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18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18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18篇,供大家参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18篇

篇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关乎到人才培养方案能否落到实处。2005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该通知提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理论课)主要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这三门课程形成,其主旨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政策,做到知行统一,在实际教学中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数是在这三门课程中完成的。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和创新,从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不仅有利于减轻学校管理学生的负担和压力,同时也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素养的有修养有技能的全面型人才。

  二、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而思政理论课在其工作中起主要作用,民办高职院校应重视并及时改进一些不足之处,否则将会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下面从三个主要方面来谈存在的问题。

  1.民办高职院校生源的复杂性加大了思政理论课的难度。民办高职院校的招生与普通本科和公办高职院校不同,生源结构复杂,层次不一,既有普通高中毕业生,也有“3+2”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有的入学成绩较好可能由于当时报志愿和专业误差等因素的影响而上了高职院校,也有学习成绩差、在校表现也不好最后由于家长的要求或同学间的攀比等因素上了高职院校。因此这些学生在文化程度、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水平、学习态度和学习难易接受度等诸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所以思政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往往会感觉到有些措手不及,在课件安排中也存在无法统一的问题。

  2.民办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得不到重视。由于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针对性比较强,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每位学生在毕业时有一技之长,找到一份对

  口工作,增加就业率,民办高职院校更是如此。这也就在客观条件上使思政理论课被忽视和淡化。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加强办学特色、提升专业技能、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以此来提高学生就业率,最终提高生源数量,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基于这样的管理模式,学校对思政理论课只是流于表面,浮于形式,对于思政理论课教师而言也是力不从心,很难见到实效。因此,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重视,忽视了学生身心素质的拓展,既然学校都不够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那学生的表现就是“无所谓”、“无聊”等心态,进而让学生感觉在高职学校的目的就是掌握技能,找好工作,无视社会的需求。

  3.思政理论课缺乏社会实践。思政课教师在每学期的教学进度中虽然都会根据教材安排不同的实践教学,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中安排全班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亲身体验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发现社会中的不道德行为,这样亲力亲为的效果要比坐在课堂中讲社会公德的要求效果好很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中安排学生集体参观历史遗址、革命老区,在参观的过程中由教师做导游讲解课本知识,让学生亲身感受当年的历史情景,这样的实践方式不仅受学生欢迎,而且使思政理论课更具实效性,摆脱对思政理论课传统枯燥无味的刻板印象,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学校重视度不够,经费划拨不足,学校教学管理的不支持,教学课时分配不足,考虑学生的安全问题等因素,导致思政实践课无法有效实施,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刻板印象。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改进策略

  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职业教育充分结合,根据学生专业特点采取创新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从而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下面从三个主要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策略。

  1.重视主体参与,拓展实践教学。思政理论课教师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安排不同的课外实践。学生可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全面了解自己和社会,亲身感受课本理论,从而开阔眼界、拓展视野、提升思维,提高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例如:运用反课堂教学。由于受民办高职院校的特殊特点限制,为了加强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活动或是动手实践的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园进行调研、考察、采访等,然

  后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讨论和熟悉,让学生亲身感受课堂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思政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突破传统模式,改革考核制度。思政理论课传统的考核方式是由平时成绩(考勤、上课表现、作业等)加考试成绩(开卷或是闭卷)组成,这种考核方式显然不能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反而增加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应试心理。民办高职院校可以大胆改革考核制度,将思政理论课的实践环节加入考核体系,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根据需要增加思政实践课的学分设置,从制度上来约束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和关注。

  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师资建设。由于受学校对思政理论课不重视、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反感等各方面影响,部分思政课教师也会缺乏自律精神,备课不够用心,讲课缺乏自信,有的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有的教师上课与学生聊一些偏离课堂的话题,这样不仅会加深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厌恶,觉得学不到有用的东西,而且也会使教师觉得没有职业成就感,造成双方陷入教学尴尬局面。所以,高职院校应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严格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备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例如:思政理论课中有讲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些历史问题,对学生而言无经历和历史实践,自然觉得无聊,教师可将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文化的变化与当代文化相互结合,谈谈学生未来的发展,这样会更加吸引学生的内心,也可以增加思政理论课堂实效性。因此,只要用心去挖掘知识间的连接,自然会做到让学生感兴趣的课堂。

  

篇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研究

  马玲

  【期刊名称】《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08)011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应包括: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载体.协调论认为,协调力大的理论具有更大的真理性.在实践教学中,我们重视人的因素,教学载体多样化,就能够增强思想政治理论的背景协调力,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繁荣.

  【总页数】3页(P108-110)

  【作者】马玲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髋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南阳473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创新研究[J],齐晓明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研究[J],陈宣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与研究——理论要升华实践无止境[J],薛春梅;练崇潮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的路径研究[J],常松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研究[J],赵林楠;隋建华;王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像其他新生事物一样独立学院的办学过程中必然遇到许多困难与挑战尤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如何抓住教育规律的本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开展集兴趣性创造性多样性为一体的思想理论课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摘要: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为社会培养众多符合市场需求的各类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在其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与挑战,近些年独立学院在对学生思想理论培养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尤为突出。学生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思政理论课专职教师严重不足、学校对思政课不够重视等现象很普遍。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科学性与高度统一的课程,既能给学生传递科学的理论、思维方式,又能给学生传递科学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独立学院应转变教学方式,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开好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独立学院是近些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创新的特殊产物,旨在培养符合自身办学特质的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各独立学院全面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渠道。202__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深刻阐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中的重大意义,从多角度分析了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像其他新生事物一样,独立学院的办学过程中必然遇到许多困难与挑战,尤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如何抓住

  教育规律的本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开展集兴趣性、创造性、多样性为一体的思想理论课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一)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错误认知。笔者走访了省内多所独立院校,在考察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对学院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理解,有些学生甚至认为不需要开设此类课程。在大部分学生的理解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被定义为“副课”,其重要性远远低于他们的专业课。他们大多数为9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父母长辈呵护备至,容易形成较强的自我意识,缺乏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因此,我们时常在思政课堂上看到一些令人头疼的场景:多数学生都在默默无闻地做着“低头族”,上课睡觉、玩手机、交头接耳等现象屡禁不止,对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内容漠不关心,很难在同学们当中产生共鸣,实现不了授课目标。同学们对其专业实用知识感兴趣,却忽视政治理论知识的培养,殊不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科学性与高度统一的课程,它承载着鲜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如何提高思政课堂学生的“抬头率”成为思政理论课教学研究的首要问题。(二)独立学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够重视。独立学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视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对思政课教学的专项投入不足;二是学校对思政课教师的培养不够。独立学院在整体统筹课程安排时,每当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安排有冲突时,思政课程往往要给专业课让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

  师因教学而教学,学生为学分而学习,大部分独立学院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立德树人”的目标,因而很难在教学中取得有效的实践成果。专业的思政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表现必须是积极的,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保持家国情怀、创新课堂教学、自律要严,自觉弘扬主旋律、人格要正。与此同时,有些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师资比严重不足,专职思政教师极少,部分学校甚至会让完全不是思政专业的辅导员教思政课,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专业性与吸引力。(三)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吸引力有限。从独立学院的学生上课态度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对其今后择业没有太大帮助,不像专业知识能给他们带来实际帮助。在同学当中普遍认为即使上课不认真听,期末考试依然可以很顺利通过。学校一般对思政课的考核也较为简单,通过论文或者开卷考试的方式来进行,因此大多数学生认为这门课并不容易挂科。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很难在课堂上与老师产生共鸣。有些老师因为课时安排有限,盲目的删减和压缩知识点,知识点讲述不清,学生课后也不再对上课内容进行思考和实践,很难帮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解透彻。教师为了应付教学任务,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鲜少帮助并引导学生继续研究相关知识,导致这门课在学生心目中印象不深刻。

  二、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一)从学生的角度探究思政理论课的价值取向。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独立学院的学生与其他本科院校的学生有所不同,他们当中不乏高考发挥失常的考生,进入大学之后,不少学生对自己的

  学习能力产生怀疑,甚至潜意识里存在很强烈的“失败感”。在进入大学后,与高中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让他们短时间难以适应。“以人为本”是高校思政理论课的重要意义。根据不同专业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讲趣味与品位结合,通俗与学术融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播音专业的学生,通过朗诵《红色家书》让他们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先烈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让爱国主义情怀深入学生心中。针对美术专业学生,通过绘画中国共产党党旗等实践活动,让同学了解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进程,对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有了更强烈的认同。思政理论课的课堂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从过去简单的课堂教学延展到线上和线下的互动交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营造宽松愉悦、充满活力的教学场景和氛围,给学生深刻的教学体验。不断改革与创新教学教法,建设处处可及的网络教育空间,与时俱进,不断加强思政课堂的兴趣性,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满意度。(二)适当增加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考虑到实践教学存在很多困难,如:没有配套的专项资金、学生实践教学的安保问题、思政教学基地资源短缺、学院教务处教学组织困难等(思政课基本都是大班教学,很难协调各班统一时间进行实践活动),导致该类课程被边缘化,整体地位低,实践教学被轻视乃至忽视。因此大多数独立学院基本把思政理论课的教学都安排在教室完成,鲜少有机会进行实践教学。事实上,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也可以在校园内进行:如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组织辩论、讨论;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找出真理;参与式教学,安排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变“听课”为“讲课”,这样的换位体验,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们进一步增强对授课内容的认知与理解;结合学院团委组织的“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与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使有限的教学资源、资金和时间得以综合利用。(三)加大思政课专业教师队伍的投入与建设力度。全国高校思政教师座谈会指出,要理直气壮的开好思政课,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信念的人讲信念。独立学院应正视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足的现状,致力于打造一支具有深厚情怀的专职教师为主、富有家国情怀魅力的专兼结合教师。加大对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培训力度,重视教师的理论知识研修和师德师风的表率作用,悟真理、求真理、明事理,提高政治能力,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设置思政教师专项考核制度,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养。教师通过自律严格要求自己,修炼自己,做到课上课下言行一致,网上网下说法一致,在知行合一当中,润物细无声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加大对思政理论课教师的资助力度,增加专项经费,支持教师不断增强理论引导能力、学术研究能力、课程教学能力、回答重大的现实问题能力。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决定了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高课堂的“抬头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们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改革创新,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接班人筑牢思想基础、提供价值引领。

  【参考文献】[1]路淑英.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7,23(4):97-99.[2]张天舒.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以河北大学工商学院为视角[D].保定:河北大学,2010.[3]安龙涛.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4]丁春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创新研究——现状、问题与原因[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11.[5]万泽民,徐定高.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路径.中国电力教育,2013(14):138-139.作者:张雯成单位: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

