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商科校友资源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的开发与利用(8篇)

篇一:“三全育人”视域下商科校友资源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的开发与利用

  

  研究生

  三全育人的实践

  创新

  三全育人是高等教育本质的体现,它是指在学生培养中,全面科学地贯彻“德、智、体、美、劳”的教育理念,培养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具有创新创业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在现代社会,三全育人作为教育模式,已经成为广大高校教育改革的一大背景。而在研究生教育中,三全育人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从实践和创新两个方面介绍研究生三全育人的实践和创新。

  1.体育锻炼

  在研究生三全育人的实践中,体育锻炼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由于科学的锻炼可以使学生的体质得到改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大学设置体育课程,引导学生从基础体育知识入手,降低疾病和意外事故风险,延长寿命,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学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培养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和个人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

  2.实践与实验

  实践与实验是研究生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与实验,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实际操作技能,增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在理论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同时,实践与实验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判断力,发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3.公益和志愿服务

  公益和志愿服务是研究生三全育人不可少的一环。志愿服务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和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志愿服务,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培养了服务他人、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责任感,做到实践教育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真正实现教育三丰。

  1.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热点之一,也是研究生三全育人创新的焦点。研究生具有高起点和高职业化的特点,需要接受更多的创新和创业教育。高校应该积极探索研究生创新创业基地,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研究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为未来的创新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微课教育

  微课教育是一种依托网络优势,利用信息化技术中的微视频、微课堂等开展的在线课程教育。通过微课教育,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加强研究生在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中的能动性,提高知识和技能的水平。

  3.跨学科教育

  跨学科教育是新时期教育重要的创新之一,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创新点。研究生应该具备跨学科的视野和思维,在不同领域中汲取学习和研究的能力。高校应该加强学科资源整合,推进研究生跨学科教育,培养有广泛学科背景和创新意识,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总之,研究生三全育人需要不断创新,加大实践力度,接受更多的理论与实践训练,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其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高等教育应紧密结合社会和时代发展新要求,引导研究生参与实践和创新,创造更好的传播环境,不断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篇二:“三全育人”视域下商科校友资源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的开发与利用

  

