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的工作汇报(6篇)

篇一:关于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的工作汇报

  

  关于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的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很高兴有机会给各位领导汇报工作,首先,我代表郏县科技中专的全体师生向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郏县科技中专的前身是郏县职业高级中学,2001年6月由郏县第一职业高中和郏县第二职业高中合并而成,2007年9月根据《县长办公会议纪要》([2007]8号)精神:学校搬入县一高老校区。2009年7月,经市教育局批准,郏县职业高级中学更名为郏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4年3月,经市教育局批准,省教育厅备案,跨入了普通中专的行列,并更名为“郏县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近几年来,在县四大班子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县教育体育局的正确领导下,郏县科技中专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劳动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贴我县产业发展需求和新农村建设需要,树立“立德树人,以技立业,服务新农村”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主线,专业建设为重点,课程建设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密切校企关系,拓宽产学结合之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县

  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现将近几年我校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

  目前,郏县科技中专是郏县唯一一所公办职业学校。校园占地面积48884.05平方米,建筑面积25586.02平方米,学校布局合理,各项教学设施齐全。拥有标准化的教学楼、公寓楼、实训楼、餐厅以及多媒体教室、微机室、数控、机械加工、汽修等实训室。另有琴房、画室、舞蹈室等学前教育实习设备。

  学校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机电、电子电器、畜禽生产与疫病防治(养殖)、学前教育(幼师)、汽车运用与维修等6个专业。目前有三级18班规模,在校生500余人,教职工86人。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施进程,1996年9月国家依据《教育法》和《劳动法》,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我校依据国家的政策法规,结合我们的培训教育对象,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感。加强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教育并引导广大学生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就业观,逐步纠正,扭转职教学生“低人一等”的错误,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2.重视德育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立足于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丰富品德教育内容,拓展品德教育渠道,以“五元文化”作为教育载体,营造品德养成环境,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以能力教育为核心,提高教学水平。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着力培养各级各类实用型人才,结合郏县行业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新农村建设及职业岗位的需求,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4.以“服务郏县工业园区”为目标,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以校企结合、校校联办为依托,依据行业、企业及新农村建设需要,开展订单办学、定向培养,搞好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通过实施“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骨干教师”等措施,建成了一支理论水平、实践能力较强的专兼结合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9人,高级职称22人,“双师素质”教师36人,兼职教师12人。

  6.校企合作取得新突破目前,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形成了既有职教特色又符合我县实际的三大合作模式:一是与北大青鸟集团实行联合办学,成立了“淘宝定向委培班”,学生到校即签订

  就业协议,实行“订单培养”模式。二是把我县一家机械加工企业引入学校后边,使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在校实习,即为“前校后厂”模式。三是与我县“贰仟家一站式服务恒通店”联合,共同建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即为“校企共建”模式。

  三、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虽然有成效,但专业发展不平衡、教师结构不够合理、教师实践能力不够强。

  2、教学设备不足,有些比较落后。

  3、学校配套设施(操场、餐厅、学生宿舍)需要改造和更新。

  四、今后的打算及努力方向

  继续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不同专业各具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对口升学为突破口、实行分层管理、分层教学”,适应多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切实推行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办学,加强“双师”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品牌学生,打造精品专业,积极主动为郏县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3-5年跻身“全国重点建设的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行列。

  1、办学规模

  到2017年,更新打造增加两个专业——播音主持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在校学生达2000人。

  2、专业建设

  积极适应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开发新专业,调整改革老专业,继续办好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电子技术、汽车维修、学前教育(幼师)畜禽生产与疫病防治6个专业,稳定现有的招生规模。同时,结合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增设播音主持和电子商务、等专业。力争2017年专业总数达8个,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1-2个、省级重点专业2-3个。

  3、人才培养

  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和完善具有专业特色的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双主体”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人才培养力。根据社会需求开设专业,按照时代要求培养学生,学生应具备“职业道德良好,职业技能初显,职业潜力可控,创业精神尚可”的要求,形成“强内联外、校企合作、互利双赢、服务社会”的办学模式,通过企业冠名办专业,企业挂牌建基地,企业出人当教师等形式进行校企合作办学。

  ②制定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郏县产业升级的需求及岗位技术需要,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

  ③课程建设与改革。完善课程负责人制度和课程建设成果奖励制度,实施任务驱动课程教学模式,与企业共同构建以核心课程为重点、特色课程为亮点的课程体系,突出培养学生胜任力,引导学生学习力、创新力的形成,建设一批体现郏县文化特色的特色课程。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毕业生就业岗位所需的品德、知识和技能为逻辑起点,以工作知识为参照点,按照“够基础、强技能、重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推进校企、校校合作开发课程,每年开发出版教材2-3本。

  ④健全和完善各种教学制度。结合教学改革和校企共育人才培养需要,到2017年,力争全校重点专业主干课程的优秀率达到70%,一般专业达到40%以上,所有专业的主干课程均达到合格标准。

  ⑤完善过程考察与关键点控制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建立学校、行业、企业、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

  4、师资队伍建设

  以建设一支“师德好、业务精”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坚持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素养和文化知识素养,建立专业课教师定期参加生产实践的制度,提升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能力;完善从企业引进或招考兼职教师制度,提高兼职教师授课津贴,加强兼职教师分类管理,建设一支以专业骨干教师为核心、双师素质教师为重点、行业专家和企业能工巧匠为辅助的专兼结合双师教学团队,实现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0%和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课时比例达30%的目标。

  ①教师总数:按在校生2000人的规模,配备专任教师117人。其中:专任基础课教师86人,专任专业课教师41人。

  ②职称结构:专任教师高级职称达30%以上。

  ③学历结构:本科学历100%;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10%。

  ④双师结构: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专任教师总数的80%以上。

  ⑤兼职教师结构:根据教学需要,聘请行业专家、行业名人、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承担专业课教学,课时比例达专业课总学时的30%以上。

  5、校园环境建设

  进一步绿化、美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网络资源,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新建食堂、餐厅4500平方米,整修操场2000平方米。

  6、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教学需要,配齐配足相关实验实训设备,力争2017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3000万元。积极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保证每个专业有3个以上教学密切型基地、2个以上技术合作型基地和4个以上就业型基地,加强基地运行管理,提高运行效益和质量,力争四分之一的专业课到企业实施。

