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12篇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12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  2012考研政治史纲重点解析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12考研政治大纲中,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改为“抗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12篇,供大家参考。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12篇

篇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

  2012考研政治史纲重点解析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12考研政治大纲中,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改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基本策略”,这一改动是把相同的内容放到了一起,既可以出选择题也可以出分析题,要引起广大考生的重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基本策略

  “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一二

  (1935年)口号是“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一二·九运动。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八一宣言》八一宣言》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通过《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盼了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西安事变

  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枢纽。从此,长达10年之久的内战局面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是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特点(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特点(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

  1.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中小地主、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2.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3.没有正式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共同纲领。

  

  

篇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

  试论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鲜明特点

  作者:曲晓溪来源:《世纪桥》2020年第10期

  摘要: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斗争中,针对不同时期的时局形势、阶级力量对比情况,提出和建立了不同类型的革命统一战线。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居于先行者的位置,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是东北抗日斗争实践的产物,为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并提供了有益借鉴。梳理、分析、总结这些特点,对进一步研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统一战线;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特点

  中图分类号D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75(2020)10-039-06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东北地区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站在了武装抗日的最前线,使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东北最早形成并得以实践。随着抗日战争的不断深入,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曲折发展,日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局部地区的统一战线,能够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为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累经验教训,这与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鲜明特点密不可分。

  一、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先行性

  东北是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最先蹂躏的国土。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的工人、农民、手工业者、学生、民族资产阶级都产生了强烈的抗日要求,东北自發组织的抗日义勇军风起云涌。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创建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一方面陆续派遣党员到义勇军中进行联合与争取。尽管此时中共满洲省委并未明确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但其发表的宣言和起草的文件已经蕴含了联合各界团结抗战的思想。1933年1月26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出《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即“一·二六指示信”)。

  “一·二六指示信”率先明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一·二六指示信”指出:“因为日本侵略军的民族压迫,及广大群众政治经济地位的日益恶化,于是不仅满洲的工人、农民、苦力、小资产阶级(小手工业者、学生、城市贫民)对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表示极端敌视,而且有一部分的有产阶级直到现在对侵略者抱敌视态度,因为他是他们利益的竞争者。正因此,日本帝国主义所谓满洲国,直到现在还未能造下坚固的社会靠山,而且,虽然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组织十分薄弱,但满洲的游击运动却逐渐更多带着群众的性质。”[1]37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战斗任务,这就是:“在满洲群众运动现在发展的阶段上,我们总策略方针,是一方面尽可能的造成全民族的反帝统一战线来聚集和联合一切可能

  的,虽然是不可靠的动摇的力量,共同的与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斗争,另一方面准备进一步的阶级分化及统一战线内部阶级斗争的基础,准备满洲苏维埃革命胜利的前途”[1]43。同时要求必须把对工农基本群众的领导和组织作为首要任务。这是奠定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的历史性突破。当然,限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一·二六指示信”仍存在一些“左”倾政策,过分强调了下层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但它明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的策略方针,为东北地区党组织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随着东北抗日斗争的发展,也随着东北地区中共党组织和共产党人在探索中认识的逐渐深化,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实践中继续发展。一直战斗在东北抗战前线的杨靖宇、魏拯民(冯康)、杨松(吴平)等同志,率先冲破了“下层统一战线”的束缚,向着建立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向前进。东北党组织陆续将反日游击队改编为人民革命军,并与有些抗日武装建立了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或总司令部)等机构,订立了联合作战的协定。此外,还在各地普遍建立了反日会、抗日救国会等群众组织。东北人民革命军的成立标志着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5年下半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共产国际七大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人民阵线的方针,先后发表了《给吉东负责同志的秘密信》(即“六三指示信”)和《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这两个文件进一步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六三指示信”总结了东北抗日斗争的经验,准备召集全东北义勇军代表会议,建立全东北的军事领导机关,以便统一东北抗日武装与指挥。“八一宣言”则大声疾呼:“大家起来!冲破日寇蒋贼的万重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与红军和东北人民革命军及各种反日义勇军一块组织全中国统一的抗日联军。”[2]向全国提出了建立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的主张。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西安定(今子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的策略方针,并确定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为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1936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发表,宣布东北人民革命军一律改组为东北抗日联军,同时欢迎东北各反日武装之军队参加东北抗日联军组织。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各军陆续建立。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标志着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这比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早了至少一年,体现了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先行性特点。

  二、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性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历次反侵略战争大都是局部的或是部分群众、部分军队的行动,只有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实行了总动员。当然,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其广泛性依然无可置疑,且具有东北自身特色。

