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8篇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8篇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素质与能力都是在学校中逐渐形成的,所以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学校应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8篇,供大家参考。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8篇

篇一: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素质与能力都是在学校中逐渐形成的,所以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学校应该加强注重核心素养的渗透,以便让学生在掌握课程知识的同时,还能获得更多对自身未来发展有益的技能,实现全面、终身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关键词: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以引导为主要方式,培养学生良好法治意识和道德品质的学科,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有着积极意义。而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培养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理应承担起这一责任,在教育教学中合理落实核心素养培养,以便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不过就具体情况来看,因为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尤其是一些年纪大的教师,接受新鲜事物能力不强,从而在教学中依旧沿用传统教学方法,阻碍到教学发展。就这一方面来说,加强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意义重大,具体分析如下。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就具体情况来看,其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严重阻碍到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表现如下:(一)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本都是应用口头讲述的方法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学生只能被动接收。而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很多都偏理论,所以如果教师盲目应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将很难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很不理想。长此以往,还有可能引起学生的抗拒心理,对其未来学习发展极为不利。(二)教师整体素质偏低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初中学校和教师都因为道德与法治不属于重点考试范围,从而对其不是很重视,在具体教学中对其比较忽视,甚至任由其他课程教师占用道德与法治课程课时【1】。而且就从整体情况来看,还有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不是本专业教师担任,而是由其他课程教师兼任,再加上初中课时比较紧张,所以兼任教师往往无暇顾及到道德与法治学科,没能将时间、精力等投入进去,自然难以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三)学生学习兴趣缺失

  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来看,其中存在很多理论性的知识,再加上教师盲目应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从而导致课堂氛围十分枯燥无趣,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除此之外,在应试教育导向下,学生也逐渐产生学习就是为了考高分的不良思想,从而在具体学习中,大都侧重于考试重点科目的学习,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比较忽视,甚至还有部分学生直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习其他课程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很难实现,核心素养培养自然更加无从提及。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照本宣科,盲目

  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这样导致课堂氛围十分沉闷,很难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针对此,教师可以积极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入相关情境案例,这样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憧憬美好集体”这一课程知识教学过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话剧表演,而学生要想获得更好的表演效果,必须得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并将自己的理解融入至表演中。除此之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引入一些实际案例,如2016年奥运会期间有一个段子就非常流行:女队排球将观众打哭了,男篮队将自己打哭了,乒乓球队将对手打哭了,而男足只能待在家中自己哭。然后让学生在此案例情境下展开讨论,这样学生必定会积极主动的参与,而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对于本课程的知识理解也会更加的深刻。(二)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

  就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其就好比是漆黑夜空中的一盏明灯,一直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使得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不会迷路,最终实现知识的掌握与核心素养的提升【3】。因此,初中学校应该加强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也应该认识到自身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发展。首先就是从学校方面来说,应该多为优秀教师提供出外进修的机会,然后等其回来之后再组织本校教师进行交流沟通,让他们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以便推动教师共同进步与发展。其次,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注重规范课程教学内容,积极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切忌墨守成规。具体可以通过网络观看名师教学视频来充实自身,同时还可以积极参与一些相关培训班,多与本校教师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必定能够很好强化初中道德与法治师资力量,促使核心素养培养更好的实现。(三)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十分枯燥乏味,如果教师再盲目侧重理论知识的教学,那不仅难以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阻碍到核心素养培养,而且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进行创新,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组织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便十分合适,这样能够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参与度,推动教学目标更加高效的达成。在具体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合理进行引导,使得学生明确活动目标,然后朝着目标不断前进与探索。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小组合作方式有效结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外任务的完成,以便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

  例如在“法不可犯”这一课程知识教学过程中,如果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现场观看出庭审场景,或者是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然后组织学生根据此进行演绎。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很好活跃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四)增强教学互动

  