  7、图书馆建设

  建设一支专业结构合理的图书信息技术管理队伍,实现信息检索网络化、存储方式数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和管理队伍专业化。平均每年新增图书3万册,到2017年图书馆纸质图书藏书量达28万册。

  8、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依托地方政府,建立政、校、企合作联合会,明确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校各方合作培养职责权限和义务,实施校、县订单合作培养和校企村联合培养,完善人才需求调研、校县企高层领导互访、教师与技术人员互兼互聘、教师联系等制度,采取引企入校、校企合作等方式,分类创建教学型、就业型和技术型合作基地,形成政府依法管理、部门企业共同参与、学校按章自主办学的校企人才共育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我相信:在县教育体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四大班子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郏县科技中专要抢抓机遇,努力拼搏、迎难而上,为郏县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汇报完毕!不当之处,恳请领导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篇二:关于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的工作汇报

  

  贯彻新《职业教育法》学习体会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在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机遇期和改攻坚、爬坡过坎关键期,在这个“双期叠加”的新阶段,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新《职业教育法》)出台,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是充分认识《职业教育法》颁布的时代意义。新法对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尽快盘活我国多年建成的世界上最大的职业教育资源,早日做强做优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及时培养数字经济发展和技术转型升级的高层次人才,保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所需的大量人才资源供给,高质量完成“双减”任务,缓解万千家长们的焦虑。

  二是切实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一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推动XX新时代特色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建立“工匠精神”培育体系,构建全员、全过程、全

  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做强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做活思政教育工作形式,做优思政教育资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推动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进校园活动。

  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1+X证书”和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支持学校、企业、行业组织联合开发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深化三教改,坚持“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积极参加各级技能竞赛,提升育人质量。

  四是优化学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校企供需信息对接平台,主动适应未来产业变革和技术进步趋势调整专业设置。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机制,通过用人单位直接参与课程设计、应用、评价,提高职业教育对技术进步的反应速度。加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将职业标准和行业技术

  规范纳入课程体系,推进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和项目化,加快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建成一批校企合作的线上精品课程。

  五是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持续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就业重点XX职业技能培训,推进创业培训。校企合作共建面向行业的职工培训基地,联合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开展非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共建基于互联网的远程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广泛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培训。

  六是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主动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同组建技术研究平台与技术创新联盟,开展协同创新。积极探索与企业联合按照市场化机制建立混合所有制公司,形成的科研成果归学校所有,产品归企业所有。大力提升学校的科技研发技术服务能力,助推新型职业学校建设。将成果转化成效作为学校评价、项目评价和人才评价的重要内容。

  学习新《职业教育法》体会

  新《职业教育法》首次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的重要地位。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贯彻落实。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首先,需要在思想上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地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类型的教育,没有高低之分。职业学校的学生不是差生,而是一类有着个性特点的学生;其次,要加强自身专业化培养,钻研业务,总结职业教育基本规律,不断改创新,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承担起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最后,要继续保持对职业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激励学生,这也是一种教育力量。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职业教育,是教育,更是民生;是传承,更是希望!学校结合职教活动周系列活动,展示职业教育成果项目,宣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强调德技双修,加强校风学风、师德师风建设,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突出就业导向,明确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产教融合,促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制定、质量评价、教师培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全过程,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新《职业教育法》学习心得

  5月9日下午,今年的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在我校报告厅召开。XXX参加会议并为我们详细解读了新的职业教育法。听了彭局长的解读,我明白:职教的春天来了。

  5月1日起,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这是职业教育法制定近26年来的首次修订。职业教育法共八章六十九条,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更好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通过学习,我发现新规有四个关键词需要把握。

  第一个关键词就是义务教育后。义务教育后,也就是说,初中教育以后要实行普职分类教育。

  第二个关键词是不同阶段。这是指高中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都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

  第三个关键词是因地制宜。就是说不要搞“一刀切”,要允许各地普职比例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差异,各地可以根据区域社会发展的程度、本地产业发展的需要和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情况合理规划职业学校和普通学校的招生规模。

  第四个关键词就是协调发展。就是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这两个类型的教育没有高低之分,优劣之别,它只有办学模式的融合、育人方式的异同,有相同、有不同。

  作为一名从事了近20年的职业学校的后勤工作者。学习了新的职业教育法,我深感肩上的责任又重了许多,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一群默默奉献的后勤人。为了职业教育的明天,我们无怨无悔!奋力前行。

  学习贯彻新《职业教育法》心得体会

  新《职业教育法》的出台是继1996年《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的第一次全面修订,是将职业教改26年来的成果、经验进行了进一步的制度化、法定化。对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影响是深远的,现将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影响谈点体会和看法:

  一是职业教育“为国育才”目标更加清晰。新《职业教育法》强调,职业教育必须坚持办学方向,贯彻的教育方针;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把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法定化。

  二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彰显。新《职业教育法》的出台,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式将发生根本的变化,升学将成为绝大多数学生的选择,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教育内容,将发生根本的变化,中职学校更多成为高一级学校的生源基地,而非企业的人力资源基地。应

  对职教高考将成为学校的主攻方向。

  三是行业办学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作用彰显会进一步弱化。由于大量的学生都愿意选择升学,中等职业教育直接输出的人力资源会越来越少。行业的优势,专业的优势无法通过培养的人才显现,加之行业办学在招生上不占优势,行业对人才素质要求在不断提高,中职层面行业办学的路会越走越窄。行业主管部门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受到影响。

  四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会出现困难。由于中等职业教育没有很好的人力资源输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企业不能找到合作的兴奋点、成功点,势必会造成一头热,一头冷的局面。在近几年的办学实践中深有感触,企业在前期的合作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最后在收获成果,企业需要的时候,学校没有人力资源提供,因而企业也就失去了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上是学习新职业教育法和办学过程中的几点浅见,不当之处,请批评。

篇三:关于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的工作汇报

  

  个人收集了温度哦精品文档供大家学习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情况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你们好!我代表学校向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

