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示范5篇

小学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示范5篇小学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示范  其中我校优质课龙吉庆老师癿马铃薯癿沉浮杨兇军癿沙尘暴田文华癿食物癿营养获荆州市一等奖邓婷老师癿科学实验说课钟摆癿研究获石首市一等奖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示范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示范5篇

篇一:小学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示范

  其中我校优质课龙吉庆老师癿马铃薯癿沉浮杨兇军癿沙尘暴田文华癿食物癿营养获荆州市一等奖邓婷老师癿科学实验说课钟摆癿研究获石首市一等奖曾辉老师癿实验论文浅谈科学课癿学生实验获湖北省教育技术装备事等奖刘芳老师癿课件小数癿意义获湖北省教育信息化中心一等奖覃章兮老师癿论文活教囿柱体获湖北省一等奖龙吉庆老师癿教学案例信息技术劣力学生思维培养获湖北省一等奖李蓉老师癿信息技术实践征文信息技术支持下癿小学教师能力培训研究论文获中央电教馆三等奖杨晓丽老师2015年中国移劢校讯通杯论文教师数字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癿应用获湖北省电教馆馆一等奖吴先波老师201210湖北省电化教育馆教育学会依托信息技术提升图形教学论文一等奖201310湖北省电化教育馆教育学会三角形癿面积教学教学设计一等奖201410湖北省电化教育馆教育学会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等奖2015年11月借力信息技术加强分层教学获中央电教馆一等奖学校2015年获中央电教馆全国教育技术论文大赛优秀学校教电馆2015218号文件这一殊荣是我市唯一癿这些年我校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癿成果数量获奖面获奖等次在全市都名列前茅

  深度融合不断创新

  教育装备与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石首市新厂镇小学

  一、背景与概况新厂镇小学创建于1914年,是石首第一个中共党小组的诞生地。占地19400平方米,生均为17.3平方米,21个教学班,在校生1400人,专任教师60人。大专以上学历的共有46人,小学高级教师35人,地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0人,教师团队作风优良、业务过硬、勇于创新、不忘初心。学校校舍总建筑面积为6043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为12112平方米,图书室、电教室,音乐室、美术室、科学实验室)和多功能教室齐全,计算机室64平方米,学生计算机40台,多功能电教室2个,班班通一体机21台套,学校生活区、各办公室网络畅通,计算机办公快速高效,能满足工作需要。早在2005年,学校就敏锐地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独特魅力,购进了2台奔腾386,就此起步,大胆地尝试着把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和管理。不断积淀的百年老校,11年来,随着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深入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和《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应用水平,努力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关键,以网络和其他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以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和人才队伍的培养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形式和方法的研究为突破口,密切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我校在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方面一步一个脚印,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应用上都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二、特色与创新

  (一)紧密三个结合,完善信息化应用的发展规划。1.学校实际与信息化发展形势紧密结合。当今社会正在经历信息革命,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

  命方兴未艾,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信息技术正在引发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突破,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谁在信息化上占据制高点,谁就能够掌握先机、赢得优势、赢得安全、赢得未来。教育科技高速发展,我们农村学校渴求快捷的信息、丰富的资源,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推进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新潮流,是学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2.学校自身筹建与上级政策引领紧密结合。我校2005年就购进了计算机,用于学校管理办公专用,2006年各处室配备了办公电脑,2007年添置了网络服务器,上网访问教育网,实现在线办公,校园网络全覆盖。2008年市教体局、电教馆、政府项目为我校配备了高规格多媒体教室,能共享中央电教馆资源。2009年我校五、六年级配备了8套班班通一体机。2010年新建了第二个多媒体教室,2012年补增10套班班通设备,2015年9月一二年级新增6套班班通,至此,我校24个教室全部配齐了多媒体讲台、计算机及教学软件等,显示终端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操作和使用十分方便,一直坚持宁愿用坏,绝不放坏。3.短期实施、中期安排和长远规划紧密结合。2016年7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我校依据教育部和湖北省有关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方案:《新厂镇小学教育信息化培训制度》、《基础设施管理制度》、《办公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网络中心管理制度》、《网络教室使用管理制度》、《教育信息化应用制度》、《教育信息化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方案》等。学校人人是责任人,个个讲文明,分工明确,任务具体。每节课有维护,每一天有小结,每一周有培训,每一月有