篇二: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开始阶段,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道德法治观念,具有着很高的可塑性。在这样的条件下,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就得到了凸显。尤其是在新课改之后,人们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教学更加重视,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得到了更新,开始更加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通过对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和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的把握,提出了四点具体的教学策略,希望能给广大教师一点启发。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从小学阶段的教学来说,一方面是各学科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则是对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而后一点则要主要落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上面。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学校是他们获取道德观念类知识的主要场所,良好的道德法治教学正担负着指引学生道德观念形成方向,促进学生个人思维正确发展的责任。但遗憾的是,由于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们对于学生思想观念方面的教学不够重视,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也没有充足的教学经验,从而导致在新课改之后开始大力强调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很多教师都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教学。因此,对于新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的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开展校园活动,促进意识培养想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要认识到丰富的校园活动对学生的教学效果,利用这一手段来加强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塑造。在新课改之后,对于教师们的教学方法有了很多新的发现,教师也不能再拘泥于课堂上的教学形式,尤其是对于道德与法治这一门特殊的学科。这门学科与别的知识类学科不同,主要教授的是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其内容偏抽象化。如果教师思想僵化,只一味地强调课堂上的理论教学,难免会落入下乘,得不到良好的教效果。因此,教师的心思要活泛一些,善于将各种道德观念藏到看似平常的活动中去。如此一来,在活动中,学生受了活动趣味的好处,又在自然而然中懂得了教师所讲的道理,所获得的收获也就更加地深刻了。比如,在“请到我的家乡来”这一节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习自己家乡的文化,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教师就可以举办一场“请到我的家乡来”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需要准备自己家乡具有特色的物品或者技艺,然后将其带到教室中来。这样一来,在课堂上学生就可以看到很多极具地方特色的物品或者技艺,进而对民俗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随着他人对自己家乡文化的夸赞和羡慕。学生也就会油然而生一股自豪和骄傲,对于家乡的一切更加欢喜。二、设计具体情境,增强学生感悟想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也要学会通过一些具体情境的营造来帮助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小学学生的社会阅历是很少的,对于课本上的一些知识和道理他们往往没有切身的体验,只听着教师的讲述也就自然不会产生太深的认同感。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来设计一些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自身代入其中。这样一来,学生原本缺少的亲身经历就被在一定程度上补足了。在扮演活动中,学生也更加容易代入到当事人的角度去思考,对于一些道理的认知也就更加深入了,也就更加可能对其产生认可。比如,在“四通八达的交通”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铁路、航空、公交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的工作人员,代入到这些工作人员的角度去

  重新认识一下这几种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方式。在学生扮演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给予一定的帮助,比如一些必要的道具、一些视频语音的配合等等。扮演铁路工作人员的学生就要在清脆的提示音中检查好乘客的证件,并在配好的火车行驶声音中向乘客们讲述一些火车的优点;而扮演公交工作人员的学生则要注意提醒乘客有意识地给老幼病残孕让座,注意个人素质等等。通过这样的情境设计,学生对于我国现如今的交通体系也就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对于我们取得的交通成就也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

  三、鼓励学生实践,融入现实生活想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还要将教学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化,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带领学生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对所学道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纸上得来终觉浅,教师即使在课堂上对理论内容讲得再多,如果没有实际的运用,学生也很难产生什么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因此,教师要在考虑到小学学生的能力范围的基础上积极带领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这种实践体验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比如,在“低碳生活每一天”这一节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于低碳生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过一天彻底的低碳生活。从上学的方式开始,学生要通过公共交通或者步行来到达学校,而在饮食环节,更是要注意不要使用一次性碗筷;在使用洗手间时,要注意随手关闭水龙头,在不热的时节,要减少空调的使用等等。通过这样的实际的低碳生活方式的体验,学生们也就认识到了低碳生活原来就在我们身边,它只需要我们每个人付出一些小小的努力,就能够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大大的帮助。有了这样的体会,学生也就会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并影响到身边的人,为保护人们共同的地球家园出一份力。四、树立优秀榜样,鼓舞学生进步想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还要在学生之中树立起优秀的道德榜样来,以此来鼓励学生们更加积极地学习和履行课文上所提倡的道德观念。相比于考试成绩之类的内容,切实的好人好事更加能够给周围的学生们带来冲击和影响。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点,在每个星期一固定地表扬一下这一星期中出现的好人好事,让学生们能够认识到课堂上所学的道德观念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就在自己身边。这样一来,被表扬的学生自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再接再厉,而其他的学生也会受到榜样作用的影响,敢于在日常生活生活中履行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让道德观念不再是一句空话。比如,在“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重点表扬一下那些在这一方面做出了贡献的学生。无论是在日常的卫生维持中发挥了自身的作用,让公共环境变得更加良好,还是在课堂秩序的维护中出了力,严格要求了自己并影响到了身边的人,都应该得到教师的表扬。而通过这样的表扬,学生也就会收到一个清晰的信息:课堂上所讲的道德观念是可以实现的,同时也是受到了广大师生提倡的,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这样一来,学生自然也就会受到鼓舞,对所学的知识也会更加上心,进而逐渐内化为自身的思维观念、综上所述,教师想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善于利用种种教学活动,寓教于乐;其次要通过角色情景的模拟增强学生体验,加深学生理解;再次要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生活实践,让学生切实地将所学观念运用到自身生活中去;最后还要通过道德榜样的发掘来鼓舞其他的学生,以达到整体的切实进步。