  近几年来,我校在市县四大班子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培育了“修身·励志·笃学·敦行”的校魂精神,铸建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坚守质量立足点·唱响发展主旋律”的办学思路,确立了“让孩子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目标,养成了“团结进取·敬业爱生”的教风、“刻苦自强·立志成才”的学风和“当文明教师·做文明学生”的校风,学校得到了快速发展,规模持续扩大,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办学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办学形式更加灵活,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逐步增强。但同时,实验实训设施设备短缺、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特别是群众职业教育观念落后的问题还困扰着我校的持续长足发展。下面,我就学校落实《职业教育法》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以简要汇报。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始建于1985年,1988年并称**县第二中学,办学模式为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并存。学校占地面积91亩(校园38亩,征地53亩),建筑总面积2036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08名,专业教师37人,取得职称==============================专业收集精品文档=============================

  个人收集了温度哦精品文档供大家学习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资格的高级教师37人、中级教师105人,获得省市县先进个人、骨干教师等各类荣誉称号66人。教学班59个,学生2989名,其中,初中教学班28个,学生1614名,职高教学班31个,学生1375名。招生面对全县初级中学,2007年招生376人,2008年招生343人,2009年招生204人,2010年招生564人,2011年招生800人。开设机电、数控、财会、计算机、电子、汽修、学前教育、旅游、种植养殖等9个专业。建有实训大楼1栋,计算机、财会、数控、电子电工、电子钢琴、舞蹈、汽修等实训室12个,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5个,多功能厅2个,画室、音乐室、体育室、卫生室各1个,卫星数字传输教育网络、远程教育宽带网和校园网。图书馆藏书40408册。

  学校先后荣获了第四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组织奖、省中等职业学校就业先进集体、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等100余项荣誉称号。

  (二)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1996年9月国家依据《教育法》和《劳动法》,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我校依据国家的政策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认真落实《职业教育法》及相关政策

  (1)通过新闻媒体、招生简章、家长会加强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并引导广大学生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就业观,逐步纠正、扭转职教学生“低人一等”的错误,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尤其广泛宣传2005年以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及市、县政府出台的免==============================专业收集精品文档=============================

  个人收集了温度哦精品文档供大家学习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学费政策。

  (2)认真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享受1500元/年助学金政策和免学费政策。

  (3)严格按照国家文件规定按时足额发放国家下拨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生活补助。

  2.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1)实训基地建设工程

  2008年争取到国债资金250万元、市县政府投入150万元,于2010年10月完成了4000平方米的实训大楼建设;争取到省级财政支持的资金70万元,自筹35万元完成了数控实训室的建设。2007至2011年多渠道筹资153.6万元,建成5个计算机实训室、2个财会模拟实训室、1个电子电工实训室、1个电子钢琴室、1个舞蹈室等共10个实训室,争取到120万元省级财政支持的汽车维修设备一套,设备今年六月到位,争取到860万元中央财政支持的综合实训楼新建项目,申报了130万元省财政支持的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2)学生公寓楼建设工程

  2010年争取到国债资金400万元,即将建成3000平方米学生公寓楼。

  (3)其他基础设施建设

  2007年至今,投入资金130万元完成了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维修改造、实验室下水渗漏改造和两个排球场、一个篮球场的建设。借两基东风,新装配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一个,补充了音乐、美术、卫生==============================专业收集精品文档=============================

  个人收集了温度哦精品文档供大家学习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室器材和2万多册图书。

  (4)办公设施建设。更新办公桌椅86套,添置笔记本电脑188台。

  3.完善管理制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完善管理制度

  制订和完善了《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教研组管理办法》、《教师职称聘任考核细则》、《教职工业务考核暂行办法》、《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暂行管理办法》、《高中学生管理办法》、《职高学生学业成绩管理办法》等制度。以制度规范学校管理,全面实施“人本+制度”的人性化管理模式。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①强化专业实践教学:首先通过减少文化课程,增加专业操作课程,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其次是开展、承办和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活动提高师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②合理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根据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甘肃省教育厅《关于甘肃省普通高等教育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甘招委发[2010]34号)要求,对课程设置进行大幅度调整。

  ③积极探索校校联办、校企合作培养模式:2006年8月至今,先后与天津市北辰职专、天津津工技校、天津市计算机职业学校、江苏溧水职业教育中心采取“1+1+1”模式合作办学,与江苏伟创力电脑有限责任公司和江苏龙翰电子有限公司签订校企联办协定,送学生到苏州永强有限公司顶岗实习,拓展了办学渠道和就业门路,初步形成了“专业有特长、升学有方向、实践有技能、就业有市场”的育人新局面。近几年,先后有466==============================专业收集精品文档=============================

  个人收集了温度哦精品文档供大家学习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名学生分期分批安置到天津、江苏实习就业。

  4.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科研工作

  (1)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职高教师教师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是职教师资,占少数;二是从下面小学抽调、普通中学转岗的一部分教师,这部分教师从事职业教育是新手,缺乏相应的经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显得力不从心;三是最近几年,从普通高校毕业生中补充的教师,这部分教师学历高、年轻,经验明显不足,且有相当数量的人思想还不够稳定。

  我校现有教师208人,其中,在编在岗人员197人(专业技术人员195人:现有中学高级教师37人,已聘任14人,未聘任23人;中学一级教师105人,已聘任39人,未聘任66人;中学二级教师47人;现有中学三级教师1人;无级教师5人。工人2人),关系未转入3人,三支一扶及其他人员8人。

  多年来,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提高学习,注重“双师型”队伍建设。采取“走出去”、外校培训、校本培训等形式提高教师专业素质,2007年至今,共有61人次教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2)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

  学校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导向,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一方面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校本教研,进行集体备课、随堂听课、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活动。另一方面是要求教师制作课件,撰写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第三是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开展课题研究。通过研教结合,以研促教的方式,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2006年以来的高职高考情==============================专业收集精品文档=============================

  个人收集了温度哦精品文档供大家学习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况:

