意识还不够强。部分村存在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二人忙、二人转”的现象,其他村两委班子成员协调配合村党支部的意识不够强,任职而不履职的现象仍然存在,有些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履职还不如上岗履职党员,这样村两委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大大减弱。

  (三)工作创新意识还缺乏。一些村干部的发展意识差,不思进取,按部就班,特别是发展集体经济上欠思路,“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不能起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作用。

  (四)农牧区后继乏人。一是在一些偏僻、边远村,由于交通信息封闭,资源缺乏,生产技术落后,群众思想封闭,接受新生产方式能力差等原因,有相对适合培养村干部的好苗子,但因群众工作难做、难管理、难组织等原因,不愿意当村干部;二是一些信息交通相对方便、离边贸市场、离县城近的村,出现了劳动力、能人、有文化的男女青年选择出去创收、经营、不愿意当村干部。这些村有的缺乏村干部后备人选,有的不愿当村干部,有的担心当了村干部耽误创收经营,有的干部人在家、心在外、工作消极。

  以上这些现象与问题,给村“两委”班子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必须引起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摆上重要位置,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分类指导解决。

  三、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的几点意见

  在新的形势下,要建设一个政治坚定、团结合力、执政为民、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村“两委”班子,乡(镇)党委是关键。既要新的工作谋略,迎接新时期新的挑战,又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班子建设新路子;既要看到面临的新问题,不要被困难拦路,又要看到村级班子基本坚强的大好形势,采取新的工作对策,克服前进中碰到的问题,这样,才能把村级班子建设搞好,提升新的水平。基于这一认识,对如何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提出几点意见:

  (一)村“两委”班子配备上处理好结构关系,坚持“能人”优于“老好人”的原则。今年是村级换届选举之年,要选好配强今年村“两委”领导班子,必须按村“两委”班子“四化”目标要求,要坚持“重政治、重德才、重政绩、重民意”的原则。配备时在年龄结构上提倡老、中、青三结合。中、老年干部,党性原则强,政治成熟,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善于把握方向,能辨识真伪。年青干部,工作热情大,创新能力强,但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处理基层各种矛盾有时还不够“老道”。因此,年龄界限上不能搞“一刀切”,要充分发挥老、中、青干部的特长和优势,进行优化组合,特别要发挥好一些老同志的作用,保持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和基本稳定,实现以老带新、以新补老、取长补短、优势互补,防止干部队伍出现年龄断层。在妇女干部上,积极做好思想引导工作,要让妇女主任在农牧区妇女中扮演好带头人和代言人角色,做好广大妇女的思想工作,积极把优秀的吸纳到村“两委”班子中来,做到一个村必须配备一名优秀妇女干部,提高妇女干部的政治地位,充分发挥好女同胞在农牧区基层政权建设中的作用。

  通过组织的严格考察,把那些政治强、品德好、文化高、懂市场、善经济、会管理、能组织、愿服务、带头致富的“能人”选进村“两委”领导班子,不能把怕得罪人的“老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中去。这就是我们选好配强村“两委”领导班子的目标要求,任何时候不能移。

  (二)选好配强村“两委”领导班子,需要面向社会,多渠道进行选贤任能。要坚持善于“发掘人才、敢于用人”的原则,针对现任村“两委”领导班子整体文化水平低,在群众中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能力偏低的情况,我们要探索和实践改变过去村“两委”班子成员基本都在村民中选举产生的方法,要立足本地,面向社会,开拓选用人才的新路,多层次、多渠道的培养,增强农牧区党组织的生命力。

  1、从村党支部内部进行发掘人才、培养人才。乡镇党委以各村“两委”班子成员、各党小组组长、各上岗履职党员、实行承诺制党员和普通党员的作用发挥情况为依据,要对农牧区党员队伍进行分类排队,建立村后备干部库,着重对那些年青有为、工作责任心强、发挥作用好,群众反映好的优秀党员列为培养对象,指定专人负责培养,采取“一帮一”的办法,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业务水平、服务本领,有计划有目的地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经过培养考察,把那些表现好的年青有为的党员推选进领导班子,实行有效的新老接班。

  2、充分发挥民主,采取“两推一选”的办法,发动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心中人”,被推荐的对象,必须是党员、群众的“知心人”,把大家公认公选的党的优秀分子推进村“两委”领导班子。

  3、外返外聘,为群众选好“致富领路人”。通过对本地外出经商、务工的人员进行深入调查摸底,摸清村里在外的能人,作为外返外聘的干部对象,采取穿针引线、说服引导的办法,聘用他们回乡工作。这些人选必须是当地人,熟悉本村情况,有“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精神,有事业心、责任心,有开拓创新精神,有工作经验,有热爱家乡观念和奉献精神的人,进行选贤任能。

  4、从本村党员致富能手、复退军人、专业户中进行选拨培养后备干部。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对这些人员要经常联系,多与他们接触,多鼓励他们热爱农牧区,热爱自己的事业,积极参加村里各种社会活动,给他们安排一些适应工作,从中进行培养考察。

  5、优秀机关干部进“两委”班子。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和“乡镇下派驻村干部”进入村“两委”领导班子,要充分考虑他们的文化优势,在村内任党委副书记或组织宣传委员等一职,通过压担子、交任务、搭平台,使其发挥他们的最大作用,努力帮助大学生村官和乡镇下派驻村干部在群众中树立威信,帮助后进村进行带班培养后备干部,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

  (三)选好配强村“两委”领导班子,要坚持“扶上马、送一程”的方针。领导班子选配后,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班子成员整体素质,采取轮训、流动授课、原任村领导班子传授经验等形式,提高新选配村干部对村务、党务、财务工作的熟练是关键。主要措施是:

  1、要认真加强对新选配领导班子成员的学习培训,组织他们学习科学发展观,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学习各级党委政府会

  议文件精神,党务、村务、财务工作,不断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

  2、探索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实地学习观摩模式。紧紧抓住实施“干部援阿,提高造血”功能的有力时机,组织村党支部书记走出去,到援藏省市进行实地学习考察,让大家吸收新鲜营养、开拓视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借鉴内地省市经验,有效指导本地工作。同时,采取科技、文化、卫生、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人才请进来的模式,帮助指导本村调整产业结构,传授种植、管理、经营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在村里种下请进来人才的好苗子。

  3、探索实施“乡与乡、村与村”的干部交流。要联系农牧区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党政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乡镇下派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和村干部,到本县其他乡镇和村帮助解剖农牧区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实践中锻炼考察干部,增长干部的工作经验。通过多方面对村干部的培训、锻炼、考察,使大家的信息渠道越来越多,知识面越来越广,工作能力越来越强,造就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农牧区工作生力军。

  (四)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运作机制。

  1、制定可行性的工作规划。围绕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和“五带头”党员,联系本村实际,制定村党支部任期内三年的工作目标和发展规划,使村的工作有领导、有目标、有措施、有步骤地正常运作,克服工作的盲目性、无效性,有时候注意工作方法上的灵活性。

  2、建立和完善班子成员工作责任制。党支部年初把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分解到每个村干部身上,明确分工,分头抓落实;支部成员实行包组、挂户帮扶责任制,具体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3、建立和完善勤政廉政制度。特别是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做到村内重要事情实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财务收入清,支出去向明,办事无私情。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树立村“两委”新形象,提高村干部在群众的威信。

  4、完善村干部业绩考核奖励制度。坚持每年年终,首先,村干部向群众大会进行岗位履职情况述职,然后,向群众发放民主测评表,再次,召开党支部民主生活会,结合对村干部工作进行评议考核,考核结果与村干部业绩考核奖励相挂钩,并作为年内优秀评比的重要依据,表彰先进,批评教育后进,促进党支部的自身建设,增强党的先进性。

  5、探索和实践村干部“一定三有”工作。切实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问题。认真安排落实离任村干部的定岗,社保、特殊困难等具体问题,探索和实践现

  任村“两委”班子中的优秀干部,尤其是“一肩挑”的村干部选拔推荐到乡镇公务员或工人岗位上来,加强探索和实践落实力度,让村干部看得见“干好有前途”的实例,不断激发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五: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乡村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委:

  根据县委办发〔2009〕45号文件通知精神,5月21日,由县政协主席完颜华、副主席闫玉平带队,县政协办、经贸局、民政局负责同志参加,对锦屏镇镇村两级组织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锦屏镇党政班子成员共有14人,平均年龄35岁,其中35岁以下6人,占42.9%;36岁至45岁的8人,占57.1%;本科学历的11人,占78.6%;专科学历的3人,占21.4%。乡镇后备干部4人,其中正科级后备干部1名,副科级后备干部3名,本科学历的4人,占100%。35岁以下3人,占75%。现有村干部79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14人,占17.7%;中专(高中)学历的21人,占26.6%;初中学历的44人,占55.7%;36岁至45岁45人,占57%;46岁至55岁32人,占40.5%;55岁以上的2人,占2.5%;其中村党支部书记27人,大专以上学历10人,占37%;高中学历9人,占33.3%,初中及以下8人,占29.7%。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锦屏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和村级组织建设,针对原来村班子及村干部整体素质不强的实际,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镇村两级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1、狠抓班子学习,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锦屏镇党

  政班子成员坚持每周一次例会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加强班子建设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按照“五个一”工作责任制要求,与各村党支部分别签订了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狠抓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的分解落实。全镇14名班子成员分成6个片,每人包抓1项重点典型工作。通过领导带头落实责任,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全镇形成了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整体合力。

  2、狠抓组织整顿,选强配齐村两委班子。镇党委高度重视村级班子建设,每年都由镇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对村级班子进行全面考察,掌握村级组织建设的实际情况,找症结,定措施,狠抓后进班子调配,采取公开选拔的方式,选拔作风过硬、工作能力强、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的产业型党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近年来,镇上结合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对铜城、马沟、赵湾3个村班子进行了调整。同时,结合村班子换届将一批党性强、能力好、作风正、群众拥护的县乡人大代表充实到了村级班子,使村级班子和村干部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为推进农村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3、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针对农村党员干部思想、生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对党性意识差的党员干部,突出加强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他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发挥带头

  作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对思想保守、畏难发愁的党员干部,突出加强了解放思想教育,通过与先进村结对子,启发引导他们发扬敢闯敢试、百折不挠的精神,千方百计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对守摊子、吃老本的党员干部,突出加强了干事创业精神的教育,组织他们到相邻县区参观学习先进经验,找差距、换脑筋,增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紧迫感。今年以来,锦屏镇组织镇村干部和部分群众代表赴泾川、灵台、宁夏隆德、陕西景阳等地,参观学习新农村建设及蔬菜产业开发先进经验4场(次),受训人员达1220人。对缺乏致富本领的党员干部,突出加强了实用科技培训,依托镇党校和远程教育网,帮助他们提高致富本领。截止5月份,镇上通过镇党校和远程教育网,组织培训党员干部群众2360人次,提高了党员干部群众的致富能力。

  4、建立管理机制,发挥激励约束作用。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是促进镇村干部素质提高的有效保证。锦屏镇党委、政府对镇村干部考核,主要看农村经济发展、党建工作和其它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在具体考核指标上,对村级班子重点考察村级集体积累和人均纯收入情况,改变过去只看工作过程,忽视工作效果的作法。每年结合年终考评,对镇村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利用召开党员大会、群众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的形式,由镇村干部进行述职,接受群众的质询,由群众对镇村干部进行评比打分,以此作为评价镇村干部好坏和能力水平高低的标准,把考察结果和工作实绩作为村干部任用和工资报酬的主要依据。

  三、锦屏镇镇村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几个特点

  一是注重眼前与兼顾长远相结合。班子建设既要分析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做到防患未然。锦屏镇党委、政府对确需调整的村班子,大胆及时进行了调整。对目前班子运作良好,但年龄相对老化的班子,及时调整充实年轻力量,保证了班子的新老交替和平稳过渡。

  二是注重提高班子的整体素质。一个班子是否过硬,取决于班子的整体素质。整体素质越高,班子越团结,就越有战斗力。锦屏镇党委、政府在抓村班子学历培训的同时,依托县(镇)党校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开展了全方位的政治理论、农村科普、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实用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了村班子的整体素质,增强了村班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三是注重培养后备干部队伍。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后备干部队伍是加强镇村班子建设的基础。近年来,锦屏镇通过在产业带头人、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务工返乡等人员中大胆培养、选拔村级后备干部78人,为村级班子建设不断充实新的活力。

  四、存在的突出问题

  1、村级经济比较薄弱。近几年,虽然镇村在发展村级经济上采取了一些措施,收到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据统计,在全镇26个行政村中,有9个村2008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1万元以下。村级办公经费紧张,村级班子建设和工作运转面临严峻考验。