  

篇三: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

  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

  策略

  摘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对以往的课堂教学反馈情况进行有效地总结和分析,掌握教学开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以全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目的,有效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整合。还需要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的阶段性目标,科学地选择最优教学方法,将其融合和贯彻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基于此,本文就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策略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创新策略

  1引言

  目前,道德和法治课教学在小学教学体系中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核心素养塑造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也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开展课程时,教师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加多元化和先进化,同时要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道德和法治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帮助学生在成长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说,它包括对学生道德意识、健康生活理念、法治观念三大基本素质的培养,旨在让他们在理解和掌握道德、法治本质内涵的基础上,学会如何构建健康生活。但是,在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环境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他们更愿意控制课堂和学生,经常以“主导者”角色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将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之上,这与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是相悖的,同时难以满足学科知识本身的开放性、丰富

  性要求,不仅在无形中降低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更是对其核心素养发展造成了十分消极的影响。这也就意味着,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均衡发展为目标,教师需要积极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究道德与法治学科规律和核心素养内涵,及时调整教学态度与方法,赋予课堂教学更多灵活性以及自由性,营造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3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策略

  3.1游戏化教学

  现代课堂中,师生间的平等关系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自主学习的前提。小学生最喜欢的就是游戏,在游戏的情境创设下,他们会释放自我。学生身心轻松愉快,课堂气氛就会更活跃。例如,在教学“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时,设置了“一天学校生活轨迹图”,让学生依据轨迹图进行社会生活规则的抢答游戏。这个话题是学生乐谈的,他们接到任务,在小组里纷纷发言,在引导下通过在班级的汇报交流,在游戏中明白了生活需要规则。这堂课采用游戏体验导入引出规则,再深入生活,唤醒学生生活经历记忆,使之了解生活处处有规则;同时利用部分不遵守规则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规则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规则意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游戏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催化剂。

  3.2创设教学情境

  部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基础较为薄弱,且自身的自控能力、辨知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较为有限,难以通过简单的教学来掌握具体知识,更别提很好地进行转化与应用了。在此情形之下,教师应明确学生形象性思维发展更为活跃的特点,引入一些学生喜欢的音频、图片、动画、视频等元素,对传统静态化的课堂进行动态转化。全面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使学生能快速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思考。另外,也可以为学生创设与教学主题相契合,且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交互性、实践性、综合性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情境,利用别开生面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提出情境问题,引导学生以此为线索进行自主学习与深入探究。例如,在进行“团团圆圆过中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主题为学

  生组织“秋天里的节日”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了解重阳节的由来,以及其赏菊、登高、簪菊花、吃重阳糕、佩戴茱萸等风俗,结合自己过重阳节的体验,在课堂上模拟过节,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扮演和讨论。也可以让学生了解苗族的赶秋节、藏族的望果节等少数民族节日,将其与中秋节进行对比。

  3.3注重问题引导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应从问题入手,重视学生法律知识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设置问题,能够诱导学生动脑思考,促使学生在思考中深化对法律知识的分析,了解法律在人们生活、学习中的作用,理解法律的价值,学会使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让社会更加公平公正。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做了进一步的思考,了解了道德与法治背后蕴藏的力量,懂得了道德与法治存在的意义,深化了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能够用法律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做到信任法律,使用法律,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利。在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时,为学生列举了某些在家长的干预下辍学的学生案例,让学生思考:家长有权利不让孩子上学吗?家长违反了什么法律?你认为法律存在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观察案例后,围绕问题进行了思考。学生在搜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相关资料,意识到家长没有干涉学生上学的权利,完成义务教育是必须做到的事情,是外力不能阻碍的。学生认为法律存在的意义,就是在受到权利的侵害时,可以使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利益,案例中的小伙伴就可以通过法律渠道来保证自己上学的权利。这样,学生在思考中,对法律案例有了较为细致的了解,懂得了自己享有的权利,能够坚定自己的法律信念,用法律来对解决生活中的不公之事。