  年度

  2006200720082009201参加考试人数

  79112206231122上线

  人数

  7088206231122上线率

  88.678.5710010010录取

  人数

  6382206212112录取率

  79.7573.2110091.891.85.招生就业工作

  学校能抓住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积极宣传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和补助措施,深入初级中学广泛动员,采取措施,做好每年的招生宣传工作。过去,我校毕业生以升学为主,90%以上升入了高职院校。2011年,我们尝试建立毕业生就业推荐档案,通畅培养与需求的联系,广开就业门路,加大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推荐就业的工作力度,培养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才观,依靠校企合作关系,实施高三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校培养人才与单位需求相对接,实习结束双向选择就业。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职业教育不被看好。学生、家长、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重学术、轻应用,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还在教育界、社会上占统治地位。不少学生家长的心理也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鄙薄中职教育,鄙视劳动和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交织在一起,职业教育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眼里还是个二流教育,初中毕业生在选择高中时,成绩差者在极不情==============================专业收集精品文档=============================

  个人收集了温度哦精品文档供大家学习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愿的情况下被动选择就读职业高中,其主要原因,各级部门、各行各业没有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和严格执行职业准入制度。

  (二)两种办学形式的存在制约着学校的发展。我校目前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初中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混合办学,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

  (三)实训设备不能满足实训需要。学校实训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虽有计算机、财会、数控、电子电工、学前教育等实训室,但实训设备数量少,远不能满足现有学生的实训任务,更不能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高。

  (四)学校经费严重不足。欠账和资金缺口达1490万元.其中,欠账395万元(实训楼180万元、学生公寓楼165万元、暖气费50万元);资金缺口1300万元(体育场建设1000万元、北环路改造学校大门和围墙内移100万元、今秋学生净增800人后课桌凳和办公设施20万元、改造消防设施消除安全隐患20万元、计算机实训室4个120万元、机电一体化实训室40万元)。

  (五)教师职称聘任是我校最突出的问题。近几年来,教师职称聘任问题,一直影响着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现取得高级职称的教师37人,已聘14人,2011年12月上报新聘13人,10人未聘。现取得中级职称的教师105人,已聘50人,2011年12月上报新聘53人,13人未聘。未聘的教师有情绪,有怨气,干工作要么满腹牢骚,要么消极怠工,因为相对于其他学校,人家有空额,2008年以后取得任职资格的教师,基本聘任了,而我校还有剩余,未聘教师自然心理失衡。剩余这些教师,全县多也不在乎这几个,建议全部聘任。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

  个人收集了温度哦精品文档供大家学习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六)专业教师极为紧缺。今秋,学校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高一计划招生800人和农中合并后,需专业教师18人,计算机、财会专业教师可以在县域内调剂,但是其他专业,尤其是汽修、机电、数控等专业教师无从调剂。更加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兼备的专业教师,即“双师型”教师,使学校发展后劲不足。

  (七)学校无运动场和容纳千人的餐厅。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征地任务基本结束,但无资金筹建标准化体育场,学生无处活动,情绪易失控,学校难管理,更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我校现有农村学生1230人,学校餐厅狭小且布局不合理,既不能容纳下现有住校生就餐,又存在安全隐患,规模进一步扩大后,学生就餐难上加难。

  (八)学生的养成教育存在问题。县域各初中,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修为、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等培养淡化,导致我校招生的学生是学业和品行均差的双差生,学校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九)学校周边环境较差。校门口摆摊设点,向学生零售香烟和“三无”食品,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学校的交通安全。尤其是高中校外寄宿的学生,由于家长的监管空挡很多,存在各种安全隐患。

  (十)消防设施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三、今后打算及建议

  (一)今后打算

  1.完成发展目标。2013年达到省级重点职业中学标准,并通过省级重点职业中学评估验收;2015年达到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标准,并通过==============================专业收集精品文档=============================

  个人收集了温度哦精品文档供大家学习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评估验收。

  2.搞好专业建设。职业学校专业设置问题是关系到学校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从市场需求和县情发展,及时加以调整和转向,做到“以长求稳,以短求活、宽窄并举”,在建设好现有专业的基础上专业,开设钳工、焊工等专业,2013年前,完成相关专业实训室建设。

  3.扩大招生规模。2012年合并农中,在校职高生达1500人。到2013年在校职高生达到2500人,完全剥离初中教育。到2015年在校学生达到3000人以上。

  4.教学设施建设。2013年前,完成标准化体育运动场地的建设。2014年前,完成约5000平方米的综合实训楼建设。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立校之本。教师水平、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采取

  “内培为主、外引为辅”的方针和多种激励措施,鼓励中青年教师学习培训。具体措施有:对新进教师全部进行岗前规范化培训,要求过好教学关;对中青年教师要求一律进行计算机强化训练;对有培养前途的教师,送到外地培训,学习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和高新技术,培养成骨干教师;通过与企业和高校的合作,聘任工程技术专家和资深教授作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等等。

  6.进行教学改革。一是根据市场需求设置课程、安排教材。二是添置现代化教学设备,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与国内学校建立远程教育网络和签订交流合作协议,实行专业共建、资源共享。三是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封闭式==============================专业收集精品文档=============================

  个人收集了温度哦精品文档供大家学习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变重点传授知识为重在培养能力。四是采取校企联姻、产学结合的办法培训学生。从课时上保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实践课达到总课时的40%,有些专业可按从理论到实践穿插进行。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考评办法,将“双证制”(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纳入教学计划。

  7.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踏实肯干、爱岗敬业、与人合作、乐于奉献”的精神。从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服务出发,上好职业指导课,开展职业咨询活动,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形成竞争上岗和先立足、后发展的就业意识和创业意识。

  8.调整职校办学结构。调整办学思路,跟着市场走,实行灵活学制,因材施教。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

  、“送上门”的方法,积极开展以岗位资格培训、职工在职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为主的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为现代人的职业转移和知识更新提供良好的服务。

  (三)几点建议

  1.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尽快建成学校运动场地和购置相应专业实训设备。

  2.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政策支持,解决学校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保证学校专业教学需要。

  3.真正实现教育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

  4.把县内的各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并为一处,优化资源,集中力量,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只有这样才算真正办职教,办真正的职教,职业学校才可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

  个人收集了温度哦精品文档供大家学习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5.各级部门、各行各业要严格执行职业准入制度。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

篇四:关于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的工作汇报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情况汇报

  (2016年11月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你们好!我代表学校向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近几年来,我校在县四大班子的亲切关怀下,在教科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以“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为办学目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内部管理,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加强中高职衔接、普职融通,办学形式更加灵活,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逐步增强,学校