  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广泛性,首先体现在参加成员的阶层和身份上。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不分阶级、不分职业,在团结抗日的旗帜下结成的联合阵线。这个阵线成员广泛、成

  分复杂。九一八事变后,从工人农民到军人士绅,从白面书生到绿林好汉,“东三省的人民,东三省的一部分爱国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协助之下,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组织了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从事英勇的游击战争”[3]1034。正如陈潭秋所说:“参加抗日的部队,则不仅有旧东北军余部,并且有反日起义的‘满洲’军,有矢志抗日的义勇军和山林队,有出关杀敌的关内志士,有朝鲜的爱国健儿。而且这些力量,已经在我党所提出的抗日救国统一战线之下团结起来了,已经组成了不可战胜的东北抗日联军了。”[4]261

  

篇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

  ▁▂▃▄▅▆▇█▉▊▋▌精诚凝聚=^_^=成就梦想▁▂▃▄▅▆▇█▉▊▋▌

  专题十:统一战线射阳二中徐霖一、专题特征1、“统一战线”的基本含义是:中国共产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实现目标,在中共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同其他各革命的阶级、政党、团体等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的联盟。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继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法宝之一,同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2、中国近现代史上共存在过四次统一战线,即: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其中,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都是国共合作,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所跨的历史时期较多,爱国统一战线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后两次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都是人民政协。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特点:是中共的长期战略,贯穿于革命运动的始终,是马列主义原则与中国国情的具体结合,其目的是建立和平、民主、独立的新中国;中共的正确领导是“统战”胜利的政治保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4、爱国统一战线的特点:邓小平是奠基人,爱国统一战线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方针政策;具有广泛性,超越了阶级、政党、宗教、国家的界限,是爱国主义旗帜下全球炎黄子孙的大联盟;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它的两面旗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它的政治基础;人民政协是它的组织形式,“十六字”方针的提出保证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密切关系。二、知识(结构)要素1、革命统一战线(1924、1—1927、7)⑴背景(列强侵略和军阀混战,中共,国民党,共产国际)

  ⑵建立的标志(国民党“一大”):

  ⑶任务及参加者:⑷成果:

  ⑸最终结果及其原因: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9—1946春)⑴背景(中日民族矛盾的不断加深,中共的努力,人民的要求,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国际力量)

  ▃▄▅▆▇██■▓点亮心灯~~~///(^v^)\\\~~~照亮人生▃▄▅▆▇██■▓

  ▁▂▃▄▅▆▇█▉▊▋▌精诚凝聚=^_^=成就梦想▁▂▃▄▅▆▇█▉▊▋▌

  ⑵形成过程:

  ⑶任务及参加者:⑷中共为巩固、发展“统战”所采取的措施:

  ⑸结果:3、人民民主统一战线⑴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背景:任务及参加者:主要表现:结果及组织形式:⑵过渡时期(1949—1956)任务及参加者:结果: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任务:发展及被破坏:

  4、爱国统一战线(1978—)背景:参加者:旗帜及任务:中共的方针:成就:

  三、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分析1、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相同:⑴两次合作都是由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第一次是为解

  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第二次是为解决中日民族矛盾。⑵合作的实现都首先由于中共的倡导,最终的完成也离不开国民党的参加。⑶共产国际在两次合作的实现中都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⑷对当时的中国革命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⑸最终都归于破裂。

  ▃▄▅▆▇██■▓点亮心灯~~~///(^v^)\\\~~~照亮人生▃▄▅▆▇██■▓

  ▁▂▃▄▅▆▇█▉▊▋▌精诚凝聚=^_^=成就梦想▁▂▃▄▅▆▇█▉▊▋▌

  不同:⑴合作的具体背景不同(社会主要矛盾)。⑵合作所建立的“统战”名称不同(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⑶合作的形式不同(前者是党内合作,共产党没有提出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后者是党外合作,军队合作,国共两党的政权和军队具有相对独立性)。⑷合作的政治基础不同(前者是新三民主义,后者是共同抗日)。⑸中共在两次合作时所处的水平层次不同(前者幼稚,后者成熟)。⑹对历史使命的完成情况不同(前者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和中共的幼稚而破裂,未彻底完成历史使命;后者虽存在矛盾和斗争,但还是坚持到最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2、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建立及其巩固、扩大。然后再结合史实说明无论“统战”的建立还是其巩固和扩大,中共都起了主要作用,就不难理解该历史结论了。