  3.4深化实践体验

  小学生对复杂的知识难以理解和掌握,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依托教学内容来组织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实现对知识的深刻体会,这样才能更好地分辨客观事物。道德与法治教师不要墨守成规,可以说,多次课堂理论讲授的效果,可能不如组织学生一次实践活动的效果更深刻、更有意义。教师要大胆尝试,将教学课堂转移到户外,让学习更加贴近生活,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能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可以全身心地

  放松心情,解放思想、释放自己的天性。教师可以以多种活动形式开展教学,比如,每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小志愿者”“劳动最光荣”“感恩之心伴我行”等带有主题色彩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帮助学生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法治情操。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以及健康的心理,使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思想、理念,同时要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切身感受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道德和法治教育是小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其对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着很大的影响。相较于其他学科,道德和法治教学更加需要得到重视。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和体验,而不是让学生单一地以背诵为主。此外,教师应利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内容,帮助这个阶段的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并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自己学习到的道德与法律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多将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进行结合,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吸收课堂的知识。

  参考文献:

  [1]任慧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探析[J].才智,2020(18):214.

  [2]曾志伟.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华夏教师,2020(16):18-20.

  

  

篇四: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

  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具体论述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策略,为强化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初中学生正处于自身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知识点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解决实际学习与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为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便需要老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引导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一、合理设置教学问题,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老师不但需要向学生讲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点,还需要引导学生独立进行思考。通过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着联系课本上的知识点进行材料分析,才能够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例如,在“国家的权利属于人民”这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但需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还需要让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点去解决问题[1]。其中,针对这节内容的知识点所设计的材料:为什么我国的国家机关中很多部门都带着“人民”两个字呢?老师不用急着给出学生答案,而是需要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时间,再了解学生们思考讨论后的情况给出正确的答案,即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样通过以小问题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来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材料分析,为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提供可参考的资料。二、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形成健康生活的观念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部分内容已经脱离了时代发展,所以为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便需要老师合理的引入生活中的事例,并将其与课程的教学知识点结合起来,这样不但能够拉近初中学生与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点合理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促使初中学生更好的成长。例如,在“网络生活新空间”这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便可以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自媒体虚假新闻,并对近期社会新闻中的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在不断浏览信息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网络生活的多面性,切实增强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对信息的自我分辨能力,促使学生将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点灵活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达到提升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目的[2]。三、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教材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基础。因此,为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便需要老师立足于核心素养理念,深入挖掘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例如,在“增强生命的韧性”这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为学生播放“断臂女孩杨佩”的真人事迹视频。其中,杨佩虽然没有双

  手,但是她的双脚却非常的灵活,且在面对重重困难的时候表现出不放弃、不退缩,始终以自信、自强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当学生在观看完这个视频之后都被没有臂膀的杨佩所感动,都感觉到没有臂膀的杨佩都能够那么坚强,我们又有何理由不坚强呢?这样有利于学生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步磨砺自己的意志,从而逐步成为一个拥有生命韧性的人。

  四、合理进行教学延伸,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在以往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只是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教学,这样不但无法满足初中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需求,而且也无法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内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因此,为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便需要老师有效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延伸,创建多种教学渠道,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例如,在“法律为我们护航”这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老师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一日小记者”的课外活动,将“你知道哪些法律法规与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有关联?”作为课外活动的主题,对参与课外活动的师生进行采访,并将采访之后的结果发布在校园报上。这样学生在参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拓展延伸活动的过程中,便能够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以此达到增强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目的。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坚持在生活与学习的过程中做一个具备优良品质的人,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制定科学合理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案,从而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1]徐婉迪.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初探——以“网上交友新时空”一课为例[J].新课程(下),2019(10):56-57.[2]王慧.“问题导引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2框《爱在家人间》教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12-13.