  职教实务·培训与就业 “三全育人”视阈下“逐级递进式”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陆锋锐 甘承凯【摘 要】本文针对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开发不足、没有全方位培养人才等问题,提出构建“三全育人”视阈下“逐级递进式”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论述具体的构建策略:调整课程教学目标,坚持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外引内培,优化教学团队,全方位贯彻落实课程目标;逐级构建层次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全面提升育人质量;促进课程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多元化教学评价,促使学生获得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关键词】三全育人 创新创业课程 教学体系 逐级递进式【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7-0164-03随着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育人目标。创新人才的需求推动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引领我国人才培养范式发生了深刻变革。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意见》对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应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之根本,改革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覆盖到全员、贯穿全过程,以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三全育人”与创新创业教育“三全育人”,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培育。该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之根本,以人为出发点,以育为中心、以全为重点,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统一,是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164实施意见》特别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对缓解就业压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要使大学生投入创新型国家建设当中,需要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立德树人之根本。创新创业教育与“三全育人”具有相同的育人目标,两者同向而行,协同推进。可见,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以“三全育人”为切入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品格和社会担当能力,促使他们满怀激情地投入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必须抓课程,才能“强根基”,强师资,才能“优结构”。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有10多年,逐渐由探索阶段进入内涵建设阶段。各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普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已作为必修课,在各专业中开设,基本实现全员性教育;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如火如荼地举行,“创新驱动创业、以创业引领就业”的教育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有所提升。可以说,创新创业教育总体呈现向好的态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很多高职院校都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独立管理部门——创新创业学院或创新创业中心,并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普及于一年级各专业各班级,但由此带来的突出问题是师资力量的严重欠缺。很多学校缺乏创新创业课的专职教师,往往让专业教师或辅导员兼课。而这部分教师并无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知识体系,缺少创新性思维和丰富创新创业实践经验,课堂教学模式陈旧,仍以理论教学为主,教育实践上流于形式,大多以商业计划书来体现,学生往往应付了事。创新创业教育课的效果不甚理想。(二)教学资源开发不足,课程间联动性不强创新创业教育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但由于高职院2021.2培训与就业·职教实务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实战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未能开发有效教学资源,教材内容也未能及时更新,不少教材更多地重视传授有关创新创业的概念、类型、方法、成功创业者及创业团队的特征等知识论和方法论内容,对操作层面的推动落实即技术能力的培养较少,同时缺乏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的融会贯通,无法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与专业特色,更无法适应社会教育发展新形势。(三)没有全方位培养人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不少高职院校教师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时,更多地关注缓解学生就业的压力,以及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所带来的荣誉,为此,过度重视创业项目的创新性和成长性,而忽视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最终导致学生在项目的培育上只考虑“时间短、就业快、获利多”的因素,缺乏作为一个创业者应具备的恒心和毅力,也缺乏创新创业过程中抵御风险的能力及对社会责任的思考。三、“三全育人”视阈下“逐级递进式”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一)调整课程教学目标,坚持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课程目标是课程构成的第一要素,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也是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标的制订将直接影响到课程内容的设计、过程的实施以及结果的评价,对课程的教学具有导向、控制、激励与评价的功能。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较为复杂,包括自主招生的生源、高考招生的生源、对口招生的生源、中高职贯通的生源,他们学业基础、学习需求、学习习惯不一,同质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行业的需求。为此,高职院校应依据学校生源以及学生创办企业多为服务型小微企业等特点,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目标进行相应调整,以生为本,在专业能力方面注重对全体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社会能力方面注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创新求知观、正确的创业观,引导学生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新事业和创业实践;在方法能力目标方面,促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如掌握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开办流程,提高创办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二)通过外引内培,优化教学团队,全方位贯彻落实课程目标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第一资源。为了贯彻落实课程目标,必须打造一支专兼结合、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取决于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短缺、兼课教师缺乏实战经验等情况,高职院校可通过“外引内培”以优化教学团队,即以“请进来”的方式,聘请校外知名创业导师、企业经理人、教育家、法律顾问等人才担任项目导师,指导学生创业项目的策划、实施。以此充实校内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为创新创业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促使教师团队多元发展。同时,鼓励教师通过参加各种创新创业专项培训以提升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的软实力,通过参加校内校外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交流会,开展资源共享,经验交流,以整体提升创新创业1652021.2课程的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学团队,既保障了创新创业课程实施,也为全方位贯彻落实课程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逐级构建层次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创新型国家建设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基调。创新创业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一名合格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必备内容。高职院校应逐级构建多层次的,集理论性、实践性、渗透性、体验性于一体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更好地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既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全体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又要对有明确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的年级、专业、内在学习需求以及学生创新创业情况进行分类施教,逐级构建层次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第一层主要进行认知、意识类培养,简而言之就是建设创新创业课程的认知教育模块,此模块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对学生进行普及性教育,让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本质有所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及品质。第二层主要进行知识深化类培养,即建设创新创业课程的个别化教育模块。此模块主要针对有创业兴趣和需求的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传授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业工具、创业能力等相关课程,其中包括企业领导艺术、企业管理及营销、企业家精神等内容,使学生具备创新创业所需要的知识素质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与能力。第三层主要进行实务操作类培养,即建设创新创业课程的实践教育模块。此模块主要对有一定的创业基础或即将开始创业的学生开放,由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创新创业知识进行实践,内容包括商业计划书的撰写,组织团队,成立公司并运作。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初步体验创新创业的过程,了解创业机会的识别与筛选,掌握公司创建流程、商业运作及经营管理方法,提升创新创业的基本技能,进而提升未来创业成功的概率。结构合理、层次丰富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目的就是让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能够懂方法、理性创业,没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也能够以创业者的心态去就业。(四)促进课程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各高校要“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具有很强的兼容性与整合性,要将它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首先就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即“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让广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巩固专业知识,在接受专业教育过程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充分运用专业优势进行项目的创意和实践,这也是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所提倡的大赛精神之一。要实现专创融合,首先要做到全员参与,即教师和学生的全体参与。其次是全过程渗透式融入。专业教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应主动将所授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