  “统战”的建立: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坚决主张抗日,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⑵在东北组织抗日活动,与福建人民政府签订《抗日停战协定》。⑶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奠定了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⑷领导了“一二九”运动,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也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⑸“七七”事变后,发表“七八”通电,号召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共赴国难;“八一三”事变后,改编工农红军和南方游击队为国民革命军序列,提交国共合作宣言。中共为巩固和扩大“统战”所作的努力:⑴军事上:取得平型关大捷,有力地配合了国民政府的太原会战;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有效地牵制了日军,配合了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作战;“以斗争求团结”,打退国民党的两次反共高潮;发动“百团大战”,坚定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根据地开展了积极的反“扫荡”斗争,争取抗战形势的好转。⑵政治上: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相持阶段,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口号,继续争取同国民党合作,巩固并扩大统一战线;皖南事变后,公布大量事实,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教育、团结广大人民,孤立打击国民政府;在根据地政权中实行“三三制”原则,加强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统战”。⑶经济上: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有利于联合地主共同抗日。⑷思想上: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明了抗战胜利的方向;开展整风运动,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点亮心灯~~~///(^v^)\\\~~~照亮人生▃▄▅▆▇██■▓

  ▁▂▃▄▅▆▇█▉▊▋▌精诚凝聚=^_^=成就梦想▁▂▃▄▅▆▇█▉▊▋▌

  四、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有

  ⑴中共需要团结各种力量作为革命同盟军

  ⑵国民党在当时各政党中“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

  ⑶共产国际提出了实行国共合作的建议

  ⑷孙中山接受了中共的最高纲领

  A、⑴⑵B、⑴⑵⑶C、⑴⑵⑷D、⑴⑵⑶⑷

  2、中共“三大”功绩巨大,但不足之处在于

  A、没有提出武装夺取政权B、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C、没有提出建立革命根据地D、放弃了同国民党的“党内合作”方式

  3、对国民党“一大”确立的新三民主义性质的表述,最准确的应是

  A、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B、各革命阶级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D、中国人民自发的反帝斗争纲领

  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党的民主革命纲领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5、国共两党能进行第一次合作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共产国际的推动

  B、“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C、国民党比较是真的民主派D、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教训

  6、1924—1927年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之所以被称为“大革命”,是因为它具

  有

  A、群众基础的广泛性

  B、领导力量的先进性

  C、道路选择的正确性

  D、革命斗争的彻底性

  7、20世纪30年代,中共对国民党采取的方针,经历了从“反蒋抗日”到“逼蒋

  抗日”再到“联蒋抗日”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依据不包括

  A、共产国际的影响

  B、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立场有所改变

  C、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D、特定条件下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

  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始终存在着矛盾和斗争,其根本原因是

  A、两党奉行的抗战路线不同B、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两党在中国所处的地位不同D、两党对当时的形势认识不同

  9、下列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统战”的初步形成

  C、相持阶段国民党破坏“统战”的根本原因是日寇的诱降

  D、“统战”的存在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点亮心灯~~~///(^v^)\\\~~~照亮人生▃▄▅▆▇██■▓

  ▁▂▃▄▅▆▇█▉▊▋▌精诚凝聚=^_^=成就梦想▁▂▃▄▅▆▇█▉▊▋▌

  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革命统一战线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A、由共产党积极倡议建立B、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C、以新三民主义为合作基础D、内部存在着尖锐的斗争

  11、下列关于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有合作的政治纲领

  B、都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C、都有各革命阶级阶层的广泛参加D、都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

  12、1946年政协会议上有关“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争论所反映的实质

  问题是

  A、要不要实现国家军令政令统一B、要不要继续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要不要废止国民党的一党专政D、要不要实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

  13、有人说:“民盟被迫解散,是民盟史上的一大挫折,但也正是民盟转变的

  起点。”这里的“转变”是指

  A、由执行中间路线到与中共联合反蒋B、由合法斗争转入暴力革命

  C、由公开斗争转入秘密斗争

  D、由与国民党联合到与之分裂

  1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内容有所变化,其主

  要依据是中国

  ⑴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⑵革命力量的强弱

  ⑶社会性质的变化

  ⑷革命对象的变化

  A、⑴⑷

  B、⑵⑷

  C、⑴⑵⑷D、⑴⑵⑶⑷

  15、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是

  A、巩固新生政权

  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C、进行三大改造

  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并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

  用,开始于

  A、1949年秋B、1954年秋C、1956年底

  D、1978年底

  17、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在

  A、新中国成立后

  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D、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以后

