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跨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与实践(3篇)

篇一:“历史 ”跨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案例

  主题:希腊罗马时期的著名哲学家。

  跨学科内容:历史、哲学、文学、艺术。

  目标:

  1.学生学习希腊罗马时期著名哲学家的思想和思想背景。

  2.了解古希腊和罗马文化中哲学的重要性。

  3.学生掌握通过艺术和文学作品了解当时的文化和哲学思想的方法。

  4.通过团队合作和展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学习活动:

  1.学生进行研究,选择或分配一个古代哲学家,研究其生平、思想和影响。

  2.学生在小组内通过讨论和互助互学,搜集有关哲学家的信息,并制作一个海报或展板,介绍其哲学思想和影响。

  3.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关于哲学家的英文文献和作品,通过团队合作进行朗读和讨论。

  4.学生在美术课上学习关于古代希腊和罗马艺术品和建筑,通过小组合作制作相关艺术品和模型。

  5.学生在文学课上学习相关古希腊和罗马经典文学作品,例如苏格拉底的对话、柏拉图的理念等,并结合所学哲学家的思想进行探讨。

  6.学生在口语表达和写作课上学习如何表达和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准备一个三分钟的口头报告和一篇200字左右的总结论文,同时向其他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评价:

  1.组内评价: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制作展板和艺术品,并收集信息和分享知识,提高了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教师评价:学生可以通过展板和口头报告充分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所学知识,同时在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上得到提高。

篇二:“历史 ”跨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地理历史跨学科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地理历史跨学科教学

  【课程目标】

  1.了解历史和地理的关系,理解地理环境与历史发展的相互关系;

  2.培养学生对历史和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3.提高学生对历史和地理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

  1.地理与历史学科的概述;

  2.地理环境和历史的相互作用;

  3.历史地理考察——探究历史事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历史地理绘图——绘制历史事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图;

  5.历史地理课件展示——呈现历史事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6.历史地理小组讨论——讨论历史事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个人想法。

  【教学活动】

  1.让学生自己选出一个历史事件并探究它与当时的地理环境的关系;

  2.学生进行历史地理绘图,展示历史事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学生制作历史地理课件,呈现历史事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讨论历史事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个人想法。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授地理和历史学科概述,引导学生了解两个学科的关系;

  2.探究法:让学生进行历史事件和地理环境的探究,进一步理解二者的相互作用;

  3.绘图法:让学生通过绘制地图,展示历史事件与地理环境的关

  系;

  4.课件展示法:让学生制作历史地理课件,呈现历史事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表达个人看法,提高跨学科思维。

  【教学评估】

  1.通过问卷调查和观察记录学生学习情况,考察学生对历史和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通过历史地理绘图和历史地理课件制作,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地理环境的理解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考察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篇三:“历史 ”跨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笫17卷中学课程资源75历史地理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陈良豪,李秀苹(三明市第九中学福建三明365000)摘要:历史、地理学科都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进行史地跨学科融合教学是由史地学科特点决定的,也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更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构建和完善课程体系,通过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丰富课程资源,运用历史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借用历史知识解释地理问题,利用主题活动开展协同教学,从而促使学生深度学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键词:历史;地理;跨学科;融合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34(2021)0233跨学科融合教学即打破学科界限,以一个学科为中心,融合各学科知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实现学科的融合共通,共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它是社会不断进步与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一种新思路,是对教育目的的一种全新思考。跨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课程叠

  加,而是课程内容、学科知识间的整合,其目的是建立更广泛、更深人的思维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开阔的视

  野和思路,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其也有利于拓宽教师的知识

  面,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2.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仅仅站在一个

  学科的视角是无法解决现实中的众多问题和现象

  的。基于真实世界的问题进行跨学科教学,有利于完善知识体系,使学生全面、综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释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回归生活实际,让生活走进地理课堂,体现了“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教师应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究问题,引导学生从学科

  综合的视角以学科融合的知识和方法去审视和分析

  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实现对知识整体层面的把握与认知,真正提高学生在真实复杂情境中发

  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一、为何进行史地跨学科融合教学1.史地学科特点决定历史学科是一门以过去时间内发生的事情为研

  究对象的学科,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交叉性。地理学科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具有明显的跨界性和综合性。地理学科教学内容丰富,涉及知识范围广泛,与历史学科的关系极为密切,正所谓“史地不分家”。英国史学家H*B?乔治认为:“没有地理学,就无法理解历史学;没有历史学,也无法理解地理学。”阐明了地理学与历史学的相互依存关系。夏志芳教授曾指出地理思维是空间的、联系的思维,而历史思维是时间的、发展的思维,史地思维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也能够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中学地理教学应借用历史思维,运用历史知识,以空间和时间为坐标维度,构建一个综合性的立体思维体系和教学模式。以往各学科课程逐渐走向分科和专门化,各学科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有效的整合,这使学生的知识具有片面性,学生无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不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当前世界各国注重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我国也提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76中学课程资源笫2期成为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2019年福建省公布了新高考方案为“3+1+2”的模式。语文、数学、外语全国统考;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中,物理、历史科目2选1,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科目4选2。该模式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