  测试评定,每一期有定性定量的考核评价,将短期安排与长远规划紧密结合,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全面可持续发展。(二)启动三项工程,提升信息化应用的基础环境。1.启动学校网络建设工程

  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为教师备课、辅助教学活动提供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应用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加强网络的建设。我校已经建成光纤百兆到控制中心的校园网站,配置了3台服务器,每个办公和教学场所都有网络终端模块,只要有教学需要,将计算机接入即可实现高速上网。多媒体教室2个,有投影机、实物展示台等多媒体演示设备,用于交流、展示、开放的大型活动的公开课使用。所有24个教室都配备了教学一体机,雅图、希沃电子白板设备,满足整合教学的基本需求。学校电子备课室,满足教师设计预案、课件制作、查找资料等日常工作需求。目前,校园广播系统,班班通网络、电子白板、有线电视,基本努力实现了以校园网为背景的教和学一体的数字化校园。

  2.启动教师教科研的空间和群组建设工程学校电教中心编撰了教师通讯录,收录了全体教师的手机长短号、QQ账号、微信号、优课账号、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注册账号、中国移动和教育账号、博客账号、教师人人空间、工作室等,分学科、分年级都有QQ群、微信群,学校统一组织教师加入相应的群组,如

  e21湖北教研群、湖北小学数学群、荆州小学数学群、石首教科群、湖北创客教育交流群等等。这使教师们加强学习、加强交流,信息量大增,共享前沿思想,眼界开阔,更好地为“自身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发挥了独特的功能。

  3.启动家校联系沟通的建设工程。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这是教师和父母都是无可替代的教育者。在“互联网+”的时代,家校联系和合作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迫切,并赋予新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家校联系才会有蓬勃的生命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成功有效、不断发展。我校传承家访、电话和短信联系方式的同时,加强与家长的多方式联系,多渠道沟通的平台建设。现在各班都建议家校QQ、微信及其群组、电子邮箱,网络班级论坛、“校讯通”,极大地提升了交流环境。(三)拓展三种渠道,促进信息化应用的能力提升。

  1.拓展教师研训,着力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拓展师资培训渠道,建设一支技术精湛、教学能力强,又有一定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是顺利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为此,学校坚持骨干培训、普遍提高相结合、学用结合和分散与集中的原则,深入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打造一支适应信息化的教师队伍。学校长期珍视各级电教馆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外请专家,组织

  专题讲座培训,重在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思想和管理理念。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普及性培训,如博客培训、课件制作培训、班班通一体机培训等。通过整体规划、全员参与、分层递进的培训,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2.拓展课题研究,不断提升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我校以石首市教科课题为载体,积极引导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加强信息技术理论学习,有效提升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我校承接的《构建和谐有效的课堂》组织得力,研究扎实被评为荆州市先进课题组。校本教研长期坚持,成果显著,大批青年教师得到迅速成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我校以课堂为阵地,频繁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不仅是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其他学科甚至体育课老师有时也使用信息技术来上课。现在能用信息技术上课的教师已达到100%。通过教学实践,老师们对如何使整合更有效有了较深的认识,实践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3.拓展大赛渠道,提高师生信息技术素养。连续几年来,我校把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同时增强师生的信息素养,我校每学期都开展了各式各样的信息技术学科活动,如电脑绘画,电脑小报制作评比等等,同时还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参加电教馆的有关比赛活动,如:信

  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实验操作和信息技术考查、公布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评选、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和教育杯”湖北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暨NOC活动、中国移动“和教育杯”论文大赛等,即将启动机器人及创客教育。(四)深化三个融合,创新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模式。

  1.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在创新教育模式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教师由课堂教学的主宰和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学生要由知识灌输的对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情感体验与培育的主体;教学内容要由只是依赖一本教材,转变为以教材为主、并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例如学科专题网站、资源库、光盘等)相配合;教学媒体要由只是辅助教师突破重点、难点的形象化教学工具,转变为既是辅助教的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体验与内化的工具。

  在教与学的主战场中开展应用,师生广泛参与教与学的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应用、实现新的应用,从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求和学习者的需求出发,以促进信息技术在

  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目标来安排教育信息化工作。只有聚焦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才能找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点,才能真正体现融合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强大支撑作用。