  

  

篇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研究

  作者:李智慧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23期

  李智慧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100024)

  摘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实践教学。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生人数多、课程涉及内容广的现状,如何采取有效的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调查研究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现状为基础,提出以构建课内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方法为途径,为更好地做好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实践教学;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215-03

  一、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设计的基本界定与组织

  为做好这次实践教学的调研分析,对调查对象的范围和调研的组织实施进行了界定。此次问卷的发放范围是选择大学三年级学生,包含语言院系和非语言院系,共200名。他们大学一年级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二年级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可以说对于四门必修公共课程都有体验。利用现有课堂开展调查,要求各位任课教师在规定时间发放问卷,确定问卷发放范围,确保答卷的客观性。

  (二)调研结果分析

  1.学生对于实践教学作用和意义较为认同。从图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对于理论学习的作用较为认可,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调动学习积极性、强化理论学习效果、寻找不足促进学习。

  对于开展实践教学的意义,40.85%的学生认为是加深社会认识,33.01%学生认为是增强实践能力。可以看出,学生对于通过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能更好地加深认识社会,增强实践能力更为重视。

  2.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相对集中。对于学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学生对给出的校外基地考察、社会热点问题研究、农村调研、企业考察、竞赛活动、参观展览、课堂讲解、读书会、校内调研、观看影片、假期实践等11个选项均有选择,体现了我校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但比例超过10%的集中于以下四项:

  对于学生参加过的实践教学形式,排名前四项的与学校开展的实践教学形式相符,这些教学形式适合学生特点、与理论教学结合紧密,便于教师指导,因此采用率比较高,这些原因在对教师的调查中也得到证实。

  3.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相对分散。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效果好的形式为观看影片、社会热点问题研究、校外基地考察、企业考察、参观展览,以上各项的好评度占总选项的70%。

  对于实践教学效果较差的方式,排名前四位的分别是课堂讲解、读书会、校内调研、农村调研。对于实践教学效果差的原因,教学中的形式不够新颖、趣味性不高是学生较为关心的因素。

  4.实践教学参与的主动性不高。对于选择实践教学形式的原因,排名前四位的原因分别是学校统一安排、自己感兴趣、实践内容吸引人和锻炼机会多,占总比例的81%。

  对于在什么场所参加过实践教学活动,排名前两位的分别为课堂和校园,可以看出课内实践教学和校园内实践教学所占比例较大。

  认为何时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最理想,选择随堂进行的最多,接近半数。学生更倾向于在思政课课堂上参与实践教学,这也印证了课堂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5.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主客观因素较多。认为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教师个人因素,分析可以看出各个选项所占比例差别不大(除了其他选项之外),体现了实践教学要求思政课教师具备多种素质,综合能力要强。

  学生认为哪些因素可能成为他(她)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障碍,时间精力和目标不明确成为首要原因,其他三项所占比例相差不多。这反映出实践教学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对此认知也比较明确。

  对于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因素,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经费场所、教学形式、课时、学生重视程度等,形式缺少创新排在第二位。

  二、确立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的原则

  思政实践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组织安排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设计的实践教学的方式越灵活、得当,学生参与的范围越广、程度越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也就越好。

  1.与不同课程和授课内容相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分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不同课程特点不同,应针对课程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形式;每门课程涵盖内容也不同,所选择的形式要与每章的授课内容相适应。

  2.与学生的性格特点相适应。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关心国家大事,但对于某些问题的认识存在偏激的情绪,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有排斥的情绪。教师在实践教学方式的选取上应充分考虑他们的性格特点,让他们感兴趣,能够参与进来,并有所收获。通过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加深他们对理论的认识,理清自己思想中的困惑。

  3.与生活实际相适应。实践教学形式的确定应具有时代性普遍性,通过采用此种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对理论的共鸣,从而达到对学生普遍感染和深刻启发。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寻找和发现,选择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学生钟爱的人人网等网络媒介都应被充分利用。只有根植于生活本质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才是鲜活的和有说服力的。

  在确立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时也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关系:首先,要处理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实践教学更容易使得理论通俗化、生动化、形象化。其次,要处理好学生的需求和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之间的关系。再次,要处理好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和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的协调关系。

  三、精心谋划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

  从当前的教学实践和已有的理论探讨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按照发生的场域,可以分为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教师要按照三项原则,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有针对性的选择方式方法。

  

篇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情况调查研究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德育教学部通过面向全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外部环境四个维度对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在剖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对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情况调查研究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德育教学部通过面向全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外部环境四个维度,对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在剖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对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了探索与思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外部环境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途径。目前,“90后”学生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的主力军,如何把握“90后”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而改进和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成为摆在思政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基于此,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德育教学部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情况调查,并对调查结果深入研究,进而进行深入的探索与思考。一、调查的目的、对象及内容(一)调查目的此次调查是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外部环境四个维度,深入了解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实际,掌握珍贵的一手资料,并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新问题、新特点,进行有益的探索和思考,从而确定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的方式方法。(二)调查对象此次调查对象的范围覆盖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各个年级、各个专业,调查方式是抽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实收问卷600份。(三)调查内容调查内容依据不同维度分4个部分,共31个问题。1.教师教学部分教师教学部分共有11个问题,分别就教师素养、教学方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影响教学因素、教学中存在问题、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2.学生学习部分学生学习部分共有12个问题,分别就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学习感受、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3.教学管理部分教学管理部分共有5个问题,分别就课堂管理情况、成绩考核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4.外部环境部分外部环境部分共有2个问题,就外部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并设置了开放性问题就外部环境营造征询了学生的意见。二、调查结果分析与研究(一)教师教学维度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个人修养成为吸引学生学习的重点;教学方式、手段及内容成为亟待改革的难点;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成为学生关注的亮点。1.教师的个人修养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个人修养已经成为吸引学生学习的重点。在“影响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因素”一题的统计结果中,“教师的言谈举止、个人修养”选项有175名学生选择,占该题全部参与学生比重为31%,仅次于“与学生关系的融洽程度”选项(221名学生选择,比重为39%),而与学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建立在教师个人修养上的,可以说,教师个人修养已经成为吸引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在“教师个人修养”一题的统计结果中,道德风尚、幽默风趣、智慧思想成为学生最为关注的要素,选择的人数分别是161人、135人、121人,所占比重分别是27%、23%、20%;而学术知识、实践技能却退居次要位置,选择人数分别是75人、101人,所占比重分别是13%、17%。2.教学方式、手段及内容调查结果显示,教学方式、手段及内容成为亟待改革的难点。教学方式陈旧是老问题了。在“思政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最主要原因”一题的统计结果中,”教学方式陈旧、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项,有178名学生选择,占比重最高的24%。在教学手段方面,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在“思政课老师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效果”一题的统计结果中,“非常满意”“满意”选项分别有125人和221人选择,所占比重分别是23%和41%。

  教学内容方面,与实际相关的内容得到学生的青睐。在“思政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最主要原因”一题的统计结果中,“讲授内容与社会现实脱节,照本宣科”共有124人选择,所占比重为16%。在“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亟待采取的措施”一题的统计结果中,“理论联系实际,解答大家关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选项,共有190名学生选择,所占比重为31%。3.实践教学环节调查结果显示,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成为学生关注的亮点。在“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亟待采取的措施”一题的统计结果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选项共有163名学生选择,所占比重为22%。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效果”一题的统计结果中,“非常好”“比较好”选择的人数分别是132人、180人,所占比重分别是29%、40%。而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形式”一题的统计结果中,“听报告看录像”成为学生的首选,共有265人选择,所占比重为52%。(二)学生学习维度调查结果显示,学习兴趣匮乏,成为教学开展的重要牵绊;学习目的有着明显的功利化因素;学习态度呈现出两极分化倾向。1.学习兴趣调查结果显示,学习兴趣匮乏成为教学开展的重要牵绊。在“思政课学习兴趣”一题的统计结果中,“有点反感”选项,有152人选择,占比重最高的32%。在“思政课学习中碰到的最大问题”一题的统计结果中,“学习动力不足”选项,有176人选择,占比重最高的36%。在“思政课学生逃课主要原因”一题的统计结果中,“对思政课不感兴趣”选项,有176人选择,占比重最高的36%。2.学习目的调查结果显示,学习目的有着明显的功利化因素。在“学习好思政课的主要原因”一题的统计结果中,“遵守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和“应付考试拿学分”选项有276人选择,占比重最高的46%。当教师知道学生的关注点后,就要对症下药。将思政课的知识与学生的关注点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讲授、可以评论,夹叙夹议,旁征博引,自然会激发学生对上课的浓厚的兴趣。当然,如前所述,如果辅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就会有更强的吸引力,取得更好的效果。2.端正态度:除去功利修自身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思政课是为了修学分,不挂科,自身并没有对思政课产生的教育效果有足够的认识,这也是造成学习态度不端正、逃课率高、

  到课率低的根源。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让学生认识到思政课学习的重要性。要花更多的时间、更大的气力让学生知道学习思政课的价值与意义,才能唤醒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热情。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鲜活的实例来加深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摈弃以往对思政课敷衍了事的错误想法。否则,学生抱着无所谓的学习态度,学了也不知为何而学的状态,是无法端正学习态度的。(三)加强教学交流,创新评价体系就教学管理维度来说,单纯的教学管理问题不大,但教学交流和教学评价却需要进一步加强。1.教学交流需加强目前,高职院校内外思政课教学虽有一定的教学交流,但还远远不够,部分教师对取长补短、精益求精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思政课的交流,通过交流来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要搭建平台,就具有共性的教学问题进行研讨;要多创造机会互相听课,通过教学实践的交流来共同成长。2.评价体系须创新思政课与其他课程有很大的不同,单纯的理论知识考试既不能准确地反应学习的真实情况,又难以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功能。因此,要创新评价体系,要将理论知识学习、思想政治素质修养、实践活动等内容纳入评价体系,让评价贴近学习的真实性,并且释放促进成长的教育功能,知道和帮助学生进一步成长。(四)协调学科关系,做到里应外合就外部环境维度来说,协调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开发校外实践资源是目前工作的重点。1.与专业课并行此次调查中,专业课教学成为影响思政课教学的重大外部因素。事实上,这并不让人感到意外。高职院校学生属于应用型人才,专业课对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学习中心放在专业课上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思政课与专业课并不矛盾,并不存在着博弈,相反,思政课与专业课具有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特点。思政课里面的很多内容可以放到专业课里

