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3心得体会汇总(4篇)

篇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汇总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心得

  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的定位与特征

  〔一〕劳动课程是劳动教育的重要

  途径,发挥主导作用

  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多样。(纲要)提出劳动教育实施的四大途径,包含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劳动文化。(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2]1。这说明:劳动课程是劳动教育实施四大途径中的重要途径,且劳动课程与劳动教育的其他路径在学校应同时实施,不能相互替代;劳动课程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学校是劳动课程实施的主体,承当着主体责任,发挥着主导作用。

  〔二〕劳动课程以培养劳动素养为

  主要目标,注重挖掘综合育人价值

  劳动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开展具有重要价值。一方面表达为劳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思维方法、实践技能、价值追求等的价值,另一方面表达为综合育人的价值。

  (课程标准〔2022版〕)提炼了劳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即劳动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开展和社会开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行和关键能力,主要包含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2]4。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课程标准〔2022版〕)强调坚持育人导向,提出“注重挖掘劳动

  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育人价值〞2]2。具体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文底蕴——通过传统工艺、劳动文化促进学生人文积淀,开展人文情怀;〔2〕科学精神——劳动教育中有大量与科学相关的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探究意识具有重要作用;〔3〕学会学习——劳动课程倡导“做中学〞和“学中做〞,有助于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劳动实践过程的参与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规划、自主完成、勤于反思、自我监控;〔4〕健康生活——在一般生活劳动中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能力,通过生产劳动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职业意识和生涯规划意识;〔5〕责任担当——包含家庭责任感、公共效劳意识、生态意识、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6〕实践创新——劳动课程是培养实践创新素养的重要阵地,包含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

  〔三〕劳动课程与学校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劳动课程虽然是独立开设的,但与综合实践、科学、美术等课程都有紧密的联系和显著的区别。劳动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都属于国家课程,两门课程都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劳动与技术曾是综合实践的四大领域之一,但两者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法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侧重。劳动课程与科学课程都涉及到技术,但劳动课程侧重于工具的使用、材料的加工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操作能力等劳动能力,而科学课程强调对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等跨学科概念的理解,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劳动课程与美术课程都涉及设计、工艺与制作等环节,不同点在于,前者强调解决真实问题,关注功能、结构、材料、程序、工艺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工匠精神,并以技术试验、材料选择、测试与规划、工具选择与

  使用等为主要的活动方法,后者侧重艺术设计,关注观赏、审美,旨在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审美推断、创意实践等能力,以观察、观赏、体验、设计、制作、媒材选择等为主要活动方法。劳动课程与各课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可以成为五育融合的良好载体,对一些工程或活动进行统筹实施。

  〔四〕劳动课程具有思想性、社会性

  和实践性

  劳动课程具有鲜亮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2]1思想性一方面表达在对劳动、劳动者、劳动成果的观念,即劳动观的培养上,另一方面表达在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上。(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培养不畏艰辛、锐意进取、为社会开展和国家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新时代奋斗精神,注重选择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手工劳动内容,注重在劳动实践中结合爱国主义事迹。

  社会性一方面表达为加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体悟劳动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加强其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表达为注重让学生在集体劳动中团结协作、遵规守约,体会公平、和谐的劳动关系。

  实践性表达为劳动课程面向真实的生活世界和职业世界,引导学生以动手实践为主要学习方法。因此,(课程标准〔2022版〕)构建了以实践为主线的课程结构,倡导丰富多样的实践方法。

  二、学校劳动课程的设置

  〔一〕关注不同形态的劳动课程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明确“义务教育课程包含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奠定共同根底;以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拓展补充,兼顾差异〞,并在“国家课程中设置了道德与法治、语文……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等〞。3从国家课程的角度来说,劳动课程包含劳动必修课程、劳动周及相关内容在学科专业中的有机渗透等。(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劳动周是指每学年设立的、以集体劳动为主的、具有肯定劳动强度和延续性的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时间。劳动周是劳动课程的重要组成局部,劳动周与每周至少1课时的劳动课不能相互替代2]43。学校须在国家课程课时中安排劳动必修课程。

  各地、学校可以开发劳动教育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校本课程由学校组织开发。学校实施的课程名称可以不统一,例如用劳动校本课程、劳动拓展课程、劳动特色课程等,也可以直接用木工课程、种植课程等具体名称。〔为表述方便,本文统一采纳劳动展课程〕劳动拓展课程有专题型、整合型、渗透型等类型,可使用地方课程课时、校本课程课时。