  2、党员队伍结构老化现象严重。锦屏镇党员队伍结构老化在各村普遍存在,一些村不注重党员培养,近一两年来,发展出现空白现象,在全镇905名党员中,55岁以上的党员占到了近一半,而35岁以下的仅占到21%。吸收优秀青年入党,改善农村党员的年龄、学历结构的任务迫在眉睫。

  3、村干部待遇低,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由于村级经济薄弱,村干部待遇普遍较低,目前,锦屏镇村干部月均工资只有260元左右,平均每天仅8元左右,受报酬低的影响,村干部岗位对群众没有多大吸引力,村干部本人不愿干和调整的随意性大,村干部对本村发展长远规划和发展打算少,更调动不了村干部主动谋事,主动干事,主动抓事的积极性,影响了现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五、几点建议

  1、下大力气发展壮大村级经济。要积极引导村干部把工作重心放在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发展村集体经济上来。在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的同时,立足实际,深挖潜力,在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等方面加大力度,大胆探索新路子。一是确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路子。要依托全镇川区果菜、山区草畜、城郊第三产业和非公经济的发展思路,结合实际发展村域经济,让村级经济有所好转,提高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是要制定优惠政策,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向贫困村倾斜。对他们在建办企

  业、兴建基础设施方面,提供切实有效的扶持和援助。三是要充分利用好现有林场、土地等集体资源,实行市场化运作,多途径增加集体收入。

  2、切实解决好党员队伍老化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着重在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和回村大中专毕业生中发展党员,培养干部,切实改善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在党员发展上,实行指导性和指令性计划相结合的办法,限定发展党员年龄、学历等结构比例,优化队伍结构。

  3、努力改善村干部的补贴待遇。充分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做法,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逐步提高村干部的补贴待遇,切实消除村干部后顾之忧,调动农村优秀人才参与村级管理的积极性。

  4、抓好软、缓、散村班子整治。对工作起色不大,年终考核被评为一般班子和差班子的村进行深刻检查和剖析,制定整改措施。对需要调整的村班子,及时予以调整。同时发挥支部核心作用,推行交叉兼职和支书主任“一肩挑”,提高班子的战斗力。

篇六: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加强乡镇领导班子队伍建设调研报告(5篇模版)

  第一篇:关于加强乡镇领导班子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乡镇领导班子

  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中共XX县委组织部

  (2011年12月)

  按照市委组织部通知要求,为全面准确掌握全县乡镇领导班子现状,切实加强乡镇领导班子队伍建设。我县组织开展了乡镇领导班子队伍建设专题调研活动。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争求意见函、深入乡镇实地了解情况等方式,掌握实际情况,为下一步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夯实了基础。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县共辖10个乡(镇),共有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90名。其中,党政正职20名。女干部13人,占14.4%;少数民族11人,占12.2%;中共党员90人,占100%;今年换届后,我县乡镇党政班子搭配更加合理规范,年龄结构、知识学历结构趋于合理。在年龄搭配上,分布在31到51岁之间,平均年龄39岁,其中35岁以下29人,占32.2%;36—50岁59人,占62.6%;51岁以上2人,占2.2%。在知识结构上,所有乡镇班子成员文化程度均为专科以上,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人;大学学历的71人,占78.9%;专科学历的18人,占20%。所学专业文科类76人,理科类14人。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县重点围绕提升科学发展能力、服务群众能力、依法行政能力、解决突出问题能力等四个方面来抓乡镇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培养锻炼出一支本领过硬、战斗力强、素质全面的乡1镇干部队伍。

  1、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紧紧围绕县委“项目富县、产业富民”战略,制定了《在项目建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人员选拔任用办法》和《关于在项目建设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倡导完善“体现不同职责定位和个性特色差异”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提高了乡镇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1年,结合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将一批工作有魄力、综合素质高的年轻干部选拔至乡镇任职,且每个乡镇都配有1-2名30岁左右的年轻干部,今年又从县直各部门下派6名年轻同志到乡镇任党政副职,从乡镇年轻干部中提拔19人到领导班子岗位,有效改善了乡镇领导班子队伍的年龄结构及活力。

  2、开展深层的教育培训。在内容上把中央、省委、市委关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党在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县委主要工作思路、项目建设、民生工程、城市建设、城市规划、招商引资、土地利用等专业性知识作为重点,切实提升乡镇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在培训方式上,采取专题培训、经验交流、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针对地对乡镇干部进行轮训,充分运用专题讲座、实地观摩、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邀请多年在乡镇任党委书记的同志为乡镇干部现身讲课,得到乡镇干部的欢迎。同时,进—步加大与外地先进地区开展培训合作力度,让乡镇干部走出去,到经济发达地区吸取先进经验和理念,拓宽眼界,打开思路。

  3、实行全面的监督管理。一是强化上级监督。对乡镇领导干部实行任前谈话、诫勉等,做到事前监管;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做到事中监管;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做到乡镇党政正职“凡离必审”,有效约束了乡镇党政“一把手”的经济责任行为。二是强化内部监督。要求各乡镇认真落实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决定。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切实保证质量,乡镇党委书记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与班子成员相互监督,相互提醒。三是强化考核监督。规范考核内容,完善考核办法,健全科学合理、注重实效、导向鲜明的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对日常工作,坚持周报月查季考的经常性考核,增强工作节奏感,确保工作整体推进。对重点工作,坚持责任制考核,增强工作责任感,确保工作重点突出。对突发性事件处理,坚持阶段性考核,随时掌握对突发性事件、复杂问题的解决处理进度,要科学利用考核结果,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

  优的重要依据。

  三、主要问题

  1、领导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乡镇领导班子的“档案”学历相对较高,大部分是大学文化,但他们第一学历相对偏低;有些领导理论素养和水平虽然较高,但在统筹乡镇科学发展的能力有待加强,个别乡镇领导不注重平时学习,思想观念落后、工作方法陈旧,不能适应农村改革发展形势的需要,不能胜任新时期的发展要求,特别是今年我县提出了“抓项目、惠民生、强党建”的工作目标,更要求乡镇领导班子有较强的发展经济工作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2、干部的思维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乡镇工作重心的转移,乡镇领导干部的思维观念应与之相适应。但从目前现状来看,部分乡镇干部还没有实现这种角色转换。突出表现在工作职能、领导方式上,仍然沿袭传统的按照上级文件和指示安排部署工作,不能实现“要我做”向“我要做”的转换,没有把工作重心主动定位到研究市场、引导农民群众调整产业结构上来。

  3、领导方式创新有待进一步改善。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推进,农村新的问题不断显现,一是关注自身价值在社会中实现,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要求得到尊重,二是经济权利保护问题,如土地经营权、森林经营权。三是农民外出务工等带来的问题需要化解。这就要求乡镇领导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密切关注变化,正确把握农民的合理请求,善于进行理论思考和科学归类,找出解决方法。

  四、对策及建议

  1、从选优配强班子抓起,科学选人用人。一是要坚持运用科学的方法优化乡镇领导班子结构,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配合默契、充满活力的坚强集体,从而增强干劲,增添活力,提升整体功能。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牢固树立“注重品行、注重实绩、注重民意、注重基层”的“四注重”用人导向,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水平,着力建设蓬勃向上、干事创业的优秀干部团队。二是要切实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实

  现整体效能最大化。要严格按照

  “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选好配强乡镇党政正职。同时,综合分析干部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等情况,充分考虑干部的能力特长、气质特点、工作阅历等因素,实现领导班子成员年龄上的梯次配备、知识上的相济互补、气质上的刚柔相容、经历上的多元丰富,促使乡镇领导班子素质结构更趋合理、合力作用充分发挥。三是要正确处理结构需要与素质要求的关系。结构欠缺会影响战斗力,诚然要高度重视乡镇领导班子的结构效应。但是,也决不能为满足班子结构需要,而忽视或弱化对干部素质的要求,务必要杜绝因片面追求“结构完美”降低用人标准的现象,绝不能配备素质不优、业绩平平的“结构适应型”干部。结合实际需要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采取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等方式选拔年纪轻、文化高、专业精、能力强的各类人才进班子,促进人才资源的聚集和优势互补,激活乡镇领导班子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2、从提升素质抓起,加强教育管理。要继续抓思想政治建设,建立学习型党政领导班子。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乡镇领导的政治理论素质。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保持政治上坚定。要始终把理论学习作为提高乡镇领导班子思想政治水平的关键环节,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一是乡镇领导领导要努力加强自身学习,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坚持工作、学习“两不误”;二是要切实抓好乡镇领导班子集体的学习,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明确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每次中心组学习都要有中心内容,有专题辅导或发言,有解

  决的重点问题。坚持每月集中学习不少于一次;三是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当前,最重要的就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使乡镇领导能够自觉地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自觉地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群众观,努力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同时,要坚持抓好现代经济与管理知识,特别是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以及适应

  农村工作和本职岗位需要的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使乡镇领导领导真正成为乡镇工作的行家里手;四是健全学习评价激励机制。建立领导领导学习档案管理、理论学习考核等制度,确保学习取得实效。领导领导学习情况特别是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和使用领导的重要依据,形成上下互动式、交流式、监督式的学习环境,逐步向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迈进。

  3、从转变政府职能抓起,改进工作方式。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察民情、识县情、动真情,开展调研问计于民,分析检查纳谏于民,整改落实取信于民。一是坚持和完善联系点制度。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改进作风,密切同基层和群众的联系。班子成员要以“联村(社区)、联企业、联农户”为基本形式,建立联系点,经常走访了解村、企业和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主动为他们提供服务、解决困难,确保群众满意。乡镇党政“一把手”要亲自处理重要来信来访,直接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二是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乡镇领导班子要

  结合工作实际,改进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努力形成工作在一线开展、经验在一线总结、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的“一线工作法”。注重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的作用,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全面了解掌握基层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化解基层矛盾,不断改进和提高工作水平。三是加强乡镇领导班子自身执政能力建设,要在工作思路上应由行政推动型向服务型转变。当前,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的自主程度、经营范围远远超出了原有的空间,传统的行政管理只能在农村经济活动的某个阶段、某个环节上发挥一定的作用。这就迫切需要乡镇政府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着眼,以群众是否需要和需要什么,作为乡镇的职责,从过去“管、收、批”的干预型越位政府,转变为“扶、帮、助”的服务型补位政府,把以行政推动为主的工作模式转到以服务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以实实在在的服务,保证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上水平。

  第二篇: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乡镇处在“三农”工作第一线,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

  带。乡镇干部更是肩负着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如何抓住换届契机,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事关农村社会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到民心向背、事业兴衰。为此,县委组织部组成专班,深入18个乡镇(场区)、30个村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对加强

  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形成了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1、坚持建机制、强素质,增强乡镇干部执行力。针对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的新形势,探索了乡镇党委“四化”建设的新路子,有效提升了领导班子适应新形势的能力。一是强化培训,推进干部素质技能化。通过集中轮训、挂职锻炼、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提高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发展现代农业、帮民增收、做好群众工作等基本技能。二是明确责任,推进工作职能规范化。将税改后乡镇党委的主要职能定位为“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公共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围绕发展主题,乡镇党委从行政命令、催种催收、大包大揽向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维护市场秩序、健全配套服务转变。三是整合资源,推进运行机制科学化。积极创新班子成员分工模式,三分之一的党委成员直接进入市场,参与经济活动,领办、创办各类企业、基地或经营性中介服务组织;三分之一的党委成员负责招商引资,新上发展项目,组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三分之一的党委成员负责管理社会日常事务。四是严格考评,推进发展业绩公认化。年初逐人明确任务目标,年终严格考评兑现。

  2、坚持重关怀、多激励,激发乡镇干部内动力。着力建立健全关爱机制,激发乡镇干部活力。一是真正重视。县委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的意见》,建立了乡镇干部培训机制、选配机制、考评机制、关爱机制等。县委组织部每年召开一次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座谈会,交流经验,听取意见,强化措施,推动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经常化。二是真情关怀。注重从政治上关怀干部,真正让其有干头、有盼头。建立从基层一线遴选干部制度,坚持把乡镇工作经历作为干部选拔的重要条件;部门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时,优先从乡镇优秀干部中遴选,使乡镇成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阵地。2008年来,从乡镇副职岗位上提拔正职19名,从一般人员中提拔副职54名。三是真心爱护。采取干部个人申请、群众民主推荐、乡镇党委票决、县委研究决定的方式,定期将长期工作在乡镇、业绩突出、群众认可或有家庭困难的干部交流到县直单位工作。积极改善乡镇干部工作、生活环境,先后为8个乡镇新建或改(扩)建了乡镇办公楼,使干部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乡镇制度,加强对乡镇工作的指导,积极为乡镇干部排忧解难。