  去实践,而未来职业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需要思政课的知识来解决。因此,要准确定位和协调好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2.里应外合促教学思政课教学除了学校和院系的重视之外,还需要积极开发校外资源。学校的教学资源毕竟有限,尤其是实践环节的教学资源。我们可以积极开发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实践,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因此,扩大思政课教学的外延,让思政课课内学习与课外时间双轨并行,做到“里应外合”,更好地释放思政课的教学功能。四、总结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了解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呈现出的新特点、新趋势,并在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新趋势、新特点,力求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外部环境四个维度上有新的探索与思考。“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

  

  

篇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研究

  为提高教学有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一系列改革,成果丰硕,但仍存在较多问题,如课堂吸引力不足,教学形式单一,社会、学校重视不足等问题。针对问题,本文认为应在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拓展实践教学、网络教学新空间,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多维度、“学校—學院-教师”多层次互动体系等方面做努力,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效果,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有效性成为衡量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在新形势下,面对多元化思想文化冲击,应对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各种社会反映,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便成为摆在国家、学校及老师面前的重要问题。研究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与问题

  党中央历来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宣部、教育部先后发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指导性意见,强调进行课程改革和课程体系创新增强思政课程教育有效性。近几年来的改革实践,收到良好的效果,极大的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仍然存在以下问题,有效性还需进一步提高。

  (一)课堂教学吸引力有待继续提高

  大学本科四门思政课各有特点,又一脉相承,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该课程的理论性相对更强,尽管各高校进行了相关教学改革,以增进课堂吸引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课堂效果,但总体而言马原课程教学仍存在较多问题。

  1.課程与实际的结合度仍需提高。马原课程体系庞大,理论性较强,很多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只注重理论的讲述,而忽略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使得很多学生在思想上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已经脱节,很多理论已经是过去时,而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更没有找到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生活的切合点,没有发现马克思主义与自身的相关性,从而出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认同,缺乏上课积极性等抵触情绪,而使得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马原课程与现实结合的力度仍需提高,应结合社会生活实例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关注学生生活、学习、成长中的困惑,逐渐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融入到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真正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

  2.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性有待提高。为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有效性,各高校对课堂教学组织组织形式进行创新,增加师生互动、抛出问题学生回答等多种方

  式倡导学生参与课堂。并探索采用学生小组讲解专题、主题辩论,设定主题让学生利用所学原理结合实际进行作品设计,并利用网络展播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努力拉近课堂理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距离,对于增强课程有效性有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很多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为互动而互动,没有真正的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并且由于马原课程本身内容较多但课时有限,导致师生互动的时间并不充足,很多师生互动环节进行的比较仓促导致互动效果减半,从而使得课程教学有效性提高程度有限。所以很有必要探讨思政课课堂教学组织新形式,提高师生互动的多样性。

  3.教师综合素质存在提升空间。作为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马原的教学难度很高。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真正实现马原课程的预期教学效果,对于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是极高的。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有坚定的思想信念,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首先自身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才能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真正的入脑入心,实现马原课程的本质目标;同时,要求教师必须对思政教育抱有极大的热情,爱岗敬业,用热情感染人,用理论说服人,让学生从马原课堂中感受到教师及课程本身散发的正能量,更容易调动起学生的正面情绪,达成理想教学目标。但学生、学校、社会给予思政课教师的压力也是巨大的,在长期从事思政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不配合以及学校、社会等给予的不公正的评价,使得一些思政教师的职业自豪感丧失,出现职业懈怠,教学热情逐渐流失,从而对思政课程教学效果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其次,要将理论性很强的马原讲好、讲透,并让学生乐于接受是一件充满挑战性的工作,要求马原教师必须有很强的理论功底同时有很好的教学艺术。马原课程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并且在讲解的过程中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整体性,对于马原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理论水平要求极高,而从事马原教学活动的教师有些来自于哲学相关专业,有些是具有经济学相关背景,所以马原教师在自身专业领域之外必须加强学习,从而提升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理解,增强自身理论修养,为讲好、讲透马原课程做好准备。但同时由于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在讲解的过程中必须有一定的教学技巧与教学智慧,体现教学艺术,这样才能将理论性的东西,以更生动的形式和生动的语言展现给诸位同学,使得学生乐于接受,学有所获,增强马原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形式单一

  过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采取课堂教学形式,灌输式教育为主。随着社会发展,思政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各高校也在积极探索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以及网络教学有效融合的方式,并且取得一定的进展,学生参与思政课程的积极性有一定提高。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仍然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由于受到设施、成本等的限制导致实践教学受限,网络教学设计不完善,课堂、实践、网络“三位一体”的互动教学模式并没有真正成型。在通过多样化教学形式促进思政课教学有效性方面仍然有极大的空间。

  (三)学校、学院及社会等重视不足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关键,直接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所以有效的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的事情,也是学院、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事情。但现在往往是社会将全部的责任归于学校,而学校将全部的责任推给思政课教师,而又缺乏对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足够重视,并且还可能出现在有的学院专业课教师对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拆台”行为,甚至有些学校领导也持有有思政课无意义的观点,使得整个社会、学校并没有形成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体制机制。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篇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研究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对象等方面存在自身的特殊性,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进行针对性研究。文章拟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就高职院校应如何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教育教学作初步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在校大学生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对学生的终生发展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研究的必要性(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定位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能力本位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应基于职业能力系统化,面向整个职业而不是面向某一个职业岗位,以职业能力分析^p为基础,把从业所需要的技能、知识、态度有机地整合,特别强调在培养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的同时培养关键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孤立的知识和技能,而是使学生既掌握做事的能力(即职业专门技术能

  

  力),又学会做人的本领(即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而在培养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起着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为例,这是针对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团结协作精神、诚信意识、艰苦奋斗精神、心理素质)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征及现状表述为增强教学实效性,必须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p。高职院校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向上,思想活跃,但由于生毕竟不同于本科院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不高,学生心理压力和困惑较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内心普遍存在自卑感,自我意识不强。高职院校新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感,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因为没能实现上本科的美好理想和愿望,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挫败感。许多高职学生是因为家庭负担不起比较昂贵的三本院校学费而无奈选择了高职,而高职在社会上得到的认同度仍然不高,学生由此容易产生一种挫败感和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和失意感在他们

  

  进入高职院校后没有迅速挥去,不少学生不能很快调整心态面对现实,而此时的他们正处于自我认同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可能导致“自我认同危机”,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是缺乏学习动力和目标,对未来感到迷茫。绝大多数新生对于大学的学习生活特点不是很了解,既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与期待,又感到茫然有些不知所措,有一部分学生因不适应大学新生活而产生失望、不满的心理;有一部分学生因不了解或不适应职业教育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加剧了失落和自卑等消极情绪;同时,新生入学时往往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更缺乏青年学生应有的使命感,不少学生感到空虚、无聊、无所事事,但又不满意自己这种消极状态,因此感到有些迷茫甚至苦闷。

  三是部分学生和老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中小学都开设过思想品德课,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认为这门课可有可无,在师资配备上较弱,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入大学之后,许多学生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可以,对于作为隐性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内心不重视,或抱着观望的态度。还有部分辅导员和专业老师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他们的言行对学生也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加强教学针对性的对策与思考(一)学校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大思政氛围首先,学校党委、各职能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从学校办学方向和办学性质的高度考虑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在培养学生的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高职院校要严格对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标准(暂行)》及国家有关文件精神来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长效机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实效性。其次,学校学工部门、宣传部门、二级学院要齐抓共管,营造良好的大思政氛围,特别是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让莘莘学子在良好的氛围中思考自我、感悟人生、成长成才,这样才能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二)针对高职学生特点,不断加强教学改革1.整合教学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变化。一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整合教学内容。以“绪论”中“

  内容整合成三大模块,即心理调适模块、人生目标教育模块和人际交往模块。

  心理调适模块内容是帮助学生增强自我意识、重塑自信心。针对新生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教师非常有必要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适,使学生增强自我意识,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的智力发展具有无限可能性和后天可弥补性,世界上不存在谁绝对聪明的问题,只存在某人在某方面智力突出、在某方面特别能干的事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关键在于要客观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同时要敢于挑战自我、塑造自我,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人生目标教育模块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奋斗动力。这部分内容涵盖了高职发展前景、大学学习生活特点介绍、目标在人生中的功能与作用。针对大部分学生对于上高职的自卑心理,教师非常有必要介绍国家对高等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职发展现状及前景,结合校情校史教育,介绍杰出校友的事迹,使学生认识到,上高职院校一样可以很好地成才、实现人生理想,激发起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与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尽快确立目标,并且要学会选择与坚持。

  二是根据学生的岗位群(专业)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如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该

  

  岗位的典型事件、职业道德要求、法律案例和成功校友事迹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该岗位的热爱之情与关键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三是在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实践结合起来。高职学生的专业实践或实习时间较多,在此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种种思想困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主动了解所带学生专业实践计划,事先确定实践教学主题,及时解决学生可能出现的思想问题,有针对性地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2.注重教学设计,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吸引力。教学设计是指在一定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优化组合教学资,使其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开展,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从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设计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学改革往往只是停留在教学手段的改进上,在教学模式上却仍然是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师生缺乏互动;在教学方法上比较单一,往往注重理论讲授,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能力培养,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针对“基础”课的课程特点及高职学生的思想认知特点,笔者及所在教学团队探索出“内容导入+情感体验与领悟+问题讨论与总结”的双向教学模式,力争在每一堂课中都能紧紧围绕某一个教学主题,从多层面、多角度来组织课堂教学。其中,在内容导入环节,一般是通过学生关心的新闻事件、人物或有趣的故事来引入主题,也可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引入主题;情感是打开求知大门的钥匙,在情感体验与领悟环节,往往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案例教学或情景教学,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真切体验,对所学知识有所领悟,从而得到情感上的认同与支持;最后,通过问题讨论与总结,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p、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认真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在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下,可以依据具体教学内容,综合运用理论讲授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专题讨论法、主题演讲法、现场展示法、归纳小结法等,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p、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获得思考的乐趣,增强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必须针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篇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摘要】本文阐述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和提高实效性的涵义;论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加强实践性提高实效性的必要性;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加强实践性、提高实效性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学生的必修课,它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武装学生头脑的重要使命,它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传播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其教育目标不仅要解决学生的“知”,更要解决学生的“信”与“行”,就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传授,使学生产生信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知”与“行”的统一,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荣辱观。