  因此,学校劳动课程有劳动必修课程〔涵盖三大类劳动〕、专题型的劳动拓展课程〔如木工、金工〕、整合型的劳动拓展课程〔如智慧农场〕、渗透式的劳动课程〔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劳动课程等〕以及劳动周等多种形态。劳动必修课程强调涵盖一般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效劳性劳动三大类劳动,是全体学生都需要学习的课程。专题性的劳动拓展课程是在必修课程的根底上,在某方面进行深刻探究,形成学校的特色。例如有的学校以木工为特色,特意开设了木艺课程,有的学校利用周边的土地资源,特意开设了果树种植课程,供有兴趣的学生选择。整合性的劳动拓展课程强调跨学科学习,例如智慧农场不仅关注劳动教育,还关注信息技术、科学、数学等学科。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

  教育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四大途径之一,渗透式的劳动课程强调以(课程标准〔2022版〕)为导向,关联劳动课程的目标、内容。

  〔二〕统筹规划学校劳动课程

  学校劳动课程体系建设是整体规划劳动教育、统筹安排劳动课程的过程。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与劳动课程的总体安排如图1。

  图1〔三〕合理选择与安排任务群

  任务群是劳动课程的根本单元。任务群是将知识技能根底相近、功能相似、性质相同的劳动任务归纳在一起后形成的一组劳动任务。4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十个任务群按学段划分,在不同的学段各有侧重,具体如图2。

  图2(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学校结合实际,自主选择确定各年级任务群学习数量;鼓舞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内容涵盖十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四个任务群和效劳性劳动两个任务群,其内容要求和劳动工程具有肯定的放开性和选择性。学校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依据任务群安排,开发劳动工程,形成校本化劳动清单〞2]13。

  具体实施时,学校对任务群的选择与安排可以有两种根本模式。一是全面安排模式,即完全依据(课程标准〔2022版〕)的内容结构示意图〔如图2〕进行安排。例如,小学阶段,一至二年级安排一般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内容的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六个任务群;三至四年级在一至二年级的根底上,增加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以及效劳性劳动的现代效劳业劳动、公

  益劳动与志愿效劳任务群;五至六年级安排十个任务群,其中清洁与卫生任务群与其他任务群融合实施。二是主线与副线相结合模式,即以二至三个任务群为主线,其他任务群为副线进行安排。例如,某小学在保证一般生活劳动、三至四年级及以上各学段涵盖三类劳动内容的根底上,以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为主线,每学期都安排相关工程,以其他任务群为副线,在某学期或某学年安排几个工程或几次活动。

  三、劳动课程的“教—学—评〞

  〔一〕以劳动观念与劳动品质引领

  的劳动工程的开发与实施

  以实践性为主要特征的劳动课程,其教学重在实践活动的开发、组织与实施,重在过程中的指导。(课程标准〔2022版〕)强调以劳动工程为载体。劳动工程是落实劳动课程内容及其教育价值,表达课程实践性特征,推进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重要实施载体2]37。劳动工程的开发重点之一是创设真实性、教育性、放开性的情境。劳动工程的情境有基于场域、基于对象、基于活动、基于产品等不同类型。基于场域指的是从空间角度开展劳动,例如校园一角“开心小农场〞的建设,教室的大扫除等。基于对象是指从劳动的效劳对象出发开展劳动,例如为学校门卫、公交车司机等劳动者制作传统节日卡片等。基于活动指的是依据某个主题性活动开展劳动,例如结合春节、元宵节、劳动节、国庆节等节日开展的主题活动。基于产品指的是为形成某种劳动成果而开展的劳动,例如设计并制作益智玩具七巧板、孔明锁、音乐小门铃等。

  劳动工程的开发倡导以核心劳动观念和劳动品质为引领,引导学生超越活动本身,超越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促进学生在劳动活动中

  深度思考。1]28以劳动观念与劳动品质为引领,就是基于课程标准,挖掘与工程紧密关联的劳动观念或劳动品质,使其贯穿整个工程的始终。例如“小神农种植园〞工程,学校将吃苦耐劳作为需要培养的核心劳动品质,引导学生在规划、选种、堆肥、翻土、整地、起垄、种植、养护等劳动实践中,克服困难,定期完成各项工作。

  〔二〕倡导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方法,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