  18、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根本依据是

  A、共产党信任民主党派

  B、民主党派已成为部分劳动者的政党

  C、民主党派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之一D、共产党需要民主党派

  19、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突出特点是

  A、具有前所未有的广泛性B、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

  C、以多党合作为基本形式D、各民主党派的广泛参加

  20、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的主要依据是

  ▃▄▅▆▇██■▓点亮心灯~~~///(^v^)\\\~~~照亮人生▃▄▅▆▇██■▓

  ▁▂▃▄▅▆▇█▉▊▋▌精诚凝聚=^_^=成就梦想▁▂▃▄▅▆▇█▉▊▋▌

  A、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历史任务B、中共与民主党派密切合作的历史

  C、民主党派的两重性

  D、充分发挥了民主监督和高度民主的思想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指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

  翻资本家阶级的统治。……直到阶级斗争结束为止。”

  材料二:“三大”通过的决议指出:“此时统治中国的是封建军阀,不是资产

  阶级。军阀政府名为独立政府,其实是听命于资本主义列强……工人运动尚未

  能强大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势力,……因此,……中国共产党须与国民党

  合作。……须努力从各工人团体中,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其真有阶级觉悟的

  革命分子,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

  材料三:无论各党派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

  胞间有任何意见上和利害上的差异,……首先大家应该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

  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八一宣言》

  材料四:针对目前蒋的镇压政策,我们应扩大宣传,避免硬碰,争取中间

  分子,利用合法形式,力求从为生存而斗争的基础上,建立反卖国、内战、独

  裁与反特务恐怖的广大阵线。

  ——周恩来《在白区对国民党对策》

  请回答:

  ⑴“一大”和“三大”对中国革命对象的看法有何不同?哪个正确?为什么?

  ⑵结合材料二和已学知识,说明当时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目的。

  ⑶材料三、四反映出的分别是什么“统一战线”?

  ⑷决定材料二、三、四中的中共政策的主要历史依据是什么?材料一与二、

  三、四反映的中共的政策有明显的不同,这又说明了什么?

  三、问答题试分别从背景、国共关系以及目的、群众基础、组织形式、结果等方面扼

  要比较革命统一战线和爱国统一战线的主要相同和不同点。

  一、选择题BBBBB

  附:专题十巩固练习参考答案ABBCBCCACDBCBAA

  ▃▄▅▆▇██■▓点亮心灯~~~///(^v^)\\\~~~照亮人生▃▄▅▆▇██■▓

  ▁▂▃▄▅▆▇█▉▊▋▌精诚凝聚=^_^=成就梦想▁▂▃▄▅▆▇█▉▊▋▌

  二、材料解析题⑴资产阶级;封建军阀、帝国主义。“三大”。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

  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之间的矛盾。⑵将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⑷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说明了中共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

  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不断地走向成熟。三、问答题

  相同点:背景——中共都刚经历了挫折(“二七”惨案的教训,建国后漫长时期的左倾错误);国共关系——中共都主动提出或希望能实现国共合作。

  不同点:目的——反帝反封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祖国统一。爱国统一战线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大联盟,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结果——革命统一战线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和中共的不成熟而破裂,最终未能完成历史使命;爱国统一战线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也是大势所趋。

  ▃▄▅▆▇██■▓点亮心灯~~~///(^v^)\\\~~~照亮人生▃▄▅▆▇██■▓

  

  

篇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1.具有广泛的民族性,是全民族广泛而长期的合作。

  2.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纲领。这一特点,加重了统一战线的不稳定性,给统一战线的巩固增加了困难。

  3.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国民党掌握着全国政权和军队,中国共产党只掌握局部政权,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4.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它们之间的斗争贯穿于抗日战争始终。

  

篇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简析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特点

  作者:胡永干来源:《求知导刊》2017年第04期

  一、引言

  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将其列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一如既往地重视统一战线工作,提出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新时期的统一战线体现了以下三个重要特点。

  二、爱国统一战线是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目标的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在实质上是一定的阶级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整合社会上各阶级、阶层、政党或集团的利益而结成的同盟,它一般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为了特定的历史任务而结成,并时刻随着这种背景和任务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体现不同时期的时代主题。国民大革命时期,列强侵略的加剧和军阀压迫的加深,“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了人们的共同呼声。这种局面下建立的革命统一战线,承担起反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历史重任。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侵略使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成为时代的主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就承担起抗日救亡的神圣使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同美蒋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蓬勃发展最大限度地孤立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集团,最终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回顾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出,每一个时期的统一战线都被打上了深刻的时代印记,时代主题成为其最为突出的特点,统一战线也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威力。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复杂的局面,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适时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实现了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实现了由墨守成规到力求变革的转变,建设取代革命成为了时代的主题。“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共同奋斗,还要为促进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共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了时代最强音,统一战线必须服务于经济建设。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实现了由以革命为主题到以建设为主题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建设的统一战线,这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鲜明特点。