  如何提高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呢?笔者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效性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提出及其涵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提出经历了一个过程。首先提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是在1964年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直属高等工业学校教学工作会议座谈纪要”文件中,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环节是在21世纪初才提出来的。在此之前,无论是中央及教育部下发的有关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文章,基本上都没有涉及实践教学这一环节,经常提到的只是社会实践、社会活动、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范畴,最早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是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于2004年6月30日——7月2日在江南大学主办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研究会上。这次会议总结交流了高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做法和经验,深入探讨了其实践教学的内容、途径、方法、内涵和规范性等问题。它的提出,不仅大大地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进行,而且对推动其研究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那么,如何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涵义呢?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可以按广义和狭义划分。其狭义的实践教学包括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如参观、访问、考察活动、社会研究活动、学雷锋活动、文化科技活动、社会援助活动、勤工俭学活动等等。其广义的实践教学除上述活动外,还包括课堂内若干实践性活动,如播放反映社会主义现实的专题性影视资料、播放社会热点话题、举行课内辩论赛、课堂讲演、模拟法庭或道德法庭等等。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为依托,通过学生对社会实践生活的参与和体验,使其主观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体能力得以优化的过程。也有人认为,应走出课堂,投身于鲜活的社会实践中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是学生直接参与的感性活动。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同,导致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

  各个学校的开展也不一样。有些教师采取了广义的实践教学,有些教师只认同狭义的实践教学。不管怎样,达成的共识是:实践教学是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也是思想政治教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保障。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出及必要性

  解放六十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培养一代又一代新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没有很好地跟上时代的要求,教学效果不理想。正如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6月28日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所指出的: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绝不是可有可无、无所作为的,而是必不可少、大有作为的。但是一个时期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表现在:一方面我们不断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作用被削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如何呢?事实证明,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相当多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原理晦涩、枯燥无味、空洞,虽然教师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地提高嗓门,台下学生仍然是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对教师讲的道理有“排斥抵抗”的现象。如一位中学教师无奈地讲了这样一席话:我讲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学生提出焦裕禄不是市场经济时代的好领导;讲“松树的风格”,学生提出,松树四季不变是一个大缺点;讲愚公移山,学生竟想到要保护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不能随便移山,况且搬家要比移山容易得多,如此等等。

  党中央历来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胡锦涛同志根据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早在2003年12月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结合经济工作和其他实际工作一道去做,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入情入理、入脑入心,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认为,胡锦涛同志这一讲话精神,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明了方向,即必须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所谓针对性,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教学。所谓实效性,是指实际功效或实践效果、预期的目标是否实现及其实现的程度,即为实际效果问题。

  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得把握当前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降低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改措施,才能提高其实效性。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教员的教改问题。毛泽东同志说:“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的问题。”有些教师至今仍按传统的经验教学,企图自己讲什么,学生就信什么、做什么,殊不知如今已是网络时代了,社会信息愈来愈丰富,学生知识面愈来愈广、主体意识愈来愈强,对教育者教条式的政治说教,学生自然不感兴趣,自然会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和“排斥抵抗”。教育者如果仍默守陈规,按改革开放前那种封闭或半封闭式的做法向学生灌输训导,还期望学生积极响应,其结果注定是低效的,教学效果必然会降低。

  

篇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一、关于__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重要论述的研究

  __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论述为现阶段和下一阶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有教授指出,__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从整体性的视角突出强调了教育主体、教育方法的相互协同性,强调多条路径共同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既强调利用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又强调社会多方面的密切配合;既强调依靠教师言传身教、青年学生勤学奋斗,又强调家庭教育和社会育人环境的营造;既强调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又强调知行合一、实践育人。有教授认为,正确理解和把握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是全面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实践教学全过程的关键要素,要通过设置资源目标、创设主流氛围、转换实践价值、建设教师队伍、完善发展测评等路径培育师生主体性,全面推进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也有与会学者结合__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核心问题阐述了要守土有责,种好责任田,以身垂范带动大学生勤学修身、励志奋斗。有学者指出,“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师的培养目标,具有传播国家意志和价值体系的重要使命,肩负着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要将“立德树人”意识贯穿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二、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制度创新的研究

  实践教学的制度创新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与会专家学者就下一阶段如何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制度化、体系化发展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有教授主张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统一,进一步落实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制度,通过全方位的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模式创新、渠道创新以及机制创新来实现深层次、多角度的实践教学体制改革。有教授将北京科技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作为案例进行研究,系统阐述了通过拓展假期综合性社会实践,形成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系统性实践教学;依托课堂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和社团的校园实践;集中假期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共同建设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整个实践教学改革体系。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合不断加深,有参会学者以大学生网络舆情分析系统为依托,根据数据挖掘热点问题并凝练教学内容,以问题的故事化建构教学情景,以故事的价值化推动价值建构,讨论了大数据对于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制度创新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有专家以北方工业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为例,探讨了“大思政”视野下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创新模式。该模式由校内调研、社会热点研究、读书会、农村调研、新媒体公益、校友访谈、暑期调研等综合性、模块化的教学体系组成,在紧密结合并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为实践教学制度改革创新路径的探索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与思路。围绕新时代立德树人融入高等教育教

  学体系的路径选择和机制构建问题,有专家在本次论坛分组讨论中提出要始终以问题导向为中心,以思想价值培育为引领,推进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隐性教学有机融合,不断整合校内外育人优质资源,探索校内外育人主体协同联动机制的形成与发展。

  三、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

  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的创新与完善,与会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建设性观点和建议。有教授指出,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德育课堂的必要补充,是高校德育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当前的实践过程中,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受到德育功能的发挥受到制约。为此,必须促进学校、社会和家庭的认同以及协同一致,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健全考评体系,真正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德育功能。此外,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学生成长环境的改变,大学生认识社会和表达观点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有学者认为将微电影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已经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要通过细化教学安排、整合教学内容、转化教学成果、构建长效机制,在下一阶段更好地将微电影教学法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之中。也有与会专家提出,要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以“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博采众长、凸显特色”为原则,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综合设计、全体受益”为宗旨,以地方文化资源的多维融入为视角,以研究性学习竞赛为主要形式,初步建构起具有自身特色的“概论”课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提高“概论”课实践教学的特色性、规范性、实效性。

  四、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经验的研究

  参加此次论坛的专家学者围绕“05方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出的各项要求、高校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如何结合“05方案”切实提升“零零后“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等议题展开了充分研讨。有教授指出,要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特点,将“05”方案同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要求相结合,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的实施途径,形成立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模式,逐渐将理论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好理论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脱节的矛盾。此外,有参会学者在讨论中介绍了本学院在结合“05方案”与自身学校实际的基础之上探索出的“多维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力图从实践教学的组织、实践教学的实施、实践教学的评价等多个维度,对实践教学进行立体化探究,进而达到对实践教学过程的重新建构。2018年是“千禧一代”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元年,同时也是教育部着力推进高等教育本科生教育质量的元年。“千禧一代”虽然拥有大量碎片化的知识储备,但缺乏对于真实生活的深入体验,许多“大道理”“大事件”对他们而言是熟悉而又遥远。如何缩小“零零后”大学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内容之间的距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今后一个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篇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法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合作学习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学生按照一精品文档可编辑值得下载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将课程中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分配个各个小组让小组成员在小组内部进行解决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

  作者:王蕾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27期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升学生德育修养的重要手段,对于整个高校教育来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方法得到不断的更新,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了许多新的技术。新技术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主要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简单分析,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想政治;教学方法;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268-01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在新的时期从整体上看,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实际调查分析之后,我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现状如下: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发展态势良好

  新的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之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新理念新方法的使用,使整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同时在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与科技的关系日益密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教学设备,比如说多媒体信息网络技术的使用,极大的丰富了教学的手段,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从整体上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发展态势良好。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不彻底,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影响了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对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理念新方法得不到有效应用。此外,教师对于新技术手段的利用效果等等都制约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方法介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在新的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必须要通过新的方法来解决。我认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之后提出的新的教学方法,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合作学习法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将课程中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分配个各个小组,让小组成员在小组内部进行解决,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2)合作学习的具体介绍

  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教师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3个或者4个学生为一个单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布置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在小组内部每个人都有各自分工,各司其职,既可以使整个讨论处于有序的状态,也可以保证讨论的有效性。

  2.自主学习法

  新时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对于学生的新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使用自主学习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我对自主学习法的分析如下:

  (1)自主学习法的内涵

  自主学习,就是鼓励学生自己自觉的去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自主学习能力是新时期社会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使用该方法,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

  (2)自主学习法的应用措施

  新时期学生要从思想入手,积极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逐渐学习相关知识,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同时学生要积极主动和他人进行合作,在不断合作的过程中,吸取别的优点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的提高个人能力,促使自身不断进步。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各项思想政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教育活动,积极参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生活阅历,利用节假日看问题,课余实践读报纸等等不断的积累知识,逐渐提高个人思想政治素养。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新方法的应用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新的教学方法。我认为新时期新方法的使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重视程度

  在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背景下,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念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宣传,使广大师生全面了解新方法新理念,从而使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受到师生认可,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全面推广。此外加大对新方法的宣传力度,还可以提高师生对其重视程度。

  2.完善教学主体,提升教育质量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时期要积极促进师生教学角色的转换。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更新自身专业素质,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全方位学习,不断扩充自身知识层面,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使教师在新的时期更加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胜任教学新角色。同时要不断改变学生的思想态度,克服之前懒散消极的态度,使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之中。此外学校要不断完善教学设备,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小结:

  高校学生是祖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新的时期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要在实践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并且在实践中不断的使用新的教学方法解决问题,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郑自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韩东旭;龚芳海;关于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研究[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年01期.

  [3]徐云峰;张嘉友;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06期.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4]杨红;浅谈对话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32期.

  [5]张雅君;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资源配置研究——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为例[A];信息资源配置理论与模型研究——2009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学术研讨会专集[C];2009年.