  劳动课程倡导丰富多样的实践方法,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表达实践育人、综合育人。

  一是注重动手实践。学生经历出力流汗的过程,接受考验,磨炼意志。劳动课程包含丰富多样的实践方法,不同的劳动课程内容有不同的实践方法,如表1。

  表1劳动课程实践方法

  二是注重手脑并用。劳动课程强调知行合一、学创融通,倡导“做中学〞“学中做〞2]3。劳动实践不是简单的动手,动脑也是其中的重要局部。劳动过程中的动脑表达在三个方面。第—个方面是思维参与。劳动过程中的思维以筹划思维为主,筹划思维表现为从劳动的任务和目标出发,系统分析可利用的劳动资源与受到的约束条件等,通过比拟、分析、权衡选择适宜的劳动方法,从而整体规划形成方案,并在劳动过程中依据实施情况不断优化。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等任务群中还涉及到设计思维、工程思维等思维方法。第二个方面是学科知识应用。即运用科学原理和技术技能以及学科知识进行劳动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第三个方面是反思交流。即通过反思劳动实践过程与结果,促进观念和品质的形成,提升思维能力,并通过

  分享劳动的体验、收获以及个人成长的思考,促进人的社会性成长。

  三是强调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即“让学生面对真实的个人生活、生产和社会性效劳任务情境,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2]3。此处的“完整〞有两层内涵。第—层是过程完整,指发觉劳动问题〔或明确劳动任务〕、规划劳动方案、开展劳动实践、分享劳动成果的过程。第二层是实践完整,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方法:如劳动技能训练,但要注意防止单一、机械的劳动技能训练;如考察探究,但要注意防止缺少实践、过于泛化的考察探究。

  〔三〕注重劳动课程评价的积极引导

  劳动课程注重综合评价,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重视平常表现评价与学段综合评价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2]3教师应积极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促使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真正落地。一要关注评价的全面性——既要考虑劳动素养的各个方面,又要考虑劳动素养的过程性表现和结果性表现。二要关注评价的开展性——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开展特点在不同阶段有所不同,阶段性素养培养目标也不同,因此评价要考虑素养开展的阶段性。三要关注评价的差异性——小学与初中的劳动素养培养目标存在差异,不同的劳动素养在不同年级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教师应有侧重地进行评价。

  劳动课程的评价方法以表现性评价为主,评价时可以采纳劳动清单、劳动任务单、劳动档案袋等工具。劳动清单以列表形式概括地呈现学生曾参加的劳动工程、任务,劳动任务单相对完整地反映某一劳动工程或任务的方案设计、劳动过程、劳动成果、劳动体会等,劳动档案袋有针对性地收藏学生一段时间内劳动学习与实践情况的材料,三者可以结合起来使用。

  四、劳动课程的协同实施

  〔一〕学校与家庭的协同实施

  学校在实施劳动课程时要始终以放开的姿态,积极与家庭和社区紧密合作,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劳动教育环境。2]4家庭在劳动教育中有两重功能。一是家庭可作为劳动实践的场域。特别是对于一般生活劳动来说,家庭是学生开展常态化劳动实践的重要园地。例如学生在家中开展家庭一般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劳动。二是家庭可作为学习的阵地。家长指导学生开展劳动,学习劳动相关知识与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与品质。从这两重功能出发,学校与家庭可以按三种互动模式实施劳动课程,如图3。

  图3在第—种模式中,学生在劳动课程中学习劳动知识与技能,掌握劳动方法并进行实践,回到家后进一步进行应用与稳固,再到学校进行展示与交流。在第二种模式中,学校安排劳动任务,学生在家中进行实践。例如有的学校缺少相应条件,难以开展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等任务群的劳动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在教师提供的视频、指导用书以及家长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与实践,再回学校进行展示交流。在第三种模式中,学生先在家中进行学习与劳动实践,后在劳动课程、劳动周的相关活动中进行展示与交流。无论采纳哪种模式,学校都需要积极与家庭沟通,促使家长正确认识劳动教育,指导家长把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家庭一般生活。

  〔二〕学校与社区的协同实施

  社区不仅有可能为学校提供劳动教育实践的场域,如社区厂矿企

  业、社区医院、农场等,还有可能提供人力资源,如劳动榜样、具备技能特长的人员等。学校与社区协同实施劳动课程的根本模式如图4。为做好学校与社区的协同,学校要对社区各类劳动资源进行调查、分类、建档,形成学校劳动课程社会资源库。2]51图4〔三〕学校与劳动实践基地的协同实施