  3、坚持严管理、正作风,提升乡镇干部公信力。制定了乡镇干部行为规范,严肃查处干部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如部分乡镇在干部管理上,通过推行“工作日志”、“干部荣辱薄”、“一线工作法”、“有困难找干部”等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增强了服务群众意识。

  二、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数量不足。一是年龄严重老化。全县30岁以下乡镇公务员共69人,50岁以上的占总数的22%,其中55岁以上的79人,这些人基本处于内退状态。加之部分干部病休,乡镇干部实际在岗人员80%左右,致使个个乡镇年年到组织部要求进人。二是来源渠道单一。根据现行政策,乡镇公务员招录权力由省统一负责,每年招录的公务员与乡镇的编制以及人员需求有较大差距,造成空编缺员(全县空编33人)。三是断层倾向突出。2006年以来,全县进入乡镇干部队伍115人,剔除2010年公开招录外,年平进入18人;5年来乡镇公务员队伍因各种原因减少120人,年平减员23人。乡镇机关进人和减员矛盾突出,凸现减员幅度超过进人幅度的现象。

  2、素质不高。乡镇干部从大中专学校毕业后分配或招录到乡镇工作的较少,多数源于退伍军人、选聘制、合同制干部,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低。与此同时,受条件和经费制约,大多数乡镇干部只能接受零星培训、低层次培训,致使乡镇干部的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政治业务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弱化、方法简单化,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3、权责不等。乡镇配套改革后,一些垂直管理的业务部门,如派出所、学校、国土所、司法所等机构由乡镇上垂直管理,人权、财权与乡镇分离,但具体工作、考核都在乡镇,导致乡镇履行职能权力越来越小,责任却越来越大。如林业执法主体在林业局,森林防火的责任在乡镇;土地违法买卖、拆除违章建筑等责任在乡镇,执法权却在国土、规划、房管等部门。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使乡镇“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导致许多问题“看得见的管不着,第三篇:乡镇领导班子调研报告

  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领导班子在农村基层工作起着核心作用,乡镇干部在农村基层工作中起着出思路、谋发展的主导作用,乡镇干部队伍的建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十分重要,关系着事业发展的全局,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基层政权的巩固。通过对本县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有关情况的调研,现结合实际,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乡镇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一)领导班子基本情况

  目前,本县共辖12个乡、镇,2个农牧业开发区,1个农场,设乡镇场区党委15个,乡镇政府12个、开发区管委会2个、场1个,乡镇场区享受副县待遇2名,科级干部169名,其中:男性149名,占88%;女性20名,占12%;汉族113名,占67%;少数民族56名,占33%;领导干部151名,占89%;非领导职务干部18名,占11%。第一学历大专以上30名,占18%;第一学历中专及以下139名,占82%。30岁及以下6名,占3%;31岁至35岁40名,占24%;36岁到40岁48名,占28%;41岁至45岁51名,占31%;46岁以上24名,占14%,平均年龄40.2岁。

  (二)干部队伍整体情况

  目前,本县共辖15个乡镇场区行政及参公编制干部共457名,其中:男性302名,占66%;女性155名,占34%;汉族297名,占65%;少数民族160名,占35%;大专及以上学历189名,占41%;

  中专及以下学历268名,占59%。35岁及以下206名,占45%;36岁至40岁108名,占24%;41岁至45岁86名,占19%;46岁及以上57名,占12%。

  事业编制干部905名,其中:男性522名,占58%;女性383名,占42%;汉族533名,占59%;少数民族372名,占41%;大专及以上学历588名,占65%;中专及以下学历317名,占35%。35岁及以下412名,占46%;36岁至40岁238名,占26%;41岁至45岁118名,占13%;46岁及以上137名,占15%。

  二、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县委着眼于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增强服务群众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举措。

  (一)改善乡镇干部队伍结构

  1、乡镇干部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近年来,将一批工作有魄力、综合素质高的年轻干部选拔至乡镇任职,2006年、2011年两次乡镇党委换届共提拔41名35岁及以下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且每个乡镇都配有1-2名30岁左右的干部的年轻干部,2008年以来,共有300余名年轻干部参加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考试进入乡镇工作,有效改善了乡镇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及活力。

  2、乡镇干部的学历呈现不断提高趋势。通过公开招录大学生、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教育等措施,使乡镇干部学历大幅度提高。目前乡镇干部中在职研究生学历1名,大学学历名,大专学历名。具备大学以上学历的乡镇干部比2006年乡镇党委换届时增长%。

  3、乡镇干部在保持相对稳定性。县委严格控制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在规定任期内的职务变动,目前,任乡镇场区党委书记3年以上的有14名。对新招录的工作人员,一般要求在乡镇工作不满3年的禁止调动工作。通过保持乡镇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进而促进乡镇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4、民族结构、性别结构有所改善。目前,乡镇党委班子中,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人数有所增加,各乡镇党委共有25名少数民族领导

  干部,比2006年换届时增加3名;共有10名女干部,比2006年换届时增加3名。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在改善干部队伍结构、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局以及保证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1、突出“政治上坚定”的导向。近年来,县委始终把解决干部政治上强的问题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通过各种途径着力提高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尤其对乡镇党委书记的选用,要求更高,对政治上不坚定、大局意识不强、民族情绪严重、思想上及行动上不能与县委、政府保持一致的干部,即使工作能力较好、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也坚决不予提拔重用;反之,对那些政治素质较强的干部,在干部选拔任用时,则优先考虑。

  2、突出“以绩取人,群众公认”的导向。坚持看政绩和贡献,交叉看、全面看,把群众“公认”作为考察提拔干部的重要一环。对群众认可、工作实绩好的干部予以奖励表彰或提拔重用,如在近年来的科级干部年终考核中,县委对考核为前三名的乡镇(部门)均给予了一定的物质奖励;对连续三年考核为前三名的乡镇党委书记,则在地委选拔后备县级后备干部时予以推荐。

  3、突出“关爱基层,倾向一线”的导向。县委在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乡镇一线干部,有意识地培养长期在一线埋头苦干的乡镇基层干部,2005年出台了《加强乡镇工作的意见》,提出了选拔干部向乡镇一线倾斜(原则上要求今后无乡镇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不予提拔任用)、提高乡镇干部政治待遇、为乡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等积极有效的措施;2010年出台了《巴里坤县乡(镇)场(区)基层一线工作人员业绩考核奖励办法(试行)》,对乡镇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实行业绩考核奖励制度,奖金发放不搞平均主义、不搞一刀切,根据每位工作人员业绩考核结果发放,极大地提高了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选拔干部重视基层工作经历,现任的12名乡镇党委书记中,在任现职前,有3名曾任乡镇党政正职;7名曾任乡镇党政副职。26名乡镇党委副职中,在任现职前,有22名曾任乡镇党政副职。进一步形成了

  “基层出干部,领导干部来自基层”的用人导向。

  4、注重把握“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导向。近年来,县委高度重视对优秀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以及妇女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并注重选拔高学历的干部到乡镇领导岗位任职。2006年、2011年乡镇党委换届及2007年乡镇人大和政府换届中共提拔67名35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2011年乡镇党委换届中,25名少数民族干部、10女干部被选任进入乡镇党委任职。通过正确的用人导向,使乡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加大对乡镇干部的培训力度

  加强教育培养,是全面提高乡镇党委书记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的基础。为全面提高乡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县委对乡镇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做到兼顾一般,突出重点,坚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加强能力的培养,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县委组织部和党校共同研究制定培训各类学习教育活动内容和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县委党校教学平台,对各乡镇领导干部及业务骨干进行了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贯彻民主集中制观念、文化素养、领导艺术为主,辅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等能力培训。2008年以来乡镇干部共在地、县党校培训180余人次。在此基础上采取送出去学习培训、挂职锻炼等形式进行培训。让乡镇干部到区外学习培训或挂职,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开阔视野,提高水平。借助广东援巴优势,开辟了干部培训工作的新途径,先后派20余名乡镇干部赴广东(港澳)、河南等地参加各类培训和参观考察,这种跨地域、跨发展阶段的培训,使乡镇干部能够零距离地了解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经验,亲身领略发达地区的先进思想和观念。

  (四)注意储备优秀年轻干部

  县委针对乡镇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断层”现象,并根据乡镇科级后备人选的不同情况,经常研究分析,从提高政治素质、工作水平和实践能力入手,加强年轻干部的锻炼和培养,制定培养计划,有计划地选派到上级机关、经济发达地区或情况复杂地区锻炼,并坚持备

  用结合、动态管理机制,努力形成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堪当重任的乡镇科级后备干部队伍。2009年下派12名30岁以下机关干部到乡镇挂职,至2011年1月乡镇党委换届时,12名年轻干部中,有6名被提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任职。

  (五)加强对乡镇领导干部的监管

  1、强化上级监督。对乡镇领导干部实行任前谈话、诫勉、函询等,做到事前监管;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做到事中监管;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做到乡镇党政正职“凡离必审”,并把监督触角延伸到了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有效约束了乡镇党政“一把手”的经济责任行为。

  2、强化内部监督。要求各乡镇认真落实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决定。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切实保证质量,乡镇党委书记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与班子成员相互监督,相互提醒。

  3、强化制度约束。县委相继出台了《科级领导班子及科级干部管理暂行办法》、《自治县一般干部管理暂行办法》、《巴里坤县委组织部对科级领导干部进行谈话和函询的制度》、《巴里坤县乡(镇)场(区)基层一线工作人员业绩考核奖励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制度,有效约束了干部日常行为。

  三、目前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

  近年来,虽然本县在加强乡镇干部队伍的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较以往有明显好转,但对照建设一支高素质乡镇干部队伍的要求,我们发现,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一)干部结构不尽合理。本县自2001年以来,未分配大中专毕业生,目前全县干部编制

  “局部空编、整体超编”,虽然近几年通过公开招录、选派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等措施,为乡镇基层补充了一些“新鲜血液”,但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乡镇基层干部普遍年龄偏大、部分专业岗位人才严重短缺,干部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均不合理。目前,全县乡镇科级干部平均年龄为40.2岁,第一学历大学学

  历的仅有9人,占乡镇科级干部总数的5%。乡镇36岁以上干部占55%,国民教育高校毕业的“科班出身干部”较少,绝大多数干部在参加工作时,学历仅为高中或中专,大多为边工作边深造,后继教育取得的学历“含金量”较低。乡镇领导班子中,业务型领导偏少,专业技术型人才缺乏。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涉农、法律、经济等专业毕业的领导干部较少,部分从部门提拔下派乡镇任职的年轻干部,工作热情高,但处理农村复杂问题的能力和经验不足,制约着乡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发挥。目前,169名乡镇科级干部中,第一学历涉农专业47名、占27%,高中学历50名,占30%。

  (二)干部成长周期较长。目前,本县乡镇党政正职中,大多数是在乡镇成长起来的干部,大多数都曾在乡镇任过副职,12名乡镇党委书记中由一般干部晋升到副科级干部时间为10年以上的就有9名,占75%,由副科晋升到正科级干部时间为6年以上的有6名,占50%。乡镇干部成长周期普遍较长,致使乡镇领导干部年龄相应偏大。因乡镇领导职数有限,2010年以前也未设非领导职务,在乡镇能够得到提拔的干部较少,一些干部年青时工作上还较为积极,但一旦年龄超过35岁,若仍未得到提拔使用,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缺乏工作热情,对待工作得过且过,从而影响整体工作效率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干部“出入口”不畅。因现有体制限制,乡镇干部在录用、交流等方面还存在“出入口”不畅等问题。一是来源不足。自2001年以后,本县未分配学生到乡镇机关、站所工作,只有近几年通过公开招录,录用了一些年轻干部,但因编制制约,为数不多。目前,乡镇工作一线干部,主要是2001年以前分配的中专生或是八、九十年代以工代干的干部。二是城乡干部交流、乡镇之间干部交流难度较大。从工作环境、家庭因素方面来讲,一般县直机关的干部,若非提拔进入乡镇党政班子任职,大多不愿意去乡镇工作;农业乡镇干部、城郊乡镇干部不愿去边远或牧区乡镇工作。年龄稍大一些的干部图安逸,也不愿意去别的乡镇工作,形成了边远和牧业乡镇空编缺少干部,农业乡镇、城郊乡镇超编的乡镇之间不平衡现象。三是乡镇大多数干部编制为事业性质,有一些事业单位站所干部工作方面比较优秀,但因领

  导职数的限制,加之事业单位不能逆向流动的管理机制,除新招录的年轻干部或优秀乡镇科员,站所干部往往因身份限制能够得到提拔或进入县直机关工作的机会较少,很多干部从一参加工作就在一个乡镇,直至退休,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较难调动,导致乡镇干部队伍活力不够。