  三、爱国统一战线是空前广泛的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为了特定的目标而结成的同盟,在实现目标和任务的过程中,在有正确的领导的前提下联合的同盟者越多,实现目标的动力就越大,统一战线的作用就越能更好地发挥。而要联合尽可能多的同盟者就涉及统一战线的广泛性。统一战线的广泛性历来为中国共产党所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视,毛泽东在九一八事变尤其是华北事变后,一直坚决反对“关门主义”,认为这是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红军长征结束到达陕北时,革命武装力量只剩下几万人,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党把一些最好的干部派去做统战工作。革命事业一经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结合,就调动起了千军万马,开创出抗日救国的新局面,我们党正是依靠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的联盟,联合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强大的统一战线,经过长期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在确立之初,就立志要建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1979年邓小平就明确指出:“统一战线的对象,清楚得很,顾名思义,是把一切能够联合的都联合起来,范围以宽为宜,宽有利,不是窄有利。”“统一战线的性质,叫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就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样范围就宽了,具有广泛的性质。”不仅如此,邓小平还把知识分子纳入工人阶级,并强调统一战线中的部分爱国者热爱祖国,不等于热爱社会主义。在这些思想指导下,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空前扩大,突破了以前四大阶级联盟的思想,形成了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另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的联盟。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以来,针对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而产生的许多新的社会阶层,在原来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之外又增加了社会主义建设者这一包括新社会阶层的人群,真正实现了“只要有利于建设‘四化’、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只要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只要有利于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与‘和平演变’,不论哪一个阶级、阶层,哪一个党派、集团,哪一个人,我们都要团结。”不仅团结国内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还要团结国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总目标而奋斗。

  四、爱国统一战线是具有高度复杂性的统一战线

  1.爱国统一战线所处环境的复杂性

  一方面,这取决于环境本身的复杂性,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与改革开放几乎是同步的。因此,改革开放过程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可能不在统一战线问题上有所反映。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经济结构、阶级结构、利益关系、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等各个领域均发生巨大的变化。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和发展壮大,使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的愿望变得迫切、必要、不可回避。显然,这种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出现的新的利益分化是不曾出现过的新情况,必须将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纳入统一战线的队伍中来,倾听他们的呼声,满足他们的要求,维护他们的利益,调节他们的行为,既能实现统一战线的历史使命,又使得这些新的社会阶层各得其所、各安其位,这无疑增加了爱国统一战线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统一战线的工作人员不善于应对新情况新问题,从侧面增加了统一战线的复杂性。虽然自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以后,统一战线中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在根本利益上具有了一致性,但是一些同志却习惯用以前阶级分析的思维方法或工作方法来做新时期的统战工作,这必然增加统战工作的复杂性。

  

篇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

  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些新的特点:

  第一,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它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第二,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国民党领导全国政权和军队;共产党领导局部政权和军队。第三,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国共两党只能采取临时协商的特殊形式解决问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洽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首先,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其次,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为了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须肃清党内长期存在的狭隘的关门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在于不相信许多中间阶层有参加抗日的作用。最后,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决定将“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

  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1937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

  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不久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产生原因:外因: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核心,决定着统一战线的发展.

  内因: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以民族利益为重,毅然捐弃前嫌,倡导和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形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西安事变后停止了内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

  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中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间,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任命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开赴华中抗日前线.在共产党的催促下,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篇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有哪些区别: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指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是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为共同政治基础,是以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但共产党仍然保持自己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国共两党合作是党内合作为特点的。此时的国民党已改组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国民党成为各个阶级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相比,有以下特点:一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阶级成分广泛,内部矛盾复杂。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不仅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中小地主、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以及地方实力派从自身利益出发,也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复杂的、严重的阶级斗争。二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国共两党只能各自坚持自己的抗战路线、分别领导两个战场,形成一种不完善的合作局面。三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两党各自有政权和军队,都有合作、分裂、再合作的经验。共产党对于领导权和武装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而且两种力量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导致了比较复杂的斗争态势。

  

  