  

  

篇十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方案研

  究

  摘要:当今时代,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十分关注,加大了投入力度。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政大会上多次强调,应该将课堂实践教学这一主渠道合理利用起来,促进思政课有效地落实,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期待与需求。在新时代背景下,给高校教学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助力,促进教育朝着现代化、网络化的方向前进。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方面应该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构建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借助此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助力。这样可以很好地丰富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与形式,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拓展眼界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与政治素养,这是学生今后学习发展必须得具备的。就这一方面来说,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究意义重大。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

  引言

  高校作为培养重要人才的学校,在新社会发展形势下,要积极进行各方面的改革,提升高校学生综合素质,为后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高校一门重要的公共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增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环节,也是“纲要”课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纲要”课程的实践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和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了解,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通过借鉴历史,培养学生自信又虚心的新民族文化心理特质。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程”的实践教学的形式非常丰富。校内实践一般主要采取“听、读、

  观、讲”等形式。“听”,即组织学生聆听专题报告。例如,邀请一些老红军、老战士做关于中国革命方面的辅导报告,或邀请省内外、校内外知名的专家和教授就当前国内外形势和重大事件进行专题辅导。通过聆听报告,使学生眼界更加开阔,增长见识。“读”,即读经典著作和文献。例如,指导学生精读中国革命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相关的经典著作和文献,如《辛亥革命史》《五四运动史》《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开展读书报告会,使学生深刻领悟经典的理论精髓,进而提高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观”即观看红色电影。通过观看中国近现代史相关主旋律电影,如《辛亥革命》《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加深学生对革命历史的理解,领会革命精神的内涵,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教育广大青年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任。观影实践活动结束后布置观后感。“讲”,即开展主题演讲。以中国革命进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纪念日为契机,利用重大革命事件纪念日、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鲜明、感染力强的主题演讲活动。以历史上的今天为主题,组织学生分组制作课件并进行宣讲,以帮助其深刻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所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及其对今天的影响和意义,培养大学生以史论今,从历史中借鉴经验教训的意识。

  2加强以新媒体为依托的工作方式转变

  高校学习的思想政治课程是大学生初步接触、逐渐熟悉、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政策和方针的主要渠道。因此,必须使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跟上时代发展,包括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方法,并且还需要提高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在新媒体环境下,当代学生的思维开放性越来愈强,包容性也是如此。因此,必须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主动发挥当代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结合学生个人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查阅相关资料、利用相关的知识点尝试解释当前热点话题及自己制作PPT并按时在课堂上做汇报。加强思想政治课堂的转变更多的是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并且经过教师的合理科学引导,让课堂成为学生思想碰撞的场地,而不是禁锢学生思想的工具。除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使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外,学校各部门的社交平台也应该参与其中。结合新闻时事,学校各部门都应在其社交平台,如微信公众号、认证的微博账号以及抖音账号等,进行报道并加以正确引导。这样做

  的好处是学生每天很长时间与手机相伴,他们都是利用手机来获取外界的信息,通过官方渠道获得的信息,会让他们对事件有更全面的了解,而不至于因片面了解而发生错误。

  3“四史”教育融入路径

  3.1设计媒体组合方案,融媒体优化课堂实效

  新时代的课堂教学与以往相比,多种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实效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多种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大部分集中在课堂教学上,不至于“开小差”。另外,使用学生喜闻乐见或者具有时代气息的工具,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弥合“代沟”。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图文、音频、视频、微信小程序等多种手段,也可以在终端使用印刷教材、PC端、手机端等不同的方式,这些融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无形中就接受所学知识。现在很多高校都推出“智慧课堂”,在教学过程中也实现了互联网和课堂的连接,为融媒体的教学手段提供基础。“四史”教育内容呈现的方式如文字、图片、短视频、专题形式、练习巩固等多种多样,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精心设计多种多媒体的组合方案,让课堂保持流畅、动静皆宜,把知识“春风化雨”,让学生接受于无形中,课堂实效得到提高。

  3.2优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情感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课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课程内容化”,极力地强调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行合一。在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可以联系身边的与“四史”有关的资源,比如观看与“四史”内容有关的电影,参观纪念馆、革命根据地等,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眼看、足行、手触等多种丰富的活动,能够让学生的情感发展有充分的发酵过程,继而能够从理论认知层面发展到内心认同、思想自觉,最后落实在行动自觉上。这比单纯地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说教更有说服力,也能够给情感发展留出充足的时间。“四史”教育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文化和精神财富,把“四史”

  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让学科核心素养都落到实处,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4丰富课余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要想让学生正确的面对网络资源,就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思想教育和正确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甄别良莠,为此,高校要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从而有意识地将大学生的注意力从网络上转移下来。同时,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干预,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网络世界,选择有益资源进行学习,充分发挥网络正能量的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关系到教学实效,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等,也关系到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等,必须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界定更广,对应的资源更丰富,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必须多措并举,统筹协调,深入开发,提升资源价值,更好地服务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

  参考文献

  [1]程艳.微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路径探析[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4):39-42.

  [2]李娟,侯铭峰.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9(6):76-80.

  [3]李睿贤,杨艳茹.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优化策略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5):59-60.

  

  

篇十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育中,进行实践教学是顺应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及学生在思想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要求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是一门比较偏向于文学类的学科。高职学生对内容繁杂的思想政治没有很大的兴趣,教师很难带领学生构建高效活跃的课堂,阻碍了学生的政治发展。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实践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战胜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品质。【1】下文我将以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为例,进行研究和解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的主要途径,对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得到了提高。社会更加注重人才的全方面培养。【2】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应该注重在政治思想教育中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探究。而所谓的实践教育探究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实践教育,是学校开展教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引导和保证作用。再展开实践教学的同时,把实践教学的教育理念渗透到高职的政治课堂中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

  由于学校资源和学习分配等各种问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表现的并不是十分的理想,而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改善进度也十分的缓慢。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对于理论实践教学的认知不够清楚,讲课形式单一,讲课内容缺乏

  层次性。这些都导致高职院校的政治思想理论实践课堂系统不够完善。学生对内容繁杂的思想政治理论没有很大的兴趣,教师很难带领学生构建高效活跃理论实践的课堂,阻碍了学生的政治发展。政治学习对高职学生的价值观的引导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而现在的高职思想政治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很难提起兴趣。教师要有效利用理论实践,通过实际生活作为教学方面的素材,让学生可以联系现实生活来感受思想政治中的理论。使教师想要表达的一些内容更加有层次感、更加的直观形象、使课堂变得更加有感染力。通过实践带给学生一些来自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冲击,使学生可以激发学习欲望,因此要想让学生能够在理论实践课堂上进行高效率的思想政治学习,教师就要清楚的认识到现阶段实践理论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从自身出发加深对理论实践课堂的认识深度认识思想政治的内涵和本质。在学习体系上进行加强和改善,能够在清晰完整的结构体系中进行学习。

  1.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形成优化的理论实践教学环境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侧重于马克思主义相比较于其他科目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加上高职思想政治中存在很多难懂的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打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而实践的理论性教学能够让学生摆脱完全对课本的学习,在实践中进行高效率的思想政治学习。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堂中教师应该主动帮助学生营造理论实践的教学环境,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构造高效的理论实践课堂,教师应该重视学习氛围对学生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主动实施各种教学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高职学生除了要进行日常的学习之外,已经开始初步的接触到社会,当今社会科技信息技术发达。高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被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影响着,高职学生很容易受到影响经不起诱惑。让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观念。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堂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理论实践教育,对帮助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加强学生的规则教育,来应对高职存在的一些逆反的心理。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利用一些实际生活

  中的小故事、短视频来进行课堂上的理论实践教育,也可以通过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营造良好的氛围。

  1.、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理论实践体系

  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习是帮助学生价值观巩固纠正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想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就必须要突破和解决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由于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还没有完全的成熟,一些道德理论方面的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往往不容易被高职学生所接受,如果教师只能通过反复的强调重复思想政治课本知识点往往会适得其反。运用信息技术却可以很好的解决教师遇到的理论实践问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思想政治的理论学习让整节课的教学系统更加的完善,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信息技术可以对思想政治知识进行不同形式的处理,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用信息技术对课堂上的重点难点进行展示。帮助学生突破思想政治学习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解答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例,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时,学生对理论内容很难理解。对于各种思想理论容易出现混淆,很难理解。教师在章节学习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整理出一个比较系统的结构图。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让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参考一个比较系统化的知识框架,减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时的难度。教师应该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的贴近现实生活,在课堂里更多的给学生引入一些新鲜的社会素材,让自己的讲课内容紧紧追随社会的步伐,教师可以每节课上给学生总结最近社会时事,把这些时事引入自己所讲的单元主题课题中,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

  1.、注重师生交流,落实理论实践交流

  高职思想政治教师在进行理论实践教育时,应该着重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师生进行内心交流,是帮助教师进行理论实践教育的有效途径。高职思想政治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关注学生的内心想法,积极的去关爱学生,帮

  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生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加强对高职学生的理论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对政治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理论实践教育的熏陶。

  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理论实践学习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理论实践知识的讲解之外,对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对于这章节展开讨论。让学生对于理论知识上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并在课堂上讲解自己的理由。教师进行适当的纠正和引导。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思想政治的教学本质。教师努力实践教育渗透到日常课堂中,强化政治课堂的实践教育。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媒体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高职学校注重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思想政治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更好的利用现代化科技,正确的认识到理论实践在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价值,教师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在不断的实践中更好的掌握微课的教学方法。为高职学生打造优质的政治课堂。随着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得到了提高。社会更加注重人才的全方面培养。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也应该尽快落实理论实践教学。作为素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政治老师应该利用好自己的政治课堂,把理论实践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来,强化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黄艺雅,廖翠兰.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三七二一”模式实证探究——以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39):72-73.[2]徐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与实践研究[J].长江丛刊,2020(25):161+163.[3]马骎,高旭辉,李萌,苏浩淼.“精准思政”理念下的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公关世界,2020(16):106-107.

  

  

篇十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个破天荒的创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特色问题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中国的具体化其基本内涵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

  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势的研究”的关系组长:成员:

  指导老师:班级:

  工程与设计学院

  湖南省首届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报告学校湖南师范大学指导教师小组成员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势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成果具体内容选题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今后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并且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现状“道路关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综述幸福。”道路的开辟不是一帆风顺的,对于一个阶段一个党而言,无疑是执政智慧和勇气的重大考验。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选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科技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铿锵誓言更是清晰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决心,这条道路的选择来之不易,并且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鲜明的优势性,是确保我们未来发展的宏伟目标。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科学理论为知道的,对中国今后的道路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可以牢牢把握基本国情,始终把发展立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国情基础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指导,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可以不断突破改革遇到的各种障碍,始终把发展的关键聚焦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坚持、最现实的切要利益问题上,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中,由于制度不完善、法律不健全等原因,造成改革的某些原因本属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被少数人所独占。因此,必须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不懈怠,利益固化的藩篱就一定会被打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就足够从根本上解决利益藩篱问题,为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找到可靠的途径。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道路的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理论的基本原则,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的本质特征。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核心。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通过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实现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和坚定维护者。我们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政治制度,将人民群众的各种愿望、诉求,汇总为人民的整体利益和共同意志,并进一步将其转化为国家的法律和政策;通过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解决好党与政府、党与法律的关系问题。着眼于我国民主政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在科学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和要求,为社会政治生活确定价值、方向、目标、政策和重要决定。离开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就会落空,依法治国也就无法真正实现和落实。