  

  

篇五: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

  浅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道德与法治教

  学策略

  【摘要】当前的教育中,基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与课程改革是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但是在倡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当前的教学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必须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的教学的有效性。介于此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导向,给出了一些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条件的改善,人们对于学生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也针对过去教育中所存在的各种局限性在进行不断的探究与改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现代教育等相关理念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过去只看重学生考试成绩的应试教育已经得到全面的舍弃,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我们越来越注重教学的本质作用和实质效果。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建立完善的道德价值观,并具备个人发展所需要的关键技能和核心能力。总而言之,对于学生各方面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对于初中生来说,正处于青春躁动的年纪,也慢慢与社会、世界开始有了初步深入的接触。这一年纪的学生,一方面对自尊、自我实现有了新认识和要求,一方面初步接触纷繁复杂社会,对人生和未来有着深深的迷茫与无措。因此这种矛盾的状态下的初中生是亟需人生和个人价值观的指引的。这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最为核心的意义所在。因此我们必须上好这一课,促进学生的这一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建立。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义

  所谓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真正学好一门学科后形成和掌握的关于此学科的核心收获,是这门学科真正的价值所在。而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其教学核心目标就是促进初中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培养和发展。因此,其核心素养包括的内容主要有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和健康生活等方面。道德品质方面,学生应该具备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爱国、传承中华文明,要遵守公共秩序、助人为乐、与人向善,要严于律己、诚实守信。健康生活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具备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能正确对待自我和群体。法治观念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尊法、守法、善于用法。

  二、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导向下有效教学的问题现状

  1、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效果不佳

  由于过去受到长久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学模式落后,无法有效实现学科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教学理念落后。部分教师无法充分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作用,对课程及其教学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佳,多数仍采用老师单方面讲,学生被动听的应试教育的模式。这种单方向的教学模式,过分的强度教师的作用,而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是起到引导作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有很好的参与感,接受难度大,也就慢慢产生畏难心理,渐渐排斥、抵触道德与法治课程。

  2、教学目标不明,教学内容空洞

  除了教学模式的问题,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还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空洞的问题。多数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上,教师都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一味的强制性说教,内容空洞枯燥,学生无法引起共鸣和共情,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没有紧紧围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建立完善的价值观,培育学生良好的法治观念等教学核心目标来开展教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没有贴合学生的实际,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超出了初中生的认知范围。

  三、如何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教学的建议

  1、以核心素养培育为核心,加强教学模式的改进

  首先,教师、学生乃至家长要充分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要认真对待,共同努力,提升其教学的有效性。其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应该全面建立起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应该正确认识到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各自的角色与职责。教师应该是主要的教学引导者,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加利用当前各种先进高效的教学工具,比如信息化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让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生动形象,提升教学的趣味性。

  2、教学要联系实际,注重对于学生的实际困惑的引导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以教材为基础,积极向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拓展,将教学理论和学生的实际体验联系起来。这样一来,教学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联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来多方位的理解所学的内容,更容易引起共鸣,更容易接受。此外,由于现代社会获取信息渠道很多,也十分便捷。学生难免会接收到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负面信息、情绪的影响,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困惑和压抑。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及课后的生活中,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回应和引导学生的负面情绪和思想。如此,通过正面的学科知识和内容的教授,负面情绪和感受的引导,能够立体的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关系到学生道德品质、健康理念以及法治观念的培养与形成,意义重大。当前的教育教学,十分注重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面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该以学科的核心素养为导向,积极改进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并时刻做好学生负面信息和情绪的引导。如此方能切实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积极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积极的价值观和正确的法治观念的培养和形成。

  参考文献:

  [1]孙瑞彦.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J].中外企业家,2019(23):215.

  [2]苏慧.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2019(24):63-64.

  

  

篇六: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策略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的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核心素养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不只是教育工作者,家长们也充分认识到了一个人的发展并不是只靠机械地记忆知识就可以,更重要的是要有应用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将所有教育工作者引向了一个一直在探讨的话题,即教育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应该如何培养。这其实一直渗透在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探索中,只是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再一次将这一问题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于培养各种关键能力的重要节点。故本文就此展开探讨,立足核心素养这一背景下,重点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生活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现象,学生如果失去自己的判断,很可能会迷失自己。因此,我国从小学生抓起,开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此来帮助学生学习道德观念和法律知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不像初中、高中那样的深奥,而是根据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认知特点总结的一门综合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能够帮助其辨认生活的对与错,促进小学生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懂礼貌、遵守规,让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质,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具有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让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地提升。