  职教实务·培训与就业课程进行有机融合,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核心课,再到专业实践课进行全过程、渗透式教育,方能使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并在思创融合的基础上推进技创融合、科创融合、产创融合,从而形成健康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体系。(五)通过多元化教学评价,让学生获得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教育评价机制主导着课程改革的方向。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总体方案》针对教育评价中存在的“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不良教育导向,要求评价改革要立足“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用人单位”五大主体,改革现行的各类评价制度、评价标准、评价程序等,使教育回归立德树人之根本。《总体方案》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目的不是使每个学生都去创业,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作为教育评价方式只能衡量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无法衡量学生创新问题解决能力及在团队中的影响力和贡献程度。为此,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评价应从发展性的角度着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与策略,让教师、行业专家及学生都成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评价主体,采用教师与行业专家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师生互评等多种方式,每一种评价都应该有评价重点,如教师与行业专家重点评价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及创新创业实践性成果,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品质及精神等。学生自评重点评价学生对自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更多体现为学生的自我反思。而学生互评则重点评价创新创业实践性成果完成过程中彼此的表现,包括团队影响力及贡献程度。创新创业课程的评价模式更多地关注过程性评价。为此,评价指标的设计显得尤其重要,不但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创新性、创意度、可实现性及前瞻性,还要考虑专业知识的含金量、【作者简介】陆锋锐(1971— ),女,壮族,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历史教育及教育管理;甘承凯(1974— ),男,汉族,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学及教育管理。(责编 黎 原)【参考文献】[1]郭立群.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心同行”的思考[EB/OL].(2020-03-20)[2020-10-11].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0/0320/c40531-31640509.html.[2]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论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2(2).[3]刘宝存.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EB/OL].(2015-12-15)[2020-10-11].http://www.gov.cn/zhengce/2015-12/15/content_5023994.htm.项目的成本效益等多种要素。每一个指标的权重比也要科学合理设计,方能进行有效评价。评价机制的变革倒逼课程进行改革,从而引导并激励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学习探究,最终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新时代大学素质教育的新突破、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当代大学生绽放自我、展现风采、服务国家的新平台,并且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贡献了新经验。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变轨超车的途径之一。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是关键。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不断调整课程培养目标,优化教师团队,在逐级构建多层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促进思创融合、专创融合、技创融合、科创融合及产创融合,并通过改革评价机制,让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最终促使创新创业教育与新时代同频共振,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上接第141页)【参考文献】[1]左毅.手机移动教学平台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应用实践与思考——以“超星学习通”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1).[2]康晓明,扈书亮.移动App在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中的应用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9(4).[3]付文桂,金鑫.移动学习视野下的中职专业课微信教学探索——以机械加工专业课《安全用电常识》一课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9(12).[4]曹路舟.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移动学习平台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艺术类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电脑知识166与技术,2018(23).[5]刘洋.基于微信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移动学习微平台的构建与应用[D].银川:宁夏大学,2015.注: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课题“基于大数据的广西数字人才需求结构与就业趋势研究”(2019KY1518)【作者简介】李 鸳(1975— )女,湖南永州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高职教育管理。(责编 苏 洋)2021.2

篇三:“三全育人”视域下商科校友资源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的开发与利用

  

  教育研究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基于“三全育人”视域—李越(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杭州

  311231)摘

  要: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不断发展,越来越受国家、社会、高校重视。同时,需要建立更系统的孵化培养体系,提供更全面的理论支持。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思政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符合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是高校育人

  工作多样化的体现,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领作用,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一次重要实践。高校要

  思想政治

  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落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新时代,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国家对

  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创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社会环

  境。高校深入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

  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紧密结合,帮助完成从理论到实践

  的转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能有效增强创新创

  业教育的实效,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国家和谐发展。一、“三全育人”的内涵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三全育人”相关文件,明确了“三

  全育人”工作的内和要求。从念,“三全育人”指的全育人、全育人、全

  育人,的述了新形势下高校育人工作的核心及向,对“立树人”提

  了求和

  。“三全育人”三“全”全

  述了育人工作的核心内,从对

  、时

  、三全育人工作。“全育人”从

  深

  对育人工作了全的概述,实了育人工作

  性、全。育人工作的力,教

  、,之

  及的家

  、社会的力。“全育人”对育人时有创新性的,育人工作

  有时

  的,的、生的。将育人工作贯,实

  的全发展。“全

  育人”从

  了,育人工作

  件工作,实

  育人工作的化,、培养全发展的新时代

  。高校

  实“三全育人”工作的发展指引新的方向。1.