  (四)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一是思想不稳,工作主动性差。个别干部由于身份限制提拔晋升无望、长期在一个环境工作或年龄过大等原因,思想消极,不主动适应工作,不主动承担责任,不主动履行义务,在机关和群众中产生了不良影响。二是观念守旧,创新意识不强。个别干部还带着“老思想”思考问题、开展工作,欠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人本意识,不能与时俱进的开展工作。三是作风不实,工作方法简单。一些干部对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认识不够。认为乡镇工作主要靠经验、靠面子去开展,协调能力好就行了,没有必须再去学习,解决问题停留在表面或当前,还缺乏对专业技能和新知识的学习。

  (五)干部待遇有待改善。在激励机制方面,乡镇干部晋升空间较小,导致一部分乡镇干部产生悲观思想。加上乡镇干部出口不畅,交流、提拔到县直单位的不多,干部流动难、流动慢的问题突出。目前,全县在乡镇工作10年以上的科级干部达128人,占乡镇科级干部总数的76%。乡镇干部因工作环境艰苦、无瑕兼顾家庭等方面问题,加之乡镇干部的管理约束缺乏有效手段,乡镇干部走读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一部分乡镇干部主观能动性缺乏。在待遇方面,乡镇干部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农牧区工作直接面对的是基层群众,矛盾较多,有时得不到农牧民的理解,心理压力较大。

  四、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充分利用现有编制和人力资源,加强和改善干部队伍建设

  1、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服务能力。通过举办各类业务技能培训班,采取乡镇干部与农户一起兴办农业推广基地、科技示范点,帮扶农民发展经济项目等有效形式,加强对乡镇干部在农牧业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使广大乡镇干部能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

  增收为核心,推动农村经济建设。

  2、合理使用乡镇各个年龄段干部。在加大对乡镇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力度的同时,注重兼顾各个年龄段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在领导班子搭配时,充分考虑中年干部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扎实等因素,对工作成绩突出的适时解决他们的政治待遇,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从而形成以中青年干部为主体、老中青合理搭配的领导班子结构,班子凝聚力、活力得到有效提高。

  (三)加大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力度。按照“培养在基层、锻炼在基层、提拔在基层”的思路,将一批具备发展潜力,但缺乏乡镇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安排到乡镇、村挂职锻炼。通过挂职锻炼,既能有效提高年轻干部的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基层工作经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镇因人力资源不足而导致工作开展较为艰难的局面。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坚持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通过建立健全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为优化乡镇干部队伍提供条件。同时,加强干部交流工作,采取措施,促进干部在县直和乡镇之间,不同岗位中进行交流。二是灵活设置机构。乡镇机构设置上要通过因事定岗、因岗定责来设立机构,确定有充足的力量来抓经济、促发展。

  (二)进一步提高乡镇干部待遇

  适当提高乡镇干部待遇,逐步改善工作条件、优化生活环境,有计划地注入新鲜“血液”,稳定干部队伍。一是结合本地实际,适当提高乡镇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在生活上、工作中多给予关心和照顾,尤其在干部人事调整中,对一些综合素质高、群众基础好的年轻乡镇干部,要优先提拔任用。对一些在同一岗位或长时间在乡镇任职的干部要相应地给以一些优惠政策。并建议自治区财政部门在乡镇干部现有工资基础上,适当增加边远津贴、交通补助、加班费等,切实提高乡镇干部的经济待遇,帮助解除后顾之忧。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乡镇机关基础设施,重视文化娱乐场所建设,努力改善乡镇干部的办公条件和生活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组织乡镇干部外

  出参观考察,这样既丰富广大干部的业余生活,又能扩大干部的视野,增长见识。三是对在乡镇基层工作表现较为突出的乡镇党政领导干部,要缩短提拔周期,在落实“连续担任乡镇党委书记8年以上的,经考核称职者?报请享受副县待遇”这一政策时,时间不宜太长,6年为宜。因为乡镇党政正职任职时间较长时,就会产生懈怠心理或“熬待遇”的想法,县委在调整干部时,只要乡镇党政正职无大错,对5、6年以上的乡镇党政正职一般不予调整,长此以往不利于乡镇工作的开展。对任乡镇副职6年以上的也要酌情考虑其待遇问题。

  (三)强化培养锻炼,提高能力素质

  要结合当前乡镇工作实际,突出培训教育和交流锻炼两个重点,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培养和锻炼。一方面要强化培训,认真贯彻《干部教育培训条例》,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建立组织调训与乡镇自主培训、在职学历教育与自学相结合的干部教育培训体制。灵活方式方法,丰富培训内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举办专题培训班、召开现场交流会等方式,定期邀请专家就科学发展观、执政能力建设、依法行政、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等开展培训,不断提高乡镇领导班子和乡镇干部科学执政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带领农牧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交流锻炼机制,把干部交流同干部挂职锻炼结合起来。在保持领导班子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采取在经济部门、农业部门、信访部门挂职锻炼,乡镇之间交流锻炼,选派年轻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锻炼等形式,开宽眼界,积累经验,进一步提高乡镇干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乡镇党委书记后备力量的建设

  分近、中、远储备一批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储备时,对干部的知识、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完善,注意发现和挑选一些拥有高学历、熟悉宏观经济管理、农业技术等方面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以35岁左右干部为主体。有计划的从县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选派政治强、素质好、懂技术、善管理、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担任领导职务,拓宽后备干部来源,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储备一批专业型乡镇党政正职后备干部。对年轻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后备

  人选,要采取下派、挂职等措施,丰富工作经验,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加速锻炼成长。对储备为近期的,且已培养成熟的,乡镇领导班子出现空缺岗位时,及时提拔重用,做到备用结合。

  第四篇:2016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2016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公务员是处在我国最基层政权的公务员,切实重视和加强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对提高乡镇基层执行力和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调研的通知》精神,全面了解公务员队伍现状,找出公务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和做好公务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我们对我镇公务员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调研,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镇公务员队伍的基本情况。

  我镇有公务员编制39人,现有公务员22名,其中组织待安排工作人员1名,被借用2名。从知识结构上看:大学本科学历有11人,占公务员总数的50%,大专学历的有11人,占公务总数的50%,;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及以下的有10人,占45%;31岁至40岁的有4人,占18%;41岁至50岁的有8人,占37%;平均年龄为35.7岁。从职务结构上看:科级以上有13人,占59%;科员有及以下9人,占41%。

  二、近年来我镇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是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水边镇作为城关镇,县城“两区”建设征地、社会维稳、招商引资等难点、重点工作多,党委、政府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为发挥干部主观能动性,千斤重担人人挑,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每个科级领导干部负责分管一定工作、负责部分站所、挂点一至两个村、居,明确职责,做到既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同时,注重制度激励措施,如今年针对招商引资和社会维稳两项重点工作,分别制定出台了文件对该两项工作贡献较突出的干部,在评优评先推荐后备干部上优先考虑和给予资金奖励。如对引进符合县产业政

  策且实际完成固投200万元以上的个人,按实际固投千分之一进行奖励。二是后备干部勇挑重担,一线锻炼。对推荐为后备的干部,放在重点工作一线,促其砥砺成才。比如,正科级后备干部主动承担了县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工作,安排在征地任务较重、情况较复杂的村驻点。一些副科级后备干部担任驻村工作组组长负责驻村工作,安排在综治办工作,在矛盾纠纷调解方面能够独当一面。三是规范管理,务实工作作风。为加强干部日常管理,我镇先后制定出台了机关干部日常管理、解决“走读”工作日夜宿机关院内、周一工作例会和干部驻村联系服务等制度,同时,由镇机关效能办和党政办加强对干部日常监督,狠抓制度落实。尤其是今年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以来,一改历年来干部“走读”的习惯,党政主要领导带头执行,机关干部工作日夜晚全部住宿在镇机关院内,且目前执行比较到位。通过一系列制度规范,干部工作作风明显得到改善。

  三、当前公务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

  1、上级培训少,干部能力提升与形势发展需要存在矛盾。镇科级干部中绝大多数是长期在乡镇摸排滚打,自身起点低,近年来新录用的公务员又多是离开校门直接走进政府部门,经验缺乏,每年上级安排进修培训的机会不多,干部政治理论水平提高不快,导致政策水平不高,对理论问题被动学习的多,调查研究少,依法行政、解决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不强。

  2、乡镇公务员来源渠道较单一。近几年我镇每年都会新考进几个公务员,补充了新鲜血液,但是公务员队伍凡进必考,考进的都是大学毕业生,面向农村优秀村干部和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定向招录的次数少,每次招录的名额也少,导致一批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熟悉了解农村的优秀村干部和事业编制人员无出路,不利于调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有效的激励机制还不完善。一些科级领导干部往往分管工作多,分管的难点工作也多,难出成就不容易被提拔重用。同时,乡镇正科级职位少副科级干部多,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职位更少,一些在乡镇工作16—20年,担任副科级10多年的干部,提拔空间小,希望能

  进城又难以调动,工作积极性受挫。

  4、年轻公务员在交流流动上存在两极化矛盾,不利于干部培养成长。一方面,对部分优秀年轻公务的选调借用频繁,流动性大。近年来县直机关单位不直接招录公务员,造成县直单位要人都直接从乡镇借用或调走,一些新录用乡镇的公务员往往试用期刚满一年就被县直单位借用或调走,如近几年我镇先后有6位公务员被借用或调走,而这部分人员大多是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频繁的选调和借用,既对年轻公务员个人积累基层经验、全面成长不利,又容易导致乡镇优秀人才流失,造成干部断层。另一方面,一些一般干部除被提拔使用外,则极少甚至没交流,导致一些在乡镇工作6年以上的一般干部工作积极性有所减退。

  四、加强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几点意见和建议。

  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要对乡镇公务员每年开展一次轮训工作,在培训内容上,要着眼于提高政治理论素质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通过学习培训,提高公务员会干事、能干事、善干事、干成事的能力。

  2、拓宽乡镇公务员队伍来源渠道。要加大专门从优秀村干部、优秀事业编制人员中考录公务员的工作力度,要形成常态化,每两年或一定时间组织一次考试,采取笔试、面试和考察等程序,更加突出实绩。

  3、进一步完善公务员激励机制。在工资待遇上,总体上要向乡镇公务员倾斜,结合当前热议的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依据级别和任职年限等条件晋升职级的制度,实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增强职级在公务员工资、福利等方面的作用,让长期在乡镇工作政治晋升又有限的公务员在待遇上得到提高。在政治待遇上,要按照单位公务员人数,一定比例地增加乡镇主任科员和副主任职位数。

  4、切实规范上级机关借用乡镇公务员行为。要明确新录用乡镇公务员必须在乡镇工作两年以上才能借用,并认真贯彻执行。同时,上级借用干部要与乡镇党委充分沟通。

  第五篇:乡镇领导班子调研报告

  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领导班子在农村基层工作起着核心作用,乡镇干部在农村基层工作中起着出思路、谋发展的主导作用,乡镇干部队伍的建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十分重要,关系着事业发展的全局,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基层政权的巩固。通过对本县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有关情况的调研,现结合实际,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乡镇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一)领导班子基本情况

  目前,本县共辖12个乡、镇,2个农牧业开发区,1个农场,设乡镇场区党委15个,乡镇政府12个、开发区管委会2个、场1个,乡镇场区享受副县待遇2名,科级干部169名,其中:男性149名,占88%;女性20名,占12%;汉族113名,占67%;少数民族56名,占33%;领导干部151名,占89%;非领导职务干部18名,占11%。第一学历大专以上30名,占18%;第一学历中专及以下139名,占82%。30岁及以下6名,占3%;31岁至35岁40名,占24%;36岁到40岁48名,占28%;41岁至45岁51名,占31%;46岁以上24名,占14%,平均年龄40.2岁。

  (二)干部队伍整体情况

  目前,本县共辖15个乡镇场区行政及参公编制干部共457名,其中:男性302名,占66%;女性155名,占34%;汉族297名,占65%;少数民族160名,占35%;大专及以上学历189名,占41%;中专及以下学历268名,占59%。35岁及以下206名,占45%;36岁至40岁108名,占24%;41岁至45岁86名,占19%;46岁及以上57名,占12%。

  事业编制干部905名,其中:男性522名,占58%;女性383名,占42%;汉族533名,占59%;少数民族372名,占41%;大专及以上学历588名,占65%;中专及以下学历317名,占35%。35岁及以下412名,占46%;36岁至40岁238名,占26%;41岁至45岁118名,占13%;46岁及以上137名,占15%。

  二、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县委着眼于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增强服务群众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举措。

  (一)改善乡镇干部队伍结构

  1、乡镇干部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近年来,将一批工作有魄力、综合素质高的年轻干部选拔至乡镇任职,2006年、2011年两次乡镇党委换届共提拔41名35岁及以下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且每个乡镇都配有1-2名30岁左右的干部的年轻干部,2008年以来,共有300余名年轻干部参加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考试进入乡镇工作,有效改善了乡镇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及活力。