  2.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的深度融合学校建有信息技术教室、美术绘画室、音乐乐器舞蹈室,开设了科学活动制作室,开辟校园科普橱窗展,开设红领巾广播站科普栏目,利用教师博客师生共同交流科普话题,形成了良好的校园科普氛围。让学生在科技活动基地开展各类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学校的科普活动、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的蓬勃开展,已形成了点面结合,人人参与的特点,摒弃了只有少数学生才能完成的科技活动,二是面向全体。学生能够根据日常生活的设计,既真实地反映了活动源于生活需求,又极大地调动了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3.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的深度融合

  现在,学校教职工每天上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陆QQ群和微信群,打开校园网,查看学校各类通知公告、工作安排、待办事宜、校内邮件、日程安排等,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学校强力推进数字化办公,学校所有的会议通知、一周工作安排、公文流转全部通过校园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大大简化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办公效率。学校

  一直重视学生德育工作,重视德育工作的数字化,教导处和少先队充分利用校园网资源有效辅助心理咨询、班会课、中队活动、家长会等常规德育工作。总务处在网上实行了校产公开化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三成果与影响教育信息化,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一次革命,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重要途径。辛勤的耕耘换来的是累累硕果。新厂镇小学的老师们在新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中,获得许多市级以上的奖项。其中,我校优质课龙吉庆老师的《马铃薯的沉浮》、杨先军的《沙尘暴》、田文华的《食物的营养》获荆州市一等奖,邓婷老师的科学实验说课《钟摆的研究》获石首市一等奖,曾辉老师的实验论文《浅谈科学课的学生实验》获湖北省教育技术装备二等奖,刘芳老师的课件《小数的意义》获湖北省教育信息化中心一等奖,覃章兰老师的论文《活教圆柱体》获湖北省一等奖,龙吉庆老师的教学案例《信息技术助力学生思维培养》获湖北省一等奖,李蓉老师的信息技术实践征文《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教师能力培训研究》论文获中央电教馆三等奖,杨晓丽老师2015年中国移动校讯通杯论文《教师数字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获湖北省电教馆馆一等奖,吴光波老师2012.10湖北省电化教育馆、教育学会《依托

  信息技术提升图形教学》论文一等奖,2013.10湖北省电化教育馆、教育学会《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教学设计一等奖,2014.10湖北省电化教育馆、教育学会《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等奖,2015年11月《借力信息技术加强分层教学》获中央电教馆一等奖,学校2015年获中央电教馆全国教育技术论文大赛优秀学校(教电馆【2015】218号文件),这一殊荣是我市唯一的,这些年,我校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的成果数量、获奖面、获奖等次在全市都名列前茅。

  四、经验与启示追求卓越的我们清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信息化的应用和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新厂镇小学将继续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创建出一流的数字化网络环境,全方位、高水平实现数字化学习、教学和管理,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篇二:小学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示范

  这种云计算机与普通计算机比有些特别外观上是将云终端与显示器整合在一起让学校抛弃了以前笨重的pc主机运行机制上采用云11服务桌面虚拟终端的模式不仅实现了普通计算机的基本功能还能根据师生实际上课需求由校信息中心同步配置教学软件和资源有效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的上课效率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案例)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案例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由于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而得到了广泛运用。结合自己的课例就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应用,设计了《数的认识》一课。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借助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运用信息技术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三、借助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四、借助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还原于学生生活实际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是简单的使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学科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以下是我设计的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案例——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数的认识》是总复习的起始课,教材通过一组讨论题小题),唤起学生对整数和小数的知识的回忆。重点复习整数和小数的意义、读写法、十进计数法、小数分类等知识。而后又通过一组练习题(6题),补充巩固这部分知识。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想让学生在第一复习课时要唤起复习意识,并引起对复习方法的关注。通过“数的认识”整理复习,让学生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有整体的把握,在脑中形成知识的结构图,并且自己尝试运用不同的呈现形式来表示所学“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框架图、文字描述、图表式等。更重要的是从中学会一些整理复习的方法。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为学生

  提供自主梳理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在个人反思、小组合作、班级交流和教师指导下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结构。在复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复习活动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所以我将小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等知识放到下节课重点复习。

  【学生分析】复习前及复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真正的了解,特别是学生真正的困难。虽然“复习”这个词对学生来说一点也不陌生,但是通过我们对学生的前测情况来看,学生并非完全了解“复习”的真正内涵。总复习涵盖的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学生不仅有对知识的遗忘,复习的方法也不成体系。面对六年的数学知识,学生会感觉知识太多、太杂,无从下手。在数的领域中,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比较片面,而且对于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并不清楚,仅仅局限于自己比较经常使用的数,例如:对于分数,他们熟悉的多是正分数,而负数又多是负整数等等。因此需要复习和回顾有关数的意义的理解。于是,我们把目标定在了对学生复习意识以及复习方法的培养上。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的扩充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数来表示事物并进行交流;结合具体情境系统复习整数、分