篇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和作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和作用特点:一、是全民族抗日的这个特点规定了我们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二、是长期性的这个特点是从第一点产生的。三、是不平衡的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了各党派各阶层政治力量的不平衡。四、是有军队的。五、是有十五年经验的这十五年经验的结论是:只应合作,不应分裂。这也是长期合作的基础

  之一。这种宝贵经验,世界各国都没有,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也没有的。六、大多数民众尚无组织的这是中国的特点,也是一个缺点,使得统一战线缺乏现成有组织的民众

  基础。七、是三民主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三民主义为政治基础,不但是合作抗日的基础,而

  且是合作建国的基础。八、是处在新的国际环境中的所有国家的先进人民,都是赞助我们的,苏联更是诚挚的赞助。这种新

  的国际赞助,对于国共长期合作,有重大影响。历史意义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7月8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国共合作和全民族团结,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的侵略。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陕北的红军主力和留在南方的红军、游击队分别于同年8月和10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在8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实行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建立了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先后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进行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和百团大战等十二万五千余次对敌作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成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流砥柱,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空前壮大,成为决定中国政治前途的根本力量。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确保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政治领导权﹔坚持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扩大抗日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内建立“三三制”政权﹐即在政权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及其它分子(代表中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大体各占三分之一。针

  对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总方针﹐执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从而克服了国民党当局制造的反共摩擦﹐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篇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

  2012考研政治大纲中,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改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基本策略”,这一改动是把相同的内容放到了一起,既可以出选择题也可以出分析题,要引起广大考生的重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基本策略“一二·九”运动(1935年)口号是“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一二·九运动。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八一宣言》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通过《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盼了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枢纽。从此,长达10年之久的内战局面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是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战争的转折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特点(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1.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中小地主、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2.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3.没有正式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共同纲领。

  

  

篇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

  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

  一、高举民族解放的旗帜,正确处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是建立和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提和基础

  从年“九一八”事变特别是年华北事变以来,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这一情况,使国内各阶级、各党派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推行灭亡中华民族的野蛮侵略方针情况下,保卫民族的生存与独立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向中国每一个阶级、每一个政党提出来的共同任务。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民族危亡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提出用民族自卫战争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号召,后来又提出全国人民总动员的完全的民族革命战争的主张,高高举起了民族解放的伟大旗帜。

  年月,中国共产党发布红军准备在立即停止进攻苏区、保证民众权利、武装民众等三个条件下愿与全国一切抗日武装力量共同抗日的宣言。年月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年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瓦窑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关键,为国共两党合作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月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日,蒋介石“庐山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长达五年之久的坚持不懈努力,逐步推动国民党当权者转变对内“剿”共和对日妥协的错误政策,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起来。

  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民族解放的旗帜,正确处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当时,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一致性,阶级斗争必须服从于民族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处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矛盾和斗争的根本原则。对于国民党的反共摩擦,中国共产党不是回避它,而是站在自卫的立场上,以不破裂合作为限度,通过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加以解决,最后达到坚持两党合作、共同抗日的目的。

  二、争取和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是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根本保证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一个广泛的战线,参加统一战线的成份十分复杂。各个阶级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抗日要求,但每个阶级及其政党都有自己的政治主张。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如何抗日,怎样保证抗日的坚定性和彻底性,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后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各个阶级的政治主张是不一样的,并且发生了谁影响谁的问题,即争夺领导权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供了保证。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关于领导权问题,毛泽东指出“司令官”在中国主要是两个,或者是无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共产党,或者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国民党。国民党统治集团在日本帝国主义决心灭亡中国,动摇其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国民党统治集团害怕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发展壮大,害怕抗日民族解放运动的广泛发动,力图控制抗日民族解放运动不超出它所需要和允许的范围,服从于它的阶级利益。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抗日民族解放运动的彻底胜利而坚持奋斗到底的。为了保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取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争取和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是巩固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抗战的根本保证。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实现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主要表现在政治领导上。中国共产党根据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并领导人民去实行、影响和推动国民党接受这些主张,发挥了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政治领导作用。

  争取和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是以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为前提的。在统一战线内部,由于国民党对共产党采取歧视、限制和削弱的方针,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就显得特别重要。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始终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

  三、在有利于团结抗日的前提下,做到相互信任和相互让步是实行和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内容