  劳动实践基地以及各种劳动实践中心、劳动实践学校是劳动课程实施的拓展资源,也是工业劳动、农业劳动及劳动周等活动开展的重要保证。除了提供劳动教育实践的场域和人力资源外,一些劳动实践基地还提供劳动课程或工程,可以成为学校实施劳动课程的补充。学校与劳动实践基地协同实施劳动课程的根本模式如图5。在第—种模式中,学校常态化开设劳动课程,基地提供劳动周活动、与学校劳动工程相关联的深化实践活动,以及学校未实施的劳动工程。在第二种模式中,学校在开设劳动课程的过程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未能开设某一任务群,例如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等。对此,基地提供该任务群。同一基地与不同学校、同一学校与不同基地可以采纳不同模式。实施中也存在同一学校、同一基地使用两种模式的情况。无论是哪种模式,学校都是劳动课程实施的主体,应防止将劳动课程完全托付给基地来实施的做法。

  图5(课程标准〔2022版〕)的出台标志着劳动教育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综合性、实践性、放开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实施劳动教育最重要的阵地。学校应以劳动观念与劳动品质为引领,组织丰富

  多样的劳动实践方法,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并通过评价积极引导,同时以放开的姿态实施劳动课程,积极与家庭和社区进行合作,发挥教育合力。

篇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汇总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学习心得体会

  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课程标准,其中,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公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这一系列举措说明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为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路径遵循。

  人才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应该是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是既能够自食其力又能够为社会奉献自身价值的公民。近年来,劳动教育快速开展,各地积极探究与落实,呈现出多点开花、欣欣向荣的态势,但仍存在学生劳动意识薄弱、课程体系不健全、专业师资短缺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正确理解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构建全面育人的劳动课程体系、形成家校社协同的劳动教育共同体、提高学校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成为门开展劳动教育的关键问题和实施路径。

  正确理解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

  多年来,我国根底教育课程目标经历了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转变,根底教育课程改革越来越凸显对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以当前新版课标为根底,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劳动教育应更加注重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使其真正发挥“以劳育人〞的价值与功能,为培养具备劳动素养的“完整的人〞奠定坚实的根底。

  构建全面育人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鲜亮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构建全面育人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形成“五育〞融合的育人体系,要从以下四方面发力。

  一要合理规划开设劳动教育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要以核心素养为主轴,围绕一般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效劳性劳动,依据学生经验根底和开展需要,挖掘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加强社会责任感。

  二要在学科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一方面,学校要推动课程融合和学科渗透,注重知识内在关联及与生活实际的有机联系,全面提高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另一方面,教学中要注重以大概念为理论根底,将核心知识融入学科或跨学科的主题、工程或任务中,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与教学活动的设计,有效归纳和整合学科知识点,完成劳动教育的增效提质。

  三要加强劳动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有效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学校要深刻挖掘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资源,结合学校教育理念、人文精神、历史文化积淀,传递劳动精神,使学生在浓厚的校园劳动文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完成劳动教育的“润物细无声〞。另一方面,要开展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通过“身体在场〞的劳动体验,创设学生的具身体验及“身心一体〞的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四要倡导劳动课程评价方法多元化。在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上,可采纳教师、学生、家长多个主体,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

  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从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等方面,进行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开展。

  形成家校社协同的劳动教育共同体

  劳动教育存在于学生生活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空间,只有紧密合作、三方联动,共同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气氛,形成家校社协同的劳动教育共同体,才能完成劳动教育独特的价值和功能。

  家庭是根底,重在开展一般生活自理、自助和自我生活治理劳动,重在培养学生根本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表达劳动教育的一般性、连续性和生活化。如疫情防控居家学习期间,家长可通过与孩子一同做饭、种植盆栽等,鼓舞孩子积极参与和分担家务,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家庭责任感,同时也可以通过学习智能家电的原理与使用方法,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

  学校是主导,学校重在有目的、有方案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让学生掌握劳动知识,塑造根本劳动品质,表达劳动教育的系统性、标准性和制度化。

  社会要支持,在ZF统筹下,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对劳动资源进行整合、重组,以充分的社会劳动资源支撑和保证育人目标的完成,使劳动教育贯穿课堂内外、校园内外,让学生从课堂走入真实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感受劳动价值。

  提高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

  当前劳动教育师资较为薄弱,成为开展劳动教育的制约因素,因此,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至关重要。教师要从内心真正理解劳动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并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在发扬专业优势的根底上,不断加强劳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同时,学校要通过参与式、体验式、探究式等方法,创新开展劳动教育教师教研和培训活动,深刻研究劳动教育教材与教学,把握劳动课程任务群与核心素养的关联,不断探究和创新指导劳动实践的方法,从而整体提高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

篇三: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汇总

  

  学习(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感想心得

  “新课标〞将于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将劳动课独立成一门课程,释放出的是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明晰信号,是推动“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

  1?