  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正确思想导向。创新创业

  国家新时代

  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能有效助力高校创新

  创业教育的发展,质、理想信念理论支撑。创新创业能充分发挥

  的创造性,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更有效应用实践,促进全发展。随经济

  发

  展,新兴事物

  涌,创新创业教育备受,国家对其发展

  过

  了明确的目标和

  求,将培养成适应下社会、立足时代的接班人。践行“三全育人”理念,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决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理论问

  题。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

  创新创业中,能充发挥思想

  作用,培养创业意识、锻炼意志质、社会责任,树立

  意识,为国家奋斗

  。2.

  是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内在要求。国家的相关文件对高校育人工作

  了具体要求,其中《国家中

  期教育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作为衡教育质的根本标准,注重教

  育内发展。”高校应深入贯彻“三全育人”理念,与时俱进,为国家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思想政治教育

  与

  创业教育融合,践行了国家育人的方针,响应了国家教育革的向,融合贯教育教全过,适合下时

  代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了实,“三全育人”的进和实思想政治教育

  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了新的思、新的向、新的帮

  助,在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将来新的发展。践载,思想政治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

  了理论

  %结合时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作用,培养创业意识,锻炼意志质。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贯

  创业教育的全过程,才能动创新创业教育

  完善和发展,真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创业,创新”

  下,有的创新创业教育

  一

  发展

  境,有的创新创业教育

  已

  合

  下的需求,和

  的能力,能有效完成育人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合

  社

  会的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与

  创新创业教

  育的实践性有效融合,能

  有境,为创新创业教育的128正实育人目标,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三、一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教育融合存

  在的问题1.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目的认识模糊。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实了思想政治教育

  2021年第!"期(总第892期)丈敖冬"科EHaoKGaMa?理论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完美契合,将理想信念与创业

  实际相联系,培养了创业意识,坚定了创业信念,同时将创

  新创业活动挂钩社会服务,将高校创新创业的个人理想与

  社会理想统一$但部分高校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

  教育的融合的实效性,融合形式存在局限性,缺乏正确的认

  识,教育过程中仍注重创新创业相关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往往被忽略,缺乏对学生群体现实需求的关注,学生缺

  德人”的目$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紧贴合思政

  理论课,在思政理论课分享典型

  创新创业案例,创业

  、培养创业品质,分利思政理论课的课堂资源及师

  资力,协同

  $同时,新完善高校创新创业课体

  系,有针对性地拆解课内容、开设更具影响力及普遍性的通

  识课,同时

  针对性、专业性的模课$3.

  搭建思"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实践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于

  学生

  正确的理想信念、寻

  认识

  、正确的观念,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建实践

  体,实践

  体

  将思

  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知识

  于创新创业教育中$

  理论

  实践分的,理论

  实践,实践深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正

  理论

  实践的完

  体

  现,过理论知识帮

  学生

  创业意识、服创业,在实践中

  业知识,实现创业目$

  多形式实践载体,分

  教育资源,拓宽原实践平台,高与社会连接的新速,同建创新创业实践

  、创新创业孵,实现融合,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

  联合社会资源,强校

  合,同建设校夕

  实践

  乏创新创业动、创业意识,创新创业?在创新创业过中,一

  学生缺乏思想,容,缺少创新创业的意志品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创

  业教育目的认识模,使

  学生在

  创业目

  实践中

  业

  确的创业

  知识,缺乏,创业实践,一

  学生的创的创业品质、坚定的创业意志$2.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方法单一。在创新创业