  1挖掘生活事件

  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到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基础,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贴近学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中的案例与小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均有一定的联系,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寻找与教材案例内容相契合的生活事件,帮助小学生理解和认同教材内容。例如,在教学“文明礼让”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关于上学路上学生、家长的实况视频录像剪辑,其中有的家长拽着孩子闯红灯,有的学生几人结伴上学在人行横道上互相拉扯,有的学生单独一人翻越护栏横穿马路,还有的学生在快车道上骑自行车等。播放实况视频剪辑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比如:“你觉得视频中的这些人在路上的表现对不对?是哪里不对?如果是你,你怎么做?你会阻止他们吗,怎么阻止?如果你的家长不遵守交通规则,还强拉着你,你要怎么办?”面对这样熟悉的场景,学生有很多想法可以表达,课堂气氛活跃且热烈。又比如:在教学“我爱五星红旗”一课中,教师可以联系国庆节日过后,装饰用的小国旗被随处乱扔,导致小国旗被弄脏、被毁坏,或学校升旗组同学没有及时降旗,导致旗杆上的国旗被淋湿等常见现象,阻止学生分组讨论,看学生能否根据《国旗法》相关知识,正确指出这些常见现象中存在的违法行为,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种通过深挖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来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的方式就是生活化教学。教师必须时时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成长,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和方式落实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层层推进,逐一落实,结合每一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寻找到能够与之结合的生活事件、现象,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成为鲜活的核心素养教育素材。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内容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道德层面,一个是法律层面,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注意对法律层面内容的渗透,避免教学中头重脚轻。《国旗法》相关的内容就是开展法律、法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尊法守法、以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意识和概念。法律是社会的底线,道德是社会的上线,只强调上线不明确底线,是传统德育教育表现出不切实际、难以落实、停留在课堂的主要原因之一。

  2联系实际进行课程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涉及非常多的日常生活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不能将其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教学科目,需要在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的合理设计,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

  道德与法治课程跟小学生学习的其他科目也有一定的内在关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进行学科内容的积极整合,并且实现相关知识内容的跨学科教学,使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覆盖面积最大化。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能只停留在普通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而是需要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对于学生德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比如在“优美的校园环境”这一章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将教学场地放在课堂中,而是需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或者大扫除等方式,让学生对校园内的各个角落进行观察,从而体验到校园环境的优美。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大扫除,还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优美的校园环境是需要每个人共同维持的,对于学生保护校园环境的认知也能够起到良好的培养效果。

  3确立生活化教学目标

  道德与法治融合于生活之中,又体现在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上,它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必须要以实际生活素材为参照,以指导和解决生活问题为根本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并找到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将德道与法治知识以生活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此可有效地抓住学生学习心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结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在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学校与教师要加强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视,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将德育教育深化为学生的潜意识,对于学生德育核心素养的提升以及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夏佳佳.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分析[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

  [2]刘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J].情感读本,2019(6):9.

  [3]黄干雄.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

  [4]杨铭芳.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9(3):44-46.

  

  

篇七: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

  学策略探究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伍洛镇新发小学

  摘要:基础素养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使他们有机会发展终身良好的道德。小学阶段是基础素养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奠定未来学习和发展基础的重要阶段。作为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和法治对小学生的性格发展,社会认知的发展和基本技能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基于基本的识字基础,研究了小学道德和法治课堂教学策略,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并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基本素养训练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现状

  从小学道德和法治的现状来看,现实教育中仍有许多问题阻碍了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学的灵活性不高。小学生思维发展不成熟,学习能力不是很强。这就要求在课堂上灵活运用“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能力。但是,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仍然没有教学的灵活性,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没有密切的联系,这会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教学采用传统的,严谨的教学方法,盲目地向学生介绍知识,使学生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没有科学有效地适应于趣味教学和体验式教学,教学效果差。其次,师生对课程的了解相对较少。尽管当前的国家教育改革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但在现实教育中,它仍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强烈影响,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只关注学生知识素养的发展而忽略了学生基本特征的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计划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但是,有些教师对课程没有全面的了解,而学生对课程有一定的了解。将不可避免地影响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第三,教学效果不好。小学生将难以理解道德和法治的内容。道德

  与法治教学使学生能够学习基本的生活和工作技能,了解课堂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了解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变化。不同类别的道德和法治教学的内容和目标都有各自的重点,因此,为了积极响应,教学必须与实际的教学要求相协调。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方面的有效性相对较低,不能满足实际训练改进的要求。