  劳动教育有了“烟火气〞

  这次新课标规定得非常具体,不仅提出了劳动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还对不同学段给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课程内容,比方,把劳动课程分为一般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效劳性劳动三大版块,共设置10个任务群,比方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农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等。任务由易入难、循序渐进,在“烹饪与营养〞任务群中提出,三四年级小学生学会凉拌黄瓜等简单切配,五六年级小学生会做西红柿炒鸡蛋等家常菜。

  有人笑称,劳动教育的课程标准有了浓浓的“烟火气〞。

  应该说,我国一直都很重视劳动教育,但是,在应试教育特别是在教育功利主义的影响下,“重智育轻其他〞“重考试科目轻非考试科目〞的现象越发严峻,体育、音乐、美术等“副科〞频频被语数外等“主科〞挤占,没有考试考核的劳动教育更变得可有可无了,劳动教育呈现出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局面,中小学生劳动时机减少、劳动意识缺少,甚至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2023年,中办、国办了(关于全面强化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一般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强化劳动教育。

  而更让人欣慰的是,“新课标〞后的劳动教育不再是笼统的描述、大而化之的方向,而是有了结合学生身心开展阶段性特点的、极具可操作性的具体劳动技能。“做一道西红柿炒鸡蛋〞“学会为一家人设计营养食谱〞,这些“烟火气〞让劳动教育成了一个孩子一辈子都用得上的有用技能,这应该是劳动教育最应该有的样子。

  2?

  劳动教育切忌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

  这一新闻刚出炉没几天,就有媒体报道一些地方的学校已经积极投入了打算,开始采买电磁炉、置办锅具。

  笔者想说的是,对于一门课程来说,教室、教具当然重要,但是比这些更重要的是如何结合当地人文环境、结合本学校特点,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课程或者工程。

  有了独立的课程,有了规定的课时,并不意味着劳动教育就自然能落到实处。

  不久前,笔者与一中学生谈起相关话题,中学生的第—反响是:“最多就是拍几段视频拍几张照片吧。〞

  中学生的反响很真实。

  我们并不缺少这样的案例。多年来,一提到感恩教育,就会有学校给学生留“为长辈洗脚〞的作业。不久前,一则“女儿拍摄‘给爸爸洗脚’作业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媒体报道的视频显示,一个女儿拍完

  了给爸爸洗脚的照片之后,马上就离开了爸爸的房间,并没有真的给爸爸洗脚。这位爸爸称,一开始挺感激,后来觉得挺意外。

  笔者强烈建议,在教育改革、教育政策落地时不要一味地强调“立竿见影〞的外表效果,而是要先静下心来把文件、政策与当地社情、校情、学情结合起来,进行深度的研究和分析,并作出最合适本地学生的方案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政策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不会让教育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

  3?

  对劳动教育评价要进行审慎研究

  有了课程自然就会想到考核。那么劳动教育应该如何考核?

  真正的教育是发生在过程中的,劳动教育尤其如此。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曾经这样对笔者说:“养蚕过程中让我最难忘的是,第二年小小的蚕宝宝孵化出来的瞬间,我觉得太难得、太奇妙了!〞

  孩子的真实表达正是劳动教育要到达的目的。

  在本次出台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中提出,要让学生通过养殖等行为形成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感情和意识。而这种感情和意识很难通过简单的考试、考核获得。因此,劳动教育独立成为一门课程后,对这门课的考核也不应该采取结果评价方法,而应关注学生在参加劳动或者效劳中的实际表现和体验,进行写实性、过程性评价。

  好在,新公布的劳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劳动课的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采纳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延续地反响信息。

  劳动课正在发生着庞大的变化,中小学生们将通过更加多元、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打通书本与现实生活,真正体验到劳动意义所在,在劳动中学会劳动、尊重劳动,进而成为一个会生活、爱生活,拥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

篇四: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汇总

  

  2023劳动教育课的心得体会(5篇)

  2023劳动教育课的心得体会(5篇)

  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劳动教育独立成课,升级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3劳动教育课的心得体会(5篇),以供大家参考!