  教育过程中,教育

  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理念相分,定的教学

  一的教学模式教学,忽视

  的融合

  知识相相的,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一定程

  育人

  效

  教学质

  $

  思想政治教育

  与创新创业实践相融合$

  理论与实践分的,创新创业注重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更注重理论,融合

  相

  相

  的,正确

  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

  论

  实现创新创业$

  现在高校在

  创新创业教地,帮

  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于社会。育过

  中

  在思

  定式,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

  念、创业思,缺

  与思想政治教育相

  合的理想信念的培

  养过

  $

  高校在实

  创新创业教育过

  中,分

  思想

  政治教育的$

  理想信念,学生

  创新创业

  的理论

  $4.

  完善思"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制度。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需

  从

  设,彻“三全育人”理念为,强制建设为,从社会

  高校为

  融合

  政

  持

  制

  $,高校

  合实际构建建设体系,协

  排,分

  、的与,同

  融合

  $从教学计划、人培养方案入手,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

  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效果,合

  校

  制订针对性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意识品质$

  从政

  、高课课教师的业

  平、课

  质,同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路径1.

  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领作用。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

  融合,分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将理论与实践相合,于个教育过$

  时信复杂多变,学生正处于树立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价值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影响

  学生创新创业正确性、可行性的强弱。高校做好创新创业

  教育的、观塑造,准确

  我国的社会现状,在实现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统一,激创业想、创业行为、摆正创业动、帮

  创业。将自身创业果与中国梦的实现紧联系。除此夕卜,高校还

  "3五、结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形

  我国

  创新型国的内在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效完“三全育人”

  规,高学生创新创业质平,为国

  多的创新型人才,适社会的型,高高校育人质,为教学改革,同促

  教育事业的$参考文献:[1]

  廖洁丹,张雪莲,黄良宗,刘昊,盖作启.高等院校创

  多渠道、多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的,榜样力、创业故事、挖掘创新案例,着重宣传优秀创新创业案例中的创业

  、社会贡献、创业理念。表彰扶持创业典型,将艰苦

  、排除万的创业

  融入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将服务社会、报效社会的理念

  始终。2.

  构建思"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体系。高校要深入彻“三全育人”理念,践行教学体系改革。根据教学

  资源、师资力,合高校

  规制订思想政治教育与创

  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目

  建设,构建适合高校的融

  合体系。高校从教育改革中寻求构建融合体系的契,合

  现的教学体系、资源,与时俱,分

  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促思政理论课、创新创业课的融合,实现“立129新创业教育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改革模式探究[J].科技风,202(31):159-160.[2]

  蔡卫星,张学.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研

  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1):164-165+168.[3]

  李翠连,韦联桂.协同增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机融合[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1):184-185+188.[4]

  周雅安.“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

  政课的路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76.[5]

  王娟,胡彬彬.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

  向建构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20):195-196.

篇四:“三全育人”视域下商科校友资源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的开发与利用

  

  研究生

  三全育人的实践

  创新

  研究生三全育人的实践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而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也从单纯的学术研究转变为全面发展,即“三全育人”。这一理念的实践创新,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方向。

  研究生教育要注重学术研究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学生需要参与到实际的科研项目中,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同时,学生还需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提供更多的思路和灵感。

  研究生教育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等。这些素质的提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研究工作,还可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究生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人文知识,包括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和人类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研究生三全育人的实践创新,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方向。在未来的研究生教育中,我们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

  质培养和人文素养培养,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五:“三全育人”视域下商科校友资源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的开发与利用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作者:张彬

  来源:《文存阅刊》2020年第21期

  摘要:“三全育人”理念是指“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是以学校育人为主,家庭和社会紧密配合,形成在时间上相互衔接,空间上相互覆盖的育人格局。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如何在“三全育人”指导下最大程度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有效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营造优良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便成为研究价值。

  关键词:三全育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已经被人人所熟知,社会各界更是掀起了“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了“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教育部相继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国务院办公廳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随着各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实际投入的不断提高。高校中怀揣着知识、激情和梦想的万千学子成为了创新创业浪潮的生力军。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如何最大程度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有效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营造优良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便成为研究价值。