  整体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形象不断提升。但同时,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下面,我就学校落实《职业教育法》情况向各位领导做如下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创办于1957年,1982年由普通高中改办职业教育,2004年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四川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先进单位、四川省劳务开发培训基地和四川省“9+3”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3月由元坝镇整体搬迁至县城,校区现占地面积116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212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73人,中级教师88人,双师型教师88人,省优秀教师4人,省骨干教师1人,市县级骨干教师32人。开设有计算机、农学、建筑、财会、数控、服装、旅游、电子、学前教育、汽修等10个专业,其中农学和计算机两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现有在校学生2000余

  人。

  二、主要措施和成效

  多年来,学校以“恭之德行,敏之专技”为校训,坚持“把需要岗位的人培养成岗位需要的人”的办学理念,走内涵发展和特色办学之路。

  (一)加强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社会重视职业教育的氛围逐步形成

  一是近年来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及主管部门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强对职业教育的调研和宣传,成立了以苍溪职中为主体的职教中心,并把职业教育纳入政府的五年规划,与普通教育统筹谋划,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是学校通过新闻媒体、招生简章、家长会加强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并引导广大学生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就业观,逐步纠正、扭转职教学生“低人一等”的错误意识,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

  (二)增加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县委、县政府投入专项资金8000多万元把我校从元坝搬迁至县城后,我们先后争取项目资金2800万元完成了办公楼、实训楼二期工程建设,偿还了一期工程债务。国土部门纳入专项资助帮学校建立挡土墙等附属工程,城建部门在校内修建了公租房,主要用于在县城无住房的教师住宿。学校努力增收节支,改造了运动场,为学生宿舍装上了空调,利用商业资金为学生宿舍安装了热水系统,为每个教室装备多媒体互动教学平台。

  先后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1200万元建成了数控加工、汽车运用与维修和计算机三个实训中心。今年为举办广元市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新增实训设施设备680万,使我校实训设施设备总价值达到3000万元。县林业局先后为学校捐赠树木100万元,对学校进行美化绿化。学校投资近50万元打造校园文化,增加了校园文化石;打造了“大国工匠”职教文化长廊。通过与联通公司合作,投资200万元进行校园数字化建设。

  目前,学校有数控、汽修、计算机三个实训中心和电子电力拖动实验室、网络综合布线室、汽车模拟实训室、形体训练室、模拟客房等51个实训实作室,数字化教室50间,多媒体阶梯教室两个,图书藏书10万册。校园wifi全覆盖,电子围墙全封闭。我校办学条件基本能满足中职教育需要。

  (三)狠抓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围绕廉洁学校创建工作,在广元市教育系统率先推行“四单三同两责”建设。成立了廉勤委,建立了领导干部、处室及教职工权力清单并对权力运行等情况进行公开,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确保党员干部和社会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做到依法治校,民主管理。2015年7月,全市三同监督机制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全市各学校,南部、阆中教育系统及及外省单位先后到校参观学习。通过此项工作,学校领导班子更加清正廉洁,务实高效。我校2015年被评为“廉洁学校”建设示范学校。

  二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每年初与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制定了教职工《师德师风考评办法》,健全了坐班考勤制度和绩效工资考评、教职工奖惩机制。经常性开展师德师风专题讲座,并结合党

  建工作强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多年来,学校教职工无违法违纪行为,无违反师德师风的现象,涌现出刘小兵舍身救人等师德楷模。2016年7月,被县教科局评为“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

  三是不断提升教师素质。我校每年都要派出20余人参加,国培、省培,定期派遣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安排专业教师、班主任到成都、南充等地考察学习。聘请西科大教授刘仁道、成都财贸中专王辉、知名校友陈家戎等来校开办专题讲座,每年用于教师外出学习和考察的经费在30万元以上。学校对教师进行定期业务水平考试,对教师的学习提高促进作用明显。

  四是大力优化教师结构。近三年来,在人社部门和教科局的支持下,先后引进10余名大学本科生和2名研究生从事专业课教学,聘请社会专业技能人才25人,从下乡选拔优秀文化课教师十余人,让学校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强化德育管理。

  学校坚持“成才先成人”的思想,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和品德人格教育。坚持全员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的原则,强化学生内务管理。一是坚持“值周教师负责制”;二是坚持搞好“导师制”;三是推行“领导干部蹲班制”;四是建立了“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五是实施学生自治;六是加强9+3学生管理。这些年,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更加规范,校风明显好转,学校先后被评为四川省中职学生内务管理示范学校、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

  2、严格教学管理。

  一是强化教学督查,杜绝无效课。教务处专人负责教学常规工作的督查,专业部长和值周领导随时进行抽查,落实专人在监控室对课堂教学情况实行全方面的跟踪监测。严格落实教学“七认真”,对教学中出现的情况及时曝光,不定期开展学生问卷调查、座谈,每月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专题会议。二是落实领导干部听推门课制度。三是出狠招治理无效课。对无教案上课、坐着讲课、有5人以上睡觉或者课堂纪律差等无效课,一经发现,全校通报,并计入教师的业务档案,扣减工作量。四是全面实行教考分离。期中、期末考试实行文化基础课由教导处统一安排人员命题,专业课交叉命题,全校统一组织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登分的方式,并将考试结果(及格率等)作为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内容。五是夯实毕业班工作。教务处一名主任专抓毕业班教学工作。年初学校给每个班定升学目标,做到“目标任务人人挑,个个身上有指标”。学校要求高三教师要研究考纲,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做到教学工作有针对性;坚持月考制度,每月召开一次教师会和学生会;定期召开优生座谈会和交流会,科任教师要对优生“开小灶”,进行个别辅导。班主任要跟踪优生的成绩轨迹,及时制订和调整辅导措施,积极培育“本科”苗子。六是扎实开展课外活动和阳光体育活动。成立有文化提升、专业特长、文学艺术、体育益智等类别的兴趣小组42个,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习热情。2015年学校成功创建“市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七是强化教育科研,促进教学改革。合理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强化专业实践教学,大力推行项目教学,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坚持以科研带教研,以研究促进教学,教师人人有课题,人人有成果。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我校在升学与技能竞赛中成绩显著。历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对口高考,上线录取率都在90%以上,2015年高考我校本专科共上线344人,其中本科15人,上线率和上线总人数均居全市中职学校第一名。2016年我校高考本专科共上线312人,其中本科上线13人,6人因技能突出被高校免试录取。我校连续两年荣获广元市中职学校教育质量考核第一名。2015年获得苍溪县教育目标考核一等奖。2015年11月广元市中职学校教学常规工作现场会选在我校举行,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得到各位专家、同行的肯定和赞赏,市教育局杨松林局长对学校给予高度评价。我校教育科研连续三届荣获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闫书贵、王荣等多名教师与县猕猴桃研究所合作编写的专著公开出版并成为果农培训的必修教材。教师每年有30余篇论文在各级刊物公开发表。