  2023劳动教育课的心得体会精选篇1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我们作为21世纪大学生,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应当积极参加劳动,通过劳动锻炼我们的身体素质,同时培养我们的公众道德意识。也正是出于此目的,学校在这学年开展了劳动课程,并且把校园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在劳动中有所启示。在这一学年里,我们劳动课的任务就是打扫校园绿化带的落叶、垃圾等。开始的第一天,我们就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可以想到以前清洁阿姨、叔叔们的辛苦。虽然我们满头大汗,但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股自豪感,这源于我

  们收获了人生中最有价值的知识。

  张瑞敏曾说过:“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当一学年的劳动结束了,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作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在挥洒汗水的同时,为校园营造的那一个个清洁的环境,望着那一条条干净的马路,一个个被清空的垃圾桶,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一刻那些汗水还有疲惫的身体都变得不值一提。我们不再是温室里的花朵,我们是名劳动者,辛勤付出,只为那一片片美丽的环境,只为营造一个美丽整洁的校园。

  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理,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劳动课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做人的态度。学校这次组织的劳动课让我懂得了劳动不仅仅是为了金钱,底层的劳动者并不让人瞧不起,他们每天都付出辛勤的劳动,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让我们每天有着一个好心情行走在校园里。劳动创造财富,而我们的劳动就是营造了美丽的校园环境相对于劳动成果我们付出的再多也是值得的。同时我还懂得了劳动需要互相帮助有合作精神。这样才能发挥出每个人最大的特点和优点。这一学年的劳动增强了我们对社会的认识。让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另一方面,劳动课也让我看到了许多自己的不足之处。平时,在

  家里的时候,爸爸妈妈都把我们当宝一样的伺候,这次我们算是亲身实践了,而且我们都努力的去做了。刚开始劳动是有点累的,但很高兴,有种成就感。就像一群人坐在一起吃你做的菜,心里会很幸福很高兴。我感触深得是万事开头难,什么事都不是那么容易做的,只有自己不断克服困难,才会成功。做事要脚踏实地,假如我不去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就发现不了自己的不足。其实当我们毕业出去参加工作了,就会发现,工作也一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自己体验了才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回报。只有认真做了,才会有所得。认真学习了,会有好成绩;认真工作了,会有好成果。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不管结果如何,那个过程自己肯定是收益的。

  我们是大学生还没有走向社会,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现在了解社会才能今后顺利的融入到社会里。人是在不断前进中成长起来的,虽然会有很多坎坷,但总是会有办法解决的。做人不怕失败,最怕失败后永远不能站起来。一定要相信自己,因为我总是对自己说“勇敢点,挫折?怕什么,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的”。我便有着一个坚定的信

  念,那就是克服自己在成长中的困难,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奋斗的目标前进。我相信,自己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劳动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劳动如此,学习如此,工作也如此只有认定目标,脚踏实地,才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我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扬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正视一切挫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劳动培养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它使我认识到:课本知识是不够的,应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经风雨,见世面,丰富人生阅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劳动还培养了我们的责任心,使我们树立了要回报社会,回报人民的人生观。它使我们认识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

  漫漫人生路上勇挑重担,锐意进取,不畏艰险,奋发有为!

  2023劳动教育课的心得体会精选篇2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__年版)》。这意味着,从9月起中小学生要学习多项劳动课程,且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

  这一新变化经多方媒体报道后,引发网民热烈关注与讨论,相关

  微博话题#教育部要求9月起中小学生要学煮饭#立即登上热搜第一位,舆论对此褒贬不一。有网友支持这项举措,认为有助于孩子养成生存生活的基本技能,也有网友担心这一改变会加重学生负担,易高开低走,流于形式,还有不少大学生网友直呼“想学”。笔者认为,这项举措具有十分明显的进步意义,但也不能忽视公众提出的担忧,仍需进一步完善、改进,以发挥劳动课的更大效用。