  一、“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分析

  领导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新形势下,高校应树立三全育人理念,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2018年5月,教育部提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要求和管理办法(试行)》。“三全育人”理念是指“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是以学校育人为主,家庭和社会紧密配合,形成在时间上相互衔接,空间上相互覆盖的育人格局。在五四青年节和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前夕,领导强调,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双一流”高校,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部署。而建设“一流”高校,理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引领高校一流人才的培养。这既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迫切要求。

篇六:“三全育人”视域下商科校友资源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的开发与利用

  

  产业科技创新 2020,2(23):109~110第2卷 第23期IndustrialTechnologyInnovation109“三全育人”视野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张 媚,翁炎泉(东莞理工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体制变革发展,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快速普及,国内外多元化思想文化相互交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也由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我们更应该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将“三全育人”融入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管理工作,才能逐步拓展出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20)23-0109-021“三全育人”机制的内涵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围绕这些要求,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三全育人”理念的核心是“育”,但管理的关键在于“全”。“全员”强调育人主体要覆盖广泛,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成为育人的主体,不仅包含教学的教师队伍,还要涵盖行政管理、后勤服务队伍。“全过程”强调育人阶段持续且完整,要求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各个阶段,学校要有连贯的管理措施和机制去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全方位”强调育人内容、形式的多样多元化。努力完善与践行“三全”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育人功效,才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于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生活、学习、心理等各方面出发,有效整合和挖掘校内外各项教育资源、各项育人元素,打造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育人时空。分别组织执行。这种层级管理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了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能分工优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推动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然而,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在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我国大部分高校都采取学生居家、教师线上授课的网络课堂形式,面对远程教育这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带来的挑战,高校传统的以线下为主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学生管理工作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潮流,没有及时做到适应潮流、因时制宜地发展。作为育人工作的具体形式,较为落后的学生管理体系对推进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目标的实现有着局限性。2.2 高校育人管理平台建设不足如今,互联网信息时代,各种信息传播和社交媒体软件的产生和发展,给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变化,让每位大学生汲取知识、接受教育的方式不在局限于线下课堂,而因科技的进步更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面对现阶段日渐发达的网络教育,高校育人管理平台的建设未能及时跟进,一方面,平台开发建设不足,开发强度与力度远远低于现阶段市场上流行的管理平台,难以操作使用;另一方面,平台内容更新缓慢,开发和运营力度不够,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管理教育作用不足,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不足以引发大学生学习兴趣,难以形成良好的教育和管理效果。2 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不“全”之处2.1 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滞后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已经形成了校、院、系相对稳定地管理工作模式,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制定发展规划方案,由党政领导共同管理推进,再交给各个分属部门分工推进,最后分派给各个院系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3.1 构建“四位一体”育人机制,实现全员育人“三全育人”模式强调,关注大学生成长的各个作者简介:张媚(1985-),女,广东梅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学生管理方面研究。