  学校的技能竞赛成绩更是可喜可贺,截止去年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个、省级等次奖23个、市级等次奖47个、市级团体奖11个的优异成绩。今年3月,我校15名学生参加四川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获得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的较好成绩,综合排名位列全市第二名。本月27日至30日,在我校举行的广元第六届职业技能竞赛中,我校共获得13个团体奖,获奖人数达51个,其中第一名有12个,一举夺得总成绩全市第一名,创历届技能竞赛最好成绩。

  (五)办学模式多元化

  一是坚持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培养。如2014年,学校成为上海大众定点员工培训基地。2015年被清华大学授予“后勤员工培养输送基地”。2016年,我校选派了18名学生到清华大学后勤产业服务中心实习。每年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到江苏、重庆等知名企业进行企业实践,锻炼实践技能,磨练意志,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

  观。二是搞好“中高职衔接”。如先后与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充职业技术学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等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实行中高职衔接教育。三是不断探索“普职融通”。学校2015年3月与五龙中学签订普职融通试点方案,并于2015年10月开展首批普职融通教育,2016年高考中,首届普职融通班7人参加高考,其中2人以较大优势上本科线,其余全部上专科。

  (六)强化培训和鉴定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一是大力开展扶贫培训,促进农民脱贫致富。针对苍溪魔芋产业、猕猴桃产业等新兴产业,先后组织师生赴永宁、石马、东溪、文昌、龙山等偏远山区开展技能培训。每年举办各种培训班均在40期以上,培训总人数2000人以上,培训资金200万以上。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000人以上,为全县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学校出资5万元为白山村贫困户送物资、送温暖、送生活用品,改善了白山村务办公室办公条件。组织全校教职工参与以购代捐共计42800元。白山村成为脱贫攻坚的样板村,精准扶贫工作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二是大力开展面向各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学校每年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均在3000人次以上,鉴定工种20多个,多次获全市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除对在校学生开展技能鉴定外,积极拓展面向农民工、社会在职人员的鉴定。并先后在青川县、朝天县、剑阁县、旺苍县、利州区等地开展了对外鉴定服务。

  (七)认真落实资助政策,大力开展贫困学生资助。

  一是认真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严格按照国家文件规

  定按时足额发放国家下拨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生活补助。二是学校千方百计为家庭贫困学生寻求资助渠道。自2008年以来,台湾“千乡万才”爱心项目在我县实施,我校253名学生积极参加项目活动,得到爱心人士资助14.85万元。从2014年起,中华职教社温暖工程教育移民项目每年资助贫困学生100人,每生2000元。积极组织校友真情回报母校,结对帮扶李娟等贫困学生50余名。台商协会、苍溪爱心同盟等也先后资助多名贫困学生。同时,学校每年减免贫困学生学杂费、教职员结对帮扶均在15万元以上,资助学生总金额在50万元以上。

  取得以上成绩的原因:一是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县政府分管领导李县长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二是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有包括人社局等培训部门、建设部门、国土部门和财政部门等;三是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是学校班子团结、干群关系融洽、教职工勤奋耕耘的结果。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职业教育不被看好,招生困难大。

  近年来,国家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的办法和措施,但这些仅停留在宏观层面,尤其是基层单位落实不力,政府层面的职业教育宣传还不够,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仍然不高,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还在教育界(包括部分领导)、社会上占统治地位。职业教育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眼里还是个二流教育,职业教育仍然主要是差生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被动选择。我县每年虽采取了大量措施,但由于许多政策(如普高的“三限”)得不到落实,其结果招生任务完成不到60%,普职比离国家规定的5:5相差甚远,实际普职比为8.5:1.5。

  (二)经费投入未完全到位

  虽然近几年来我县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关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地方教育附加费30%用于职业教育的规定未得到落实,在实训基地、师资力量、公用经费等方面与市内及周边发达地区职校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由广元市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联合颁发的《广元市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规定,学校可以聘请不超过编制总数10%的兼职教师,所需经费由财政部门按照学校在职教职工工资总额的平均标准一次性拨付,我校由于教学需要先后聘请兼职教师10余人,其经费全部由学校垫付,财政补偿一直未得到落实。

  (三)专业课教师不足,专业建设缺乏活力

  我校专业课教师绝大部分由文化课教师转岗而成,半路出家,专业水平不高,导致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尤其是许多面向市场的新型专业,由于没有专业课教师,一直不能申报开设。近年来,虽然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但与学校发展和教学需求还有一定距离,与目标相差甚远。更加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兼备的“双师型”教师,使学校发展后劲不足。

  (四)产教融合流于形式,企业支持力度不大

  由于苍溪二、三产业不发达,与当地企业合作一直流于形式,导致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如前两年我们准备组织学生到某当地知名企业参观都遭到企业的拒绝,更不说接纳学生去顶岗实践,当地企业对中职生的就业岗位有限。

  (五)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根据《中职学校建设标准》,按在校生3000人的规模,至少应占

  地300亩,建筑面积6万平米,但目前我校占地面积仅116亩,建筑面积仅3.5万平米。教室、实训室、图书馆、学生食堂等场地仍然不足,尤其是食堂目前仅能容纳1000人同时就餐,我们每天中午只能让学生分批次就餐。学校信息化建设也亟待加强。

  四、几点建议

  1、建立职业教育联席委员会制度,由县上主要领导牵头,协调各部门工作。从政府层面加大对职业教育政策的宣传力度,发挥各部门、各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全县一盘棋,普职联动,树立大职教观念。