  毛泽东指出为了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对敌,国内的某些矛盾,必须给予适当的解决,其原则是应当有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增强和扩大,而不是使其削弱和缩小。应该停止那些不利于团结抗日的斗争,保存那些有利于团结抗日的斗争。这是两党在实行合作和坚持合作中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而要做到这一点,两党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到相互信任和相互让步。相互信任是实现相互让步的前提,相互让步是实现相互信任的条件。中国共产党主动表现对国民党的信任和让步。在西安事变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平解决的方针,在不要蒋介石签具书面承诺的情况下同意释放他返回南京,这是对国民党的一个重大的让步。中国共产党在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中,进一步向国民党提出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保障言论、集会、结社的自由。在完成对日抗战的准备工作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还向国民党保证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的武装暴动方针,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八路军,坚决

  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对此,国民党也相应作出了让步。“七七”事变爆发后,两党约定,将中共中央宣布国共合作成立的宣言和国民党蒋介石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公开发表,宣布国共两党合作的成立。这为中华民族救国抗日建立了必要的基础。

  四、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下,两个战场战略上的相互配合,是实行和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方面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但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成文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国共两党各自拥有自己领导的军队。在这一特殊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在敌后战场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为抗战的全面胜利作出了贡献。

  在战略防御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发展迅速,战果突出。年月,八路军首战平型关,取得胜利。这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后的第一个大胜仗,给正面战场以有力的配合与支援。接着,八路军在华北广大地区发展和扩大游击战争,钳制和消耗了敌人的大量军力,收复了大片的国土,发展了人民的抗日力量。正面战场的抗日爱国军队对日本侵略军的勇敢作战和有力打击,也为敌后战场的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扩大提供了条件。年、月间,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不但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凶焰,而且出现了有利于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发展的局势。国共两个战场战略上的相互配合,对于坚持抗日战争和争取最后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迫使日本侵略者由于兵力不足和战线漫长而停止战略进攻。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到来。

  相持阶段到来以后,国民党当局在日本的诱降和英美的退让下,畏惧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从年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起政策开始发生变化,对抗日的态度日趋消极,对人民抗日运动的限制日益加强。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制定了“溶共”、“防共”和“限共”的方针,尤其接连不断地制造反共摩擦乃至反共高潮,使人民抗日力量受损。中国共产党以抗日救国大业为重,坚持抗战、团结、进步三大方针,提出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坚持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中华民族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五、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完整的前提下,实行两种政治制度,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代表不同阶级利益政权的合作为基础的。一个是国民党掌握着全国政权;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局部政权。两个政权的合作,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突出的特点。这种合作的情况如何,决定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命运和抗日战争的胜败。

  由于国共两党承认两种政治制度的同时并存,中国共产党就能够独立自主地在解放区实行全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政治上,经过民主选举和按照严格的民主集中制建立起来的由中国共产党人和各抗日党派及无党派的代表人物组成的几个革命阶级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的地方联合政府。陕甘宁、晋察冀、晋西北、山东、晋冀豫、冀鲁豫、皖东北、皖东、皖江、苏北、苏中、苏南、豫鄂边等根据地也先后建立了边区抗日民主政权。在经济上,解放区民主政府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和互助合作政策,减轻农民的封建剥削和解决农民的经济困难,积极扶助农民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适当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在工商业方面,实行劳资两利政策,一方面改善工人生活,一方面保障私人工商业者有利可图。在税收方面,实行合理负担,废除苛捐杂税,减轻人民的负担,从而调动了解放区各抗日阶层的积极性。

  

  

篇十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

 中国革命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一个基本特点和主要法宝主要决定于敌我力量的对比以及中国革命长期性与不平衡性的特点分析中国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与变化以及各个阶级不但十分必要第一次国共合作工农民主统一抗日民族统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导致了统一战线破裂和国民革命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实用文档.

  中国革命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根本原那么和根本经验〔1〕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策略路线。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殊的重

  要性,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一个根本特点和主要法宝。两头小,中间大:工人阶级少,大地主少,中间小资产阶级大

  〔2〕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主要决定于敌我力量的比照以及中国革命长期性与不平衡性的特点。

  〔3〕分析中国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与变化以及各个阶级、各派政治力量在民族民主革命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在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建立统一战线,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是完全可能的。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4〕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开展过程:〔第一次国共合作>工农民主统一>抗日民族统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①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由于共产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导致了统一战线破裂和国民革命失败。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稳固、开展、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抗日统一战线特点:①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②两个政权两个军队;③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纲领;④处于既有利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多项选择把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开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对顽固派的斗争采用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那么。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全体中国人民在内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5〕实现统一战线的根本原那么和根本经验。统一战线策略思想: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①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的关系。一个是无产阶级与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这个是根底;另一个是无产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②坚持独立自主原那么,实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坚持独立自主的实质是领导权〕。③对资产阶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对民族资产阶级要尽可能地联合,以保证革命的顺利进行。无产阶级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带着斗争,施以物质福利,不损害其利益为什么说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中,说明了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1〕毛泽东分析了中国农民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指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2〕农民是中国的根本群众,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3〕毛泽东强调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在推翻反动政权,建立人民革命政权中的重大

  .