  数、百分数、小数和负数的意义,熟练掌握这些数的读、写法、小数的分类等相关的知识。2.过程与方法:经历学习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魅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教学重难点】1.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2.结合具体情境系统复习整数、分数、百分数、小数和负数的意义,熟练掌握这些数的读、写法、小数的分类等相关的知识。

  【教学准备】1.学生每人搜集一条有关数的信息,阅读数的起源相关知识,并可以制成PPT。2.老师教学所的PPT课件;电脑教室

  【预设教学过程】在“薄——厚——薄”的谈话中——唤起复习的意识,明确复习意义师:(课件出示华罗庚的图像和简介)华罗庚老爷爷是世界著名数学家,大家想知道华爷爷是怎样读书的吗?(课件出示:书要能从薄读到厚,还要能从厚读到薄。)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像这样的数学书(师手举一本数学课本),我们在小学阶段读了多少本?师:是啊!已经读了12这是一个由薄到厚的过程。我们能把这12本书的内容都记下来吗?显然不能!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生:我们应该向华罗庚爷爷学习,

  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提炼,也就是把书由厚读到薄。师:从现在开始,我们要进行小学阶段的总复习,也就是对我们六年来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提炼。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是:数的认识。(板书该课题)

  【设计意图】(一)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搜集的数,在回顾的基础上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回顾中梳理知识。在分类过程中,多样化的分类为知识整理进行了很好的铺垫,分类的过程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过程,通过师生对话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梳理。2.整个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数是不是都在这里?还有没有补充(完善板书:整数、自然数、分数、小数、百分数、负数)(二)了解数的发展过程,加深对数的理解与认识。(教学课件展示)不知同学们还有没有印象?我们在认识学习这些数的时候,就要大家对它的产生和发展作过调查和了解,你知道这些数是如何产生的吗?如果我现在要你们根据这些数的产生顺序排序的话,你会吗?原始社会,由于计数的需要产生了自然数的概念,随着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记数的符号,进而建立了自然数的概念。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发现,仅仅能表示自然数是远远不行的。如果分配猎获物时,5个人分件东西,每个人人该得多少呢?于是分数就产生了。中国对分数的研究比欧洲早1400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又发现很多数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比如增加和减少、前进和后退、上升和下降、向东和向西。为了表示这

  样的量,又产生了负数。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如果再加上正分数和负分数,就统称为有理数。有了这些数字表示法,人们计算起来感到方便多了。随着文化的发展,十进制记数法的使用;分数概念的不断完善,便产生小数,即不带分母的十进分数。小数的出现标志着十进制记数法从整数扩展到了分数,使分数与整数在形式上获得了统一。我国对小数的认识在世界上也是最早(三)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查漏补缺。1.通过对数的发展顺序的了解,对于各数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你是不是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呢?下面,我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请你们根据自己对数的理解,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出一份“数的认识”知识网络图。(1)独立思考,分组进行整理。(2)全班交流,展示汇报,构建知识网络图。

  【学生评价】重视课堂对学生的积极评价,使学生能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把评价融合在所学知识中,让学生既学会客观地对自己进行评价,又进一步理解了数的含义:在现实情景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篇三:小学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示范

  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学校教育信息化概述

  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

  ——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土坪镇中心小学

  一、实施背景

  土坪镇中心小学占地18211.25平方米,建筑面积8460余平方米。辖区学生相对集中,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08名,教职工59名。学校功能室齐全,内部配置按照省规范化学校的标准配备。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农村学校是比较好的,现有一间微机室,能够满足每生一机上信息课。全校18个教学班全部安装了班班通,平均每三位教师一台电脑供备课使用。教师平时上课使用班班通已经成为习惯,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效率。学校还建立了校园网、局域网,能够达到资源共享。学校建立了QQ群、微信群,实现了及时、快捷联络,有利工作;多数班级也建立了QQ群、微信群,教师及时把信息发布到平台上,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和学生的情况。

  早在2011年,土坪镇中心小学的师生就敏锐地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独特魅力,经过多方筹资,学校购买了一部分台式电脑供部分懂技术的教师使用,学校就此起步,大胆地尝试着把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在2011—2016年的这几年中,土坪镇中心小学在数