  2、乡镇干部的学历呈现不断提高趋势。通过公开招录大学生、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教育等措施,使乡镇干部学历大幅度提高。目前乡镇干部中在职研究生学历1名,大学学历名,大专学历名。具备大学以上学历的乡镇干部比2006年乡镇党委换届时增长%。

  3、乡镇干部在保持相对稳定性。县委严格控制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在规定任期内的职务变动,目前,任乡镇场区党委书记3年以上的有14名。对新招录的工作人员,一般要求在乡镇工作不满3年的禁止调动工作。通过保持乡镇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进而促进乡镇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4、民族结构、性别结构有所改善。目前,乡镇党委班子中,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人数有所增加,各乡镇党委共有25名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比2006年换届时增加3名;共有10名女干部,比2006年换届时增加3名。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在改善干部队伍结构、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局以及保证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1、突出“政治上坚定”的导向。近年来,县委始终把解决干部政治上强的问题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通过各种途径着力提高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尤其对乡镇党委书记的选用,要求更高,对政治

  上不坚定、大局意识不强、民族情绪严重、思想上及行动上不能与县委、政府保持一致的干部,即使工作能力较好、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也坚决不予提拔重用;反之,对那些政治素质较强的干部,在干部选拔任用时,则优先考虑。

  2、突出“以绩取人,群众公认”的导向。坚持看政绩和贡献,交叉看、全面看,把群众“公认”作为考察提拔干部的重要一环。对群众认可、工作实绩好的干部予以奖励表彰或提拔重用,如在近年来的科级干部年终考核中,县委对考核为前三名的乡镇(部门)均给予了一定的物质奖励;对连续三年考核为前三名的乡镇党委书记,则在地委选拔后备县级后备干部时予以推荐。

  3、突出“关爱基层,倾向一线”的导向。县委在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乡镇一线干部,有意识地培养长期在一线埋头苦干的乡镇基层干部,2005年出台了《加强乡镇工作的意见》,提出了选拔干部向乡镇一线倾斜(原则上要求今后无乡镇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不予提拔任用)、提高乡镇干部政治待遇、为乡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等积极有效的措施;2010年

  出台了《巴里坤县乡(镇)场(区)基层一线工作人员业绩考核奖励办法(试行)》,对乡镇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实行业绩考核奖励制度,奖金发放不搞平均主义、不搞一刀切,根据每位工作人员业绩考核结果发放,极大地提高了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选拔干部重视基层工作经历,现任的12名乡镇党委书记中,在任现职前,有3名曾任乡镇党政正职;7名曾任乡镇党政副职。26名乡镇党委副职中,在任现职前,有22名曾任乡镇党政副职。进一步形成了“基层出干部,领导干部来自基层”的用人导向。

  4、注重把握“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导向。近年来,县委高度重视对优秀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以及妇女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并注重选拔高学历的干部到乡镇领导岗位任职。2006年、2011年乡镇党委换届及2007年乡镇人大和政府换届中共提拔67名35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2011年乡镇党委换届中,25名少数民族干部、10女干部被选任进入乡镇党委任职。通过正确的用人导向,使乡

  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加大对乡镇干部的培训力度

  加强教育培养,是全面提高乡镇党委书记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的基础。为全面提高乡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县委对乡镇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做到兼顾一般,突出重点,坚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加强能力的培养,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县委组织部和党校共同研究制定培训各类学习教育活动内容和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县委党校教学平台,对各乡镇领导干部及业务骨干进行了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贯彻民主集中制观念、文化素养、领导艺术为主,辅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等能力培训。2008年以来乡镇干部共在地、县党校培训180余人次。在此基础上采取送出去学习培训、挂职锻炼等形式进行培训。让乡镇干部到区外学习培训或挂职,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开阔视野,提高水平。借助广东援巴优势,开辟了干部培训工作的新途径,先后派20余名乡镇干部赴广东(港澳)、河南等地参加各类培训和参观考察,这种跨地域、跨发展阶段的培训,使乡镇干部能够零距离地了解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经验,亲身领略发达地区的先进思想和观念。

  (四)注意储备优秀年轻干部

  县委针对乡镇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断层”现象,并根据乡镇科级后备人选的不同情况,经常研究分析,从提高政治素质、工作水平和实践能力入手,加强年轻干部的锻炼和培养,制定培养计划,有计划地选派到上级机关、经济发达地区或情况复杂地区锻炼,并坚持备用结合、动态管理机制,努力形成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堪当重任的乡镇科级后备干部队伍。2009年下派12名30岁以下机关干部到乡镇挂职,至2011年1月乡镇党委

  换届时,12名年轻干部中,有6名被提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任职。

  (五)加强对乡镇领导干部的监管

  1、强化上级监督。对乡镇领导干部实行任前谈话、诫勉、函询等,做到事前监管;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做到事中监管;

  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做到乡镇党政正职“凡离必审”,并把监督触角延伸到了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有效约束了乡镇党政“一把手”的经济责任行为。

  2、强化内部监督。要求各乡镇认真落实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决定。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切实保证质量,乡镇党委书记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与班子成员相互监督,相互提醒。

  3、强化制度约束。县委相继出台了《科级领导班子及科级干部管理暂行办法》、《自治县一般干部管理暂行办法》、《巴里坤县委组织部对科级领导干部进行谈话和函询的制度》、《巴里坤县乡(镇)场(区)基层一线工作人员业绩考核奖励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制度,有效约束了干部日常行为。

  三、目前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

  近年来,虽然本县在加强乡镇干部队伍的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较以往有明显好转,但对照建设一支高素质乡镇干部队伍的要求,我们发现,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一)干部结构不尽合理。本县自2001年以来,未分配大中专毕业生,目前全县干部编制

  “局部空编、整体超编”,虽然近几年通过公开招录、选派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等措施,为乡镇基层补充了一些“新鲜血液”,但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乡镇基层干部普遍年龄偏大、部分专业岗位人才严重短缺,干部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均不合理。目前,全县乡镇科级干部平均年龄为40.2岁,第一学历大学学历的仅有9人,占乡镇科级干部总数的5%。乡镇36岁以上干部占55%,国民教育高校毕业的“科班出身干部”较少,绝大多数干部在参加工作时,学历仅为高中或中专,大多为边工作边深造,后继教育取得的学历“含金量”较低。乡镇领导班子中,业务型领导偏少,专业技术型人才缺乏。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涉农、法律、经济等专业毕业的领导干部较少,部分从部门提拔下派乡镇任职的年轻干部,工作热情高,但处理农村复杂问题的能力和经验不足,制约着乡镇领导班子

  整体功能发挥。目前,169名乡镇科级干部中,第一学历涉农专业47名、占27%,高中学历50名,占30%。

  (二)干部成长周期较长。目前,本县乡镇党政正职中,大多数是在乡镇成长起来的干部,大多数都曾在乡镇任过副职,12名乡镇党委书记中由一般干部晋升到副科级干部时间为10年以上的就有9名,占75%,由副科晋升到正科级干部时间为6年以上的有6名,占50%。乡

  镇干部成长周期普遍较长,致使乡镇领导干部年龄相应偏大。因乡镇领导职数有限,2010年以前也未设非领导职务,在乡镇能够得到提拔的干部较少,一些干部年青时工作上还较为积极,但一旦年龄超过35岁,若仍未得到提拔使用,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缺乏工作热情,对待工作得过且过,从而影响整体工作效率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干部“出入口”不畅。因现有体制限制,乡镇干部在录用、交流等方面还存在“出入口”不畅等问题。一是来源不足。自2001年以后,本县未分配学生到乡镇机关、站所工作,只有近几年通过公开招录,录用了一些年轻干部,但因编制制约,为数不多。目前,乡镇工作一线干部,主要是2001年以前分配的中专生或是八、九十年代以工代干的干部。二是城乡干部交流、乡镇之间干部交流难度较大。从工作环境、家庭因素方面来讲,一般县直机关的干部,若非提拔进入乡镇党政班子任职,大多不愿意去乡镇工作;农业乡镇干部、城郊乡镇干部不愿去边远或牧区乡镇工作。年龄稍大一些的干部图安逸,也不愿意去别的乡镇工作,形成了边远和牧业乡镇空编缺少干部,农业乡镇、城郊乡镇超编的乡镇之间不平衡现象。三是乡镇大多数干部编制为事业性质,有一些事业单位站所干部工作方面比较优秀,但因领导职数的限制,加之事业单位不能逆向流动的管理机制,除新招录的年轻干部或优秀乡镇科员,站所干部往往因身份限制能够得到提拔或进入县直机关工作的机会较少,很多干部从一参加工作就在一个乡镇,直至退休,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较难调动,导致乡镇干部队伍活力不够。

  (四)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一是思想不稳,工作主动性差。

  个别干部由于身份限制提拔晋升无望、长期在一个环境工作或年龄过大等原因,思想消极,不主动适应工作,不主动承担责任,不主动履行义务,在机关和群众中产生了不良影响。二是观念守旧,创新意识不强。个别干部还带着“老思想”思考问题、开展工作,欠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人本意识,不能与时俱进的开展工作。三是作风不实,工作方法简单。一些干部对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认识不够。认为乡镇工作主要靠经验、靠面子去开展,协调能力好就行了,没有必须再去学习,解决问题停留在表面或当前,还缺乏对专业技能和新知识的学习。

  (五)干部待遇有待改善。在激励机制方面,乡镇干部晋升空间较小,导致一部分乡镇干部产生悲观思想。加上乡镇干部出口不畅,交流、提拔到县直单位的不多,干部流动难、流动慢的问题突出。目前,全县在乡镇工作10年以上的科级干部达128人,占乡镇科级干部总数的76%。乡镇干部因工作环境艰苦、无瑕兼顾家庭等方面问题,加之乡镇干部的管理约束缺乏有效手段,乡镇干部走读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一部分乡镇干部主观能动性缺乏。在待遇方面,乡镇干部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农牧区工作直接面对的是基层群众,矛盾较多,有时得不到农牧民的理解,心理压力较大。

  四、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充分利用现有编制和人力资源,加强和改善干部队伍建设

  1、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服务能力。通过举办各类业务技能培训班,采取乡镇干部与农户一起兴办农业推广基地、科技示范点,帮扶农民发展经济项目等有效形式,加强对乡镇干部在农牧业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使广大乡镇干部能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推动农村经济建设。

  2、合理使用乡镇各个年龄段干部。在加大对乡镇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力度的同时,注重兼顾各个年龄段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在领导班子搭配时,充分考虑中年干部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扎实等因素,对工作成绩突出的适时解决他们的政治待遇,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从而形成以中青年干部为主体、老中青合理搭配的领导班子结

  构,班子凝聚力、活力得到有效提高。

  (三)加大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力度。按照“培养在基层、锻炼在基层、提拔在基层”的思路,将一批具备发展潜力,但缺乏乡镇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安排到乡镇、村挂职锻炼。通过挂职锻炼,既能有效提高年轻干部的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基层工作经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镇因人力资源不足而导致工作开展较为艰难的局面。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坚持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通过建立健全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为优化乡镇干部队伍提供条件。同时,加强干部交流工作,采取措施,促进干部在县直和乡镇之间,不同岗位中进行交流。二是灵活设置机构。乡镇机构设置上要通过因事定岗、因岗定责来设立机构,确定有充足的力量来抓经济、促发展。

  (二)进一步提高乡镇干部待遇

  适当提高乡镇干部待遇,逐步改善工作条件、优化生活环境,有计划地注入新鲜“血液”,稳定干部队伍。一是结合本地实际,适当提高乡镇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在生活上、工作中多给予关心和照顾,尤其在干部人事调整中,对一些综合素质高、群众基础好的年轻乡镇干部,要优先提拔任用。对一些在同一岗位或长时间在乡镇任职的干部要相应地给以一些优惠政策。并建议自治区财政部门在乡镇干部现有工资基础上,适当增加边远津贴、交通补助、加班费等,切实提高乡镇干部的经济待遇,帮助解除后顾之忧。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乡镇机关基础设施,重视文化娱乐场所建设,努力改善乡镇干部的办公条件和生活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组织乡镇干部外出参观考察,这样既丰富广大干部的业余生活,又能扩大干部的视野,增长见识。三是对在乡镇基层工作表现较为突出的乡镇党政领导干部,要缩短提拔周期,在落实“连续担任乡镇党委书记8年以上的,经考核称职者?报