  劳动课程颇有益处,其一,其有助于学生正视劳动,学习相关知识并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教育部根据学生的知识体系与身体素质,细化不同年级的任务群,合理划分任务,让不同学龄的孩子都能体验适合的劳动活动,这体现了制定者精细化的研究与分配,具有极强的科学性与实践性。如体验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有助于中小学生认识蔬果与水产等基础知识。学习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后,则能在家中电器发生故障时自己动手解决。学习传统工艺制作如陶艺、编制、皮影等也有助于开拓中小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技艺的兴趣。其二,劳动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责任心。通过劳动课程的教育,中小学生亲手整理房间,亲手做一顿饭菜,在事事躬亲的体验中理解劳动内涵,理解父母的辛苦,变得越来越自觉自立,能有效避免成年后无法料理自身生活的尴尬。

  在看到劳动课程大有益处的同时,咱们也不能将许多担忧抛之脑后,这些潜在问题值得密切关注。第一,针对不少网民认为劳动课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担心,笔者认为学校要妥善安排劳动课程,考虑学生学业负担进而制定合理的劳动计划。第二,要改善劳动课程课后作业的完成形式与评价体系,忌拍照打卡等形式主义与隐形攀比现象。不要让劳动课成为变相的任务,这样不仅加重家长的负担,还使孩子养成错误的思想习惯,对劳动产生畸形的认识,认为劳动是强制的,而这些都有悖于劳动课的初衷。第三,学校要聘请相关专业老师指导教学,减轻文化主课老师的教学负担。要想劳动课的价值真正融入学生内心,需要的不是硬性指标与强制课程,如何将劳动赋予乐趣,让学生尝试劳动、享受劳动才是劳动课的价值所在。好在,这项政策的出台本就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又一次进步。

  劳动课程进课堂,再一次彰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哲理,但其究竟会发挥多大的作用,还需要在落实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相信在不断改进的教育体系下,青少年将践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在人生征途上愈行愈远。

  2023劳动教育课的心得体会精选篇3爱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精彩,光荣。拉乔乃尼奥里说:

  劳动是产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威力的源泉。

  我们党校提升班管理八班的全体成员在校园进行了义务劳动。由于我们校园里自行车的配置混乱,影响校园的美观,存在安全上的危险,所以把这次义务劳动的内容定为自行车。

  在劳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做得很认真。大家支撑着被风吹倒在地上的自行车,纠正了停着不整齐的自行车。经过一段时间的繁忙,一排自行车变得井然有序。看到这样的成果,我们都很开心。劳动的过程很辛苦,但劳动的果实很甜。我们用自己的劳动使校园更加整洁美观,消除了一些安全隐患,让我们看到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义务劳动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能力,提高了我们团结合作的精神。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大部分都是在家里娇生惯养,过着穿衣伸手、吃饭张口的生活,来到大学,离开家,离开自己的父母,投入到集体生活中,尤其需要锻炼与其他同学交流、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培养团结的精神,增强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义务劳动可以为学生们提供这样的机会。

  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用双手搬自行车很辛苦,但同学们没有懒惰,每个人都积极投入劳动,为校园环境的建设提供自己的力量。在这样的义务劳动中培养自己的劳动力和辛苦的精神有助于我们今后走向社会。每个职场都需要勤奋、辛苦的人,没有想雇用游手

  好闲、懒惰的公司。天将大任于人,首先要苦心,劳动筋骨,饿身体,没有身体,做任何事,动心忍耐,不能增益。我们现在参加更多的工作,让自己把握锻炼的机会,为今后上班勤奋踏实地做自己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劳动让我们认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坚持下去,只有学会坚持下去,才能达到目标。在劳动过程中,我们不怕辛苦,一点一点地努力,最终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也是如此,前进的道路总是不顺利,我们总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应该做的是勇敢面对,不畏惧,不退缩,向目标前进,我们可能成功。

  劳动也培养了我们的责任感,认识到作为这个社会的一员,我们有义务为社会发展建设献出自己的力量。在今后的职场中,我们同样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利益,还要考虑大局,尽责任,认真工作,回报社会,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

  劳动创造了文明和财富,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史前进。李大钊说:人生求乐的方法,不要太尊重劳动。所有的乐境,都可以从劳动中得到,所有的苦境,都可以从劳动中解放。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必须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荣誉,大力倡导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社会风气。

  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组织,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倡导热爱劳动的美德、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团体应发挥领导作用。目前,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的活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也是加强共产党与众多劳动者联系交流的需要,党员深入大众,发挥其表现力作用,积极实践爱劳动、尊重劳动、尊重劳动的精神。

  作为现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以独特的热情和活力积极投入劳动。参加更多的义务劳动,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为他人服务。