  2

  3

  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逐步实现校园信息化,扎实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三、预期成果(一)资源网建设目标1、在校园内部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为教学、教研提供服务和各类信息。2、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学校教师备课、辅助教学等活动提供网络环境。3、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应用现代资讯科技的环境,提高学生获取、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4、加强学校网站的建设,不断充实学校资源库的内容,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资源库的建设,完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全校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水平,促进师生素质的不断提高。(二)教师信息技术培养目标1、逐步实现教师自动化办公。以熟练运用校园网管理平台、学校资源网进行教学工作与开展教研活动。

  4

  2、以学校为基地,在教师制作课件的实践中、在运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及能力。促进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结合,大面积地提高教师的能力,为深入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奠定基础。

  3、寻求教育信息化新的突破口。开展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的实验,在已积累的相当数量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整体规划、校本建设、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思路,通过“自创课件、网上下载与市场购买相结合”等措施,系列性地、专题性地集中建设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

  4、在教育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要形成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氛围,培养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的新型师资队伍,形成覆盖各科、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改的骨干教师群体。

  (三)学生信息技术培养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具备收集、筛选、整理、处理、传输、表达等知识技能和能力,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开展兴趣小组,积极参加一些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5

  四、工作过程(一)条件保障1、加强信息化工作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第一责任人,教育信息化工作是每年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学校信息中心(电教处)具体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各项工作。2、完善信息化工作考核办法、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学校利用原有《土坪镇中心小学管理方案》、《评优方案》、《信息技术考核细则》等规章制度,保证相关工作的正常进行,并结合具体情况出台能够促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朝纵深发展的制度。学校建立激励和促进机制,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以评促“优”,促进学校信息化工作稳步发展。(二)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1、稳步投入,努力构建数字化校园平台(1)数字化校园硬件建设在学校领导和信息中心的大力支持和推广下,数字化校园已渗透在办公及学校管理、教学教研、家校互动等各个领域中。目前,我校已经接通百兆级光纤网络和建有校园网,并建有局域网和校园资源共享网,网络信息点接入所有教室和办公室,每个办公

  6

  室和教学场所均有网络终端模块,只要有教学需要,将计算机接入即可实现高速上网和资源共享。学校建设有单人单机的计算机网络教室1个,可以同时容纳66名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和网络浏览。多媒体2套,有投影机、音响等多媒体设备,用于学校交流、教研和师生集体观后影视时使用。每个教室都配备了班班通设备,满足教学的基本需求。平均每三位教师一台电脑,满足电子备课、课件制作、查找资料等日常工作需求。目前,学校已建有校园广播,以及班班通网络、电子白板,努力实现以校园网为背景的教和学一体的新型数字化校园。

  (2)数字化校园网络资源建设

  校园网是学校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土坪镇中心小学校园网隶属于正安县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整个网站版面美观大方,色彩鲜明,运行速度流畅。校园网从为“学校管理”服务,为“教师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角度设置了各种栏目,涵盖了学校站点、师生站点、资源站点和管理站点。各栏目内容丰富、真实、科学,与网站主题联系紧密,动态内容能实时更新。

  2、加强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

  建设一支技术精湛、教学能力强,又有一定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是顺利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为此,学校坚持骨干培训、普遍提高相结合和学用结合的原则,深入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打造一支适应信息化的教师队伍。

  7

  学校经常派教师外出培训,主要是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思想和管理理念,培训结束回学校后组织教师参加进行信息技术普及性培训,如课件制作培训、班班通设备使用与维护等。通过整体规划、全员参与、分层递进的培训,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篇四:小学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示范

  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速教师专业发展

  ——陈仓区虢镇小学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总结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教育信息化便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教

  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潮流。随着互联网+教育和教育信息化2.0的蓬勃发展,各种技术手段为学校提供了更优的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为教育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实施纲要,到2022

  年,信息技术应用要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儿童数字校园建设,全体学校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加教育大平台。作为学校教师,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掌握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是跟上教育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的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弥补传统教学不足,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教学效益。教师就应勇于挑战,不断学习,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来完善自身素质,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实现自身专业教育水平持续发展,进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推

  进,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支持和学校的不懈努力下,学校52个教学班实现了电子白板全覆盖,建成标准化计算机教室4个,152名教师办公实现了人手一机,100兆光纤接入,学校先后建成虢镇小学网站、虢镇小学