  请享受副县待遇”这一政策时,时间不宜太长,6年为宜。因为乡镇党政正职任职时间较长时,就会产生懈怠心理或“熬待遇”的想法,县委在调整干部时,只要乡镇党政正职无大错,对5、6年以上的乡镇党政正职一般不予调整,长此以往不利于乡镇工作的开展。对任乡镇副职6年以上的也要酌情考虑其待遇问题。

  (三)强化培养锻炼,提高能力素质

  要结合当前乡镇工作实际,突出培训教育和交流锻炼两个重点,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培养和锻炼。一方面要强化培训,认真贯彻《干部教育培训条例》,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建立组织调训与乡镇自主培训、在职学历教育与自学相结合的干部教育培训体制。灵活方式方法,丰富培训内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举办专题培训班、召开现场交流会等方式,定期邀请专家就科学发展观、执政能力建设、依法行政、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等开展培训,不断提高乡镇领导班子和乡镇干部科学执政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带领农牧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交流锻炼机制,把干部交流同干部挂职锻炼结合起来。在保持领导班子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采取在经济部门、农业部门、信访部门挂职锻炼,乡镇之间交流锻炼,选派年轻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锻炼等形式,开宽眼界,积累经验,进一步提高乡镇干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乡镇党委书记后备力量的建设

  分近、中、远储备一批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储备时,对干部的知识、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完善,注意发现和挑选一些拥有高学历、熟悉宏观经济管理、农业技术等方面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以35岁左右干部为主体。有计划的从县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选派政治强、素质好、懂技术、善管理、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担任领导职务,拓宽后备干部来源,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储备一批专业型乡镇党政正职后备干部。对年轻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要采取下派、挂职等措施,丰富工作经验,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加速锻炼成长。对储备为近期的,且已培养成熟的,乡镇领导班子出现空缺岗位时,及时提拔重用,做到备用结合。

篇七: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加强农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党支部处于农村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沿,如何大力加强农村党支部班子建设,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分析和探讨农村党组织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有助于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协调发展。

  一、农村党支部建设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从我们调查和掌握的情况来看,当前农村党支部仍存在一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问题。

  (一)一些长期积淀的问题并没有因党支部换届而得到解决。这种情况主要反映在家族矛盾突出、积累问题比较深的农村党支部班子。在这类班子特别是新任的干部中,存在这样几种思想倾向:有的感到原班子的问题与自己关系不大,可管可不管;有的觉得刚上任要”多栽花、少栽刺”,害怕解决问题得罪人,影响以后工作的开展;有的觉得与其耗费精力去解决老问题,不如腾出时间去开创新局面;有的想解决问题,思路也可行,但得不到镇党委的支持,由此造成一些农村党支部班子作了个别或局部调整后,只是暂时地、表面上缓解了某些矛盾和问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农村党支部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仍比较薄弱。一些农村党支部书记思想仍然比较保守,观念比较陈旧,封闭意识和小农意识还比较浓厚。满足于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尽管当前开展的学教活动使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得到了洗涤,但在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和冲击下,在部分农村党员干部中还存在着理想信念淡薄、奉献精神不强,自身要求不严等问题。

  (三)一些新任农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工作热情背后,潜伏着消极因素。部分新上任的农村党支部班子成员愿意干看得见、摸得着、容易”出名”的”面子”工作,不愿意干那些为群众提供服务、劳神费力的基础性工作;愿意多往上跑,多往外走,打通关节,疏通关系,不愿意抽出更多的时间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愿意做既能体现政绩又可以为个人带来实惠的工作,不愿意干那些既吃苦受累又得不到多少好处的事情。

  二、加强农村党支部班子建设的思考

  (一)着力提高农村党支部班子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一是抓好思想政治建设。通过召开会议、培训学习等多种形式,使广大农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确立两种意识,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二是抓好学习培训。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加强对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的培训教育。建立健全以县委党校、镇委党校、村党员活动室为阵地的三级培训wang络。县委党校每年要对农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一次轮训;镇委党校每年对党支部班子成员和党员进行一次轮训,镇委党校每年还要结合不同时期思想教育要求,组织宣讲组到村进行巡回宣讲,加强对干部、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各村党支部要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的作用,借助党员电化教育的设备,组织党员观看电教专题片。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三是建立和健全相关的工作制度,提高干部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完善”两议五公开一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管理机制,做到按章办事,依法治村。要着力提高村党支部班子的”三种能力”,即协调处理社会经济生活中

  各种矛盾关系的能力;根据市场经济变化和各方面情况作出决策的能力;带领广大群众建设小康农村的能力。

  (二)解决党支部班子在磨合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闹不团结的班子,主要问题是工作上通气不够,关系上协调不够,思想上沟通不够。对这类班子,要着重进行党性教育和民主集中制教育,使他们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化解矛盾,形成合力;风气不正的班子,主要问题是放松学习、疏于管理和监督,要着重对他们进行党风党纪、廉政勤政教育,促进班子成员转变作风;工作不力的班子,主要问题在于缺乏拼劲和锐气,对这类班子,要着重进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教育,促其敢想敢干,勇于开拓。总之,在新时期加强农村党支部班子建设,要抓住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诱发矛盾的起因,做到该讲的早提醒,该帮的早介入,尽量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加强农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工作调研报告,本文关键词为调研报告,,wang,工作,建设,农村,党支部,班子,加强您可以在调研报告中查看更多。

  (三)不断完善农村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必须做到”四化”:一是目标科学化,结合固本强基工程的实施和先进性教育活动,制定长效的、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在制定目标时,要看目标是否紧贴实际,是否贪多求全,是否避实就虚,是否具有前瞻性。二是内容具体化。必须把目标具体到人,把目标内容具体分解为党建工作、经济工作等若干部分,每部分再分出若干小项,每小项确定具体分值。三是检查考核经常化。镇党委应对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考核,每半年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年终对完成年度目标情况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四是奖惩公开化。镇党委应把年终对目标责任制的综合考证结果予以公示,兑现奖惩。

  (四)要积极为农村党支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县、镇党委及有关部门要充分理解、信任和支持农村党支部的工作,真心实意为他们排忧解难,创造好的环境和氛围。一是要减少对农村工作的检查评比,使农村党支部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抓发展。二是要更好地为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和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和谐农村社会服务。三是坚持农村党建工作联系制度,集中帮助农村解决难题。县级领导干部每人至少要联系1个镇和1个村,镇领导每人至少要联系1个村,镇领导要经常到联系点调研和指导工作,帮助农村党支部出主意、理思路、解难题。县直挂钩单位要定期到挂点村开展工作,督促指导驻村干部按照”三查两建一发展”的要求,真正为农村基层组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加强农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工作调研报告(2),本文关键词为调研报告,,wang,工作,建设,农村,党支部,班子,加强您可以在调研报告中查看更多。

篇八: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乡镇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第一调研组按照区委部署要求,我们调研组于6月7日至9日,对邱家店镇的基层班子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听取了镇党委书记、分工负责同志的情况介绍,并深入有代表性的村与党支部书记、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群众代表进行了座谈,基本掌握了该镇村级组织建设的现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邱家店镇共有44个行政村,人口6.6万,全镇共有4个党总支、66个党支部,2678名党员。

  1、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状况。全镇共有44名村党支部书记,其中女书记1人。支部书记年龄分布在34到57岁之间,平均年龄47.93岁,其中35岁以下1人,36—40岁3人,41—45岁9人,46—50岁17人,51岁以上14人。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4人,高中16人,中专7人,初中17人。目前“一肩挑”的支部书记有24人,占总数的55%;由镇机关干部下派担任支部书记的7人。从镇党委考察的情况看,优秀等次的支部书记26人,称职的16人,基本称职的1人,不称职的1人。

  2、村“两委”班子情况。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242人,其中男性197人,占81.4%;女性45人,占18.6%。年龄结构偏大,其中35岁以下13人,占5.4%;36—45岁的77人,占31.8%;46—54岁的113人,占46.7%;55—59岁的32人,占13.2%;60岁以上的7人,占2.9%。“两委”干部交叉任职的158人,交叉兼职比例为65.3%。有人员73人,有4个村缺支部委员4名,1个村缺村委委员1人。调整的初步方案是:

  4个村保持不变;1个村因书记考核为基本称职调出班子,副书记任书记;2个由下派干部任支部书记的村,经过培养已产生书记人选,拟撤回下派干部;1名支部委员因工作能力或作用发挥不好,调出班子,同时增补1人;1名支部委员退休,递补1人,对4个村支部委员缺职的,增补委员4名。其他为放心班子,共25个。由于各村经济条件不同,党员队伍状况不均衡,具体情况也有不同。目前,李家庄、黄沟港、宋官3个村仍由机关下派干部担任支部书记,为保证换届期间的稳定和有利于村里工作的开展,决定继续由下派干部担任书记,因此,以上3村可作为放心班子考虑。25个放心班子,共有两委成员163人,缺职6人;10个村保持目前班子及成员不变;14个村退休12人,调整2人,增补缺职6人,共计20人。此外,埠阳庄村因书记退休需要调整,原支部副书记可作书记合适人选;逯家庄村因支部书记由总支书记兼任,根据推荐情况,选拔1名支部书记,正在考察之中。

  3、后备干部队伍情况。全镇共有村级后备干部123人,其中男性93人,女性30人,分别占总数的75.6%、24.4%。35岁以下34人,占27.6%;36—45岁的55人,占44.7%;45—54岁的34人,压滤机滤布占27.6%。初中以下文化的有38人,占30.9%;高中文化的83人,占67.5%;大专文化的仅有2人,占1.6%。

  4、党员队伍情况。全镇现有农村党员201X人,占全体党员总数的75%,其中男1785人,女225人,致富能手170人。35岁以下199人,占9.9%;36—45岁的322人,占16%;46—54岁的495人,占24.6%;55—59岁的322人,占16%;60岁以上的672人,占33.4%。初中以下文化的有1657人,占82.4%;高中文化的334人,占16.6%;大专文化的仅有19人,占1%。入党积极分子共计78人,其中男性47人,女性31人,致富能手22人。35岁以下的34人,占43.6%;36—45岁的32人,占41%;46—54岁的11人,占14.1%;60岁以上的1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的15人,占19.2%;高中39人,占50%;大专24人,占30.1%。

  5、集体经济情况。全镇各村集体经济状况总体上比较困难,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仅有5个村,收入最高的37万元,年收入在5—10万元的有18个村,3—5万元的5个村,3万元以下的16个村。村集体收入主要

  附送:乡镇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方案

  乡镇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和《福建省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方案》结合我镇实际,提出我镇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方案。

  一、检查目的通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掌握当前基本农田利用现状和变化情况,促进基本农田保护基础性工作的落实;发现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依法查处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行为,进一步强化基本农田保护意识,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推动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确保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稳定,为全镇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二、检查重点和内容按照xx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对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采取措施落实保护耕地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X]388号)提出的基本农田

  五不准

  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我镇各村基本农田的数量和区位落实情况,实际利用状况和质量水平,检查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建立执行情况。检查具体内容是:

  (一)基本农田保护基础性工作落实情况

  1、压滤机滤布基本农田是否落实到图上、地块、村组和农户,面积和区位是否符合规划要求。

  2、是否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

  3、是否做到图、表与地块相符。

  4、是否按要求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对保护牌进行刷新。

  (二)基本农田利用和变化情况

  1、基本农田的利用现状:

  划定和补划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现有耕地,以及林地、图地、鱼塘等非耕地的农用地类面积。

  2、基本农田减少和补划情况:

  基本农田保护区核查后,增划基本农田情况,经省政府批准通过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基本农田情况,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经批准占用基本农田情况,未经依法批准占用情况,发展林木、挖鱼塘、畜牧养殖的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中占用基本农田的具体情况,其他违反法律规定占用和破坏基本农田情况,补划基本农田的面积、地类等。

  3、基本农田质量状况:

  对不同地力等级的基本农田面积及地力变化情况、补划的基本农田是否做到与占用的耕地质量相当;基本农田的质量建设投入情况。

  (三)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

  1、是否建立基本农田各项管理制度,制度执行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对违反法律规定占用和破坏基本农田的处理情况,特别是违反《关于进一步采取措施落实严格保护耕地制度的通知》提出的五不准

  情况;

  3、基本农田保护区地力建设和监测制度及措施,基本农田污染监测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三、检查方法步骤

  (一)组织贯彻阶段(201X年4月)镇政府成立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付书记任组长,政府副镇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国土资源所和科特派站有关人员组成。滤布厂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并对检查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二)自查自纠阶段(201X年4-6月)按照省、市、县统一部署,认真开展自查工作,各村要认真填写统计表格,逐级汇总有关数据和情况;对自查自纠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对发现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要及时上报。镇政府将要对各村进行检查,并于每月20日将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书面执行形式报县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整改阶段(201X年7-8月)镇政府针对发现的问题和工作的薄弱环节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对重大违法案件和问题进行处理,并做好迎接省、市联合检查的准备工作。