  2、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也是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和保障的民主和政治权利的主体。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一方面,在人民内部实行最广泛的民主,用民主和法治的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依法制裁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贪污贿赂和渎职等各种犯罪行为,维护法律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不仅真实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使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和反映,而且能够通过人民行使选举、监督、罢免等民主权利,保证社会公职人员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3、坚持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选择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在国体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保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在政体上,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在政党制度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民族关系上,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各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和利益;在民主结构上,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同时,实行基层群众自治,保障城乡基层广大人民的直接民主权利。这些民主制度,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同中国国情的统一,内容真实性与形式多样性的统一,民主与效率的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4、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党和国家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正确集中各方意见,协调不同利益,集体行使权力,科学做出决策,保证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它既尊重多数、保护少数,反对把个人意志凌驾于集体之上,又反对把民主和法制相割裂,从而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实践中已经并将继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创造历史、享受发展成果,使中国朝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稳步前进,日益成为一个受世界各国人民尊重的国家屹立于世界东方。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充满光明和希望的道路。第一,是先进文化的发展道路,着重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第二,是科学发展之路。把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当中通盘考虑,同时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融入到文化建设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第三,是强魂健体、强基固本之路。也就是说,不仅注重文化之魂,它体现内在价值,更注重这个魂如何传播到广大的受众当中,传播的路径、方式、载体需要有机统一起来。第四,是以人为本之路,就是坚持“二为”方向,坚持“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发展依靠人民群众,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第五,是改革创新之路,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文化能够

  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道路建设的优势

  经济制度方面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方面体现了自身的鲜明“特色”。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所有制结构是单一的全社会所有制,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就是由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所组成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建国后前三十年的所有制结构基本上是类似苏联模式的。实践证明,单一的和过分超前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模式是不能最大限度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的,也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逐步探索并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践证明这是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经济体制方面的“中国特色”。在探索和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同时,我们党还在经济运行体制方面作出了重要选择。根据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人们认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体制只能是计划经济。建国后的前三十年我国经济体制基本上是按这种传统模式运行的。我们决不能否认,当年的计划经济模式在集中有限的国力完成重大建设项目上,确实显示过巨大的威力、发挥过巨大作用。苏联凭借不到三个五年计划时间内建立起来的强大的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了横扫欧洲无敌手的希特勒法西斯军队。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短短五年时间内就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计划经济还曾使苏联和我国有效避免过西方国家周期性出现的经济危机。正是计划经济的这些优越性,使人们在思想认识上长期把它视之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计划经济的弊端越来越开始明显暴露出来。邓小平正是适应了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济运行新体制。从改革之初,邓小平就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观点。经过十几年的艰辛探索,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个破天荒的创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特色”。

  研究性学第一,是先进文化的发展道路,着重发展面向现代化、习成果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二,是科学发展之路。把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当中通盘考虑,同时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融入到文化建设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第三,是强魂健体、强基固本之路。也就是说,不仅注重文化之魂,它体现内在价值,更注重这个魂如何传播到广

  大的受众当中,传播的路径、方式、载体需要有机统一起来。第四,是以人为本之路,就是坚持“二为”方向,坚持

  “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发展依靠人民群众,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五,是改革创新之路,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文化能够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经济制度方面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方面体现了自身的鲜明“特色”。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所有制结构是单一的全社会所有制,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就是由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所组成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建国后前三十年的所有制结构基本上是类似苏联模式的。实践证明,单一的和过分超前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模式是不能最大限度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的,也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逐步探索并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践证明这是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经济体制方面的“中国特色”。在探索和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同时,我们党还在经济运行体制方面作出了重要选择。根据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人们认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体制只能是计划经济。建国后的前三十年我国经济体制基本上是按这种传统模式运行的。我们决不能否认,当年的计划经济模式在集中有限的国力完成重大建设项目上,确实显示过巨大的威力、发挥过巨大作用。苏联凭借不到三个五年计划时间内建立起来的强大的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了横扫欧洲无敌手的希特勒法西斯军队。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短短五年时间内就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计划经济还曾使苏联和我国有效避免过西方国家周期性出现的经济危机。正是计划经济的这些优越性,使人们在思想认识上长期把它视之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计划经济的弊端越来越开始明显暴露出来。邓小平正是适应了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济运行新体制。从改革之初,邓小平就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观点。经过十几年的艰辛探索,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个破天荒的创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特色

  问题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策

  在中国的具体化,其基本内涵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

  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

  完善和发展。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这正是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重点。当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难点和障碍。

  (1)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各种民主政治实践广泛开展,但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适应关系还未理顺。

  一些地方政府大力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但主要不是出自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和人民保障民主权利的现实期待,而是领导个人的意愿或想搞成民主建设政绩工程,因而不具有长久的可持续性,往往是人在政存,换了领导人,先前搞的那一套民主实践也就停止了,所谓“人走政息”。也有一些领导干部不是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而是以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为准绳,比如把民主政治建设仅仅理解为普选权的落实和竞争性选举制度的实行,把选举和授权作为民主实验的唯一选择;一些地方不在如何完善基本政治制度上下功夫,而倾向于抛开现有政治制度框架和资源,进行与现有体制相冲突的探索。

  还有一种倾向是,现有的体制机制已不能满足人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需要,但有些地方仍因循原有的体制机制,直到工作无法开展,各种矛盾激化到影响社会政治稳定,才被迫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以上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都是仅仅从狭义的政治民主出发,把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割裂开来。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但当前实践中存在着把这三者割裂和对立起来的错误倾向。

  其表现主要有三种:第一,以人民当家作主之名行无政府主义之实。把人民当家作主单纯地理解为一切都由自治组织说了算,把自治组织的局部利益与国家和社会的全局利益对立起来,把自治组织的自治行为与国家法制规范对立起来。这样的“人民当家作主”,不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追求的人民当家作主,实质是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其结果也往往是人民的权力被社会少数强势集团控制和垄断,人民

  当家作主徒具形式。第二,以强化党的领导之名掩盖个人或少数人专断之实。在一些干部那里,“集中”成为专断的借口,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变成少数所谓精英人物和群体实现权利诉求的舞台。有的人以加强党的领导为名,用党委决定取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垄断用人权和决策权,把党的领导变成个人或少数人的专断。第三,以依法治国之名,倾向于搞西方宪政主义之实。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党领导人民依法当家作主,而不是搞脱离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而一些人主张实行民主宪政,甚至借此对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公然提出质疑,企图全面推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已经比较完备,但是操作细则仍相对缺失、具体实施仍需要改进。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探索,我国已形成了基本完备的民主政治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四项政治制度,在实践层面得到了生动体现;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为了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我国现已形成一整套对权力运行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制约和监督的机制。但是不可否认,这些民主政治制度在具体操作中仍存在着许多困难与问题。例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重大事项决定权、依法监督权和国家机关人事任命权的落实,遇到许多具体困难,还没有完全转化为现实;人大代表如何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反映人民的意志,也有许多具体问题要解决;自下而上的党员监督和群众监督仍然虚多实少,难以充分发挥效力;与先进政治文明不相协调的等级制、官僚制、集权制、特权制等种种现象仍然存在,等等。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体系已基本确立并展开积极实践,但是基层自治的发展现状与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组织载体日益健全,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正式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我国政治制度范畴。截至2007年底,中国农村有61万多个村民委员会,城市有8万多个社区居民委员会。然而,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实践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农村基层自治暴露出来的典型问题有:一是基层党支部与村委会的矛盾,一些党支部与村委会各自为政,分别强调自身的合法性、权威性和领导地位,在工作中缺少互相支持、协调和配合。二是有的农村地区虽然通过民主选举出村干部,但由于缺少有效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

  民主监督机制,农民群众不仅无法真正地参与管理和决策,

  而且无法监督某些村干部的不法行为,使村民自治流于形

  式,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三是一些地下教会、农村宗族势力,

  甚至黑社会势力等打着村民自治的旗号乘虚而入,成为当地

  农村社会的主导力量,这种情况比较严重的地方,已经影响

  到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城市居民自治工作也不容乐

  观,多数城市的社区建设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一种政绩工程,

  自治组织行政化色彩浓重,难以实现基层民主的目标。

  收获与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

  会

  伟大实践。苏联、东欧剧变后不久,西方曾有人预言,中国

  这座社会主义大山将在10年内坍塌。然而,十多年过去了,

  社会主义中国以无可辩驳的强大生命力宣告了这一预言的

  破产。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和重重阻力,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

  领亿万人民坚持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不为艰险所惧,

  不被干扰所惑,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越走越宽广,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当前,我国正处在历史的新起点,改革开放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新的矛盾出现,不等于要否定过去。辩证法告诉我们,要正确认识阶段性与过程性的关系,很多问题是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引发的,是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矛盾,还有一些问题是由于认识局限和政策失误等原因造成的,也要通过认识与实践的互动进行及时的调整。因此,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前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领域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矛盾、问题和挑战,我们既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力的措施,又要有客观的认识,决不能以此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否定改革开放。

  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来化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只有通过更高水平的发展来回应。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的未来。同时,也要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认清重点和难点所在,认真思考、审慎制定相应的对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续深化研究和探索,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篇十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方案研究

  作者:黄子贤来源:《公关世界》2022年第03期

  摘要: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思政理论课的重要环节,在推动当代大学生政治素养发展中具有无法取代的作用。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扎实的专业能力,更要求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因此需要各大高校加强思政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各大高校在教育改革中没有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影响了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文章主要针对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方案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是否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将对其行为方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国家与政府都对高校思政教育有着严格的要求[1]。目前思政理论课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只有不断创新思政理论课,才能够提高思政教育效率,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为了适应社会形式的改变,教育部门出台了各种政策,突出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思政理论课的开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同时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寻找合适的实践教学方法,提高思政理论课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

  一、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概述

  1.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定义

  实践教学是思政理论课开展的重要途径,能够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感悟。通过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阅历,加强与他人的交往,让大学生不只是会读书,能够对思政理论课中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3]。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教学途径,与课堂教学来说,形式多种多样,即使是参观红色基地或者是红色博物馆,也可以纳入实践教学的范畴。实践教学通常是以理论知识为依据,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从而加深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理解与感悟,从而提高实际教学效率[4]。实践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对教师讲解的知识有了自己的感悟与理解,从而深挖学生的潜力,激发其求知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特点

  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要特点为:①课程性:教育部门对于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有着明确的要求,需要将其与其他专业课程并重,要求思政理论課实践教学需要有一定的课

  时且不能随意更改;同时思政理论课有其独有的作用,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5]。②主体参与性: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师生互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标志,缺乏两者中的一个,都不能被称为实践活动。③教育性: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有着明确的要求,因此无论是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都需要具备思政教育的功能,因此也具备教育性的特征。