  公众号,校园电视台,购置配备摄像机、高清相机、移动式投影,改造校园网络广播系统,学校在硬件配备上达到了省级双高双普验收指标。学校在加

  1

  大信息化硬件建设的同时,注重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为突破口,着力打造一支信息技术精湛、操作熟练、素质过硬的信息教师队伍。

  二、建立虢镇小学三级三类信息化管理体系(一)规范管理层级,落实管理责任,强化协同发展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学校信息办主要负责、教研组具体落实的三级推进体系,为了使硬件设备使用落到实处,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益,学校信息办与教务处联动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展评,信息技术示范引领活动,让信息技术日常管理和教师教学需要实际结合起来,切实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二)制定完善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学校总体目标

  1.以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建构主义学习观将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教学过

  程紧密地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各学科的学习中,促进新的变革,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

  2.建立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开放式学科教与学的学习体系,提高教

  师自身的现代化教育意识,提升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网上学习、媒体支持下的自主探索型学习、协作学习等),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3.形成具有创新特色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模式(网上资源应

  用与开发,体现学生主体价值原则,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新的教的模式,学的模式,校园信息化管理模式等)。

  三、任务驱动,实施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信息技术主要指标学校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性,规划落实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五项行动任务,促进教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在学与教的过程中,提高

  2

  教师掌握获取分析、处理、交流、应用信息的能力,发展教师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1.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就如同教师使用黑板和

  粉笔,学生使用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信息技术既应用于教师的教,进而应用于学生的学,在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达到多种教学媒体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根据教育技术理论,以系统

  的观点综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做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使信息技术手段有机的与学科教学整合,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认

  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理论为指导,改善传授式教学和接受式教学,加强指导性教学和体验式、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式。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开发和管理各种教学资源,创建信息化教

  学环境,使学生在各学科教学中运用网上教学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教师进行信息化环境下实施教学的能力。

  5.研究如何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充分利用网上丰富而优质的资

  源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科教学中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使信息技术的目的与手段相统一。

  四、科学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丰富教师备课资源。传统的备课可以简单的总结为“资料→教案→黑板→学生→笔记→考试卷子→分数评定”的“生产流水线”。教师在这条“生产流水线”上辛勤地操作,学生在这条“生产流水线”上苦苦的挣扎。长期以来,老师的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言堂严重束缚了教学的发展。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学生往往和教师拥有着同样的信息资源,有时甚

  3

  至因为学生的视角独特而使问题的答案更接近本质,如果教师备课时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地引导和组织学生借助网络等现代媒体参与备课,那么课堂的空间将会开掘延展得更加深广,教学效果将会最佳化。学校教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摒弃教师独自一人或冥思苦想、或照抄参考资料,而是备课组老师们根据个人掌握的信息资源和查阅的资源,进行集体研讨,对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取舍,结合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适当拓展,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和先进多媒体技术,新闻、资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教师之间探讨与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认识,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色,让课堂成为小课堂,大视野,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更容易也更愿意接受。学校先后邀请鸿合白板厂家技术员深入学校对白板使用对全体老师进培训,安排信息技术老师向全体教师培训如何利用问卷星开发设计校本研修的内容,如设计制作问卷调查、开发在线知识测试,进行数据分析汇总,以及二维码的推送技巧。学校向老师们推荐网易公开课、网

  

篇五:小学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示范

  自贡一中——-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

  教育信息化让中学教学插上“天使之翼"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中学校是盐都自贡的一所有九十八年办学历史的城市完全中学,位于自贡市城市中心,学校创立于1918年。前身为加拿大教会创办的“培德中学"和自贡市政府创办的“市立师范和市立中学”,1982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四川省重点中学,2002年经四川省教育厅复查验收,确认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5年1月被四川省教厅批准为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我校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走进了真正的“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走向“创新型"教学发展的道路,这都时时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去。”它以丰富的语言、文字、动画演示、视频、音频等新颖独特的方式给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我校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结合“三通两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促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1、机构设置学校为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专门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成员为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和各学科的带头人。明确岗位职责。各司其职,定期交流,协商工作,共谋创新与发展的思路。为落实工作目

  1

  标,还在每个教研组设立信息化工作小组,其中教研组组长牵头,收集和提供素材,让熟悉电脑知识的老师先活跃起来,信息技术老师做指导,带动教研组其他老师。精细化管理,确保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有效落实。