  .实用文档.

  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及其意义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毛泽东为整风撰写的指导性文件:?改造我们的学习、反

  对党八股、整顿党的作风?〔1〕有利条件是:①是在十月革命影响下,根据马列主义建党原那么建立起来的,党建有一个好的思想

  根底;②中国的工人阶级有坚决的革命性,党的建设有一个良好的阶级根底;③共产党重视党的建设,并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建党理论,党建有锐利的思想

  武器。〔2〕特殊困难是:①党的理论准备缺乏;②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③封建主义思想影响相当严重;④共产国际对党的影响以及不适当的干预,党内教条主义倾向,给党建带来特殊困难。主要经验:〔看政党是否先进:看理论纲领是不是马克思,是不是代表社会正确方向,

  是不是代表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①着重思想上建党,看指导思想和纲领是不是马列主义的。〔这是党的建设的中心环

  节〕。②注重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根本要求:个服组织,少服多,

  下服上,全党服中央〕③注重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和发扬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理论联实际、密切联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④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创造了马克思主义的整风形式。〔整风运动方针和宗旨是“惩前

  毖后,治病救人〞〕党建的意义:整风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效方法,进行马列教育好形式,思想建党原那么新开展,马

  列建党学说新奉献①丰富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②对新时期党的建设仍然有指导意义。

  .

  

  

篇十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21935年8月,中共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31935年12月,中国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决定将“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4陕北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具体地说:①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②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③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5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61936年5月5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抗日反蒋”的口号。9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7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在屡次劝谏无效的情况下,发动了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迫使蒋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扭转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8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会前,中共中央发表致电国民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如果国民党将这五项要求定为国策,共产党愿意实行四项保证:①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②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③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④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五届三中全会表示同意国共两党进行谈判,并在会议文件上第一次写上了“抗日”的字样。91937年7月、8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①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②对党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思想路线进行了拨乱反正;③为抗日战争的到来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10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①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正式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②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11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反对片面抗战路线。1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方针是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131937年9月,八路军第115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多辆。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4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总结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地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①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②分析了中日双方相互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③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④阐发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15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以后,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团结抗战的局面逐步发生严重危机,出现了中途妥协和内部分裂两大危险。针对这种情况,1939年7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①“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②“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③“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16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17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为适当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实行的土地政策。18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美、英对日宣战。1942年元旦,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决心互相合作,结成反法西斯联盟。19三三制是指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20三三制政权是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②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民的政权;③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政权。

  21全民族抗战开始以后,文化界提出的文艺创作目标是抗战、团结、民主。22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是在敌后发动抗日游击战争,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同时也在国民党统治区(习惯上称“大后方”)开展促进团结抗日等方面的大量工作。①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首要的、根本的)②减租减息,发展生产;③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23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做《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标志着整风开始,1945年4月20日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止。调查研究是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毛泽东强调,加强调查研究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241941年5月,毛泽东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25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261945年4月至6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会上正式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其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指针。27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同顽固派做斗争时应该坚持的原则是有理、有利、有节。28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根据《开罗公告》《波茨坦公告》,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29忻口会战属于太原会战的一部分,是平津失陷、淞沪会战开始之后,国民党正面战场第二战区组织的一次以保卫太原为目的的大会战,这次会战从1937年10月13日——11月8日,历时近一个月。会战中,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和一二九师一部先后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和夜袭阳明堡战斗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正面会战。忻口会战是国共两党军队合作抗日、配合最好的一次战役。30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一些新的特点:①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②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③没有正式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共同纲领。(两党采取临时协商的特殊形式解

  决问题)3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间势力主要是指①民族资产阶级、②开明绅士、③地方实力派。32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①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②尊重他们的利益;③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33关于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事件:①1945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到最后阶段,5月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德国法西斯投降。②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督促日本投降。8月15日,日本天皇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侵华战争最终遭到彻底失败。③9月2日,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在东京湾美军舰“密苏里”号上签署投降书。④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⑤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收回台湾以及澎湖列岛,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34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指出,学风问题是:①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②是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③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所以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35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科学概括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36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推荐访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 战线 抗日 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