  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我校选科来看,历史、地理组合的人数较多。在史地组合班级进行史地跨学科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知识含义,提升综合能力,这对新高考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

  意义。二、如何进行史地跨学科融合教学1.运用历史故事创设教学情境情境是知识转化为素养的桥梁,知识往往在情

  境中生成和显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入或创设情境,可以有效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教师要精心选择、设计情境,帮助学生搭建历史与地理学科的桥梁,实现知识意义的建构。如“洋流”一节,教师导人郑和下西洋的线路,以说明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特点和分布规律,然后用泰坦尼克号与来自北极的冰山相撞等事件说明洋流对航行的影响。

  教师还可以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引人生动有趣的历史

  故事创设情境,如“澳大利亚”一节,教师可以以1770年英国船长库克发现了南方大陆并将其命名为“澳大利亚”这个历史故事为背景,设计三个相联系的主题

  活动,即“寻找南方大陆”“认识南方大陆”“开发南方大陆”,将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动物、经济、人口、城市等地理要素串联起来,以“澳大利亚的发现和开发史”为历史背景开展情境教学,巧妙地将历史学中的地理发现与区域地理的学习进行整合,透过历史这面镜子借古鉴今,穿越历史,与古人对话、与现实对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学会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从中汲取丰富的学科知识和营养。2.借用历史知识解释地理问题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具体的时间和空间

  下发生的。要想正确认识现代气候的特征和本质,就必须对整个地球气候的演变历史进行审视和分析,从不同时空尺度思考全球气候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此才能真正深人、正确地认识全球气候的规

  律与未来变化。教师要将历史知识巧妙融人地理课堂,提升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学生更全面地理解

  知识,使历史和地理教学相得益彰。如“人口迁移”一节,课堂上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历史图片“黑奴贸易路线图”,让学生回忆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时代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和影响,使学生学会从历史动态的角度思考地理知识,把握不同发展时期和不同历史阶段地理事物的规律。再如,学习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时,教师穿插有关史实,加深学生对不同历史时

  期荒漠化的理解与认识。19世纪中叶后,沙俄入侵两北和东北,对清王朝的大后方(东北)构成极大威胁,“移民实边”和“开放蒙禁”是消除这种威胁的重要措

  施,而这导致了农垦规模扩大,土地荒漠化进程加快。

  从历史的角度挖掘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产生的背景

  和原因,有利于知识系统的建构与整笫17卷中学课程资源77能力。教师可以挖掘“一带一路”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方面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客观分析,使学生形成对人地关系的科学认识,理解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史地学科视角分析“一带一路”实施的来龙去脉,领略“一带一路”的作用和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使学生形成全球意识,认同可持续发展理念。题,深人理解知识,深度探究学习,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总之,高中地理中的很多内容都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且相互渗透。教师要有跨学科意识,在了解了本学科新的思想、新的发展动向、新的研究成果之后,还要对与此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理加

  工、分析研究、重新建构,以实现学科间的真正融合。

  教师要注重现实情境下真实问题的研究与解决,鼓励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对问题情境进行解构,从而帮助学生突破学科知识定式,避免思维僵化,提升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新一轮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形势下,教师要立足学科育人理念,充分利用其他学科资源,构建更多贴合学生需求、适应时代发展的跨学

  科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实现跨学科教学的综合育人功能。三、结语笔者在史地组合班级中采用史地跨学科融合教

  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具体表现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吸引力;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教师要拓展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跨学

  科教学技能,注重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利用本学科知识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能力,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实现多种学科的相互渗透。而学生要从整体、综合的角度建构知识体系,优化学习思维方式,学会多学科、多视角、多维度地分析和解决问(上接74页)参考文献:[1]赵斐,陈为铎.新课程下跨学科教学的意义和途径探讨—以生物和地理学科为例[J].学周刊,2013(34).[2]石丽丽.高中地理课堂中进行史地整合教学的研究[D].北

  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3]高同寿,汤春红.加强史地科际联系促进地理有效教学[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5).

  的强弱程度用“烈度”表示,而对于“震级”和“烈度”,在人物对话中,苏扬老师用炸弹的含炸药量和炸弹的破坏程度来进行类比解释,通俗易懂。在选择性必修一第二节“地球的公转”中,关于地球公转的意义,在人物对话中,两个同学讨论“不同季节,学校一般会执行不同的作息时间,其地理原因是什么呢?”教材通过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习的重要工具,是地理课程与地理教学的重要载体。

  地理教材的内容逐渐生活化,能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视角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学会从地理的视角重新审视熟悉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问题,真正地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求,提升了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参考文献:[1]杨启亮.教材的功能:一种超越知识观的解释[J].教材?教程?教法,2002(12).[2]冯昭逸,宋书巧.关于地理课程与教材生活化改革的探讨[J].长

  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8).[3]郑捷.运用生活素材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四、结语教育改革的脚步从来不曾停歇,地理教育作为中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任重而道远。地理教材是学生

推荐访问:跨学科 教学设计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