  (四)总结阶段(201X年8-9月)对检查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汇总各项统计数据,重点总结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整改措施,以及对违法案件的处理情况。各村应如实填写统计数据于201X提8月6日前上报基本农田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感。开展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有关会议精神,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各村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充分认识这次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

  (二)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保护基本农田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而且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群众的生产生活,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是否积极参与这项工作,是确保检查工作是否真正落实到实处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检查期间,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检查举报电话,xx国土所电话:

  xx,xx科特派站工作电话:

  xx。

  (三)认真填报数据,及时上报进展情况。本次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摸清基本农田保护区核查后基本农田的利用及变化情况,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村检查工作动态及相关表格的填报情况,要求各村严格按照检查方案的要求,如实认真填报相关数据,及时将自查情况和发现的存在问题上报镇基本农田保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扎实工作,奠定基本农田保护基础。基本农田保护区图件、数据是基本农田依据管理的基础,因此,要对核查后至今未经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案件认真清理,并逐级备案;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图件和数据要根据审批的情况进行更新,保证基本农田区图件数据的现势性和图、表、册的一致性;对辖区内的基本农田牌要进行更换或刷新,确保设立的保护牌与实地相符。

  (五)严格执法,坚决查处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行为。查清、查实依法处理违法占用和破坏基本农田行为,对重大典型违法案件进行曝光,对于树立基本农田保护神圣不可侵犯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检查工作中要从严要求,严格执法,要防止出现对检查出不定期的问题重检查,轻纠正,对违法行为只查处事不查处人的现象。通过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并公开曝光,起到震摄和教育作用,切实解决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困难的根源性问题。

篇九: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

  [对农村两委班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农村两委干部的文化程度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二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体的工作,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三是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领导方法陈旧,导致工作中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增多。

  2、个别村存在干部不作为现象。一是“不想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连续担任村主干长达二十余年,思想疲软,观念陈旧,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只停留在上传下达、敷衍应付的基点上,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经济上没有大的贡献。二是“无能为力”。*村全村800余口人,常住人口仅300余人,61岁老支书*,担任书记27年,一心想搞好村里工作,提高农民收入,却受地理位置限制,只好当老百姓的邮递员、修理员。*村,全村280余口人,青壮年劳动力全部外出务工,仅有30多位老人常住在村,由于地理位置偏高,连最基本的吃水问题都难以解决。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面对该村的自然条件和现实情况显得“无能为力”。三是“有力难为”。*村新当选的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是*公司总经理,平时忙于经营企业,没有太多精力考虑村里的事情,甚至

  连最基本的农村日常事务也不能及时办理,影响了该村的发展。还有一些村的两委班子成员,常年在外打工,难以参与该村的事务管理。

  3、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一是班子年龄结构老化。这一点普遍得到广大农村干部的重视,有些村在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及时为班子输入新鲜血液。但目前班子老化现象还比较严重,*村党支部书记*已经67岁,*村党支部书记*现已64岁,这两个村的两委干部都在50岁以上。二是村级后备干部缺乏。村里有头脑、有能力的年轻人都把眼光放在经济发展上,真正愿意服务农村、扎根农村的人越来越少。三是年轻党员政治意识淡化。一些年轻党员经常在外,不能及时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集体意识、服务意识不清。*村40岁以下的党员大都出门在外,不参与村里事务。四是农村干部待遇低。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甚至干脆“撂担子”。

  的村通过与两委班子成员座谈和实地走访群众等方式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经过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乡14个行政村中8个村连选连任,“一肩挑”的达到13个村;

  *镇38个行政村中26个村实现了“一肩挑”,9个村连选连任。通过调研,两个乡镇党委对农村两委班子建设比较重视,能够及时处理农村班子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可以说,两个乡镇的村级班子建设总的形势是好的,呈现出了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同时发现,村级班子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和稳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农村两委干部的文化程度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二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体的工作,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三是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领导方法陈旧,导致工作中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增多。

  2、个别村存在干部不作为现象。一是“不想作为”。*村

  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连续担任村主干长达二十余年,思想疲软,观念陈旧,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只停留在上传下达、敷衍应付的基点上,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经济上没有大的贡献。二是“无能为力”。*村全村800余口人,常住人口仅300余人,61岁老支书*,担任书记27年,一心想搞好村里工作,提高农民收入,却受地理位置限制,只好当老百姓的邮递员、修理员。*村,全村280余口人,青壮年劳动力全部外出务工,仅有30多位老人常住在村,由于地理位置偏高,连最基本的吃水问题都难以解决。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面对该村的自然条件和现实情况显得“无能为力”。三是“有力难为”。*村新当选的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是*公司总经理,平时忙于经营企业,没有太多精力考虑村里的事情,甚至连最基本的农村日常事务也不能及时办理,影响了该村的发展。还有一些村的两委班子成员,常年在外打工,难以参与该村的事务管理。

  3、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一是班子年龄结构老化。这一点普遍得到广大农村干部的重视,有些村在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及时为班子输入新鲜血液。但目前班子老化现象还比较严重,*村党支部书记*已经67岁,*村党支部书记*现已64岁,这两个村的两委干部都在50岁以上。二是村级后备干部缺乏。村里有头脑、有能力的年轻人都把眼光放在经济发展

  上,真正愿意服务农村、扎根农村的人越来越少。三是年轻党员政治意识淡化。一些年轻党员经常在外,不能及时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集体意识、服务意识不清。*村40岁以下的党员大都出门在外,不参与村里事务。四是农村干部待遇低。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甚至干脆“撂担子”。

  4、部分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有些村党支部书记对村里事情基本不管,支部对村委工作不支持,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合力。

  5、村级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农村党组织普遍反映农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一课三会”制度难落实,活动难开展。坚持制度最好的*村,在以前坚持每月三次党员例会,后来变成每年召开四次党员大会,现在感觉到组织一次党员大会都非常困难。

  6、个别村财务管理混乱,运行不规范。个别村会计出纳形同虚设,没有规范的账目,财务收支只是一个笔记本;

  部分村“两委”主干法律观念淡薄,素质相对较低,认为只要给村里办了事就行,不用向村民公开太多;

  个别村干部怕麻烦,长时间不向群众公布账目,致使村民

  对村干部产生猜忌和误解,随即出现上访告状的情况。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人口的自由流动,导致大量优秀人才外流,使村干部选拔范围变窄,年轻党员培养发展困难;

  同时受物质利益的刺激,使党员干部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宗旨观念淡化。

  2、乡镇党委对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重视不够。乡镇对农村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只注重经济建设,轻视党的组织建设,甚至以经济建设替代组织建设,使基层班子建设与经济建(xxxx)设脱节。忽视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管理教育,对村干部重使用轻培养,对于村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抓得不力,资金和精力投入不够,部分村干部出现思想问题时,教育方式方法单一,难以取得实效,致使部分干部新当选不久,便问题不断,在客观上难以建起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3、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弱化了村级班子作用的发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多数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弱化。通过对这两个乡镇的调查,只有郭家庄镇的郑家庄村有集体收入,其余村的集体收入几乎是空白。特别是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财力进一步减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矛盾更加突出,村级组织为群众办实事的条件受限,导致不少村班子软弱涣散,在

  群众中没有威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很大的抑制,出现基层干部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

  4、待遇偏低难保障,抑制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薪酬待遇低、难兑现。目前我县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的月工资报酬一般在100元左右,村“两委”成员月工资只有几十元。有的村连干部工资也不能及时发放,只好挂在账上。村干部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不得不自己垫钱。还有一些老干部,一心扎在农村干了20年、30年以上,如今自身生活难以保障,感觉到心灰意冷,影响了村干部的积极性。二是卸任后生活难保障。卸任村干部生活贫困的现象较为普遍,卸任村干部每年虽然享受一定的补贴,但数额有限,难以解决实际困难。目前,卸任村干部的待遇不如农村五保户、残疾人、复员军人和特困企业下岗职工。

  5、农村干部开展工作阻力较大。一是卸职老干部“不服气”。个别卸任村干部不是利用威信高、经验丰富的优势为村集体发展出谋划策,而是暗地较劲,寻找麻烦影响新班子工作,致使个别新老班子之间矛盾尖锐。二是离退休老干部“不满意”。个别回村离退休老干部只讲组织原则,不讲村里实际,工作中“指手画脚”,不做实际贡献。三是部分群众“乱告状”。村干部频频接受纪检、审计部门审查,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背上了思想包袱,影响了工作开展。

  三、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班子建设的重视和领导。要充分认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切实加强对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领导和指导。要认真落实好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乡镇党委的责任,党委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二是出台有关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结合全县实际,制定完善农村干部的教育培养、考核管理、奖惩激励等机制,特别是要全面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三是营造有利于村干部工作的良好环境。乡镇党委政府要大力支持村干部的工作,执纪执法部门要强化措施,确保村干部正当权益不受侵害,新闻媒体要加大村干部的正面宣传,在全社会推介一批优秀村干部典型,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培养和管理。一是抓好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要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有计划地加强培养锻炼。同时注重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入党。二是进一步落实村级干部的“双定、双述、双评”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干部的日常监管,进一步强化村级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三是建立培训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县乡党校主阵地的优势,强化在职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切实帮助基层干部更新观念、增强致富本领。同时,加大典型的培植力度,发挥示范带

  动作用。四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更好地实施对权力的配置和限制。深入推进“三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增强工作透明度。

  3、提高村干部的经济待遇,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活力。针对农村干部特别是村级干部所处环境艰苦,工作难做,报酬又低,不少优秀年轻党员不愿担任村干部的实际,要在提高政治地位的基础上,切实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提高村干部的工资待遇;

  继续落实县委实行的卸职干部定额补助制度,让村干部“在职有奔头,卸任有想头,工作有劲头”。

  4、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村级班子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物质基础。结合县委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合理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村级经济工作的领导,帮助搞好经济管理和发展规划,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对集体经济薄弱村,要统筹规划,重点扶持,上下结合,分批突破,做到“一村一策”,切实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5、细化办法,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力度。要按照“细化、量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确定乡镇党委和农村党支部承担的党建责任目标。要建立奖惩机制,对完成责任目标好

  的,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对于不能完成的,实行末位淘汰、黄牌警告、诫勉谈话等制度,并与工资待遇挂钩。

  织的教育管理,集体意识、服务意识不清。*村40岁以下的党员大都出门在外,不参与村里事务。四是农村干部待遇低。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甚至干脆“撂担子”。

  4、部分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有些村党支部书记对村里事情基本不管,支部对村委工作不支持,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合力。

  5、村级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农村党组织普遍反映农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一课三会”制度难落实,活动难开展。坚持制度最好的*村,在以前坚持每月三次党员例会,后来变成每年召开四次党员大会,现在感觉到组织一次党员大会都非常困难。

  6、个别村财务管理混乱,运行不规范。个别村会计出纳形同虚设,没有规范的账目,财务收支只是一个笔记本;

  部分村“两委”主干法律观念淡薄,素质相对较低,认为只要给村里办了事就行,不用向村民公开太多;

  个别村干部怕麻烦,长时间不向群众公布账目,致使村民对村干部产生猜忌和误解,随即出现上访告状的情况。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人口的自由流动,导致大量优秀人才外流,使村干部选拔范围变窄,年轻党员培养发展困难;

  同时受物质利益的刺激,使党员干部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宗旨观念淡化。

  2、乡镇党委对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重视不够。乡镇对农村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只注重经济建设,轻视党的组织建设,甚至以经济建设替代组织建设,使基层班子建设与经济建设脱节。忽视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管理教育,对村干部重使用轻培养,对于村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抓得不力,资金和精力投入不够,部分村干部出现思想问题时,教育方式方法单一,难以取得实效,致使部分干部新当选不久,便问题不断,在客观上难以建起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3、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弱化了村级班子作用的发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多数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弱化。通过对这两个乡镇的调查,只有郭家庄镇的郑家庄村有集体收入,其余村的集体收入几乎是空白。特别是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财力进一步减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矛盾更加突出,村级组织为群众办实事的条件受限,导致不少村班子软弱涣散,在群众中没有威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很大的抑制,出现基层干部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

  5、农村干部开展工作阻力较大。一是卸职老干部“不服气”。个别卸任村干部不是利用威信高、经验丰富的优势为村集体发展出谋划策,而是暗地较劲,寻找麻烦影响新班子工作,致使个别新老班子之间矛盾尖锐。二是离退休老干部“不满意”。个别回村离退休老干部只讲组织原则,不讲村里实际,工作中“指手画脚”,不做实际贡献。三是部分群众“乱告状”。村干部频频接受纪检、审计部门审查,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背上了思想包袱,影响了工作开展。