  二、基于基本素养的小学课堂教学伦理和法治改革措施的实施

  (一)通过孩子的故事、歌曲来创造教学环境,以强调基本的读写能力发展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科书包含许多图画书故事和适合儿童年龄的歌曲。儿童的故事和歌曲生动有趣,易于记忆,并且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在道德和法治教学中,将儿童故事和儿童歌曲合理地引入教学中,对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有效的教学发展,对课堂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更加有利。例如,在第一堂课的第一卷《道德与法治》中的“我不要拖延”教学中,作者改编了冷鸟的故事,并通过声音向班上的学生播放。当剧情吸引了学生时,全班同学都保持沉默,而学生的态度和评估也融入了生动有趣的儿童故事中。孩子们听故事并思考原因,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学生们了解到,冷鸟之所以最终被冷冻是因为无法及时建立冬天的巢穴,他们了解了及时在现在为未来做准备,最终什么也不会发生。在进行情境教学时,教室中的气氛融洽,师生身心放松,孩子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论自己的感受。通过交流,课堂氛围更为融洽,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更为显著,很明显,良好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专注于各种活动的课堂上,孩子们纯洁而美丽的心必将播下辛勤工作的种子。

  (二)建立生活等级,渗透道德认知,发展对规则的理解并提高基本素养

  在义务初等教育的早期,儿童的价值观,对生活和世界观的态度处于保留和感知阶段,他们缺乏足够的机会来评判外部信息。在思维和行为方面,迫切需要使用正确的思想教育来进行培养和指导。对规则的清晰理解可以限制和调节,以不断增强对法治的理解。教师应善于从孩子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教育话题并从事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以便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养育情感,养成道德并教育孩子。渗透道德认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体验现实生活,感知道德认知,体验理解规则教科书《道德与法治》涵盖了道德和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从生活中分离出来的“纯粹的道德生活”。儿童的良好品质最初是由于生活中的情感而形成的,并且这种情感越丰富,越细腻,越深刻,他们的道德观念就会越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并认真发现教材和孩子们的生活内容的联系。

  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可以直接参与体验活动。通过生动的知觉活动,学生可以了解道德认知和规则理解。例如,在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的“保持安静”课程中,教学人员制作了情景视频,以进入教室并感受学校周围的噪音。具体来说,我使用手机向学生分别展示了学校图书馆和教室中一些学生的喧闹声,并鼓励他们谈论自己的感受。一些学生说:“太安静了,听不到任何声音!”一些学生说:“在这种喧闹的环境中我不能读书,我对这种噪音感到非常沮丧!”老师:“是的,在公共场所有几个人,即使一个人发出很小的声音,也会对其他人造成不良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在公共场所做什么?”一些学生说:“保持安静,不要说话;”有些人说,如果有话要说,请安静地小声的说,不要影响他人。将这种类型的经验应用于实际情况,可以培养学生对道德的理解和对规则的理解。

  2.模拟生活情况,丰富道德认知,并体验如何遵守规则。在课堂上教学时,教师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充分互动,创造出一定的模拟情景,并利用传染性和同理心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以激励学生,情感体验可以丰富学生的道德认知。例如,在“我们不要乱丢垃圾”这一课中,一项课程是使用两幅对立的绘画作品显示不同的生活状况。第一组图片:美丽的学校花园,教室,窗户整洁,走廊整洁;第二套绘画:教室桌子和椅子乱七八糟,未打扫的木板和教室角落的扫帚,布,垃圾桶和垃圾袋,到处都有剥皮和五彩纸屑的操场。老师巧妙地指导学生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交流情感,并着重于让学生解释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的原因,老师立即问道:“在学习和生活中你想生活在哪一副图的场景中?”“我想像第一组图片一样在课堂上学习,它是如此的美丽。”“我也想在像第一套照片这样的环境中学习,那样我的内心真的很舒服。”学生以价值为导向后,老师总结并改进:“是的,整洁优美的环境有益于我们的健康,也使人们心情愉悦;在凌乱,恶劣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会损害我们的健康,并使我们不快乐。但是,您知道第二组照片中的情况是由什么引起的吗?”学生回答:

  “同学们扔垃圾,没有公共卫生,没有公共道德感等。”在这方面,适当的生活状况可以在解决儿童的道德欣赏和价值取向方面起到催化作用。经过这样的教学,很明显学生的道德知识将得到加深,对个人行为准则的理解也将不断提高。

  三、结论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刻。俗话说,三岁看到老。这一阶段的教育不仅对他们目前的学习和成长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在他们的未来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崭新的课程,源于时代的要求,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东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教师,2017(22):19

  [2]朱开群.让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落地生根——从2017年长三角地区法治教优秀课展评活动说开去[J].中小学德育,2017(9):60-62

  [3]王玲.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研读与教学思考[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17(9):18-19.