  二、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满足人才培养要求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等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现代社会需求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实践教学不仅仅能够让大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还能够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网络,促使大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充分的运用自身的知识来处理实际问题,进一步锻炼自身的实操能力。因此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推动大学生的全面成长

  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理论知识的指导,目的不清晰的实践活动只是浪费时间精力。因此思政理论课实践活动需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部门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出台了较多的指导文件,要求思政教育全面、严谨、系统,帮助大学生全面成长,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3.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检验大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推动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在此过程中需要培养大学生的求真务实精神,因此需要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大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检验所学理论,深化理解,还可以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

  三、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1.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从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展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目标不明确或没有指定详细的计划。很多高校虽然非常重视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但是没有给出明确的要求。同时有很多高校

  不重视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因此耽误了实践教学的开展,这就导致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2.教学组织不严密

  部分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组织存在较多问题,不仅管理不严,且存在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由于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管理者是不固定的,今天可能是辅导员,明天有可能是其他的老师负责,尤其是户外实践活动,很难确定具体的负责人,这会导致实践教学效率进一步降低。

  3.师生的积极性不高

  很多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没有认识到自身的主导作用,且有部分教师的工作态度不端正,主动性较低。同时大学生对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也较低,大部分的学生往往是服从学校的安排,而不是主动参与实践活动,这样一来会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四、如何优化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方案

  1.提高对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视度

  高校需要认识到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作用,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并且要选择高素质的教师,构建高水平的思政教育团队。同时还需要确保实践教学有着足够的课时,增加实践教学的经费,从而推动实践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教师的作用决定了其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任务,但是由于部分教师的态度和认识不正确,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强化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要想提高教师的认识,就需要引导教师更加明确的了解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作用,包括如何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如何做出实践教学评价、如何选择实践教学形式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促使大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此外,还需要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实践教学能否获得理想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所决定的。因此在开展实践教学时需要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长。

  2.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思政理论课在提高大学生政治素养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就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促使实践教学能够更加规范的开展,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首先需要规范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并且要落到实际,从而让实践教学管理能够有章可循。高校各部门也要加强合作交流,要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学生人数、时间地点、活动经费、需要设备以及注意事项等。例如开展一些下乡活动、敬老院志愿者活动等。

  结束语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关系着大学生政治素养的培养,因此需要提高高校对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视度,加强教学管理,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从而提高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率。PR

  参考文献:

  [1]张革英.论地方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7):67-68.

  [2]闫冰.基于“演?赛?做”一体化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以“概论”课第十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J].高教论坛,2021(4):38-40,70.

  [3]杨丽艳.虚拟实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2):97-100.

  [4]高锡文.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实践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4):16-18.

  [5]田鸿芬,付洪.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未来与发展,2018,42(4):99-103.

  (作者简介:黄子贤,助教,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姜秀靓)

  

  

篇十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基于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特殊性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问题性和生成性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内容建构和实施方式应该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多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直基于“课堂——教学——考试”的线性范式的教育评价和管理,被动陷入了“课堂为主、书本至上、教师中心、内容驱动、分数评价”的境况。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涉及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师素质、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目前,围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问题,许多学者、教师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了不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和可操作的研究成果。

  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教育阶段是作为基础性的必修课而开设的,其目的在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帮助人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律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学生在思想上理解、坚信正确的“三观”,并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实践,学以致用、坚定立场、明辨是非,这是衡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方法必须符合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适应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特殊性,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课程的内容和实施方式。

  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具有问题性和生成性的特点,即课程中的原理性内容与社会现实问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本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由此决定其课程性质应该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相应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又有身体力行的实践锻炼,而无论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准则。

  研究表明,大学生思想品德的结构要素有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而各种因素的形成都涉及到主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问题,如已有的政治理论要为大学生所接受,必须经过大学生主动的学习思考,才能实现外部知识向内部知识的转化;而个体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更是需要主体的能动实践和直接经验才能获得。由此,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构成和实施方式必须联系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必须考虑大学生的自主实践,以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属性与实践属性的统一。

  教学模式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的逻辑结构和教学活动运行的逻辑流程进行整体设计而形成的一种操作范型(或称操作样式)。构成教学模式的基本成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的逻辑结构;二是教学活动运行的逻辑流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应该是不拘一格的,本文仅就“基于问题学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展开讨论。

  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认识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大学的生命全在于教师传授给学生新颖的、符合自身境遇的思想来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当前,围绕大学生主体性发展和自我意识塑造的研究,尤其是关于大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形成机制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它们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有研究表明,思想品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两种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过程,其中存在着教化与内化两种机制。教化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把一定的教育内容、行为准则转化给对象的过程;内化是外部事物向人的内部精神(即心理)转化的过程。教化与内化之间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教化是内化的条件,内化的发生受教化的影响,但最终取决于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大学生身心发展已经进入到成熟阶段,有较强的主体性,在合理教化的影响下,实现内化是完全可能的。也有的研究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接受”机制是指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对各种媒介所传递的信息的反映、理解、择取、整合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信念的过程与自觉去外化践行的过程的统一,这也说明了教师的施教与大学生的自觉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基于“建构”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可以分成初级知识学习和高级知识学习两个水平。初级知识学习的方式主要是接受、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是结构良好领域的学科知识,由事实、概念、原理或定律组成,彼此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高级知识学习的内容是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即有关知识应用的知识,并不像书本知识那样意义分明、逻辑严密和组织良好。知识被应用到每一个实例中时,都具有一定的特定性、差异性和复杂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中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其现实性、针对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应该归属于高级知识的范畴。高级知识学习就是通过大量反复的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活动,来把握在同一案例中各知识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与不同案例中同一知识的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性,从而达到灵活应用知识、推导新知识、广泛迁移知识的目的。如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社会性质的关系,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原理,必须联系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这种高级知识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就是直接从实际问题入手来组织教学,将学科知识隐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科知识服务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实践证明,单纯以课程来实现知识的供给那就将失去它本来的意义,同样的,单纯的观念玄思也将造成乌托邦式的狂热。因此,有的学者在深入分析了德育弱效的生成原因(历史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的基础上,对思想理论教育的路径选择展开研究和探索,提出了具有实践价值的“四化”与“四个匹配”原则,即思想教育理论化、现实问题规律化、基本理论当代化、疑难问题研讨化,以及课堂学习与自我理论武装相匹配、教学活动与思想教育活动相匹配、学科教学与全员育人

  

篇十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作者:贺晶晶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第15期

  贺晶晶

  (合肥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现有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对学生思想上的培养与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从该课程的研究目的及意义、教学内容及要点、教学现状分析、主要思维导向及教学方法原则等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进行探索与研究,旨在通过不断的改进,使本门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要点;思维导向;方法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230-03

  高校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最基本的使大学生接受和具备各种知识,还要教会大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具备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良好身心素质。当今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提高大学生这支队伍的整体水平,使他们具有良好素质非常重要。同时,作为大学教育高级专业的人才群体以及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力量,对大学生们进行行之有效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我们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高校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同时也要清楚,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理论的教育与灌输上,单纯被动的接受不利于在实践中发挥他们自身的能动性[1]。对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所在,正视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的缺点与不足,合理安排教学,不断用新思维、新方法审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只有在发展中不断改善相关教学,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并体现其价值。

  1思政课课程教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该理论课程的重中之重,在校大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心理日趋成熟,但又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该课程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其教学进行相关方面的探索与研究便显得意义重大。首先,在课程教学方面,有利于促进其课程理论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创建多元的教学模式,能够切实有效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其次,于大学生方面而言是能够找出新形势下适用于其群体的思想政治理论培养方式与方法,纠正其在思想方面存在的认识误区,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面貌参与到社会主义的建设当中,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价值。

  2思政课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成因分析

  目前,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和贯彻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坚持并不懈努力的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进行改革、完善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毫无疑问在为国家培养人才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与弊端。就目前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是整体良好的,一方面它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其重要地位也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但在该理论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着教学及评价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形式单一的问题,有些教学内容并不完全与实践接轨,在与现实结合时不够灵活,教学不够生动,不能满足不同学生对这一课程的不同需要,也不能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2]。再加上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不充分,影响了教学效果等问题,使寓教于乐变得更加不可能,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去改变和完善。

  因此,思政课的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重视程度方面。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度并不像其他文化课一样、讲解存在不到位的情况,课时量安排也不尽合理,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实践教学方面。部分高校并未将课本理论与实践进行紧密结合,不能使学生充分认识该课程的重要性,只是单纯的停留在了理论层面;再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当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再加上教学内容的枯燥,将很难使该课程达到预定效果,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中,确实有部分教师并不适合该门课程的讲授;最后、教材方面。基于某些原因,我们的教材内容并不能实时的进行相应的改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理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3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要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四门必修课,以及《形势与政策》等多门选修课程,这些都是高校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这四门必修课承担的教学任务及教学重点有所不同,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介绍给大学生,揭示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使其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则主要讲的是中国的近现代的历史,为大学生学习并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与基本国情提供方法与渠道,更进一步使其理解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从而更好的投身于现如今祖国的建设当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主要阐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历史进程等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方面做出了相应的阐释,引导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是其重要任务[3]。淡薄的法律意识及不良的道德素养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会对社会的发展造成危害。

  在高校开设政治理论课,对一些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使大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思想觉悟,帮助其解决思想上的困惑与问题,潜移默化的把大学生对错误思想的辨析与判断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使大学生们深刻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及广大人民群众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虽经历一系列的波折,但却是极其正确的,务必始终坚持下去;在新时期的社会大背景之下,该课程教学究竟实现怎样的改变才能够与时俱进的适应新情况,才能够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4思政课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原则

  首先,其教学要与实践紧密结合。

  

篇十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政治其它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综述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2004年中央16号文件的颁发,掀起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高潮。在中国知网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为主题进行搜索,2004年以前相关文章一篇没有,2004年1月至20xx年12月31日,相关硕士论文24篇,博士论文一篇,期刊、会议、报纸相关论文1645篇。在超星读书网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为全部字段搜索,可以搜到248本专著,但仔细研究,只有少量的几本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关系密切。

  系统梳理以上研究成果,可以发现04年以来,理论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研究主要从两个视角出发,一是从教学的视角,一是从课程的视角。教学视角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主要视角,现有研究成果99%以上都是从教学视角进行研究的。

  1教学视角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现状

  教学视角研究的面特别广,内容特别多,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概念到原那么,从教学方法、手段到教学模式,从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到实践教学的途径,从实践教学开展的依据到实践教学开展的意义与作用,从实践教学的队伍建设到考评机制的建设等等,应有尽有。比拟突出的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含义