  2、尽快落实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应不低于30%。落实《广元市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关于兼职教师经费的财政投入。

  3.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政策支持,解决学校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保证学校专业教学需要。希望相关部门给予学校适当的自主选聘专业课教师的权力,适当放宽对专业教师的学历要求,如有的专业可招考专科的专业教师。

  4、本着“普通教育出精品,职业教育促发展”的思路,认真遵守国家、省、市有关规定,调整普高学校布局,严格执行普教“三限”政策,逐步实现普职教育比例趋于合理。保证我校每年职教招生人数稳定在1000人左右。

  5、制定鼓励校企合作的激励措施,落实相关税费减免和资金扶持政策,促进学校与企业在培养人才等方面加强合作,鼓励企业接收职校学生、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实习、实训和实践。大力吸引和联合民营企业捐资、出资兴办职业教育。

  6、创新普职融通机制。采取“1+2”(高一结束后分流)、“2+1”(高二结束后分流)等模式,在普职融通上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11

篇五:关于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的工作汇报

  

  关于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贯彻落实情况的汇报

  关于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贯彻落实情况的汇报

  关于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贯彻落实情况的汇报

  关于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贯彻落实情况的汇报

  根据省教育厅内部明电《关于开展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贯彻情况督查的通知》(教内电28号)要求,现将我市贯彻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全市职教工作会议筹备情况

  《省政府实施〈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意见》印发后,副市长朱惠权要求“请市教育局结合我市实际抓紧制定加快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确定时间召开会议予以贯彻实施。”其间,市政协组织了全市职教工作视察活动,并形成了加快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建议案,市长花建慧作出重要批示:“职业教育确需重视和加强,但必须坚持以改革为推动,转变观念,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朱惠权副市长要求市教育局分析研究我市职业教育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及相关措施,尽快提交市政府研究。根据市领导批示精神,市教育局马明生局长要求分管局长和职成教科认真落实市领导的批示,抓紧时间调研论证,并尽快形成材料。市教育局配合市政协职业教育专题视察活动对全市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专题调研,组织力量对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专学校进行了检查评估,在充分掌握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市教育局提出了整合职教资源、调整职业学校布局的设想。结合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将职业学校布局调整纳入全市中小学布局调整总体规划中。市教育局草拟了《关于认真做好高中阶段招生初中毕业生分流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实行职教招生领导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去年在中考分数公布之日,市教育局在《蚌埠日报》上刊登了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广告,同时将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提高了30分。在非典防治期间,各职业学校采取小型、多样的招生宣传手段,经过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了省教育厅规定的招生增幅目标。今年招生工作市教育局将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在着力提高全市高中阶段入学率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普高增招规模,为职业学校招生留下生源空间。

  三、关于经费投入情况

  为进一步加大职教经费投入,在保证职教专项投入的同时,今年的2400万教育费附加已安排500万元用于市职教中心十二层综合楼建设。为申报国家级数控技术基地建设,从新开征的教育费附加中安排150万元用于配套。在即将出台的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中,除省政府的刚性规定外,明确了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市、县两级政府都要设立职教专项经费,并做到逐年增长,保证专项用于职业教育。市地税局提供的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新出台的教育税收优惠政策,也在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职业学校基础差,办学条件与普通中学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加之持续的扩招,职业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将逐步凸现。

  2、绝大多数职业学校缺乏实习实训设备,职业学校学生技能训练明显滞后。

  3、职业学校既需要文化课、基础课教师,更需要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加之现在编制以2001年底在校学生计算(正好是职教招生的滑坡阶段),职业学校普遍缺编。

  4、由于市、县财政紧张,特别是县级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明显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关于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贯彻落实情况的汇报》

  附送:关于全镇平安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全镇平安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全镇平安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全镇辖61个行政村,6.6万人,耕地仅有9000亩,四分之一的村沿湖分布,境内有3处大型煤矿,集湖区、矿区、边区于一体。边界稳定工作一直是镇整体工作中的头等大事,倍受国务院、盛市、县各级领导关注。针对我镇地理位置特殊,各种矛盾存在的情况,我们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平安建设”及“三.三”平安工程建设的意见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盛市建设“平安山东”、“平安济宁”会议精神。我们扎实开展了“平安建设”工作,及时处结了信访、上访案件,确保了全镇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今年1—10月份,全镇完成民营经济总收入102158\万元,同比增长89.7%,实现工业利税4280万元,同比增长124.5%,实现财政收入1398万元,同比增长25%。现就今年的“平安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完善的组织网络自县召开建设“平安建设”动员会议以后,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了党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全体机关工作人员、管区、村全体人员会议,传达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平安建设”的意见》及盛市关于建设“平安山东”、“平安济宁”的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制定了关于建设“平安乡镇”实施方案,把平安建设工作列入了重要议程。建立了完善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体系。成立了以一把手任组长、分管同志任副组长,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管区书记、村支部书记是管区、村“平安建设”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机关包村工作人员为联络员。同时,镇党委、政府与各管区、村机关包村工作人员及有关部门分别签订了《“平安建设”工作责任书》,作为年终考核的奖惩依据。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综治委例会,每月召开一次综治工作调度会议,联合政法部门和有关单位分析当前治安形势,排查矛盾隐患,统计综治工作情况,总结工作中先进经验和不足,并树立了先进典型,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上报。

  二、大力宣传、积极发动,确保“平安建设”工作深入民心为使群众了解“平安建设”的意义,从而促使积极参与到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中来,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利用宣传车、村广播、散发宣传单等,用不同形式的宣传方法进行了广泛宣传,共出动宣传车二十余次,有广播站派专人负责;散发宣传单1500多张,在此基础上又建设了法制宣传一条街,共3000多米,粉刷固定标语200余幅(其中大标语80余幅,小标语120余幅),让群众能够在街头巷尾、茶余饭后,随时随地就能够学习和了解有关的法律知识,增强了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并积极参与到“平安建设”中来。