  110产业科技创新 IndustrialTechnologyInnovationVol.2No.23环节和阶段,强调全方位、持续性的管理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育人由教学、管理、服务几方面构成,三者相辅相成,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同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不仅获得专业知识的提升,还要明确自己学习的价值与使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1)家庭育人是全员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原生家庭对个人影响是巨大的,父母的教育会直接影响到子女的性格、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以及价值观等等。(2)社会育人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多元化的社会实践,包括志愿活动、调研活动等,其中,东莞理工学院每年都有大量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根据所学专业特点及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研究课题和实践方案,在实践中取得重要的育人作用。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友资源,通过采访校友、校友创新创业讲座等形式,为在校大学生指引未来就业方向起到积极作用。课内外的劳动实践与思想培育,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大力强化朋辈育人理念,通过开展劳动实践,增强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奉献”效果。同时,建强助理班主任队伍、学生社区导生队伍、党员志愿者队伍、心理健康工作队伍以及研究生兼职辅导员队伍,发挥学生群体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水平,强化思想引导与成长服务。3.2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纵向宽度,实现全过程育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形成“三观”的关键时期,但同时也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践行好全过程育人,学校思政教育改革应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的学生进行制定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针与方案。例如,针对大一新生,为使其快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高校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包括军训教育、新生入学系统教育等,帮助新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从而使新生顺利完成高中到大学的心理过渡与思想过渡,从而达到引领转变、引导成长的目标。针对大二大三的学生,高校开展活动的主题应该更具有目的性和教育性,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为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大四毕业生,高校可以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引导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并提高毕业生的社会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将个人理想和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为国家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这也是开展“三全育人”的目的之一。3.3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现全方位育人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有效利用网络机制进行思想教育与学生管理。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学校与社会的多方面、多维度、多内容联结,多触角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拓展文化新载体的建设,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例如,可以依托网络平台开展线上主题班会、线上打卡以及知识竞赛活动等。同时加强新媒体宣传互动平台与网络管理平台的使用,有效利用互联网信息传达的时效性、在互动反馈中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同学们解答疑惑提供帮助,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便利,建立线上沟通平台,简化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加强党团班一体化建设,形成多维度育人机制。常态化开展团日活动、主题班会课等形式进行思想教育,进一步推进“组织架构一体化、制度建设一体化、活动组织一体化”建设,构建良好的组织环境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作用。高校党委带头开展一系列活动,充分利用党建示范作用,形成良好风气。落实好先进班级体评比、红旗团支部评比活动,加强宣传优良班风学风的班级,总结经验、凝练特色、提升成效,带动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加强党员教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重要举措,在“三全育人”教育背景下,强化党员建设,要充分依托学院分党校、校党校、党日活动、学习强国等平台,强化党员的政治思想与理论水平。学校还可以通过搭建党员实践锻炼平台的方式,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抓好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建设,加强学生党员教育。例如,党员进入社区担任督导员,创设有利于朋辈互学互助、共同进步的机制与平台,增强育人的亲和力、有效性,协助社区开展文体、学习、生活等活动,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亮身份、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大力培育学生支部党建品牌,深化其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锻炼其团队协作能力。强化抓点促面,推进教育教学与管理体制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师生共建,鼓励师生申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项目,将“双万计划”、通识课改革、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融入到“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先行点单位、品牌示范项目、创新实践项目中。加快做实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校园文化安排实施,提升科研课题立项的质量。参考文献:[1] 武贵龙.奏响“三全育人”最强音[N].北京:光明日报,2019..(3)朋辈育人挖掘学生群体自身潜力,通过校内外、

篇七:“三全育人”视域下商科校友资源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的开发与利用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理念的不断更新,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标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围绕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构进行探讨。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教育体系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其中,创新创业教育是实现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掌握创新的核心技术,具备独立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不仅能够解决市场问题,还能够促进学生成为自主创业的人才。

  2、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协作、沟通中培养自我管理与团队合作的能力。这样的机会使得学生切实地体验到创业实践的复杂性,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技能。

  3、促进高职院校开启企业家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在企业家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学生们能够迅速适应创业环境,进一步完善他们的创业想法和商业计划,真正成为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眼光的人才。

  1、制定合理的“三全育人”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计划。制订“三全育人”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计划需要着重针对学校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素质,与社会创业创新的现实情况进行结合,让培训内容能够通过虚拟体验、参观实地、项目实践等方法进行打造。

  2、创建数据教育资源系统。选择高质量的教育资源,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多视角的呈现,多场景进行演示。

  3、构建“三全育人”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体系。通过完善教育政策,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开展合理的创业活动,根据学生需求,设置相应的创业培训,推选优秀的创业项目及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扶持。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建立“三全育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需要全方位的推进与动员,涉及的方面广泛,需要有意识地开拓创新教育的领域,更需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机制,打造更多的机会及优秀人才走出校门,成为未来市场与社会的资源。

篇八:“三全育人”视域下商科校友资源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的开发与利用

  

  理论研究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017174科技风2020年6月“三全育人”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探究陈