  

  

篇八: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道德与法

  治课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法治化进程的不断完善,现阶段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教育环境与教育方向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在我国新时代立德树人大教育观的背景下就更加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到丰富的文化知识、提升其基本能力,还更加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个人修养等。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当前阶段的教育背景,不断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重视度,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本文就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策略

  在我们国家现阶段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中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部分,主要因为这一时期的教育具有较强的启蒙性,能够为学生以后的综合发展与学习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综合成长至关重要,能够促使学生在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核心素养,但是受着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没有较强的重视度,导致其重要教育作用难以获得有效发挥,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出课程本身的优势,在帮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有效培养其综合发展。

  一、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中包含的核心素养方向

  在我们国家当前阶段素质教育理念的实际推动背景之下,人们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而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知识内容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形成顺应社会发展、自身发展的重要能力与品行,其中主要包括了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底蕴等几大方面。这不仅仅是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教师在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的教育方向。

  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的文化基础方面,教师需要逐步引导学生形成人文底蕴,有效强化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运用、理解与学习等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能够得以有效形成,推动小学阶段学生的综合发展。而在学生的自主发展方面,需要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并且培养学生一定的自主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实现对于自我的评估、自我调整与自我控制等,促使学生得以良好的自我发展与成长。在学生的社会参与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强化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形成承担社会责任、关注社会问题的良好态度与行为,促使学生在以后的成长与学习过程中遇到挑战与问题的情况下,也能够自主采用合理的方式解决,进一步有效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不断提升。

  二、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需注意的要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综合发展、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教师需要保持科学性的原则,将立德树人、以生为本作为教学当中的重点部分,全面掌握当前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注重对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关注,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则,不断推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其次,教师需要秉持时代性的原则,结合当前新时代的教育背景,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与时俱进,全面掌握当今

  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不断对教育观念与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创新,促使自己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具有时代化特征,这也是顺应现阶段学生综合发展的必要条件。最后,需要秉持民族性特征,在有效体现出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文化理念的有效渗透,促使学生能够对我们国家的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品质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与传扬,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责任心。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立足于课本教材,用师德影响学生

  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整个课本教材的知识体系内容,抓住其中的核心知识点,并且结合当前阶段小学生身心发展与道德观

  念、法律意识形成的特点,明确教育目标与教学责任,促使学生的个性、意识与能力可以得到全面强化。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课时,其中涉及到了交通规则等方面的内容,授课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了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们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观察交通情况,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解,明确一些交通规则,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中更好的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然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们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任务展现出来,并且为学生创建一定的表演空间,这样能够有效立足于课本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并将课本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现了一些遵守交通规则与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以便于学生更好的进行分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不遵守规则所带来的危害,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与行为习惯。并能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积极且持之以恒实践遵守交规的行为。

  (二)注重情境的创设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多角度多维度的运用,教育的信息技术化程度大大提升。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为学生构建出良好的学习情境,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我很诚实》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感官体验,首先搜集到了《狼来了》的动画视频以及适合三年级孩子理解力的关于诚实的故事制成课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将课件中的资料播放了出来,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较重,且对于动画视频、故事视频等具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在课堂中都能够集中注意力观看与体会。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自己原本不诚实的行为等,并且要求学生说明以后应该怎样纠正,促使学生能够形成诚实守信的品德,有效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与生活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都只是教师单纯按照课本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按部就班的进行讲解与分析,并没有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与我们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并且没有融入生活化的元素,导致了教学效果不佳。鉴于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强化与生活之间的关联,便于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所学知识内容,不断促进小学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一课的教学任务时,为了强化班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师选择性的恰当的引入了一些新闻上的发生在本地的真实法律案件,因为是学生实际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有很强的现实感与说服力,在讲解案件分析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角色扮演,对法庭辩论活动进行了模拟演示,促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不断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从而真正意义上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落实。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意识到核心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性,可以从立足于课本教材、注重情境的创设、与生活相结合等多方面出发,设计有效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活动,多方法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潘友梅.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变革[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33):35-36.

  [2]张传燧,左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应从小学抓起[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7,17(04):1-9.

  [3]张崧.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国德育,2017(15):66-68.

  

  

推荐访问: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 素养 法治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