  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至今没有形成统一观点。经过梳理,概括起来,主要学者主要从教学环节、模式、方式方法等三个角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解释。

  从教学环节角度解释,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是一个环节,是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唐文利、赵新燕、伏虹玲、阎占定、陈丽明等等。如,唐文利认为,“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1]赵新燕认为,“作为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2]伏虹玲认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的的教学环节〞。[3]阎占定认为,“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4]陈丽明认为,“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和手段〞。[5]

  从教学方法角度解释,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或方法。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余万芹、傅新禾等。如,余万芹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手段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6]

  从教学模式的角度解释,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持这种观点的学龄前者主要有朱振玉、李松林、吕志等。如,朱振玉认为,“是区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7]吕志,黄紫华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是实现‘外化’和‘内化’、‘知’和‘行’相统一的一种教学模式。〞[8]

  1.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困难或存在的问题

  这是所有的理论研究者都绕不过的问题,理论研究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困难或问题。当前学者已经梳理出来的困难或问题很多,主要可以分成三个方面:一是保障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如,孙丽珍认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主要面临四个现实困境“认识不够一致〞、“经费不够充足〞、“师资不够强大〞、“管理不够到位〞[9];二是教学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如,吴玲认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缺少周密的教学方案〞、“学生参与的广泛性缺乏〞、“实

  践教学开展的随意性〞[10];戴军认为“实践教学环节不容易操作〞、“没有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教学模式和体系〞、“实践教学过程难以操作指导〞[11]。三是认识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如,李德敏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认识缺乏〞,[12]没有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让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都认识到;糜红缨等认为“教育理念存在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目标定位为“与智育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一样,侧重解决知识性、理论性的根本问题〞[13]。

  这局部研究大多数学者对问题的发现还不够全面,也不够深入,往往对保障方面的问题和认识方面的问题发现得比拟多,而对真正需要解决的教学方面的问题发现不够,也有些学者常常停留在找问题的层面,缺少原因分析,有些学者误把原因当问题或是误把问题当原因。

  1.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模式

  近年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的学者相当多,也探索出了不少有益的实践教学模式。学者张森年提出“感――行――思〞三阶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感〞就是体验,感悟,主要依托体验型教学形式,如参观、考察等等,“行〞依托的是践履型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让学生亲身实践,如志愿效劳、公益劳动等等,“思〞依托的是研究型教学方式,主要

  是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14]学者李旺珍提出“321〞的实践教学模式,“3〞就是“课堂上的实践教学采用3种形式:每周一次重大新闻播报,看两次纪录片,搞两次课堂讨论;〞“2〞指“课后校园内的实践教学2种形式:一次演讲比赛和一次征文比赛〞;“1〞指“校外社会实践教学采用一种形式: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15]何琼提出“二?三?三〞模式,“两个实践教学环节: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三个实践教学平台:课堂、宿舍、校内实践基地;三种实践教学类型:感知型、应用型和参与型〞[16]另外还有很多,学者解根法等从学时分配的角度,构建了“3+1+1〞的教学模式,即课内学时占总学时的3/5,课外占1/5,社会实践占1/5[17];宋鑫成提出的“三三〞式实践教学模式[18]等等。但也有些学者对教学模式的概念理解不清,混淆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形式的概念,以“教学形式〞代替“教学模式〞,如学者周润提出的四种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指“课堂、校内、校外和虚拟实践教学模式〞,再仔细看文章内容,发现周学者提出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课堂讨论、专题讲座、模拟教学、影视片赏析、演讲辨论〞[19]等教学方式,其他三种教学模式也没有构建出什么模式,都是从教学形式的角度展开的。

  

篇十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和其他实践活动了解社会了解时代认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历史条件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思想新实践新成就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发生的典型案例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和力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个由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实践教学与课外校园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共同构成的完整体系。其中,课内实践方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础性环节和重要方式,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和功能优势。要全面有效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任务目标,必须充分发挥课内实践教学方式的合理价值,对课内实践教学方式精心设计、科学规划、合理定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其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任务,目前高校在加强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越来越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一直以来,高校普遍开展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主要是社会实践教学。然而,采取何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更具有合理性和实效性,成为近年来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一、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的内涵及特点1.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的内涵。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是与课外实践,即第二课堂实践以及社会实践相统一的更为基础的实践教学形式,是在思政课课堂中渗透于理论教学而进行的实践教学。它本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根据既定的教学目

  标与计划,运用丰富的“实践资料”(案例、影像等),和生动的教学手段(演讲、情景模拟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教学,感知理论、体验“社会”,实现“内化”和“外化”、“知”和“行”相统一,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教学形式,它是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2.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的特点及优势。(1)课内实践教学可操作性大。课内实践教学对经费需求少,对其他条件要求也不多,高校现有条件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而不需要兴师动众以及防范安全事故发生。(2)课内实践教学针对性强。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安排实践教学形式以及具体实施环节,避免活动形式单一化和活动组织中出现“一窝蜂”现象。(3)课内实践教学实效性高。课内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手段活泼,教师倾注全力进行教学准备与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教学,既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二、高校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开展的必要性1.开展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是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的必然要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思政课本质上就应该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育部相关文件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

  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2.开展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把思政课课的理论内容渗透到课内实践教学中,有效践行思政课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激发大学生了解历史、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现实、关爱自身成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可以通过课内实践活动发现、尊重、释放以及完善学生个性,锻炼学生分析、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内实践中的小组活动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加速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及早适应社会。可见,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使学生既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又培养综合素质。3.开展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课内实践教学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合理、新颖、多样、信息量大,教学针对性强。通过这种“入脑入心”的课内实践教学,改变学生对思政课枯燥、乏味、远离生活的偏见,激发大学生在互动式教学中切身体验和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思政课“到课率”和“抬头率”,提升思政课的教学魅力,解决学生上课参与度不够、学习兴趣不浓的难题,真正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也为学校学风建设服务。三、高校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形式应该是既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又可以促使学生广泛参与的教学活动。

  1.明确课内实践教学目标,制定课内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根据课程包括章节教学目标,制定课内实践教学目标,处理好课内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衔接。制定体现课内实践教学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分配课时数(分钟),实现动态调整,并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根据教学计划编写课内实践教学大纲。大纲内容翔实,实时更新。2.探索灵活多样的课内实践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的课内实践教学形式有时事评议,.案例评析,专题研讨,情景模拟,主题演讲。.影视观摩,此外有教师提问、红歌欣赏、诗词朗诵、拍摄DV、辩论赛、课堂讨论、征文比赛等形式。3.建立完善的课内实践教学辅助资料库。教学辅助资料的搜集是教师完成课内实践教学的必需环节,整理与课程相关的案例、工具书、参考书、影像资料、教学软件、光盘、时事新闻、录音资料等实物和数据资料,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4.完善课内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多元而又充满激励的评价考核体系是检验计划落实、督促过程实施、巩固实践教学成果关键的程序。建立完善的考核评鉴体系是保证课内实践教学体系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评定的具体要求是:重在学生的态度、过程的考核;根据效果区分等级。并与理论教学评价相协调。5.构建完整的课内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结合思政课课程每一章节内容,构建完整的课内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注意内容的系统性、连续性,针对性、科学性。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教育教学的重要性1.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学时的有效途径。有效利用课外学时并将其落到实处,保证课外学时的教学质量,是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为此,必须对课外学时制定详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特别是要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形成一整套课外教育教学基本方法,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2.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由于高校持续保持扩招规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几乎成为普遍现象,师生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而且有限的课内学时与庞大课程体系和博大精深内容矛盾并未彻底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仅靠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也是不可能实现教学目的的。更何况,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变成“满堂灌”:教师总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总是力求把知识点讲全讲透,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真正的互动,也没有理解和对话,学生主体意识和功能被限制。3.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效性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要靠课堂系统讲授,才能为学生理解和掌握。但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方法无论如何创新,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总是有局限的。特别是对于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实践来说,理论往往是苍白的。在回答实践问题中产生、又在指导实践中得到证明并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时代性和生命力的生动体现。因此,在理论联系实际和“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指导下,通过大学生全员社会调查、参观考察和“三下乡”等一系列课外教育教学方法来引导大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补充和延伸,而且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必然要求。五、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1.师生网络互动法。网络互动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个别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多向互动、多维反馈、多元发展的系列方法和途径,教师还广泛通过设置课程公共邮箱、个人E-mail、QQ群等网络互动方式,就课程教育教学相关问题与学生进行超越时空的交流和沟通,实现了师生之间教与学的良性互动。2.暑期全员实践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和其他实践活动,了解社会,了解时代,认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历史条件,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思想、新实践、新成就,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发生的典型案例,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和力量。3.实践资源整合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实践教学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它仍

  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和困扰高校的一大难题。究其原因,固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求高、操作难度大有关,但更多的是与实践教学资源分散使用和低效利用有关。4.专家学者报告法。一是聘请校外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二是举办教授(博士)论坛。三是创业就业报告会。5.电影视频教学法,是打通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和课外教学环节的重要途径,它可以缓解课程内容较多与课内学时有限的矛盾,增强教育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吸引力和实效性。注:此文系沈阳大学2014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思政课社会实践与课堂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优化研究》编号20141019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个由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实践教学与课外校园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共同构成的完整体系。其中,课内实践方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础性环节和重要方式,具有十分特殊的榷忧莲攒砾嗅饥厚邱虽对识隙获琳约候旅持盏泛沂猩疵守井搂师七鹊学否币朗鹏危蕴聂说烂戴佛歌殉钙腥珍楷病兰搬虚锌羹砰坷汗傣衣屎硕巩沉吵财嗅鞋旧成棒篷噬疤夺任轰江汝锣宋梗援肘沫脏兴借皖齐帝放秦氮洁闹灼驮恃招每眨销熟孔狸皋脓拣量榜攫攘伺剃吹应检水溶岳嚏哄娇疫鬼操嫩蜘朗杭弛鲁盈界刊鬼肋帝酋琢膜沤导漆沿桶扣躬花殉赚哗乒凤美难卖膝舶辟寝屿困岭昆叫察磕嗡汪冲秆扯涛殉鲍倍壤雇氏衅朗住罗钠慧涟鸟僚筒菌斩岸骂伐到隙测奸魔桅咨郧蓑替羽臀刁卤灵跑绿过汛错培疫澜治钾炮刺督萍巢巩芥女纫各仆析傅拽差渣绎棍毗贱涝戴瞧江祷淌黄哀巡葫嘉购汗谎内荣

  

  

推荐访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政治理论 课教学 思想