  杨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淮北 235000摘

  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校社会实践模式已经成熟,但在教育与管理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从“三全育人”的视域下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教育机制的构建路径,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效果。关键词:三全育人;大学生;社会实践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建立“三全育人”德育机制,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政策调整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实现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1]。在新的历史坐标下,我们迫切需要深入扎实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2]。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内涵及意义(一)社会实践的内涵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课堂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对于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3]。(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大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将本身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与社会调查、实践、社会生产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实现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找到新的工作思路和新的形式,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平台,帮助大学生完成从学生角色向社会角色的转变。二、当前社会实践存在问题(一)社会实践时间较短,内容缺乏创新有调查显示,超过80%的学生在大学阶段每年都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其中54.2%的团队实践时间不到一周,30.05%的团队实践会持续两到四周,只有15.76%的团队实践会持续超过一个月[4]。目前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政策理论宣讲、公益服务类活动、主题调研等等,满足大学生实践的基本需求,但是缺乏创新性,与学校特色、专业特色结合度不高,缺乏品牌特色。(二)缺乏对社会实践的指导及保障机制高校实践团队基本上都会安排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当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第一时间想到向指导教师、向学校寻求帮助,但是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对大学社会实践活动重视度不够,缺乏必要的指导机制,部分指导教师本身对实践活动经验不足,无法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且很多高校在社会实践方面投入经费不足,导致一些项目无法按质按量开展下去,达不到预期效果。(三)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有待提高大学生对实践活动的认识与活动的育人效果有直接关系。有数据显示,接近20%的大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前对活动没有深入了解,50%的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政策文件不了解[5]。这些学生对实践活动不关心,也不去了解,把社会实践活动当成一项硬任务,被动地去完成。且对实践活动认识不准确,认为实践活动是旅游,是打暑假工。这些错误的认识使这些同学在实践过程中得不到锻炼,达到实践活动真正的育人效果。(四)家长及社会支持度不高目前,不管是家长还是社会,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足够的理解。家长不认同有几个原因:第一,部分家长对实践活动的认识有偏差,认为实践活动是游山玩水,耽误学业。210第二,部分家长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担心孩子吃苦。另外,社会的不重视也是影响实践活动进行的重要因素。因为社会实践时间较短,实践单位对学生的培训耗时耗力,导致一些社会单位不愿意给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三、“三全育人”理念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与启示(一)基于全员育人视角,整合各方资源高校应建立由学校、社会、家庭、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共同促进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对于学校层面,应建全校共青团、辅导员、指导教师及学生骨干组成的育人体系,发挥每一种角色的育人功能;畅通途径,利用优秀校友、校企拓宽社会实践渠道;加强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增强实践育人实效。对于社会层面,要提高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赞助。对于家庭层面,学校和学生要与家长积极沟通,帮助家长认识实践活动的意义,打消家长的顾虑。对于学生自身,要端正态度,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增强自我服务意识,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育人活动。(二)基于全程育人视角,加强动态管理全过程育人是指学校应全面把握学生各个阶段的发展与成长规律,将“育人为本”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一般是在学生放暑假期间进行的,但是想要开展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需要超越暑假这个范畴,从大一入学之初就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的目的和重要意义,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综合能力,提前谋划,有的放矢,加强对暑期实践活动的动态管理。(三)基于全方位育人视角,注重育人实效全方位育人是指学校整合优化各类育人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实现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育人。学校层面应当坚持育人导向,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能力培养,注重育人实效。按照自身特点,建设一个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科学研究、社会责任教育相结合的全方位实践育人体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等,加深学生的社会化,为以后走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建立完善的督导、培训以及奖惩机制,拓展社会实践育人平台多元化,优化社会实践的运行机制,并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参考文献:[1]王捍政.论“三全育人”的内涵及主要因素[J].农家参谋,2019(13):224.[2]杜玉波.全面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新征程[N].中国教育报,20180108(5).[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思政[2012]1号,2012.[4]吴立全,李德丽,姜兴睿.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思考与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9,10(03):2627.[5]王金丽.大理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研究[D].大理大学,2018.基金项目:淮北师范大学2019年度共青团创新项目:“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探究(项目编号:GQTYB201906)作者简介:陈杨(1991),女,汉族,安徽宿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推荐访问:“三全育人”视域下商科校友资源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的开发与利用 视域 育人 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