  2023劳动教育课的心得体会精选篇4经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有不少的收获,虽然我是当孩子们的老师,但我从孩子们身上也学到了不少东西。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兼职工作是我人生的一次宝贵经历,将会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有快乐也有心酸。我知道人生路漫漫不可能一直是顺风顺水,总会有些风风雨雨磨练你的意志、锻炼你的人格。只有在风雨中不低头的玫瑰,才会开出傲人的花蕾。

  在一开始,当暑期班的老师联系到我时,我还不能一口答应下,总觉得当老师是一件离我很遥远的事情,而且我也没有信心能教好小孩子们。到后,因为确实找不到其他的暑期兼职,我自己也想了想,以后总会碰到一些自己没有尝试的事情,如果一直逃避,那终将一事无成。所以后我还是联系了老师,答应了这个事情。在确定补习班开学的时间后,我在家准备好,提前一天去补习班。一是孰悉补习班的环境,二是做好我的准备工作,给孩子们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在后来的日子里,与孩子们由陌生到熟悉,我也有了一定的教学程序,孩子们也逐渐适应了我的教学程序。但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有几个小插曲,正是由于这几个小插曲,我对一些事情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在工作中解决问题绝不能将就,否则会埋下隐患,这是在教八年级的孩子们物态变化的过程中认识到的。在第一天教孩子们时,我原本是算先教他们课本上的知识,在习题中带入知识,但是那天发现这个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对于新的物理知识太过于陌生,仅仅靠记忆,是达不到理想的课堂效果的。对此,我想了第二种方法。

  我在上课前准备好多相关的资料和一些有趣的物理故事,在课堂上通过联想生活中相似的现象来解释新的物理知识,在课余的同时和同学们一块做游戏、聊天,教课的之余,也和同学们交流了好多青春期时的烦恼。让他们更加知道学习和努力的方向。这个方法确实效果比第一种方法的效果好了不少。从这事中,我知道人做事情是不会一蹴而就的,想要把事情做好,必须要尝试不同的方法,最终选择一个最好的。

  我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学到的当然不只这些,这只是提到的两点,其他的还有很多,简单的言语并不够我表达,我只是概括的说两点。总之,这个暑假我过的很充实,很感谢暑期班的老师给我这个机会,也很感谢孩子们教会我许多,也感谢和我一起工作的朵拉老师。这个夏天的回忆,我会一直珍藏在我的脑海里。

  2023劳动教育课的心得体会精选篇5劳动是一种锻炼;劳动是一种美德;劳动是一种修养。人们在劳

  动中逐步探索,认识事物,为社会创造和积累更多财富。同时,在劳动中不断完善自身。从古代“钻木取火”到现代卫星遨游太空,从栖身洞穴到如今建造高楼大厦,从刀耕火种到时下科学种植养殖等,无一不充满着艰辛和创造,充满着人类智慧的结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新时代中国日新月异,各项事业蓬勃兴旺,这是广大劳动者勤勤恳恳干出来的。时代在变,但奋斗底色不变。从老一代劳模王进喜、时传祥,到新一代敬业奉献模范罗阳、时代楷模黄大年,还有新近评选出的刘云清、王中美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正是一代代劳动者接续奋斗,铸就了中国大踏步赶上世界潮流的发展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新时代。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来说,劳动的意义非同小可。它使我们增长知识,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正如萧伯纳所说:“劳动是唯一导向知识的道路。”通过劳动理论课和相关的劳动实践,我们懂得尊重劳动者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明白了劳动不仅仅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享受劳动的过程,体会劳动的经历,获得丰厚的人生感悟。不劳而获得者拥有的只有贫困,不仅是物质上的贫困,还有精神上的匮乏。劳动使我们在合作中学会为人处世,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也使思维在不断思考中得以升华。

  勤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之一,勤劳的人或许不会创造多么大的经济财富,但是在同等条件下,勤劳的那—个人绝对会生活的更好,也绝对会创造出更大的精神财富。我们身为当代的青年大学生,就更加应该要继承好、发扬好这一美德,应当明确,劳动不仅是我们口头上的豪言壮语,也要真正体现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用朴实的行动来证明和体现,去真正的理解并实践劳动。我们应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积极投身于劳动实践中去,在劳动实践中收获“果实”,不断成长,完善自我,从而为祖国建设铺路架桥,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

推荐访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汇总 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