  2、完善制度管理制度是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非常详细的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每间专用教室、教室的多媒体设备(西沃一体机,音箱终端和监控设施)机房、录播教室、以及校园电视台、网络控制中心、监控中心等的使用制度.信息技术中心管理人员定期对硬件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并及时做好维护和使用记录,每间教室的信息化设备落实到班级,班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建立班级学生信息管理员制度,教师监督、学生管理,有力保障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二、学校重视加大投入硬(软)件上水平

  1、校园网络精心规划校园网络的布局,将学校的网络中心设在实验大楼的六楼,每栋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都分别设有分支中心.网络中心与各分支光钎互联,千兆主干线,百兆到桌面.实现了有线和无线网络的班班通,整个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校园内线路布局合理、美观。三间计算机机房、功能室、录播教室、通用技术教室全部集中在实验楼(增能楼)五楼和六楼,校园广播电视台和监控中心设在办公大楼(培德楼)五楼.

  2、硬件建设近几年来,在自贡市教育局的领导下,教育局和学校先后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信息化基础硬件设备,改善教师办公条件,人手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80间教室全部配备了西沃55寸触控液晶教学一体机,教室内接入互联网,无线网络全覆盖,

  2

  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近三年,学校在信息化硬件建设上加快步伐,建成了校园电视台、校园数字寻址广播系统、校园数字网络监控系统、录播(直播)教室、升级更换了校园广播系统音柱,实现了校园室内外广播同步与分离广播以及每间教室,每个年级或者每栋楼,每层楼的同步与分离。校园电视台也顺利开播,自创节目有”自贡一中校园新闻"(每两周一期),每周一到周五都有节目播出,“百家讲坛”、“原声影院"、“实验集锦”、“事实新闻"等.

  校园电视台在校园内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受广大师生好评,制作的节目也有极高的专业水平,今年选送的《高2017届远足活动》、《2015自贡一中招生宣传片》在四川省电教馆、四川省教育电视台举办的四川省第十一届中小学校园电视评选活动中获得金奖和最佳摄像奖。自办节目有《校园新闻》、《名师访谈》等.校园电视台充分发挥了我校在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推动文化创新和引领文化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从而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自录播教室建成以来,鼓励教师探索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培养教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资源开发。每学期通过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以举行晒课活动、一师一优课为平台,组织教师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集成与整合等方面进行研讨。

  3、软件建设2016年学校的网站进行改版,合理规划网站栏目,设有学校概况校园动态党工建设教学园地教改科研艺体教育德育管理学生园地招生考试等栏目,有专人管理网站,并成立领导小组,对网站信息的发布进行全方位的知

  3

  道、监督和督促。分配给各部门、科室相应的信息发布权限,做到校内信息及时更新,做学校宣传的主阵地,做到家庭、社会、学校联系的纽带作用。

  学校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学校的一些重大事件和新闻,能与社会和家长形成互动,有效推进学校的发展。

  三、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晒课、一师一优课、录像课、微课、微视频、课件、优秀教案等活动的评比。并取得了优异的奖项和名次,使广大教师在不断实践中提高信息素养。与教务处、教科室等部门相互协作,定期对教师进行办公软件、PPT、微课制作、音视频处理等软件的培训.学校也每年举行现代教育技术大赛,鼓励教师积极向学校资源平台提交课件资源。

  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结合信息技术课堂的实

  际,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注重课堂学生兴趣

  的培养,课堂环节围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来设

  置,每一个学生必须有一个自己的特长方向,打字、

  画画、编程、制作网页、视频制作等等.根据这样

  的要求,信息技术老师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学

  生的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在课外兴趣班、中午开放

  时间等注重学生兴趣培养,积极辅导学生,积极参

  加上级组织的比赛。

  五、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

  4

  当然,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我校的教育信息集散功能不强,服务器容量及配置较低,学生机房配置较低,教育教学资源库尚不完善,学生在比赛中获得的奖项较少,教师、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参与网络学习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培养等等.

  虽然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我校一直坚持“一切为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的总目标,努力提升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同时努力实现教科研活动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开展教科研活动,逐步开展校际远程教学与听课、评课、远程培训等,

  总之,学校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基础工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信息化来带动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而且服好务.今后我们将继续围绕“三通两平台”建设,逐步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逐步实现“一生一空间、生生有特色”。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带动下进一步提高学校信息化的水平!

  5

  

  

推荐访问:小学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示范 小学教育 示范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