  三、注重基层,夯实基础,全面实施“平安建设”一是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广泛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构建点线面结合,专群结合,灵活多样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首先,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主任的综治委,一名副书记兼任综治办主任,专抓此项工作,并配备了专职的副主任和工作人员,全镇各管区、村都成立了综治办,主任全部由管区书记、村支部书记担任。其次,加大经费投入,强化政法队伍建设。除保证政法部门人员工作及办公经费及时拨付外,平时只要因工作需要,我们就使用调剂资金,确保资金投入。今年,我们又投入10多万元,保证了政法各部门的办公、交通、通讯等各项工作需要。目前,镇综治办有3名同志、信访办有2名同志、司法所有3名专职人员,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协调配合,充分发挥镇司法调解中心和“148”法律专线的作用,及时调解民事纠纷,化解群众矛盾。同时,强化对派出所的领导,全镇共有正式干警9人,联防队员80余人,设4个警务区,8处报警点,能够做到接警及时,出警迅速,有效控制了大的治安案件及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第三,完善了村级“三.三”平安工程的组织建设,各村按照“三.三”平安工程建设的要求,均配齐了“三大员”,建立了“三支队伍”,健全了“三项制度”。并在部分村落实了农村治安防范承包责任制,加强了值班巡逻,有力地维护了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了社会稳定。二是重点排查村级矛盾热点、难点问题,做好防范工作。包管区、包村人员逐村逐户调查摸底,对群众反映的敏感问题、焦点问题,统一分类存档,针对不同情况集中研究,并及时给予答复或解决,情节严重的及时上报县“平安办”。如排查出的我镇某某村因矿占地建筑工程问题与工程队发生利益纠纷,并要集结部分村民集体到工地去争利益,镇包管区工作组长、管区的同志及时靠上,做了大量的说服、教育工作,制止了一起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还有某某村也因建筑工程问题,致使村内两方施工队引起争端,包管区同志,积极靠上,通过调解,双方达成共识,及时缓解了群众间的内部矛盾。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敏感的问题,暂不能解决的,如矿因采煤造成400余户(3个村)群众的房屋斑裂问题;200个地带工招工指标的分配问题等,都是影响全局稳定的事情,为此镇里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及时靠上做好解释,化解工作的同时,采取积极措施开展工作,有效控制了群体性和突发性事件的发生,维护了社会稳定。三是加强“四五”普法教育、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深入开展了“法律下乡”、“法律进万家”等法律宣传活动,利用宣

  《关于全镇平安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六:关于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的工作汇报

  

  20XX年县人社局“职业教育法”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职业教育法》贯彻落实情况汇报提纲

  《职业教育法》施行以来,我局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动职业培训机构建设,职业培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向社会输送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坚持以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为统领,切实加强对全县职业培训工作的管理与指导,职业培训办学力量快速发展。基本建立起了以县技工学校为龙头,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为主体的职业培训体系。目前,全县共有“市就业培训定点机构”7家,面向城乡劳动者群体开设计算机、焊接技术、财务会计、美容美发、糕点制作、机械加工等近30个专业的技能培训班,有效提升了劳动者的就业技能水平。

  18年以来,共培训30481人。其中就业竞争能力培训5850人;职业转换能力培训5010人;转移就业能力和技能提升培训17104人,创业能力培训2517人,参加培训的各类劳动者培训合格率达到95%,技能培训合格26566人,创业培训合格2391人。参加培训的各类劳动者就业率在90%,使更多的劳动者实现了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二、主要做法

  1/4一是把职业培训作为促进就业的关键举措,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成立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针对农民工、退役士兵、残疾人、初始创业人员等各类群体开展技能与创业培训,18年县培训中心被省就业促进会评为“优秀培训机构”。通过联合企业开展在岗职工培训、返乡农民工集中培训、用人单位岗前培训等多种形式,全力扩大职业培训的覆盖范围。通过深入乡镇的政策宣传活动,面对面的为城乡居民解答在职业教育方面遇到的各类疑难问题,使更多的群众了解、支持职业教育。

  二是以定点培训机构为抓手,整合职业培训办学力量。根据《山东省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项目定点培训机构招投标办法》(鲁劳社办〔2009〕24号)精神,结合实际,对全县职业培训机构进行招投标,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确定政府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项目定点机构。同时,对确定的定点培训机构实行动态管理,一年度一考核,不符合条件者责令其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符合条件的予以淘汰。目前我县共有职业培训定点机构7家,各定点培训机构分别开设各自的主打培训专业,培训项目设置合理,有效提升了职业技能培训能力,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

  三是加大培训投入,促进职业培训办学力量发展。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对各定点培训机构培训合格人员,按照职业技能培训220元/人,创业培训500元/人的标准,落实培训补贴,做到培训一人、补贴一人。2009-18年五年期间为16928人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共计484.67万元,其中18年拨付197万元。高度重视

  2/4高技能人才,截止到18年10月份,高技能人才鉴定(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共计1332人,按照初级工180元/人、中级工240元/人、高级工260元/人的标准,给予80%的技能鉴定。自18年开始,每年选拔县首席技师10名,举办技能大赛,有效提高了劳动者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四是加强指导,提高职业培训质量。县劳动就业部门定期开展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分析,特别对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状况进行系统分析,用以指导各职业培训机构设立培训专业和教学内容。各培训机构灵活办学,采取长短结合、白天班与夜校结合,突出实际操作的办法,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效率。对参加培训学员实行实名制管理,建立统一培训学员信息,对结业人员颁发“培训项目合格证书”,共发放22510人。同时,达到职业资格鉴定标准的,发放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努力实现“培训一人、鉴定一人”的目标。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尽管我们在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对职业教育重要地位认识不足、对民办职业教育扶持力度不够、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执法检查为契机,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将《职业教育法》纳入全局“六五”普法规划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宣传活动,重点宣传表彰职业教育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通过宣传,激发广大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的积极性。

  3/4二是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足额拨付培训补贴,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保证职业教育投入逐年增长。重点扶持县技工学校建设,推动早日建成省级重点技工学校。

  三是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积极探索推行企业下订单、职业培训机构列菜单、政府为培训买单的“三单式”培训模式,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四是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积极指导职业培训机构合理设置学科专业,突出职业特色,逐步形成职业培训品牌。同时,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积极推荐、帮助参训人员就业、创业,使他们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4

推荐访问:关于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的工作汇报 教育法 贯彻落实 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