  三、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班子建设的重视和领导。要充分认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切实加强对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领导和指导。要认真落实好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乡镇党委的责任,党委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二是出台有关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结合全县实际,制定完善农村干部的教育培养、考核管理、奖惩激励等机制,特别是要全面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三是营造有利于村干部工作的良好环境。乡镇党委政府要大力支持村干部的工作,执纪执法部门要强化措施,确保村干部正当权益不受侵害,新闻媒体要加大村干部的正面宣传,在全社会推介一批优秀村干部典型,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培养和管理。一是抓好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要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有计划地加强培养锻炼。同时注重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入党。二是进一步落实村级干部的“双定、双述、双评”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干部的日常监管,进一步强化村级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三是建立培训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县乡党校主阵地的优势,强化在职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切实帮助基层干部更新观念、增强致富本领。同时,加大典型的培植力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更好地实施对权力的配置和限制。深入推进“三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增强工作透明度。

  3、提高村干部的经济待遇,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活力。针对农村干部特别是村级干部所处环境艰苦,工作难做,报酬又低,不少优秀年轻党员不愿担任村干部的实际,要在提高政治地位的基础上,切实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提高村干部的工资待遇;

  继续落实县委实行的卸职干部定额补助制度,让村干部“在职有奔头,卸任有想头,工作有劲头”。

  4、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村级班子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物质基础。结合县委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合理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村级经济工作的领导,帮助搞好经济管理和发展规划,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对集体经济薄弱村,要统筹规划,重点扶持,上下结合,分批突破,做到“一村一策”,切实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5、细化办法,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力度。要按照“细化、量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确定乡镇党委和农村党支部承担的党建责任目标。要建立奖惩机制,对完成责任目标好的,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对于不能完成的,实行末位淘汰、黄牌警告、诫勉谈话等制度,并与工资待遇挂钩。

  好范文网范文网【】

  三是有的村是国家干部兼任村党支部书记;

  四是有的村党支部书记年龄在60岁以上,而主任的位置空缺的。

  一、实行“一肩挑”的原因

  为了进一步协调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之间的矛盾,统一两委班子成员的思想认识,形成共同干事业的合力,现目前,农村两委班子普遍存在互相扯皮,至不买帐的“两张皮”现象,班子不团结,活力不够,工作难以开展。一方面有的村委会主任不能正确处理与村党支部和街党工委的关系,全局观念差,认为自己是全体村民选出来的,比党支部更能代表村民,与支部书记是思想不统一、工作上不服从,自己说了算,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另一方面,有的党支部不能正确对待村委会,有畏难止步,无所作为的消极思想,对村委会不领导,不沟通,对工作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也有的党支部加强党的领导的名义,抓住权力不放,包办村里的一切事务。因而,两委班子难以形成合力,更谈不上抓村里的建设和发展。这是目前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实行“一肩挑”,则可以解决这一矛盾,有利于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二、实行“一肩挑”的利与弊

  根据30个村观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实行“一肩挑”的利

  是大于弊的,主要表现在:

  1、有利于两委班子的关系协调。实行“一肩挑”后,两委关系进一步理顺,工作更加协调,减少了撞车、扯皮的现象。

  2、有利于班子的团结,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实行“一肩挑”后,村级班子更加团结,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加强,干群关系也会更加协调。以往有些村党支部书记和主任及两委成员之间经常互相扯皮,至不买帐,形不成统一意见,工作无法开展。实行“一肩挑”后,主要领导对村里的工作能够通盘考虑,全面推进,减少了两委矛盾和相互扯皮现象,班子其他成员也认为工作好做了。

  3、有利于基层党建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实行“一肩挑”后,村党组织的作用会更加突出,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更加明显,能够做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展工作,减少了“两张皮”现象。两委班子成员的工作情绪高涨、热情高,能密切配合,精诚团结,办事效率显著提高,在群众中的威望也明显提高。

  实行“一肩挑”后,也有少数同志认为这样会助长了主要领导的个人专断作风,容易形成“一言堂”。如果主要领导的素质不高,考虑问题不全面、不科学,一旦出现失误,是难以及时制止和纠正的,其后果会不堪设想。还有的同志认为实行“一肩挑”后,领导班子内协调缓冲力量减弱,副职若与主要

  领导有矛盾不易化解,造成工作不能有效开展;

  同时主要领导的压力大,精力有限,如若副职不得力,容易顾此失彼,甚至影响工作全局。

  三、提出几点建议

  1、实行“一肩挑”的村,主要领导的素质必须全面,上级党组织在考虑人选时重点考虑其思想政治素质,管理能力,工作经验,在班子内和群众中的威信等等因素。

  2、要加强村主要领导的学习教育。

  3、要配好得力的副职。

  4、要完善监督机制。

  村县已被列为全省18个"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试点县之一"。事实一再证明:只要农村"两委"班子坚强有力,农村工作就会扎实有效。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看到,目前有些地方农村"两委"班子的思想、作风状况还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村支部、村委会及其相互之间还存在着这样那档的问题和矛盾,有的思想保守,不思进取;

  有的利欲熏心,以权谋私;

  有的素质低下,无作所为;

  有的争权压势,相互掣肘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从近几年我县纪检监察工作的实践来看,每年因"两委"班子的问题而引发的群众上访都占到总上访量的50以上,查办村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均超过案件总数的70;

  从各种媒体报道的内容来分析,农村"两委"班子存在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基于此,县纪委按照"解剖麻雀"的工作思路,主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于2014年11月深入农村最基层开展了为期20天的调研活动,实现了"找出问题,弄清原因"的预期目标,为今后进一步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一、基本情况

  为使这次活动开展得的扎实有效,我们在事先了解情况的茂盛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全部6个乡镇的19个行政村作为调

  研对象。期间共召开"两委"班子成员座谈会19个,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21个,深入73个农户调查了解情况。在被调查的19个村中,"两委"班子配合默契、村务工作出色的村有7个;

  "两委"班子配合情况及工作开展情况属中间状态的有10个;

  "两委"班子关系紧张、村务工作举步维艰的村有2个。这个事实表明,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纪检监察工作的立足点今后仍须放在对农村"两委"班子的建设、监督和管理上。

  二、问题表现

  通过调研,发现部分村的"两委"班子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给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带来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歧严重。乡党委及时出面进行协调,提出合理的人选建议,当时"两委"主要干部表示认同,但一个月后他们发现在各自花钱、使用公章时不那么方便,最后还是各用各的人,各设各的帐,导致村里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现形式就是互相告对方的状。新县镇王帽村是一个拥有3000多人的回汉杂居大村,情况比较复杂,1997年该村实现了新老班子交替。去年夏天,部分群众反映现任村干部在挥霍浪费和加价收取电费加重农民负担的问题,县纪委立案调查期间,又有部分群众反映前任村干部有经济违纪问题,县纪委一并及时进行了调查处理,但双方似乎对处理结果不满意,仍然频繁上访,造成了事实上的新老班子之间矛盾的公开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稳

  定,村务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限说不出来,只知道年年都要做"征收"三提五统",一思想上报统计数字,搞计划生育"三件事;

  有的村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地点四壁空空如野,见不到有关"两委"职责、成员分工、及规章制度等张贴物。职责不清势必造成工作无序,结果"两委"班子对村里的易事、落"好人"的事抢着干,而对难事、得罪人的事都甩手,造成整体工作被动、落后。

  三、主要原因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历史的、主观的、政治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点:

  其一,思想认识有误区。有些村党支部书记对基层党组织在领导农村工作中的核心作用。缺乏全面、科学的理解,习惯于村里的大事小事都由党支部乃至书记个人说了算,不如此就感到不舒服。有的说:"党是领导一切的,我是党支部书记,村里的事不听我的听谁的";

  有些村的村委会主任对自身的职责范围也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说:"党支部是党员选举的,而村委会是全体村民选举的,只有村委会才真正代表群众,我村委会主任说了不算谁说了算"。认识上的片面性导致"两委"干部工作中争权压势、争名夺利现象的发生。

  其二,选举环节存在问题。一是有贿选现象。有些人出于

  某种动机和目的,运用非正当手段谋取村官,贿选就是其中手段之一,这种情况在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个体业主和私营企业老板中比较突出。二是宗派势力、家庭势力和农村恶势力幕后操纵选举。这种现象在一些大村和民族村较为明显,三是候选人误导群众。有的人在竞选演说时,耍起了说大话、空许愿的把戏,以此换取群众支持。如宋庄乡某村村民白某为当上村主任,竟喊出了"我若当选保证不收"三提五统,不搞计划生育"等明显背离国家政策法规的错误言论。四是选举的组织工作有漏洞。满足于履行法定程序,追求大民主,但事前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村内不同民族间、不同类型的群众间、上下届村干部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了解不够,不注意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忽视积极正确的引导,致使那些不适合当村干部的人走上村干部岗位,有的甚至是多年的村霸。

  其三,教育培训不够。一方面,上级机关组织的培训还未真正落到实处,有时在内容确定和时机选择上其针对性和时效性把握的还不够好,重视任后培训忽视任前培训,重视农村科技知识的教育忽视民主法制知识的教育;

  另一方面,有的村干部缺乏自我加压、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对涉及农村党支部、村委会如何开展工作的一系列制度规范知之不多,造成工作中揽权、越权和蛮干、盲干现象的发生。

  其四,上级监管不力。上级有关部门未能很好地帮助农村"两委"班子理顺关系,分清职责,完善相关制度;

  未能及时有效地反先进村的好经验好做法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对农村"两委"班子中存在的问题缺乏预见性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反应迟缓,措施不到位,有时存在畏难情绪;

  未形成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未能反经常性的监督检查落到实处。

  四、几点对策

  农村基层干部是党的整个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是最终实现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目标的决定因素。因此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中央、中纪委一贯倡导的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战略方针,从抓制度、抓规范、抓教育入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好农村"两委"班子中的突出问题。

  一要进一步规范有关程序和规则。建议上级党组织、国家权力机关着手研究制定有关农村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工作运行的条规及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农村"两委"班子的职责权限,使党内和村务议事规则、办事制度等更加实化、细化,确保"两委"班子各司其职、各谋其政,找准位置,演好角色,实际工作中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克服混乱现象,实现统一

  意志,使村里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进行。努力从要命上解决农村"两委"班子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二要提高选举质量。首先要做好前期工作。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党员和村民中间讲清意义、晓以利害,使之提高觉悟、坚持原则,正确行使民主权力;

  其次要坚持民主公开原则。要做到候选人条件、选举程序、选举办法、选举结果公开,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尊重选民意愿,不得指定选举某人或不选举某人。再次要坚持党对选举工作的领导。部门之间通过配合,采取有力措施,防止拉选票及贿选行为的发生,坚决排除宗派、家庭和农村恶势力对选举工作的干扰,真正把政治思想好、办事公道正派、改革意识强、群众威信高、民主作风好的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

  最后要探索多种方式。在目前实行的联名提名和海选两种方式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多种选举方式,只要是民主的方式、体现民意的方式、群众能接受的方式都可采用。

  三要加强教育培训。以县、乡党校为主阵地,运用上党课、当地典型示范、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适时对村干部进行培训。既要发挥县级党校的优势,又要重视乡镇级党校的作用;

  既要搞好任中培训,又要做好任前培养;

  既要抓好"两委"班子成员的培训,又要注意两个"一把手"的培训。培训内容要以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法纪教育为主,同时要搞好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的教育,当前则要把有关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村民自治方面的内容予以突出,下大力提高"两委"班子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方针政策水平,强化其宗旨观念和民主法制观念。

  四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农村"两委"班子存在的问题。县、乡党组织要把村级"两委"班子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五个好"的要求切实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尤其"一把手"要亲自抓这项工作,对有问题的典型村,"一把手"要亲自上阵,"解剖麻雀",一抓到底;

  县级特别是乡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经常下村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苗头及时遏制解决,争取工作主动权;

  在掌握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对配合不力的农村"两委"班子,以及群众意见较大的村支书或村主任,要严格按照法守程度予以调整。

  五要注重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的作用。纪检监察机关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把握本职工作与农村工作的结合点,充分正确地履行好"教育、监督、惩处"职能;

  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党员、村民代表对"两委"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作用,加强以村务权开为核心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在内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引导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力,支持并执行"两委"班子围绕本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决策,监督"两委"班子行使权力情况和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农村工作各项部署的情况。

  六要积极推行机关干部下村任职工作。2014年,县委已选派200多名优秀青年干部下村任职、挂职,既推动了农村工作的开展,又减轻了农民过重的负担,实践证明效果不错。今后,要把这项工作与县乡两级政府机构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超前谋划,落实有力,要不断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实现"点上深化,面上推开"的既定目标,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推荐访问: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村级 调研报告 班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